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寧波天一閣導游詞篇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范氏故居了,,范氏故居原來是范欽的后人住的地方,。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司馬第三個字,司馬是范欽曾經(jīng)當過的一個官,。
我們再來看下這里,,這里呢有堵非常高的墻,是用來防火的,,所以也叫做防火墻,。在防火墻的兩邊一邊是范氏故居一邊是藏書樓,范欽把生活區(qū)與藏書區(qū)隔開來,,那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藏書,,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范欽的用心良苦。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進去看一下,,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掛了一副圖畫,,上面的人物就是范欽了,在圖像的旁邊放了他當時所穿官服的復制品,,在官服上我們可以看到前面縫了只獸類,,這呢也說明范欽是個武官,因為文官衣服前是縫禽類的,。下面請大家跟我到這邊看一下,,這個是范家的系氏表,旁邊掛著的都是對天一閣作出過重要貢獻的人,,如范光文,,范大沖等等。
范欽總共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范大潛,,而小兒子就叫范大沖。范欽一直活到80歲,。臨終的時候把大兒子大沖和二媳婦叫到床前,,他把遺產(chǎn)分成了兩份,,一是白銀萬兩,二是全部藏書,。而范大沖體察老父親的心情,,決定“代不分手,書不出閣”,。于是就繼承了全部藏書,,而范大潛的媳婦就拿走了白銀萬兩。范光文呢對天一閣也做出重要的貢獻,,天一池里面的九獅一象假山就是他建造起來的,。
除了這些以外呢范欽的后代對天一閣藏書的保護也制訂了許多嚴格的禁約,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到另一邊看一下,。在這里呢我們可以看到掛了許多牌子,,這些就是天一閣的禁約了,有煙酒切忌登樓,,女不上樓,,書不出閣,外姓人不準上樓看書等等,,這里我們看到的這些禁忌牌當時就是掛在藏書樓樓上的,。好了下面再請大家跟我往這邊走,去參觀一下下一個陳列室,。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里其實就是范欽藏書樓的一個縮影了,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寶書樓三個字,,這三字是由原來明朝的郡守王原相寫的,。在這里存放的書籍都是范家保存下來的登科錄和地方志,大家可以看一下,。
在書櫥里面呢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小布袋,,面放的呢其實是用來防蟲的蕓草。(好了,,下面請大家跟我從這邊出去,。)
寧波天一閣導游詞篇二
寧波是我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到寧波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寧波天一閣
導游詞
,,歡迎參考!天一閣博物館位于寧波市內(nèi)的月湖西岸,,這里坐落著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天一閣。它是明朝嘉靖年間(1561-1566年)卸任官員范欽所建的藏書處,,樓中擺放著古籍與書案,,處處彌漫著厚重的書香氣息,。
博物館其實是座江南園林,園區(qū)內(nèi)的東園和南園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假山,、池塘,、亭臺等景致,走在古樸的磚木長廊內(nèi),,感受清幽的環(huán)境,。園內(nèi)建有明州碑林,數(shù)百通石碑記載了古代官方的教育史,。還有書畫館,,時常會展出天一閣所藏歷代書畫精品和名人雅士的書畫佳作。
園區(qū)內(nèi)另有天一閣建成之前的藏書處“東明草堂”,、展示寧波民居建筑特色的“秦氏支祠”,、以及范氏故居等建筑。而在麻將陳列館中則可看到形形色色的麻將牌,,讓你了解到麻將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天一閣位于浙江寧波市區(qū),,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xiàn)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 天一閣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xiàn)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最為珍貴,。近年來,,我館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國地方志珍藏館,、銀臺第官宅博物館,、麻將起源地陳列館等處。 書閣為木構(gòu)的二層硬山頂建筑,,通高8.5米,。底層面闊、進深各六間,,前后有廊,。二層除樓梯間外為一大通間,以書櫥間隔。
此外,,還在樓前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環(huán)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閣的建筑布局后來為其他藏書樓所效仿,。
天一閣博物館是以藏書文化為特色,融社會歷史,、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占地26000平方米。環(huán)境幽雅,,園林精美,、建筑古樸,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傮w布局由藏書文化區(qū)、園林休閑區(qū),、陳列展覽區(qū)三大功能區(qū)組成,。
天一閣藏書樓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久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三個私家藏書樓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間,,原為明兵部右侍郎范欽的藏書處。于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藏各類古籍近30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最為珍貴,。近年來,,我館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國地方志珍藏館,、銀臺第官宅博物館、麻將起源地陳列館等處,。中國地方志珍藏館收藏全國各級各類當代地方志6730多冊,,占總數(shù)的80%以上。銀臺第博物館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藝術和建筑藝術,,獲20xx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最佳創(chuàng)意獎”,。麻將起源地陳列館以三維空間展示麻將的起源及與寧波的歷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獨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間工藝為游客所嘆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
天一閣博物館常年舉辦各種書畫展覽,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成績顯著,,自1996年以來獲省級文明單位稱號,,并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寧波市行風建設示范窗口,、市一級綠化單位及市十佳旅游景點等等,。
溪山逸馬圖系已故民間老藝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駿馬在溪邊揚鬃踢蹄,,甩尾扭頭,,嬉戲嘶鳴,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畫面造型粗看時比例失調(diào),其實是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巧,,突出了畫面重點,。
東明草堂系天一閣建成之前范欽的藏書處。范欽(1506—1585),,字堯欽,,號東明,故題其書室為“東明草堂”,,又稱“一吾廬”,,現(xiàn)東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東廳,,后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處,。它處于高墻環(huán)繞的天一閣藏書樓之外,做到了生活區(qū)與藏書區(qū)相互隔離,,是范欽為保護藏書的精心安排,,現(xiàn)建筑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馬第即范欽宅第,,環(huán)境幽雅,,位于月湖深處,林木蔭翳,,規(guī)模豐敞,,于1996年恢復司馬第臺門、耳房,。
寶書樓 天一閣又稱寶書樓,,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間,為明兵部右侍郎范欽藏書處,,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私人藏書樓,。
范欽取“天一生水”之說,以水制火之義,建筑書樓,。樓上一大間,,樓下成六間,并名為天一閣,,且在閣前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欽曾孫范光文又在閣前疊山理水,,建筑園林,。園林以“福、祿,、壽”作總體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獅一象等景點。風物清麗,,格調(diào)高雅,,別具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
范欽原有藏書7萬余卷,,現(xiàn)尚存1.7萬余卷,,大部分為明代刻本和鈔本,不少已是海內(nèi)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舉錄為特色,,解放后,經(jīng)文物工作者多年訪求和當?shù)夭丶业目犊栀?,閣藏古籍已達30萬卷,,其中善本8萬余卷,蔚為大觀,。
尊經(jīng)閣 中國歷代尊崇經(jīng)學,,各省、郡,、縣學中均建有尊經(jīng)閣,,用以珍藏經(jīng)籍。此閣原在寧波府學內(nèi),,系光緒年間重建的重檐歇山頂建筑,。1935年寧波地方人士籌款維修天一閣時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 共計有碑173通,,其中近90通是1935年從寧波府學、縣學等處遷來,。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緒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學的碑記,。還有
格言
、箴言、學田,、學山,、進士題名等碑,反映了學校教育的內(nèi)容,、經(jīng)費來源和人才培養(yǎng)情況,。千晉齋 民國時期,甬上學人馬廉藏有晉磚千余枚,,顏其藏室曰“千晉齋”,。后捐贈天一閣,特辟一室陳列,,仍用其名,。
東園 位于天一閣東南,占地約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種植竹木,,移遷石亭,、鐵牛、石虎于此,,園林初具雛型,。1974年將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圍墻。1982年東園擴建,,挖土成池,,堆土為山,環(huán)園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兩幢,,于1986年告竣并對外開放。
百鵝亭 明萬歷年間遺物,,為墓前祭亭,,原在祖關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結(jié)構(gòu)精巧,,雍容華麗,枋額等處雕有“魚躍龍門”,、“雙獅戲球”,、“海馬躍浪”、“麒麟招寶”等圖樣,。
凝暉堂 為磚木,、石柱結(jié)構(gòu)的清代建筑,,內(nèi)陳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龍本”《蘭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銘》等,。書香墨香,相得益彰,。
秦氏支祠 建于1920xx年到1920xx年,,系秦氏族人為祭祀祖先而建,時耗20余銀元,。祠堂以照壁,、臺門、戲臺為中軸線,,五間兩弄,,前后三宸,兩側(cè)置配殿,、看樓,,占地2.6畝,建筑面積20xx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磚雕、石雕,、貼金,、拷作等民間工藝,是寧波民居建筑藝術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戲臺匯雕刻,、金飾、油漆于一體,,流光溢彩,,熠熠生輝。戲臺的屋頂由16個斗拱承托,,為單檐歇山頂,,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塊經(jīng)過雕刻的板榫搭接構(gòu)成,盤旋而上,,牢固巧妙,,為寧波小木工藝之絕招。
花轎廳 寧波花轎又稱萬工轎,,以其做工精細而著稱,。展出的花轎高3米,長1.5米,,寬95厘米,,木質(zhì)透雕,,漆朱貼金,給人金碧輝煌之感,。
傳說南宋小康王趙構(gòu)被金兵追殺,幸得一個寧波村姑相救,。脫險后,,兩人約好來年接村姑入宮,但兩人所約暗號泄露,,于是趙構(gòu)下旨浙東女子皆封王,,出嫁時可穿戴鳳冠霞帔,乘坐龍鳳花轎,,官員遇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于是從南宋開始,,寧波姑娘出嫁坐花轎的民風愈來愈盛,花轎制作也愈來愈考究,。
南園
位于天一閣藏書樓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閣擴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于1996年動土,,歷時二年,園以水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瓏。池畔為臨水的主體建筑“水北閣”;池南面建“抱經(jīng)廳”,。整個園林簡潔,、清晰,給人以閑適,、雅逸和平靜之感,。
銀臺第(官宅)博物館銀臺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邊,,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為嘉慶十年進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為詩書禮儀世家,,童槐之子童華中道光十八年進士,曾以禮部尚書入南書房行走,,為光緒皇帝老師;其孫童祥熊,,中光緒九年進士;所以童府有“一門三進士”的說法,。在1999年的月湖歷史文化景區(qū)一期建設工程中,銀臺第得以修復,,由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進行陳列布展和管理,,成為展示清晚期到民國寧波官宦人家家居藝術的專題性博物館,并榮獲20xx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最佳創(chuàng)意獎”,。
陳列保留了傳統(tǒng)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陳列”的問題上進行了一些探索。通過繩武堂(主廳),、今白華堂(祭祀廳),、書房、議政廳,、家塾,、宴席廳、雅玩室,、沐浴房,、繡房、臥室,、佛堂,、磨房等場景式陳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寧波官宦學士人家的生活環(huán)境,、家居藝術和蘊含的社會性與社會關系,。
白云莊 位于寧波市西郊的白云莊,原為明末戶部主事萬泰的莊園,,因其子萬斯選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莊”,。我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黃宗羲先生曾講學于此,故又稱證人書院,,現(xiàn)為省級文保單位,。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洲,,又號南雷,余姚黃竹浦人,。他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倡導以經(jīng)學為本,,以史學為輔,,獨創(chuàng)了“經(jīng)世致用”為宗旨的學風,,形成了我
國學
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學派別——浙東學派??滴跗吣?1668)應邀來甬講學,,培養(yǎng)了一大批學術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萬斯同,,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全祖望,四明學風頓開,。清末白云莊逐漸荒廢,至1986年得以重修,,現(xiàn)由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管理,,主體建筑為五開間三進木結(jié)構(gòu)平屋,四周圍墻,,環(huán)境清幽,。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聞街91號,坐西向東,,為五間兩弄三廂房木結(jié)構(gòu)樓房,,是浙東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馮孟顓先生(1886—1962)的藏書樓,,現(xiàn)為市級文保單位,。“伏跗”源出《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狡兔伏于跗側(cè)”句,,意為“伏處鄉(xiāng)里不抗顯,,而致力于學”。
1962年,,馮孟顓先生長孫馮孔豫代表家屬,,遵照馮老的遺囑,將全部藏書260余箱近10萬卷,,捐獻給國家,。伏跗室現(xiàn)由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進行管理。樓內(nèi)現(xiàn)有《馮孟顓先生平身事跡陳列》,,用大量圖片資料和事物生動翔實的介紹了馮老的生平
簡歷
,、著述成果、藏書業(yè)績,,以資紀念,。寧波天一閣導游詞篇三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私人藏書樓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為明兵部右侍郎范欽的藏書處,。1982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后新增中國地方志珍藏館、麻起源地陳列館等處,。中國地方志珍藏館收藏全國各級各類當代地方志6730多冊,,獲200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最佳創(chuàng)意獎”,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2003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點,,2007年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天一閣占地面積2.6公頃,,是一個以藏書文化為核心,,集藏書的研究、保護,、管理,、陳列、社會教育,、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F(xiàn)藏古籍達30余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余卷,,除此,還收藏大量的字畫,、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藝品,。設有《天一閣發(fā)展史陳列》、《中國地方志珍藏館》,、《中國現(xiàn)存藏書樓陳列》,、《明清法帖陳列》等陳列廳,書畫館常年開展各種臨時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天一閣分藏書文化區(qū),、園林休閑區(qū)、陳列展覽區(qū),。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qū)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經(jīng)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閑區(qū)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qū),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書畫館在秦祠西側(cè),粉墻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棟,曰:“云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迸c金碧輝煌的秦祠相映照。
20世紀90年代以來,,寧波市人民政府先后緊鄰天一閣的陳氏宗祠,、聞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莊,、銀臺第,、鼓樓、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單位(點)納入天一閣統(tǒng)一管理,,并在陳氏宗祠內(nèi)增設《麻起源地陳列》、白云莊設置了《浙東學術文化陳列》,、銀臺第開設官宅博物館,;秦氏支祠、白云莊相繼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
寧波市城市口號中的“書藏古今”便指天一閣的藏書文化。
天一閣博物館宣傳語:“風雨天一閣,,藏盡天下書”,。
寧波天一閣導游詞篇四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的私人藏書樓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為明兵部右侍郎范欽的藏書處,。1982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后新增中國地方志珍藏館、麻起源地陳列館等處,。中國地方志珍藏館收藏全國各級各類當代地方志6730多冊,,獲2000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最佳創(chuàng)意獎”,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2004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點,,2007年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天一閣占地面積2.6公頃,,是一個以藏書文化為核心,,集藏書的研究、保護,、管理,、陳列、社會教育,、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專題性博物館?,F(xiàn)藏古籍達30余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余卷,,除此,還收藏大量的字畫,、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藝品,。設有《天一閣發(fā)展史陳列》、《中國地方志珍藏館》,、《中國現(xiàn)存藏書樓陳列》,、《明清法帖陳列》等陳列廳,書畫館常年開展各種臨時展覽和文化交流活動,。天一閣分藏書文化區(qū),、園林休閑區(qū)、陳列展覽區(qū),。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qū)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經(jīng)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閑區(qū)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qū),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書畫館在秦祠西側(cè),粉墻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棟,曰:“云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迸c金碧輝煌的秦祠相映照,。
寧波天一閣圖片集萃(3)20世紀90年代以來,寧波市人民政府先后緊鄰天一閣的陳氏宗祠,、聞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莊,、銀臺第,、鼓樓、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單位(點)納入天一閣統(tǒng)一管理,,并在陳氏宗祠內(nèi)增設《麻起源地陳列》、白云莊設置了《浙東學術文化陳列》,、銀臺第開設官宅博物館,;秦氏支祠、白云莊相繼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
寧波市城市口號中的“書藏古今”便指天一閣的藏書文化。
天一閣博物館宣傳語:“風雨天一閣,,藏盡天下書”,。
寧波天一閣導游詞篇五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要去參觀的這個景點就是在全內(nèi)外都非常有名的藏書樓,天一閣了,。天一閣是國內(nèi)現(xiàn)在最古老的藏書樓之一,。歷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經(jīng)有四百四十多年的歷史了,。它是一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一家國家4a級的風景名勝區(qū),向來都有南國書城的美譽,,是目前亞洲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那么為何要取名為天一閣呢,?那是因為天一閣的主人范欽在古書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這句話。
而書最怕火,,為了讓自己的藏書樓有個好的將來,,于是就取名為了天一閣。
但是現(xiàn)在的天一閣已經(jīng)不在是原來的幾間小房子了,,它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是藏書文化區(qū),主要是收藏古籍為主的,,一個是園林休閑區(qū),,主要以園林,假山等為主,,還有一個就是陳列展覽區(qū)了,,主要陳列以前留下來的一些磚塊,書籍,、書法繪畫及地方志等,。規(guī)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這個地方就天一閣的西大門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門外的這對石獅,任何動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腳下踩球的這個是雄獅,,而腳下踩下小獅子的這個就是雌獅了。
我們再往前看,,這個西大門呢是清代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請大家抬頭,在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南國書城四個字,,這四個字呢看起來非常的蒼勁有力,,這四個字是誰寫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寫的。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還有兩幅對聯(lián),,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寫了什么東西,,其實這些字呢是鐘鼎文,讀作天一遺形源長垂遠,,南雷深意藏久尤難,。這幅對聯(lián)是由顧庭龍寫的。天一閣在以前的時候有許多深嚴的族規(guī),,其中有一個族規(guī)就是規(guī)定外姓人不能上樓看書,,但是再嚴的族規(guī)總有破例的時候,第一個登上天一閣看書的是誰呢,?就是黃宗羲了,,我們可以來看一下這邊,這邊有黃宗羲的圖像,,黃宗羲號南雷,,他登上天一閣后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好了,,看完了這里我們再來看下后面這幅對聯(lián),我們可以看書這幅對聯(lián)的字也是寫的非常好的,。這幅對聯(lián)呢是由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先生寫的,。
上聯(lián)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聯(lián)是:良書播惠九洲,。
郭沫若先生曾經(jīng)在天一閣訪問了兩天,。同時對天一閣作出了很高的評價。好了,,下面呢就請大家跟我到里面去參觀一下,。
寧波天一閣導游詞篇六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要去參觀的這個景點就是在全內(nèi)外都非常有名的藏書樓,,天一閣了。天一閣是國內(nèi)現(xiàn)在最古老的藏書樓之一,。歷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經(jīng)有四百四十多年的歷史了。它是一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一家國家4a級的風景名勝區(qū),,向來都有南國書城的美譽,,是目前亞洲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那么為何要取名為天一閣呢,?那是因為天一閣的主人范欽在古書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這句話,。而書最怕火,,為了讓自己的藏書樓有個好的將來,于是就取名為了天一閣,。但是現(xiàn)在的天一閣已經(jīng)不在是原來的幾間小房子了,,它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是藏書文化區(qū),,主要是收藏古籍為主的,,一個是園林休閑區(qū),主要以園林,,假山等為主,,還有一個就是陳列展覽區(qū)了,主要陳列以前留下來的一些磚塊,,書籍,、書法繪畫及地方志等。規(guī)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這個地方就天一閣的西大門了。我們先來看一下門外的這對石獅,,任何動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腳下踩球的這個是雄獅,而腳下踩下小獅子的這個就是雌獅了,。
我們再往前看,,這個西大門呢是清代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請大家抬頭,,在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南國書城四個字,,這四個字呢看起來非常的蒼勁有力,這四個字是誰寫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寫的,。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還有兩幅對聯(lián),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寫了什么東西,,其實這些字呢是鐘鼎文,,讀作天一遺形源長垂遠,南雷深意藏久尤難,。這幅對聯(lián)是由顧庭龍寫的,。天一閣在以前的時候有許多深嚴的族規(guī),,其中有一個族規(guī)就是規(guī)定外姓人不能上樓看書,但是再嚴的族規(guī)總有破例的時候,,第一個登上天一閣看書的是誰呢,?就是黃宗羲了,我們可以來看一下這邊,,這邊有黃宗羲的圖像,,黃宗羲號南雷,他登上天一閣后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好了,看完了這里我們再來看下后面這幅對聯(lián),,我們可以看書這幅對聯(lián)的字也是寫的非常好的,。這幅對聯(lián)呢是由著名的文學家郭沫若先生寫的。上聯(lián)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聯(lián)是:良書播惠九洲,。郭沫若先生曾經(jīng)在天一閣訪問了兩天。同時對天一閣作出了很高的評價,。好了,,下面呢就請大家跟我到里面去參觀一下。
各位游客,,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到里面看一下?,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位人物呢就是天一閣的主人范欽了。范欽生于1506年死于1585年,,享年79歲,,他是我們寧波人,曾經(jīng)在朝為官,,27歲的時候就中了進士,。我們都知道以前的官呢分為武官和文官,,那么在這里首先請大家猜一下,,范欽到底是個文官還是武官呢?相信很多人都會猜是文官,,因為他非常喜歡讀書而且在這里造了藏書樓,,其實范欽呢是武官,,他的官隙遍步了近半個中國,。而且最高的一次當上了兵部右侍郎,,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防部副部長,。范欽生性非常梗直,所以在當官的時候經(jīng)常會得罪一些人,。其中有一次得罪了皇親國戚武定候郭勛,,于是郭勛就在皇帝面前參他,結(jié)果范欽就受了庭杖之責并且被污陷下獄,。還有一次得罪了當朝宰相嚴嵩的兒子嚴世潘,,嚴世潘本來要他父親在皇帝面前參他,可是嚴嵩卻告訴他兒子說范欽是個連武定候郭勛都不怕的人,,如果我們再參他那不是讓他出了名了,,所以這件事就作罷了。后來范欽見朝庭里嚴嵩父子倆當?shù)?,朝政日費,,覺得國家無望,于是就辭官回鄉(xiāng)到這里建了這個藏書樓,。好了范欽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后面,這里呢有一塊照壁叫做溪山逸馬圖,。我們可以看到上面有八匹駿馬在溪邊媳戲,,非常的生龍活虎。這塊溪山逸馬圖呢是已故的民間老藝人胡善成先生的力作,。我們可以用手去摸一下,,猜一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其實呢它是用我們海邊的礁石磨成粉再加入粘合劑和墨汁堆塑而成的,。整個照壁看起來非常栩栩如生,,所以當年西哈努克親王來我們寧波的時候就指名要在溪山逸馬圖前留影,說是要把這么好的佳作也帶到他們的國家讓他們的國人看看,。好了,,看完了下面的馬我們再來看一下照壁的上面,在照壁的上面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一些小人物,,這些小人物是誰呢,?其實他們是三國演義里面的人物,好了,,看完了這里再請大家跟我從這里的月洞門進去,,去參觀一下東明草堂。在月洞門上呢我們可以看到春隨人意四個字,,這四個字是由陳從周先生寫的,。好了現(xiàn)在我們先來看一下前面的這塊照壁。在照壁上呢我們可以看到一只非常奇怪的動物,在這里呢還是要請大家猜一下這個動物叫什么呢,?很多人肯定會猜是麒麟,,其實不是,這個動物呢叫做獬豸,,是一只有龍角,,牛嘴,獅身,,鷹爪,,馬尾的動物。同時它是一種生性非常梗直的動物,,是正義的像征,,據(jù)說每當人們吵架的時候它總會出來頂那個壞人,所以在古代的朝堂后面總會掛著獬豸的圖案,,而且在以前執(zhí)法官的官服前面也有獬豸圖案,,而且他們所帶的帽子也叫作獬豸帽。而現(xiàn)在呢我們在一個地方的門口也可以看到獬豸,,大家猜一下是在哪里呢,?就是在人民法院的門口了,如果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去留意一下,。好了,,看完了獬豸呢請大家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一下后面的這些房子,,這里呢就是東明草堂了,,又稱一吾廬,是天一閣建成前范欽的藏書樓,。那么為何要叫作東明草堂呢,,因為東明是范欽的號,這里是范欽的地方所以就叫東明草堂,,好了東明草堂我們就參觀到這里,,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去下一站參觀一下范氏故居。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范氏故居了,,范氏故居原來是范欽的后人住的地方。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司馬第三個字,,司馬是范欽曾經(jīng)當過的一個官,。我們再來看下這里,這里呢有堵非常高的墻,,是用來防火的,,所以也叫做防火墻。在防火墻的兩邊一邊是范氏故居一邊是藏書樓,范欽把生活區(qū)與藏書區(qū)隔開來,,那是為了更好的保護藏書,,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范欽的用心良苦。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進去看一下,,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掛了一副圖畫,上面的人物就是范欽了,,在圖像的旁邊放了他當時所穿官服的復制品,,在官服上我們可以看到前面縫了只獸類,這呢也說明范欽是個武官,,因為文官衣服前是縫禽類的,。下面請大家跟我到這邊看一下,這個是范家的系氏表,,旁邊掛著的都是對天一閣作出過重要貢獻的人,,如范光文,范大沖等等,。范欽總共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范大潛,而小兒子就叫范大沖,。范欽一直活到80歲,。臨終的時候把大兒子大沖和二媳婦叫到床前,他把遺產(chǎn)分成了兩份,,一是白銀萬兩,,二是全部藏書。而范大沖體察老父親的心情,,決定“代不分手,,書不出閣”。于是就繼承了全部藏書,,而范大潛的媳婦就拿走了白銀萬兩,。范光文呢對天一閣也做出重要的貢獻,天一池里面的九獅一象假山就是他建造起來的,。除了這些以外呢范欽的后代對天一閣藏書的保護也制訂了許多嚴格的禁約,,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到另一邊看一下。在這里呢我們可以看到掛了許多牌子,,這些就是天一閣的禁約了,,有煙酒切忌登樓,女不上樓,,書不出閣,,外姓人不準上樓看書等等,這里我們看到的這些禁忌牌當時就是掛在藏書樓樓上的。好了下面再請大家跟我往這邊走,,去參觀一下下一個陳列室?,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里其實就是范欽藏書樓的一個縮影了,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寶書樓三個字,,這三字是由原來明朝的郡守王原相寫的,。在這里存放的書籍都是范家保存下來的登科錄和地方志,大家可以看一下,。在書櫥里面呢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小布袋,,面放的呢其實是用來防蟲的蕓草。(好了,,下面請大家跟我從這邊出去,。)
各位游客,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往這邊走,,我們?nèi)⒂^一下天一閣最重要的地方寶書樓,,好了我們從這邊進去,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里就是天一閣藏書樓寶書樓了,,寶書樓是清代留下來的木結(jié)構(gòu)古建筑,,我們所說的天一閣有四百四十多年的歷史指的就是這里了。我們可以看到這里一座兩層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在天一閣的樓上呢它只有一個通間,,而樓下卻有六間。為何會這樣呢這和天閣名稱的由來有關,,請大家抬頭在上面的扁額上我們可以看到寫了天一閣三個字,,也就是這個房子的名稱了,當時范欽認為書最怕火,,為了防火,,于是費盡了苦心,查閱了許多書本,,最后在《易經(jīng)》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這句話因此受到啟發(fā),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書樓改名為了“天一閣”,,同時樓上取天一之數(shù)而樓下取地六之數(shù),也是為了防火?,F(xiàn)在請大家抬頭來看下這里的天花板,,上面呢有許多圖案,這些圖案上畫的是一些水紋和水獸,,也是象征著以水克水,,我們再來看一下屋子里面,,中間的這個人就是范欽了,這里呢還掛了一些以前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些房子,,其實這都是各個地方的一些藏書樓,有北京的,,杭州的等等,,但是我們仔細看的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藏書樓的建筑結(jié)構(gòu)都和天一閣一樣,。那是乾隆為了表揚天一閣在修四庫全書的時候做出的貢獻,,于是就下令收藏四庫全書的藏書樓都要仿造天一閣的樣子建造。下面請大家跟我出來我們再來看一下外面的這個水池,,這個水池呢叫做天一池,,是當時范欽建造用來防火的,,同時天一池里面的水呢是和西邊的月湖相通的,。我們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假山,這些假山呢是由范欽的曾孫范光文建造的,,叫做九獅一象,。大家不仿來找找看,看一下哪幾只是獅子,,哪只是大象,。或是看一下自己能不能找出九只獅子,。其實這里除了九獅一象外,,還有另外一個景色就是福祿壽三星高照了,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景色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太清楚了,。下面請大家沿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去,,看一下那塊石頭像什么?對了像一個人,,那么這個人是誰呢,,其實呢她叫錢秀云。據(jù)記載以前寧波有個知府叫邱鐵卿,,他有一個內(nèi)侄女叫錢繡云,,錢秀云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才女,為了上天一閣看書,,就托邱太守為媒嫁給了范家的后人范邦柱秀才,,結(jié)婚后錢秀云非常高興以為這下可以如愿以償上天一閣看書了,可是范邦柱卻告訴她說天一閣有女不上樓,,書不出閣的規(guī)定,,錢秀云聽了后非常失望最后就郁郁含恨而終了,,據(jù)說后來就變成了這塊石頭日夜守護著天一閣。從這件事情上呢我們也可以看出天一閣的禁約確實是非常嚴格的,。好了看完了藏書樓請大家跟我從這邊走,,我們再去其它地方參觀一下。
各位游客,,下面請大家跟我往這邊走,,我們?nèi)⒂^一下,尊經(jīng)閣,,明州碑林和千晉齋,。好了,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三層歇山頂?shù)慕ㄖ褪亲鸾?jīng)閣了,,尊經(jīng)閣里主要收藏的一些皇帝御賜的書籍,,十三經(jīng)以及儒家等等,而現(xiàn)在看到的這尊經(jīng)閣是在1935年的時候從別處移建過來的?,F(xiàn)在我們再看下這邊,,這邊有很多石碑,這里也有一個名稱叫做明州碑林,。明州碑林和尊經(jīng)閣一樣也是從別處移建過來的,。那是在1933年的時候天一閣受到臺風襲擊嚴重受損,而天一閣的后人又沒能力重修,,所以在寧波地方人士的幫助下,,建立了天一閣重修委員會,經(jīng)歷了三年,,從別的地方移來了很多建筑,這才建成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天一閣,。而原來的天一閣卻只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和寶書樓三部分組成。好了我們再來仔細看一下明州碑林,,現(xiàn)在呢這里總共有173塊石碑,,那么為何要叫做明州碑林?這些石碑又是從哪里來的呢,?這些石碑呢是在原來寧波拆城筑路的時候出土的,,因為寧波在古代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作明州,而這些石碑是在明州出土的所以就叫做明州碑林了,。在石碑上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密密麻麻的字,,但是仔細看這些字又都寫的非常工整,所以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工匠們在刻這些石碑的時候是花費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當年隨著石碑的出土呢,,還出土了許多磚塊,,那些磚塊呢現(xiàn)在被陳列在天一閣的千晉齋里面,下請大家跟我去看一下,。
好了,,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這時就是千晉齋了,我們可以看一下上面的這塊匾額,,千表示數(shù)量,,晉表示時間,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到里面去看一下,,這里呢就是千晉齋的第一展廳,,里面放的就是寧波拆城筑路的時候出土的一些漢晉以來的古磚,那么這里的磚呢原來都是北京大學里的馬廉教授贈送給天一閣的,,當時有一千塊左右,,但是后來在“”的時候很多東西都被毀掉了,而這里的磚塊也只剩下了現(xiàn)在的五百塊左右了?,F(xiàn)在呢大家可以自由的參觀一下,。
看完了第一展廳,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去第二個展廳里看一下,,這里放的是一些藏書家捐獻給天一閣的部分書籍,,天一閣原來有藏書7萬余卷但是經(jīng)過了多次浩劫之后就只剩下1,。3萬余卷了,,后來有許多私人藏書家紛紛把自己的藏書捐給了天一閣,所以到目前為止呢天一閣里面的藏書已經(jīng)有30多萬卷了,。
好,,我們再去看一下最后一個展廳,這里呢寫的都是歷代登上過天一閣的著名學者的事跡介紹,。我們都知道天一閣的族規(guī)非常嚴,,其中有一條規(guī)定外姓人不能上樓看書。但是族規(guī)雖嚴總有破例的時候,。第一個登上天一閣看書的是黃宗羲,。當時黃宗羲由于他的道德、學識和氣節(jié)非常受到人們的敬佩,。后來在范友仲的幫助下,,很快取得了范氏各房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閣,。黃宗羲在天一閣看了一天的書后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同時也為天一閣的藏書編寫了目錄,同時從他之后呢又有很多外姓人登上了天一閣看書,。好了,,下面請大家跟我往這邊走。
各位游客,,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往這邊走,,經(jīng)過月洞門呢我們可以看到前面有一片很大的園林,這里就是天一閣的東園了,。在旁邊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山水樹林,,環(huán)境非常的好??梢钥闯鲞@個園林呢是典型的江南園林,。在這里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一些亭子,鐵牛,,石老虎等等這些呢都是從別的地方移建過來的,。我們再來看下這邊,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水池叫做明池,,那么為何這里要叫做東園和明池呢,。因為東明是范欽的號。人們?yōu)榱思o念他把這叫做東園和明池,。
好了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下這里,,這里呢有個非常漂亮的亭子,如果我們仔細看的話會發(fā)現(xiàn)亭子是榫卯結(jié)構(gòu)的,,頂部都可以拆卸下來,,所以當時就是把它們?nèi)坎鹣聛聿乓频竭@里來的,可惜在當時搬過來的時候有的地方還是有點損壞了,。但是介意大家不要在這拍照,,因為它原來是一個祭祀用的亭子叫做百鵝亭,為何叫做百鵝亭呢,,那是因為以前的時候祭祀祖宗要殺一百只鵝,,所以叫做百鵝亭。
現(xiàn)在我們再到前面的凝輝堂里去看一下,。里面收藏了許多有名的石刻,。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塊,這塊就是天一閣的鎮(zhèn)宅之寶神龍本蘭亭集序了,,他是唐代神龍年間遺留下來的,。在旁邊呢還有許多有名的石刻,如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的文章,,還有薛氏父子的千字文等等,。這些石刻呢都是拓本,,什么是拓本呢就是為了更好的保存一些有名的文章,而它們貼在石頭上然后按照上面的字一一刻下來,。而這里所收藏的石刻也都是按照那樣的方法刻成的,。下面請大家自由參觀一下。
各位游客,,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往這邊走,,我們?nèi)⒂^一下麻將館。這里呢就是麻將館了,,麻將呢最早起源于古代的葉子戲,,后來由寧波人陳魚門整合發(fā)明了新的種類麻將,麻將呢原來叫做麻雀,,但是按照我們寧波方言來讀叫做“麻將”,,所以就叫麻將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寧波是麻將的發(fā)源地,。我們都知道寧波是個沿海城市,,所以在麻將牌里面很多牌都是與海有關的。如筒子,,象征著船上裝食物用的木桶,,索子象征著船上面的繩子和魚網(wǎng)。再比如說東南西北中發(fā)白,。東南西北是象征著船對風的敏感,,中象征著船上面的圍桿,發(fā)是指漁民們對財富的渴望,,都希望出船后能滿載而歸,,而白呢就是指船出海后碰到大風浪顆粒無收的回來白白出去了一趟,。這邊呢還有塊陳魚門的簡介,,大家可以看一下。現(xiàn)在請大家跟到對面的這個陳列館里去看一下,。我們可以看到這里呢有許多麻將,,其實如果你仔細看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每一副麻將都是不同的。因為它們都是從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里收集過來的,。好了,,下面請大家跟我出來,我們再來看一下這里的三缺一,,中間這位人物就是陳魚門了,,而旁邊的兩位一位是美國人,一位是日本人,,這里呢還有個空位,,大家可以去坐一下和陳魚門合下影也可以去摸一下牌,,說不定回去之后打起麻將來就會非常的順手了。這家麻將館呢是全國唯一家以麻將為主題的陳列館,,這里收藏了世界各地各種各樣的麻將牌?,F(xiàn)在請大家看下整個院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整個院子里的地板,,墻壁,,也都是用麻將牌鑲嵌而成的。好了最后我們再來看下這里,,這里有兩根柱子上面寫了一幅對聯(lián),,叫做:世事沉浮中發(fā)白,人情冷暖馬牛風,,筒來索去猶半日,,黎橫月落不曾知。這副對聯(lián)呢形象的描寫了打麻將時人們的心態(tài),。
各位游客,,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去參觀一下花轎廳、秦氏支祠和南園,。在這里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漂亮,,非常富麗堂皇的花轎,這個轎子呢叫做萬工轎,,它是我們寧波花轎的典型代表,,那么為何要叫做萬工轎呢?據(jù)說造這么一個轎子,,當時要花一萬個左右的工人來做,,所以就取名為了萬工轎。好了,,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秦氏支祠,。我們先來留意下秦氏支祠的支字,按理說呢應該是之乎者也的之,,那么為何變成分支的支了呢,,那是因為這里的主人叫做秦君安,他是秦家第三房所生的兒子,,所以在秦家沒有什么地位,,當時他要在這建個祠堂,秦家人不同意,,所以他建的祠堂就取名為了從秦家分支出來的祠堂——秦氏支祠了,。在這里呢我們還可以看到有一個非常富麗堂皇的戲臺,由于這個戲臺是祠堂里的戲臺,所以戲臺前面是過世的祖宗們看戲的地方,,中間不能站人,,而人們看戲一般是站在兩側(cè)的。在這里呢我們可以看到秦氏支祠非常的富麗堂皇,,我們可以猜一下當時建造的時候花了多少錢,?當年秦君安建造這個祠堂的時候花了20多萬銀元,那么大家可以想一下,,相當于現(xiàn)在的人民幣多少呢,?有1780多萬。當時這里呢在外面都涂了一層鉑金,,非常的昂貴,,但是后來在“”的時候很多都被毀掉了,所以現(xiàn)在外面都是用朱金木漆漆上去的,。好了,,這里呢我們主要來留意一下戲臺的這個頂,這個頂呢叫做雞龍頂,,因為它的形狀像我們寧波當?shù)仃P雞用的雞籠子,。這個頂呢有兩個作用,一個是擴音的作用,,因為在以前的時候沒有麥克鋒,,所以上面的人唱戲就靠個頂來擴大音量,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第二個是擴大空間的作用,,我們都知道,古代戲分為文戲和武戲,,武戲就得在上面翻跟斗,,如果上面的頂是平的話就很容易碰到,所以就造成了這樣,,起到了一個擴大空間的作用,。那么看完了這里呢我們再到后面看一下,這里呢也是秦氏支祠的一部分,,但是現(xiàn)在被改成了中國現(xiàn)存藏書樓陳列館,,大家可以進去參觀一下。
好了,,現(xiàn)在我們再來參觀一下天一閣的最后一站南園,在南邊呢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建筑,,那里呢是抱經(jīng)廳,,在中間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水池,水池里還有假山,天一閣水池里的假山呢基本上都是用海邊的礁石堆砌而成的,,而這里呢卻是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所以這也是南園里比較特殊的一個地方。在水池的北面還有一個建筑,,請大家跟我去參觀一下,,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建筑呢叫做水北閣,因為在水池的北面所以而得名,,但是現(xiàn)在呢已經(jīng)改建成了中國現(xiàn)存地方志陳列館了,。在天一閣藏書里呢有兩種書非常有名,一種是登科錄,,就是歷代kao生們的資料,。另一種就是地方志了,地方志又稱志書,,是記錄各個地方風土民情,,習俗禮儀,飲食特產(chǎn)等的一種書,。所以如果你要到哪去旅游想了解一下當?shù)氐那闆r以及當?shù)厝说娘L俗人情的話,,去找一下那個地方的地方志看一下就會知道了。那么這里呢現(xiàn)在正是存放著各個地方的地方志,,很多地方的地方志在這里都能夠找到,,比如說上海,海南,,云南等,,到目前為止呢這里已經(jīng)收藏了6730多冊了。大家可以自由的參觀一下,。
好了,,天一閣呢我們就全部參觀完了, 下面呢請大家跟我往這邊出去,。
寧波天一閣導游詞篇七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錄最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詔開始修撰《四庫全書》,,范欽的八世孫范懋柱進獻所藏之書638種,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測繪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庫全書》,天一閣也從此名聞全國,。
范欽為了保護藏書而訂立了嚴格的族規(guī),,世代的子孫嚴格遵循“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的遺教,,但終因年代過于久遠,,藏書還是有很多的失散。嘉慶十三年(公元1820),,閣內(nèi)的藏書實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鴉片戰(zhàn)爭時,,英國侵略者掠去了《一統(tǒng)志》等數(shù)十種古籍,。咸豐年間(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盜賊潛入閣內(nèi),,偷去了許多的藏書,,轉(zhuǎn)賣給法國的傳教士和造紙廠。后來又經(jīng)歷了許多的變故,,到1940年,,閣內(nèi)的藏書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國成立后,,政府為了保護天一閣,專門設置了管理機構(gòu),,探訪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書,,又增入當?shù)厥詹丶揖栀浀墓偶F(xiàn)藏珍版善本達到了8萬多卷,。
天一閣之名,,取義于漢鄭燮《易經(jīng)注》中“天一生水”之說,因為火是藏書樓最大的禍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閣”,。書閣是硬山頂重樓式,,面闊、進深各有六間,,前后有長廊相互溝通,。樓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欽的重孫范文光又繞池疊砌假山,、修亭建橋、種花植草,,使整個的樓閣及其周圍初具江南私家園林的風貌,。
天一閣面積約2.6萬平方米,分藏書文化區(qū),、園林休閑區(qū),、陳列展覽區(qū)。以寶書樓為中心的藏書文化區(qū)有東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經(jīng)閣、明州碑林,、千晉齋和新建藏書庫,。以東園為中心的園林休閑區(qū)有明池、假山,、長廊,、碑林、百鵝亭,、凝暉堂等景點,。以近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為中心的陳列展覽區(qū),包括芙蓉洲,、聞氏宗祠和新建的書畫館,。書畫館在秦祠西側(cè),粉墻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棟,曰:“云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迸c金碧輝煌的秦祠相映照,。
寧波天一閣導游詞篇八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俗話說的好:“到寧波不到天一閣,等于沒有到過寧波,?!睔g迎大家來到我國現(xiàn)存歷史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非常高興能成為大家本次的導游,。寧波藏書文化是浙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底蘊深厚的浙東人文培育和促進了寧波藏書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我們的天一閣博物館是以藏書文化為特色,,融社會歷史,、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它位于寧波城西月湖之濱,,占地2.6萬平方米,。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間,是明代兵部省侍郎范欽的藏書之處,。
天一閣是一個飽經(jīng)風雨的老人,,440多年來經(jīng)受了人間的滄桑,成為亞洲現(xiàn)存歷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三個家族圖書館之一。古樸的建筑,,幽雅的園林,,恬靜的環(huán)境,真是令人神往,。然而過去的天一閣只是一個普通的私家藏書樓,,歷經(jīng)幾代的滄桑,如今的天一閣卻是寧波一顆閃亮的“明珠”,,它集藏書,、文物、旅游于一體,。天一閣就象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所有的書籍都是主人自己喜歡并精心收藏,每個書柜就是一段歷史,。書籍的排列顯得很有條理,,按書籍的目錄,你可以查找你所需要的圖書,,頗有現(xiàn)代目錄檢索的味道,。歷代的文人墨客到了寧波,沒有不到天一閣一飽眼福的,。但是幾百年來,,能真正登上天一閣的也只有寥寥十余人?,F(xiàn)在的天一閣向社會開放,讓更多的專家學者一飽眼福,,也使樓閣中的珍貴藏書“古為今用”,。1982年2月23日,天一閣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成為寧波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寧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個文明星座,。
現(xiàn)在我們到的是天一閣的西大門了,。寬大的奔馬墻面石雕是天一閣歡迎各位朋友最好禮物,整個天一閣的風格從進門開始就定下了它的古樸基調(diào),。大家先看大門兩側(cè),,它是一對清代石獅。這木結(jié)構(gòu)大門也是清代的構(gòu)筑,,門廳外側(cè)有一匾額,,上面寫者“南國書城”這四個大字,這是由著名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于1962年所書,。大門兩側(cè)還有一幅對聯(lián),,不知各位能不能把這副對聯(lián)讀一下?......還是讓我告訴大家吧!這是繼甲骨文之后的另一種文字――鐘鼎文,讀作“天一遺行源長垂遠,,南雷深意藏久尤難”,,是著名書法家顧廷龍先生所寫。上聯(lián)說的是天一閣藏書樓悠久的歷史,,下聯(lián)講的是第一個外姓族人,、清初思想家黃宗羲登上藏書樓以后的感慨心情。他當時感慨道:“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p>
各位團友,,現(xiàn)在請跟隨我進入天一閣。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人物塑像,,他就是這家藏書樓的主人――范欽,。范欽,字堯卿,,又字安卿,,號東明,寧波鄞州人,。他出生于一個沒有什么財富和政治背景的家庭,,完全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勤奮學習。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中進士,,之后就在各地為官,,三九年(1561)升任兵部右侍郎,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防部副部長,,在同年十月,,辭官回鄉(xiāng)。他為官二十八年中,,足跡他邊了當時的大半個中國,。范欽從小就非常喜歡讀書,做官后,,到處留意購書,,一地留心收集,廣泛購抄,,羅致海內(nèi)奇書,,尤其注意收集當時各地出版的地方志和明代科舉文獻,因此,,在他的藏書中明代地方志,、政書、實錄,、詩文集也就特別多,。范欽不僅竭盡全力收藏書籍,而且勤于研讀???,手自題箋,精細詳審,。他刻書,、論書則是有清鑒而無妄作,最終聚藏高質(zhì)量的書籍達七萬卷,。在范欽后面有一幅堆塑――溪山逸馬圖,。這幅堆塑作品是已故民間老藝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館內(nèi)還有其它很多的作品,。
大家看八匹駿馬在溪邊揚鬃踢蹄,,甩尾扭頭,嬉戲嘶鳴,,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畫面造型粗看時比例失調(diào),,其實是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巧,,突出了畫面重點,。我們從右邊的洞門“春隨人意”中進去,大家會發(fā)現(xiàn)在照壁上有似麒麟的怪獸,,有一個龍角,,一張牛嘴,它叫“獬豸”,。它可是古代傳說中的異獸,,據(jù)說它能辨是非曲直,見人爭斗就用角去頂壞人,,是正義的象征,。
在天一閣建成之前這里就是范欽的藏書處了。因為創(chuàng)始人范欽的號是東明,,故題其書室為“東明草堂”,,又稱“一吾廬”,現(xiàn)東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作為會客廳,也是重要領導休息的地方,。
范欽宅第的東廳,,是其后代原來居住生活的地方。現(xiàn)建筑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處于高墻環(huán)繞的天一閣藏書樓之外,,作到了生活區(qū)與藏書區(qū)相互隔離,這是范欽為保護藏書精心安排的,。請大家注意了:在這道小黑門和門上“禁止煙火”幾個字,,千萬不要帶火入內(nèi)?!皻v年二百書無恙,,天下儲xx此家”。天一閣能歷經(jīng)440多年保存完好,,這與范欽生前作了周密安排,,定下嚴格的規(guī)矩是分不開的。范欽一直活到80歲,,臨終是把大兒子大沖和二媳婦(次子大潛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遺產(chǎn)分成了兩份,一是白銀萬兩,,還有一份則是全部藏書,。結(jié)果,大兒子大沖體察老父心情,,繼承了藏書,,被后人傳為佳話,。此后,天一閣所藏的書籍不再作為財產(chǎn)分配,,而歸家族共同所有,。
“代不分書,書不出閣”,,要看書必須各房子孫云集,,方能開鎖入閣。范欽的后代對天一閣藏書的保護制定了許多嚴格的禁約,,至今,,天一閣里仍保存著禁牌:禁牌一煙酒切忌登樓。禁牌二子孫無故開門入閣者罰不與祭三次,,私領親友入閣及擅開書櫥者罰不與祭一年,,擅藏書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罰不與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懲外永行摒逐不得與祭,。這種互相監(jiān)督互相制約的做法,,也不為是防止藏書流失的一個好方法。
據(jù)傳,,清嘉慶年間,,寧波知府邱鐵卿的內(nèi)侄女錢繡云是一個酷愛讀書的才女。她聽說范氏家族有很多珍貴的藏書,,為求登樓看書,,就托邱太守為媒,與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結(jié)為夫妻,?;楹蟮睦C云滿懷希望,以為這下可以如愿以嘗了,,不料族規(guī)不準婦女登閣,,竟使之郁郁含恨而終。凡是都有變通,,更何況登閣看書呢!第一位破格登樓看書的是清初黃宗羲,。黃宗羲的人格,氣節(jié),,學問在當時受到各界的欽佩,。他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范氏族人的幫助下出乎意料的得到了各房的同意登閣閱覽,。六年之后,,著《天一閣藏書記》,還為天一閣藏書整理編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家看這就是書櫥,,“前后有門,,兩面書櫥,取其透風”,。房屋,、書櫥的通風,是一個創(chuàng)新,。而保護古籍最令人矚目之處,當推蕓香避蠹,、英石吸潮。不只大家有沒有聞到一股香味?這就是蕓香草,,是古人通常采用的一種書籍防蟲藥物,。范欽在藏書中較好地運用了這一技術,但所用之草有獨創(chuàng)性,是產(chǎn)于廣西的一種靈香草,。而“櫥下各置英石一塊,,以收潮濕”,這更是范欽獨創(chuàng),,還沒見有其他藏書樓運用此方法,。
范欽取“天一生水”之說,以水制火之義,,建筑書樓,。他認為書最怕火,而水則能克火,。樓上一大間,樓下成六間,,并名為天一閣,,且在閣前鑿池蓄水以防火。不知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這柱子也是黑!在五行五色中,,黑就是水,,水就是黑。清康熙四年(1665),,范欽曾孫范光文又在閣前疊山理水,,建筑園林。園林以“福,、祿,、壽”作總體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獅一象,,這九獅一象在哪呢?各位不妨到處找找!看還有美女照鏡子呢,,這個美女就是錢繡云了。風物清麗,格調(diào)高雅,,別具江南庭院式園林特色,。
天一閣在漫漫歷史長途中先后經(jīng)歷了許多次浩劫。雖說乾隆年間的進呈對于修《四庫全書》來說是貢獻巨大,,進呈的638種珍貴的古籍真正得到歸還的寥寥無幾,。乾隆雖再三警告經(jīng)手者不準扣留和索要地方藏書者進呈的書籍,凡進呈的書抄錄后務必認真發(fā)還,,但侵吞這些書籍的正是過手的翰林學士和地方官員,,這對天一閣藏書是一次較大的打擊。
清道光,,十年(1840年)英軍侵占寧波,,闖進天一閣,掠取輿地方數(shù)十種,。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進駐寧波前后,,當?shù)氐男⊥党嘶靵y之際拆毀閣后墻垣潛運藏書,論斤賤賣給奉化造紙商人,,還雇傭竊賊薛繼渭潛入閣內(nèi),,早上在梁上睡覺以棗充饑,晚上就偷書,,這樣他竊去藏書1000多部,,后來商務印書館搜集了數(shù)百種,放在東方圖書館涵芬樓內(nèi),。上?!耙弧ざ恕笔伦円院螅恍液覙窃獾饺毡巨Z炸而被毀,,這批散出的文獻也就被毀,。經(jīng)過數(shù)次浩劫,加上零星的散失,,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除清代新增的《古今圖書集成》外,只剩下1.3萬多卷,,僅及原藏書的1/5左右,,而不少還遭受蟲蛀霉爛,成了斷編殘簡,。
民國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1933—1935),,天一閣被臺風吹倒東墻,藏書危在旦夕,,范氏族人已無力維修這座文化寶庫,。寧波地方人士組成重修天一閣委員會,,籌款維修天一閣,并將原在府學內(nèi)的尊經(jīng)閣連同當?shù)乇4嫦聛淼臍v代碑石移建到天一閣后院,,建立了“明州碑林”,。以后范氏后裔和地方人士組成“天一閣管理委員會”,開始了天一閣的公共管理,。
中國歷代尊崇經(jīng)學,,各省、郡,、縣學中均建有尊經(jīng)閣,,用以珍藏經(jīng)籍。此閣原在寧波府學內(nèi),,系光緒年間重建的二層三檐歇山頂建筑,。1935年寧波地方人士籌款維修天一閣時移建于此。
共計有碑石173方,,其中近90仿是1935年從寧波府學,、縣學等處遷來。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先后16次重修府學的碑記,。還有格言,、箴言、學田,、學山,、進士題名等碑,反映了學校教育的內(nèi)容,、經(jīng)費來源和人才培養(yǎng)情況,。
一九三三年九月,天一閣遭臺風襲擊,,東垣傾圮,,寧波地方人士發(fā)起募捐,成立重修天一閣委員會,。維修工程歷時三年告成,其間,,移建寧波府學尊經(jīng)閣于天一閣后園,,又搜集碑碣八十余方,羅列尊經(jīng)閣之北,,署稱《明州碑林》,。把出土的或被廢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來建成碑林,這是保護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
寧波古稱明州,,人文薈萃,碑碣不少。一九二八年拆除城垣,,出土宋元碑石多種,,有宋《樓公告記》、《耕織圖詩》,、《能仁院新佛殿記》,、元《慶元紹興等處海運達魯花赤千戶所記》、《唐刺史吳侯廟碑》,、《張循王廟碑》,、《移建海道都漕運萬戶府記》等殘碑。自寧波府學改建公共體育場,,舊存碑碣傾覆土中,,雨淋日炙,剝蝕嚴重,。上述碑石后來都移到明州碑林,,才得到保護。
1927—1931年間,,寧波拆毀城墻,,改建馬路。在拆城過程中,,出土了大量漢晉以來的古磚,。北大教授馬廉等人紛紛揀選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古磚加以珍藏和研究。馬廉教授藏有晉磚千余枚,,顏其藏室曰“千晉齋”,。后捐贈天一閣,特辟一室陳列,,仍然用這個名字,。目前尚存五百余枚。
位于天一閣東南,,占地約6000平方米,。自1959年始,平整土地,,種植竹木,,移遷石亭、鐵牛,、石虎于此,,園林初具雛型。1974年將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圍墻,。1982年東園擴建,,挖土成池,,取名為明池,與園名相合為范欽的號東明。園內(nèi)那只千斤重的鐵牛和一對石虎,,皆為古時候的遺物,。
明萬歷年間遺物,為墓前祭亭,,原在祖關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結(jié)構(gòu)精巧,,雍容華麗,,枋額等處雕有“魚躍龍門”、“雙獅戲球”,、“海馬躍浪”,、“麒麟招寶”等圖樣。在古代大族清明祭祀的時候,,要殺很多鵝來祭天,,祭地,祭祖宗,,所以稱它為百鵝亭,。
凝暉堂原來在寧波機械工業(yè)學校內(nèi),1986年遷建于此地,。它是磚木,、石柱結(jié)構(gòu)的清代建筑,內(nèi)陳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龍本”《蘭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銘》、明代四明書法家薛晨,、薛選父子的“千字文”等等,。
現(xiàn)代中國社會,麻將這種娛樂方式可謂是家喻戶曉,,但說起麻將的起源,,我想幾乎沒有人知道,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地方就麻將陳列館了,。在這里我們能真正了解麻將的起源和歷史,,國內(nèi)唯一介紹介紹麻將歷史的專門陳列館。
現(xiàn)代麻將最早源于中國古代的博戲,,骰子、詩牌,、葉子戲是博戲的主要構(gòu)成,,其中的葉子戲發(fā)展到后來的“馬掉”,,又稱“馬吊”,到清代中期“馬吊”發(fā)展成麻雀紙牌,,即現(xiàn)代麻將的雛形,。然而原先的紙牌抓拿不便,特別是在船上風大玩時極為不順,,于是麻將發(fā)明人陳魚門在清咸豐年間結(jié)合紙牌和骨牌的特點,,制成了流傳至今的現(xiàn)代麻將。
此種麻將一經(jīng)問世,,便迅速盛行南北,。后來相繼傳到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1998年6月18日麻將已被正式批準為一種體育競技項目,,1998年6月15日《中國麻將競賽規(guī)則》正式編寫完成,。麻將運動在我國廣大的城鄉(xiāng)更是普及,流行范圍涉及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已經(jīng)進入到千家萬戶,成為我國最具規(guī)模和影響力的智力體育活動麻將與寧波文化息息相關,,還與航海密不可分很多術語皆由寧波話改變而來,。“麻將”本是“麻雀”的寧波方言;和牌的“和”念“hu”,,也是寧波音;寧波是個靠海的城市,,航海業(yè)發(fā)達,麻將中的許多術語與航海有關:“索”象征船的纜繩和魚網(wǎng);“筒”象征船上的盛水桶;“萬”象征船家對財富的渴望;“風”則為出海的風向,,吃”漁民開飯就是吃,,“朋(碰)”就是兩船相碰。等等,。
陳列館里還引用了多位名人對于麻將的評說,,毛主席說,中國對世界的三大貢獻是中醫(yī),、麻將,、紅樓夢。梁啟超稱,,惟有打麻將才能忘記讀書,,惟有讀書才能忘記打麻將。
在平和堂有個麻將局坐在中間那位就是傳說中麻將的發(fā)明者寧波人陳政鑰(字魚門),。銅像中一左一右各坐著一個英國人(英國駐寧波理事)和一個普通的日本商人,,明顯就是“三缺一”,。不過不管誰坐上這個空位,都要輸,,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的祖師爺他已經(jīng)贏了這胡牌了,。
寧波花轎又稱萬工轎,以其做工精細而著稱,。展出的花轎高3米,,長1.5米,寬95厘米,,木質(zhì)透雕,,漆朱貼金,給人金碧輝煌之感,。
傳說南宋小康王趙構(gòu)被金兵追殺,,幸得一個寧波村姑相救。脫險后,,兩人約好來年接村姑入宮,,但是村姑的母親是個大嘴巴,把小康王與她女兒之間的暗號給泄露了,。于是趙構(gòu)下旨浙東女子皆封王,,出嫁時可穿戴鳳冠霞帔,乘坐龍鳳花轎,,官員遇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于是從南宋開始,,寧波姑娘出嫁坐花轎的民風愈來愈盛,花轎制作也愈來愈考究,。
秦氏支祠建筑融合了木雕,、磚雕、石雕,、貼金,、拷作等民間工藝于一體,具有與眾不同的寧波地方風格,。為何稱為支祠呢?秦君安是顏料商,,常往返于上海與寧波之間。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德國商人以低廉的價格把剛從德國運來的優(yōu)質(zhì)顏料賣給秦君安,,大戰(zhàn)結(jié)束,顏料成倍上漲,秦君安變成了富商,。但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秦君安因為是偏旁所生,還是遭族人的鄙視,,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仍無法提高,于是他賭氣召集甬上能工巧匠,,耗銀20余萬兩,,建造了這個祠堂,名“秦氏支祠”,。秦氏支祠戲臺是整幢建筑最華麗的部分,。戲臺屋頂由十六個斗拱承托,穹行藻井由千百塊經(jīng)過雕刻板榫搭接構(gòu)成,,其制作工藝之精,,被行家推為浙東第一。它還具有大音響的作用呢,,演員在戲臺唱戲不用麥克風,,也能讓大家清晰的聽到,并且音色很好!
它于1981年被寧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劃歸文物部門管理使用,,由國家文物局撥款110萬元人民幣進行維修,歷時三年,,已按原貌修復,,并于1994年5月向社會開放。xx年作為天一閣的擴展部分升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書畫館在秦祠西側(cè),,粉墻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棟,,曰:“云在樓,博雅堂,,晝錦堂,,畫簾堂,狀元廳,,南軒,。”與金碧輝煌的秦祠相映照,。書畫館不定期展出天一閣收藏的歷代書畫精品和當代書畫家的佳作,,并為寧波文化藝術的研討與交流提供活動場所。
位于天一閣藏書樓之南,,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閣擴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996年動土,用了兩年的時間,,園主要以水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瓏,。池畔為臨水的主體建筑“水北閣”;池南面建“抱經(jīng)廳”,。整個園林簡潔、清晰,,給人以閑適,、雅逸和平靜之感。
原先是清咸豐同治年間著名藏書家徐時棟的藏書樓,,原址在海曙區(qū)西門外花池18號,。徐時棟,字定宇,,好譫齋,,別號西湖外史,又號柳泉,。他的讀書處原在月湖旁,,一開始的名字叫戀湖樓,又稱煙嶼樓,,積書六萬卷,,毀于咸豐十一年(1862年)。同治三年在城西草堂故址重建新宅,,繼續(xù)收集藏書,。因藏書樓在河之北,故命名新書樓為“水北閣”,。新中國成立后,,于1984年10月26日被公布為海曙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由于居民眾多,,存在火險等隱患,。1993年,在寧波舊城改造中,,為更好地保護水北閣,,寧波市政府決定將水北閣遷移至天一閣建設控制范圍內(nèi)進行保護,在對原屋進行丈量,、拍攝等技術處理后,,全屋落架,于1996年在天一閣南園按原貌恢復。占地面積242.2平方米,,建筑面積523.3平方米,,耗資30余萬元,并配套建設了水池,、假山,、綠化植被等。現(xiàn)為中國地方志珍藏館,。
即范欽宅第,,環(huán)境幽雅,位于月湖深處,,林木蔭翳,規(guī)模豐敞,,于1996年恢復司馬第臺門,、耳房。
各位游客,,俗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相信今天天一閣之游肯定不虛此行,,謝謝大家來天一閣參觀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