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斗指壬,,太陽黃經達0°,,于每年公歷3月20日或3月21日交節(ji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分節(jié)氣的風俗及含義,,歡迎閱讀,僅供參考。
春分節(jié)氣的風俗
立蛋
“春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shù)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游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
春祭
春分也是春祭的開始。春祭,,即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guī)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后,然后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后各家掃祭家庭私墓,。
吃春菜
孔子有言:“不時,不食,。”食物也有自己的時節(jié),。春菜顧名思義,是春天的蔬菜,。
在嶺南一帶,,春分有吃春菜的風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xiāng)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春分到,送出春牛圖,。春牛圖是指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jié)氣,,再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一般都是能言擅唱歌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俗語,,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這些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家里都要吃湯圓,還要把十多個或二三十個不包心的湯圓煮好,,用細竹叉扦好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踏青,、放風箏
春分后,人們紛紛開始踏青出行,,戶外活動中,,放風箏是一個重要項目。在古代,,春分時還有簪花喝酒習俗,,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簪花,。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鷂”和“鳶”都是鷹類猛禽,古時的風箏大多用絹或紙做成鷹的形狀,,因此風箏又稱為“紙鷂”,、“紙鳶”,。后來,風箏的形狀各異,,春天放的多半為燕子風箏,。
飲春酒
我國浙江、山西一帶有在春分日釀酒的風俗習慣,。古書中記載:“春分造酒貯于甕,,過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經久不壞,,謂之春分酒。”
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節(jié)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圣王誕辰:開漳圣王又稱"陳圣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后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春分節(jié)氣的含義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jié)氣之一,。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于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是日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歷)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于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xiàn)象為“玄鳥至,,雷乃發(fā)聲,始電”(見《農桑通訣》),。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地區(qū)農諺:“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干金,。”春分亦是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抖Y記》:“祭日于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此俗歷代相傳,。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清代春分前后,,宮中詞廟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春分日,民并種戒火草于屋上,。有鳥如烏,,先雞而鳴,‘架架格格’,,民候此鳥則入田,,以為候。”明代山東淄川于是日栽植樹木,,作春酒,,釀酷?!段乃h志》載:“春分日,,釀酒拌酷,移花接木,。”
春分養(yǎng)生食譜
1:韭菜強腎養(yǎng)陽氣
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yǎng)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fā)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干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2:菠菜解毒防春燥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而不是趙本山和宋丹丹說的"秋菠",。"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y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yǎng)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3:春芽抗菌又養(yǎng)顏
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jié)的(東西)就不吃,。中醫(y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里所有的植物都生發(fā)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
4:嘗鮮無不道春筍
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肴,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贊嘆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yǎng)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肴。地方名菜春筍均占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筍",,南京的"春筍白拌雞",浙江的"南肉春筍",。不過,,北方很難吃到新鮮的春筍,如果是弗爾馬林里泡過的就算了吧,。
5:蔥,、姜、蒜殺菌助春陽
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可增進食欲、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yǎng)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愛吃的小蔥炒雞蛋或小蔥蘸醬,,都是很有營養(yǎng)和順應節(jié)氣的最佳吃法。
6:香椿清熱解毒健胃
春分時節(jié)的香椿,,香味濃郁,,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yǎng)都是最好的,。并且我國中醫(y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由于香椿所獨有的芳香味道,,能起到很好的醒脾,、開胃作用。經過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香椿中含有大量豐富的維生素E,,因此香椿還有著很強的抗衰老的功效,。
但要提醒大家,由于香椿中含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要高于一般的蔬菜,,因此在烹制香椿時最好能放進熱水中先焯一下,,這樣吃才最健康。
7:蜂蜜補中益氣
中醫(y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就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8:櫻桃益氣健脾開胃
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譽,,目前在我國各地都有栽培,。櫻桃果實肉厚,味美多汁,,色澤鮮艷,營養(yǎng)豐富,,其鐵的含量尤為突出,,超過柑橘、梨和蘋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櫻桃性溫,味甘微酸,,具有補中益氣,,調中益顏,健脾開胃的功效,。春食櫻桃可發(fā)汗,、益氣,、祛風及透疹。需注意的是,,櫻桃屬火,,不可多食,身體陰虛火旺應忌食或少食,。吃不了櫻桃,,草莓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9:紅棗等養(yǎng)脾甜食
我國古代名醫(y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y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里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yǎng)脾佳品,。
【二十四節(jié)氣之春分節(jié)氣的風俗及含義】相關推薦文章:
處暑節(jié)氣有什么風俗 二十四節(jié)氣處暑民俗文化介紹
二十四節(jié)氣夏至風俗500字作文 關于二十四節(jié)氣夏至風俗作文
關于二十四節(jié)氣夏至風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