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和注釋圖片篇一
翻譯解除合同協(xié)議書 推薦度:
魯迅《孔乙己》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寒窯賦原文解讀 推薦度:
寒窯賦原文注解及譯文 推薦度:
工作中個人缺點和不足 推薦度:
相關推薦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許多人都對一些經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文言文的類型有哪些,,你見過的文言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和注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1,、答:回復。謝中書:即謝微(一說謝徵),,字元度,,陳郡陽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鴻臚(掌朝廷機密文書),,所以稱之為謝中書,。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
2,、山川:山河。之:的,。
3,、共談:共同談賞的。
4,、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指交相輝映。
5,、青林:青蔥的樹林,。翠竹:翠綠的竹子。
6,、四時:四季,。俱:都。
7,、歇:消,。
8、亂:此起彼伏,。
9,、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10,、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競相跳躍,。
11,、實:確實,的確,。欲界之仙都:即人間仙境,。欲界,佛家語,,佛教把世界分為欲界,,、無,。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是南朝文學家,。
13,、復:又。與(yù):參與,,這里有欣賞領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微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全文結構巧妙,,語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雖然平和卻很自然,,且立意高遠;接著的“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至“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不足五十個字,,卻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靜物和動物,,各自躍然在目,,不絕于耳;形態(tài)各異,,卻渾然一體,,鮮活如生。閱讀全文,,則朗朗爽口,,美文麗句脫口而出,頓時吐氣如蘭,?!皩嵤怯缰啥肌?,這歸納之句又回首返顧,,使得全文前后呼應,上下貫通,。就是最后簡短的議論,,也是言簡意賅,切中文義,。
統(tǒng)觀全文,,語言精練。其一字一句,,均是文章的重要組成一部分,,少一字會斷章離義,多一字便畫蛇添足,。一個景物,,僅僅四字,便描繪恰當,,津津有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個心聲一句話,,不多也不少。“夕日欲頹”,,勢在必然,。“沉鱗競躍”,,變化突然,。分析文章結構,亦不失巧妙,,雜而不亂,,結合有序。
《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黑暗的時期,因為各種矛盾非常尖銳,,政局極度動蕩,,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旨圖從自然美中去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脫,,因而他們常在書信中描述山水,,來表明自己之所好,并從而作為對友人的問候和安慰,,這類作品雖然沒有表現(xiàn)出多么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是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觸,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高的美學價值的文學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凈化之后所作,。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對于謝中書為誰,迄今為止共有四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是謝微(一作謝徵),。見《六朝文絜》眉間批注,朱東潤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沿其說,。第二種說法認為是謝朓,。王家葵《陶弘景叢考》說:“《陶隱居集》中有《答謝中書書》一篇,謝中書應即謝朓,,據(jù)《南齊書》本傳,,朓建武初曾‘掌中書詔告’,故得稱‘謝中書’,,至建武二年(495)夏謝朓出守宣城,,友朋唱和乃呼為‘謝宣城’不稱‘謝中書’矣,,如沈約有《和謝宣城》。第三種說法認為是謝覽,。王京州據(jù)明代賈嵩《華陽陶隱居內傳》中關于陶弘景與謝覽交往的記載及謝覽曾任中書郎的經歷,,認為謝中書為謝覽。第四種說法認為是謝朏,。高步瀛《南北朝文舉要》解題稱:“謝中書,,疑是謝朏?!读簳ぃㄖx)朏傳》:朏,,天監(jiān)五年,授中書監(jiān),?!辩妵l(fā)《陶弘景評傳》也持這個觀點。他說:“他(謝朏)比陶弘景大十五歲,,出身頭等高門,,加以文才出眾,品格高雅,,頗有名望,;約永明七年(489)從義興太守內調為中書令,至隆昌元年(494)外調為吳興太守,。陶弘景恰于永明八年(490)啟假東行浙越,。此文所描寫的風景,顯然非茅山之類臨近京師的小山水,,而可能是陶弘景于浙東所見,?!?/p>
清代李兆洛《駢體文鈔》卷三十《答謝中書書》末批語:“亦應尚有起訖,。”
陶弘景(456—536),,南朝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仕齊拜左衛(wèi)殿中將軍,。后隱居茅山,。搜集整理道經,創(chuàng)立茅山派,。入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輒就咨詢,時稱“山中宰相”,。對歷算,、地理、醫(yī)藥等都有較深研究,。卒謚貞白先生,。著有《本草經集注》《真誥》等。
s("content_relate");【《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和注釋】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原文,、注釋及翻譯09-17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翻譯注釋08-28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原文注釋及翻譯09-16
《答謝中書書》原文翻譯及字詞注釋03-16
答謝中書書翻譯和原文09-11
答謝中書書原文和翻譯07-26
《答謝中書書》原文和翻譯09-24
賞析《答謝中書書》及原文翻譯注釋09-23
答謝中書書原文及注釋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