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自我報告”,、終身學習)
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dquo;(虛心學習)
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啟發(fā)式教學)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謙虛篤實)
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道德意志)
6、“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行統(tǒng)一)
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jié)合)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示范性)
9,、“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嚴于律己)
1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終身學習)
1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強調(diào)遺傳)
1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體諒他人)
13,、“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因材施教)
14,、“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
1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教育重要性)
16,、“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有教無類)
17,、“學而優(yōu)則仕 ”(教育目的)
18、“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因材施教)
19,、“敏于事而慎于言,,訥于言而敏于行 ”(身體力行)
20、“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教育的詞源)
2,、“盈科而后進”(循序漸進)
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人格)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理想社會)
5、“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人際交往的交互性原則)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
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貴君輕政治思想)
8、“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敢于質(zhì)疑)
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明人倫)
10、“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儒道互補)
11,、“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分離)
荀子
1,、“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性惡論)
2,、“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則止,。”(學習過程:聞——見——知——行)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外鑠論)
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循序漸進)
5,、“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終身學習)
6、“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的重要性)
7,、“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自我反?。?/p>
8、“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化性起偽)
墨子
1,、“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素絲說)
2,、“兼相愛,,交相利。”( 兼愛,、非攻)
3,、“志不強者智不達。”(道德意志)
4,、“言不信者,,行不果。” (言行一致)
5,、“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從事焉”(量力性教學原則)
許慎
“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最早對教育作解釋)
董仲舒
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三大文教政策之一,、體現(xiàn)了教育的歷史性)
2,、“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 遺傳決定論、內(nèi)發(fā)論)
朱熹
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子讀書法)
2,、“寬著期限,,緊著課程”(最早的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課程)
3、“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于其間,,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神話起源說)
孔穎達
“維護課程,必君子監(jiān)之,,乃依法制,。”(我國最早的課程)
王充
1、“學問之法,,不唯無才,,難于距師,核道實義,,證定是非也”
2,、“迢難孔子,何傷于義”,。(問難,、距師)
3、“施用累能”(強調(diào)社會實踐的作用)
王陽明(王守仁)
1,、“知行是一個功夫的兩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離,也沒有先后,。與行相分離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與知相分離的行,,不是篤行,而是冥行,。”(最早提出“知行合一”)
2,、“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唯心主義)
3、“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致良知)
《學記》
1、“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的社會作用)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教育的個人作用)
3,、“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學相長)
4、“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豫時孫摩)
5、“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長善救失)
6、“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jié)合)
7,、“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啟發(fā)式教學)
8,、“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師道尊嚴,、教師中心)
9,、“當其可之謂時,時過而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關(guān)鍵期)
10,、“學不躐等”(循序漸進)
《大學》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三綱領(lǐng))
2,、“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
思孟學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教學過程的理論)
蔡元培
1,、“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3,、“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
4、“造就完全人格,,使國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謂愛國矣。”(教育目的:完全人格)
5,、“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美育倡導者)
黃炎培
“使無業(yè)者有業(yè),,使有業(yè)者樂業(yè)”(職業(yè)教育)
晏陽初
1、要“化農(nóng)民”,,必先“農(nóng)民化”
2,、“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所謂“四大教育”,,即是文藝教育,、生計教育、衛(wèi)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四大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當時社會存在的四大問題,。其中文藝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知識力,解決“愚”的問題,;生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生產(chǎn)力,,解決“窮”的問題;衛(wèi)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健康力,,解決“弱”的問題,;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團結(jié)力,解決“私”的問題,。推行“四大教育”,,必須采用“三大方式”,即學校式,、家庭式和社會式,。)
陶行知
1.“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崇高的職業(yè)道德)
2.“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體魄,,農(nóng)人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shù)的興味,,改革社會的精神,。”(教師勞動的復雜性特點)
3.“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并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
4.“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5,、“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寬容對待創(chuàng)新)
6,、“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7、 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陳鶴琴
1“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
2,、“一切為了兒童,,為了兒童的一切。”
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4、要了解兒童心理,認識兒童,,才能談到教育兒童,,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活教育)
孫敬修
“為師要有知識,,為表要有美德”
葉圣陶
“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冀逃耘c體現(xiàn)的教育思想有】相關(guān)推薦文章:
形容教育教育要趁早的名言
陶行知的教學名言警句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名言81句
2021關(guān)于禁毒的名言句子 禁毒教育的句子大全
我為教育建新功思想大討論心得體會范文
團員教育評議個人年度總結(jié)思想方面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