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柳》詩 唐詩《柳》全文的解釋篇一
唐代羅隱
一簇青煙鎖玉樓,,半垂闌畔半垂溝。
明年更有新條在,,繞亂春風(fēng)卒未休,。
羅隱(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原名羅橫,,字昭諫,,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新登鎮(zhèn))人,。唐代文學(xué)家。
從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進入京師開始,,參加十多次進士試,,全部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改名羅隱,,隱居于九華山。光啟三年(887年),,歸依吳越王錢镠,,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人稱羅給事。后梁開平三年十二月(910年1月)去世,,時年七十七,。
羅隱主要著作有《讒書》及《兩同書》,前者對當時社會進行的揭露和批判相當深刻,,有很強的戰(zhàn)斗性;后者提出“仁政”,,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shù)”,。詩集有《甲乙集》,頗有諷刺現(xiàn)實之作,,多用口語,,在民間流傳頗廣。
才名初顯
羅隱于大和七年正月二十三日(833年2月16日)出生于杭州新城,。原名羅橫,,字昭諫,后改名隱,,自號江東生,。小時候便在鄉(xiāng)里以才學(xué)出名。他的詩和文章都為世人所推崇,,與另外兩個同族才子被合稱為“三羅”,,即羅隱、羅虬,、羅鄴,。
十上不第
羅隱和許多人一樣也想借助科舉考試踏入仕途,一展宏志,。大中十三年(859年)由江西南康取解,,途經(jīng)江陵拜見丞相白敏中請求援引,,時為嚴冬。年底到京師應(yīng)進士試,。落第后北游同州,、夏州等地。
咸通二年(861年)前后,,游河中府,、晉州等地。
咸通三年(862年),,羅隱困居長安,。
咸通八年(867年),居長安,,完成《讒書》五卷,。
咸通九年(868年),羅隱在蘇州,、越州等地,,因龐勛之亂未能進京赴次年春試。
咸通十一年(870年)夏秋,,一直在河中府(蒲津)參加秋試取解,。
咸通十二年(871年)春禮部試失利后上書湖南觀察使于瑰求職,當年夏得衡陽縣主簿,。冬十月,,乞假東歸,途中作《湘南應(yīng)用集序》,。
咸通十三年(872年),,東歸途中作詩《贈妓云英》(《嘲鐘陵妓云英》)。
乾符元年(874年)春,,離開長安東游大梁(今河南開封),,在大梁一帶流落二年。
乾符三年(876年)在京兆府秋試入“十等第”,,但罷舉未參加乾符四年(877年)禮部春試,,可能是因為父親病故,回鄉(xiāng)丁憂,。乾符四年(877年)又入京兆府“十等第”,。
乾符五年(878年)春落第后南游夏口(今湖北武漢)、蘄州(今湖北蘄春),,有文《投前夏口韋尚書啟》《投蘄州裴員外》及詩《送蘄州裴員外》,,后東歸。
羅隱自大中末年“初赴舉”,,總共考了十多次,,都榜上無名,。雖然屢敗屢戰(zhàn),但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并因此改名隱。
隱居池州
乾符六年(879年)長江以北已被黃巢起義軍兵所據(jù),。廣明元年(880年)北上受阻,,與宗人羅鄂、羅鄴及杜荀鶴,、張喬等人一起隱居池州九華山,。《唐詩紀事》所謂“廣明中,,池守竇潏,,營墅居之”,是謂池州刺史專門營造別墅供羅隱居住,。
中和三年(883年),,羅隱離開池州,游鄭州等地,。
中和三年(884年),,投鎮(zhèn)海節(jié)度使周寶,在潤州(今鎮(zhèn)江)期間,,與僧處默交游,,送王蘊任蘇州刺史。
歸仕吳越
光啟三年(887年),,羅隱歸江東,投靠杭州刺史錢镠,,受愛重,,任錢塘令,拜著作佐郎,。
景福二年(893年)錢镠充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后,,征任羅隱為鎮(zhèn)海軍掌書記。
乾寧四年(897年),,羅隱代武肅王錢镠草謝賜鐵券表,。
光化三年(900年),羅隱任鎮(zhèn)海軍觀察判官,。
天祐元年(904年),,羅隱奉吳越王錢镠命,從瑞安乘木船而上溯江口,,步行至莒江滌頭村(今屬泰順縣新浦鄉(xiāng))尋訪寓賢吳畦(原平章事諫議大夫)出山輔政,。
天祐三年(906年),,轉(zhuǎn)司勛郎中,充鎮(zhèn)海節(jié)度判官,。
天祐四年(907年)朱溫篡唐,,唐亡。羅隱曾勸說錢镠舉兵討梁,,未能用,。羅隱約在此后正式受箓?cè)氲馈A阂灾G議大夫征隱入朝,,不就,。
后梁開平二年(908年),錢镠表授羅隱吳越國給事中,。此年前后與羅袞唱和,。
開平三年(909年),遷鹽鐵發(fā)運使,。開平三年十二月十三日(910年1月26日)去世,。
思想主張
羅隱其書乃在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shù)”,羅隱的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兩同書》和《讒書》中,。
《兩同書》力圖提煉出一套供統(tǒng)治者采用的“太平匡濟術(shù)”,,全書共十,分貴賤,、強弱,、損益、理亂等十個問題,,從不同側(cè)面對“致太平”之“本”和“術(shù)”進行了討論,,其中既有豐富的社會政治思想,亦不乏深刻的辯證思維色彩,。上卷五說明修身的方法,,各最后都用老子的話作結(jié)論。
《貴賊第一》說明物之貴殿,,是因性稟殊致,;人之貴殘、尊率決定于有無道德,?!稄娙醯诙氛f明了強弱是相對的,強大決定于智德,,而非暴力,。《損益第三》說明百姓的益取決于人主的儉,?!毒粗櫟谒摹氛f明賢君必禮賢下士,,方得民心?!逗癖〉谖濉氛f明節(jié)制嗜欲,,方能延壽。五文章的內(nèi)容有密切聯(lián)系,,論述了人主要有“唯慈唯仁”的道德,,才能貴,才能強,,方能節(jié)欲禮下,,方能鞏固統(tǒng)治。同樣,,下卷五也有一個系統(tǒng),。下卷除了第十外,都用孔子的話作結(jié)論,,主要論述治世的方法,。《理亂第六》是下卷的總綱,,附明文武之道為治國之具,,人主必須善于掌握。接下去幾從不同的方面具體論述治國的方法,?!兜檬У谄摺氛J為人主要辨真?zhèn)危斡觅t臣,,而不失其控制權(quán),。《真忉第八》說明,,要辨真?zhèn)?,就要既不輕信眾議,也不固執(zhí)己見,,考著究微?!锻惖诰拧穭t為使用臣僚的策略,,“徐視而實聽,高居而遠望,,隨時之宜,,唯變所適”。團結(jié)和斗爭要各得其宜,?!稅墼鞯谑氛f明人主不要以個人愛憎,,決定是非得失,主張明君納諫,。
羅隱《兩同書》上下兩卷主要內(nèi)容是向統(tǒng)治者說明實行仁政”的必要性和如何實行“仁政”,。他所提倡的仁政,是儒家傳統(tǒng)的主張,,其出發(fā)點都是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在農(nóng)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矛盾白熱化階段,他的治世之道用處不大,。但《兩同書》在論述修身治世的過程中,,寓有分明的變貶、強烈的愛憎,,揭露的問題,,往往切中社會的葬病,所以還是有一定的進步性,。其富有辯證色彩的言論,,不僅豐富了中國的社會政治思想,,而且在中國哲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讒書》是羅隱以儒家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來衡量現(xiàn)實,痛斥現(xiàn)實背離儒家之道太遠的一部雜文小品集,,對當時社會進行相當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有很強的戰(zhàn)斗性,。
羅隱主張“大道不旁出”,“大政不聞下”,。這種維護君主集權(quán),,反對宦官亂政反對藩鎮(zhèn)跋扈的主張,在當時那種歷史條件下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在《辨害》中,,他反對朝廷對于跋扈不臣的藩鎮(zhèn)采取因循遷就、姑息養(yǎng)奸的做法,,而主張權(quán)衡利害,,分別輕重,堅決果斷地去進行討伐制裁,。羅隱面對晚唐那嚴峻的政治形勢,,已清醒地意識到宦官、藩鎮(zhèn)問題對于唐王朝的統(tǒng)治所產(chǎn)生的巨大破壞作用,,他對于朝廷的軟弱,、昏庸表示了強烈的不滿。《龍之靈》和《蒙叟遺意》接觸到了階級剝削的問題,。前一批判了統(tǒng)治階級“唯思竭澤,,不慮無魚”的殘酷剝削壓榨。后一是根據(jù)《莊子·應(yīng)帝王》和《神異經(jīng)·西荒經(jīng)》中的有關(guān)記載加以改造,、再創(chuàng)作而成的,。寫的是天帝因為渾沌是一個“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的惡獸,,所以才剖解了它,。并用銅鐵、魚鹽壓住它的支節(jié),,塞進它的腸胃,,以防止它重新起來危害生靈。但結(jié)果卻與上帝的用心相反,,“混沌則不起矣,,而人力嬋矣”,竟造成了另一種災(zāi)禍,,那就是統(tǒng)治者對魚鹽,、銅鐵的強掠豪奪致使百姓倍受騷擾。這可能是針對著唐王朝專鹽,、茶,、酒以及銅、鐵之利而發(fā)的,。
對封建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進行揭露和諷刺,,也是羅隱《讒書》的一個很突出的內(nèi)容。如《英雄之言》發(fā)揮了《莊子·胠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道理,。《救夏商二帝》一文,,說夏桀,、商紂是“死其身以穴過者也,極其名以故千載之后,,百王有聞其名者,,必縮項掩耳”。他希望當世的皇帝能夠重視桀,、紂這兩個反面教員,,寢食不忘以為鑒戒。羅隱《讒書》的批判鋒芒還常常指向那些重臣顯宦,,如《梅先生碑》贊美西漢末年的梅福能以天下為己任,雖不在其位卻再三上書論列時政。
文學(xué)創(chuàng)作
詩歌
羅隱在咸通,、乾符中與宗人羅鄴,、羅虬并稱,又與同鄉(xiāng)詩人章碣齊名,。當時有人將羅隱與前輩詩人溫庭筠,、李商隱合稱“三オ子”,說他們?nèi)讼群笫苤谠紫嗔詈?。令狐绹之子令狐滈登進士第,,羅隱以詩賀之,令狐绹對兒子說:“吾不喜汝及第,,喜汝得羅公一耳,。”(《唐詩紀事》卷六十九)可見令狐绹對羅隱詩名的崇拜程度更甚于“溫李”,。
羅隱在晚唐眾多出色的詩人群體中,,歷來被后世文史論家列為以白居易詩歌為創(chuàng)作典范的通俗派,亦稱“香山體”詩派,。羅隱的詩歌遠承杜甫正視現(xiàn)實,、直面人生的入世精神,近蹤白居易通俗諷喻的創(chuàng)作思想,,勇敢地以詩筆抗爭社會的黑暗,,抨擊社會的弊政,反映社會的民生疾苦,,抒寫個人的坎坷遭遇,。其詩興感流麗,筆力恣放,,有沉郁蒼涼之致,,而語言淺切明暢,平易通俗,,參以議論,,雖不免有時流于粗率,然終是晩唐一代名家風(fēng)范,。
羅隱詩歌按照題材來劃分略可分為四種:詠史懷古詩,,獻酬寄贈詩,感懷行旅詩和詠物諷喻詩,。體裁形式以七言律詩,、七言絕句為主,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及樂府詩數(shù)量很少且文學(xué)價值不高,。其中最為后世所看重的是詠史懷古的七言律詩和七言絕句,。
羅隱詩歌中最為詩評家所欣賞的是其憂憤冷峻的詠史懷古詩。羅隱的詠史懷古詩承繼了左思的論體詠史詩的傳統(tǒng),,借古諷今,,妙用翻案,在晚唐眾多平庸的詠史懷古詩中獨樹一幟,,峭然不群,。元人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三“懷古類一七言”共收錄唐宋詩人詠史懷古詩七十八首,而羅隱一人就占了八首,,可見其詠史懷古詩的藝術(shù)成就為后人所重視的程度,。
羅隱詠史懷古詩議論多且見解高妙,翻案得當,,如世人傳詠的《西施》,,通議論,婉轉(zhuǎn)曲折,,旗幟鮮明地反對“女人禍水論”,,與其《讒書》卷五《拾甲子年事》一文中反對“謀及婦人者必亡”謬論的進步思想一脈相承,顯然比唐代很多詩人把“安史之亂”歸咎于楊貴妃的見解要進步得多,。其《籌筆驛》“時來天地同借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二句,直抒感慨,,絕無傍依,。“時”“運”二字,,剔除其唯心主義成分,,應(yīng)是歷史發(fā)展趨勢的意思。與李商隱同名詩作比較而看,,雖少神韻,,但言辭淺易,理致深遠,。其《題潤州妙善寺前石羊》“漢鼎未分聊把手,,楚醪雖美肯同心”二句,通俗易懂,,把晚唐藩鎮(zhèn)群雄的心態(tài)表露無遺,。羅隱詠史懷古詩不但議論超越古今,而且有與其《讒書》風(fēng)格相似的批判鋒芒,。如《秦紀》:“憐君未到沙丘日,,肯信人間有死無?”《煬帝陵》:“君王忍把平陳業(yè),,只換雷塘數(shù)畝田,?!薄恶R嵬坡》:“從來絕色知難得,不破中原未是人,?!薄斗贂印罚骸白纨埶闶聹喒越牵瑢⒅^詩書活得人,。”這些詩中冷峻的批判語氣令歷代帝王自我吹噓的神圣在詩人的筆下蕩然無存,,其意氣風(fēng)發(fā),、暢快淋漓的批判鋒芒與羅隱耿直剛強的秉性一脈相承。羅隱詠史懷古詩有其慣于理性思考的痕跡,,且習(xí)慣用虛詞來銜接詩句的起轉(zhuǎn)承落,,這些通俗、順暢詩句的散文化正是韓愈古文運動中開創(chuàng)的“以文為詩”的風(fēng)尚,,對宋詩的好議論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羅隱的獻酬寄贈詩占據(jù)其詩集的絕大部分。其中固然不少草率應(yīng)付的客套話,,但是更多的是羅隱發(fā)自肺腑的真情流露,。羅隱在黃巢戰(zhàn)亂中曾得到宣州刺史竇潏的接納和保護,對此羅隱念念不忘,,他寫了“萬里朝臺勞寄夢,,十年侯國阻趨”(《得宣州竇尚書書因投寄二首》)以及“此去此恩言不得,謾將閑淚對春風(fēng)”(《金陵寄竇尚書》),,“萬里”與“十年”的時空對應(yīng)關(guān)系把詩歌意境豁然開放出來,,襯托出羅隱對故主人濃濃的恩情與友情。在與友朋的贈寄詩中,,除了抒發(fā)離別愁情外,,羅隱詩中更多的是對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對朋友的鼓勵,“已知世事真徒爾,,縱有心期亦偶然”(《廣陵秋日酬進士臧濆見寄》),,散文中的虛詞大量插入,使得原本意象緊湊的律詩變得意脈貫通,,仿佛散文一般富有邏輯性和遞進性,,把羅隱對社會、人生的無奈與悲涼表露無遺,。而“男兒只要有知己,,才子何堪更問津”(《送人赴任褒中》),“浮世到頭須適性,,男兒何必盡成功”(《東歸別常修》),,淺易如話的抒情讓人在震撼之余感到滄桑的味道,。
在羅隱詩集中,羅隱與錢鏐的獻酬詩最多,,這不僅是羅隱的后半生都在錢氏吳越國里度過的關(guān)系,,而是因為錢鏐對其有知遇之恩,君臣唱和,,融洽無間,。“官秩已叨吳品職,,姓名兼顯魯春秋,。鹽車顧后聲方重,火井窺來焰始浮”(《春日投錢塘元帥尚父二首》),,在表明自己身受錢氏知遇恩情,,以伯樂、諸葛亮稱頌錢氏的同時,,巧妙地運用諸葛亮蜀中窺火井的典故,,“大有勸錢鏐匡扶唐室意,不止感恩而已”(《載酒園詩話又編》),。羅隱在吳越國的獻酬詩多有此忠義節(jié)概的詩句,,如“大昂分光降斗牛,,興唐宗社作諸侯”(《錢尚父生日》),,而此時錢鏐己經(jīng)受后梁的封爵為尚父,,羅隱依舊諄諄而言,,即可見羅隱耿直忠貞的性情,亦可見吳越國君臣相交之深,。羅隱獻酬寄贈詩情真意摯,,在詩體范式上,,顯露出坦率質(zhì)直的美學(xué)特征,,與其他諸體詩共同構(gòu)成羅隱詩歌“峭直”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羅隱的感懷行旅詩具有杜甫沉郁頓挫的“詩史”特色,。如《送王使君赴蘇臺》,,寫江淮的連年兵火,使得千里江南變得人煙稀少,,兵連禍結(jié)的戰(zhàn)亂給廣大人民帶來水深火熱的痛苦,。其《中元甲子以辛丑駕幸蜀四首》一直以來都被世人看作比肩杜甫的佳作,而與杜甫“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盜寇莫相侵”的一廂斥責(zé)叛亂不同,,羅隱的筆鋒直刺應(yīng)為戰(zhàn)亂負責(zé)的朝廷:“敢恨甲馬為棄物,所嗟流品誤清朝,?!薄熬艔R有靈思李令,三川悲憶恨張儀,?!薄办o憐貴族謀身易,危惜文皇創(chuàng)業(yè)難?!睂Τ?quán)貴的無能和膽怯譏諷無遺,。最令人激憤的是其《塞外》,猶如散文句式的議論把擁兵自重的將軍的卑劣丑態(tài)暴露于世人面前,。
除此傷時悲世的“詩史”性質(zhì)詩歌外,,羅隱刻畫景物的行旅詩一直未被重視,或許文評家認為與羅隱的錚錚節(jié)士形象不符的緣故,。其行旅詩既有江南的秀美,,如“風(fēng)動芰荷香四散,月明樓閣影相侵”(《宿荊州江陵館》),,香,、影仿佛有生命似的活動,襯托出江淮夏夜的靜謐和祥和,;也有塞北的壯麗,,如“萬里山川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登夏州城樓》),,“萬里”與“千年”的時空呼應(yīng)使得詩歌意境雄闊遠大,,悠久悲壯的歷史與塞外遼闊的天地渾然一體,讓人在歷史興廢的滄桑中感悟了人生的價值,。在行旅飄游的經(jīng)歷中,,羅隱不僅收獲了天地自然的精神饋予,也體驗到人世的冷暖炎涼,。如《夜泊義興戲呈邑宰》:“溪畔維舟問戴星,,此中三害有圖經(jīng)。長橋可避南山遠,,卻恐難防是最靈?!闭珏X鍾書在《管錐編》中的解釋:“謂人號‘萬物之靈’,,而其惡甚于水之蛟、山之虎,?!绷_隱兀傲的性情使其必然不容于世俗,落落寡合的遭遇讓其大開慧眼,,認識到人心的險惡,。有些詩體現(xiàn)了一種“人性惡論”:“不知無忌奸邪骨,又作何山野葛苗,?”(《宿紀南驛》)“又應(yīng)改換皮毛后,,何處人間作好人?”(《野狐泉》)羅隱的詩歌在給予人們美的藝術(shù)享受時,更多的是歷史智慧和人生感悟,。
羅隱的譏刺風(fēng)格除了詠史懷古詩以外,,詠物諷喻詩表現(xiàn)的最為明顯。晚唐時節(jié)的國力衰敗給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籠罩上一層揮之不去的愁云,,為了排解內(nèi)心的郁悶,,詩人的眼光開始注意到自然界的花鳥蟲魚,正如《瀛奎律髓》卷四方回評語所言:“晚唐人非風(fēng),、花,、雪、月,、禽,、鳥、蟲,、魚,、竹、樹,,則一字不能作,。”其時詩人多有因詠一物而出名的,,比如“鄭鷓鴣”“程君山”“崔鴛鴦”等等,,羅隱本人也因其《牡丹花》詩的名句:“若教解語應(yīng)傾國,任是無情也動人”而有“羅牡丹”之美譽,。
羅隱的詠物諷喻詩多以比興寄寓來抒發(fā)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且以七言絕句為主。羅隱七言詠物絕句的顯著特點是首起二句單純詠物,,細筆刻畫事物的形態(tài)和神韻,,末尾二句則興寄感慨,直接以冷雋憤怒或幽默的議論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情,。如《鸚鵡》:“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zhuǎn)難,。”羅隱一直以恃才傲物的三國狂士禰衡自許,,例如《讒書》卷一的《敘二狂生》和《吳越備史》所載斷句“—個禰衡容不得,,思量黃祖謾英雄”等等,禰衡的《鸚鵡賦》表達了其憂讒畏譏的心理,,而此詩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末尾二句寄寓了羅隱諷人而又自嘲的復(fù)雜心理,。“若教此物堪收貯,,應(yīng)被豪門盡將”(《金銀花》),、“只恐異時開霽后,玉輪依舊養(yǎng)蟾蜍”(《中秋不見月》)等等辛辣,、無情地嘲諷和批評,,矛頭直指社會的最高統(tǒng)治階層。后一首與同時袁郊《月》詩“后羿遍尋無覓處,,誰知天上卻容奸”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是同樣的社會時代背景使然。羅隱最著名的詠物諷喻詩是七律《黃河》:“莫將阿膠向此傾,,此中天意固難明,。解通銀漢應(yīng)須曲,才出昆侖便不清,。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這首被劉鐵冷評為“失之大怒,其詞躁”的諷刺詩,,是羅隱長期科舉不第,,看透大唐王朝的本質(zhì)后的憤怒宣言,其對整個封建社會時代都有批判和警醒的意義,。羅隱詠物諷喻詩不僅僅只限于譏時諷世,,批評社會,而且還有同屈原《橘頌》一樣表露自己高尚品節(jié)的詩作,,如《小松》:“陵遷谷變須高節(jié),,莫向人間作大夫?!逼渲邑懖欢?、不隨波逐流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了然于世人面前,于其勸錢鏐起兵討伐朱溫的義舉相輔相成,,交相輝映。詠物諷喻詩最真實地流露和表現(xiàn)了羅隱耿直高傲的賦性,。其“比興寄托”藝術(shù)手法的嫻熟,,是對《詩經(jīng)》《離騷》為淵源的“風(fēng)雅興寄”傳統(tǒng)的自覺追求。
散文
羅隱的諷刺散文有很高成就,。他的具有強烈現(xiàn)實主義批判精神和杰出諷刺藝術(shù)才能的小品文寫得尤為出色,,往往有感輒發(fā),,涉筆成趣,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羅隱小品文在題材、文體,、手法和語言等方面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取得了多樣藝術(shù)成就,在諷刺藝術(shù)上更具有靈活自由,、不拘一格的特色,。
羅隱小品文題材廣泛多樣,他不僅運用當時小品文作家常用的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而且還注意開拓新的題材,。他一生足跡遍及十省,閱歷豐富,,視野開闊,,且注意觀察了解社會,留心民生疾苦,,因此他的小品文能多方取材,,從國計民生到個人的前途命運,從朝廷吏治到市井民風(fēng),,從歷史到現(xiàn)實,,從社會上的人、事,、物到自然界的鳥,、蟲、獸,,目之所遇,,耳之所聞,信手拈來,,任意揮酒,,涉筆成趣。他的小品文中取材于歷史典故而反映現(xiàn)實生活,、表現(xiàn)重大主題的,。如《解武丁夢》《秦始皇意》,前者取自殷商武丁即位后,,圖求復(fù)興,,夢中得到賢人傅說,于是畫其像求之,,舉以為相的故事,。后者取自秦代歷史,,講秦始皇焚書坑儒,但保留下《易經(jīng)》以窺枧圣人意旨,,后來由于漸趨“無道而至滅亡”的事,。作者讓歷史服務(wù)于現(xiàn)實,借以影射晚唐帝國走向衰落已是大勢所趨,,國無復(fù)國興邦的明君,,朝無挽狂瀾于既倒的賢臣。像這樣取材于史實的還有《救夏商二帝》《伊尹有言》《漢武山呼》《迷樓賦》等等,。作者總能站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接點上,,總結(jié)歷史,批判現(xiàn)實,,以史論今,,以史論政,使他的史論小品具有明顯的“政論”性質(zhì),。羅隱小品文的題材也有取自身邊的日常生活的,。如《市儺》講的就是他平常生活中所見。當時從宮廷到民間都有迎請神靈以驅(qū)逐疫鬼的習(xí)俗,,稱之為“儺”,。都會好逸惡勞的惡少年就利用這種習(xí)俗,喬裝打扮,,向人們索取錢財,。這種在某個街頭巷尾、村鎮(zhèn)集市的普通現(xiàn)象,,羅隱順手取來,,予以分析,以小見大,,諷刺當時社會上巧取豪奪的貪官污吏,。其他如《說天雞》《荊巫》《畏名》等,也是取自日常生活中的見聞,。甚至自然界的鳥,、蟲等,羅隱也把它們拿來作為自已小品文的題材,。如《悲二羽》,,就是取鸞、雉二鳥作題材,,《蟀蟋詩》《秋蟲賦》取蟋蟀,、蜘蛛兩種昆蟲作題材,可見羅隱小品文的題材是細大不捐的,。
羅隱諷刺藝術(shù)的靈活多樣還表現(xiàn)在對文體的使用上,。他的小品文的文體有較常見的敘、說,、書,、序、解,、喻,、題、辨等,,如《敘二狂生》《雜說》《書馬嵬驛》《序陸生東游》《解武丁夢》《槎客喻》《題神羊圖》《辨害》等,,也有不大多見的本、疑,,如《本農(nóng)》《疑風(fēng)臺》特別值得稱道的是他用詩,、賦、疏,、對,、碑、吊等文體寫作諷刺小品文,,如《蟋蟀詩》《屏賦》《代韋征君遜官疏》《風(fēng)雨對》《三叔碑》《吊崔縣令》等,,這是對文體的大膽革新,大大豐富了小品文的表現(xiàn)形式,。賦,、疏、對,、碑,、吊等是典型的肅然論“道”文體,統(tǒng)治階級的正統(tǒng)文人或用來歌功頌德,,粉飾太平,,或用來策對上疏,談經(jīng)論道,,很少有人越其藩籬,,用它們來針砭諷刺時弊。而羅隱卻打破陳規(guī),,偏用這些莊重嚴肅的載道文體來嘻笑怒罵,,發(fā)不平之鳴,使形式與內(nèi)容出現(xiàn)“錯位”和“反差”,,而且這種“錯位”和“反差”愈嚴重愈明顯,,諷刺也就愈尖銳愈深刻。如《代韋征君遜官疏》,,虛擬韋征君的口吻給皇帝上疏,,卻沒有一句正經(jīng)話,,內(nèi)容的荒唐完全消解了文體的嚴肅性,取得了諷刺統(tǒng)治者“玩人”的虛偽本質(zhì)的絕妙效果,。
羅隱小品文的諷刺手法多種多樣,,而且都能夠為表現(xiàn)內(nèi)容服務(wù)。他主要采用借用史實,、借用寓言,、托物寄興以及運用對比、夸張,、聯(lián)想,、反語等諷刺手法,構(gòu)思精巧,,生動形象,。羅隱小品文的語言具有簡約潑辣、幽默雋永的特色,。他的這種語言特色是通過變化多端的語言色彩和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讒書》里的諷刺小品都是羅隱的“憤懣不平之言,,不遇于當世而無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讒書》跋),。羅隱自己也認為是“所以警當世而戒將來”的(《讒書》重序)。如《英雄之言》,,通過劉邦,、項羽的兩句所謂“英雄之言”,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以救民涂炭的“英雄”自命的帝王的強盜本質(zhì),,最后更向最高統(tǒng)治者提出了警告(意彼未必?zé)o退遜之心,、正廉之節(jié),蓋以視其靡曼驕崇,,然后生其謀耳),。類似這樣的光輝思想在羅隱的雜文中是不時流露的?!墩f天雞》《漢武山呼》《三閭大夫意》《敘二狂生》《梅先生碑》等,,也都是嘻笑怒罵,涉筆成趣,,顯示了他對現(xiàn)實的強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諷刺藝術(shù)才能,。
王定保《唐摭言》:羅隱,,梁開平中累征夕郎不起,。羅袞以小天倅大秋姚公使兩浙,袞以詩贈隱曰:“平日時風(fēng)好涕流,《讒書》雖盛一名休,。寰區(qū)嘆屈瞻天問,,夷貊聞詩過海求。向夕便思青瑣拜,,近年尋伴赤松游,。何當世祖從人望?早以公臺命卓侯,。”隱答曰:“昆侖水色九般流,,飲即神仙憩即休,。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緣木更難求,。鸰原謾欲均馀力,,鶴發(fā)那堪問舊游!遙望北辰當上國,,羨君歸棹五諸侯,。”
薛居正《舊五代史》:(羅隱)詩名于天下,,尤長于詠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大為唐宰相鄭畋,、李蔚所知。
辛文房《唐才子傳》:(隱)少英敏,,善屬文,,詩筆尤俊拔,養(yǎng)浩然之氣……恃才忽睨,,眾頗憎忌,。自以當?shù)么笥茫坏诼渎?,傳食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詩文多以譏刺為主,,雖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魯迅《小品文的危機》:“唐末詩風(fēng)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輝。但羅隱的《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皮日休和陸龜蒙,,自以為隱士,別人也稱之為隱士,,而看他們在《皮子文藪》和《笠澤叢書》中的小品文,,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p>
出生奇談
據(jù)前人記錄的資料與復(fù)述的文本,羅隱的父親是個農(nóng)民,,夏日上山守望莊稼,,與一個化成美女的老虎精相愛。此事被哥哥發(fā)覺,,將它脫在草棚外面的虎皮偷走,,壓于糞缸之下。老虎精沒了虎皮,,再也不能回復(fù)原形,,遂與羅父相偕回家,結(jié)為夫婦,,生下一子,。后來妯娌間發(fā)生爭吵,嫂子一氣之下,,將虎皮從糞缸下挖出扔在她面前,。她便就地一滾,變成一只老虎,,將嫂嫂,、哥哥、丈夫都咬死,。再要咬孩子時,,老祖母急忙用一只谷籮罩住孩子,并用拐杖打它的額頭,,罵道:“畜生,!連自己的親骨血也要咬嗎?”老虎即眼中出淚,,大吼一聲,,出門而去。這孩子因是谷籮保護下來的,,所以就取名羅(籮)隱,。
菩薩站立
羅隱成了孤兒,,和祖母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很難,。長到六七歲時,,祖母要送他到附近的蒙館去讀書。從家里到蒙館,,要經(jīng)過一座廟宇,。羅隱每次打從廟門走過,總看見里面的菩薩會站起來,,好像對他致敬的樣子,。他感到很奇怪,回家告訴祖母,。第二天,,祖母跟了羅隱去,想親眼看個明白,。到了廟門口,羅隱說菩薩又站起來了,,但祖母看不見,。第三天,祖母預(yù)先在菩薩的膝頭放一把剪刀,。羅隱剛過去,,就聽見當?shù)囊宦暎舻兜粼诘厣?。祖母終于相信菩薩見了羅隱會站起來是真的,,并且認定,羅隱將來有帝王的福分,。
留圣旨口
根據(jù)采風(fēng)所得與前人記錄可知,,羅隱之奇就奇在“討飯骨頭圣旨口”。羅隱家里很窮,,常常要向左鄰右舍借米借鹽,。借的次數(shù)多了,加上有借無還,,鄰居們漸漸地不愿意了,。他祖母是心地褊狹的人,每次借東西碰壁,,她都記恨在心,,上灶時常常嘮叨:“跟張三借米,張三不借,,一遭,;跟李四借鹽,李四不借,又是一遭,?!痹钏酒兴_耳朵有點重聽,羅隱祖母說“一遭”,,他誤聽為“一刀”,。聽的次數(shù)多了,灶司菩薩未免有點擔(dān)心:如果羅隱做了皇帝,,動不動就是“一刀”,,要殺掉多少人?他就上天去奏玉帝,。玉帝馬上傳旨,,差雷公菩薩去把羅隱的“龍骨”拆掉。于是雷公菩薩到人間拆羅隱的“龍骨”,。祖母看這陣勢,,急忙叫羅隱去咬住馬桶蓋。結(jié)果,,羅隱一身“龍骨”全給雷公拆光,。只因雷公怕臟,沒拆他的嘴巴骨,。因此羅隱剩下一張所謂的“圣旨口”,,他說什么都能應(yīng)驗。
才女嫌棄
羅隱曾獻詩給宰相鄭畋,,鄭畋的女兒是一個才女,,看到羅隱詩,非常佩服,,并經(jīng)常在父親面前誦讀“張華謾出如丹語,,不及劉侯一紙書”之句,表現(xiàn)出仰慕之意,。有一天,,羅隱來拜訪鄭畋,鄭畋讓女兒在簾外窺探,,鄭女發(fā)現(xiàn)羅隱為人迂腐(一說相貌丑陋),,便不再吟誦羅隱之詩。
受知鄴王
鄴王羅紹威喜歡文學(xué),,但又十分挑剔,,經(jīng)常撕毀幕客所作檄文,親自來寫,。他聽說羅隱的大名,,便向他表達敬意,,羅隱將自己的詩文寄給羅紹威,羅紹威大為傾慕,,將自己的詩集改為《偷江東》,,以表達對羅隱文才的崇拜。
《甲乙集》羅隱著述甚豐,,以《宋史·藝文志》記載較詳細,,計有:《湘南應(yīng)用集》三卷,《淮海寓言》七卷,,《甲乙集》三卷,,《外集詩》一卷,《后事》一卷,,《讒書》五卷,,《讒本》三卷,《兩同書》二卷,。又《后集》二十卷,,《汝江集》三卷,《歌詩》十四卷,,《吳越掌書記集》三卷,。但到元代《唐才子傳》中記載,已散失甚多?,F(xiàn)存《讒書》五卷六十(殘缺二),,《兩同書》二卷(十),,《甲乙集》十卷,。其他散見于《文苑英華》《羅昭諫集》《全唐詩》《全唐文》等,有詩歌約五百首,,序,、書、銘,、啟,、碑、記等雜著約四十,,小說《廣陵妖亂志》《中元傳》等,。
《柳》詩 唐詩《柳》全文的解釋篇二
曉帶輕煙間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長條別有風(fēng)流處,,密映錢塘蘇小家。
杏花在細細的如青煙的柳絲中若隱若現(xiàn),,
夜晚的露珠輕柔的拂去深綠色柳葉的塵沙,。
柳枝也有他風(fēng)流的一面呀,,
悄悄的倒映著錢塘美女在夜色中點燈梳妝。
這首小詩寫得清雅別致,,題為“柳”,,全不帶一個“柳”字,卻處處有著“柳”的影子,。開頭“曉帶輕煙”四個字為整詩作定下了輕淡飄渺的色彩基調(diào),。“晚凝深翠”,,顏色濃了一些,,晨光過后,帶了一些暮色,。
“長條別有風(fēng)流處”,,這句顯得極有動感,同時又飽含著詩人的情感,。柳條長飄的動作化在“風(fēng)流”二字中,。
最后一句是柳絲的畫面,“密映錢塘蘇小家”,,好一幅江南春色圖,。
身為政治家的寇準竟也能夠?qū)懗鋈绱饲逍聞e致的詩作,而且毫不做作,,感情自然地流露,。想來該是政治生涯的疲倦吧!
寇準(961或962年8月27日—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先后知巴東,、成安二縣。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宋太宗重用,淳化二年(991年)任樞密副使,,淳化五年(994年)升任參知政事,。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當年冬天,契丹(遼國)南下犯宋,,包圍了澶州等河北地區(qū),,朝野震驚;寇準力排眾議,,堅主抵抗,,反對南遷,促使真宗親往澶州督戰(zhàn),,從而穩(wěn)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景德三年(1006年),,被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知陜州,。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又任樞密使,、同平章事,。天禧三年(1019年)又恢復(fù)宰相職務(wù),。天禧四年(1020年),,罷為太子太傅,封萊國公,。后又遭丁謂誣陷,,被一再貶逐,直至雷州司戶參軍,。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貶所,。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詔為其立神道碑,并親于碑首撰“旌忠”二字,,復(fù)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謚號“忠愍”,,故后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與白居易、張仁愿并稱“渭南三賢”,。
寇準善詩能文,,其詩被列為“晚唐派”,,以七言絕句最有韻味。有《寇萊公集》七卷,、《寇忠愍公詩集》三卷傳世,。
早年經(jīng)歷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人,??軠食錾掌趽?jù)考證為建隆三年(962)中元節(jié)的前一天(農(nóng)歷七月十四)。
寇準年少時才智超群,,通曉《春秋》三傳,,十九歲時,考取進士,。宋太宗選擇人才,,大多御前殿面試,年紀小的考生往往被太宗免除,。有人教寇準多報年齡,,寇準回答說:“我正在努力進取,可以欺騙君主嗎,?”后來寇準被錄用,,授職大理評事,任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知縣,。每到征繳賦稅的期限,他未曾擅自下達征調(diào)命令,,只把鄉(xiāng)里要交納賦役人的姓名張貼在縣衙門口,,百姓沒有敢過期不交納的。他接連升至殿中丞,、鄆州通判,。朝廷召他到學(xué)士院考試,授右正言,、直史館,,任三司度支推官,轉(zhuǎn)任鹽鐵判官,。適逢宋太宗召百官議事,,寇準盡力陳述利弊,太宗更加器重他,。提拔他任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xué)士,判吏部東銓,。
直言進諫
淳化二年春,,大旱,,宋太宗邀請近臣詢問時政得失,大家都說旱災(zāi)是天命,??軠驶卮鹫f:“《洪范》講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guān)系,二者互相感應(yīng),;發(fā)生大旱就是驗證,,大概是刑法不公?!碧诎l(fā)怒,,起身回后宮。片刻,,太宗召寇準問刑法不公的依據(jù),,寇準說:“希望陛下把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大臣召來,我就說,?!被实巯略t請二府大臣入宮,寇準于是奏說:“不久前祖吉,、王淮都藐視法令收受賄賂,,祖吉貪污不多就被判處死刑;王淮因為是參政王沔的弟弟,,偷盜國家資財上千萬,,卻只是處以杖刑,并恢復(fù)他的官職,,這不是不公平又是什么呢,?”太宗以此事問王沔,王沔叩頭認罪,,太宗于是嚴詞斥責(zé)了王沔,,從而也認識到寇準是可重用的人。隨即任命寇準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同知樞密院事。
寇準與知樞密院事張遜多次在皇上面前爭論政事,。一天,,他同溫仲舒一道走,,在路上遇狂人迎著馬喊萬歲,,判左金吾王賓與張遜平日彼此交好,張遜慫恿王賓向皇上上奏這件事,??軠收垳刂偈孀鲎C人,,張遜要王賓單獨上奏,他的措辭很嚴厲,,而且互相指責(zé)對方的短處,。皇帝發(fā)怒,,貶謫張遜,,寇準也被罷官外任青州知州。
召拜參政
宋太宗非常顧念寇準,,寇準走后,,太宗思念他,經(jīng)常悶悶不樂,。太宗問身邊的人:“寇準在青州快樂嗎,?”回答說:“寇準得一美差,當然不苦惱,?!边^了幾天,太宗又問起寇準,。身邊的人揣度皇帝的意思是想召回任用寇準,,于是回答說:“陛下思念寇準一點也沒忘記他,聽說寇準每天縱酒,,不知道他是否也想念陛下,?”太宗默然無語。第二年,,太宗召回寇準任參知政事,。
自唐朝末年起,少數(shù)民族有居住在渭水南邊的,。溫仲舒任秦州知州,,把他們趕到渭水以北,設(shè)立堡柵用以限制他們的往來,。宋太宗看到溫仲舒的奏折后不高興,,說:“古時羌戎尚且與漢人雜居于伊、洛,,這些少數(shù)民族人易沖動難安撫,,一經(jīng)調(diào)發(fā),將會嚴重地困擾我關(guān)中,?!笨軠收f:“唐朝宋璟不獎賞邊地戰(zhàn)功,終于取得開元時的太平。邊疆的官員為求取戰(zhàn)功以致釀成禍害,,很值得警戒,。”太宗于是命寇準出使渭北,,安撫這些少數(shù)民族,,而調(diào)溫仲舒到鳳翔。
勸帝立儲
至道元年,,寇準加任給事中,。當時宋太宗在位很久,馮拯等人上奏請求立太子,,太宗發(fā)怒,,貶馮拯到嶺南,朝廷內(nèi)外無人敢言,??軠蕜倧那嘀荼徽倩兀胍娞?,太宗的腳傷得很重,,親自撩起衣服給寇準看,并且說:“你為何來遲呢,?”寇準回答說:“我沒得到陛下的召見不敢回京城,。”皇帝說:“朕的兒子哪一個可以繼承帝位,?”寇準說:“陛下替國家選擇儲君,,與婦人、宦官商量是不可以的,;與親信大臣商量也不可以,;希望陛下選擇能符合天下意愿的?!被实鄣皖^思考了很長時間,,屏退身邊隨從,說:“襄王可以嗎,?”寇準說:“知子莫若父,,皇上考慮后認為他可以,希望馬上決定,?!碧诒阕屜逋跞伍_封尹,改封為壽王,,立為皇太子,。太子拜謁太廟后回去,,京城的人擁道歡呼雀躍說:“真是少年天子?!碧诼犝f后不高興,,召見寇準說:“人心很快歸屬太子,,想把我放在什么位置呢,?”寇準再次拜賀太宗說:“這是國家的福氣?!碧谌雽m告訴皇后嬪妃,,宮中的人都前來祝賀。太宗再次出宮,,延請寇準喝酒,,喝得大醉才結(jié)束。
性剛招嫌
至道二年,,在南郊舉行祭天,,朝廷內(nèi)外官員都進升官職??軠势剿厮矚g的人大多得任臺省清閑要職,,他所討厭的不相知的人貶退一級升職。彭惟節(jié)職位向來居于馮拯之下,,馮拯轉(zhuǎn)任虞部員外郎,,彭惟節(jié)轉(zhuǎn)任屯田員外郎,但在奏章排列官銜中,,彭惟節(jié)仍處在馮拯之下,。寇準發(fā)怒,,在公堂張貼告示告誡馮拯不要擾亂朝廷制度,。馮拯非常憤慨,上陳寇準擅權(quán)行事,,又逐條列上嶺南官吏授職不公的幾件事,。廣東轉(zhuǎn)運使康戩也上奏說:呂端、張洎,、李昌齡都是寇準所引薦的,,呂端對寇準有恩,張洎能曲意奉承他,,而李昌齡膽小軟弱,,不敢與他抗爭,所以寇準任憑自己的臆斷,,擾亂法紀,。宋太宗發(fā)怒,,適逢寇準主持太廟祭祀事宜,便召呂端等人責(zé)問,。呂端說:“寇準性情剛烈自信,,我們這些人不想多爭,擔(dān)心有傷國體,?!庇谑窃侔菡堊铩5娇軠嗜胍娀卮鸹实?,皇帝說到馮拯的事,,寇準為自己申辯?;实壅f:“如果在朝廷辯論,,有失執(zhí)政大臣之體?!笨軠蔬€是爭辯不止,,又拿中書省的官員名冊在皇帝面前論是非對錯,皇帝更不高興,,因而嘆息說:“鼠雀尚且懂人意,,何況人呢?”于是罷寇準的相職任命為鄧州知州,。
真宗即位,,寇準改任尚書工部侍郎。
咸平初年,,調(diào)河陽任職,,又任職于同州。
咸平三年,,寇準去京城朝見,,走到閿鄉(xiāng)時,又被調(diào)至鳳翔府任職,。真宗巡幸大名,,詔令寇準到行營,升任刑部,,代理開封府知府,。咸平六年,他升職兵部,,任三司使,。當時把鹽鐵、度支,、戶部合為一使,,真宗命令寇準裁決定奪,,于是他用六個判官分掌這些事,機構(gòu)繁簡開始適中,。
澶淵之盟
真宗很久就想任寇準為宰相,,擔(dān)心他剛直,難以獨當此任,。景德元年,,讓畢士安為參知政事,一個月后,,一起任命畢士安和寇準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寇準以集賢殿大學(xué)士身份位處畢士安之下,。
這時,,契丹軍侵入宋境內(nèi),放縱游動的騎兵到深,、祁之間掠奪,,稍有不利就退去,徘徊而沒有戰(zhàn)斗的意圖,??軠收f:“這是讓我方習(xí)以為常而放松戒備。請訓(xùn)練軍隊任命將領(lǐng),,選擇勇猛精銳之兵據(jù)守要害之地防備敵人,。”這年冬天,,契丹軍果然大舉入侵,。告急的文書一夜共五次,寇準不采取行動,,飲酒談笑自如,。第二天,同僚把此事告訴了真宗,,真宗十分驚駭,,問寇準??軠收f:“陛下想了結(jié)這件事,,不超過五天?!庇谑亲屨孀谟H征澶州,。同僚大臣害怕,想退出,,寇準制止了他們,,命令他們等候皇帝起駕,。真宗恐懼親征,想回內(nèi)宮,??軠收f:“陛下入后宮臣不得見,國家的大事也就完了,,請不要回宮而采取行動,。”真宗于是商議親征的事,,召集群臣詢問制敵策略,。
不久契丹兵包圍了瀛州,一直侵犯到貝,、魏,,朝廷內(nèi)外極度吃驚。參知政事王欽若,,是江南人,,請求真宗去金陵;陳堯叟,,是蜀人,,請求真宗去成都。真宗問寇準,,寇準知道王,、陳兩人的計謀,于是表面裝作不知道,,說:“誰替陛下出這種計策,,其罪可處死。現(xiàn)在陛下神武,,將領(lǐng)大臣團結(jié)協(xié)作,,如果陛下大駕親征,敵寇自然會逃走,。不這樣,,出奇兵擾亂敵人的戰(zhàn)略,堅守使敵兵疲憊,,以逸待勞之勢,,預(yù)計可得勝利。怎么會放棄宗廟社稷跑到遙遠的楚,、蜀之地,,所在之處人心離散,敵寇乘機長驅(qū)直入,,國家還能保住嗎,?”于是請真宗親征澶州,。
剛到澶州南城,契丹兵勢正旺,,眾人請停留暫住觀察軍事形勢,。寇準堅決請求說:“陛下不過黃河,,人心就會更恐慌,,敵軍氣勢不可怕,這不是可憑借威勢取勝的,。況且王超率領(lǐng)勁兵屯駐中山扼守著咽喉之地,,李繼隆、石保吉分別設(shè)大陣扼住敵人的兩邊,,四方將軍統(tǒng)帥前來救援的天天到達,,為何遲疑不前進呢?”眾人商議都懼怕前進,,寇準極力爭,,真宗不能決定,??軠食鰜碓陂T前遇見高瓊,對他說:“太尉你受到國家的恩澤,,現(xiàn)在用什么來報答呢,?”高瓊回答說:“我是武人,愿以死效力,?!笨軠视诌M來見真宗,高瓊跟隨站在堂下,,寇準嚴肅地說:“陛下不認為我說得對,,可試問高瓊等人?!备攮偭⒓瓷献嗾f:“寇準說得對,。”寇準說:“機不可失,,應(yīng)趕快親自率兵征討,。”高瓊馬上指揮衛(wèi)士推來輦車,,真宗于是渡過黃河,,來到澶州北城門樓,遠近士兵看見皇帝的黃羅傘蓋,,歡呼跳躍,,歡呼聲傳到幾十里外,,契丹兵面面相覷很驚懼,擺不成陣,。
真宗把軍中事務(wù)全委托給寇準,,寇準奉旨獨自決策,號令清明嚴肅,,宋兵喜悅,。敵人數(shù)千騎兵乘勝迫近澶州城下,他命令宋兵迎擊,,殺死俘敵大半,,敵人于是退去。真宗回到行營,,留下寇準坐在城上,,慢慢派人看寇準做什么,寇準正在與楊億飲酒賭輸贏,,唱歌玩笑歡呼,。真宗高興地說:“寇準如此,我又憂慮什么,?!?/p>
雙方相持十幾天,敵統(tǒng)軍撻覽出來督戰(zhàn),。當時威虎軍頭張瓌守床子弩,,弩弓搖動,機關(guān)發(fā)動,,射中撻覽前額,,撻覽死去,契丹就秘密派使者請求結(jié)好,??軠什淮饝?yīng),而契丹使者求和更堅決,,宋真宗將要答應(yīng),。寇準希望得到使其稱臣,,獻出幽州地區(qū),。真宗厭惡戰(zhàn)爭,想不斷籠絡(luò)契丹,。有人誣陷寇準希望征戰(zhàn)來抬高自己的地位,,寇準不得已同意結(jié)盟。真宗派曹利用到軍中商議每年給契丹的錢數(shù),并說:“百萬以下的數(shù)目都可答應(yīng),?!笨軠收俨芾玫结ぃ瑢λf:“雖然有皇上的許諾,,你答應(yīng)契丹不能超過三十萬,,超過三十萬,我砍你的頭,?!辈芾玫竭|軍,果然以三十萬達成而回,。河北消除兵禍,,這是寇準出的力。
君臣生隙
寇準居宰相位,,用人不分資格,,同僚頗不高興。一天,,又任命官員,,同僚拿著有關(guān)官員按舊例搞的名冊送上??軠收f:“宰相是用來推薦賢能貶退無能無德之人的,,如果按舊例辦,只是一個官職而已,?!?/p>
景德二年,寇準加任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
寇準頗以澶淵的功勞自夸,真宗也因此對寇準很好,。王欽若很嫉妒他,。有一天上朝,寇準先退,,真宗目送他退出,,王欽若趁機奏說:“皇上敬重寇準,是因為他對國家有功嗎,?”真宗說:“是,。”王欽若說:“澶淵之戰(zhàn)皇上不感到恥辱,,卻說寇準對國家有功,,為什么呢?”真宗很驚訝,,問:“有什么緣故嗎,?”王欽若說:“在自己城下與敵結(jié)盟,,《春秋》以此為恥;澶淵之舉,,就是城下之盟,。皇上以萬乘之尊卻與敵結(jié)城下之盟,,還有什么恥辱能與之相比,!”真宗聽后變得不高興。王欽若說:“皇上聽說過賭博嗎,?賭徒快把錢輸光時,,就盡其所有去賭,這叫孤注一擲,。陛下,,就是寇準的一把賭注,這也太危險了,?!睆拇耍孀趯軠蕽u漸疏遠,。
第二年,,降為刑部尚書、陜州知州,。于是任用王旦為宰相,。真宗對王旦說:“寇準多次以官職許諾人,把這當作自己對別人的恩惠,。等你行使相權(quán),,應(yīng)深以為戒?!?/p>
寇準隨真宗封泰山,,升任戶部尚書、知天雄軍,。祭祀汾陰,,任命寇準為貝、德,、博,、洺、濱,、棣提舉,,管理巡檢捉賊公事,升任兵部尚書,入判都省,。
真宗巡幸亳州,,寇準暫代理東京留守,任樞密院使,、同平章事,。
林特任三司使,因為河北每年納絹減少,,督促十分急迫,。而寇準向來討厭林特,多幫助轉(zhuǎn)運使李士衡而詆毀林特,,并說在魏州時曾轉(zhuǎn)運河北絹五萬匹而三司沒有接納,,以至于現(xiàn)在缺少供用,請彈劾主吏及以下屬官,。然而京城每年耗費絹百萬匹,,寇準所籌助的才五萬。真宗不高興,,對王旦說:“寇準剛強急躁易怒像過去一樣,。”王旦說:“寇準喜歡使人思念他的恩惠,,又想使人敬畏他,,這都是大臣所應(yīng)避免的,而寇準仍舊自以為是,,這是他的缺點,。”沒多久,,寇準被罷職為武勝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又調(diào)永興軍任職,。
天禧元年,寇準改任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當時巡檢朱能攜同內(nèi)侍都知周懷政假作天書,真宗問王旦,。王旦說:“最初不相信天書的人是寇準?,F(xiàn)在天書降下,必須讓寇準進獻天書,?!笨軠矢S送上天書,朝廷內(nèi)外都認為這不對。真宗于是升任寇準為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
天禧三年,,在南郊祭祀,,寇準進升為尚書右仆射、集賢殿大學(xué)士,。當時真宗得中風(fēng)病,,劉太后在內(nèi)干預(yù)朝政,寇準秘密地向真宗請示說:“皇太子為人們所期望,,希望皇上以國家為重,,把帝位傳給他,選擇正直的大臣輔佐他,。丁謂,、錢惟演,是奸佞小人,,不可用來輔佐少主,。”真宗同意,??軠拭亓詈擦謱W(xué)士楊億起草詔表,請皇太子監(jiān)國,,想引楊億輔政,。旋即計劃泄露,降職任太子太傅,,封為萊國公,。
當時周懷政輾轉(zhuǎn)不安,擔(dān)心獲罪,,于是謀劃殺大臣,,請皇帝解除皇后干預(yù)朝政,尊奉真宗為太上皇,,而傳帝位給太子,,恢復(fù)寇準宰相職??褪∈箺畛鐒椎热税汛耸赂嬖V了丁謂,,丁謂穿便裝在晚上乘牛車到曹利用家謀劃此事,第二天把該事報告皇后,。于是處死周懷政,,降寇準任太常卿,、相州知州,接著又調(diào)到安州任職,,貶為道州司馬,。真宗起先不知此事,一天,,他問隨從說:“我很久不見寇準,,怎么回事?”隨從沒敢回答,。真宗死時也說只有寇準和李迪可委托大事,,可見寇準被看重達到如此程度。
客死雷州
乾興元年,,寇準再次被貶為雷州司戶參軍,。到任后,連個像樣的住房也沒有,,但當?shù)毓賳T,、百姓素來仰慕寇準的為人,主動替他蓋房,,安排寓所,。他就住在當時還是荒郊野外的天宇寺西館(即今西湖公園)。
天圣元年,,寇準調(diào)任衡州司馬,。
當初,太宗曾得到貴重的通天犀,,命令工匠做成二根犀帶,,賜給寇準一根。到這時,,寇準派人從洛家中取這根犀帶,,取回幾天后,洗完澡,,穿上朝服系上犀帶,,朝北面拜幾拜,喊隨從趕快擺設(shè)臥具,,躺在床上死去,。
寇準死后十一年,朝廷恢復(fù)其太子太傅,,贈中書令,、萊國公,后來又賜給謚號忠愍,。
皇祐四年,,詔令翰林學(xué)士孫抃為寇準撰寫神道碑,仁宗在碑文之首用篆文寫“旌忠”二字,。
政治
寇準在政治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寇準一生無論是做地方官,,還是擔(dān)任中央要職,,在其卓越的政治才華背后,始終貫穿著鮮明的愛民思想,。在其施政時,,百姓的利益往往得到體現(xiàn)。征收賦稅與征發(fā)徭役是令地方官頗為頭疼的事,。每到此時,,他們就簽發(fā)文書至各鄉(xiāng)催逼,搞得民怨沸騰,,耽誤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往往收不到預(yù)期效果。而時任巴東知縣的寇準卻“推至信””于民,,只在縣城門口大張告示,,開列出各鄉(xiāng)鎮(zhèn)應(yīng)交稅額及負責(zé)入的名單,就達到了目的,,又不擾民,。這使他在地方官任上游刃有余,贏得了百姓的衷心愛戴,。
寇準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遼軍圍困時力勸宋真宗親征,,在澶州之戰(zhàn)中擊退遼軍的進攻。景德元年(1004年)秋,,遼軍南下的消息傳到開封,,邊書告急,京師震動,,宋廷君臣驚慌失措,,部分主政大臣主張遷都以避風(fēng)險。不少人主張南逃金陵(今南京)或西逃四川,??軠柿ε疟娮h,堅持真宗皇帝親征,??軠释婆e參知政事王欽若鎮(zhèn)守天雄軍(治今河北大名東北),雍王趙元份留守汴京,,朝中文武隨軍出征,。宋真宗親自到澶州城,,但不敢過河??軠逝c高瓊力促真宗渡河,,命令衛(wèi)士把皇帝車駕駛向澶州北城。宋真宗到澶州北城時,,北宋軍民士氣大振,。宋真宗象征性地巡視后即回到南城行宮??軠试诒背秦撠?zé)指揮作戰(zhàn),,直至迫使遼國停戰(zhàn)求和。
寇準以其堅強獨立的個性及其政治家的敏銳眼光看到了當時制度中的一些缺陷,,已有很多弊端露頭,,因而不可盲目排斥所有對國家政事進行更張的建議,并“第一個對這樣的束縛手腳的條條框框提出反對意見”,,對其進行大膽的抵制與改革,,成為宋朝改革派的先驅(qū)。相比起其循默無為,、崇尚按資排輩的同僚而言,,寇準可謂是真正具有宰相識見的人。
寇準在地方任職時政績也非常顯著,??軠试诒毁H雷州期間,傳播中原文化,,指導(dǎo)當?shù)鼐用駥W(xué)習(xí)中州音,,促進了當?shù)厝伺c中原的交流;傳授先進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帶領(lǐng)雷州人民興修水利,,開渠引水灌溉良田,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向群眾解說天文地理知識,,破除歪理邪說;同時還修建真武堂,,收徒習(xí)文學(xué)藝,,傳播中原文化,對雷州文明發(fā)展起到促進和推動作用,。
文學(xué)
寇準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有較大成就,。他在幼年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才氣,很早就開始了詩歌創(chuàng)作,??軠试谌胧酥?,有很多詩作,這些詩大多寄托了對建功立業(yè)的熱情和向往,。在巴東的三年,,是寇準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這些詩多有悲涼感傷的意味,。他自己對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成果也頗為得意,將這些詩錄成《巴東集》,。在離任巴東到卒于雷州的四十年中,,詩作數(shù)量與巴東詩作大致相當,而且大都集中在外任期間,,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在京城時所作,。在這四十年中,寇準幾起幾落,,經(jīng)歷了官場中的跌宕起伏,,飽嘗了人生的大喜大悲。這些詩作承載了詩人心境的變化和對人生的感慨,。
寇準的詩,,深受唐詩的影響,他的一些作品甚至堪與唐詩相媲美,。清代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中評價寇準詩“卓有晚唐之風(fēng)致”,。寇準與宋初山林詩人潘閬,、魏野,、“九僧”等為友,詩風(fēng)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作為宋初晚唐體詩人中的一員,寇準作詩頗有賈,、姚的苦吟風(fēng)范,。在總體的風(fēng)格上,寇詩與其他晚唐體詩人的作品有很多共同之處,。在體制方面,,較偏好近體詩,古體詩的數(shù)量非常少,;在近體詩中,,五律和七絕占多數(shù)。在語言風(fēng)格方面,,寇詩與其他晚唐體詩人的作品一樣,,都具有比較淺易通俗的特點在字詞的選擇上并不追求生僻和新鮮,,也很少用典,即使用典,,也都選擇一些比較常見,、容易理解的。作為一個仕宦詩人,,寇準的境遇和九僧及林逋,、魏野等人大不相同,因此,,在詩歌風(fēng)格方面,,寇準的詩作與僧人、隱士的作品相比,,自然也有一些差別,。與九僧相比,寇準的詩歌闊大遙遠,、清新自然,,不似九僧詩那樣細碎窘迫、淡寡無趣,。此外,,同樣是對自然風(fēng)物的描繪,寇準筆下的一花一木,,一蟲一鳥,,都被賦予了情感,充滿了生機和情趣,??軠什皇窃~家,但偶有所作,,也頗可讀,。其詞寫得非常細膩憂傷,內(nèi)容都是春日傷懷和離愁別緒,。
趙光義: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趙恒:準剛忿如昔,。
呂端:準性剛自任,。
畢士安:
①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此宰相才也,。
②準方正慷慨有大節(jié),忘身徇國,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積,,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雖蒙休德,,涵養(yǎng)安佚,而西北跳梁為邊境患,,若準者正所宜用也,。
王旦:準好人懷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準乃為己任,此其短也,。
李迪:丁謂罔上弄權(quán),私結(jié)林特,、錢惟演,,且與曹利用、馮拯相為朋黨,,攪亂朝事,。寇準剛直,,竟被遠謫,。
錢惟演:寇準朋黨盛,王曙又其女婿,,作東宮賓客,,誰不畏懼!今朝廷人三分,二分皆附準矣,。臣言出禍從,,然不敢不言。
張詠:
①人千言而盡,,準一眼而盡,,真宰相。
②寇公奇材,,惜學(xué)術(shù)不足爾,。
魏野:文武稟全才,何人更可陪,。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臺。
范仲淹:寇萊公澶淵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動如山,,天下謂之大忠。
司馬光: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yè)大,,人莫之非,子孫習(xí)其家風(fēng),,今多窮困,。
王安石:歡盟從此至今日,丞相萊公功第一,。(《澶州》)
張耒:自是乾坤扶圣主,,可能功業(yè)盡萊公。(《聽客話澶淵事》)
田況:寇準在相位,,以純亮得天下之心,。丁謂作相,專邪黷貨,,為天下所憤,。民間歌之曰:“欲時之好,呼寇,;欲世之寧,,當去丁?!奔跋嗬^貶斥,,民間多圖二人形貌對張于壁,屠酤之肆往往有焉,。雖輕訬頑冥少年無賴者,,亦皆口陳手指,頌寇而詬丁,,若己之恩讎者,,況耆舊有識者哉!
陳瓘:當時若無寇準,,天下分為南北矣,。然寇萊公豈為孤注之計哉?觀契丹之入寇也,,掠威虜,、安順軍,則魏能,、石普敗之,;攻北平寨,則田敏擊走之;攻定州,,則王超等拒之,;圍嵐岢軍,則賈宗走之,;寇瀛州,,則李延渥敗之;攻天雄,,則孫全照卻之,;抵澶州,則李繼隆御之,。兵將若此,,則親征者所以激將士之用命。然所謂親征者,,在景德行之則可,。而議者當靖康時,有請用真宗故事,,則不可,。蓋親征之行,必兵強可也,,財富可也,將能擒敵可也,。若此,,則分畫明,紀綱修,,法度正,。一有不然,則委人主以危事曰:“天子所在,,兵無不勝,。”此書生之虛論,,可言而不可行也,。寇準之功不在于主親征之說,,而在于當時畫策欲百年無事之計,。向使其言獲用,不惟無慶歷之悔,,亦無靖康之禍矣,。我宋之安,景德之役也;靖康之禍,,亦景德之役誤之也,。景德王師一動而誅韃覽,契丹不能渡河也,,遂使靖康坐守京城而覘敵之不渡河,。景德不戰(zhàn)而和,欲和者敵也,,遂使靖康坐視敵之深入而獨意和好之可久,。景德既和,,詔邊郡無邀敵歸,,所以示大信也,,遂使靖康敵人議割吾之三鎮(zhèn),,而猶縱敵不追,。其守不足以為謀,,其和不足以為信,,其縱不足以為德,,準之言至是驗矣,。
王十朋:
①昔在景德初,,胡虜犯中原。朝廷用萊公,,決策幸澶淵,。高瓊雖武夫,能發(fā)忠義言,。詠詩退虜騎,,用丑樞相顏。鑾輿至北城,,斷橋示不還,。一箭斃撻覽,夜半?yún)s腥膻,。至仁不忍殺,,和好垂百年。偉哉澶淵功,,天子能用賢,。
②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質(zhì),、趙普之徒,,相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時,,有若李沆,、王旦、寇準,。在仁宗時,,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與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脫脫:準于太宗朝論建太子,,謂神器不可謀及婦人,、謀及中官、謀及近臣,。此三言者,,可為萬世龜鑒。澶淵之幸,,力沮眾議,,竟成雋功,古所謂大臣者,,于斯見之,。然挽衣留諫,面詆同列,,雖有直言之風(fēng),而少包荒之量,。定策禁中,,不慎所與,致啟懷政邪謀,,坐竄南裔,。勛業(yè)如是而不令厥終,所謂“臣不密則失身”,,豈不信哉,!
魏瀚:廊廟安危力萬鈞,泰山喬岳等嶙峋,。雷陽何以有此老,?宋室未知有幾人,!濟海舟航橫野渡,謫居池地動星辰,。南來為問崖州戶,,曾似丞嘗廟貌新。
孫承恩:立朝侃侃,,直道靡顧,。致身鼎鉉,秉節(jié)清素,。手扶日轂,,不震不凌。社稷之功,,莫能與京,。
戴嘉猷:萬古忠魂依海角,當年枯竹到雷陽,。
吳敬所:以蘇秦之游說,,云長之忠義,寇準之于舜英,,蒙正之于千金,,皆非所演,中體能從其侑賀,,只自誣耳,,又豈可允從之哉?
王夫之:澶州之役,,寇平仲折陳堯叟,、王欽若避寇之策,力勸真宗渡河決戰(zhàn),,而日與楊大年飲博歌呼于帳中,。故王欽若之譖之曰:“準以陛下為孤注”,其言亦非無因之誣也,。王從珂自將以御契丹于懷州,,大敗以歸而自焚;石重貴自將以追契丹于相州,,諸將爭叛而見俘于虜,;皆孤注也。而真宗之渡河類之,。且契丹之兵勢方張,,而飲謔自如,曾無戒懼,,則其保天子之南歸,,而一兵不損,,寸土不失,似有天幸焉,,非孤注者之快于一擲乎,?則欽若之譖,宜其行矣,。
張怡:寇準乃“真宰相”,,有才有度,但其所作詞卻清麗柔美,,意境纖麗,,大不似其人風(fēng)格。(《謏聞續(xù)筆》)
湯鵬:劉義康不見淮南厲王事,,是以獲罪,;寇準不讀《霍光傳》,其功不終:短其術(shù)而陋者也,。
顧誠:向使李綱,、寇準之流為之相,韓,、岳,、宗澤之儔為之將。將相同心,,不憂中制,,中外一德,可彌外憂,。
輒引帝衣
寇準曾在殿中奏陳政事,,跟太宗言語不合,太宗發(fā)怒起身準備回宮,,寇準就拉太宗的衣服,,請?zhí)谧拢h完政事再退朝,。太宗因此嘉獎他,,說:“朕得到寇準,好像文皇得到魏征一樣,。”
枯竹生筍
寇準在雷州一年多,。死后,,調(diào)任衡州司馬的命令才到,于是歸葬西京,。路過荊南公安縣,,該縣百姓都設(shè)祭在路上哭吊,,折斷竹子插在地上,并掛著紙錢,,過一個月再來看,,枯竹全部都生出竹筍。眾人于是為寇準建廟,,逢年過節(jié)用祭品供奉,。
羹污準須
當初,丁謂出自寇準門下任職至參政,,他事奉寇準很小心,。曾經(jīng)在中書省一起吃飯,寇準的胡須沾上了菜湯,,丁謂起身為寇準慢慢擦拭胡須,。寇準笑著說:“參政是國家的大臣,,是替長官擦胡須的嗎,?”丁謂十分羞愧,從此他排擠陷害寇準一天比一天厲害,。
蒸羊逆境
寇準貶官沒多久,,丁謂也被放逐到嶺南,路過雷州,,寇準派人送一只蒸羊在境上,。丁謂想見寇準,寇準拒絕了,??軠事犝f有家僮謀劃要報仇,就堵上門放任這些家僮賭博,,不準出門,,等到丁謂走遠才作罷。
不學(xué)無術(shù)
起先,,張詠在成都,,聽說寇準當宰相,對自己的僚屬說:“寇公是奇才,,可惜學(xué)問權(quán)術(shù)不夠,。”等到寇準出使陜州,,張詠恰好從成都罷職回來,,寇準尊敬地供給帳幕,熱情款待,。張詠將離去,,寇準送他到郊外,,問他說:“您有什么教我的?”張詠緩緩地說:“《霍光傳》不可不讀,?!笨軠蕸]明白他的意思,回來取書讀之,,讀到“不學(xué)無術(shù)”時,,笑著說:“這是張公說我?!?/p>
嗜酒如命
寇準少年即得富貴,,性情豪爽奢侈,喜歡狂飲,,每次宴請賓客,,多閉門解馬。
必燃炬燭
寇準的家中未曾燃油燈,,即使廚房廁所這些地方,,一定要燃著蠟燭。
手植雙柏
寇準當初及第時,,知歸州巴東縣,,在院內(nèi)親手種植兩顆柏樹,直至今日百姓都很愛惜它,,可以和棠梨相比,,百姓稱它為“萊公柏”。
骨類多遜
當初,,寇準十九歲通過殿試,成為進士,,有擅長看相的人說:“先生的面相非常高貴,但是及第太早,,恐怕不會有好的結(jié)局,。若功業(yè)成就后提前隱退,或許能免除大禍,。大概是先生的品格像盧多遜吧,。”后來果真如他所說,。
折節(jié)從學(xué)
寇準年幼時,,性格不拘小節(jié),非常喜歡尚武好獵的豪縱生活,。他的母親性格嚴厲,。有一次,寇母怒火難遏,拿起秤砣就扔了過去,。秤砣砸在寇準腳上,頓時鮮血直流,。因此,,寇準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開始發(fā)奮讀書,。等到富貴后,,寇母已經(jīng)去世,每當寇準撫摸腳上的疤痕,,就會痛哭起來,。
三步成詩
寇準自幼聰穎過人,有“三步成詩詠華山”之佳話傳世,。那天寇準父親寇湘宴客,,席中有人云“素聞令郎善詩,何不即席吟詠助興耳”,,寇湘應(yīng)允,。只見七歲的寇準恭恭敬敬起身請嘉賓出題,客人說:“此地離華山不遠,,你就以華山為題吟詠吧,。”小寇準在眾長輩前踱步沉吟,,一步,,兩步,剛邁出第三步便眉飛色舞道:“我有了,!”隨即一首五言絕句脫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四座聞之無不驚嘆:“三步詩,,這是一首三步詩?。 备腥藫艄?jié)稱贊:“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是當宰相的料?。 ?/p>
寇準斷案
寇準任成安縣令時,,令衙役在衙前貼出告示:“本官初來乍到,,暫停一切堂斷,訴訟一律造冊候處?!卑档乩?,他化裝私訪,早出晚歸,,調(diào)查,、搜集黑紳惡霸罪證。嗅到危險的惡人,,聯(lián)名上告大名府,,參寇準終日游逛,不務(wù)正業(yè),,當官不為,。府尹差人調(diào)查,果然衙不開,、案不理,,勃然大怒,親自督查,。
見大名府尹光臨,,寇準當即在衙前貼出告示:“本官明日升堂,有冤訴冤,,有仇訴仇,,所有官司明過不候?!贝稳?,縣衙原被告云集,寇準穩(wěn)坐公堂,,府尹并坐于右,,衙皂兩旁站立,寇準響木一拍升堂:“本官審案不拘俗套,,原告,、被告一起陳述?!闭麄€公堂之上人聲鼎沸,,震耳欲聾,府尹只好掩耳呆坐,。半個時辰狀詞方畢,,寇準依次斷案,法度嚴謹,,判罰到位,,堂下眾呼青天,,府尹大人轉(zhuǎn)怒為喜,連連贊許,。這就是寇準“眼觀千家狀,,耳聽萬人言”的由來。接著,,寇準又重拳出擊,,懲辦了那些作惡多端的貪官污吏、惡霸豪紳,,大快了民心。
且聽艷歌
寇準從宰相出任北方軍事要地的地方長官,,有歌者到院中,,寇準取來金杯獨飲,讓歌者唱了幾闕后,,寇準贈給歌者一束絲綢,,歌者不滿意。蒨桃在屋內(nèi)看到此情景,,即刻作詩二首呈給寇準,,第一首說:“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拖梭織得成?!钡诙渍f:“夜冷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寇準附和道:“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間萬事君休問,且向樽前聽艷歌,?!?/p>
計廢太子
楚王趙元佐是宋太宗的長子,因為救助趙廷美沒有成功,,于是患上心理疾病,,性情變得很殘忍,左右的人稍有過失,,馬上用箭射殺,。太宗屢次教誨,他都沒有悔改。重陽節(jié)時,,太宗宴請諸王,,趙元佐因為生病初愈沒能參加,半夜發(fā)泄憤怒,,把姬妾關(guān)在宮中,,并縱火焚宮。太宗很生氣,,打算廢除他太子的`身份,。正好寇準任鄆州通判,太宗特別召見他,,對他說:“你試著和朕一起決斷一件事,。太子所為不合王法,將來一定會做出像桀,、紂那樣的惡劣行為,。朕想廢掉他,但東宮里有私兵,,恐怕因此招致禍端,。”寇準說:“請陛下于某月某日命令太子到某地代理皇上祭祀,,也命令太子的左右侍從跟著去,,陛下再趁機派人去搜查東宮,如果真有不法的證物,,等太子回來再當面出示,,想要廢除太子之位,只需派黃門侍郎宣布一下就可以了,?!碧诓捎昧丝軠实挠嫴摺5忍与x去后,,果然搜得一些殘酷的刑具,,其中有挖眼、挑筋,、割舌等刑具,。太子回來后,太宗把這些刑具當面出示,,太子服罪,,于是被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