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一
一
我家胡同口住著一個啞巴老頭,,很兇,,如果有人稍稍對他不敬,他就會大吼大叫,,所以,,這片兒的居民都躲著他遠遠的。啞巴老頭喜歡拿個馬扎子坐在太陽地兒,,一邊抽著煙袋鍋,,一邊曬太陽。
有一天放學經(jīng)過他身邊,,看到他沒有抽煙袋鍋,,而是用廢紙卷的煙,我就拿出我用過的廢本給了他,。當我走近把本子遞給他時,,他先是一楞,,我說給你卷煙,懂了我意思后,,他裂開嘴笑了,滿臉的皺紋擠到了一起,,哇哇地說著我聽不懂的話,。從那以后,每次經(jīng)過他身邊,,他都哇哇地沖我喊,,沖我笑。
有一天,,一個鄰居找到我讓我管啞巴老頭要煙袋油子,,說他家孩子漲肚子,用煙袋油貼肚臍就能好,。抽煙袋的很少了,,而且啞巴老頭很倔誰要也不給,所以找我給他要,。我跟啞巴老人說了我要煙袋油,,他趕緊拿出煙袋,裝上煙,,狠狠地吸著,,年紀大了老人也很少吸煙袋鍋了。過了一會兒,,老人就給我摳了一塊,,鄰居很感激。我時不時地管他要煙袋油送人,,每要必給,,啞巴老人也樂得睜只眼閉只眼。
后來啞巴老人被兒子接回老家了,,他家親戚給我媽媽一個小瓶,,里面裝滿了煙袋油子,說是給我的,。啞巴老頭是一個心存感恩的人,,我只是給了他我不用的東西,他卻還給我厚重的回報,!
二
我家對面住著一對老夫妻,,我叫他們黃大爺和黃大娘。
那個時候大人們的娛樂就是玩撲克,,還有就是聽廣播匣子里的節(jié)目,,沒有電視,,沒有麻將,四個人湊在一起打撲克,,是人們閑暇時最快樂的活動,。
黃大爺特別愛玩撲克,玩到興奮的時候就站起來了,。那天在我家玩,,我剛好放學,進屋的時候看到黃大爺站著呢,,可能是快贏了,,正好我要拿箱子里的本子寫作業(yè),就想也沒想搬走了黃大爺?shù)囊巫?,這下可出大事,,贏牌了的黃大爺,得意萬分,,往下一坐,,摔得結結實實,大人們笑成一團,,黃大爺這一摔好幾天不敢走路,。我也得到了教訓,做什么事不敢毛毛草草,,不記后果了,!
三
女兒約我看電影,她要帶我重返電影院,!票是在網(wǎng)上買的,。走進影院,仿佛進了星級酒店,,紅地毯,,皮沙發(fā)。我選了《蝙蝠俠》,,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吃著玉米花,思緒回到童年,。
那時候電影院特火,,買票得排好長好長的隊,還不時地有夾塞的,。售票口很高,,還只能伸進一只手,來了一場好電影,連站票都得找人買,。查票員那個牛啊,,拿個手電筒晃這個晃那個的,追得沒買票的人到處躲,。
小時的我特別愛看電影,,有一次我央求媽媽領我看電影,媽媽不去,,我就一個人去了,來到影院門口,,只見人頭攢動,吵吵嚷嚷,,賣瓜子的`小販一份挨著一份,,用來量瓜子的杯子外面看很大,,里面卻用紙厚厚地糊了一層又一層,,這樣就可以少裝瓜子了,真是奸商,!
電影快開演了,,我跟著檢票的人流擠進電影院,個子小,,目標小,沒人攔,,順利過關,。我找到一個偏點的位置坐下,,一會兒,,我兩邊的座位都來人了,,我就不聲不響地坐在兩個座位中間,。左邊的人以為我是右邊人的孩子,右邊人以為我是左邊人的孩子,,安然無事。
電影結束了,,我走出影院大門,看到媽媽:“就猜到你來看電影,!再這么野,,打折你腿,!”夜空一輪月亮寧靜皎潔,,星星詼諧地眨著眼似乎笑我頑皮,。我拉著媽媽的手滿足地回家了。
四
小時候家里經(jīng)常停電,,所以像油燈,,嘎石燈,蠟燭家家必備,,蠟燭頭我就攢著,。紅的放在一起,白的放在一起,,一攢就攢到過年,。過年了姐姐們刷墻糊棚,,剪窗花,貼年畫,,干干凈凈,,漂漂亮亮迎接新年!
我到外面折回幾根樣子好看的干樹枝,。把積攢的蠟燭頭拿出來,,放到鐵茶缸子里,然后在爐子上把它們融化了,?;灎T液可是得有耐心的,蠟燭液太熱了燙手,,冷了又會凝固,,好費心思呢??粗t紅白白的蠟燭液漸漸地融化,,我趕緊左手拿樹枝,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插入蠟燭液里,,等手指沾上了蠟燭液飛快地捏在樹枝上,,直到蠟燭液涼了再輕輕地抽出手指,一朵紅里透著白的蠟燭花就在枝頭開放了,,做好了幾支插在花瓶里,,放在窗臺,陽光照射下,,晶瑩透亮,,別有一番情趣!
我樂此不疲,,年年做蠟花,,還送給別人家。贈人蠟燭花手有燙傷,,為添新年樂燙傷又何妨,!
歲月悠悠,每每想起童年的小事,,仿佛昨日,,時光帶走了黑發(fā),帶走了身邊的親人,,帶不走的童年記憶,,深深地烙印在了心底。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二
在我的老家東岳觀,,周胡子小有名氣,。不是因為他有權,、有勢、有錢,,而是他身懷絕技——歐(家鄉(xiāng)話,,摳)團魚、摸烏龜,。
周胡子本為四川人,,操外地口音。被抓壯丁后逃跑,,不知怎的來到了我們這窮鄉(xiāng)僻壤,,和一張姓女子成了家。
周胡子名如其人,,總是蓄著一撇山羊胡,,好象從來不曾剃過,也從來不曾長長過,。和所有的農(nóng)民兄弟一樣,,古銅色的皮膚,一身深藍色的土布大褂,,好些地方綴著補丁,。至于他的真名我不曾聽說,恐怕也沒幾個人說得出,。
平時,,周胡子常常頭戴草帽,手持一頭為鉤,、一頭為叉的鐵棍,,腰間系著個肚大頸細的篾簍,褲腿挽至膝蓋,,駐足在有石頭縫的水塘邊,、田坎前,仔細辨認巖縫或洞口周圍或隱或現(xiàn)的龜鱉腳印,,根據(jù)其或進或出,、是陳舊還是新鮮的形態(tài)差異,作出準確判斷,。爾后,用鐵棍的鉤端將其鉤出,,隨即掉轉鐵棍,,叉住龜鱉的大腿跟部,再用手抓住放入簍中,。積多年之經(jīng)驗,,他對團魚,、烏龜?shù)男雄櫫巳缰刚疲嗄軡M載而歸,。但上得山多必遇虎,,也難免因為誤判而遭毒蛇叮咬,此時,,他會馬上服用隨身攜帶的自制蛇藥,,確保平安無事。
除了龜鱉,,他捉泥鰍,、黃鱔同樣拿手:兩眼盯住水面的氣泡,食,、中指并擾,,按照鎖定的方向和深度插入泥中,準保逮個正著,。
這些小生靈,,不是他的滋補品,他賴以為生,,不敢奢侈,,不能奢侈,,。
逢東岳觀趕集,,他和內人天不亮起床,宰鱉殺龜,,剁肉調料,。草草吃點東西之后,你挑擔,、我背簍,,雙雙來到街市的`大棚,擺開架式,,準備開賣,。
這個大棚專賣“散貨”,雜七雜八什么都有,,十分擁擠凌亂,。周胡子所占的地方按家鄉(xiāng)人說法就巴掌大。爐灶,、食具簡陋無比:爛籮筐內糊上泥巴是灶,,上支小鐵鍋煮龜鱉肉。幾只粗碗,,幾雙竹筷,,半盆反復使用的洗碗水,,再就是破舊得不能再破舊的四方桌和板凳。
對此,,現(xiàn)代人,,尤其是現(xiàn)代城里人千萬不要大驚小怪,鄙視甚至譏笑這叫人惡心的飲食環(huán)境和習慣,。講衛(wèi)生,、防傳染是需要物質基礎做前提的。
由于周胡子烹調的龜鱉肉麻辣可口,,咸淡適中,,光顧的人不少。喜歡吃的人都說味道不錯,,生意紅紅火火,。我這樣說似乎有點滑稽:難道還有不喜歡吃卻又說它好吃的人嗎?但我只會這么說。因為有相當部分人根本不吃,,嘗都不嘗,,哪里談得上喜歡不喜歡、好吃不好吃呢?
記憶中,,周胡子沒有后人,,剛解放時還在擺這小攤。土改時一定分得了田地,,他該“奢侈”一把了,。
我前些年回鄉(xiāng)問起周胡子,鄉(xiāng)親們說他早去世了,,沒人干這行當了,。像我這般年紀的人都還記得他。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三
放學以后,,聽說有人到村子里說書,,高興得跳起來,草草吃罷晚飯,,把作業(yè)胡亂寫寫,,匆匆忙忙趕去聽書。書場設在村東頭的老槐樹下,,那里比較空闊,,是村里人消暑納涼的好地方。那天恰逢十五,,月亮把書場照得通亮,,不用點燈。我趕到那兒時候,,已經(jīng)圍滿了人,,有男有女、有大人有小孩,;或站,、或坐、或蹲,、或倚著樹,、或靠著墻;有抽煙的,、有嗑瓜子,、有啃西瓜的、還有端著飯碗的,。我拿著小板凳,,擠到第一排離說書先生最近的地方坐下來。說書的是個傳奇人物,,名氣很大,,四鄉(xiāng)八鎮(zhèn)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見他四十歲上下,,面皮黝黑,寬闊的腦門,,顯得很有智慧,,嘴角上翹,掛著神秘的微笑,,讓人覺得深不可測,。他的近旁是一張矮桌,桌子上放一枚醒木,,一把茶壺,。身前,六條腿的鼓架上一面牛皮鼓,,鼓面油亮,,據(jù)說他曾打漏過三面鼓,不知道是真是假,。他左手夾著紫檀木快板,,右手握著荊條鼓槌,快板打得嘩嘩響,,鼓點或輕或重,、或緊或慢,好久,不見他說也不見他唱,,我用胳膊肘拐了一下身旁的小伙伴問什么時候開始,,小伙伴說:別急!快了,。
約莫過了半個鐘頭,,說書人終于開口了:“鍋不打不漏,鼓不敲不響,。敲敲鼓,,等等客,夠了夠了,,三百六了,。”我心想:你是不是不識數(shù)呀,?何止三百六,,三千六也該有了!
安徽大鼓屬地方曲藝,,流行于合肥及周邊地區(qū),,一人、一鼓,、一快板,,以說為主,中間穿插一些唱段,,坐著說書,。可是今天這位偏偏另挑一支花,,站著說,,一邊說一邊比劃,神情兼?zhèn)?,有聲有色?/p>
按照慣例,,先說個書頭,暖暖場,,然后書歸正傳,,記得那天說的是《響馬傳》。我坐在小板凳上,,雙手托腮,,聽得入了神?!鞍藸斄_成與隋將來護兒你來我往大戰(zhàn)三十個回合,,漸漸氣力不支,,撥馬敗走,來護兒大喜,,大叫‘小兒休走,!’,拍馬舞刀緊緊追趕,,美羅成命懸一線,,馬頭銜馬尾,,冷不丁羅成馬上一扭身,,使出一招‘回馬絕命槍’,呼地一槍刺來……”鼓槌一下子抵到我的鼻尖,,嚇得我往后一仰,,弄翻了矮凳,跌坐在地上,,周圍的人哈哈大笑,。我驚魂未定,說書人笑道:“來護兒可沒小哥你這樣的好身手,,躲閃不及,,被扎了個透心涼?!?/p>
書到中場,,先生停下來休息,喝口水潤潤嗓子,。這時,,三叔站起來,拿個飯盆向在場的老少爺們討彩,。他是活動的組織者,,討彩當然由他來做。坐板凳的'一塊,,站著聽的五毛,,村長身份不同,掏了兩塊錢,。禿表哥把蒲扇在小腿上拍兩下,,說蚊子太多,要回家換條長褲,,起身走出人群,,有人喊:到家就來哈。他答應了一聲,。三叔繞場一圈,,來到我面前,,也不說話,把盛著硬幣和紙票子的鉛盆往我眼前一遞,。小孩子聽書是不收錢的,,我知道三叔在逗我,就揣著明白裝糊涂:“搞什么,?”,,他依舊沒言語,沖我一擼嘴,,簸一下鉛盆,,盆里的錢幣叮當作響,我嘿嘿一笑,,裝出已經(jīng)明白了他的意思,,伸手從盆里拿出一塊錢,準備裝進兜里,,三叔急了:“你小子不給錢,,還從我這兒拿錢!”,,我把錢幣重新扔進盆里,,說:“小學生聽書要什么錢!”三叔說聽書就得給錢,,小學生也不例外,。我兩手一攤說:“我沒錢,要不你給我墊上,?!比逭f我聽書憑什么要他出錢,“就憑我叫你三叔,?!蔽倚ξ卣f。旁邊幾個嬸子一起嚷嚷:“誰讓你是他叔呢,?這錢就得你出,。”大庭廣眾之下,,三叔從兜里摸出一塊錢:“得,,今天活生生讓這小子給訛了?!?/p>
茶罷擱盞,,書接上文,說書先生繼續(xù)煽情,,老少爺們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過了十點,,老媽在人群外面喊:“還不回去睡覺?明天要上學,!”我嘴上答應,,身子沒動。過了一會兒,,又聽老媽喊:“怎搞的,?非要我拿鞋底子抽你是吧!”,,這時我才提著小板凳,,嘴里嘟嘟囔囔地離開了書場。
《響馬傳》連說了五個晚上才結束,,每次聽到一半就被老媽叫回去,,真討厭!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四
童年,,想起來,好像都是充滿美好而單純的事情,。人總是愛回憶過去,,所以我也特別喜歡回憶我的童年。
我小時候是和姨夫姨媽,,還有姐姐一起生活的,,雖然我不是他們親生的,但是他們卻給了我最多的愛,,我記得小時候,,姨夫是個鄉(xiāng)村醫(yī)生,每天來我家看病的人很多,,姨夫總是會耐心得給他們診治,,在我家的旁邊,有一顆葡萄樹,,每到葡萄的季節(jié),,我總是會和姨夫和姨媽一起去摘葡萄,在房子的旁邊還有一棵不知名的草,,它的葉子吃起來酸酸的,,姨夫總是和我說,這種草吃了對牙齒有好處,,于是我沒事就經(jīng)常摘它的葉子來吃,,覺得很好玩,雖然它只是小小的一叢,,生命力卻極其旺盛,,愣是活到了房子被拆掉的那時才一起被廢墟掩埋在土地里,,隨著房子一起離去的,還有那株葡萄樹,,我總是在想,,如果哪天他們可以重新看到陽光,是否會依舊長得和小時候一樣翠綠,,但是這僅僅是想想而已,,因為那里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條四通八達的公路了,它們,,沒有機會再看到陽光了,。
我還記得,小時候,,每到趕集的時候,,姨父總會騎著一輛大大的'自行車,我坐在自行車前面的橫桿上,,姨媽坐在自行車后面,,然后我們三個人騎著自行車,繞很遠的路去集市趕集,,每次我們都會去一家小面館里吃面條,,我們三個人點一份面條,姨夫姨媽都不吃,,他們只是看著小小的我吃,,還和我說,大人不喜歡吃面條,,小孩子才要吃,,這樣小東東才能快快長大,小東東是姨媽給我取的小名,,直到我長大后,,他們還會叫我的小名,每次回去聽到,,我總會覺得特別的溫暖感動,。等看著我吃完面條之后,我們三個人會一起去逛逛集市,,然后給我買玩具,,那些玩具我一直收藏著,后來姐姐生小孩的時候我還送給她一個以前買的小鋼琴玩具,,只是在后來,,有一次發(fā)洪水了,我童年的玩具都被大水沖走了,。
小時候,,每次睡覺之前,,姨媽總是會給我講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狼和小孩,,田螺姑娘,,還有寒號鳥的故事,那時我可喜歡聽姨媽講故事了,,也從那些小小的故事里粗淺地懂得了些許人生的哲理,。姨媽養(yǎng)了兩只老母鴨,每天會下兩個蛋,,我和姐姐一人一個,,聽姨媽說,到后來,,吃到只要她一說今天早上吃蛋我就開始跑了,,弄得大家哭笑不得??墒乾F(xiàn)在的我,,卻是非常喜歡吃鴨蛋,或許就是因為小時候的影響吧,,只要每天早上一個鴨蛋沾點醬油,,再配上熱乎乎的粥,我覺得那就是人間美味了,。姨媽還很厲害,她會自己制作麥芽糖,,小時候,,我總是會很期待可以長麥子的時節(jié),那樣的話,,我就可以吃到媽媽做的麥芽糖了,,那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時候。
小時候,,姨媽還養(yǎng)過一只黃色的小貓,,我非常的喜歡那只小貓,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小貓咪,,給它吃我覺得很好吃的東西,,后來小貓不知道怎么了,死掉了,,我可傷心了,,每天都去看它,在農(nóng)村里,,貓咪死掉是不能入土的,,只能吊在樹上,,所以我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再后來,,姨媽為了不讓我繼續(xù)去看那只貓咪,,就又為我?guī)砹艘恢稽S色的小狗,我可開心了,,有了新的玩伴之后,,我也就漸漸忘記了那只黃色的小貓咪了。
小時候,,都是姨夫幫我洗澡的,,他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姐姐我?guī)退吹桨藲q,,你也一樣,,我也幫你洗到八歲,小時候,,每次姨夫幫我洗澡的時候,,我都覺得那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可是姨夫沒有幫我洗到八歲,,我的生父生母就把我接回家了,,我記得當時的我嚎啕大哭,姨夫姨媽也整夜整夜得睡不著覺,,但是為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因為很多復雜的原因,最后我還是回去了,,而我的童年,,也在我會回去的那一刻,戛然而止了,。
我懷念著我的童年,,懷念那些簡單而美好的小幸福。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五
回外婆家探親,,每每我看到一大群親戚的小孩團團玩耍放鞭炮時,,讓自己腦海里禁不住翻檢遠逝的歲月,尋找有關童年的記憶,,我突然感到那久違了的童年又回到了身邊,,那許多似乎消失了的童年記憶又紛至沓來,特別是小時候過年放鞭炮的情節(jié)凸現(xiàn)得格外清晰,。
記得小時候,,在老屋那個小鎮(zhèn)里,一進臘月,過年的氣味就濃了,,遠處近處不時傳來稀稀拉拉的鞭炮聲,,攪得我的心癢癢的。父親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激將我:“你把門前和屋子打掃干凈了,,我就給你一支鞭?!蔽乙宦?,樂了,趕緊拿起掃帚打掃起來,。把門前打掃干凈后,,我又把笤帚綁在一根長竹竿上,披上一件破衣服,,清掃屋頂,、墻角的灰塵。父親拿出兩個鞭,,放在屋子正中,,把它點燃,“噼啪”/兩聲響過,,屋頂和墻角又被震下一些灰塵,。父親是一個說話算數(shù)的人,當我把門前和房屋打掃得干干凈凈,,他就兌現(xiàn)了他的諾言,。兜里裝著父親獎給我的鞭炮,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高興了,。我飛一般地跑到大街上,,拿出來炫耀,直饞得伙伴們流口水,。
除夕晚上,我是睡不著覺的,。鎮(zhèn)里有一戶放了鞭炮,,就會影響十家百家,,接二連三地各家也點燃了鞭炮,,相互比賽,,看誰家的鞭炮響的時間最長,,響的聲音最大,。于是,,整個鎮(zhèn)里鞭炮聲響成一片,,把周圍上空點染得五彩繽紛,。我耐著性子聽了一會兒,,再也憋不住了,,就纏著父親:“人家都放了,,咱家也放吧?!备赣H這才從抽屜里拿出那支100頭的鞭炮,,我舉一根長竹竿挑著,父親點燃,。那噼啪作響的鞭炮聲炸得滿院子金花飛舞,。放完鞭炮,我急忙拿出手電筒,,滿院子找那些沒有響的.鞭炮,。只要用手一捏硬硬的,就裝進兜里,。
初一清早,,我早早地起來,換上新衣服,,給自己的長輩和鄰里拜年,,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刻。每到一家,,我先去撿人家院子里那些不響的鞭炮,,然后才進去拜年。一圈兒拜年回來,,我自然得了不少“戰(zhàn)利品”:兜里裝滿了長輩們給的瓜子,、花生、糖果和自己撿來的鞭炮,。這一天,,村子的各個角落都撒滿了像我一樣喘著粗氣撿拾鞭炮的孩子。因為我撿的鞭炮最多,,伙伴們都跟在我的屁股后面,,聽我指揮。我們把那些芯子短的鞭炮接上一段長芯子,,放在泥里或者糞堆里,,點燃后馬上跑遠,接著一聲轟響,,泥或糞飛濺,,不小心還濺到臉上了,那種場面,,好看極好玩了,。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在無窮的樂趣中,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的春節(jié),。
童年已逝,,但那回響在靈魂深處的鞭炮聲和那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卻千回百回在腦際回旋,終生難忘,。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六
我的童年是在林場度過的,。雖然30多年前,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十分有限,,但童年留給我的記憶永遠是滿足和快樂,。
林場,就是林業(yè)生產(chǎn)一線干部職工家屬聚居的地方,,有200多戶人家,。林場距離林業(yè)局局址將近50公里,乘坐大客車需要1個多小時呢,。那里天藍地闊,、四面環(huán)山、森林茂盛,、河水靈動清澈,,是兒童自由成長的天堂。
我小時候,,媽媽整天忙著蹬縫紉機做衣服,;爸爸,在離我們很遠的工隊上班,;哥哥每天去上學,,家人都沒有精力照看我和妹妹。媽媽就叮囑我,,耐心帶好妹妹,,不要跑遠,我就領著妹妹在家門口玩耍,,媽媽抬頭就能看到我們,。
妹妹很聽話,家門口有堆沙子,,我們就玩扒沙子的游戲,。簡單的游戲讓我和妹妹樂此不疲。
漸漸地,,我們跑遠和同齡的孩子們一起玩游戲。那時,,最讓我興奮的是:我總是忍不住轉身去看碩大耀眼的夕陽慢慢沉下去,,西邊的天空變換著絢麗的色彩,深紅、血紅,、橙紅,、粉紅……黃昏,炊煙裊裊的空氣中傳來母親急切的呼喚,,我和妹妹向家的方向飛跑,。母親告訴我們趕緊洗手吃飯就又轉身忙著做衣服去了。我和妹妹洗干凈小手,,玩耍了大半天,,真感覺到饑餓,吞著媽燉的雜樣菜,,啃著硬梆梆的玉米面窩頭,,我們就想起爸爸。
父親是林場工隊的管理員,,常用一種紅綠細格子的很厚很厚的`大本子,,還有翠綠色的明亮亮的訂書器,我盯著無比羨慕,,爸從不給我們使用,,我們更不敢要,爸說那是公家的物品,,是賬本,,只能用于工作,私人不能占用,,還說,,等我長大了就懂了。爸耐心地說著,,輕拍著我的肩頭,,和氣地笑著。
上學之前,,媽也抽出時間教我學漢語拼音,、算算術,一到夏天,,孩子們都懶得出去跑了,,我就教大家學拼音和算術。小板凳,,坐著,;大板凳,當桌子寫字,,小孩們把嘴巴張得很大,,搶著念:“a—o—e,!”在他們的眼里,這也是在做游戲,。站在前面,,在掛著的木板上寫拼音的我,心里很自豪,。后來,,我上學了,才明白自己知道的知識太少了,,我學習自覺并努力,,不用家長操心。
暑假到了,,作業(yè)也不多,,以前玩捉迷藏、踢盒子,、滾鐵環(huán),、丟沙包、跳皮筋游戲的小伙伴們又聚在一起玩耍,,我更喜歡在家里安靜地看“小人書”,。“小人書”就是小畫本,,多數(shù)是黑白版的,,畫有人物,有文字說明,,我很喜歡,。哥哥,他們更大一些的孩子,,把黃泥巴捏出坑兒來,,再翻轉過來往木板上猛摔,聽誰摔得聲音最響,,“啪,!啪!”聲驚動人心,。他們也彈玻璃球,,還在地上扇乎一種用煙盒做的折紙,我家沒有人吸煙,,哥哥贏回來一大堆花花綠綠的折紙,,有三角形的,有方形的,,很厚實,,我最喜歡一種“蝴蝶泉”牌煙盒折紙,,上面五彩斑斕的蝴蝶要翩翩欲飛起來了。
冬天,,孩子們在雪地里奔跑,打雪仗,,堆雪人,,大家都玩得興致盎然,忘記了寒冷,。大孩子們用木頭塊做成陀螺,,還用蠟筆涂上顏色,旋轉起來的陀螺跳躍著,,孩子們的喝彩聲淹沒了整個林場,。孩子們互相幫助制作腳滑子、小冰車,、小木爬犁,,大家玩起來格外開心。
童年最快樂的時期是在過年,。那時,,林區(qū)職工每個家庭都還不富裕。布料只不過是腈綸,、滌綸,可是每到春節(jié),,大人們還是盡量給孩子們做套新衣,。這時候,媽更加忙碌了,,白天黑夜不得休息,。哥教我學會了鎖扣眼、縫扣子,,編褲腳邊,,媽要求特別嚴格,媽說不行就必須重做,,也就是在那時候,,我養(yǎng)成了做事細心認真的習慣。
過年吃得最好,。剛進臘月,,殺豬宰羊就開始了,鄰居都來幫忙,,大家一起吃肉喝酒,,熱鬧喧天,。過了臘月二十三,家家忙著糊燈籠,,夜晚,,天空中懸掛的燈籠,好像是天上下凡神仙的引路燈,。除夕夜,,燃放鞭炮最熱鬧,劈里啪啦大半天兒,,人們在這驚天動地的鞭炮聲中送走過去的勞累辛苦的一年,,迎來盼望富裕如意新的一年,大人孩子都歡心鼓舞,。領了壓歲錢,,吃過團圓餃子,孩子們拎著用罐頭瓶子做的小燈籠到處游蕩玩耍,,院子里的冰燈把每家的窗戶映得紅通通,。天亮了,拜年了,,來來往往的人們都喜氣洋洋,,互相問好。孩子們的衣服兜里有裝不完的糖塊,、瓜子,、花生,于是一趟趟往家里送,,過年的糖果可以一直品嘗到開學呢,。
童年就在過年的熱鬧喜氣中一年又一年地過去了,我們便一年又一年地成長起來,,父母也一年又一年地變老了,,但是從生活中磨煉出來的誠信勇敢、勤勞實干,、團結友愛等寶貴的品質,,成為我們快樂一生的幸福源泉,我們深刻地懂得:只知道享受生活的人不會真正快樂的,,只有創(chuàng)造快樂生活的人,,才是最快樂和幸福。
現(xiàn)今,,隨著林區(qū)“天保工程”的不斷深入推進,,林場也轉換了主要職能,成為林業(yè)生態(tài)功能區(qū)管護工作的前沿陣地,,林場職工家屬陸續(xù)遷出,,入住位于局址的棚戶區(qū)改造新居,,住上了樓房,過上越來越時尚的生活,。林場連同林業(yè)職工子女的童年成為了大興安嶺林業(yè)發(fā)展歷史上一段難忘而珍貴的美麗記憶,。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七
孩提時,常聽母親說起一句寧波老話“大人盼種田,,小人等過年,。”那時我這個懵懂孩童實在不知道這話有什么道理,。
稍微長大一點以后,慢慢理解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事實正是如此:我們一家和左鄰右舍大都是給人家做長工,,打短班的貧苦農(nóng)民,農(nóng)忙時起早貪黑出去打工賺錢,,養(yǎng)家糊口,,農(nóng)閑時節(jié)在家里勒緊褲帶艱難度日,求的只是吃飽穿暖,,從不奢望吃得多好穿得多漂亮,,大家都日復一日地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只有到了大戶人家開秧門種田那天,,老板才會做錦團,、買魚、斫肉讓這些種田人,、短班,、牧童團團圓圓地吃上一頓;而我們這些小孩子呢,?最盼望的就只有過年,,過年了家家戶戶多少點就會做一點年糕,買一點好吃的東西,。特別是正月初頭那幾天可以穿新衣服,,拿壓歲錢,有零食吃,,還可以到外婆,,舅舅家拜年 ,屁顛屁顛地追著馬燈班子、洋掃地的藝人看看熱鬧,,有時還能跟著哥哥姐姐出去看戲,,在熱酒攤邊吃一付大餅油條、一節(jié)甘蔗,。
過年的氣氛在秋收以后沒多久就漸漸地濃了起來,,陸陸續(xù)續(xù)地鄉(xiāng)親們開始做年糕了,,當時每個村基本上都有專門的年糕班子,班子的成員就是農(nóng)閑在家的長工,、短班,,他們常常是每年就這幾個人湊在一起,置辦了石搗臼,、搗子頭,、大小桌板、印糕板等等工具,,根據(jù)主人家的預約起早摸黑地上門服務,。主人家只要磨好年糕粉、刨碎,,揉細,,等年糕師傅來了就可以動工做年糕。大戶人家單獨叫班子在自己家里做,,小戶人家?guī)准液掀饋斫枰粋€地方做,。
做年糕,我們小孩也是很開心的,??粗憬恪寢対M臉通紅地在灶膛下燒火,,聽著灶膛里燃燒的菜籽干,、芝麻桿發(fā)出的噼噼啪啪的響聲,在年糕作場里像小狗那樣跑進跑出,,不但能吃大人摘下來的火熱的年糕團,,還能拿走師傅用年糕捏成的兔子、老虎,、水牛和盤龍等等好看的東西,,媽媽說:“做年糕時小孩不許哭,也不許說不好聽的話,?!边@時候不管我們如何頑皮,大人都不會罵我們,,更不會打人啦,,據(jù)說這是為了圖個吉利.
就是自己家里不做年糕,這個時候也能吃到年糕團,,特別是早上還睡在床上,,每天總會有人來敲門,那肯定是有人送年糕團來了,因為左鄰右舍做年糕都會手挎一只籃子給鄰居們送年糕團(寧波老話說:“隔壁鄰舍碗對碗,,親戚朋友籃對籃”,,鄰居們有什么好吃的互相送一下是極其正常的事情)。年糕團大部分是沒有餡子的,,也有一些用筍絲咸菜餡的,,最好的是黑洋酥的......不管有沒有餡子,睡在床上吃著熱騰騰的年糕團,,這滋味直到今天想起來,,還是那么令人神往。
在長久而熱切的期盼中,,從農(nóng)歷十二月廿三祭灶那天晚上開始才真正算是過年了,。
孩子們盼望著祭灶以后媽媽分給自己的祭灶果,那一個小小的期盼可是一天,、一天,、又一天,一盼就得一年啊,。這整整一年,大人們時不時就會摸著孩子的腦袋說:“ 乖乖過,,過年給你吃祭灶果,。”好容易盼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上香祭灶,。所謂祭灶就是在煙渠上,灶君前,,放一杯清茶,、燃二支蠟燭、點三根棒香,、供四盤果品,。果品當然因家境不同而千差萬別。一般這祭灶果都是由外婆家送來的,,有錢人家從寧波城里買來整包的外面貼著紅紅綠綠圖畫的祭灶果,;貧寒人家就用自己炒的年糕干、砂炒豆,、荸薺和胖部代替,;稍好一點的'人家到小店里去稱一點零星的祭灶果,如:油果,、黑白芝麻糖,、紅球白球等等。第二天孩子們吃著昨晚的祭品,雖然好壞有別,,不免有點眼饞,,可還是玩的很高興的,嘴里還會自我安慰:“我們明年也去買,?!?/p>
祭灶過后,就得開始準備過年了,,第一件事就是撣塵(大掃除):在母親的帶領下,,兄弟姐妹齊動手,掃帚,、抹布,、拖把,全都用上,。哥哥還在長竹竿上扎緊了竹絲去撣掃椽子和桁條上的灰塵,,該洗的洗,該掃的掃,,媽媽頭上包著布藍,,我們紛紛戴上草帽、笠帽,,可四穿涼棚的小屋里的灰塵還是粘得我們個個灰頭土臉,。河埠頭熙熙嚷嚷全是洗涮羮櫥、板凳和各種家具的鄰舍隔壁,,雖然冰冷的河水凍得人人手指發(fā)麻,,但大家還是說說笑笑,一派喜慶,。
然后是準備年貨:殺雞,,買肉。雞是家里養(yǎng)的公雞,,母雞是舍不得殺的,,還指望它明年生蛋呢;肉就得到下應市場上去買了,,我們家總是只買那么一塊手掌寬的條肉,,同時還會帶回一碗平時吃不到的蚶子,再加上不舍得吃的雞蛋和哥哥種的各種蔬菜以及他捻河泥時捉來的養(yǎng)在水缸里的河魚,、河蝦......這一些就是我們家全部的年貨了,。燒雞、燒肉的汁水油光光的,,飄出一陣陣撲鼻的香味,,母親就用它燒一大鍋年糕湯,還請來幾位鄰居以及叔伯兄弟一起喝點酒,當然他們也會叫我們去吃年糕湯,,母親說:這叫“分歲”,。有錢的人家大年三十大清早還要請菩薩,叫做“饗熹”,,聽大人們說“饗熹”時都用漆著紅漆的祭盤裝食物:利市頭(豬頭),、元寶(用年糕做的)、鯉魚,、紅糖,、長面等等,全是些討口彩的好東西,,象征著賺錢,、發(fā)財、高中狀元,、紅紅火火,、長命百歲。三聲炮仗響過以后,,點上大紅蠟燭,,然后跪拜祈禱……我們因為一無所有,就應了那句俗話:“五更饗熹,,百無一件 ”,,那也就只得免了。
過年時小孩最喜歡的就是零食,,然而我們買不起,只得自己就地取材:還是砂炒倭豆,、年糕干,、胖部(生谷子放在鍋里炒開花)、荸薺(這可是我光著腳從人家荸薺地里撿來的),,有時還會從小店買回幾顆小糖和一包香糕,。母親給的壓歲錢牢牢的壓在枕頭底下。而母親在臨睡前,,還要盛一碗年糕,,一碗菜漿放到米缸里,說這是年羹年飯,,祈求上天保佑讓我家來年好一點,,有飯吃,有下飯,。關門前再在大門上貼兩張門神,。
乖乖地睡上一覺就是新年啦!
正月初一天剛蒙蒙亮,不像平常那樣賴著不肯起來,,一聽到外面的爆竹聲孩子們就搶著起床了,。我們是買不起爆竹的,只能遠遠地捫著耳朵看人家有錢人玩(俗話說:“人家做塊做年糕阿拉心頭咋難熬,;人家放炮仗阿拉敲破甏,。” 就是當時我們這些人心理的真實寫照),。我身上穿的所謂新衣服,,其實就是沒有補丁的長衫和用哥哥穿下的破褲子改的夾褲,只有一雙布鞋是新的,,“新阿大,,舊阿二,破阿三,,爛阿四”,,沒有補丁就算是新衣服,感覺已經(jīng)很不錯了,。就這樣高高興興地迎接新年的到來,。吃了醬板湯果得開始出去拜年了,當然先給母親拜年,,母親摸著我的頭說:“你又大一歲了,!以后要聽話.”然后到堂前去參拜掛在正中上方的列祖列宗的神像(就是一些穿著清朝服飾的畫像),有的人還會結伴去廟里拜菩薩,。最有趣的是去給長輩以及左鄰右舍拜年,。呵!這下收獲可就大了,,這件小小長衫的前兜裝滿了大人們給的零食,,雖然差不多全是農(nóng)家土產(chǎn),但偶而也會有一小段甘蔗,、幾個橘子,,就會令我欣喜若狂了。
那時最熱鬧的是民間組織的馬燈班子,,五六個人一班,,四個人騎著彩紙或彩布扎成的馬燈,一個人將高高地扎在一起的九面鑼鼓“咣彩咣彩”地敲打得震天的響,,四個騎彩馬的孩子邊舞邊唱:“…… 哎格楞燈吆 …… 年糕無沒塊也好,!” 看熱鬧的各家各戶都會拿出一點年糕、塊之類的給他們,。前腳送走一班,,后腳又來一班,。另外還有“佯掃地”,一個人頭上扎著草圈,,臉上畫著花臉,,打扮成小丑摸樣,手提一把扎彩的掃帚,,到人家門口,,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佯裝著掃地,,口里說些吉利話,;“嘟 ... 答 .. 掃到東,老板屋里盤青龍......” 然后也是乞討點吃食,、零錢什么的,。
年初一一般不走親訪友,而是拜菩薩,,拜祖宗,;初二開始走親戚了,那時的鄉(xiāng)村小道上,,你來我往,,全是拖家?guī)Э诘男腥耍掷锾岬牟煌庥诠饒A,、棗子,,甘蔗、橘子等禮品,,小河里船兒吱吱呀呀歡唱著,,男男女女不是去走親訪友就是去趕場看戲。每次我出門媽媽總要千叮嚀萬囑咐,,到了別人家里進門就得拜年,,吃飯時一定要懂禮貌,大人不動筷,,小孩不可先吃:雞肫、蚶子,、鯉魚一律不許吃,;肉丸,蛋餃只能吃一個 ...... 看著客人到我家來他們也是這樣吃菜的,,我實在想不明白這是為了什么,,后來問媽媽:為什么吃菜還有這么多規(guī)定?媽媽說:一家就殺一只雞,,一只雞只有一個雞肫,,蚶子和魚很貴的,,也只有這一碗,如果先到的客人把它吃掉了,,后面再有客人來怎么辦,!一定要等到所有的客人都來過了,剩下的菜我們才可以吃.聽說有的地方還有用木頭魚紅燒以后擺在桌子上佯裝請客的,。
正月里,,讀書小孩放假,那時也很少有寒假作業(yè),,小伙伴們不但玩的人多,,玩的時間長,而且大人也不會怎么限制我們,。那么,,我們那時能玩點什么呢?無非還是跳繩,、打彈子,,接子、類瓦橋(滾銅板),,追逃,、踢毽子等等。不過因為口袋里有了一點點壓歲錢,,不少人還會到小店里買幾張“香煙牌子”(類似現(xiàn)在的小畫片),,幾個人聚在一起括畫片,還有人去買幾個“甩炮”,、或者一把火藥槍,,剝一根火柴的頭裝在里邊,“啪啪啪”地打著嚇人,。
大人們打麻將的地方一般是不讓小朋友進去的,,他們靜靜地玩,就怕小孩子吵鬧,;還有的大人會“挖花”,,四個人一邊打牌,一邊唱花名,,我聽到過好幾次,,十分好聽。最熱鬧的是男男女女圍在一起“打牌九”,,一副三十二只竹牌,,一個人坐莊,三個人打,,后面還圍著一群人,,有拼莊的,,有參打的,有擲骰子的,,還有高高地站在莊家對面監(jiān)督場面的(他們叫“撬臉”),,更多是觀戰(zhàn)的,真所謂:四賭,、八看,、十六相(圍觀的意思)、三十二人打圍墻……大呼小叫,,熱鬧非凡,。這打牌九不像打麻將、挖花那么文文靜靜地坐上幾個小時,,而是來去自由,,有贏了錢興高采烈地回家去的,也有賭光了錢灰溜溜逃走的,,你方唱罷我登場,,真可謂前赴后繼。母親總是告誡我們,;“贏來三只手,,輸?shù)魧嵕叹獭J€十輸,,千萬不可去賭,!”可我們看著人家那么熱鬧,心里總有點癢癢的,,母親就讓我們在家里玩牌九:接龍,、釣八九、拆子龍……我們不賭錢,,她就給大家分一大把砂炒倭豆代替現(xiàn)錢互相支付,,就這樣一邊玩一邊吃,玩好了,,豆也吃完了,。
春節(jié)的最后一個活動當是正月十四夜了。我小時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元宵節(jié)”,,只知道我們鄉(xiāng)下還要在正月十四那一天的夜里吃湯果(湯團是稀罕點心,,只在有貴客光臨時才能吃到),吃完湯果,,孩子們提著大人自己扎的兔子燈,、南瓜燈,,還有五角星燈,,里邊點上蠟燭,,從各家各戶跑出來,口里說著:“和去,、大去,、趕到茅山吃草子?!眳R合在一起,,由弄堂這頭走到弄堂那頭,說是“趕老鼠老貓”……就這樣算是過完年了,。
有道是:“有佬掙家計,,窮人增年紀?!贝汗?jié)很快就過去了,,人長了一歲,日子又回到原來的軌道,。大人們又在嘆息:“唉,!過年好過過日難哪!”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八
快奔七十的人了,,一些童年的記憶還總是難忘,。比如野生菱角,比如好吃的雞頭菱條兒,,老是在腦海里轉悠,。
菱角是生長在河塘里的一年生水生植物。長長的藤蔓漂浮在水面,,每節(jié)藤蔓都有粗粗的菱角蒂,,這菱角蒂上大約二十片近似菱形的葉子與不斷生長的多個菱角。葉子都有長長的中段有氣泡的葉柄(氣泡有漂浮作用,,以便使菱蒂的生長點始終在水面),。這可是大自然恩賜我們的最佳食物,而且一直是伴隨著我成長,。那時,,只要有池塘就有菱角,并且滿滿的蓋住了水面,。有些小河灣里也長成片的菱荷(我們稱菱的藤蔓為菱荷),。可以說菱在我們鄱湖這里是舉目可見,。
菱有四角菱,,枕頭菱,扁花菱,,豬婆菱幾種,。四角菱顧名思義有四個角刺,,菱下有兩個岔開的尖角刺,菱蒂處與菱底橫向一邊一個角刺岔開著,,樣子可怕,,但菱仁飽滿;枕頭菱與四角菱相似,,只是少了菱蒂處的兩個角刺,,菱仁更加飽滿,這也是人們喜歡的菱角,;扁(都昌方言叫be讀輕聲,,這不能讀bian的第三聲)花菱也是底下兩個角刺,,,但是菱身扁扁的,,菱仁當然也是扁扁的,與之前兩種,,仁實少些,,且不容易咬出果肉,所以人們不大光顧這種菱,;豬婆菱雖然也只有兩個角刺,,但渾身長著大疙瘩,殼厚堅硬,,仁實少得可憐,,人們更不愿動它,由它自生自滅去了,。每一種菱都有它們生長的地方,,不會混雜一起,而且很奇妙,,水質好的塘,,就長好菱,或四角菱或枕頭菱,;一些盡是些青苔綠絲和雜草的小荒塘,,只長豬婆菱或扁花菱。
門口塘很大,,有幾個洗衣麻石方框和橋板,,很有規(guī)則地躺臥著,像是在和秀氣的塘水作熱吻似的,。早晨,,婦女們三三兩兩在橋板上洗衣服。清澈的塘水似明鏡,映著活力四射的少婦倩影,,給美麗的鄱湖小村更添了不少秀色,。水質好,自然長好菱,,門口塘全是四角菱。菱是有靈性的',??拷T口洗衣橋邊,很少有菱菏,,好像有個分水界,,洗衣這邊,干干凈凈,,另一邊菱荷滿滿的——總是這樣,。
夏季,有人用長竹柄鉤子拉菱荷做菜,。菱的藤蔓長莖去掉纓須,,洗清切成小段,炒煮烹調,,是上好的下飯菜,,老少喜歡。六月,,小小的白菱花像情人的眼睛,,在偷偷的向人賣俏。有句像成語的諺語——七菱八落(七零八落),,是說七月開始生長菱角,,到八月底就結束,不再長菱了,,老菱開始掉落,。其實菱的生長期最長,從七月吃到八月,,有哪種水果從上市到罷市有這么長時間,?
打從我記事起,三四歲吧,,就知菱好吃,。一天,媽媽吃過午飯對我說,,我摘菱你吃啊,。沒吃過菱,不知菱的味道好。我照樣與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黃昏時,,媽媽摘了兩籃菱,在洗漂,,嫩菱是漂浮的,,老菱是沉的。這嫩菱煮熟后是糊稠的,,不結實,,味兒不香,還有點苦,,必須撈出來,;嫩菱生吃相當好,脆脆的,,還很甜,;嫩菱很容易剝開殼,只要把菱的角輕輕一掰,,就露出白白的菱仁,,或者用指甲輕輕一掐,也能剝開菱殼,。不費力,,三歲的小孩也能掰開嫩菱殼。
誰家摘了菱,,只要招呼一聲,,晚上煮菱,左鄰右舍都來吃,。要是會嘮嗑會講故事的在里面,,氣氛更好。我最喜歡聽故事(我們這里叫講零話得)邊吃邊講邊聽,,講的有勁,,聽得有味,當然醇香的菱仁更有味,。我是咬不動老菱的,,媽媽把咬掉兩角的敞口殼菱給我,我只要把菱的敞口對準口腔,,一咬,,菱仁就滾落口中。呵,,好香,!
大家火火的吃了一晚,,剩下的還有大半籃菱,這就是我的零食,。早晨,,一塊砧板,一把菜刀,,就在廳堂剁菱吃(大人沒時間幫助咬,,小孩必須學會用刀)。剁菱有兩種方法:一是從菱蒂對開,,把菱分為兩半,;一是從菱蒂開始,沿菱兩楞輕削兩刀,,再輕輕剁開菱蒂,然后掰開殼,,就有完整的菱仁,。后者麻煩,但是有趣的玩賞過程,,小孩很愿這種吃法,!奶奶總是叮囑我不能亂扔菱殼,菱殼會扎腳板,。盡管大家都注意處理菱殼,,但是,還是經(jīng)常有人被菱刺扎腳板,。大家也都會挑刺,,我也學會了挑刺。菱刺是有倒刺的,,不懂方法,,很難把刺挑出來;我也是小能手,,再深的刺也能挑出來,。
現(xiàn)在我又想起了小時常吃的菱角,心里怪怪的,,不是滋味,。為什么生命力極強的菱,這些年說沒了就沒了呢,?原因是大家為了眼前的利益,,搞養(yǎng)魚,給密度很大的魚吃光了,。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九
兒子離開家鄉(xiāng)來云南半年了,,平時在說話間只要一說到火車,,他就特別來勁,每次只要坐車經(jīng)過火車站,,他就死活拉著要進去,,在里面一呆就不想出來,他不斷用他那表達得不完整的字句在強調他的情感和意愿:
“坐火車”,,“好遠好遠……好遠好遠……”,。
最近他說這些斷續(xù)句子的次數(shù)漸漸增多,
“我外婆家有好多汽車” ,
“那狗狗會咬人,,(他外婆家的狗咬傷過人)”
“ 外婆種菜,,好多菜……”
“肖峰有大汽車(他在老家的玩伴)”
我開始意識到,孩子在想家了,,想他成長的家鄉(xiāng),,想伴他長大的外婆。因回家一趟需三天兩夜不容易,,也在這邊上著幼兒園,,就沒太上心。有天晚上我聽到他說夢話時也在絮叨著火車,,外婆,,看著他睡夢中的小臉,我終于意識到,,要讓兒子回一趟老家了,。當我第二天告訴他這個消息時,三歲的孩子竟然雀躍歡呼,,眼睛里有種光亮閃動,,手指來了一個不知他從哪學來的手勢。我不禁嘆了一口長氣,。
一個月后,,他媽媽帶他回到云南,精神面貌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朋友們都說他變得活潑了,,明顯地看到有一種久違的生動在他的神情中流動。話也比以前多了,,以前他總不愿上幼兒園,,這次回來每天也不再拖拖拉拉了,到時間就自覺的去,。
我于是知道了,,孩子是很需要有一個他熟悉的環(huán)境,需要有一個他熟悉的親人氛圍,,他的情感需求需要將他帶離家鄉(xiāng)的父母給予彌補,。如今多少青壯年帶著自己的孩子離開他們童年生長的`環(huán)境,,在另外新的環(huán)境中去工作和生活,于是年幼的孩子也跟著父母輾轉一個又一個新的生活之地,。每一次的遷居,,父母們都得投入的新的環(huán)境適應和工作的繁忙中,根本沒多少時間來照顧孩子,, 幼兒們就這樣在一個個陌生的環(huán)境和人群中不知所措,,或郁郁寡歡。我們認為他們會對一切新事物都會很快適應,,因為他們就是嶄新的接受體,。有些孩子會在任何環(huán)境里都會快樂成長。但是當一個已經(jīng)形成原始記憶和情感的孩子,,我們如果沒有關注的他的情感需求,,將會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無法彌補的創(chuàng)傷。特別是在孩子還不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的幼兒階段,。
我不敢說我就關注到了我孩子的情感需要,,半年已經(jīng)是太長了,對于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我不知道這次將他長時間的帶離會給他幼小的心帶來多少影響和傷害,。我真的不知道,。這是我當今生活里需要不斷認真觀察和思考的事,。
可是我要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我又能夠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怎樣的童年,?——我已經(jīng)不能給予他像我童年時的田野,,山脈,樹林,,河流,,不能讓他在寬廣的土地上奔走,在樹林間穿梭,,在河流里漂浮,,在泥土里翻滾……。但至少他有了外婆,,有了外婆的菜園和外婆家的老房和那只白色的狗,。我想,我有責任保護和讓他形成一個這樣的童年空間,,有這樣的一個完整的童年記憶,,當他有一天長大,在某個不經(jīng)意間他可能會和我說起他的童年,,而當他在描述的時候,,心底一定有著非常渾厚的情感回音和豐富的表情,,這些是我希望看到和感受到的。
無奈急劇變化的時代和自我頻繁選擇已經(jīng)將我的生活切割成一段段的時間和記憶片段,,有幸我擁有一個完整的童年生活和童年記憶,,這個早已成型的天然而純凈的世界可以讓自己安然去面對這種變化無常的生活,不至于走向迷失和激越,。
如果可能的話,,我更愿意讓我的孩子在我童年生長的環(huán)境里自由自在成長,盡情嬉戲,,隨意感受一切自然事物,。我實在想不出有什么禮物會比這些更珍貴長久,沒有哪種對于孩子的教育能好過自然的調理,,沒有哪種愛能夠如此輕松卻豐富厚實,。真的沒有比這些更好了!……這是任何現(xiàn)代化城市條件和優(yōu)越經(jīng)生活都無法媲美的自然天堂,。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十
好久沒在家過元宵佳節(jié)了,,記得童年元宵節(jié)的印象:木屑、柴油,、蘿卜整合而成的自制火燈(俗稱“壓壓燈”),,小伙伴們人手一把,漫無目的地走街串巷,,肆意的追逐,、狂奔。那時候對“壓壓燈”的喜愛簡直如癡如狂,,不管吃飯還是上廁所必須把它放到抬頭就能看得到的地方,,恨不能睡覺都揣到被窩里,呵呵,,記得那段時間出門,,口袋里放的不是糖果瓜子之類的食品,而全部是撐得滿滿當當?shù)哪拘?,以備足充分的燃料?,F(xiàn)在想想似乎有些傻氣,不過那時候的元宵節(jié)確實過的最最充實最最快樂的,。
由此放眼再看現(xiàn)在的元宵佳節(jié),,滿滿的圓月,空空的街巷,,再看不到街道巷弄傾巢而出的人群,,也看不到成年人扎堆海侃的激情,沒有了小朋友們追逐的歡聲笑語,,自然也就消失了“壓壓燈”的燈火通明,。
不禁要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物質生活有了明顯的提高,,但在精神層面似乎不增反減,,尤其是現(xiàn)在的小朋友們,自小就背負著各個方面的壓力,。不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是父母的失責,,當孩子們長大后回憶童年卻找尋不到快樂的記憶,那就是父母們的罪過了,。為什么現(xiàn)在的節(jié)日作為主力軍的小朋友們卻沒有預想中的開心了呢,?
經(jīng)過仔細的觀察終于發(fā)現(xiàn)的了一些原因,孩子的天性都是愛玩,,而要玩的開心肯定要有玩具,。好的,從現(xiàn)在的孩子們的玩具作為切入點深入研究,。就拿現(xiàn)在的元宵節(jié)舉個例子,,現(xiàn)在孩子們手里提的都是買來的精致電動燈籠,造型別致多樣,,霎時華麗奪目,,孩子們都很神氣的提著他們,??蔁艋\并不是獨此一個的稀有物品,,誰都可以買的到。當自己的“華麗”遇到別人一樣的“華麗”時,,從孩子的角度一定會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當他再發(fā)現(xiàn)每個小朋友手里都提跟自己類同的“華麗”時,,那么屬于小朋友們這個節(jié)日的“華麗”也就平庸了,。而我們那個年代則不同,我們那時的玩具基本都是自己的做的,,因此玩具的本身就是我們自己的一件杰作,,與生俱來就有我們感情的傾注。就拿“壓壓燈”為例,,一個人拿著熊熊燃燒的火炬,,心中是何等的激情?,!當看到別的小朋友也拿著一把,,激情碰撞激情就是更加的激情。由此想到了火所獨有的神奇之處,,人類自古對火就有種崇拜,,認為那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力量,,一種使人得到光明的力量。而社會高度文明的今天似乎燈代替了火成為人類光明的使者,,但是火在人們心中的.那份崇高地位卻絲毫未動搖,,所以人類一直使用著燈,卻始終崇拜著火,。不難想象如果奧運“火炬”替換成“燈具”的多么搞的一件事情,,自由女神的火炬換做一把手電筒那是多么悲情的一幕?;鹗枪饷?,自由的象征?;氐浆F(xiàn)在的城市生活,,我覺得如果在公園廣場搭起一堆篝火,其效果絕對比在樹上掛彩燈更能吸引市民的目光,。
(太晚了,,不想寫了,就此打住吧?。?/p>
至此,,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相對匱乏,但是卻很自由,,純真樸實的年代,。我們的童年沒有電腦、網(wǎng)絡游戲,、巧克力甚至于汽水,。但我們卻很享受在麥稈垛上翻跟斗的那份歡快。我們的童年沒有進過動物園觀看那些只有在書本上才見過的動物,,但我們卻很用心的給兔子磊過窩,,給牛撓過癢,給小雞在草叢里捉過蟲子,。我們的童年沒有錢買昂貴的玩具,,但我們卻能自己制作出屬于小朋友們共同的快樂,我們的童年很幸福,,因為我們所有的快樂都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
純真的想法、天真的笑容,、真實的開心,、我們的童年記憶!!,!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十一
記憶,,就像小時候,故鄉(xiāng)彎彎曲曲又細又長的山道
總是在我的眼前,,繞啊繞……
記憶,,就像小時候,故鄉(xiāng)春天里一條條嫩嫩的柳絲
總是在我的心空,,搖啊搖……
記憶,,就像小時候,故鄉(xiāng)小河里一葉葉綠綠的.浮萍
總是在我的腦海,,漂啊漂……
記憶,,就像小時候,村里頭大槐樹上那鳴唱的知了
總是在我的耳旁,,叫啊叫……
記憶,,就像小時候,我們家里頭那條調皮的小花狗
總是在我的身邊,,跳啊跳……
記憶,,就像小時候,我家屋頂那一朵朵彩色的炊煙
總是在我的夢中,,飄啊飄……
記憶,,就是母親在那昏暗的燈光下不停地做著針線
天都亮了,還都不知不覺……
記憶,,就是父親在那火熱的陽光下耕種一壟壟農(nóng)田
地里的活,,總是沒完沒了……
記憶,是鄰家那個和我同歲同桌美麗乖巧的小女孩
為什么,,總是讓我忘不掉……
記憶,,在故鄉(xiāng)那綠綠的開滿山花結滿野果的大山里
還藏著,多少童年的歡笑……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十二
我從小生活在渭北的小山村,,站在山巔,,目之所及,只要是一大片樹木叢生,,綠樹成蔭的地方,,幾乎注定就是村子,。周圍的山巒大多數(shù)是光禿禿的,生長著一些根本無法茂盛的百草,。周圍的村子每個生產(chǎn)隊都有數(shù)目可觀的牲畜,,沒有機械化的農(nóng)具,牲口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無可替代的勞力,。夏秋兩季牲口需要大量的青草飼養(yǎng),,農(nóng)人們每天都要上山割草,足跡踏遍了附近的山頭,;冬季,,為了抵御寒冷,,需要大量的柴草燒炕,,附近山頭上長得較高的柴草都被割回家,;還有數(shù)目可觀的來回掃蕩山坡,。山坡因而顯得光禿禿地。
從小到大,,我經(jīng)常所能看到的鳥類最多的是麻雀,,村莊里隨處可以看見它們的身影,,尤其是傍晚時分,,在村子里一排排宅基莊前屋后枝葉茂密的樹林中,成百上千只的麻雀聚在一起,,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生產(chǎn)隊的飼養(yǎng)室也是麻雀的樂園之一;谷子即將成熟的季節(jié),,成群結隊的麻雀,,貪婪地蠶食著農(nóng)人們辛苦勞作即將收獲的谷子,無奈之下,,人們在谷田之中捆綁出稻草人,,嚇唬麻雀,或者不得不安排專人站在田間地頭吆喝,,驅離它們,,確保收獲。
麻雀喜歡從這個枝頭飛到另一個枝頭,,從較高處飛到低處,,從飛行的.高度和歷程上看,從其身體結構而言,,無法達到飛得更高更遠的基本要求,,只能停留在低飛或近距離飛翔,無法逾越;麻雀畢竟是麻雀,,他沒有展翅高飛的勇氣,、自信心、氣魄,,根本無法理解,、感受到雄鷹的孤傲和獨霸,享受不了雄鷹不斷突破戰(zhàn)勝自我的愉悅,,領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別樣景致。
每年除了冬季,,生產(chǎn)隊每天都會安排一定的勞力割草,,飼養(yǎng)牲口,每天都必須安排一部分人此項勞作,,牲口的數(shù)量,、食量可觀,不能因為飼養(yǎng)不合理及時,,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況且牲口的繁殖是生產(chǎn)隊一項重要的“戰(zhàn)略”儲備、一項重要的經(jīng)濟收入來源,,關乎每個村民的生計,,每個生產(chǎn)隊都有固定的飼養(yǎng)牲口的場所——飼養(yǎng)室,和飼養(yǎng)牲口經(jīng)驗豐富專門的飼養(yǎng)員,;飼養(yǎng)室,、倉庫、學校是一個生產(chǎn)隊的重要命脈,,一般都會建在村子的中心,,飼養(yǎng)室、倉庫,、學校是當時每個生產(chǎn)隊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村子里的人在這里每天聽從生產(chǎn)隊長的安排,領工,、記工幾乎都是在這里完成,。
為了滿足牲口們的胃口,同時還要積攢一些肥料,,所有牲口都不放養(yǎng),,實行圈養(yǎng),這就需要相當數(shù)量的勞力投入其中,,年紀大的,、飼養(yǎng)經(jīng)驗豐富老人成為首選,,炒料,、鍘草,、拉土、曬土,、墊圈,、出圈(清理牲口肥便)、牲口配種,、接生,,繁雜枯燥的勞作,也只能是老年人去做,,沒有年輕人喜歡成年累月地與不會說話的牲口生活,。
小時候,爺爺是生產(chǎn)隊里的飼養(yǎng)員,,大隊,、公社給發(fā)他的許多獎狀貼在家里的墻上,是我小時候引以自豪的資本,。父親一直在外教書,,母親每天必須按時參加生產(chǎn)隊的勞動,全家人的口糧,,全指望老人們的勞作,、工分,當時的勞動是集體勞動,,按勞記工,,年中核算,多勞多得,。
年幼無知,、尚未到上學年齡的我,每天只能跟在爺爺身后,,整天出入生產(chǎn)隊的飼養(yǎng)室,,目睹了爺爺勞作的全過程。偶爾間,,爺爺在給牲口炒料的時候,,留一點玉米、豆類(黃豆,、黑豆,、紅豆),多炒一會,,讓我解解饞,,安撫一下眼巴巴地一直瞅著的我,,這也是我最為奢侈、愜意的時候,。小時候家里窮,,溫飽解決都很困難,根本不可能有零食,,經(jīng)常穿的是母親紡線織的粗布衣服或者把大人的穿不成改裝而成的衣服,,縫縫補補幾乎是所有窮孩子的衣裳特點。
飼養(yǎng)室可以說是我童年的樂園,,我和堂兄弟們,,經(jīng)常出入其中,追逐玩樂,,掏麻雀窩,、下雪天弄來一把谷子,找個篩子,,用木棍撐起來,,用繩子拴住木棍,躲在暗處,,靜靜地等待饑餓難忍的麻雀自投羅網(wǎng),,瞅準麻雀進入“伏擊圈”,猛一拉繩子,,麻雀便成為囊中之物,;然后弄死它們,弄一些水,,和成泥包住麻雀,,再弄點柴火點燃,把弄好的麻雀放入其中燒,,等到一絲絲肉香裊裊飄出,,兄弟們迫不及待地拋開火堆,拿出燒好的麻雀,,慢慢品食,。
美味的誘惑,轆轆饑腸唆使我們經(jīng)?!颁b而走險”,,哥幾個每人從家里雞窩神不知鬼不覺地“偷”一兩個雞蛋,大家聚在一起,,選一個避過大人的地方,,和泥、包雞蛋,、弄柴,、生火,,燒雞蛋,分工明確,,吃雞蛋,。紙里最終包不住火,我們的行為最終還是被大人們所知曉,,自然免不了一頓皮肉苦,、謾罵,,心里還挺不服氣的,。漸漸地我們長大了,懂得了自己的“罪過”在于,,貪婪地破壞了家里的經(jīng)濟命脈,,雞蛋經(jīng)濟是當時農(nóng)村家庭經(jīng)濟的重要來源。
偶爾一天,,和女兒說起童年的故事,,女兒總是一種不惑的眼光直勾勾、不惑地注視著我,,似乎很是有趣,,又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今天相對過去富足,、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孩子們根本無法感受到上一代人經(jīng)歷的苦難。
童年的回憶隨筆篇十三
光陰荏苒,,歲月如煙,,年華悄然走遠,感嘆之余又送走了人生中的一季暖春,,迎來了一個初夏恬靜的日光情懷,。
寧靜的午后,漫步在一條幽幽小徑之中,,感受著大自然貼耳的親吻,,已記不清有多久沒有這般細細的看過周遭的風景了,每日奔波在城市的邊緣,,忙碌的身影早已忽略了那片田間坡頭帶笑的野花,,簇簇青草的芬芳。
生活在這快節(jié)奏的都市,,形形色色的人們總是停不下匆忙的腳步,,為了那份僅有的生存,為了那顆不甘平庸的心,,奔赴在這一場未知的旅途中,。,。。遺失了太多憧憬的美好,。驀然回首,,去看那一路走過的足跡,卻發(fā)現(xiàn),,忙碌中的我們早已遺失了昨天,。
擁著淡夏這一份難得的愜意,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看青青草兒碧綠的芬芳,,聆聽著泉水涓涓的流淌,不遠處的前方有著三三兩兩的孩童在嬉笑的打鬧,,好不歡快,,看著眼前的這一幕,我的思緒仿佛也被拉回到了那個歡聲笑語的年代,。
一幕又一幕的童年往事就這樣浮現(xiàn)在眼前,,那一張張稚嫩的臉上充滿著快樂的笑顏,那小小的身影奔跑在開闊的田野上,,穿梭在那片金黃燦爛的油菜花間追趕著蝶兒顧撲著蜻蜓,。
童年里的我們有著孩童調皮的天性與純真,會爬到高高的樹上去端鳥窩,,摘野果,,挖野菜,然后另起爐灶,,整片山林里都彌漫著裊裊的炊煙,,分享著那難得的美味,夕陽西下時,,躺在柔軟的草地上,,仰望藍天白云,看黃昏的落幕,,說著各自心懷的夢想,。
他說,我以后長大了要當畫家,,把這一幅迷人的鄉(xiāng)土氣息一一勾勒,,她說,我以后要賺很多很多錢,,然后去城市里生活,,一陣陣的歡聲笑語,伴著微微的晚風輕輕佛過,,夜幕悄悄的降臨,,看著滿天的星星眨著眼睛,,聽著媽媽講著七個小矮人的故事,進入了甜甜的夢鄉(xiāng),。
那條涓涓流淌的小河溝里,,有一群小小的身影在戲笑鬧騰的打著水仗,摸著魚兒,,捉著小蝦,,那充滿歡笑的教室里,淘氣的丟著書本,,黑板上胡亂的涂鴉,,讓和藹可親的老師,發(fā)出了一聲聲無奈的長嘆...太多太多童年的歡樂,,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成為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最難以忘懷的歲月,。
那曾穿著漂亮紅色花裙,扎著兩條小鞭追趕春風的小女孩,,是我,。
那頭頂涼草帽,手拿枯木枝,,穿梭在田間坡頭的野趣女孩,,是我。
那清澈透明的小河里,,赤著腳丫戲水摸魚捉蝦的笨拙女孩,,是我。
那在課間手捧書本搖頭晃腦,,裝模作樣朗誦課文的乖女孩,,是我。
那放學的路上跟小伙伴們,,嬉戲打鬧你追我趕的淘氣女孩,,是我。
都說,,童年是歡樂的海洋,,是一首歲月婉轉悠揚的長歌,唱出了我太多的純潔與美好,,那群親愛的小伙伴,,你們是我最初的懷想,也是溫暖我一直走到最后的情感,。
只是,,有誰知道那田間坡頭,,承載了我多少童年的歡樂?那清澈透明的小河溝里似乎還能看見那群小小的身影,,那年的歡笑聲彷佛還回蕩在耳旁,,如今卻是在找不到痕跡,還沒來得及跟童年說聲再見,,卻已被歲月無情的帶到了青春的尾巴上,,兒時的純真,兒時課堂,,兒時的伙伴,,還有兒時那無憂無慮的童年!
太多美好且溫暖的回憶,,伴隨著我走過了人生中的一程又一程......
回憶想起這些,,感嘆著歲月匆匆似流水,身邊的過客新舊交替,,只是他們的臉上再不復兒時的純真與無憂無慮,,那群挖著野菜的伙伴,你們在哪,?那曾說著要當畫家的你,,如今又是否實現(xiàn)了你的夢想?那曾說著要來城市生活的你,,如今又是否會覺得城市汽笛發(fā)出的喧嘩聲音,,讓你遠離了那充滿歡樂的綠草地,以及你臉上消失的每個笑容,,還有那份難以尋覓的純真,?
漂泊在這沒有歸屬感的城市里,就如風中的一片落葉搖搖欲墜,,千般無力,,沒有了內心的依托,在一次次的打擊與挫折中成長,,不管我們有多么的不情愿,,還是要堅強的去面對生活的殘酷,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于是我們的腳步只能不斷的向前,向前……
身處在這五彩斑斕的社會大染缸里,,那些童年里單純的快樂彷佛一下子就離我們太遠太遠了,,遠到我們的記憶都開始變得模糊,遠到我們的眼前只看到,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這八個大字了。
成長的代價,,苦苦的.追求,,真正的幸福,又到底是什么,?難道就是隨波逐流,,讓忙碌的身影枯涸了生存源泉的澄澈?可是,,可是,,我們的內心又失去了幾分純真,我們的臉上又多了幾抹笑容呢,?
在這所謂傷不起的年代,,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越發(fā)渴望的追求那份最初的情感,,單純的笑容,,用一顆淡然寧泊的心,去回味那一別悠長的夢,,那是我們回不去的童年,。
而曾經(jīng),一起瘋,,一起鬧,一起犯錯,,那些不成熟的幼稚,,好像都只是童年歲月里留下的一抹斑斕記憶了,漸漸的懂得了,,最可怕的不是被時間拉開了距離,,沖淡了回憶,而是那些再也找不回的純真,,回不去的童年,。
天真歡快的時光,我懷念著,,那片綠色的草地,,那條清澈透明的小河,還有那群奔跑在田間山坡的小小身影,,依戀著那無憂無慮的童年,。
彷佛那童年,就隨著那群小伙伴們在田間坡頭,奔跑的身影漸行漸遠了,,而此時我的心,,卻靜得像一灘湖水,激不起一絲的漣漪,,靜得能聽見友人親切關懷的聲音,,回家吧,天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