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列子原文翻譯介紹 列子古詩文網(wǎng)翻譯篇一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dāng)墜邪?”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譯文
古代杞國有個人擔(dān)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dǎo)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jīng)]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人說:“天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dǎo)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fā)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么?!?那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么辦,?” 開導(dǎo)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么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行走跳躍,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dān)心地會陷下去呢,?” (經(jīng)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才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dǎo)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列子一則原文及翻譯,,百度文庫
典故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乘涼,,并且自言自語地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么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后,,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fā)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dān)心,,但是,,當(dāng)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來勸他說:“老兄??!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么會塌下來呢?再說即使真地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fā)愁就可以解決列子一則原文及翻譯,百度文庫
的啊,,想開點吧,!”可是,無論人家怎么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dān)憂。后來的人就根據(jù)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列子原文翻譯介紹 列子古詩文網(wǎng)翻譯篇二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②逢暴雨,,止于巖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④聲哉,?”選自《列子·湯問》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好啊,!高聳的樣子像泰山,!”心里想著流水,鐘子 本文來自end#期說:“好??!寬廣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鐘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巖石下,;心里傷感,于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鐘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你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我彈琴時所想到的,。我從哪里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注釋:①得:體會。②卒:通“猝”,,突然,。③操:琴曲。④逃:隱藏,。⑤志:志趣,,心意。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長,。⑦善哉,善:贊美之詞,,即為“好啊”,。⑧峨峨:高聳的樣子,。 ⑨洋洋:寬廣的樣子。 ⑩鼓:彈奏,。
列子原文翻譯介紹 列子古詩文網(wǎng)翻譯篇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現(xiàn)位于,,河南省濟(jì)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jīběn)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遺男,,始齔(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腳下有個叫愚公的人,,年紀(jì)將近九十歲了,面對著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進(jìn)進(jìn)出出曲折繞遠(yuǎn)。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來商量說:“我和你們盡全力鏟平險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dá)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意見,。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丘都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么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紛紛說:“把土石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帶領(lǐng)兒子孫子和能挑擔(dān)子的三個人,,鑿石挖土,,用箕畚裝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只有一個兒子,,剛七八歲,,但卻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著阻止愚公說:“你真是太不聰明了,。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余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頭怎么樣呢,?”愚公長嘆一聲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連寡婦孤兒都不如,。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的,,可是山不會增高加大,為什么還擔(dān)心挖不平呢,?”智叟無言而對,。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命令夸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東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沒有山岡阻隔了。
這個故事從前也和別的普通寓言一般,,鮮為人知,。自從毛澤東主席在一次講話中,提到了這個故事后,,就變得家喻戶曉,。通過寫智叟的膽小怯弱反襯了愚公的堅持不懈,把“愚”和“智”作對比告訴人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列御寇,,戰(zhàn)國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莊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與鄭繆公同時,。其學(xué)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后漢班固《藝文志》“道家”部分錄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沖虛經(jīng)》,,(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卷,早佚,。
今本《列子》八卷,,從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據(jù)古代資料編著的,。全書共載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134則,是東晉人張湛所輯錄增補的,,題材廣泛,,有些頗富教育意義。
1太行山:在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之間?!尽队薰粕健吩呐c翻譯】《愚公移山》原文與翻譯,。
2王屋山:在山西陽城、垣曲與河南濟(jì)源之
2王屋山:在山西陽城,、垣曲與河南濟(jì)源之間,。
3方:指面積。
4仞:古代長度單位,,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現(xiàn)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區(qū),。
6河陽:黃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陰,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陽,。
7且:副詞,,將近。
8面山而居:面對著山居住,。
9懲(chéng):戒,,這里是‘苦于、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繞遠(yuǎn)。
12聚室而謀:集合全家來商量,。室,,家。
13汝:你,。這里做復(fù)數(shù)看,,為‘你們’的意思。
14畢力平險: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黃河以南,。
16漢陰:漢,,就是漢水,;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
17獻(xiàn)疑:提出疑問,。
18以:憑借。
19雜然相許:紛紛表示贊成,。雜然,,紛紛的樣子。許,,贊同,。
20損::削減。
21曾(céng):副詞,,加強否定語氣,,可譯為“連……也……”,常與‘不’連用,。
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稱,,在現(xiàn)今河南省開封縣陳留鎮(zhèn)境內(nèi)。
23丘:土堆,。
24置:安放,。
25且:況且。
26焉:疑問代詞,,哪里,。
27荷(hè):扛的意思。
28夫:成年男子,。
29箕畚(jī běn)簸箕,,一種用竹片或柳條編成的器具。這里是用箕畚裝土石的意思,。
30孀(shuāng) :孀妻,,寡婦。
31遺男:遺孤,,單親孤兒,,遺腹子。
32齔(chèn):兒童換牙齒,,乳齒脫落后重新長恒齒,。這里始齔表示年齡,約七八歲,。齔,,換牙。【《愚公移山》原文與翻譯】文章《愚公移山》原文與翻譯出自
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 本文來自end#焉,,語氣助詞,。
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縣西,。
36叟(sǒu):老頭,。
37惠:同“慧”,聰明,;不惠,,指愚蠢。
38其: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39長息:長嘆,。
40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4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徹,通,。
42匱(kuì):竭盡的意思,。
43雖我之死:即使我死了。雖,,即使,。之,用在主謂之間,,無實意,。
44苦:愁。
45亡(wú)以應(yīng):沒有話來回答,。亡,通“無”,。
46操蛇之神:神話中的山神,,手里拿著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7懼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48帝:神話中的天帝,。
49感其誠:被他的誠心所感動。感,,被……感動,。
50夸娥氏:神話中力氣很大的神。
51負(fù):背,。
52厝(cu):同“措”,,放置。
53朔東:就是朔方以東地區(qū),,指山西省的東部,。
54雍:就是雍州,在現(xiàn)今陜西,、甘肅省一帶地區(qū),。
56隴斷:即壟斷,山岡高地
57列子: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屬于我國先秦時期道家的著作,。關(guān)于這部書,有兩種說法:一種認(rèn)為是戰(zhàn)國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種認(rèn)為是后來晉代的人著的,,沒有定論。書中記載了許多寓言和傳說故事,。
1指古義:直,,一直今義:手指
2曾古義:乃,并今義:曾經(jīng)
3毛古義:草木今義:毛發(fā)
4陽 古義:山之南,,水之北 今義:太陽
5陰 古義:山之北,,水之南 今義:陰天
6諸 古義:之于 今義;各個,、許多
7荷 古義:扛 今義:荷花
8息 古義:嘆氣 今義:休息
9雖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10已 古義:停止 今義:已經(jīng)
11方 古義:方圓 今義:常指矩形
12懲 古義:苦于,,被。 ...所苦 今義:懲罰
1險: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
2箕畚:名詞活用為狀語,用箕畚,。
3面:名詞用為動詞,,面向著,。
4聚:使動用法,使,。 ...聚,,相當(dāng)于:“把。 ...召集在一起”,。
1方 方七百里【指面積】 方其遠(yuǎn)出海門【正當(dāng)】
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固 汝心之固【頑固】 吾義固不殺人【本來】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鞏固 】
4亡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通“無”,沒有】
5其 懼其不已也【代詞,,他】 其如土石何【助詞,,加強反問語氣】 帝感其誠【他】 其妻獻(xiàn)疑【他的】
6之 以君之力【的】 雖我之死【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告之于帝【代詞,,這件事】
7且年且九十(將近)且焉置土石(況且)
8焉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始一反焉【加強語氣】
9而 面山而居【表修飾】 何苦而不平 【表承接】而山不加增【表轉(zhuǎn)折】
1始一反焉,?!胺础蓖ā胺怠保祷?。
2甚矣,,汝之不惠?!盎荨蓖ā盎邸?,聰明。
3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巴觥蓖ā盁o”,沒有,。
4一厝朔東,。“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 “指”通“直”,,一直
6無隴斷焉?!半]”通“壟”,,高地。
1甚矣,,汝之不惠【倒裝句 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聰明了】
2“(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贝司渲惺÷灾髡Z“太行,、王屋二山”。
3且焉置土石,? 倒裝句,,疑問代詞“焉”提前?!尽队薰粕健吩呐c翻譯】默認(rèn)分類省略句,,省略主語愚公。倒裝句,,定語“三夫”后置,。
5.告之于帝。倒裝句,,狀語“于帝”后置,。
6.帝感其誠。被動句,,譯為: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
文章理解:
第一段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積,、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襯托移山的艱難。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務(wù)越艱 巨愚公的品質(zhì)也就越突出。這是故事的背景,,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筆,。
第二段寫愚公主張?zhí)岢鲆粕剑依锶颂岢鲞\土方案,,率領(lǐng)幾人便馬上開始行動,。
第三段寫愚公對智叟的駁斥,這是情節(jié)的發(fā)展,。愚公和智叟的對話是全文的核心,,愚公堅信可以移山。智叟目光短淺,,阻止愚公移山,。
第四段寫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派神將山背走了,愚公的愿望實現(xiàn)了,。
文章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驚人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道理。
人物分析
愚公:目光長遠(yuǎn),,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積極奮斗,不怕困難,,不怕犧牲,。
智叟:目光短淺,以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對困難采取冷漠逃避,。
1.故事的結(jié)局是天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這樣的安排是否有損愚公的形象,?
答:不有損,。一是這個神話結(jié)尾,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實現(xiàn)愚公的宏偉抱負(fù),,反映了古代勞動人們的美好愿望,這與封建迷信有本質(zhì)區(qū)別,。二是因為正是愚公的決心和行動感動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力神二子背走二山,這襯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豐富,,這是對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贊揚。
2.在挖山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1).“方七百里,,高萬仞”山本身高大無比。
2).“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路途遙遠(yuǎn),。
3).“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始齔,,跳往助之”人老又少,。
4).“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工具簡陋,。
5).河曲智叟勸阻,,譏笑,。
[]相關(guān)文章:
1.列子一則原文及翻譯
2.列子仲尼原文及翻譯
3.列子湯問原文及翻譯
4.《列子說符》原文及翻譯
5.列子說符原文以及翻譯
6.莊子一則原文及翻譯
7.狼第一則原文及翻譯
8.孟子一則原文及翻譯
9.《風(fēng)雨》原文翻譯
10.《公輸》原文及翻譯
列子原文翻譯介紹 列子古詩文網(wǎng)翻譯篇四
列子①學(xué)射,中矣,,請②于關(guān)尹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④中者乎,?”對⑤曰:“弗知也,。”關(guān)尹子曰:“未可,?!蓖硕?xí)之,三年,,又以報關(guān)尹子,。尹子問:“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p>
關(guān)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
列子學(xué)射箭,,射中了,于是(列子)向關(guān)尹子請教(射箭),。關(guān)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嗎,?”列子說:“不知道?!标P(guān)尹子說:“還 本文來自end#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練習(xí),,三年之后,,又向關(guān)尹子請教。
關(guān)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嗎,?”列子說:“知道了,!”關(guān)尹子說:“可以了,(你)要牢記這個道理,,不要輕易地丟棄,。不僅學(xué)習(xí)射箭是這樣,治理國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應(yīng)是這樣,?!?/p>
注釋
①列子:名御寇,,戰(zhàn)國時鄭國人;子:寫在姓氏后,,對人的尊稱,。
②請:請教。
③子:您,。
④所以:……的原因,。
⑤對:回答。
⑥頃歲:近年來,。
⑦乘間:乘機,,乘著間隙。
⑧工: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