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要以作者的角度去感悟他所想表達的情感,不能只是以我們自己的想法想當然的認為也是作者的想法,,要不就容易領悟不到文章的主旨,,容易理解錯文章的中心思想。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這位作者的這篇短文吧,。
①我們夫婦有時候說廢話玩兒,。
②“給你一件仙家法寶,你要什么?”
③我們都要隱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邀游,。我們只求擺脫羈束,到處閱歷,,并不想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興,,不免放肆淘氣,,于是驚動了人,隱身不住,,得趕緊逃跑,。
④“啊呀!還得有縮地法!”
⑤“還要護身法!”
⑥想得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連隱身衣也不要了。
⑦其實,,如果不想干人世間所不容許的事,,無需仙家法寶,凡間也有隱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為寶,還惟恐穿在身上,,像濕布衫一樣脫不下,。因為這種隱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處卑微,,人家就視而不見,,見而無睹。人家眼里沒有你,,當然視而不見;心上不理會你,,就會瞠目無睹。你的“自我”覺得受了輕視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卻未知有你;你雖然生存在人世間,,卻好像還未具人形,還未曾出生,。這樣活一輩子,,不是雖生猶如未生嗎?假如說,披了這種隱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遙自在,,聽的人只會覺得這是發(fā)揚阿Q精神,或闡述“酸葡萄論”吧?
⑧但天生萬物,,有美有不美,,有才有不才。萬具枯骨,,才造得一員名將;小兵小卒,,豈能都成為有名的英雄。世上有坐轎的,,有抬轎的;有坐席的主人和賓客,,有端茶上菜的侍仆。席面上,,有人坐首位,,有人陪末座。廚房里,,有掌勺的上灶,,有燒火的灶下婢。天之生材也不齊,,怎能一律均等,。
⑨人的志趣也各不相同?!度辶滞馐贰范乩锏耐跆?,津津樂道她在孫鄉(xiāng)紳家 “吃一,、看二、眼觀三”的席上,,坐在首位,,一邊一個丫頭為她掠開滿臉黃豆大的珍珠拖掛,讓她露出嘴來吃蜜餞茶,。而《堂吉訶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卻不愛坐酒席,寧愿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裝斯文,,不講禮數(shù),吃些面包蔥頭,。有人企求飛上高枝,,有人寧愿 “曳尾涂中”。人各有志,,不能相強,。
⑩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鄉(xiāng)童謠有“薺菜開花賽牡丹”的話,。我曾見草絲里一種細小的青花,,常猜測那是否是西方稱為“勿忘我”的草花,因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見,。不過我想,野草野菜開一朵小花報答陽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而且在隱身衣的掩蓋下,,還會別有所得,不怕旁人爭奪,。蘇東坡說:“山間之明月,,水上之清風”是“造物者之無盡藏”,可以隨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還有世人所創(chuàng)的東西呢。世態(tài)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書上的描摹,,戲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藝作品;人情世態(tài),,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駭怪,,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娛樂,。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tài)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
?不過這一派胡言純是廢話罷了,。急要掙脫隱身衣的人,聽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間也有隱身衣的人,,知道了也還是不會開眼的,。平心而論,隱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間的,,穿上都有不便——還不止小小的不便,。
?仙家隱身衣下面的血肉之軀,終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嚴寒酷熱,,也經(jīng)不起任何損傷。穿了凡間的隱身衣也有同樣不便,。肉體包裹的心靈,,也是經(jīng)不起炎涼,受不起磕碰的,。人生幾何!憑一己的經(jīng)歷,,沾沾自以為獨具冷眼,閱盡人間,,安知不招人暗笑,。因為凡間的隱身衣不比仙家的法寶,到處都有,,披著這種隱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們都是瞎了眼嗎!
?但無論如何,隱身衣總比國王的新衣①好,。
(選自楊絳散文集《將飲茶》,,有刪改)
注:①國王的新衣:出自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裝》,。這個故事講了一個愚蠢的皇帝被兩個騙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見的——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裝,。騙子聲稱這件衣服只有圣賢才能看見,,愚人不能看見。眾人都稱贊這件“衣服”,,只有一位兒童說“他什么也沒穿啊!”
25.第⑩段引用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出自______________(人名)的《感遇十二首(其一)》,這兩句詩寄寓了____________的品質,。
26.作者用一段生活中的對話開篇,,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___。
27.下列對本文的分析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中兩處劃曲線的句子用“阿Q精神”“酸葡萄論”“廢話”“胡言”等語,體現(xiàn)出“凡間的隱身衣”不被世人理解,、不受世人待見的狀況,。
B.第⑨段中提到的《堂吉訶德》里的桑丘,可以說是一個穿了“凡間隱身衣”的人,。
C.文末“國王的新衣”喻指生活中的欺騙,、愚昧與虛偽。
D.本文多用俚語,、口語,,善用短句,形成了通俗質樸的語言風格,,與作者率真,、樸實的文學氣質相契合。
28.縱觀全文,,“凡間的隱身衣”代表了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
29.本文用“隱身衣”的意象表達了豐富的思想感情,。請在《紅燭》《百合花》中任選一篇,分析“紅燭”或“百合花”的意象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