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jié),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論語的心得體會100字篇一
我是獨生女,,所以大人們將我視為“掌上明珠”,。
小時候我不懂事,,吃飯時,,一遇到不好吃的菜就往外公碗里扔,。
媽媽見了說:“虧你還讀了那么多遍《論語》,,怎么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呢?”我一知半解地把菜放回碗中。
說實話,,我真的不知道那句話是什么意思,但媽媽訓斥了我,,我知道自己做錯事了,。
二年級的一個中午。
我們班發(fā)生了一場“魚丸風波”,。
我班的二號胖子小陳,,看著他碗里的美味佳肴—魚丸,差點流出了口水,。
但他的同桌小竇看著魚丸卻皺起了眉頭,。
小陳看見了皺著眉頭的小竇,拍了拍她的肩膀,,在她耳邊嘰里咕嚕說了一通話,。
說完后,小竇眉開眼笑地把魚丸一股腦兒地倒給了小陳,。
我和一些同學見狀,,也把自己不要吃的魚丸倒給了小陳。
沒過多久,,小陳的碗里矗立起一座宏偉的魚丸金字塔,。
這時朱老師進來,看見小陳苦著臉,,捂著餓扁的肚子,,對著“金字塔”無從下手。
朱老師急忙走過去,,從他碗里扔出了許多魚丸,。
終于讓小陳吃到了飯。
當朱老師了解了事情的經(jīng)過后,,在黑板上寫下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
并且對我們講了這句話的由來。
這時,,我聽了朱老師的話,,我才漸漸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自己不要的東西,不能強行別人,。
我們這么做,,給小陳添了很多麻煩。
通過這些事,,我明白了,,孔老夫子寫的《論語》蘊含著許多我們做人的道理,我還會再讀《論語》的,。
學論語的心得體會100字篇二
我和父親一起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通過我自己的理解與父親的解釋,我了解到了《論語心得》的內(nèi)容以及《論語》的道理,。
《論語心得》主要講述的,,就是于丹對于孔子的《論語》的感悟。內(nèi)容分別有: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鬃右簧羁粗氐?,就是“恕”、“仁”與“智”,。然而,,快樂也悄悄地隱藏在這三個字中。
“恕”,,寬恕他人的錯誤行為,,機能體現(xiàn)出自己博大的胸懷,又能感受到在寬恕了別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悅和清爽,。孔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p>
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對夫婦的兒子因車禍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機撞人后立刻駕車逃跑了,,抓不到他。夫婦倆悲痛欲絕,,有人問:“你們恨那個撞死你們兒子的司機嗎,?”夫婦倆說:“不恨。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兒子命不好。”這一信息傳到了司機的耳中,,司機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由此可見,,寬恕的力量多么強大,!
“仁”,愛一個人能夠使那個人的心中充滿,??鬃诱f:“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人之方也已?!蹦軌驈男∈伦銎?,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關愛別人,,就是仁,,所以,,我們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一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
“智”,,了解別人叫做“智”,。我們應該做一個充分了解他人的人,,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雖然這句話是關于道德修養(yǎng)的,,但是也讓我們知道,了解他人是很重要的,。當我們認識了他人,,且能夠知道他(她)需要的是什么,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感受到快樂,。
“恕”、“仁”和“智”,,三個字集中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一個美好的人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的心中充滿幸福和快樂,。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鞓分R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nèi)心相連。
其實,,快樂就生活在我們的心中,。我們的心覺得快樂,那么我們就快樂,;心不覺得快樂,,那么我們就不快樂??鞓肥且环N信念,,我們要相信快樂一直在我們身邊,讓快樂永遠生活在我們的心中,。
學論語的心得體會100字篇三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論語·子罕》
孔子很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禮節(jié)。他尊禮,,守禮,,行禮,并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一種自我修養(yǎng),。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不管這個人多么年輕,他也一定要站起來,;如果他要從這些人面前經(jīng)過,,他就小步快走,這表示對這些人的一種尊敬,。
這就是一種禮儀,,這就是對人的一種尊重,。
尊重,是一種修養(yǎng),,一種品格,,一種對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種對他人人格與價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完美無缺,,我們沒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申視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不屑一顧的神情去嘲笑他人,。假如別人在某些方面不如自己,,我們不能用傲慢和不敬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假如自己在某些地方不如他人,,我們也不必以自卑或嫉妒去代替理應有的尊重,。一個真正懂得尊重別人的人,必然會以平等的心態(tài),、平常的心情,、平靜的心境,去面對所有事業(yè)上的強者與弱者,、所有生活中的幸運者與不幸者,。
尊重,是一縷清風,、一泓清泉,、一顆給人溫暖的舒心丸、一劑催人奮進的強心劑,。它常常與真誠,、謙遜、寬容,、贊賞,、善良、友愛相得益彰,,與虛偽,、狂妄、苛刻,、嘲諷,、兇惡、勢利水火不容,。給失敗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別人失敗后的同情,、安慰與鼓勵;給成功的人以尊重,,表明了自己對別人成功的敬佩,、贊美與追求。只要有尊重在,,就有人間的真情在,,就有未來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繼續(xù)奮進,,就有失敗后的東山再起,。
尊重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肉麻的吹捧,;不是沒有原則的廉價奉迎,,更不是沒有自尊的低三下四,。懂得了尊重別人的重要,,并不等于如何尊重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尊重也是一門學問,。學會了尊重別人,就學會了尊重自己,,也就學會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義,。
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地體味與摸索吧!
學論語的心得體會100字篇四
一看見《論語》,,就讓我回想起以前在初中時代的課程中學的幾篇《論語》精文,,在那個年齡階段,那些之乎者也的俗套,,直叫我覺得牙酸,。一恍,就時隔春秋二十余年了,,今天再次拿起《論語》,,又是別一樣的體味,認真讀了幾遍后,,真的感覺到: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收獲,。深讀《論語》后,悟出以下學習,、做事,、擇友的心得體會:
一、以《論語》學習篇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若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于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意義重大。"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也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
二,、以《論語》做事篇
子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鬃痈嬖V我們想要先做事,必須先把做事的工具磨鋒利,。那么,,我們做事的利器是什么呢?捫心自問,,做事無利器,,唯有對待做事的誠實,對工作誠實,、就不要自欺,。每個人心里都對自己有一個期許,比如,,希望做好事而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等等,。但是,,有的人希望受尊敬,卻去做不誠實的事情,,對所做的事誠實,,就是凡事要盡全力做好,。做到六七十分就覺得做好了,這是不誠實,。對所做的工作誠實,,就是多去實踐多去思考,用知者不惑的態(tài)度去對待現(xiàn)今的工作,,正如一例:孔子30歲跟師襄子學琴,。師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彈奏,,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手法從生疏漸至熟練。過了10天,,師襄子讓他再學一首新曲子??鬃哟鸬狡鋸椬嗟募记蛇€未會,。又過了10天,師襄子認為孔子彈曲很是熟練,,要求他再學一首新曲子時,??鬃诱f:"我雖然掌握了彈奏技巧,,可是還沒有領會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啊,!"又過了許多天,,師襄子來到孔子家里聽琴。一曲既罷,,師襄子感慨地問:"你已經(jīng)知道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和作曲者是誰了吧,?"孔子興奮地說:"是的!此人魁梧的身軀,,黝黑的臉龐,,兩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他莫非是周文王嗎,?"師襄子既驚訝又敬佩,激動地說:"你說得對,,我的老師曾告訴我,,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學不厭才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
如果我們每一人都能按這種態(tài)度去對待工作,,那么,紕漏百出,、銜接斷鏈的現(xiàn)象就不會出現(xiàn),,工作的效能與成績就會更鮮明可見。
三,、以《論語》擇友篇
人生在世,,除了親屬,還要有朋友,。沒有朋友的人,,是被人鄙視的人;沒有朋友的人,,是孤寂的人,。所以,俗語講:"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仇人多一堵墻,。"如何與朋友交往呢?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清楚地給我們歸納出了哪三種人作為朋友對自己有益,,哪三種人作為朋友對自己有害。有益的朋友有三種人:一是正直的人,。二是誠信的人,。三是博學多聞的人。損友也有三種:諂媚逢迎的人,,態(tài)度偽善的人,,夸夸其談的人。
北師大教授于丹又進一步給我們表明了什么是三益,、什么是三損,。"三益"的朋友是:交"有質(zhì)"的朋友。是在做事和做人時表現(xiàn)出的正直,誠實,,不驕不躁,;交"有量"的朋友。對人寬容,,心胸要豁達大度,,要有做人的情懷。交"多聞"的朋友,。廣見博識,,內(nèi)涵深厚,知識豐富,。"三損"的朋友是指性情暴躁,。這種人頭腦簡單,自控力差,,給你帶來諸多的麻煩,;另一種人是"善柔"型的,做事優(yōu)柔寡斷,,容易干擾你的行為,,誤導你的決策;還有一種人更可怕,,心懷鬼胎,,表面稱朋友,背后下毒手,。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要做到時時事事與人與已都滿意是很難的,需要我們結(jié)交好的朋友,,從中收益,,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論語》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遺產(chǎn),具有極大的繼承價值,,讀《論語》,、悟《論語》,這就是我從中覓得的修身,、齊家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