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寧夏概況導游詞篇一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兩座陵墓特別吸引國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東陵,一座是陜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雖不是皇帝,,卻是大權獨攬,垂簾聽政,,喪權辱國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則是中國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在位時政通人和,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達,,死后以山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來陵墓保存完好,。
“巨墳云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yè),,下臨后土望長安,。”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時吟出的一首詩,。乾陵位于乾縣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經(jīng)過20_年的時間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兩個山峰作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圓錐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兩峰,,東西對峙,,構成陵園的天然門戶。整個陵園范圍方圓40公里,,周圍還有王公貴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請隨我一起走進乾陵游覽一番,。
【乾陵的特點—乾陵的結構和規(guī)?!骨笆獭?/p>
各位游客,當我們從西安出發(fā),,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時,,會有一個感覺,就是無論是渭河北岸的咸陽原上,,還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間,,隨時都可以看到高大雄偉的帝王陵。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經(jīng)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也就是穿過陜西西部的小縣城乾縣時,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設置陵寢,、門闕,、城墻,表現(xiàn)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
現(xiàn)在我們已站在梁山腳下,,抬頭能望見武則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東,,一馬平川梁山在西,,山勢崢嶸。遠觀梁山,,有3座山峰相連:正對游客的遠處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為武則天陵寢;南面稍低的左右對峙的兩峰為閉樓,其形象特別,,當?shù)厝罕娝追Q奶頭山,。“以山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與山峰渾然一體的設計,實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獨見,。唐太宗原以為如此筑陵較為節(jié)儉,,還能免被盜之災,誰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費更為驚人,,也未免去被盜之災。
乾陵營建于盛唐時期,,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自不必說,。單從其宏大的規(guī)模,,壯偉的氣勢,富麗堂皇的建筑來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據(jù)《長安圖志》記載,陵墓原有內(nèi)外兩重城墻,,4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碧奖砻?,內(nèi)城總面積230萬平方米。城墻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F(xiàn)在我們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門外。
各位游客,,請跟著我向前走,。大家從朱雀門外向遠處高聳的陵墓望去,可見墓前一條司馬道相當寬闊,,直通北峰,。兩側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態(tài)生動的石雕,。從南往北有八棱柱形華表,、翼馬、朱雀各1對,,石馬5對,,戴冠持劍的直閣將軍石人10對。4個門外各有石獅回對,,北門外有石馬3對,。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shù)目,、種類和安放位置就是從武則天下葬乾陵開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續(xù)到清代。
【武則天生平介紹—述圣記碑—無字碑】
各位游客,,豎在大家面前的有兩塊經(jīng)歷1000多年歷史風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記碑和無字碑,。在講解這兩塊碑石之前,先讓我給大家簡略地介紹一下武則天是怎樣當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據(jù)慣例,,皇帝應立長子為太子,,以繼承皇位。但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顧命大臣,、母舅長孫無忌的大力幫助,所以破例被選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繼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權漸漸旁落到皇后武則天的手里。
武則天原籍山西省文水縣,,生于今廣元縣,。父親是個木材商,后隨李淵起兵反隋,,被任命為工部尚書,。武則天少時隨父四處奔波,12歲喪父后,,在外受到歧視,,在家還受兩個異母哥哥的欺辱,正是這些坎坷經(jīng)歷,,鍛煉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她14歲被唐太宗選人宮為才人,太宗死后削發(fā)為尼,,旋被唐高宗接進宮中,,先封為昭儀,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為皇后,。她一當上皇后就參與朝政,。從公元660年起,實際掌握大權的已是武則天了,。之后,,武則天用酒毒死長子,廢次子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終于公元690年,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經(jīng)過36年的奮斗,這位女人終于如愿以償,,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許大家會想,,一個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層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為中國皇帝,,這無疑是對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禮教的挑戰(zhàn),難道不會招來種.種非議嗎?但如果歷史地看問題,,武則天當政50年中,,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這一切都得到歷代史學家們的肯定和贊揚,。武則天的確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對自己的功績加以評說,,現(xiàn)在我們在南門外看到的述圣記碑和無字碑就是很好的證明,。
述圣記碑,全碑共7節(jié),,故又稱七節(jié)碑。據(jù)說,,由7節(jié)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稱。七節(jié)碑高7.5米,,重89.6噸,。碑座上刻有各種碑紋。碑文8000余字,,由武則天親自撰文,,后中宗書寫,表面上頌揚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實際上抬高了武則天自己,。碑刻成后,還在字畫上填以金屑?,F(xiàn)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個別字的金飾。
無字碑通高7.53米,,重約98.8噸,。碑側線刻有龍紋,碑頭刻有8條璃互相纏繞,。無字碑就是說立碑時碑上沒有刻一個文字,。為什么立一通無字碑呢?至今有幾種說法,一是說武則天想讓后世的人對她作出公允的評價;一是說,,武則天覺得自己功德無量,,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滿武則天的獨斷專行,,不愿違心地恭維她,,但作為一個兒子,又不便對自己的母親提出非議,,故立無字碑讓后人去評論,。不管怎么說,在帝王陵前立無字碑在我國歷史上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也許你現(xiàn)在會問: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無字碑變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題字,于是現(xiàn)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風雨剝蝕,,大部分字也已無法辨認。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寫,、旁邊用漢語翻譯的“朗君行記”保存比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廢棄,,因此這個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
【六十一尊王賓像之謎】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排列于內(nèi)城東西鬧樓的61尊石人像,這是武則天為了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賓像是唐代波瀾壯闊的中外交流史的標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關系的乾陵石刻藝術的一大特色,。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我國各民族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最興盛的時期,,同世界各地3op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著往來。高宗駕崩后,,舉國哀悼,,61個國家和地區(qū)派出特使或首領親自參加安葬儀式。葬禮之后,,武則天令工匠用寫真的手法,,雕刻了參加葬禮的那些使節(jié)或首領,立于朱雀門兩側,,東29尊,,西32尊,按隊列形式整齊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登皮靴,雙手前拱,,表示祈禱。從那時起創(chuàng)尊賓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經(jīng)在問,石人的頭怎么都沒有了?是的,,61個雕像絕大多數(shù)的頭早已毀掉,現(xiàn)只有兩尊有頭,,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來自西域的使臣,。每個石人背后原來刻有國名、官職和姓名,因長期風化,,多數(shù)字跡已無法辨認,。《長安圖志》雖記載了39個王賓的姓名,但人們很難將這些姓名和石刻王賓像對上號,,僅有兩尊石像背面字跡比較清晰,。從字跡分析,一人來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來自伊朗,。
關于頭像損壞的原因眾說不一,有的說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侵略者到乾陵游覽時,,看到雕有他們國家使者和首領為中國皇帝侍衛(wèi)的石像覺得有失尊嚴,所以打掉了頭部,,使人無法辨認;也有說千百年來,,石人石馬已變神成妖,黃昏后常常毀壞莊稼,,吞食牛羊,,當?shù)匕傩諝鈽O,,遂將其頭部打碎。還有說改朝換代,,軍閥混戰(zhàn),,才是乾陵石人崩潰、臺殿燒毀,、石刻破壞的真正原因,。事實上這些石像損壞的時間史書中并無詳細記載,如果仔細閱讀無字碑上的文字,,會發(fā)現(xiàn)在金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還對乾陵進行了維修,,結果是“繪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這里還是“蕃王儼侍立層層,大馬排行勢欲騰”,,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壞,。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損的記述時有所見,。今天,,雖然只有只剩軀體、不見頭部的王賓像可供人觀賞,,但我們在為61尊王賓像頭部被損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樣會對古代的精湛石刻藝術發(fā)出陣陣贊嘆。
【保存完好的乾陵】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武皇陵前,。當大家想及那座高聳山峰下安息了千余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會有怎樣的感觸呢?
乾陵不僅外觀宏偉,,內(nèi)藏也十分豐富,。據(jù)述圣記碑上的碑文記載,唐高宗臨死時,,曾遺言把它生前所喜愛的字畫埋進墓內(nèi),。加上武則天和唐高宗都處在唐朝的全盛時期,墓內(nèi)陪葬品必定會不計其數(shù),。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節(jié)度使溫韜所盜,,惟有乾陵因盜挖時風雨大大而幸免于難。建國后考古勘查也證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條填砌,層疊于墓道口直至墓門,,共39層,。各層石條均用鐵栓板固定,,并以鉛灌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想挖開,,確非易事??脊趴辈檫€證明,,陵墓四周沒有盜洞,墓道的石條和夯土仍為原來合葬武則天時的樣子,。因此,,乾陵有幸成為一座至今未被盜過的帝王墓。
解放以來,,挖掘乾陵的建議多次被提了出來,,但由于種.種原因,國家都沒有同意挖掘,。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赴陜西考察時就說過:“目前我國還沒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損失的科學保護方法,祖宗留下的遺產(chǎn)還是讓土地神多替我們保護幾年吧!”我們真誠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護之列,,并希望乾陵能為中國的旅游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陜西著名景點導游詞5
釣魚臺在寶雞市寶雞縣東南約30里天王鎮(zhèn)的伐魚河谷,,即幡溪谷中。溪中有一臺石,,上有困痕,,傳說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開國元勛姜子牙涉政前隱居垂釣之地,,故而得此名,。這里有釣魚臺、中國西部影視基地,、靜室景區(qū),、筆架山景區(qū)、金波峽景區(qū),、青峰山景區(qū),、仙人壩景區(qū)、玉皇山景區(qū)等八大景區(qū),,100多個景點,。
釣魚臺及其所在的伐魚河谷處在秦嶺北麓。根據(jù)記載,,太公釣魚臺有3處,,初釣河南新安城東,繼釣陜西咸陽城西,,后釣寶雞縣伐魚河谷,,而三處中又以幡溪釣魚臺最為有名,。因為,姜太公在此垂釣的時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謁,,輔佐朝政,才出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從此以后,,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唐代詩人李白,、許渾,,宋代詩人蘇軾都曾游覽于此,并賦詩記勝,。
唐代的釣魚臺就此建廟塑像,,歷經(jīng)3次重建,至今人們還可以看到“太公廟”,、“文王廟”,、“望賢臺”、“乞子崖”,、“釣魚臺”等一些廟宇,,祭釣堂、殿,、廊,、樓、臺和一石馱五柏等壯觀奇景,?!秴问洗呵铩?水經(jīng)注)有“太公釣茲泉”的記敘,民間亦有“太公背泉垂釣”,、“周文王納諫邀賢”,、“武吉代薪奉母”等傳說。古往今來,,釣魚臺就以其盛名招待游客,,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游此地,留下“夜入幡溪如入峽,,照山炬火落驚猿”的名句,。
站在伐魚河上的瓦子坡村南眺,秦嶺群峰崢嶸起伏,,重巒疊嶂,,郁郁蔥蔥,氣勢磅礴,蔚為壯觀,。近看,,奇峰聳峙,翠柏蔥綠,,廟宇宏偉,水色碧透,,絢麗誘人,。然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塊屹立在伐魚河畔的奇特巨石——“丟石”,。丟石,,是一塊龐大而完整的石英花崗巖體,上大下小,,呈碗形,,丟石上幾乎找不到任何裂隙。丟石北側有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寶雞知縣徐文博書寫的4個1米見方的蒼勁大字:“孕磺遺璞”,。丟石高6.6米,上部直徑11.2米,,下部直徑僅4米,,伐魚河湍湍急流擦石而過,大有一觸即倒之勢,,然而,,千百年來,它始終“穩(wěn)如泰山”,,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雄偉壯觀的姜太公廟在丟石右上方的河邊。房屋出檐斗拱,,雕梁畫棟,,古香古色,為唐貞觀初年所建,,明嘉靖年間整修,,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廟前正立著4棵40余米高的參天古柏,,枝桿粗壯,,根深葉茂,四季常青,,傳說為唐代所植,,此為釣魚臺景觀之一。
周文王廟,由姜太公廟盤山而上即到,。文王廟依山而建,,廟堂重瓦危檐,布局嚴謹,,巧奪天工,。隔河山腰,還有規(guī)模更加宏偉的武王廟和武吉廟,。武吉廟內(nèi)原有一根武吉擔柴用的鐵肩擔,,重60公斤,中丟失,。據(jù)釣魚臺碑得記載,,這里自唐代設神修廟,計有廟宇,、祭堂17處,,殿、廊,、摟,、臺共40余間,現(xiàn)在多數(shù)已重建恢復,。從丟石順水而下,,河水層層下跌,浪花飛濺,,向下游直瀉,,形成一個個深潭,猶如朵朵雪蓮盛開,。離丟石100米處,,有一水面寬廣,水色碧透的深潭,,名“滋泉”,,泉邊有一石英花崗巖巨石嵌入河心,巨石上有兩道40厘米長,,15厘米深的平行光滑淺槽,,相傳姜子牙來此隱居后,每每在此垂釣,,年深日久,,便在巨石上跪出了兩道槽痕。釣魚臺即由此得名,,側方巖壁上雕鑿有“釣魚臺”3個巨型篆字,。從丟石溯水而上,,兩岸高山對峙,河谷狹窄,,谷坡陡峭,,水流湍急,有“一步跨過伐魚河”之稱,。沿峽谷再上河谷,,豁然加寬。一座雙曲拱大壩擋住了去路,,這即是“釣魚臺水庫”,。釣魚臺水庫,壩頂寬2米,,壩長200米,壩高50米,,水深45米,,總庫容量255萬立方米,1973年開工,, 1978年12月建成,,可灌溉2200公頃農(nóng)田。水庫大壩東端有一八角亭,,記載了水壩開工時間,,使用人力及竣工日期,具有古代亭臺樓閣和現(xiàn)代建筑藝術的綜合風格,,典雅靈秀,。大壩中間有一觀景樓。登上觀景樓,,整個風景區(qū)盡收眼底,。
釣魚臺水庫為這里增添了不少風景。夏秋季節(jié),,水面碧波蕩漾,,周圍高山披紅掛綠,湖光倒影,,煞是好看,,游人乘坐小船或游艇漫游水面,恍如置身于桂林漓江之上,,杭州西湖之中,,十分愜意。從壩側溢洪跌下一道瀑布,,約40多米高,,瀑布飛流而下,,如白練垂掛,似銀河傾瀉,,訇然之聲震耳欲聾,,水珠飛濺數(shù)丈之遠,日光照在迷蒙瑰麗的水霧上,,竟幻化出一道絢麗無比的七色彩虹,,云蒸霞蔚,壯觀無比,,充滿詩情畫意,。冬春季節(jié),水庫冰封水面,,光滑平整如明鏡,,雪落山間,銀裝素裹,,一片銀色世界,。巨厚的冰層,成了游人的天然滑冰場,。水庫的天然景色和人工建筑渾然一體,,構成了一幅耐人尋味的風景畫。
歷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生在商世,因見紂王無道,,遂棄官出走,,隱居在此,終日以垂釣度日,?!敖烎~,愿者上鉤”成為后世人們的俗話,。后來他終于被周文王發(fā)現(xiàn),。文王禮賢下士,親到伐魚河畔迎聘,。于是,,被尊為軍師的姜太公遂輔佐文武二王開創(chuàng)了在中國歷史上卓有成就的西周霸業(yè),自己亦名留青史,。
寧夏概況導游詞篇二
游客們,,今天我們參觀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石像—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坐落在我國四川省西南部,周圍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這三條大江,統(tǒng)稱“樂山三江”,。
它通高71米;肩寬24米;耳朵有7米長,,每個耳朵能鉆進去兩個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長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5.6米。
令人想不到的是,,它頭的直徑竟有10米,,有5層樓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卻有8.4米長,不要說與大佛比,,就是個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
它的膝蓋到腳背總長28米,,腳寬8.5米,,如果人挨人站著,它的每只腳可以站100多人呢!樂山大佛頭上的發(fā)髻有1021個,。
人們說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建于公元720xx年,,可以計算一下,樂山大佛已經(jīng)矗立在這1200多年了!
樂山大佛兩側的巖石叫做“紅砂巖”,,是一種容易風化的巖石,。
樂山大佛為什么能保存1220xx年呢?因為它的位置處于凌云山西面陰坡處,周圍林木稠密,,地質結構穩(wěn)定,。
樂山大佛是一個名叫海通的和尚發(fā)起建造的。
當時,,岷江水勢洶涌,,常常淹死過路的行人。
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籌集巨款,,修筑樂山大佛,愿它能抵住這洶涌的江水,。
當時,,一名財主想得到這筆巨款,當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后,,便對財主說:“我寧愿把我的眼珠挖下來,,也不會給你這筆錢,。”他見財主不信,,便用雙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
財主見了,嚇得魂飛魄散,,這才打消了念頭,。
過后,海通又號召了很多人來修筑樂山大佛,。
就這樣,,人們一錘錘地修造了90年,樂山大佛才修筑成功,。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里了,,希望我的介紹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寧夏概況導游詞篇三
歡迎大家到寧夏來觀光旅游,。首先請允許我向各位介紹一下寧夏概況,。
寧夏是我國唯一一個回族自治區(qū),回族人口約占全區(qū)總人口的1/3,?;孛裥叛鲆了固m教,全自治區(qū)有大,、小清真寺3000多座,,因此寧夏又被稱為中國的“穆斯林之鄉(xiāng)”。
(歷史文化)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黃河岸邊的靈武市“水洞溝遺址”發(fā)掘表明,,在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秦代時屬北地郡,,秦軍在此屯墾戍邊,,抗擊匈奴。漢代時又分為朔方和西涼刺史兩部,。唐代時屬關內(nèi)道,,農(nóng)牧經(jīng)濟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11世紀初,,黨項族以寧夏為中心,,建立了西夏政權,并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西夏文化,。元滅西夏后,,設寧夏行省,取“平定西夏永遠安寧”之意,,于是便開始有了寧夏的名稱,。明改制寧夏衛(wèi),,清屬甘肅省。1928年建寧夏省,。1654年又撤銷省建制,,分歸內(nèi)蒙古、甘肅省管轄,。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寧夏地處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的過渡地帶,又是河套文化與絲綢之路的交融區(qū),,古老深遠的黃河文化,、特色鮮明的伊斯蘭文化、獨一無二的西夏文化,、頗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濃郁粗曠的邊塞文化工具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從而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跡和探尋不盡的奧秘。
(地形和氣候)游客們,,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約占全區(qū)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qū),,其中沙漠占寧夏面積的8%。從地形分布來看,,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亙250公里成了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為郁郁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qū)向北流淌,,在寧夏境內(nèi)總流程達397公里,流經(jīng)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他們的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這從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中就可得到印證,。
南高北低的地形決定了寧夏南寒北暖的氣候,此外,,寧夏地處高緯度,,晝夜溫差大,白天太陽直射溫度相對較高,,晚間氣流掃射余熱溫度明顯降低,,夏日晝夜溫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寧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是寧夏天氣和風情的真切寫照,。
(旅游景觀)類型多樣的自然景觀,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色,,帶給了寧夏豐富的旅游資源,。作為“中國旅游最后的處女地”,近幾年來,,寧夏備受海內(nèi)外游客的青睞,。來寧夏旅游,可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其“六大特色”——古老的黃河文化,、雄渾的大漠風光,、神秘的西夏王朝、濃郁的回鄉(xiāng)風情,、迷人的六盤盛景,、美麗的塞上江南。這里有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有中國最大的喇嘛式建筑群“一百零八塔”,,有人類原始造型藝術“賀蘭山巖畫”,有沙海明珠“沙坡頭”,,以及被國家旅游局評為中國35個王牌旅游景點之一的沙湖等?,F(xiàn)已開發(fā)坐羊皮筏子常有黃河,騎駱駝穿越騰格里沙漠以及西夏仿古,、回族風情,、沙湖觀鳥、徒步長城,、生態(tài)農(nóng)業(yè)觀光等特殊旅游項目,。寧夏之旅,點多、面廣,、線長,,如歌、如詩,、如畫,,給人以獨特的享受。
(回族風情)游客們,,來到寧夏,,特別要向大家接受的是回族風情,因為寧夏是中國回族聚居最多的地區(qū)(回族在我國55個少數(shù)民族中人數(shù)僅次于壯族,,位居第二),。我們還是從回族的信仰、節(jié)目,、習俗,、緊急、服飾來談起吧,。
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因此,與伊斯蘭教的關系十分密切,。明清時期,,中國伊斯蘭教學者介紹伊斯蘭教義,會用“清凈污染”,、“真乃獨一”,、“至情至真”和“真主原有獨尊,謂之清真”等語,,古伊斯蘭教又稱“清真教”,。伊斯蘭教禮拜寺叫做“清真寺”,穆斯林制作的食品稱作“清真食品”,,穆斯林開設的飯店和食品店習慣用“情真”二字作為標記,。寧夏現(xiàn)有清真寺3000多座,遍布山川城鄉(xiāng),?;刈迥滤沽职础短m經(jīng)》的要求要遵守五項功課,,即念(祈禱),、禮(禮拜)、齋(齋戒),、課(捐贈),、朝(朝覲)五功。
伊斯蘭教的開齋節(jié),、古爾邦節(jié)和圣紀節(jié),,也是回族穆斯林的三大節(jié)日,。開齋節(jié),顧名思義,,即齋月期滿后的第一天,。古爾邦節(jié)在開齋后70天,阿拉伯語“古爾邦”是宰牲的意思,,故又稱宰牲節(jié),。圣紀節(jié),每年教歷三月十二日,,為紀念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始人真主的誕生而舉行,。
回族在出生命名、婚嫁,、喪葬等方面,,也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刈宓男『⒊錾?,要阿訇命名,謂之“經(jīng)名”,?;刈迩嗄甑幕橐觯诼男蟹ǘㄊ掷m(xù)后,,由阿訇主持儀式,,誦讀《蘭經(jīng)》,為其證婚,。三天后,,新郎新娘回娘家,叫做“回門”,?;刈鍐试釣橥猎幔鲝埶卦?,不用棺木,,遺體凈洗后以白布包裹,埋于土穴中,。親人先逢七,、后逢年祭之?;刈逵辛己玫男l(wèi)生習慣,,禮拜前要進行沐浴,“小凈”用湯瓶洗頭、手,、腳等處,,“大凈”用吊罐洗浴全身?;刈逋ピ赫R干凈,,井然有序。挑水用的桶倒扣在石板上,,從井里提水用的桶掛在墻上,,不能落地。
回族忌偶像崇拜,。禁食自死物,、血,豬,、馬,、驢、騾,、狗等不反芻的動物,。回族以習武健身為美德,,故多高壽者,。
在服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無沿小白帽或黑帽,,稱為禮拜帽,。女的一般戴無沿撮口白帽或蓋頭,將頭發(fā)遮掩起來,。蓋頭,,少女一般帶綠色,已婚婦女則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回族婦女喜歡佩戴耳環(huán),、戒指,、手鐲和頭飾。
(特產(chǎn)和風味) 游客們,,寧夏的特產(chǎn)和風味可用兩句話來概括:“吳寶耀花游人眼,,長思長想不思歸?!?/p>
想為世人稱道的寧夏特產(chǎn)當推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皮,、發(fā)菜,因其顏色分別為紅,、黃,、藍、白,、黑而被稱為五寶,。枸杞及時中藥精品,優(yōu)勢益腎健體的食品,。甘草被贊為“中藥之王”,。用賀蘭石制作的硯臺,不僅是文房四寶的實用品,,而且是珍貴的工藝收藏品,。寧夏灘羊是我國優(yōu)良裘用綿羊之一,通常制球用一個月左右的灘羊羔皮“二毛皮”,,其優(yōu)良的品質和獨特的風格馳名海內(nèi)外,。發(fā)菜是“八珍”之一,既有食用功能,,又有藥用價值,,但采挖發(fā)菜會嚴重破壞環(huán)境,導致土地沙化,,因此發(fā)菜已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禁止采集和銷售,。
寧夏的地方風味因兼有中國傳統(tǒng)風味而獨樹一幟,。其清真風味小吃不僅為廣大穆斯林所珍愛,各族人民也無不愿一嘗為快,,有外焦里嫩的油香,、焦酥香脆的馓子,還有最具特色的飲料蓋碗茶,。清真廚師們還創(chuàng)造出碗蒸羊,、涮羊肉、水晶羊頭,、煨牛筋,、紅燒羊肉、鍋燒填鴨,、鴿蛋蒸菜,、糖醋黃河鯉魚等一系列清真菜,,其中以燴為主的回民筵席“八大碗”則是回民喜慶宴請的主菜。寧夏小吃還有牛羊雜碎,、團饃,、釀皮子、回族油菜,、牛干巴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銀川市中心地段設有小吃一條街,,游客們不妨走街串巷,前去品嘗,,一飽口福,。
各位游客,寧夏概況就介紹到此,。也許帶游罷寧夏,,對他從陌生到了解后,您會發(fā)出和我同樣的感嘆:游遍千山萬水,,還是寧夏最美!
寧夏概況導游詞篇四
沙湖位于寧夏回族自地區(qū)平羅縣,,深藏在一片大沙漠中。
三年前,,我和爸爸媽媽游覽了沙湖,。走進沙湖公園登上蓼撩望塔向東望去,湖水無邊無際,,水天一色,。向北望去是沙子的世界,一座座沙山聳立湖邊,,好像是湖水忠實的守衛(wèi)者,。這里一面是水,一面是沙,,讓游人感到奇特,,新穎,不可思議,。
我們坐船從南岸到北岸,,只見湖水碧綠,深不可測,,一排排大浪沖撞湖岸發(fā)出轟響,。湖中成片的蘆葦隨風搖曳,猶如水中森林,。小船飛馳進蘆葦蕩,,在蘆葦叢中穿梭,,驚起成千上萬只水鳥,他們尖叫著飛起來,,在空中盤旋,,遮天蔽日。當船速減慢,,你會看見水中的魚兒成群結隊,互相追逐嬉戲,,好似一幅原始古樸的圖畫,。這里遠離城市的高樓,遠離汽車和喧鬧,,只有湖水,,沙子,小鳥和魚兒,,就像傳說中的世外桃園,。
到了北岸,是座座沙山和茫茫沙海,,在陽光照射下金光閃閃,。我向沙山爬去,一落腳,,沙子就沒過腳脖子,,走一步退半步,讓人感到在沙子中行走的艱難,。氣呼呼的我終于爬上了山頂,。
從沙山上往下滑,只聽沙子嗦嗦的響,,細細的沙子覆蓋在腿上,,暖暖的,隨我從高出落下,。
沙灘的東西有專供游人騎的駱駝,。我騎上一頭高大的駱駝,開始膽戰(zhàn)心驚,,害怕駱駝把我甩下來,。駱駝好象明白我此時的心情,在沙灘上哄小孩似的慢慢走著,。漸漸的,,聰明的駱駝在沙灘上撒野了,跑了一圈又一圈,。真過癮啊!
騎夠了駱駝,,我們坐在湖邊休息,,聽爸爸講沙湖動人的傳說。距今八九百年前,,西夏國王李元昊打了敗仗,,帶著幾千名敗兵逃進沙漠,一連幾天都找不到水喝,。正當面臨絕境的時候,,眼前奇跡般出現(xiàn)了沙湖。西夏人認為這是"長生天"在保佑他們,,從此把沙湖尊奉為"圣湖",。然而,多少年來,,這里一直是一片荒涼,。直到改革開放,當?shù)厝嗣窈驼虐焉澈_發(fā)成國家級風景區(qū),,讓"圣湖"真正為人民造福,。
一天的時光過得真快,在夕陽暗紅色光環(huán)的籠罩下,,我們就要離開沙湖了,。夕陽之下的碧湖,黃沙,,駝隊,,構成一幅壯麗的風景畫,清晰的印在我的腦海里,。夢中的我不知多少次游過沙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