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fā)生后撰寫的,。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報告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總結篇一
32.4%的空巢老人獨自居?。?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4.5%的空巢老人請保姆和計時工來照顧生活。
以上的數據來自天津市老齡辦最新發(fā)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狀況和養(yǎng)老需求調查報告》,。此次調查涉及了有關空巢老人生活的諸多方面,,從具體的數字可以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
獨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婦倆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獨居的比例遠高于男性,。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68.1%;未婚的有12位,,占1.0%,;喪偶的有356位,占29.7%,;離婚的有15位,,占1.3%。1190位空巢老人(有10個空填)中,,無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個,平均有子女2.75個,。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87.1%,,每月平均退休金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繼續(xù)從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過社會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過子女(包括孫子女和親屬)的經濟幫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有595位老人沒有任何理財項目,,占49.58%,。受訪老人對自己目前的經濟狀況評價還是比較滿意的。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占88.8%;“半自理,,需要別人幫助”的有112人,,占9.3%;“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別人”的有21人,,占1.8%。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趨勢,。
問卷中列舉了9種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種慢性病,,占14.4%,;85.6%的老人患有一種或幾種老年慢性病。9種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數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壓,、心臟病、骨關節(jié)病,、高脂血癥,、腦血管病、骨質疏松,、糖尿病,、白內障青光眼、老年癡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對于健康狀況的自評,,認為很好的僅占6.1%。
(數據為訪問前4個月內)有47.6%的老人在訪問前看過病,,住過院的比例為4.7%,,平均看病次數為2.22次,人均醫(yī)藥費1501.82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數約為6.66次,年人均醫(yī)藥費支出為4505.46元,。大多數老人感覺看病還是方便的,,覺得非常方便的僅有2.7%,方便的有54.3%,。83.0%的老人享有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其余老人享有城鄉(xiāng)居民醫(yī)療保險。
54.3%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積在50㎡以下,,32.0%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積在50-80㎡,,9.3%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積在80-100㎡,只有4.2%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積在100㎡以上,。絕大多數老年人對目前自己住的房子還是比較滿意的,。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聯系,最多的方式是電話,,占64.7%,,其次為回家探望,占31.0%,,其余如短信,、書信和網絡的比例非常少。每周2-3次去看望老人的占47.8%,。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頻率隨老人年齡的增長而增多,。80歲以上老人的子女每周2-3次的占到61.54%。僅有26位老人雇保姆,,28位老人雇計時工照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計僅占4.5%,。
本次調查界定的空巢老人家庭是指夫妻雙方均年滿60周歲,且不與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或無子女的老年人家庭,。包括夫妻共同居住和單身居住的老年人家庭,。調查對象為市內六區(qū)的空巢老人家庭,共抽取1200戶作為調查樣本,。受訪老人中,,60-79歲的中低齡老人占近九成,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所占比重為10.8%,。中低齡老人中,,以70-74歲老人最多。根據老年人口各年齡組人數,,可以計算出空巢老人人口平均年齡為71.97歲,。
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總結篇二
由于農村地區(qū)長期以來一直實行以家庭為主的養(yǎng)老方式,子女供養(yǎng)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隨著承擔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長期兩地分離使得外出子女無法為留守父母提供經常性的照料和關懷,家庭養(yǎng)老的基礎受(白話文☆)到了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在老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的今天,,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是加快推進居家養(yǎng)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關系到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一,、農村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全縣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個百分點,。老齡化進程逐年加快。
調查顯示,,全縣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與孫子們同住2001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顧孫子所至),,單身獨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主要是80歲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須參加勞動生產的13906人,占42.46%,。既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11925人,,占36.41%。有經濟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感到寂寞孤獨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體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數。
二,、農村空巢老人家庭現狀
1,、經濟狀況
經濟支持是農村空巢老人養(yǎng)老安度晚年的物質基礎。農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間勞動所得獲取經濟收入或依靠子女給予的生活費作為生活來源,。其收入分布不勻,,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貧困的還有12925人,,占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3.75%,。因此有78.8%的農村空巢老人仍然經常參加勞動和既勞動又照看孫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狀況差(雖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來供養(yǎng)孩子上學,對家庭里日常生活開銷主要還是老人耕種所得),。
2,、健康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夠自理,32.13%的老人身體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為較差或非常差。當遇到疾病時,,多采用簡單治療,,小部人因為經濟原因放棄治療。99.3%的空巢老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98%以上的老人對新型農村合作比較滿意,,認為能解決看難問題,尤其是“復明工程”對農村白內障老人來說是福音,,免費摘除白內障,,普遍反映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真好。
3,、需求狀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村空巢老人有權益保障要求8491人,占25.9%,,感到寂寞孤單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占22.7%。從老人們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醫(yī)療保障,,養(yǎng)老金和需要人照顧,分別占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見農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醫(yī)。
4,、閑暇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較低和經濟有限原因,,絕大部分老人以串門聊天為主,家庭經濟好點的以打牌為次之,。加之村級老年協會的文體活動中心,、室、場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們戶外活動只好如此。在精神層面上,,76.5%的老人感覺生活有壓力,,壓力主要來自經濟收入,照顧孫子,,忙于種地,、又怕生病等幾個方面,因為子女多在省外務工,,所以子女們主要是給生活費和打電話來慰問老人,,很少能親自照顧,幾乎都是一年回來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丶铱纯础?/p>
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總結篇三
隨著社發(fā)展城鎮(zhèn)化建設步伐益加快,,青壯農民進城務工據社部新統計數據顯示20xx城市流口達2.67億導致越越農村獨守空巢絕部留守原居住極少數跟隨進城空巢問題已經全社共同關越發(fā)嚴重社問題何解決打工外掙錢與陪父母身邊深思待解決問題,。
本調查別選取長春x縣xx村留守作本調查案
本調查主要采取走訪及入戶典型調查調查涉及農村空巢狀況、需求,、醫(yī)療及社保及所養(yǎng)面存問題及策思考等入戶典型調查農村狀況,、醫(yī)療保障、養(yǎng)現狀精神文化四面采用結構式訪談入戶典型訪問20戶,。
長春市老齡人口已達到1306384人,,占長春市人口比例的13.75%,其中喪偶,、獨居的空巢老人為29456人,。
空巢(說指60周歲〔含60周歲〕)已經社普遍關注社問題據完全統計 全縣60周歲(含60周歲)共57670其留守達40369占全縣60周歲70%其男性數17244性數23125受教育程度情況其文盲占總數61.7%受教育占33%受初教育占4.6%受高教育僅占0.7%;身體健康狀況能自理且能事較輕農占總數78%半喪失勞能力占總數15%基本喪失勞能力占總數7%,;經濟源情況靠供養(yǎng)占81.9%自供養(yǎng)占9.7%社扶助占8.1%
外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改善由于相收入高且部都自家庭要供所部要靠自身勞維持平計據調查部留守事體力勞仍要承擔農業(yè)產重擔面事農業(yè)產增加家庭經濟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支減輕負擔另外面絕數想給自田丟荒所堅持事農業(yè)產由于身邊許重農要雇本比較高進行田間管理
隨著量外務工家庭養(yǎng)功能弱化需要親情慰藉照料據研究表明隨著齡增各種身體器官衰弱某些面趨于孩童化更需要照顧目替代位置由于外除春節(jié)或清明節(jié)能幾外基本能家與團聚甚至幾沒家難免孤寂通空巢調查析80%外務工經給父母打電電與交流溝通主要式精神慰藉甚至連些基本精神慰藉都沒尤其病需要陪同醫(yī)院治療身邊靠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孤獨助喪偶更加艱難
留守擔病病幾乎導致切困難:經濟拮據缺少照料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健康狀況整體較差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其患慢性病比例較高農村基本進行體檢覺舒服候才看病今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醫(yī)療制度極改善農村口醫(yī)療保障由于相關律規(guī)完善及基層實施環(huán)節(jié)素影響使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未發(fā)揮應作用由于合作醫(yī)療按比例報銷封頂制度制約使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患病實質幫助非限由于經濟收入高病醫(yī),。
古人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闭f的就是孩子想孝敬親人,,可親人早已不在。 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現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話,,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沒機會做了。試想,,很多的年輕人,,遠離父母,外出打拼掙錢,,也許他們掙錢是為了讓父母有更好的生活,,可也許等你掙到了很多很多的錢以后,你才知道你失去的是什么,?也許你會后悔,,沒有陪同自己的父母走過人生的最后一段本該幸福的時光——晚年。我想,,每一個人都要在情感上關注父母,、理解父母,?;丶铱纯?。社會也應該給這些老人更多的關愛。
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總結篇四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處境逐漸受到關注,,如何讓老人們度過一個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樂充實的晚年,,已經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將超過兩億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fā)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占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于城鄉(xiāng)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布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達到250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養(yǎng)老難:獨生子女70后沒時間80后沒錢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老人養(yǎng)老難日益顯現,人們對養(yǎng)老機構的需求在增大,?!白∩稀焙汀白〔黄稹钡默F狀并存。而傳統的家庭養(yǎng)老面臨社會現實的挑戰(zhàn),。三十多歲,、四十歲剛出的“70后”,已經漸漸成為社會各行業(yè)的中堅力量,。工作壓力大,、日常應酬多,是這一群體的真實寫照,。對他們來說,,照顧老人變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對于剛剛步入社會開始打拼的“80后”,,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和競爭激烈的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要不淪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對于并不遙遠的父母養(yǎng)老問題,,“囊中羞澀”的他們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發(fā)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誰來養(yǎng)”的感慨,。
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占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xiāng)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 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說,,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么在遭遇突發(fā)狀況甚至發(fā)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發(fā)生空巢老人孤獨離世的悲劇,。
經濟收入普遍較低,農村空巢老人狀況尤甚
相關資料顯示,“空巢老人”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尤其農村“空巢老人”,,經濟收入非常低,。他們大多數沒有社會養(yǎng)老保障,他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補貼。而老人勞動所得很有限,子女補貼缺乏穩(wěn)定性且標準低,也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總的來說,,老人的經濟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且收入偏低。這種狀況一旦出現了額外的支出,,比如,,“醫(yī)療費支出”,而醫(yī)療費又占大多數老人生活開支的很大部分,,這種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難…‘托病…‘怕看病”等各種心理,、生理問題。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會的經濟支持,,尤其在醫(yī)療費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會政策傾斜,。
疾病困擾,,就醫(yī)困難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qū)關于“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xiāng)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粘怖先嗣鎸Σ⊥闯C媾R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fā)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y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yī)方便的僅占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采用“正規(guī)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yǎng)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fā)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y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guī)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歡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xiāng)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欲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tài),,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qū)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chuàng)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城市空巢老人調查報告摘 要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據民政部統計,目前我國老齡人口約有1.69 億,,其中40% 是空巢老人,,個別老城區(qū)“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70% ,預計xx 年將達到80% 以上,?!翱粘怖先恕眴栴}已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全社會亟待解決的社會命題,。因此,,我們小組于近期對 六安市裕安區(qū)的空巢老人情況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了解決意見,。
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總結篇五
導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城鎮(zhèn)化建設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獨守空巢,。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范文,歡迎大家參考,!
我國農村正經歷著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高齡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高齡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較快增長將直接影響到我國養(yǎng)老保障體系和養(yǎng)老服務體系的構建,以及農村老齡問題的綜合解決,。為了解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發(fā)展情況及其對農村家庭養(yǎng)老的影響,,2007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了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狀況的調查研究?,F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調查運用國家統計局批準,中國老齡科研中心2000年和2006年實施的兩次中國老年人口狀況調查數據,,結合北京,、河北、江蘇,、浙江,、黑龍江、江西,、河南、安徽,、重慶,、甘肅等10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的典型調查,,調查對象為農村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無子女(包括兒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兩類:1,、獨居戶,;2、夫妻戶,。
老年類空巢家庭包括三類:
1,、隔代戶(老年人與未成年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同住,多稱“留守家庭”),;
2,、兩代老人戶(老年人與父母同住),;
3,、與其他人同住戶(老年人與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06年,,全國農村老年空巢和類空巢家庭共3288萬戶,占農村老年人家庭總戶數的48.9%,,比2000年的44.9%提高了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萬人,,占全國1.08億農村老年總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占38.3%,,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占5.6%,。除隔代戶從2000年的4.4%下降到2006年的3.7%外,其余幾類家庭戶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獨居戶從13.3%提高到14.7%,,夫妻戶從26.7%提高到27.7%,與其他人同住戶從0.5%提高到2.1%,,兩代老人戶從0.4%提高到0.7%,。
空巢、類空巢家庭分布呈現較明顯的地區(qū)差異,。東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對較高,,如山東、河北,、江蘇的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比例超過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遼寧等也超過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陜西、廣西,、云南不足30%,。各省份內部的分布差異也較明顯。嚴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壯年比例達到90%,,留在家里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隨老年人年齡提高空巢,、類空巢家庭比例呈減少趨勢,。農村60至69歲的低齡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類空巢家庭中,,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中減少到40.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為主占64.9%,,喪偶的占28.8%。
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內部差異明顯,。約有2/5的老年人自愿與子女分開居住。這類家庭以夫妻戶多見,低齡老年人為主,,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況相對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與子女分開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與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關系緊張,,或子女外出發(fā)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獨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愿意入養(yǎng)老院,但因經濟條件不允許加之不是收住對象,,或當地沒有養(yǎng)老機構而不能如愿,。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問題既有作為農村老年人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有因子女“缺位”帶來的特殊問題,。
(一)養(yǎng)老保障不穩(wěn)定問題,。
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從事生產勞動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個百分點,,占47.4%,,得到子女經濟幫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個百分點,占59.5%,??粘病㈩惪粘布彝ダ夏耆四耆司杖?373元,,約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養(yǎng)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經濟狀況和養(yǎng)老意識淡薄等影響,39.6%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經濟困難,,49%的人認為經濟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體救助的只占13.6%,。
(二)基本醫(yī)療缺乏保障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狀況差的占27.2%,,患慢性病的占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醫(yī)療保障,參加新型合作醫(yī)療的老年人多數反映合作醫(yī)療報銷起付線高,,報銷比例低,,報銷程序過于復雜,門診取藥花費多但不能報銷,住院治療又需要先墊付大筆押金,。因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后不去就醫(yī),,“拖”病現象比較普遍,。
(三)照料服務供求矛盾突出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占20%,,約948萬人。7.5%的老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個百分點??粘?、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占52.3%,,國家,、集體、養(yǎng)老機構上門服務合計僅占2.9%,。與此相對,,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占64.1%,。
(四)獨居老年人面臨高生活風險問題,。
獨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約1004萬人,。其中,,覺得經濟困難的占52.4%,需要照料但無人照料的占18.4%,,經常感到孤獨的占53.6%,,感到不幸福的占21.0%,有過自殺念頭的占7.5%,,這些指標均顯著高于其他老年人,。統計分析顯示,有60%的農村獨居老年人生活中面臨著經濟非常困難,、健康狀況極差,、需要照料和孤獨寂寞中的至少一種問題,近19%的獨居老年人面臨兩種以上的上述生活風險,。
(五)隔代戶和兩代戶老年人生活壓力大問題,。
子女外出務工,,留下祖孫在家的“留守”老年人占農村老年總人口的3.7%,接近400萬人,。他們既要從事農業(yè)生產勞動,,又要照看孫子女,身心壓力很大,,健康狀況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認為健康狀況較前一年變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調查前兩周處于帶病狀態(tài),,這些指標均明顯高于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兩代戶老年人既要自養(yǎng)還要贍養(yǎng)其高齡父母,,他們參與農業(yè)勞動的比例高達80%,得到子女經濟支持的只占44.3%,,醫(yī)療費開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費支出達到1827元,遠高于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現象及問題成因分析
(一)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經濟、社會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種態(tài)勢仍將持續(xù),。
造成農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峰人口,,同時也是70年代以來實施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父母相繼進入老年,,老齡化加快發(fā)展。二是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高齡老年人口增長,,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長,同時兩代老人戶也有所增加,。三是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向城鎮(zhèn)遷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隨著居住條件改善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變化,,兩代人愿意分開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續(xù)存在,,必將推動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繼續(xù)發(fā)展,,空巢,、類空巢將成為我國農村地區(qū)老年人家庭的一種重要居住形態(tài)。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養(yǎng)老的作用,。
老年人勞動自養(yǎng),、夫婦互相扶養(yǎng)和子女贍養(yǎng)是傳統家庭養(yǎng)老的三大支柱,由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喪失了支撐家庭養(yǎng)老的穩(wěn)定結構,,影響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現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時加重了老年人勞動自養(yǎng)的負擔,。獨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養(yǎng),與孫輩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撫育負擔,,兩代老年人戶則是“以老養(yǎng)老”,,困難相對更多。
(三)農村社會保障與社會服務發(fā)展滯后導致部分老年人養(yǎng)老和照料服務的“真空”,。
家庭養(yǎng)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對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的需求增加。由于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障覆蓋面窄,,水平低,,社會福利服務基礎設施短缺,社會養(yǎng)老服務不發(fā)達,,使老年人的養(yǎng)老特別是服務需求得不到保障,。調查發(fā)現,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門家務服務的占32.8%,,而當地有此服務的僅占7.0%,需要上門護理的占35.4%,,能提供上門護理的僅占6.3%,,需要入住養(yǎng)老機構而不能如愿的占17.6%,離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對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現象及其問題重視不夠,,措施不力。
主要表現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關于居家養(yǎng)老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政策較少。二是觀念落后,。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養(yǎng)老”上,,對農村老年人“空巢”問題重視不夠。三是缺少有力措施,。農村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后,,社會組織很不發(fā)育,解決農村老年人養(yǎng)老服務問題難度很大,?;谝陨显颍夏昕粘布彝ピ黾訋淼恼樟戏盏葐栴}在許多地方沒有擺上議事日程,。
(五)敬老意識和贍養(yǎng)觀念淡化,。
農村“重小輕老”現象比較普遍,少數子女視老年人為累贅,,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諉贍養(yǎng)義務,。婆媳關系緊張,“媳婦當家,,養(yǎng)兒防不了老”,。外出務工子女忽視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與老年人缺少聯系,。還有“外嫁女兒不養(yǎng)娘”的傳統習俗,,等等。這些因素導致部分老年人的贍養(yǎng)得不到落實,。
四,、對策與建議
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在城鎮(zhèn)化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因素影響下,,農村以家庭養(yǎng)老為主,,依靠老年人勞動自養(yǎng)、子女贍養(yǎng)和土地保障的傳統養(yǎng)老模式受到進一步挑戰(zhàn),,需要從整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服務的建構上綜合考慮和應對,。在繼續(xù)鞏固家庭養(yǎng)老的基礎上,大力發(fā)展社會養(yǎng)老保障和公共服務,,建立健全社會養(yǎng)老和家庭養(yǎng)老相結合的養(yǎng)老保障體系,是新時期保障包括農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內的廣大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務需求,,解決農村老齡問題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年人生活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并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采取措施給予優(yōu)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對貧困老年人降低門檻,提高補助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可考慮免除70歲以上老年人的參合費用,,并對參加合作醫(yī)療的老年人在個人賬戶計入金額及報銷比例等方面予以優(yōu)惠,,適當擴大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門診報銷的病種。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應為急重病貧困老年人開辟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非繳費型養(yǎng)老金制度,,對于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農村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可采取發(fā)放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yī)療需要,。
(二)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yǎng)老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綜合性養(yǎng)老服務機構建設,在服務好“三無”老人等傳統服務對象的基礎上,,把服務對象擴展到高齡,、病殘、獨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會老年人,。
施院0托老年群眾i 在農村社區(qū)建設綜合性養(yǎng)老服務活動設施,以此為依托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體娛樂,、法律服務和宣傳教育服務,逐步形成住養(yǎng),、定點與上門服務相結合的養(yǎng)老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體要積極出資設立養(yǎng)老服務公益崗位,同時積極倡導鄰里互助,、志愿者幫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獨居戶、隔代戶,、兩代老人戶特別是高齡,、貧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為重點,,建立聯系和幫扶制度,制定緊急事件的有效應對辦法,,照顧好他們的生活,。
(三)充分發(fā)揮家庭養(yǎng)老的基礎性作用。
進一步推進農村家庭贍養(yǎng)協議書簽訂工作,,鞏固家庭贍養(yǎng),,督促外出務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產。加強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傳,,把敬老孝親納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鎮(zhèn)的評選表彰內容,,轉變不良習俗,和諧家庭關系,。加強對老年人的宣傳教育,,幫助老年人加強生活安全的自我保護,,掌握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辦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fā)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和解決,。要制定農村養(yǎng)老服務機構,、設施發(fā)展規(guī)劃和推動農村養(yǎng)老服務的政策措施,將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發(fā)展農村為老服務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yī)療衛(wèi)生,、安全保護,、權益維護、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責任,。要建立健全縣,、鄉(xiāng)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fā)揮好綜合協調和檢查督促作用,。在農村基層,要普遍建立起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積極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年人權益,,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