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三化學必備知識點歸納與總結篇一
(1)傳統(tǒng)文化中的物質變化與反應類型,。如成語“火上澆油”(主要是化學變化)、“百煉成鋼”(主要是化學變化),,古詩詞“千錘萬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變化)等,。
(2)傳統(tǒng)文化中的物質組成。如《本草經(jīng)集注》中“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漢書》中“高奴縣有洧水可燃”,,“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
(3)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實驗操作。如《本草衍義》中對精制砒霜過程的敘述:“取砒之法,,將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煙上飛著覆器,,遂凝結累然下垂如乳,,尖長者為勝,,平短者次之?!鄙婕暗牟僮鞣椒ㄊ巧A;
如明代《本草綱目》記載燒酒的制造工藝,,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餾;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操作中“漬”和“絞”分別表示煮沸,、浸取、過濾等,。
(4)傳統(tǒng)文化中的物質性質與用途,。如清代《本草綱目拾遺》中有關“強水”(硝酸)性質的描述;古代銅器、銅錢成分為銅合金,,銅銹的主要成分為cu2(oh)2co3等,。
(1)讀題:讀懂題中文言文所描述的物質的性質、重要的操作等,。
(2)析題:由于文中物質的名稱一般與現(xiàn)在化學教材不同,,需通過性質聯(lián)系所學化學知識分析所描述的化學過程。
(3)答題:該類題目多為選擇題,,根據(jù)題目要求正確解答,。
高三化學必備知識點歸納與總結篇二
1、有色氣體:f2(淡黃綠色),、cl2(黃綠色),、br2(g)(紅棕色)、i2(g)(紫紅色),、no2(紅棕色),、o3(淡藍色),其余均為無色氣體,。其它物質的顏色見會考手冊的顏色表,。
2、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h2s,。
3,、熔沸點,、狀態(tài):
①同族金屬從上到下熔沸點減小,同族非金屬從上到下熔沸點增大,。
②同族非金屬元素的氫化物熔沸點從上到下增大,,含氫鍵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溫下呈氣態(tài)的有機物:碳原子數(shù)小于等于4的烴、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點比較規(guī)律:原子晶體>離子晶體>分子晶體,金屬晶體不一定,。
⑤原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共價鍵,,離子晶體熔化只破壞離子鍵,分子晶體熔化只破壞分子間作用力,。
⑥常溫下呈液態(tài)的單質有br2、hg;呈氣態(tài)的單質有h2,、o2,、o3、n2,、f2,、cl2;常溫呈液態(tài)的無機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x。
⑦同類有機物一般碳原子數(shù)越大,,熔沸點越高,,支鏈越多,熔沸點越低,。
同分異構體之間:正>異>新,,鄰>間>對。
⑧比較熔沸點注意常溫下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華的物質:碘的單質,、干冰,,還有紅磷也能升華(隔絕空氣情況下),但冷卻后變成白磷,,氯化鋁也可;三氯化鐵在100度左右即可升華,。
⑩易液化的氣體: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劑,。
4,、溶解性
①常見氣體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極易溶于水在空氣中易形成白霧的氣體,,能做噴泉實驗的氣體: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氣體:co2、so2,、cl2,、br2(g)、h2s,、no2,。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尾氣吸收時要用防倒吸裝置,。
②溶于水的有機物:低級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鹵素單質在有機溶劑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與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機溶劑。
⑥硫酸鹽三種不溶(鈣銀鋇),,氯化物一種不溶(銀),,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⑦固體溶解度大多數(shù)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少數(shù)受溫度影響不大(如nacl),,極少數(shù)隨溫度升高而變小[如。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小,隨壓強增大而變大,。
5,、密度
①同族元素單質一般密度從上到下增大,。
②氣體密度大小由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決定,。
③含c、h、o的有機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個氯的有機物密度大于水,。
④鈉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屬光澤并能導電的單質一定都是金屬?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質,但它卻是非金屬?
1、半徑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徑從左下方到右上方減小(稀有氣體除外),。
②離子半徑從上到下增大,,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離子及非金屬離子均減小,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于金屬離子半徑,。
③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質子數(shù)越大,半徑越小,。
2,、化合價
①一般金屬元素無負價,但存在金屬形成的陰離子,。
②非金屬元素除o,、f外均有正價。且正價與最低負價絕對值之和為8,。
③變價金屬一般是鐵,,變價非金屬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質各元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能根據(jù)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jù)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分子結構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電子穩(wěn)定結構,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共價鍵數(shù)目對不對,。鹵素單鍵,、氧族雙鍵、氮族叁鍵,、碳族四鍵,。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間結構: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
①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概念,。
②掌握四種晶體與化學鍵,、范德華力的關系。
③掌握分子極性與共價鍵的極性關系,。
④兩個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⑤常見的非極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數(shù)非金屬單質,。
1.區(qū)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離子,、原子團、取代基的概念,。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氣體元素,、1~20號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變,,分子要改變,。常見的物理變化:蒸餾、分餾,、焰色反應,、膠體的性質(丁達爾現(xiàn)象、電泳,、膠體的凝聚,、滲析、布朗運動),、吸附,、蛋白質的鹽析、蒸發(fā),、分離,、萃取分液、溶解除雜(酒精溶解碘)等,。
常見的化學變化:化合,、分解、電解質溶液導電,、蛋白質變性,、干餾,、電解、金屬的腐蝕,、風化、硫化,、鈍化,、裂化、裂解,、顯色反應,、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堿去油污,、明礬凈水,、結晶水合物失水、濃硫酸脫水等,。(注:濃硫酸使膽礬失水是化學變化,,干燥氣體為物理變化)
3.理解原子量(相對原子量)、分子量(相對分子量),、摩爾質量,、質量數(shù)的涵義及關系。
4.純凈物有固定熔沸點,,冰水混和,、h2與d2混和、水與重水混和,、結晶水合物為純凈物,。
混合物沒有固定熔沸點,如玻璃,、石油,、鋁熱劑、溶液,、懸濁液,、乳濁液、膠體,、高分子化合物,、漂、漂粉精,、天然油脂,、堿石灰、王水,、同素異形體組成的物質(o2與o3),、同分異構體組成的物質c5h12等,。
5.掌握化學反應分類的特征及常見反應:
a.從物質的組成形式: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b.從有無電子轉移:氧化還原反應或非氧化還原反應c.從反應的微粒:離子反應或分子反應
d.從反應進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應或不可逆反應e.從反應的熱效應:吸熱反應或放熱反應
6.同素異形體一定是單質,,同素異形體之間的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紅磷和白磷,、o2和o3,、金剛石和石墨及c60等為同素異形體,h2和d2不是同素異形體,,h2o和d2o也不是同素異形體,。同素異形體相互轉化為化學變化,但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7.同位素一定是同種元素,,不同種原子,同位素之間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異構是指由分子構成的化合物之間的關系,。
9.強氧化性酸(濃h2so4,、濃hno3、稀hno3,、hclo),、還原性酸(h2s、h2so3),、x氧化物(al2o3),、x氫氧化物[al(oh)3]、過氧化物(na2o2),、酸式鹽(nahco3,、nahso4)
10.酸的強弱關系:(強)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強):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與水反應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義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是x氧化物或x氫氧化物,如sio2能同時與hf/naoh反應,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離子應為hcoo-而不是cooh-
14.離子晶體都是離子化合物,分子晶體不一定都是共價化合物,,分子晶體許多是單質
15.同溫同壓,,同質量的兩種氣體體積之比等于兩種氣體密度的反比
16.納米材料中超細粉末粒子的直徑與膠體微粒的直徑在同一數(shù)量級,均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質、x,、苯酚鈉,、明礬、al2s3,、mg3n2,、cac2等一定條件下皆能發(fā)生水解反應
18.過氧化鈉中存在na與o-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溶液的ph值越小,,則其中所含的氫離子濃度就越大,,數(shù)目不一定越多。
20.單質如cu,、cl2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1.氯化鈉晶體中,,每個鈉離子周圍距離最近且相等的氯離子有6個
22.失電子多的金屬元素,不一定比失電子少的金屬元素活潑性強,,如na和al,。
23.在室溫(20c)時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難溶。
24.膠體的帶電:一般說來,,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的膠體粒子帶正電,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的膠體粒子帶負電,。
25.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
26.能形成氫鍵的物質:h2o、nh3,、hf,、ch3ch2oh。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時就成為了酸雨,。
28.取代反應包括:鹵代,、硝化、鹵代烴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應等
29.膠體的聚沉方法:(1)加入電解質;(2)加入電性相反的膠體;(3)加熱。
30.常見的膠體:液溶膠:fe(oh)3、agi,、牛奶,、豆?jié){、粥等;氣溶膠:霧,、云,、煙等;固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濃硫酸的密度為:1.84g/cm3,,濃度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類,如甲醛,。
高三化學必備知識點歸納與總結篇三
掌握下列七個有關操作順序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實驗程序判斷題"。
1."從下往上"原則,。以cl2實驗室制法為例,,裝配發(fā)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臺→擺好酒精燈→根據(jù)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wǎng)→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復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fā)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后"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傊腆w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后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后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后再點酒精燈)原則,。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
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多用于測量物質的沸點,,由于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①實驗室蒸餾石油。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溫度:這種類型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wěn)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溫度計則插入水浴中,。①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②苯的硝化反應,。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實驗:
熱kmno4制氧氣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別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防止實驗中產(chǎn)生的泡沫涌入導管;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1.結晶和重結晶:利用物質在溶液中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如nacl,,kno3,。
2.蒸餾冷卻法:在沸點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餾。
3.過濾法:溶與不溶,。
4.升華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來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過量的naoh溶液里過濾分離,。
7.增加法:把雜質轉化成所需要的物質:co2(co):通過熱的cuo;co2(so2):通過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氣體中的氣體雜質,氣體雜質必須被藥品吸收:n2(o2):將混合氣體通過銅網(wǎng)吸收o2,。
9.轉化法:兩種物質難以直接分離,,加藥品變得容易分離,然后再還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過濾,除去fe(oh)3,,再加酸讓naalo2轉化成a1(oh)3,。
10.紙上層析(不作要求)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于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后,再通過濃硫酸,。
3.沉淀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后,,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采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采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1.實驗室里的藥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結晶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藥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3.取用液體藥品時,把瓶塞打開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標簽應向著手心,,不應向下;放回原處時標簽不應向里,。
4.如果皮膚上不慎灑上濃h2so4,,不得先用水洗,應根據(jù)情況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沖洗;若眼睛里濺進了酸或堿,,切不可用手揉眼,應及時想辦法處理,。
5.稱量藥品時,,不能把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也不能把稱量物放在右盤上;加法碼時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體時,,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試管)或接觸筒壁(試管壁),。
7.向酒精燈里添加酒精時,不得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得少于容積的1/3,。
8.不得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對點另一只酒精燈;熄滅時不得用嘴去吹。
9.給物質加熱時不得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
10.給試管加熱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試管口對著自己或旁人;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1/3。
11.給燒瓶加熱時不要忘了墊上石棉網(wǎng),。
12.用坩堝或蒸發(fā)皿加熱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應用坩堝鉗夾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過濾液體時,漏斗里的液體的液面不要高于濾紙的邊緣,,以免雜質進入濾液,。
15.在燒瓶口塞橡皮塞時,切不可把燒瓶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燒瓶,。
高三化學必備知識點歸納與總結篇四
(1)、氯酸鉀熱分解(二氧化錳催化)
(2),、高錳酸鉀熱分解
(3),、過氧化氫分解(二氧化錳催化)
(4)、電解水
(5),、氧化汞熱分解
(6),、濃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與水置換反應
(9),、過氧化鈉與水反應
(10),、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適合實驗室制取氧氣,,但一般所謂“實驗室制取氧氣”是指1,、2兩種方法。工業(yè)用氧氣主要來自分離液態(tài)空氣,。
有氧氣生成的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2h2o=通電=2h2↑+o2↑
加熱氯酸鉀(有少量的二氧化錳):2kclo3=mno2△=2kcl+3o2↑
加熱高錳酸鉀:2kmno4=△=k2mno4+mno2+o2↑
實驗室用雙氧水制氧氣:2h2o2=mno2=2h2o+o2↑
加熱氧化汞:2hgo=△=2hg+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