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化學的教學設計教案篇一
知識目標
了解鈉的物理性質;
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了解鈉的存在和用途。
能力目標
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分析其產生的內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其科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好文化知識,,報效祖國的神圣的責任感,。
教學建議
本節(jié)教材包括三部分,,鈉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鈉的存在和主要用途,。其中鈉的化學性質是本節(jié)的重點,在鈉的化學性質中重點討論了鈉與氧氣及鈉與水的反應,。難點就是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在鈉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紹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兩種形態(tài),,游離態(tài)和化合態(tài),,然后結合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引導學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鈉只能以化合態(tài)存在,。教材對鈉的用途只作簡單介紹。
1,、采用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具體建議如下:
(1)盡可能地通過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
(2)創(chuàng)造條件采用邊講邊做實驗的教學方法,。
(3)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結論。
(4)鈉和氧氣的反應可由[實驗2-2]鈉的表面在空氣中的變化而引入,。
2,、深入挖掘知識之間的聯系,,使新知識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形成新的優(yōu)化的知識結構,。
(l)雖然堿金屬單質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但它們的某些化合物卻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2)可讓學生標出xx與xx反應的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
(3)應將xx的結構、性質,、保存,、存在、用途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主線,。充分體現結構決定性質,、存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取決于性質這一思想,。
(4)學習了鈉與水的反應后,緊接著可讓學生討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生成什么物質?”再做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實驗來驗證,。使學生對初中學習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有一個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學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任何規(guī)律都不是絕對的,而是有條件的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使學生樹立普遍性中存在特殊性的科學思想。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鈉
重點:從鈉的原子結構特征認識鈉的化學性質
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1,、導入新課
(1)這是元素化合物的第1個主族元素的學習,,應采取從結構到性質至用途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為后面的主族元素的學習開好頭,。
(2)介紹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程序。
(3)介紹第一節(jié)鈉在全章內容中的重要性,。
2、練寫堿金屬元素的名稱,、符號及原子結構示意圖
(1)教師指導學生在書后的周期表中查出堿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指導學生掌握堿金屬的核電荷數遞變的規(guī)律,。
(2)熟練的寫出堿金屬的名稱、符號及核電荷數,。
3、教師強調
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系,,以結構為基礎,以性質為重點,,以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4,、鈉的物理性質
演示課本第28頁[實驗2-1],請一位學生切割鈉(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動手操作能力)。并指導學生閱讀鈉的物理性質的課文(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5,、鈉的化學性質
(1)與氧氣的反應
[提問]在空氣中,,新切的鈉面上有什么變化?
演示:課文第29頁[實驗2一2]并補充鈉在純氧中燃燒的實驗,。
[總結]根據觀察到的現象及課文有關鈉與氧氣反應的內容,理解常溫下“發(fā)暗”,,“燃燒黃色火焰”,,“淡黃色”固體等關鍵的現象的根本原因,以理解促進記憶,,并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黃色火焰)
(2)與硫等非金屬反應
[提問]根據鈉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和鈉的最外層電子結構,,推知鈉與氯氣,、硫等反應,指出鈉與硫粉研磨,,會發(fā)生爆炸,,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研磨易爆炸)
(劇烈燃燒)
(3)與水的反應
演示課本第29頁[實驗2-3]前,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鈉在水中變化的情況,。
演示[實驗2-3],可利用多媒體投影,,在一u形管中加入少量水后滴加1滴酚酞再加入一米粒大小的金屬鈉,投影于屏幕上,,可使學生更清晰地觀察到實驗現象:“浮”(鈉浮在水面上),“熔”(熔為小球),,“游”(迅速游動),“紅”(酚酞水溶液變紅)
[演示2-4],,重點檢驗收集到的氣體,。引導學生觀察產生有關現象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從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
[討論]
①鈉的原子結構特點和水的組成,,得到的結論是鈉置換出水中的氫,生成氫氣和氫氧化
鈉,。
②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解釋鈉浮在水面上的原因(鈉的密度比水?。?,解釋鈉與水反應時,,為什么熔成小球(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解釋鈉熔成小球后為什么在水面上向各個方向迅速游動(反應生成的氫氣對其產生了推動作用)。解釋滴有酚酞的水為什么變紅(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使酚酞變紅)
③由此得出保存鈉的方法:隔水,、隔空氣,,而保存在煤油中(比煤油的密度大,且不溶于煤油),。
6、通過掌握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說明鈉的主要用途,以幫助學生改進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實現結構→性質→用途相互滲透。
(四)總結,、擴展
1、總結
鈉-教學教案
鈉是主要的活潑金屬元素,,它亦為堿金屬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通過學習鈉的結構和性質,,使學生進一步建立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通過有關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與思維能力。
2,、擴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鈉可作為主要的工業(yè)原料,,除課本介紹的用鈉制高壓鈉燈、與金屬鉀制成金屬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制貴重金屬外可補充制成鈉的氫化物—氫化鈉,,并介紹它的結構特點及在現代工業(yè)和科技方面的用途。
八,、布置作業(yè)
1,、思考題
(1)鈉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銅嗎,?
(2)鈉與水反應后所得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xx;如欲滿足鈉離子與水的個數之比為1:100,,則生成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xx 。
2,、書面作業(yè)
(1)課本第31頁的有關練習,。
(2)補充
①下列離子方程式錯誤的是
a,、鈉投入x溶液:
b、x與鹽酸反應:
c,、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
d、x溶液與少量x溶液反應:
②欲使100克9,。32%的x溶液質量分數增加到20%,,需往溶液中加入鈉的質量是x克。
③用鈉冶煉鈦的氯化物時,,反應過程中當x的化合價降低二價時,,就有24克的x單質生成,,則x的值為x。
1,、思考題
(1)不能。因為x會與水溶液中的水反應,,生成x和x,,反應方程式為:xx
(2)補充:①ac ②6,。9克③x
九,、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鈉
一、鈉的結構
原子結構示意圖
最外層為1個電子,,易失去電子形成+1價
二、鈉的物理性質(見課本第28頁)
三,、鈉的化學性質
化學的教學設計教案篇二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2,、會正確區(qū)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4、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識,。
5,、通過微觀想像,、分析、討論,、對比、認識到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fā)生變化而元素不發(fā)生變化,。
6、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查閱資料,,了解地殼,、生物細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內容。學生通過前階段的學習,,已經初步認識到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結構,,本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它下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是教學中的難點,。
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學的重點。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于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教材編排“元素周期表簡介”的目標,是讓學生較早地學習和使用元素周期表這個工具,,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提供方便。學生只要會根據原子序數查找某一元素的符號,、名稱、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以及確認該元素是金屬、非金屬還是稀有氣體元素即可,不要隨便提高要求,。本課題分兩課時完成:1,、元素,。2、元素符號,、元素周期表簡介。
本課題的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學生在閱讀課文,、查閱有關資料后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紤]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應提供有關資料,,供學生查閱,提出問題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學中要多結合實例,、多做練習,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加深理解和鞏固,,使所學的概念得到比較清晰的對比,、區(qū)分和歸類,。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對枯燥無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教學過程中可組織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如符號認位,、聯想記憶,、查表搶答等。
1,、由問題、圖片,、文字資料推出元素概念,,課本72頁活動與探究得出地殼,、生物細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課本73頁資料、圖片和課文內容得出元素符號的寫法和涵義,。
3,、由課本74頁活動與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關用途。
1,、投影1:按照課本49至50頁圖樣繪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圖,。
2,、投影2:元素與原子比較表。(空白)
3,、投影3:介紹地殼里含量較多的幾種元素及其存在,簡介幾種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簡介門捷列夫如何發(fā)現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引入
提問:水通電分解的實驗說明水是由什么組成的,?
回答
引入課題2“元素”。
化學的教學設計教案篇三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兩種碳的氧化物在性質上的差異,;通過化學實驗及其分析,使學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還原性,,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通過對比和實驗,使學生掌握co的主要性質,。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對co化學性質的實驗探究,,初步提高學生實驗設計和實驗操作技能,;初步培養(yǎng)學生毒氣處理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對co化學性質實驗的探究,使學生體驗探究,、體驗成功,培養(yǎng)化學學習興趣,;通過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現象,,對中毒機理進行微觀分析,,揭示通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引導學生對co的全面認識過程,,初步訓練學生辯證地,、全面地分析問題的科學態(tài)度,;強化使用毒氣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學,,是高中學習的重要生長點。一氧化碳的性質不難理解,,又有氫氣,、二氧化碳的性質作對比、鋪墊,,學習難度不大,有利于學生探究,。內容緊密聯系實際,。此節(jié)內容與實際生活,、生產聯系緊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一氧化碳是學生初中學習的第一個有毒物質,是典型的環(huán)保素材,、自我保護素材。對一氧化碳的學習,,既可滿足九年義務教育對知識普及的要求,,同時又可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環(huán)保的能力。
因此,,無論從教材的位置看,,是從學生的知識貯備,、能力水平分析,還是從九年義務教育的需要出發(fā),,一氧化碳的學習作為探究性學習,內容,、難度均適合,,是高中學習的生長點,。
課堂引入指導:
法一:通過介紹煤氣中毒,及其危害的新聞實例引入,。突出認識——實驗——應用(預防煤氣中毒)的學習活動。
法二:將小老鼠放入盛滿一氧化碳的鐘罩內,,觀察一氧化碳的毒性,講解煤氣中毒原理及救護方法,,實際救護小老鼠,。從興趣出發(fā),,學習一氧化碳性質,。
法三:單刀直入,碳有兩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分子式差異,推測性質,,引入實驗。
知識講解指導:
1,、以實驗為手段,深入剖析,,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其一可燃性,,其二還原性),,特性(劇毒性),。
2、講解應條理化,,有層次,。
3,、注意對比氫氣性質與一氧化碳性質的異同。
(1) 突出實驗教學的功能
實驗設計是探究學習中的一種重要驗證方式,。本節(jié)課應充分挖掘化學實驗在探究學習中的功能,在學生提出假設后,,通過設計實驗方案,、論證方案及實施驗證,,以形成知識。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充分體現化學實驗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知識,、應用知識,、驗證假設,、訓練思維,。
(2)充分體現主體性教育原則
無論在課的設計上 ,還是在課的組織上,,都應十分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設計課時,,充分發(fā)揮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樂在其中。學生在上課時,,興趣較高,積極參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3)寓德育于學科教學中
在一氧化碳教學中應充分體現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在學生僅僅認識co有毒的基礎上,,通過學習co其它性質,并引導學生分析co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重要用途,,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辯證的,、全面的認識方法去認識客觀事物,。
(4)強化知識和能力的整合,。
通過設計高質量的思考題,,整合知識和能力。高質量的思考題,不僅能將課堂教學向外延伸,,而且能將學生的思維水平引向一定高度。如本節(jié)課留的思考題(co還原fe2o3),,有三個重要作用,。其一是引導復習co的化學性質,。其二是應用co的化學性質。其三是整合實驗裝置,。將可燃性實驗、還原性實驗,、尾氣的處理實驗整合起來,設計一套實驗裝置,,這不僅是實驗的整合,更是知識和能力的整合,。
課程結束指導:
1、布置學生小結一氧化碳的性質,,然后再分別與氫氣,、木炭等進行對照,。
2、以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為內容,,進行討論,,著重在如何預防一氧化碳中毒和中毒后的處理措施,。
3、辯證認識一氧化碳,,了解一氧化碳的重要用途。
一氧化碳中毒及其救治
一氧化碳的性質:
從co和的化學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個氧原子,。由于分子構成的不同,兩者的性質有很大的差別。(結構決定性質),。
【指導閱讀】 閱讀97頁第1自然段(注意與物理性質的比較),。
1,、物理性質:co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提問:制取co氣體時應如何收集,?
歸納:不宜用排空氣法收集,,因co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劇毒。應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現象:發(fā)出藍色火焰,、放熱,。
特別指出:和其他可燃氣體一樣,,點燃co之前必須先驗純。
提問:為什么要驗純,?怎樣驗純?
明確:若co不純,,點燃時可能發(fā)生爆炸,,因co的爆炸極限是12.5%~74%,。驗純的方法同氫氣的驗純。
講述:煤爐里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就是co在燃燒時所產生的,。(引導學生看圖課本第97頁5-22)。水煤氣是co和的混合氣,。
引導回憶:不僅能與氧氣反應,還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氫氣還原氧化銅,。
設問:co是否也能奪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導學生思考:①實驗的儀器,、藥品有哪些?②課本上圖5-23,、圖5-13、圖5-18有什么明顯區(qū)別,?③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
要求學生觀察:①玻璃管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產生了什么現象?
讓學生分析有關現象得出正確結論,。
歸納并出示小黑板:
藥品:co、cuo,、溶液,。
儀器:鐵架臺,、玻璃管、單孔橡皮塞,、雙孔橡皮塞、酒精燈,、導管,、細口瓶,、氣球。
步驟:
①先通一會兒co氣體,;(為什么?)
②點燃酒精燈加熱,;
③停止加熱,;
④處理收集到的尾氣,。
現象:玻璃管中黑色固體變?yōu)楣饬恋募t色固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co使cuo還原成cu,同時生成,。在該反應中,,co是還原劑,,表現出還原性。
(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強調:
①co必須干燥,、純凈。這樣有利于反應的進行,,也避免了實驗事故的發(fā)生,。
②增加尾氣收集裝置是十分必要的,。因從導管進入細口瓶的氣體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許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③尾氣的處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課本99頁圖給出了處理尾氣的另一種方法,。
提問:還原cuo、c還原cuo,、co不原cuo,三個反應有何異同點,?
歸納:①反應cuo中均為氧化劑,,,、c、co分別作還原劑,。②前兩個反應屬置換反應,,最后一個不是。
討論: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質決定用途)
歸納并板書:
① 作氣體燃料,;
② 作冶金工業(yè)上的還原劑。
高爐煉鐵的化學反應原理是:
討論:如何實現co和co2之間的相互轉變,?
歸納并板書:與co之間的互相轉變。
提問:煤氣中毒是怎么回事,?
講解:煤氣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氣中毒就是co中毒,。因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的輸氧功能受到破壞,,從而導致體內缺氧,產生頭痛,、昏迷,,嚴重時發(fā)生死亡,。
的毒性:
co劇毒!,!使用時必須注意安全,。
討論:如何防止co中毒,?
講解:使用時應注意通風,、排氣。在液化煤氣中添加具有特殊氣味的物質能幫助人們判斷是否發(fā)生了煤氣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發(fā)生,。
提問:空氣中有無co氣體呢?如果有,,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性,?
閱讀:99頁中間部分。
明確:①空氣中氣體污染物有co,、、等,。②co主要來自汽車排放的尾氣等,。③空氣污染的危害性極大,,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
對空氣的污染,。
co危害嚴重!造成環(huán)境污染有很多人為的因素,。每個人都應增強環(huán)保意識,,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
化學的教學設計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濃度、壓強,、溫度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使學生能初步運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來解釋濃度,、壓強,、溫度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設計實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與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
教學建議
化學反應速率知識是學習化學平衡的基礎,,學生掌握了化學反應速率知識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學平衡的建立和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及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其原因是本節(jié)教學難點,。這部分教學建議由教師引導分析,。而壓強,、溫度、催化劑的影響可在教師點撥下由學生閱讀,、討論完成。
關于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聯系化學鍵知識,,明確化學反應得以發(fā)生的先決條件。
(1)能過提問復習初中知識: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
(2)通過提問復習高中所學化學鍵知識:化學反應過程的實質是舊化學鍵的斷裂和新化學鍵的形成,。
(3)明確: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生成必須通過反應物分子(或離子)的相互接觸,、碰撞來實現。
2,。運用比喻、圖示方法,,說明化學反應得以發(fā)生的必要條件是活化分子發(fā)生有效碰撞,。
(1)以運動員的投籃作比喻,。
(2)以具體的化學反應為例,,讓學生觀看hi分子的幾種可能的碰撞模式圖(如制成動畫教學軟件加以模擬會收到更好的效果),,進一步說明化學反應得以發(fā)生的必要條件,。
3,。動手實驗,可將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改成邊講邊做,,然后據實驗現象概括出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guī)律。有條件的學校,,也可由學生動手做,,再由學生討論概括出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guī)律———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化學反應速率,。
4。通過對本節(jié)所設鐵與鹽酸反應的討論,,并當堂課完成課后“習題二,、2”,,綜合運用本節(jié)所學內容反饋學生掌握情況,鞏固本節(jié)所學知識,。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學大綱的有關規(guī)定,作為側重理科類學生學習的教材,,本節(jié)側重介紹化學反應速率和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這部分知識達到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b層次或c層次的要求,。本知識點,,按最新教材來講,。
教材從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蝕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實引出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并通過演示實驗說明不同的反應具有不同的反應速率,,以及濃度,、溫度等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教材注意聯系化學鍵的有關知識,,從化學反應的過程實質是反應物分子中化學鍵的斷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學鍵的形成過程,,以及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都需要通過分子(或離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實現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稱,。并以運動員的投籃作比喻,說明只有具有足夠能量和合適取向的分子間的碰撞才能發(fā)生化學反應,,教材配以分子的幾種可能的碰撞模式圖,進一步說明發(fā)生分解反應生成和的情況,,從中歸納出單位體積內活化分子的數目與單位體積反應物分子的總數成正比,,也就是和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種影響的原因。接著,,教材圍繞著以下思路:增加反應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數→增加有效碰撞次數→增加化學反應速率,又進一步介紹了壓強(有氣體存在的反應),、溫度,、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學生對上述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討論的方式,,要求學生通過對鐵與鹽酸反應的討論,綜合運用本節(jié)所學習的內容,,進一步分析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以及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jié)教材的教學內容,。
本節(jié)教材的理論性較強,并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圖畫來說明化學反應發(fā)生的條件,,以及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是本節(jié)教材的教學關鍵,。教師不可輕視實驗和圖畫在本節(jié)教學中的特殊作用,。
本節(jié)重點是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難點是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原因。
化學的教學設計教案篇五
1.知識與技能:理解蓋斯定律的意義,,能用蓋斯定律和熱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自學,、探究,、訓練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蓋斯定律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蓋斯定律的應用和反應熱的計算
問題1、什么叫反應熱,?
問題2,、為什么化學反應會伴隨能量變化,?
問題3、什么叫熱化學方程式,?
問題4、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注意事項,?
問題5、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化學方程式
熱方程式
相似點
不同點
一,、蓋斯定律
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什么叫蓋斯定律?
問題2,、化學反應的反應熱與反應途徑有關嗎,?與什么有關,?
【練習】
已知:h2(g)=2h (g) ;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 h2= +244.3kj/mol
2h (g) + o (g)= h2o (g),; △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 h4= -44.0 kj/mol
寫出1molh2 (g) 與適量o2(g)反應生成h2o (l)的熱化學方程式,。
二、反應熱的計算
例1,、25℃,、101kpa,,將1.0g鈉與足量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晶體,,并放出18.87kj熱量,,求生成1mol氯化鈉的反應熱,?
例2、乙醇的燃燒熱: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燒放出多少熱量,?
例3、已知下列反應的反應熱:(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試計算下列反應的反應熱: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通過上面的例題,,你認為反應熱的計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1、 在 101 kpa時,,1mol ch4 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tài)h2o,,放出 890 kj的
熱量,,ch4 的燃燒熱為多少,?1000 l ch4(標準狀況)燃燒后所產生的熱量為多少?
2,、 葡萄糖是人體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葡萄糖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體組織中氧化的熱化學方程式與它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相同,。計算 100 g葡萄糖在人體中完全氧化時所產生的熱量,。
1.由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1 mol水蒸氣放熱241.8 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若1 g水蒸氣轉化為液態(tài)水放熱2.444 kj,則氫氣的燃燒熱為________kjmol-1,。
2,、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co(g)+ o2(g)===co2(g) ,;δh=-282.9 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時放出113.74 kj的熱量,,同時生成3.6 g液態(tài)水,,則原混合氣體中h2和c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2∶1 b.1∶2 c.1∶1 d.2∶3
3、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燃燒的主要化學方程式依次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
現有一套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今改為燒液化石油氣,,應采取的正確措施是( )
a.減少空氣進入量,,增大石油氣進氣量
b.增大空氣進入量,減少石油氣進氣量
c.減少空氣進入量,,減少石油氣進氣量
d.增大空氣進入量,增大石油氣進氣量
4,、已知ch4(g)+2o2(g) co2(g)+2h2o(l),;δh=-q1 kjmol-1
h2(g)+ o2(g)===h2o(g),;δh=- q2 kjmol-1
h2(g)+ o2(g)===h2o(l);δh=- q3 kjmol-1
常溫下取體積比為4∶1的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11.2 l(標準狀況),,經完全燃燒后恢復到室溫,,則放出的熱量(單位:kj)為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2
5,、已知熱化學方程式:
①h2(g)+ o2(g)===h2o(g);δh=-241.8 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③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則氫氣的燃燒熱為
a.241.8 kjmol-1 b.483.6 kjmol-1
c.285.8 kjmol-1 d.571.6 kjmol-1
6、已知下列兩個熱化學方程式:
h2(g)+ o2(g)=h2o(1),; △h= -285.8 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1);△h= -2220 kjmol-1
實驗測得h2和c3h8的混合氣體共5 mol,,完全燃燒時放熱3847 kj,,則混合氣體中h2與c3h8的體積比是( ),。
a.1∶1 b.1∶3 c.3∶1 d.1∶4
7、某短跑運動員的體重為72 kg,起跑時能以1/7s沖出1m遠,。能量全部由消耗體內的葡萄糖提供,,則該運動員起跑時沖出1m遠將消耗多少克葡萄糖,? 已知葡萄糖緩慢氧化時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4kj/ mol
化學的教學設計教案篇六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化學肥料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了解化肥,、農藥對環(huán)境的影響
3,、培養(yǎng)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指導閱讀教材內容,,來讓學生學會如何探尋重點、要點,,有條理地歸納整理新知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了解了化肥、農藥在農業(yè)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后,,懂得
“科學種田,,越種越甜”的道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1,、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氮肥的特效及施用注意事項
3,、通過探究實驗學會區(qū)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方法,。教學準備
化學樣品:硫酸銨,、硝酸銨,、氯化銨、氨水,、尿素等教學步驟
一:導課
1、導入: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食物等營養(yǎng)物質,,植物
的生長也是一樣的,,需要充足的養(yǎng)分。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77頁
1,、2段并思考、探討下列問題:
(1)農作物所必須的營養(yǎng)元素有哪些,?
(2)農民經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2,、總結過度:雖然植物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種類很多,但是對
氮,、磷,、鉀的需求量較大,因此,,我們常見的有氮肥、磷肥,、鉀肥,。合理施肥已成為農業(yè)增產的重要手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化學肥料的知識。
二:化學肥料的種類和作用
1,、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77—79頁的有關內容,,通過小組
討論并進行看圖搶答
利用投影展示不同受損植物的圖片,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回答下列問題:投影中的這些植物是否營養(yǎng)不良,,如果是,你準備給它施用何種肥料,,依據是什么,?
2,、提問:我們知道,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氮氣,,植物能
不能將空氣中的氮氣直接吸收并轉化為氮肥呢?
3,、總結講解:大部分植物不能把氮氣轉化為可以吸收
的氮肥,,但豆科植物利用根部的根瘤菌卻能將氮氣轉化為氮肥,,這類植物無需或只需少量施肥,因此,,有經驗的農民常把其他植物與豆科植物種在一起,。講解:這種將氮氣轉化成氮的化合物的過程叫氮的固定,。
組織辯論:將全班同學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大組,以“使用化肥,、農藥的利與弊”為題進行辯論,,使學生在辯論中深入領悟化學肥料的利與弊,懂得合理使用化學肥料,。三:本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氮肥,、磷肥、鉀肥這幾種重要肥料的作用并利用它們物理,、化學性質的不同進行初步區(qū)分。同時,,了解了化肥和農藥對提高農產品的產量有重要作用,,但也會帶來環(huán)境問題,因而要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提高它們的利用率,并注意減少污染,。
教材中化肥的知識很有限,,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化肥和農業(yè)發(fā)展的一些趨勢,樹立一些觀念,。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相關資料如化肥發(fā)展的概況和趨勢等,也可以結合本課題后調查和研究發(fā)動學生收集資料,,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
化學的教學設計教案篇七
第一課時
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研究氧氣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求實,、嚴謹的優(yōu)良的品質,。
通過實驗探討氧氣的化學性質,。
: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引入】了解空氣中的主要成份氧氣引入新課,。
【引言】化學上學習和研究一種物質,一般都是從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個方面著手。
【板書】一,、氧氣的物理性質:
【提問】什么叫物理性質,?
【學生回答】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
【引導學生看書】根據物理性質的要求引導學生看書p11
【歸納板書】1、通常狀況下:
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不易溶于水,。
2,、標準狀況下:
密度為1.429克/升,,(空氣密度1.293克/升)。
3,、加壓.降溫條件下:
淡藍色液體,、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投影】課堂練習
1,、液態(tài)氧為__色,由氣態(tài)氧變?yōu)橐簯B(tài)氧屬于___變化,。
【提問】什么叫化學性質?
【學生回答】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板書】二,、氧氣的化學性質:
1,、碳的燃燒
實驗實驗1-2【引導學生觀察】
【歸納板書】現象:①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發(fā)出白光,;
②放出熱量;
③生成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
點燃
化學方程式 :c + o2 === co2
【板書】2. 硫的燃燒
實驗實驗1-3
【歸納板書】現象: ①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更旺,,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②放出熱量,;
點燃
③生成一種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化學方程式:s + o2 ==== so2
【板書】3. 磷的燃燒
補充實驗磷的燃燒
【歸納板書】現象:①,,發(fā)出黃白色光,;
②放出熱量,;
點燃
③生成一種白色固體。
化學方程式:4p + 5o2 ==== 2p2o5
【板書】4.鐵絲的燃燒
實驗實驗1-4
【歸納板書】現象:①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②放出熱量,;
點燃
③生成一種黒色固體。
化學方程式:3fe + 2o2 ==== fe3o4
【問題討論】為什么要預先在集氣瓶底放少量水,,
或在集氣瓶底鋪一薄層細沙。
【解釋】是為了防止濺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板書】5,、銅.鋁也可以燃燒
【板書】6、石蠟的燃燒
實驗實驗1-5
【歸納板書】現象:①發(fā)出白光,;
②放出熱量,;
③生成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
點燃
④瓶壁上有水霧產生。
化學方程式 :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水
【小結】
【作業(yè)】p141.2
【教學反饋】
1,、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
2,、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氧氣的用途,。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通過對反應物和生成物種類的歸納,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
使學生初步理解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
通過對氧氣化學性質的歸納,,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
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分析,、歸納,、認識反應的本質。
:化合反應,、氧化反應概念的建立及對反應基本類型的判斷。
【引入】我們已經學習了氧氣的性質,,初步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點燃
【投影提問】寫出碳,、硫、磷,、鐵,、石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文字表達式。
點燃
【學生板答】化學方程式:c + o2 === co2
點燃
s + o2 ==== so2
點燃
4p + 5o2 ==== 2p2o5
3fe + 2o2 ==== fe3o4
石蠟+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水
【板書】三,、化合反應.氧化反應
1、化合反應:
【歸納板書】ⅰ,、定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ⅱ、特點:多變一
ⅲ,、表示方法:a+b→ab
【投影】練習:
1、下列化學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b ),。
a,、 石蠟+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水
b,、鎂+氧氣 點燃 氧化鎂
c、堿式碳酸銅 加熱 氧化銅+水+二氧化碳
d,、鋅+稀硫酸 → 硫酸鋅+氫氣
點燃
2、下列反應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c ),。
,、c + o2 &
shy;=== co2
點燃
點燃
,、s + o2 ==== so2
點燃
、2c2h2+5o2==2h2o+4co2
,、4p + 5o2 ==== 2p2o5
【板書】2、氧化反應:
物質與氧發(fā)生的化學反應稱為氧化反應,。
【討論】1,、氧化反應一定是化合反應嗎?舉例說明!
【學生回答】1,、氧化反應不一定是化合反應,。例如石蠟的燃燒,。
【板書】四、氧氣的鑒定
【講解】用帶火星的木條鑒定.現象:木條重新燃燒
【實驗】鑒別氧氣和空氣
【板書】五,、氧氣的用途
【講解】 性質 依賴決定 用途
【投影】 醫(yī)療
供給呼吸 登山、潛水
航空
氧氣的用途
氣割,、氣焊
支持燃燒 煉鋼
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