欧美成人永久免费_欧美日本五月天_A级毛片免看在线_国产69无码,亚洲无线观看,精品人妻少妇无码视频,777无码专区,色大片免费网站大全,麻豆国产成人AV网,91视频网络,亚洲色无码自慰

當前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作文 >>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14篇)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2 11:25:06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14篇)
時間:2023-03-12 11:25:06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一

[先秦]詩經(jīng)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

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

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1】維:發(fā)語詞,。

【2】鵲:喜鵲,。

【3】有巢:比興男子已造家室。

【4】鳩:一說鳲鳩(布谷鳥),,自己不筑巢,,居鵲的巢。貴州民間傳說斑鳩不筑巢,,居其他鳥類筑的巢,。

【5】居:侵占。

【6】歸:出嫁,。

【7】百:虛數(shù),,指數(shù)量多。

【8】兩:同“輛”,。

【9】御(yà):同“迓”,,迎接,。一說陪侍。

【10】方:并,,比,,此指占居。

【11】將(jiāng):送,。一說護衛(wèi),,保衛(wèi)。

【12】盈:滿,。此指陪嫁的人很多,。

【13】成:迎送成禮,此指完成結(jié)婚,。

這是一首描寫婚禮的詩,。從詩中描寫的送迎車輛之盛可以知道,此詩所寫應(yīng)為貴族的婚禮,,而不是一般民間的婚禮,。

全詩三章,都以鳩居鵲巢起興,。喜鵲筑好巢,,鳲鳩住了進去,這是二鳥的天性,?!洱R詩》曰:“鵲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鳩因成事,,天性然也,。”詩中還點明成婚的季節(jié),,鄭箋云:“鵲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边@也是當時婚嫁的季節(jié)。各章二句寫鳲住鵲巢分別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種數(shù)量上的遞進的關(guān)系,。“方”,,是比并而?。弧坝保亲M為止,。因此詩三章不是簡單的重章疊唱,。

一章“百兩御之”,是寫成婚過程的第一環(huán),,新郎來迎親,。迎親車輛之多,是說明新郎的富有,,也襯托出新娘的高貴,。二、三章繼續(xù)寫成婚過程第二,、三環(huán):迎回與禮成,。“百兩將之”是寫男方已接親在返回路上,,“百兩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將”“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個過程,?!白又跉w”,點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題,。因此,三章是選取了三個典型的場面加以概括,,真實地傳達出新婚喜慶的熱鬧,。僅使用車輛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

這首詩以平淺的語言寫成婚的過程,,沒有如《周南·桃夭》里以桃花來襯托新娘的艷麗,,更沒有直接去描寫新娘的容貌。如果說“之子于歸”一句還點出新娘這一主角,,讓人在迎親的車隊之中找出新娘來,,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則完全隱在詩中場景的幕后,,他是否來迎親,,就留給讀者去想像了。細味詩中所寫,,往返的迎親車隊給畫面以較強的時空感,,短短三章,卻回味悠長,。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二

[先秦]詩經(jīng)

載馳載驅(qū),,歸唁衛(wèi)侯。驅(qū)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而不臧,我思不遠,。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而不臧,,我思不閟[1],。

陟彼阿丘,言采其芒,。女子善懷,,亦各有行。

許人尤之,,眾樨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2]其麥,??赜诖蟀睿l因誰極,?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1】載(zài):語助詞。馳,、

【2】驅(qū):孔疏:“走馬謂之馳,,策馬謂之驅(qū)?!?/p>

【3】唁(yàn):向死者家屬表示慰問,,此處不僅是哀悼衛(wèi)侯,還有憑吊宗國危亡之意,。毛傳:“吊失國曰唁,。”

【4】衛(wèi)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衛(wèi)戴公申,。

【5】悠悠:遠貌,。

【6】漕:地名,毛傳:“漕,衛(wèi)東邑,?!?/p>

【7】大夫:指許國趕來阻止許穆夫人去衛(wèi)的許臣。

【8】嘉:認為好,,贊許,。

【9】視:表示比較。

【10】臧:好,,善,。

【11】思:憂思。

【12】遠:擺脫,。

【13】濟:止,。

【14】閟(bì):同“閉”,閉塞不通,。

【15】陟(zhì):登,。

【16】阿丘:有一邊偏高的山丘。

【17】言:語助詞,。蝱(méng):貝母草,。采蝱治病,喻設(shè)法救國,。

【18】懷:懷戀,。

【19】行:指道理、準則,,一說道路,。

【20】許人:許國的人們。

【21】尤:責怪,。

【22】眾:“眾人”或“終”。穉(zhì):同“稚”,,幼稚,。

【23】芃(péng)芃:草茂盛貌。

【24】控:往告,,赴告,。

【25】因:親也,依靠,。

【26】極:至,,指來援者的到達。

【27】之:往,,指行動,。

據(jù)清魏源《詩古微》考證,《詩經(jīng)》中許穆夫人的作品有三篇,除此篇外尚有《邶風·泉水》《衛(wèi)風·竹竿》二詩也為其所作,,其中尤以《鄘風·載馳》思想性最強,,它在強烈的矛盾沖突中表現(xiàn)了深厚的愛國主義思想。全詩分為四章,,不像《周南·桃夭》《鄘風·相鼠》等篇每章句數(shù),、字數(shù)甚至連意思也基本相似,而是每多變化,,思想感情也復(fù)雜得多,。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作者的敘事抒情是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從現(xiàn)實所引起的內(nèi)心矛盾出發(fā),。故詩歌的形式隨著內(nèi)容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形成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節(jié)奏,。

詩的第一章,,交代本事。當詩人聽到衛(wèi)國滅亡,、衛(wèi)侯逝世的兇訊后,。立即快馬加鞭,奔赴漕邑,,向兄長的家屬表示慰問,。可是目的地未到,,她的丈夫許穆公便派遣大夫跋山涉水,,兼程而至,勸她馬上停止前進,。處此境地,,她內(nèi)心極為憂傷。這一章先刻畫了詩人策馬奔馳,、英姿颯爽的形象,,繼而在許國大夫的追蹤中展開了劇烈的矛盾沖突。其情景就好似京劇《蕭何月下追韓信》中的場景,。

現(xiàn)實的沖突引起內(nèi)心的沖突,,經(jīng)過以上的鋪敘,第二章便開始寫詩人內(nèi)心的矛盾,。此時詩中出現(xiàn)兩個主要人物:“爾”,,許國大夫;“我”,,許穆夫人,。一邊是許國大夫勸她回去,,一邊是許穆夫人堅持赴衛(wèi),可見矛盾之激烈,。按詩意理解,,應(yīng)有兩層意思:前四句為一層,是說: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返回許國,,比起你這般沒良心來,我對宗國總是念念不忘的,;后四句為第二層,,是說:你既待我不友好,我就不能渡過黃河到衛(wèi)國,,比起你這般沒良心來,,我的感情是不會輕易改變的。詩人正是處于這種前不能赴衛(wèi),、后不能返許的境地之中,,左右為難,十分矛盾,。然而她的愛與憎卻表現(xiàn)得非常清楚:她愛的是娘家,,是宗國;憎的是對她不予理解又不給支持的許國大夫及其幕后指揮者許穆公,。

第三章矛盾沒有前面那么激烈,,詩的節(jié)奏漸漸放慢,感情也漸漸緩和,。夫人被阻不能適衛(wèi),,心頭憂思重重,路上一會兒登上高山以舒解愁悶,,一會兒又采摘草藥貝母以治療抑郁而成的心病,。所謂“女子善懷,亦各有行”,,是說她身為女子,,雖多愁善感,但亦有她的做人準則——這準則就是關(guān)心生她養(yǎng)她的宗國,。而許國人對她毫不理解,給予阻撓與責怪,,這只能說明他們的愚昧,、幼稚和狂妄。這一段寫得委婉深沉,,曲折有致,,仿佛讓人窺見她有一顆美好而痛苦的心靈,,簡直催人淚下。

第四章寫夫人歸途所思,。此時夫人行邁遲遲,,一路上考慮如何拯救祖國?!拔倚衅湟?,芃芃其麥”,說明時值暮春,,麥苗青青,,長勢正旺。所謂“控于大邦”,,指向齊國報告狄人滅衛(wèi)的情況,,請求他們出兵,但詩人又想不出用什么辦法才能達到目的,。此處既寫了景,,又寫了情,情景雙繪中似乎讓人看到詩人緩轡行進的形象,。同第一章的策馬奔馳相比,,表現(xiàn)了不同的節(jié)奏和不同的情緒。而這個不同完全是從生活出發(fā)的,,蓋初來之時因始聞衛(wèi)亡的消息,,所以心急如焚,快馬加鞭,,不暇四顧,;而被許大夫阻撓之后,報國之志難酬,,心情沉重,,故而行動遲緩,眼看田野中的麥浪好似詩人起伏不定的心潮,。詩筆至此,,真是令人贊嘆。

最后四句,,有的本子另作一章,,不無道理,然依舊本,,多與前四句并為一節(jié),,這樣似更為合理。這四句當是承前而言,,謂夫人歸途中一邊想向齊國求救,,求救不成,,又對勸阻她的許大夫心懷憤懣。此處朱熹《詩集傳》釋云:“大夫,,即跋涉之大夫,;君子,謂許國之眾人也,?!薄按蠓蚓樱瑹o以我為有過,,雖爾所以處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盡其心之為愈也?!闭沾私忉寗t與首章“大夫跋涉,,我心則憂”,前后呼應(yīng),。字面上雖是“無我有尤”,,實質(zhì)上應(yīng)是她對許大夫不讓她適衛(wèi)赴齊產(chǎn)生怨尤,正話反說,,語氣委婉,,體現(xiàn)了《詩經(jīng)》“溫柔敦厚”之旨。末二句,,表現(xiàn)了夫人的自信心,,意為:那些大夫君子縱有千條妙計,總不如我的救衛(wèi)之策高明,?!拔宜钡摹爸弊郑糇鲃釉~解,,便是往衛(wèi)國或齊國去一趟的意思,;也有訓(xùn)為“思”的,就是自指夫人的想法,。不管哪一種解釋,,都反映了許穆夫人是一個頗有主張的人,她的救國之志,、愛國之心始終不渝,。全詩至此戛然而止,但它卻留下無窮的詩意讓讀者去咀嚼回味,,真是語盡而意不盡,,令人一唱而三嘆。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三

[唐]李賀

青霓扣額呼宮神,,鴻龍玉狗開天門,。

石榴花發(fā)滿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綠章封事諮元父,,六街馬蹄浩無主。

虛空風氣不清泠,,短衣小冠作塵土,。

金家香巷千輪鳴,揚雄秋室無俗聲,。

愿攜漢戟招書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1,、緑章封事:李肇〈〈翰林志〉〉云:"詔用白藤紙,,慰撫軍旅用黃麻紙,青詞用青藤紙,,朱字則緑章青詞也,。"〈〈文章縁起〉〉云:"魏相奏霍氏專權(quán),始為封事,,言事不可泄,。"封緘,秘宻也,。夜醮,,道士夜祭天帝也。

2,、青霓扣額呼宮神,,鴻龍玉狗開天門:青霓,道士所服之衣,??垲~,叩頭也,。鴻龍玉狗,,二神獸也?!础礉h樂歌〉〉:"天門開,,詄蕩蕩。"〈〈淮南子〉〉注云:"天門,,上帝居紫微門也,。"

3、石榴花發(fā)滿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言取紅榴花以染之為服也,。叚公路〈〈北戸録〉〉載,,鄭虔云:石榴堪作臙脂。睿宗代國公主嘗為之,,則知石榴可染,。

4、緑章封事諮元父:〈〈神仙傳〉〉云:"東方木公曰王父,,乃元氣之先,。"

5、六街馬蹄浩無主:〈〈爾雅〉〉:"路六達,,謂之荘,。"長安六街,唐詩多用,。浩無主,,紛紜而無拘束也。

6,、虛空風氣不清冷,,短衣小冠作塵土:短衣小冠,平民也,。

7,、金家香弄千輪鳴:漢貴戚有金張二家。衖,,即巷字,。金張二家,西漢,,金日〈左石右單〉,,張安世,皆貴戚,。左思〈〈諫史〉〉云:“冠蓋蔭四衢,,朱輪竟長衢。朝集金張館,,暮宿許史廬,。寂寂子云宅,門無卿相輿,?!?/p>

8、楊雄秋室無俗聲:無俗聲,,言雄清貧無世俗交際也,。

9、愿攜漢戟招書鬼,休令恨骨塡蒿里:漢時以故人之舊物招魂,。楊雄為執(zhí)戟郎,,謂以其戟招雄之魂,無令沈恨也,。書鬼,,二字甚新,陶詩云:"得作才鬼,,猶勝頑仙。"蒿里,,〈〈搜神記〉〉云:"挽歌有薤露蒿里二章,,田橫門人作。"蒿里,,葬地也,。

作品賞析:

劉辰翁評曰:此章首言奏章上帝之儀,自虛空風氣而下,,言奏章所祈請者,,謂風氣非清平之時,短衣小冠之士混為塵土,。富貴如金張,,貧賤如楊雄,榮枯不等甚矣,。故愿招楊子之魂,,無使恨于地下也。長吉因道流奏章而言及此,,豈無意哉,?以揚雄自況,而言已之迍賤,,可悲也,。

黃陶庵評曰:結(jié)意自傷。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四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

【2】壽:長壽。

【3】竟:終結(jié),,這里指死亡,。

【4】螣(téng)蛇:一作“騰蛇”,是一種會騰云駕霧的蛇,,是一種仙獸,。又一說為星宿之一,有“勾陳騰蛇”之說,?!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

【5】驥(jì):良馬,,千里馬,。

【6】櫪(lì):馬槽。

【7】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

【8】暮年:晚年,。

【9】已:停止。

【10】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滿,引申為長,??s,虧,,引申為短,。

【11】但:僅,只,。

【12】養(yǎng)怡:指調(diào)養(yǎng)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13】“幸甚”二句:此二句是附文,跟正文沒關(guān)系,,只是抒發(fā)作者感情,,是樂府詩的一種形式性結(jié)尾。

南朝鐘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qū)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于下品,??墒牵懿俚脑妳s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無數(shù)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據(jù)《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后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jié),壺口盡缺,。為什么理論家的眼光同讀者的賞愛如此大不相同呢,?這是一個頗為發(fā)人深思的問題。

王大將軍擊節(jié)贊賞的詩,,是曹操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章--《龜雖壽》,。曹操當時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便寫下這一組詩,,抒寫胸懷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此時曹操已經(jīng)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

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云,騰蛇游霧,,云罷霧霽,,而龍蛇與同矣!”“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云駕霧,,本領(lǐng)可謂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長生之術(shù)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guī)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diào),,慷慨高歌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p>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他說,有志干一番事業(yè)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

這首詩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嘆,繼發(fā)壯懷激烈的高唱,,復(fù)而回到哲理的思辨: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p>

曹操對人生的看法頗有一點辯證的思維,他首先講尊重自然規(guī)律,,人總是要死的,。接著講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

最后再談到人在自然規(guī)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guī)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yǎng)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壽嗎?曹操所云“養(yǎng)怡之?!?,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yǎng),,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tài)是最重要的,不應(yīng)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fā),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從這方面來說,,它不又是一篇絕妙的養(yǎng)生論嗎,!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于這是一首真正的詩歌,它開辟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jīng)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fā)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云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fā)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jīng)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nèi)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jīng)戰(zhàn)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xiàn)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鄽庖?。”尤其是曹操,,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xiàn)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nèi)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蕩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zhì),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鐘嶸將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鐘嶸六朝時人,,當時文學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鐘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顯然是時代風氣使然,。我們知道,,任何文學--包括詩歌在內(nèi),文彩較之內(nèi)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guān)于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yè)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chuàng)之功,實在是應(yīng)當大書一筆的,。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五

[先秦]詩經(jīng)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

要之襋[1]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2],。

維是褊心,是以為刺,。

【1】葛屨(jù):指夏天所穿葛繩編制的鞋,。

【2】糾糾:繚繚,纏繞,,糾結(jié)交錯,。

【3】可以:即“何以”,怎么能,??桑ā昂巍?。

【4】履:踐踏,。

【5】摻(shān)摻:同“纖纖”,,形容女子的手很柔弱纖細。

【6】要(yāo):衣的腰身,,作動詞,,縫好腰身。一說鈕襻,。

【7】襋(jí):衣領(lǐng),,作動詞,縫好衣領(lǐng),。

【8】好人:美人,,此指富家的女主人。

【9】提(shí)提:同“媞媞”,,安舒貌,。

【10】宛然:回轉(zhuǎn)貌。

【11】辟(bì):同“避”,。左辟即左避,。

【12】揥(tì):古首飾,可以搔頭,。類似發(fā)篦,。

【13】維:因。

【14】褊(biǎn)心:心地狹窄,。

【15】是以:以是,,因此。

【16】刺:諷刺,。

全詩共兩章,,前章先著力描寫縫衣女之窮困:天氣已轉(zhuǎn)寒冷,但她腳上仍然穿著夏天的涼鞋,;因平時女主人對她的虐待和吝嗇,,故她不僅受凍,而且挨餓,,雙手纖細,,瘦弱無力。盡管如此,,她還是必須為女主人縫制新衣,。自己受凍,所做新衣非但不能穿身,,還要服侍他人試穿,,這非常凄慘。

因前章末尾有“好人服之”句,,已引出“好人”,,故后章作者筆鋒一轉(zhuǎn),,著力描寫女主人之富有和傲慢。她穿上了縫衣女辛苦制成的新衣,,連看都不看她一眼,,還故作姿態(tài)地拿起簪子自顧梳妝打扮起來。這種舉動自然是令縫衣女更為憤慨和難以容忍的,。

至此可見,,此詩實際上用了一個很簡單而又常見的手法,即對比,。作者有意識地將縫衣女與女主人對照起來描寫,,兩人的距離立刻拉開,一窮一富,,一奴一主,,馬上形成鮮明的'對照,給人留下了十分強烈而又深刻的印象,。

除了對比,,此詩在藝術(shù)上另一個重要的特征,便是細節(jié)的描寫,。細節(jié)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或揭示人物性格常能起大作用,,小說中常有,詩歌中并不常用,。由于此詩有兩個女性人物在內(nèi),,所以作者也進行了細節(jié)描寫,如寫縫衣女只寫她的腳和手,,腳穿涼鞋,,極表其受凍之狀;手兒瘦弱,,極表其挨餓之狀,。這兩個細節(jié)一經(jīng)描摹,一個饑寒交迫的縫衣女形象便躍然紙上,。再如寫女主人,,作者并沒有描摹她的容貌,只是寫了她試穿新衣時的傲慢神態(tài)和扭身動作,,以及自顧佩簪梳妝的動態(tài),,便刻畫出了一個自私吝嗇,、無情無義的女貴人形象,。

最后要說的是此詩的點題作用。坦率地說,,如果沒有末尾“維是褊心,,是以為刺”兩句,,僅以前面的描寫和對比論,很難說出它有多少諷刺意義,;只有至末二句,,方顯示這詩具有諷刺意味,是一首諷刺詩,。這便是點題的妙用,。有此兩句,全詩的題意便立刻加深,;無此二句,,全詩便顯得平淡。當然,,諷刺詩在末尾才進行點題,,跌出真意,這是常有的,,但這實際上也已成了此詩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的第三個重要特征,。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六

[先秦]詩經(jīng)

嘒[1]彼小星,三五在東,。

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2]命不同,!

寔[1]彼小星,,維參與昴。

肅肅宵征,,抱衾與裯[3],。寔[2]命不猶!

1,、嘒(huì慧):微光閃爍,。

2、三五:一說參三星,,昴五星,,指參昴。一說舉天上星的數(shù),。

3,、肅肅:疾行的樣子。

4,、宵:指下文夙夜,,天未亮以前。

5、征:行,。

6,、夙(sù素):早。

7,、寔:“實”的異體字,。是,此,?;蛑^即“是”。

8,、維:是也,。

9、參(shēn申):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昴(mǎo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柳星。

11,、抱:古“拋”字,。

12、衾(qīn欽):被子,。

13,、裯(chóu綢):被單。

14,、猶:若,,如,同,。

《毛詩序》云:“《小星》,,惠及下也。夫人無妬忌之行,,惠及賤妾,,進御于君,知其命有貴賤,,能盡其心矣,。”韓詩說與毛異,,《韓詩外傳》卷一引“曾子仕于莒”以說詩,,謂“家貧親老,,不擇官而仕”,引詩曰:“夙夜在公,,實命不同?!薄度蔟S隨筆》以為此詩是“詠使者遠適,,夙夜征行,不敢慢君命”之意,,用韓說也,。《白帖》引“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入“奉使類”,。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云:“章俊卿以為‘小臣行役之作’,是也,?!辈Ⅰg毛傳鄭箋,以為詩中情景,,于毛傳不類者三,,于鄭箋不通者三。魏源《詩古微·召南答問·小星》總結(jié)各家,,更加詳說,。鄭箋孔疏附會毛傳者非,不如申韓各家之說,。

申韓各家中引詩《北山》:“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解釋《小星》之“寔命不同”,,更合詩義,。但謂“抱衾與裯”一句,指行人所攜之“襆被”,,或役夫所攜之“行帳”,,則似是而實非。他們注意了句中“衾裯”兩字,,在“衾裯”兩字上做文章,,不知道“抱”即古“拋”字。錢大昕《聲類》:“抱,,古拋字,?!妒酚洝と辣怼罚骸е街校秸唣B(yǎng)之,?!都狻罚骸б羝彰┓础,!保ㄔ斠姟堵曨愂枳C》,,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詩言“抱衾與裯”者,,說征人役夫“肅肅宵征”,,拋卻室家之樂,夫妻之愛也,。唐人李商隱詩云:“為有云屏無限嬌,,風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孤負香衾事早朝”,。說李詩是從《齊風·雞鳴》“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蛻化而來,,可。說李詩從《小星》“抱衾與裯,,寔命不猶”發(fā)展而來,,亦可。因居者言之,,則妻子怨早朝之孤負香衾,;因行者言之,則自傷其“拋卻衾裯”也,。

第一章之前兩句云:“嚖彼小星,,三五在東?!币﹄H恒所謂:“山川原隰之間,,仰頭見星,東西歷歷可指,,所謂戴星而行也,。”

征人奔走,,為趕行程,,凌晨上道。忽見小星,,三五在天,,睡眼惺忪,,初亦不知其星何名也。言在東者,,東字與公,、同趁韻,不必定指東方,。第二章云:“嚖彼小星,,維參與昴?!闭魅怂瘔舨判眩食跻姵啃?,不知何名,。繼而察以時日,然后知其為參星與柳星,。第一章只言小星,,三五在東,不言星名,;第二章既說小星,,又說乃參乃柳,這就是詩分章次的道理,。詩雖寫景,,而情亦隱見其中。

詩之每章后三句主要言情者,,第一章云:“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薄百硪埂迸f釋“早夜”,“日未出,,夜未盡,,曰早夜”。夙夜或早夜都不是兩字平列,,而是上字形容下字的偏正結(jié)構(gòu),。征人天不明即行,可見其不暇啟處,,忙于王事,。《北山》詩云:“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可見同為“王臣”,,同為“職司”,工作并不相等,,遭遇并不相同,。第二章后三句云:“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改第一章的“夙夜在公”為“抱衾與裯”,。又改“同”為“猶”,。改“同”為“猶”者換字葉韻。改言“抱衾與裯”者,,則由于上章之“夙夜在公”,,凌晨上道,棄室家之好,,“拋衾與裯”也,。“夙夜在公”是“拋衾與裯”之因,,“拋衾與裯”是“夙夜在公”之果,。文心極細,章序分明,。征人之“不已于行”,,較之“息偃在床”者,是“寔命不猶”,。寫役夫之悲,,真是詞情并茂。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七

[南北朝]柳惲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復(fù)應(yīng)晚。

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

【1】?。╰īng)洲:水中小洲。

【2】白蘋(píng):水草名,。谷雨時始生,,夏秋間開小白花。

【3】日落:一作”日暖“,。

【4】洞庭:湖名,。在長江南岸,湖南省北部,。

【5】歸客:歸鄉(xiāng)之人,。

【6】瀟湘:水名,瀟水與湘水在湖南省零陵縣以西匯合,,稱瀟湘,,后亦可泛指湖南地區(qū)。

【7】故人:指女主人公的丈夫,。

【8】春花:此指春天和白蘋,,與首句的采蘋相應(yīng),;春花一作”春華“,。

【9】復(fù)應(yīng):又將。

【10】新知:指丈夫結(jié)交的新歡,。

這是一首閨怨詩,。詩借樂府舊題寫江南女子思念遠方游子的悵惘憂傷之情。

詩的開頭兩句由寫汀洲采蘋而帶出江南明媚的春色,,筆墨寥寥而江南水鄉(xiāng)風物宛然可想,。詩寫汀洲采蘋,大抵只是觸物起興,,借以表達折芳寄遠,、相思懷人之意,也就是說只是一個“興象”,,而并非實寫,。這兩句借采蘋起興寫相思之情,使讀者由芳草而想起美人,,而江南如畫的春色無疑也給思婦和她的相思平添了一段風情,。接下去兩句說有“歸客”從洞庭回來,帶來了“故人”的消息,。思婦在剛聽到消息的時候,,想必也曾感到一點安慰,但對于一個因為愛情而懷抱相思痛苦的人來說,,這一點消息是足以激起更加強烈而不安的思念,。以下四句便由此生發(fā),。這兩句寫“歸客”帶回“故人”的消息,只以一個“逢”字點出,,寫得特別簡略,,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詩寫“洞庭”,、“瀟湘”,,實指同一個地方,卻分開來寫,,給行文增添了一點參差錯落,;而這樣的表達,在字面上使讀者覺得好像是兩個不同的地方,,詩意因此仿佛有了一點輾轉(zhuǎn)漂泊的意思,。與“逢”字所傳達的偶然相遇的意思結(jié)合在一起,讓讀者想起遠方游子行蹤的不定與音訊的渺茫,。

詩的后半首以一個問句開頭,,直接表達了相思的迫切之情。 “春花復(fù)應(yīng)晚”,,“春花”指的是白蘋,,因首句已點明女主人公正在采蘋,故女主人公將手中之物作比喻,,信手拈來,,毫無斧鑿痕跡,顯示出巧妙的構(gòu)思,。其中的“復(fù)”字提示其丈夫已多年未歸,,側(cè)面反襯出女主人公的焦灼神態(tài)。這里也隱喻紅顏消損,,美人遲暮,,在歲月無情的消磨中寫出了相思憔悴之意。前面的問句,,只因為有這一個句子接住,,便具有了觸動讀者的力量。結(jié)尾兩句說“不道新知樂,,只言行路遠”,,實際上說的是“行路遠”?!靶新愤h”因而見出相思的渺茫與深長,。“不道新知樂”只是設(shè)想之辭,不可坐實,。只因相思無望,,便有了無端的猜想,而正是從虛設(shè)之辭中,,寫出了哀怨帳惘的相思之情,。

從表面的意思上看,“故人何不返”一句下面,,應(yīng)接以詩的最后兩句,,這兩句是對“故人何不返”的直接回答。詩卻避免了直接的回應(yīng),,而以“春華復(fù)應(yīng)晚”一句接住,,使詩意平添了曲折之意,也與開頭寫采蘋有照應(yīng)之妙,。

這首詩寫女子相思之情,,辭意婉轉(zhuǎn),又與比興相結(jié)合,,更顯得含蓄而富于風情,。詩借樂府舊題寫閨怨,頗有江南民歌清新流麗的特點,。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八

[先秦]詩經(jīng)

訪予落止,,率時昭考,。

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將予就之,繼猶判渙,。

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

紹庭上下,,陟降厥家。

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注釋:

【1】訪:謀,商討,。

【2】落:始,。

【3】止:之。一說語氣詞,。

【4】率:遵循,。

【5】時:是,這,。

【6】昭考:指武王,。

【7】於(wū)乎:感嘆詞,。

【8】悠:遠。

【9】艾:鄭箋:“艾,,數(shù)也,。我于是未有數(shù)。言遠不可及也,?!瘪R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爾雅·釋詁》:‘艾,歷也’,?!畾v,數(shù)也,?!瓪v當讀為閱歷之歷,箋釋‘未有艾’為未有數(shù),,猶有未有歷也,。”

【10】將:助,。

【11】就:接近,,趨向。

【12】判渙:分散,。

【13】家多難:指國家多災(zāi)難,。

【14】紹:繼承。

【15】陟(zhì)降:提升和貶謫,。

【16】厥(jué)家:指群臣百官,。

【17】休:美。

【18】皇考:指武王,。

【19】明:勉勵,。

作品賞析:

在《周頌·訪落》中,周成王訴說自己年幼,,缺少治國經(jīng)驗,,請求諸侯輔助,既陳實情,,又表誠意,。當然,只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對于諸侯,,更需要的是施以震懾。詩中兩提周武王(“昭考”“皇考”),兩提遵循武王之道,,震懾即由此施出,。

參與朝廟的諸侯均是受武王之封而得爵位的。身受恩惠,,當報以忠誠,,這是道義上的震懾;武王雖逝,,他所建立的國家機器(包括強大的軍隊)仍在,,這是力量上的震懾。

最有力的震懾是詩中表達的遵循武王之道的決心,。如果說“率時昭考”還嫌泛泛,,“紹庭上下,陟降厥家”就十分具體了,。武王在伐紂前所作準備有一條“立賞罰以記其功”(《史記·周本紀》)與詩中“上下”“陟降”相似,,惟成王所處時局更為嚴峻,他所采取的措施也會更為嚴厲,。舜即位后曾“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書·舜典》),這是成王可以效法,,并可由輔佐他的周公實施的,。

《周頌·訪落》其實是一篇周王室決心鞏固政權(quán)的宣言,是對武王之靈的宣誓,,又是對諸侯的政策交代,,真誠而不乏嚴厲,嚴厲而不失風度,,周公也借此扯滿了攝政的風帆,。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九

[先秦]詩經(jīng)

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戚戚兄弟,,莫遠具爾?;蛩林?,或授之幾。

肆筵設(shè)席,授幾有緝御,?;颢I或酢,洗爵奠斝,。

醓醢以薦,,或燔或炙。嘉肴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堅,四鍭既鈞,,舍矢既均,,序賓以賢。

敦弓既句,,既挾四鍭,。四鍭如樹,序賓以不侮,。

曾孫維主,,酒醴維醹,酌以大斗,,以祈黃耇,。

黃耇臺背,以引以翼,。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1】行葦:道路邊的蘆葦,。行:道路,。

【2】敦(tuán)彼:葦草叢生貌。

【3】踐履:踐踏,。

【4】方苞:指枝葉尚包裹未分之時,。

【5】體:成形。

【6】泥泥:葦葉潤澤貌,。

【7】戚戚:親熱,。

【8】遠:疏遠。

【9】具:通“俱”,。

【10】爾:“邇”,,近。

【11】肆:陳設(shè),。

【12】筵:竹席,。

【13】幾:古人席地而坐時,,所依靠的矮腳小木桌,一般是老人才用,。

【14】緝御:相繼有人侍候,。緝,繼續(xù),。御,,侍者。

【15】獻:主人對客敬酒,。

【16】?。▃uò):客人拿酒回敬。

【17】洗爵:周時禮制,,主人敬灑,,取幾上之杯先洗一下,再斟酒獻客,,客人回敬主人,,也是如此操作。爵,,古酒器,,青銅制,有流,、柱,、鋬(pàn)和三足。

【18】奠斝(jiǎ):周時禮制,,主人敬的酒客人飲畢,,則置杯于幾上;客人回敬主人,,主人飲畢也須這樣做,。奠,置,。斝,,古酒器,青銅制,,圓口,,有鋬和三足。

【19】醓(tǎn):多汁的肉醬,。

【20】醢(hǎi):肉醬,。

【21】薦:進獻。

【22】燔(fán):燒肉,。

【23】炙:烤肉,。

【24】脾:通“膍(pí)”,牛胃,,俗稱牛百葉,。

【25】臄(jué):牛舌。

【26】歌:配著琴瑟唱,,叫“歌”,。

【27】咢(è):只打鼓不伴唱,叫“咢”,。

【28】敦(diāo)弓:雕弓,。敦,通“雕”,。

【29】堅:堅固,,堅勁。

【30】鍭(hóu):一種箭,,金屬箭頭,,鳥羽箭尾。

【31】鈞:合乎標準,。

【32】舍矢:放箭,。

【33】均:射中。

【34】序賓:安排賓客在宴席上的座位次序,。

【35】賢:此指射技的高低,。

【36】句(gōu):借為“彀”,張弓引滿,。

【37】樹:豎立,,指箭射在靶子上像樹立著一樣。

【38】侮:輕侮,,怠慢,。

【39】曾孫:主祭者之稱,他對祖先神靈自稱曾孫,。戴震《詩學女為》:“古者適(dí)孫則曰曾孫,。《(尚)書》曰‘有道曾孫’,、《考工記》曰‘曾孫諸侯’是也,。此燕族人故稱曾孫,明祖之適孫以與同祖之人燕(yàn)于此也,?!?/p>

【40】醴(lǐ):甜酒。

【41】醹(rú):酒味醇厚,。

【42】斗:古酒器,。大斗柄長三尺,。此指用大勺斟酒以痛飲。

【43】祈:求,。

【44】黃耇(gǒu):年高長壽,。

【45】臺背:或謂背有老斑如鮐魚,或謂背駝,,總之都是老態(tài)龍鐘的樣子,。臺,同“鮐”,。

【46】引:引道,。此指攙扶。

【47】翼:扶持幫助,。

【48】壽考:長壽,。

【49】祺(qí):福,吉祥,。

【50】介:借為“丐”,,乞求。

【51】景福:大福,。

此詩分章,,各家之說不同。毛詩分七章,,第一,、二章每章六句,第三至第七章每章四句,;鄭玄箋分八章,,每章四句;朱熹《詩集傳》分四章,,每章八句,。

第一章先從路旁蘆葦起興。蘆葦初放新芽,,柔嫩潤澤,,使人不忍心聽任牛羊去踐踏它。仁者之心,,施及草木,,那么兄弟骨肉之間的相親相愛,更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了,。這就使得這首描寫家族宴會的詩,,一開始就洋溢著融洽歡樂的氣氛。

第二章正面描寫宴會,。先寫擺筵,、設(shè)席,、授幾,侍者忙忙碌碌,,場面極其盛大,。次寫主人獻酒,,客人回敬,,洗杯捧盞,極盡殷勤,。再寫菜肴豐盛,,美味無比?!搬a”,、“醢”、“脾”,、“臄”云云,,可考見古代食物的品種搭配,“燔”,、“炙”云云,,也可見早期烹調(diào)方法的特征。最后寫唱歌擊鼓,,氣氛熱烈,。

第三章寫比射,為宴會上一項重要活動,。和第二章的多方鋪排,、節(jié)奏舒緩不同,這一章對比射過程作了兩次描繪,,節(jié)奏顯得明快,。兩次描繪都是先寫開弓,次寫搭箭,,再寫一發(fā)中的,,但所用詞句有所變化。場面描繪之后寫主人“序賓以賢”,、“序賓以不侮”,,表明主人對勝利者固然優(yōu)禮有加,對失利者也毫不怠慢,,這就使得與會者心情都很舒暢,。

第四章仍是寫宴會,重在表明對長者的尊敬之意,。先寫主人滿斟美酒,,以敬長者,,再寫主人祝福長者長命百歲,中間插以長者老態(tài)龍鐘,、侍者小心攙扶的描繪,,顯得靈動而不板滯。

此篇表現(xiàn)了周代貴族家宴的盛況,,體現(xiàn)了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和睦友愛,、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詩寫宴會,、比射,,既有大的場面描繪,又有小的細節(jié)點染,,轉(zhuǎn)換自然,,層次清晰。修辭手法豐富多采,,有疊字,,如形容葦葉之潤澤,則用“泥泥”,,形容兄弟之親熱,,則用“戚戚”,貼切生動,;有排比,,如“敦弓既堅,四鍭既鈞,,舍矢既均”,,顯得極有氣勢。這些對于增強詩的藝術(shù)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十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暮江吟: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殘陽:快落山的太陽的光,。也指晚霞,。

【3】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4】可憐:可愛,。

【5】九月初三:農(nóng)歷九月初三的時候,。

【6】真珠:即珍珠。

【7】月似弓:農(nóng)歷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彎如弓。

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約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cè)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心情,。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閃動,,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現(xiàn)了太陽的斜射,;后兩句寫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彎如弓,,露珠晶瑩,如顆顆珍珠,,薄暮時分風光,,如一幅精描細繪的工筆畫。這首詩語言清麗流暢,,格調(diào)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一時一物的吟詠,在一笑一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xiàn)內(nèi)心深處的情思,。

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象“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鞍虢虢t”,,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xiàn)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xiàn)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xiàn)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xiàn)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后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人流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xiàn)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呵呵,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這真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弓也似的一彎新月,想起此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贊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chuàng)造出多么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令人嘆絕。由描繪暮江,,到贊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接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

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cè)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口吟成,,格調(diào)清新,自然可喜,讀后給人以美的享受,。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十一

[先秦]詩經(jīng)

畟畟良耜,,俶載南畝。播厥百谷,,實函斯活,。或來瞻女,,載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糾,。其镈斯趙,,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獲之挃挃,積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殺時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續(xù),續(xù)古之人,。

【1】畟(cè)畟:形容耒耜的鋒刃快速入土的樣子,。

【2】耜(sì):古代一種像犁的農(nóng)具。

【3】俶(chù):開始,。

【4】載:“菑(zī)”的假借,。載是“哉聲”字,菑是“甾聲”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

【5】南畝:古時將東西向的耕地叫東畝,南北向的叫南畝,。

【6】實:百谷的種子,。

【7】函:含,,指種子播下之后孕育發(fā)芽。

【8】斯:乃,。

【9】瞻: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認為當讀同“贍給之贍”,。瞻、贍都是“詹聲”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10】女(rǔ):同“汝”,,指耕地者,。

【11】筐:方筐。筥(jǔ):圓筐,。

【12】饟(xiǎng):此指所送的飯食,。

【13】糾:指用草繩編織而成。

【14】镈(bó):古代鋤田去草的農(nóng)具,。

【15】趙:鋒利好使,。

【16】薅(hāo):去掉田中雜草。

【17】荼(tú)蓼(liǎo):荼和蓼,,兩種野草名,。

【18】朽:腐爛。

【19】止:語助詞,。

【20】挃(zhì)挃:形容收割莊稼的磨擦聲,。

【21】栗栗:形容收割的莊稼堆積之多。

【22】崇:高,。

【23】墉(yōng):高高的城墻,。

【24】比:排列,此言其廣度,。

【25】櫛(zhì):梳子。

【26】百室:指眾多的糧倉,。

【27】婦子:婦女孩子,。

【28】犉(rǔn):黃毛黑唇的牛。

【29】捄(qíu):形容牛角很長,。

【30】似:通“嗣”,,繼續(xù)。

【31】古之人:指祖先,。

從《周頌·良耜》詩中,,已經(jīng)可以看到當時的農(nóng)奴所使用的耒耜的犁頭及“鎛(鋤草農(nóng)具)”是用金屬制作的,這是了不起的進步,。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這首詩的最大特色是“詩中有畫”,。

全詩一章到底,共二十三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從開頭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寫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層,,從“獲之挃挃”到“婦子寧止”七句,寫眼前秋天大豐收的情景,;第三層,,最后四句,寫秋冬報賽祭祀的情景,。

詩一開頭展示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春耕夏耘的畫面:當春日到來的時候,,男農(nóng)奴們手扶耒耜在南畝深翻土地,尖利的犁頭發(fā)出了快速前進的嚓嚓聲,。接著又把各種農(nóng)作物的種子撒入土中,,讓它孕育、發(fā)芽,、生長,。在他們勞動到饑餓之時,家中的婦女,、孩子挑著方筐圓筐,,給他們送來了香氣騰騰的黃米飯。炎夏耘苗之時,,烈日當空,,農(nóng)奴們頭戴用草繩編織的斗笠,除草的鋤頭刺入土中,,把荼,、蓼等雜草統(tǒng)統(tǒng)鋤掉。荼,、蓼腐爛變成了肥料,,大片大片綠油油的黍、稷長勢喜人,。這里寫了勞動場面,,寫了勞動與送飯的人們,還刻畫了頭戴斗笠的人物形象,,真是人在畫圖中,。

在秋天大豐收的時候,展示的是另一種歡快的畫面:收割莊稼的鐮刀聲此起彼伏,,如同音樂的節(jié)奏一般,,各種谷物很快就堆積成山,,從高處看像高高的城墻,從兩邊看像密密的梳齒,,于是上百個糧倉一字兒排開收糧入庫,。個個糧倉都裝滿了糧食,婦人孩子喜氣洋洋,?!懊褚允碁樘臁保辛思Z食心不慌,,才能過上安穩(wěn)的日子,。這可說是“田家樂圖”吧!

另外,,這首詩用韻或不用韻,,依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而作靈活處理,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爱偖偭捡辏瑐m載南畝”,,開頭兩句都用韻,,“耜”“畝”葉之部韻。接著“播厥百谷,,實函斯活”兩句,,卻是無韻句?!盎騺碚芭?,載筐及筥,其饟伊黍”三句描寫婦女,、孩子到田間送飯,,句句用韻,“女”“筥”“黍”葉魚部韻,,節(jié)奏明快,。“其笠伊糾,,其鎛斯趙,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边@五句寫夏日耘苗的情景,,句句用韻,,“糾”“趙”“蓼”、朽”“茂”是幽宵合韻,,節(jié)奏也明快,。“獲之挃挃,,積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边@七句描寫秋天農(nóng)業(yè)大豐收情景,除“其崇如墉”一句不用韻外,,其余句句用韻,,“桎”“栗”“櫛”“室”葉質(zhì)部韻,“盈”“寧”葉耕部韻,,同樣節(jié)奏明快,。最后四句,除中間兩句“角”“續(xù)”葉屋部韻外,,其余兩句均無韻,。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十二

[宋]程顥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tài)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1】從容:不慌不忙,。

【2】覺:醒。

【3】靜觀:仔細觀察,。

【4】自得:安逸舒適的樣子,。

【5】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

【6】佳興:好興致,。

【7】道:引申為規(guī)律,、原理,、準則。

【8】通:通達,。

【9】淫:放縱,。

【10】豪雄:英雄豪杰。

《偶成》詩是作者用詩歌的形式總結(jié)自己的治學心得,,宣揚其理學思想的作品,。歸納推理,缺乏形象,,枯燥乏味,,情理及藝術(shù)方面都不甚可取。

首聯(lián)說自己心境清閑,,事事從容,,睡醒之時,紅日高照,。此處的“閑”,,是佛、道兩家宣揚的“心氣和平”,、“收心忍性”,,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謂“無生”,。這均是修身養(yǎng)性的結(jié)果,,是清靜無為的化境。按照二程理學修養(yǎng)的程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就是首句“閑”的內(nèi)涵,只有如此,,才能“無事不從容”,,即事事從容。從容的表現(xiàn)就是第二句描繪的“睡覺東窗日已紅”,。一覺睡醒,,紅日高照,滿窗紅亮,。一,、二兩句可看作因果關(guān)系。

以下進一步申述事事從容的結(jié)果,宣講理學哲理,。頷聯(lián)說世間萬事萬物,雖然紛紜變幻,,千奇百態(tài),,但只要靜靜地觀察,就能窮極物理,、格物致知,。程顥說的“格物”當然不是今人所說的科學研究自然和人類社會。程顥說“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所謂“格物”就是“理與心,,而人不能會之于一”,因此要去“私意”(存天理,,去人欲),,從內(nèi)心大作文章。他們認為萬物都有一個絕對不變的理,。只有這樣,,春夏秋冬,四季佳景,,才能和別人一樣地同享共待,。頸聯(lián)進一步解釋“自得”之境界。程顥所謂的“道”是同“形”一起來講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薄靶味稀?,即抽象概括,概括出的抽象原則叫“道”,?!靶味隆保妇唧w的事物,,即“器”,,而道與器的關(guān)系是道藏于器,即具體的器離不開抽象的道,。道體之大,,天地萬物,風云變態(tài),,自然社會,,無所不重,莫有不通?!八肌本褪撬伎?,抽象、概括,,亦即頷聯(lián)所謂的“靜觀”,。“思鶩八極,,心游萬仞”的結(jié)果,,就可以抽象出道。這種“格物致知”的功夫,,指導(dǎo)人立身處世的最高準則,,就是尾聯(lián)講的“富貴不淫貧踐樂”。按照二程的理學思想“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他們認為,天之生物有貴賤等級的區(qū)別,,有大小,,有長短,君子是大,,小人是小,,就是“天理”,因此程顥要求處富貴而不淫,,安貧賤而自樂,。男子漢若能修養(yǎng)到這一步,就是英雄豪杰,,就是偉丈夫,。

前人曾說,宋詩好發(fā)議論,,味同嚼蠟,。其實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哲理詩,,是詩人對社會,、對人生、宇宙自然的深刻觀察,,而且有鮮明的形象伴和,,給人以啟迪智慧的理趣。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等等,就能給人以啟迪智慧的理趣,?!杜汲伞吩姡h論缺乏形象,,加之其思想和今人相去較遠,,確給人有味同嚼蠟之感。至于今人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程詩中的“富貴不淫貧賤樂”,,雖有相通處,,但其內(nèi)涵和實質(zhì)已有較大的不同,這是應(yīng)當注意的,。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十三

望夫處,,江悠悠?;癁槭?,不回頭。

上頭日日風復(fù)雨,,行人歸來石應(yīng)語,。

【1】望夫石:據(jù)南朝宋人劉義慶的《幽明錄》記載:武昌陽新縣北山上有望夫石,其形狀像人立,。相傳過去有個貞婦,,其.丈夫遠去從軍,她攜弱子餞行于武昌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望夫石因此而得名。

【2】上:作“山”,,山上,。

【3】復(fù):作“和”,與,。

這是一首依據(jù)古老的民間傳說寫成的抒情小詩,。相傳,古代有個女子,,因為丈夫離家遠行,,經(jīng)久未歸,就天天上山遠望,,盼望丈夫歸來,。但是許多年過去了,,丈夫終未回來,這女子便在山巔化為石頭,。石頭的形象如一位女子翹首遠望,,人們就把此石稱作望夫石,此山稱作望夫山了,。這個故事起源于今湖北武昌附近,,由于流傳廣泛,許多地方都有望夫山,、望夫石,、望夫臺。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不少以這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傳說作為題材的作品,,王建的這首《望夫石》感深情切,在眾多的詩作中獨具特色,。

頭四句十二字,繪出了一幅望夫石生動感人的圖畫,。這里有浩浩不斷的江水,,江畔屹立著望夫山,山頭佇立著狀如女子翹首遠眺的巨石,。山,,無語佇立;水,,不停地流去。山,、水,、石,,動靜相間,相映生輝,,形象之鮮明,,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段描繪中,,包孕了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融入了詩人的深摯情意,?!巴蛱帲朴啤?,寫出望夫石的環(huán)境,、氣氛?!坝朴啤倍?,描繪江水千古奔流,滔滔不絕,,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渲染了濃郁的抒情氣氛,同時又襯托望夫石的形象,,把靜立江邊的石頭寫活:仿佛是一尊有靈性的石雕傍江而立,翹首遠望,,她有生命,,她在思念,在等待,。這種以動景襯靜物的手法,,不僅使畫面生動,有立體感,,而且也暗喻了思婦懷遠,,思念之情的綿綿不絕。讀到這里,,我們自然會想起白居易《長相思》詞的名句:“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边@悠悠不盡的情思,同悠悠不絕的江水,,不是很相象的么,?“悠悠”在這里既是寫景狀物,渲染環(huán)境氣氛,,又是摹情寫人,,形象地描畫了思婦相思的情狀。這二句情與景融,,不可分割,,富有形象性和藝術(shù)感染力,,真有一石三鳥之妙。

“化為石,,不回頭”,,詩人又以擬人手法具體描繪望夫石的形象。人已物化,,變?yōu)槭^,;石又通靈,曲盡人意,,人與物合,,情與景諧。這不僅形象地描畫出望夫石的生動形象,,同時也把思婦登臨的長久,,想念的深切,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刻畫得淋漓盡致,。這二句緊承上文,,是對古老的優(yōu)美的民間傳說作了生動的藝術(shù)概括,著筆不多,,卻收到了動人的藝術(shù)效果,。

接下去,“山頭日日風復(fù)雨”,,是說望夫石風雨不動,,堅如磐石,年年月月,,日日夜夜,,長久地經(jīng)受著風吹雨打,然而它沒有改變初衷,,依然佇立江岸,。這里寫的是石頭的形象和品格,說的仍是思婦的堅貞,。她歷經(jīng)了種種艱難困苦,,飽嘗了相思的折磨,依然懷著至死不渝的愛情,,依然在盼望著,,等待著遠方的行人。這純樸而優(yōu)美的節(jié)操,,這堅貞的愛情,,難道不令人同情和起敬么?

千種相思,,萬種離情,,她有多少話要對遠行的丈夫傾吐?。 靶腥藲w來石應(yīng)語”,,詩人在結(jié)句處把筆宕開,,作了浪漫的推想:待到遠行的丈夫歸來之時,這佇立江邊的石頭定然會傾訴相思的衷腸??!然而,丈夫在何方,?行人何日歸,?“妾心正斷絕,君懷那得知”(郭震《子夜四時歌·春歌》),,丈夫可曾知道思婦的相思么,?行人歸來日,石頭能否說話呢,?這些都留給讀者去思索,,詩人卻就此戛然停筆了。結(jié)句實在是含悠然不盡之意,,給人以美的啟示和美的享受,。

這首詩于平淡質(zhì)樸中,蘊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詩人只描寫了一個有包孕的片段的景物和自己一剎間的感受,平平寫出,,象是信手拈來,,不費力氣,然而卻是情意無窮,,耐人咀嚼,,發(fā)人深想,極有情味,,很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原文注釋翻譯 原文及翻譯和注釋篇十四

[清]龔自珍

不論鹽鐵不籌河,獨倚東南涕淚多,。

國賦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勝栽禾。

注釋:

【1】“不論”句:我既不議論鹽鐵,,也無權(quán)籌劃治理黃河,。

【2】鹽鐵:西漢時代,鹽和鐵都由政府專賣,。昭帝時,,代表地方豪強的“文學之士”,,同代表中央政權(quán)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展開一場應(yīng)否專賣的大辯論。這些辯論,,后由桓寬結(jié)集成書,,稱為《鹽鐵論》。

【3】籌河:黃河自古就經(jīng)常泛濫遷徙,,造成極大禍害,。東漢時,賈讓曾提出治河三策,,以后歷代都有人提出治河方略,。但始終未能根治河患。清代由于南糧北運,,每年有大量谷米通過運河輸往京師(稱為漕運),,中途要橫越黃河,黃河出事,,漕運便要中斷,,清政府為此設(shè)置河道總督加以管理。作者由于不在其位,,所以有“不論”“不籌”的話,。

【4】“獨倚”句:回到江南,耳聞目見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使我灑下許多眼淚,。倚:倚身而立,意即置身其中,。黃庭堅《登快閣》詩:“快閣東西倚晚晴,。”

【5】東南:指江蘇,、浙江等東南沿海省份,。

【6】“國賦”二句:國家賦稅規(guī)定三升,農(nóng)民實際上要交納一斗糧食,,這就難怪干屠牛的營生,,都要比種田好多了。

【7】國賦三升:清政府明文規(guī)定的田賦,,據(jù)馮桂芬《請減蘇松太浮糧疏(代作)》云:“伏查大清戶律:官田起科每畝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畝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每畝八升五合五勺,,沒官田每畝一斗二升,。是官田亦有通額。獨江蘇則不然……今蘇州府長洲等縣,每畝科平糧三斗七升以次不等,,折實粳米,,多者幾及二斗,少者一斗五六升,,遠過乎律載官田之數(shù)”,。因此,所謂“國賦三升”,,從來都是一紙具文,,江蘇的農(nóng)民一向都要交納一斗甚至二斗的數(shù)額。馮桂芬又指出:乾,、嘉年間,,農(nóng)民之所以還能勉強完稅,是由于辛勤經(jīng)營各種副業(yè),,用副業(yè)收入來折銀納稅,。“無論自種,、佃種,,皆以余力業(yè)田,不關(guān)仰給之需”,?!爸恋拦夤镂创笏獨忸D耗,,商利減而農(nóng)利從之,,于是民漸自富而之貧。然猶勉強支吾者十年,。迨癸巳大水,,而后始無歲不荒,無縣不緩,,以國家蠲減曠典,逐為年例,?!保ㄒ姟肚褰?jīng)世文續(xù)編》卷三十一)。

作品賞析:

【說明】作者以大量事實,,深刻地指出造成國破民窮的根源在于反動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者,。他們不發(fā)展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一味殘酷壓榨農(nóng)民,,使得整個國家經(jīng)濟陷于崩潰,。整首詩字里行間充滿憤怒的控訴。

【解釋】①論--講究,,提倡,。鹽鐵--指制鹽冶鐵,。籌--籌劃,,治理,。河--泛指水利運輸。②獨倚--單單依靠,。東南--東南各省,。這句說:單單依靠著東南沿海一帶的賦稅。使得民不聊生,。③這句說:官府本來規(guī)定每畝地交三升糧,,由于層層盤剝,老百姓得交一斗糧,。④屠牛--宰牛,。栽禾--種莊稼。這句說:(這樣一來,,農(nóng)民破產(chǎn),,紛紛出賣耕牛,)屠牛行業(yè)興旺,,怎么不勝過種田呢,?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fù)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fù)制權(quán)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fù)制
付費后30天內(nèi)不限量復(fù)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