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李清照傳讀后感篇一
印象中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男性,浪漫主義“詩仙”李白,,與他同時代的“詩圣”杜甫,,還有能夠兼美詩與美景于一體的蘇軾。這種在我兒時就產生的印象致使我先前一直認為所有的詩人詞人都是男性,,直到我讀到李清照的作品,。
從隨園散人的《半生煙雨,半世花落:李清照傳》中讀到的李清照絕對沒有她“千古第一才女”這個稱號那樣飛黃騰達,,而更像是一個被上天恩賜,,卻又被歲月捉弄的人,但是李清照的形象,,一直都是正義凜然,,栩栩如生的,。
一開始接觸到李清照的作品時,,我的思想還停留在“所有詩人都是男性”這個階段,所以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李清照是個男的了,,“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首《夏日絕句》寫得是多么的豪情壯志啊,!這怎是一個古代女子可以寫出來的,?當時我讀到的是她寫得幾首《如夢令》,詞句如畫,,通俗易懂,,我仿佛身臨其境。當我翻到背面的注釋時,,有一些驚訝,,甚至懷疑這一頁是不是編輯錯了,那上面寫的是:李清照,,宋代女詞人,。咦?李清照居然是個女詞人,,寫詩填詞的不是只有男的嗎,?帶著將信將疑,我打開電腦查了查,,李清照果然是個女詞人?。≌媸遣湃A橫溢,是個文人墨客中的巾幗??!
李清照所處的那個時代,追求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她從小就學富五車,,平日里也很有自己的見解。當然她的父母也是非常開明,,不計較別人的看法,。如果李清照沒有這樣支持的父母,也不會有如今這種成就,。李清照自己也是一個很執(zhí)著的人,,沒有因旁人的紛紛議論而在文學道路上就此罷休??删驮谀菢拥臅r代背景下,,竟有許多明眼人欣賞她,贊美她,,喜歡她的詩詞作品,,也喜歡她的性格。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感情非常深厚,。趙明誠病故后李清照把幾乎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幫趙明誠完成原先的事業(yè)上,,沉浸在趙明誠離世的痛苦之中。應該很多人都認為李清照這樣做很對得起自己丈夫,,是一種對丈夫的思念之舉,,可能連作者自己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個人覺得李清照在風華正茂之時深陷在傷痛之中會很頹廢,,會讓心胸狹隘之人有機可乘,,但這也是她自己的選擇。
當時的宋朝就好像隨著李清照的衰老而衰落,。奸臣秦檜害死英雄岳飛,,在其他女子對這件事置若罔聞的時候,李清照卻能因自己年老體弱又是個女子不能為此做點什么而嘆息不已,。也就是她的這種與眾不同,,才造就了她傳奇的一生。
李清照的一生,,飽嘗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她只是一個柔弱女子,對世間萬象觸景生情,;她是一個風流詞客,,將自己的萬千思緒網(wǎng)羅于詩詞之中,;她更是一個傳奇,值得敬仰,,值得傳誦,。
李清照傳讀后感篇二
已近初秋,紅藕依舊飄著殘香,,但卻已人去席涼,。自夫趙明誠求學去時,便注定了她孤苦的一生,?;叵肫鹜张c趙明誠的點點滴滴,一愁更疊一愁,。
獨自一人,,輕輕地解開羅裳,換上便裝,,便上了小船,。輕輕地,輕輕地,,不忍驚動他人,,連侍女也未跟從。孤獨地劃著小舟,。曾經(jīng)的舉動驚起了一灘的鷗鷺,,而如今,,再華麗的辭藻,,也難解她心中的愁思。
那就抬起頭望望天空吧,!一朵一朵的白云在空中悠閑地飄著,。多么像雪白的紙啊,!若此時,,遠在他鄉(xiāng)的丈夫能寄一封書信,那該多好??!可這畢竟只是夢吧!大雁成群結隊歸來之時,,她或許也只能在樓上觀望那輪充滿相思的月亮,。
這種相思的情懷叫她怎么能消除?唯有想念……,。
小舟依舊緩緩地往前劃,,孤獨的心境,,只身的人影,逐漸感到緊皺的眉頭稍稍舒展,。是不再想念,,還是別有他思?都不是,。而是這一分相思下了眉頭,,卻又涌上了心頭。
下弦月,,星滿天,,像誰淚連連;一陣風,,一首歌,,搖晃思念。
寫到這兒,,不禁思緒萬千,。
不能不說,李清照是幸運的,,她找到了知己,,但是命運給了她多少,也必將拿走多少,。這樣的快樂并未持續(xù)多久,。一個人,偶爾看到寂寞也再所難免,。
太多太多的如果,,但那畢竟也只是幻想。生活在當代的我們,,有這么好的環(huán)境來學習,,我們難道不應該珍惜嗎?這一切都應當歸功于祖國的發(fā)展,,不是嗎,?正是因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蒸蒸日上,才會使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幸福,。當今祖國科技的發(fā)展,,使得即使是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人們也能夠天天相見。
今年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六十歲的生日,,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應該怎樣來報答祖國今日的發(fā)展?是的,,今天我以祖國為榮,,明天祖國以我為榮,!
我想此時的李清照和趙明誠應該已在天國相見了吧!他們一定也已經(jīng)欣喜地看到了祖國的變化,,祖國的富強,!
李清照傳讀后感篇三
今晚雨疏風驟,也定然是綠肥紅瘦,。究竟誰肥誰瘦,,留給我們自己去思考。
但清秀罩嬋娟,,才情卓越,,我真的為你心動!——題記,。
第一遍是聽了百家講壇康震教授的《李清照》,,從未有過的好奇,讓我難忘,。第二遍終于讓我在學校圖書室的一角找到了你,,竊喜!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翻開你,。
一直以來就對宋詞情有獨鐘,。柳永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保魂淌獾摹盁o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幾道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都是我喜歡,,那樣細膩那樣柔美卻不失意境,。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戶戶垂揚”的齊魯文化發(fā)源地名城濟南,,文化氣氛相當濃厚。父親---李格非是思想開明的名士,。母親----王拱辰的孫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學素養(yǎng),。
在我眼里,,你“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你風韻脫俗,、你個性張揚,深深地感染著我,。
其實,,讓我最欣賞的還是你那份坦率,不羈的思想,,所有這一切能讓你敢于直言不諱,,無所顧忌地寫出那些率真詞章,甚至讓人才輩出的北宋那些男兒都自嘆弗如,。
中國歷史上詩歌文化燦若星河,,也成就了很多偉大的詩人,但女子為詩人卻屈指可數(shù),。作為一名女子,,你沒有把自己完全封閉在閨房之內,而是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之美,,玩賞風景,飲酒惜花,,逞露才華,,更像男子一樣抒發(fā)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樣作為女子,,美好的愛情追求在你的筆下卻顯得那樣執(zhí)著,、那樣美好、那樣獨立,?!兑患裘贰分心愫〞沉芾靸A灑你的相思之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比绻皇悄銓矍榇竽憻崃业淖非螅鯐懗鲇腥绱恕邦H盡離別之意”的詞來,?你用女子特有的那種細膩,,那份與生俱來的敏感去捕捉你心中的感受之時,你可知道,,也捕捉了我的心,。
當我驚嘆你的才華橫溢這會,哪想你卻生不逢時,,北宋破敗,,金人入汴京。對于丈夫趙明誠的棄城而逃你羞愧難當,,繼寫下千古絕唱的詩詞: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自身都難保,卻心系國家,,顯示出了女子難得的大節(jié)大義,。趙明誠返回建康,后患瘧疾,,你接到家書急忙趕赴建康,,最后一面還是無緣相見。等你趕到,,趙明成已去,,至此你流浪于江南。
孤身一人在亂世茍活,,又多次遇到南犯的金兵,,隨身的家當被搶被盜,所剩無幾,。幾車書卷被金兵焚毀,。即使是這樣,你依舊寫出了驚世的詞令《添字采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好一個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居無定所,,國破家亡,,物是人非,前半生悠然生活,,后半生漂泊潦倒,。在濟南生活時還是豐韻,臉色圓潤的女子,。流落金華時已經(jīng)面部消瘦,。你幾十年孤身一人有家不能回,失去至愛的丈夫,,終生沒有生育一兒一女,,最后郁郁而終在離濟南老家遙遙之外的臨安。人生天地反差之大,,但優(yōu)越的前半生你沒有居深閨而有德無才,,后半生你沒有自嘆自哀,自我放棄,,留下千古詩詞讓我們這些后人咀嚼,、傳唱。
這就是你,,即使在刀劍上跳舞,,依然舞姿卓群。
宋代的蔣捷說:時光匆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外面雖喧囂,可對于你,,今天的我依然癡迷,;癡迷于你的特立獨行,癡迷于你的才情卓越,,癡迷于你的敢愛敢恨,。
忘不了你的那“爭渡,爭渡”的調皮可愛,,你那“和羞走”的美麗嬌羞,。一份勃勃的生機,一片斑斕的色彩,,演繹了你多少的歡樂與朝氣,。
我想問你,你究竟從哪里來?帶著淡淡的芳香,;你又將身往何方,?吟唱的詞闋余音繞梁。你號易安,,可卻顛沛流離了一生,;你原是小家碧玉,可那錚錚傲骨硬是比一般茍且偷安的男人還要剛強,。
正如后來人這樣評價你——正值花季時期的你已彰顯出過人的才華,。你的出現(xiàn)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時期是一個精彩的意外,同時也是古代文學銀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
在我心中的你是一位活潑,堅強的`女子,。
你分明教會了我——人要有海納百川的精神,,才能戰(zhàn)勝困難,活出自我,,尤其是女子,!
清秀罩嬋娟,才情卓越,,我真的為你心動,!
李清照傳讀后感篇四
大多數(shù)人都會認為豬是一種愚蠢、骯臟,、貪睡和貪吃的動物,,可我不這么認為。因為現(xiàn)代科學家們已經(jīng)幫豬恢復了名譽,,不但證明了豬是愛干凈的,,還是最會耍小聰明的動物之一。
很久以前人們把許多動物馴服,,帶回自己的家里,。因為不了解他們擅長什么工作,所以就決定搞一次測試,,之后根據(jù)它們的能力來安排他們的工作,。第一項測試是豬和馬來賽跑,豬和馬同時起跑,,豬拐了一個彎,,拐進一個林子里,打了一個噸兒,。隨后,,豬聽到了馬蹄聲,,就奮力向前跑去,和馬并排跑到了終點,。人想:豬和馬跑的一樣快,。第二項比賽是耕地,,豬還是參加了,。牛在努力的耕地,而豬卻是在往地上打了個滾,,弄得滿身泥土,,拿手拍拍牛的背,說道:“加把勁被辜負了主人對我們的期望,。通過考察,,人人都認為豬是全才,十分重視豬,??墒亲屗兀诘乩飦y跑,,騎著他去趕集,,它把人甩到了地上。人們這時才知道,,豬只能變成我們上好的佳肴,。
欺騙不會長久,遲早會被識破,,與其欺騙人,,不如把自己真正的實力展現(xiàn)給大家看,或許還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
李清照傳讀后感篇五
一直很喜歡李清照的詞,,卻從來沒有將她的詞連貫起來看。借助《李清照詞傳》,,才發(fā)現(xiàn)她的詞,,仿佛今人流行的公眾號一般,忠實地記錄著她不同年代的點點滴滴,,讀來很是有趣,。有趣之余,難免傷感,,因為人情終究抵不過光陰薄涼,。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詞人,,被后人譽為婉約詞的“一代詞宗”,,與丈夫趙明誠相愛、相敬,、情深意濃,、志趣相投,創(chuàng)造了令人稱羨的愛情佳話,。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仿佛是條歡悅的小溪,充滿著粉嫩光陰里的不可思議,。估計有一次是瘋玩到天黑才往回劃船,,不知不覺劃進了荷花蕩里??粗惑@起的滿灘水鳥,,她充滿了好奇、興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那時候的李清照,心里清澈通透,,未經(jīng)世事,,一塵不染。
貪玩之余,,少女的身體和心智在慢慢發(fā)生變化,。陽春三月,臨水照花,,花亂了,,心也亂了。再看另一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侍女不懂李清照的心思,,只說“海棠依舊”,,沒什么變化。李清照發(fā)了點小脾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終于等到了她的夢中人趙明誠,,有《點絳唇》作證: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獨自一人在院子里蕩秋千,,恍惚之間聽見有人來,,匆忙回避,又忍不住回頭偷看那少年的風采,。他不一定是最早出現(xiàn)的那一個,,但一定是恰好出現(xiàn)的那一個。
結婚之后,,趙明誠尚在太學,,只有每月的初一、十五才能回家探望,,聚少離多,,繾綣感傷,于是便有了這首《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思念是一種病,,兩地分居,,根本治不好。這首詞里最經(jīng)典的就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p>
獨守空房,,顧影自憐,再作《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據(jù)說,,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后反復嘆賞,閉門謝客,,用盡心力作詞回贈,。經(jīng)過幾日努力,他將李清照的《醉花陰》一詞混入他創(chuàng)作的50首詞里,,邀請友人陸德夫品賞,。豈料陸德夫賞玩再三,認為“眾詞作里,,唯有三句驚人,,就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生活顛沛流離,,夫妻又長期分居,,李清照多年沒有生育,趙明誠無奈之下只能蓄養(yǎng)歌姬,,再納侍妾,。李清照對愛情始終是苛刻的,,對這份感情有了不滿,并且猛烈洶涌,,因為她不愿看到這一幕,。且看她的《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優(yōu)柔與決然之間,,脆弱與堅硬之間,,她只能真誠地重新憧憬。這估計是她唯一能做的,。
南宋疲軟,丈夫趙明誠也去世了,,獨處陋室的李清照,,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所有經(jīng)歷過的事情都是沉默的,,等待著她一一數(shù)落,,然后再次銷聲匿跡。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無需多言,她心中那無限的痛楚和抑郁之情,,在詞中噴薄而出……,。
李清照傳讀后感篇六
李清照的一剪梅寫得情景交融,憂傷但唯美,。學習過程中,,學生領悟到什么?來看看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剪梅李清照讀后感,希望你有所收獲,。
流浪茫茫塵世中,,多了一分喧鬧,少了一分寧靜,,淡泊了心中那抹絢麗,,黯然了?;颐擅傻奶?,再也描繪不出任何色彩,春時已過,,夢里多愁,。心緒,總在眉頭輕蹙,,纏繞著百年不醒的夢,。前世今生,難以言恨,,難以言傷,。滴落一世的淚,斷痕不斷傷,,留不住的永恒,,放不下的憂傷。永遠到底有多遠,,現(xiàn)實,,真的很善變。
花飛花落,殘夢易破,,望不穿秋水,,隔不斷思念,生生死死,,不過紅塵一瞬,。塵土相依,風起云揚,,終躲不開塵歸塵,,土歸土,三世情緣,,也逃不離背叛,。風吹云散,灑落一地的雨,,是一世清淚,,無聲的滴落,隨夢遠逝,。飄到尋也尋不到的方向,。
寒風乍起,涼透了心中僅存的那絲溫暖,,昨日憂,,今日愁?;淞舜竭厺駶竦谋鶞I,,記憶開始了殘酷的折磨。躲在窗內看月光,,仰望白色寒光,似一道利劍把心刺穿,。月亮失去了一半,,也失去了往日的溫和,變得無情了,。
一場云夢一場空,,一絲花落紅塵中,終是夢,,終成空,,沒有永遠的永遠,只有從前的從前,,彈指紅顏,,易逝易遠,輕撫一曲心弦音,,淡遠往日清影舊夢情,。誰也終不是誰的永遠,,誰也終不是誰的依戀,花自飄零,,飄遠輕輕愁,,零落淡淡憂。水自流,,流走往日情,,流走昨日傷。
生生死死,,緣聚緣散,,只不過紅塵夢一場,來世一碗孟婆湯,,奈河橋上莫回頭,,今生無怨,來世無憂......
這首詞的創(chuàng)作時間,,是一個首先要辨明的問題,。根據(jù)題名為元人伊世珍作的《瑯嬛記》引《外傳》云:“易安結縭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庇械脑~選認為,,此說“和作品內容大體符合。上片開頭三句寫分別的時令和地點;下片起句‘花自飄零水自流’回應這三句,。這些都是寫分別時情景,,其他各句是設想別后的思念心情”(見198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唐。
宋詞,。
選》),。有的選本則認為,“就詞的內容考察,,是寫別后的思念,,并非送別”;開頭三句也是寫“別離后”的情景(見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
詩詞,。
選注》,、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詞選注》)。玩味詞意,,比較兩說,,似以后一說為勝。首先,《瑯嬛記》的記述本不可靠,,如王學初在《李清照集校注》(197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中所指出:“清照適趙明誠時,,兩家俱在東京,明誠正為太學生,,無負笈遠游事,。此則所云,顯非事實,?!焙螞r《瑯嬛記》本是偽書,所引《外傳》更不知為何書,,是不足為據(jù)的,。當然,更重要的是應就詞句本身來尋繹它的內容,、推斷它的寫作背景,。從上闋開頭三句看,決不像柳永《雨霖鈴》詞所寫的“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那樣一個分別時的場面,,而是寫詞人已與趙明誠分離,,在孤獨中感物傷秋、泛舟遣懷的情狀,。次句中的“羅裳”,,固明指婦女服裝;第三句中的“獨上”,也只能是詞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設想別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實寫別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一些詞評家或稱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氣象”(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或贊賞其“精秀特絕”(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它的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之物,,對清秋季節(jié)起了點染作用,,說明這是“已涼天氣未寒時”(韓偓《已涼》詩)。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ㄩ_花落,,既是自然界現(xiàn)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這一兼寫戶內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開頭就顯示了這首詞的環(huán)境氣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闋共六句,接下來的五句按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云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后的懸念,。詞人獨上蘭舟,,本想排遣離愁;而悵望云天,偏起懷遠之思,。這一句,,鉤連上下。它既與上句緊相銜接,,寫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兩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則又由此生發(fā),。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無論在舟上或樓中,,都是縈繞于詞人心頭的,。
這首詞上闋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詞句,,如“日邊消息空沉沉,,畫眉樓上愁登臨”(鄭文妻孫氏《憶秦娥》),“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晏殊《訴衷情》),“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秦觀《減字木蘭花》),,以及“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玉樓明月長相憶”(溫庭筠《菩薩蠻》),,“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馮延巳《三臺令》),,其所抒寫的情景,極其相似,。如果聯(lián)系這首詞的起句,,還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題作《寫情》的七絕:“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痹~與詩都寫了竹席,,寫了月光,寫了西樓,,同樣表達了刻骨的相思,,對照之下,更覺非常相似,。
詞的過片“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之恨,。詞的下闋就從這一句自然過渡到后面的五句,轉為純抒情懷,、直吐胸臆的獨白,。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在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云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前人作品中也時有寫兩地相思的句子,,如羅鄴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離別,,忍報年年兩地愁”,韓偓的《青春》詩“櫻桃花謝梨花發(fā),,腸斷青春兩處愁”,。這兩句詞可能即自這些詩句化出,而一經(jīng)熔鑄,、裁剪為兩個句式整齊,、詞意鮮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脫胎換骨,、點鐵成金的效果,。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在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這首詩的結拍三句,是歷來為人所稱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這三句從范仲淹《御街行》“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脫胎而來,,而明人俞彥《長相思》“輪到相思沒處辭,眉間露一絲”兩句,,又是善于盜用李清照的詞句,。這說明,詩詞創(chuàng)作雖忌模擬,,但可以點化前人語句,,使之呈現(xiàn)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成功的點化總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不僅變化原句,而且高過原句,。李清照的這一點化,,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王士禛也認為范句雖為李句所自出,,而李句“特工”,。兩相對比,范句比較平實板直,,不能收醒人眼目的藝術效果;李句則別出巧思,,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樣兩句來代替“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的平鋪直敘,,給人以眼目一新之感。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xiàn)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藝術上有更大的吸引力,。當然,句離不開篇,,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非一枝獨秀,。它有賴于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后襯映,,而相得益彰,。同時,篇也離不開句,,全篇正因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李廷機的《草堂詩余評林》稱此詞“語意超逸,令人醒目”,,讀者之所以特別易于為它的藝術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李清照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dian)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傳讀后感篇七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這首詞在黃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李清照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她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的心情,。伊世珍《瑯嬛記》說:易安結褵(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作者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現(xiàn)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的東西,。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寫荷花凋謝,、竹席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了蕭疏秋意的時節(jié),,而且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席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上暗含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贊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間煙火氣象,。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寫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詞人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游玩,。輕解與獨上,,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出她的神態(tài)、舉動,。輕,,寫手腳動作的輕捷靈敏,表現(xiàn)出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少婦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上,。獨字就是回應上句的輕字,點明了下闋愁字的癥結,。獨上蘭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閑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云中誰寄錦書來?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書抵萬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現(xiàn)的外在表現(xiàn),。作者借助于鴻雁傳書的傳說,,畫面清晰,形象鮮明,,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悅的背后,蘊藏著相思的淚水,。月滿西樓寫月夜思婦憑欄望眺,。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盼望音訊的她仰頭嘆望,竟產生了雁足回書的遐想。難怪她不顧夜露浸涼,,呆呆佇立凝視,,直到月滿西樓而不知覺。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fā)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復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xiàn)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xiàn),。當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諸如離別,均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zhèn)渲?,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xiàn)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的無奈思緒流諸筆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其內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把真摯的感情由外露轉向內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tài),把相思之苦表現(xiàn)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里行間,感人至深,。這和李煜《烏夜啼》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境,成為千古絕唱,。
總之,,《一剪梅》筆調清新,風格細膩,,給景物以情感,景語即情語,,景物體現(xiàn)了她的心情,,顯示著她的形象特征。詞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尋味。
李清照傳讀后感篇八
讀《李清照傳》,品宋詞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頓覺新,,流連忘返。從平時的“不感興趣”,,到連天,,腦海不時縈繞的,都是宋詞的精彩段,,以于想靜下來讀下本書,,都變得有點困難。沒辦法,只有停下來理理這紛亂的思緒,,寫點讀后感之類的字,。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南宋杰出學家,,章丘明(今屬濟南),,是婉約派詞代表。于名宦之家,,幼時過不忘,,出語驚,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川涵育了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性,,少時代即名噪時,嶄露崢嶸,?;楹螅逭张c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過著幸福美好的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部分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漂流在杭州,、越州、華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
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擊節(jié)稱道,。
像《烏江》的“當作杰,,死亦為雄”更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詩中項那雖死猶榮、傲然孑的影,,黃鐘呂般慷慨激昂的響,,那感天地、泣神的英雄主義,,疑對國難當頭的們具有精神感召的量,,同時對于茍且偷安、昏庸能的南宋統(tǒng)治者也是種諷刺,。還有《感懷》,、《春殘》,、《分得知字》、《偶成》等詩,,或感懷志,、或睹物抒情,也同般筆,;李清照流傳下來的章,,當推《錄后序》,這是清照散中的代表作,。章介紹了《錄》的內容與成書過程,,回憶了婚后夫死亂離34年間的憂患得失,有敘有議,,情并茂,。全敘述線索清晰、敘述順序井然,、細節(jié)描述動形象,,尤其是貫穿全的今昔迥異、聚散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深。
錄后序》之外,,她的《詞論》,,更是彪炳千古,開創(chuàng)學評論之先河,,是中國學批評史上第篇論詞的理論章,。對于詞的品評標準與創(chuàng)作原則,建樹了套完整的理論框架,,為詞學理論的完善與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李清照以性躋于男性的世襲領地,,并以其創(chuàng)作的總體成就及多的才華傲視群雄,在中國學史乃中國封建社會史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李清照傳讀后感篇九
翻開那本熟悉的《李清照傳》,,夢回千年之前,那傳奇女子向我們緩緩走來,。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她出生于書生門第,,父親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寧年間的進士,也是當時著名的文人,。對她的聰慧頗為驚喜,,為女兒開列了許多書目。
只要有書在手,,易安就可以樂不思蜀,,她有著滿腹的才華,用詩詞的形式,,傾訴著內心的欣喜快樂,、悲傷苦悶,在歷史的天空中畫出了絢爛的一筆,。
溪亭的日暮下,,那位窈窕少女,劃著小船,,悠然地飄蕩在水面上,,一切都顯得那么愜意、悠然,。綠水碧葉,,舉目望去,滿眼的翠色鋪天蓋地,,宛如一幅優(yōu)美的水墨畫,,令易安沉醉其中。小船漂入“藕花深處”,,驀然間,,無數(shù)鷗鷺驚起,為那幅水墨畫添上了幾分靈動,。這不正如易安的那首《如夢令》嗎,?“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p>
歷史巨變讓李清照顛沛流離,,她的所做之詞更與從前截然不同,再也沒有了那份閑情雅致,,多了幾絲對故國安逸生活的向往,,對故人的思念,。“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普普通通的十四個字不知包含了易安的多少愁苦、孤寂,、蕭條,。雖然易安這樣的女子命運坎坷,但這位表弱骨剛的女子用“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樣的詩句抨擊了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用“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边@樣的詩句彰顯出自己的豪邁,,無關功名,只為不虛此生,?;钪鸵鋈酥械目〗埽懒艘惨蔀楣碇械挠⑿?。這不正是表現(xiàn)出了李清照的凜然風骨,,浩然正氣。這位弱女子,,用滿腔的愛國激情,,譜寫出了一首蕩氣回腸的悲歌。
走進易安,,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一種別樣的情懷,。感受著傾國傾城的才氣、感受著悲歡離合的嘆息,,陪著她歡笑,、陪著她流淚。朦朧之中仿佛看見了“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羞;“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歡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無奈,;“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愁苦,;“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執(zhí)著,。時而纏綿悱惻,,時而大氣磅礴。
窗外,,樹影婆娑,,月影搖曳??邕^歷史的長河,,我走近了易安與她共品佳句。
李清照傳讀后感篇十
自從閱讀了《康震評說李清照》之后,,我對這位生活在封建社會的女詞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康震教授所講,正值花季時期的李清照已彰顯出過人的才華,。她的出現(xiàn)在男性主宰重要地位的封建時期是一個精彩的意外,,同時也是古代文學銀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群山中突然崛起的一座秀美山峰,。那“爭渡,,爭渡”的調皮可愛,“和羞走”的美麗嬌羞,。更讓我感受到李清照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勃勃的生機,,斑斕的色彩。透過她那雙漂亮的大眼睛,,我更體會到李清照的少女時代有著許許多多的歡樂與朝氣,。
在康震教授的下一步講解中,我知道了李清照幸福的成長道路已從平坦慢慢轉向坎坷與曲折,。夫君趙明誠不幸患病而死,。李清照的心已是支離破碎,憔悴不堪的她忍著對趙明誠的不舍與夫君離世的悲痛,,將剩下的'文物轉運,。可是,,國家正飽受金兵鐵蹄的蹂躪,,李清照擔負起管理文物的責任。這瘦弱的女子從悲痛中站立起來,,抬起頭面對這一切的變化,,誓死保衛(wèi)丈夫的遺產與托付給她的遺愿,。我看到了李清照身上透出的不屈精神。
之后的生活,,李清照經(jīng)歷了再嫁與再嫁后的迅速離婚,,這是在當時社會中的驚世駭俗的舉動,也表現(xiàn)出了李清照愛憎之分明,,立場之堅定,,個性之獨立。雖說生活暫時平穩(wěn)了下來,,可對趙明誠的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忘懷,。于是李清照寫下了《聲聲慢》,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悲涼,使我更加體會到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愛與不舍,,和那日日夜夜的思念,。
在我心中的李清照是一位活潑,堅強的女子,。她雖然受盡人世間的折磨,,可她卻一次次克服種種困難,用堅持不懈的精神活了下來,。我從她的身上明白了一個人要有海納百川的精神,,才能戰(zhàn)勝困難,活出自我,。
李清照傳讀后感篇十一
余覽易安全集,,半日而畢。古之女子,,高才美質,,淹而不章者,不可勝數(shù),。讀易安此集,,雖多舛誤,然大抵之風容,,隱約可想也,。其詞之特色,如“清俊疏朗”(陳廷焯語),,“以尋常語入音律…山谷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張端義《貴耳集》卷上),“大抵易安諸作,,能疏俊而少沉著”(吳梅《詞學通論》)之類,前人論之多矣,。
自王士禎言“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稼軒稱首”,后人沿襲,,概無異議,。然須知易安之婉約與秦七之婉約不同也。秦七以其部分不為主流規(guī)訓所允許之情感寫入小詞,,其情壓抑,;易安則本原個性之流露也,其情清暢,。易安詞非有意婉約,,以其女子之個性出之也。若“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者,,可謂之婉約哉,?若以刻板印象之柔弱女子觀之,誠豪放也,!故知易安之詞,,不可徒以男性氣質之文學視野審之也。
中國之文學,,于女子之形態(tài)情感揣摩,,多男性凝視,而少換位共情,。如集中題易安《點絳唇·佳人》之“慵整纖纖手”,、“卻把青梅嗅”;存疑詞《浣溪沙》之“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純粹以男子之視角觀看女子之嬌嬈,,當非女子所作可知矣,。至明湯顯祖《牡丹亭》尚在杜麗娘自道中屢用“香肩”、“玉肌”等詞,,實令人作嘔,,屢屢出戲。此亦通病,直至現(xiàn)代,,不察者眾矣,!
易安集中多詠梅桂菊,如“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鷓鴣天》)等,,誠亦其個性精神之呈現(xiàn)也,。其豪放處如《慶清朝慢》:“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玉樓春》:“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蝶戀花》:“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之類,余以為此等灑脫,,視東坡亦不下之,!
其自然言情處,款款似淡而深,。如《南歌子》:“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孤雁兒》:“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臨江仙》:“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蝶戀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蝶戀花》:“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念奴嬌》:“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寫情真切如此,,渾如口語,令人嘆嘆不能忘也,。集中如《鳳凰臺上憶吹簫》,、《聲聲慢》,、《醉花陰》、《一剪梅》等名篇,,人皆能誦之,,不消余之贅言也。
又讀易安《金石錄后序》,,讀書潑茶之樂,,物非人逝之痛,如在目前,。然亦可見其人癡處、灑脫處,。想及上世紀國難中,,西南聯(lián)大列此為必讀之目。其時觸景傷情,,流離之恨,,后生小子難以切感。然今昔變幻,,人物具非之類,,亦身經(jīng)體行夥矣!歡樂惆悵,,皆時過不停,,余知之戒之,然終未能忘之,,故知身在情長在也,,余反亦釋然。又讀《打馬圖經(jīng)序》,,知易安好博,,凡博皆耽。其言:“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已,。”令人拍案,,或如知己對唔,,未嘗交語而頻頻欲笑,人無癖而不可與之交也,。至后文言:“嘗恨采選叢繁,,勞于檢閱,故能通者少,,難于勍敵”,,此所謂天才心眼高,庸人不能入法眼也。觀《詞論》歷數(shù)諸大家之短,,不論其然否,,其氣魄膽識心氣,亦出人遠矣,!至其自立詞家一體之高見,,真“為藝術而藝術”也!古今多少詩人作者不敢言之,,矯飾于窮通之間,,蝸居于政教之下,讀易安《詞論》可以羞矣,!
誰能經(jīng)受,?故對簿公堂,不辭玉碎,,以其霜菊之姿,,不能茍且于污濁也!使人長想秋瑾渡海所照之和服小像,,持一短劍立,,目光毅毅,此皆女性之風采令人神馳者也,。至若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瞿佑《秀公集》之類譏笑者,誠腐朽鄙陋之封建男權產物(詞窮),,何談了解之同情,?令人有大悲哀大憐憫而不欲及之,誠不足與語,!數(shù)百年前如此,,且至今尚有人如此,或變譏笑為諱飾,,或證改嫁為非實,,此皆封建之余孽,男權之中堅,,時代之偽善者也,。
余讀此集,誠意氣用事,,實偏頗而見短,;愛恨難忘,故言雜而無章,。往者久矣,,世殊事異,,嘮叨半日,精衰神疲,。既無求意義之目的,,亦乏通靈犀之素交,余所寫者,,感而適意而已,。余于易安,可謂共情者耶,?庶幾無玷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