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zhì)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一物理 教案篇一
1,、知道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在具體問題中能夠區(qū)分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矢量,,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能夠畫出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
3、知道力的兩種不同的分類,;能力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了解對某個力進行分析的線索和方法.情感目標
在講解這部分內(nèi)容時,要逐步深入,,幫助學生在初中知識學習的基礎(chǔ)上,,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
教學建議一、基本知識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僅有大小還有方向,大 小,、方向,、作用點是力的三要素.
2、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
3,、要會從性質(zhì)和效果兩個方面區(qū)分力.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一)、對于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要準確把握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點:
1、力的物質(zhì)性(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圖示是本節(jié)的難點.
(三),、力的分類需要注意的是:
1,、兩種分類;
2,、性質(zhì)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質(zhì)可以不同.
教法建議:一、關(guān)于講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議 力是普遍存在的,,但力又是抽象的,,力無法直接“看到”,只能通過力的效果間接地“看到”力的存在.有些情況下,,力的效果也很難用眼直接觀察到,,只能憑我們?nèi)ビ^察,、分析力的效果才能認識力的存在.在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注意身邊的事情,,想一下力的作用效果,。對一些不易觀察的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找到辦法觀察到.
二,、關(guān)于講解力的圖示的教法建議 力的圖示是物理學中的一種語言,,是矢量的表示方法,能科學形象的對矢量進行表述,,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很快的熟悉用圖示的方法來表示物理的含義,,并且能夠熟練的應用.由于初始學習,對質(zhì)點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在課堂上講解有關(guān)概念時,,除了要求將作用點畫在力的實際作用點處,對于不確知力的作用點,,可以用一個點代表物體,,但不對學生說明“質(zhì)點” 概念. 教學過程設(shè)計方案
一、提問:什么是力,?
教師通過對初中內(nèi)容復習、討論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教師通過實驗演示:如用彈簧拉動鉤碼,,或者拍打桌子等實驗現(xiàn)象展示力的效果以引導學生總結(jié)力的概念,并在此基礎(chǔ)上指出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指出了力的物質(zhì)性.
提問:下列實例,,哪個物體對哪個物體施加了力,?
(1)、馬拉車,馬對車的拉力.
(2),、桌子對課本的支持力.
總結(jié)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施力物體就有受力物體,有力作用,,同時出現(xiàn)兩個物體.
強調(diào):在研究物體受力時,,有時不一定指明施力物體,但施力物體一定存在.
二,、提問,、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用什么來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什么?
教師總結(jié):力的測量:力的測量用測力計.實驗室里常用彈簧秤來測量力的大?。?/p>
力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符號:n.
三、提問:僅僅用力的大小,,能否確定一個力:
演示壓縮,、拉伸彈簧,演示推門的動作.主要引導學生說出力是有方向的,并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體會并得出力的三要素來,。
高一物理 教案篇二
【學習目標】
1、知道速度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矢量性,。
2、知道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qū)別。
4,、會用公式計算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學習重點】
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度三個概念,,及三個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學習難點】
平均速度計算
【方法指導】
自主探究,、交流討論,、自主歸納
【知識鏈接】
【自主探究】
知識點一: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
【閱讀】p15 “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一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a級 1,、物體沿著直線運動,并以這條直線為x坐標軸,,這樣物體的位置就可以用 來表示,,物體的位移可以通過 表示,δx的大小表示 ,,δx的正負表示
【思考與交流】1,、汽車在沿x軸上運動,如圖1—3—l表示汽車從坐標x1=10 m,,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到達坐標x2=30 m處,則δx = ,δx是正值還是負值?汽車沿哪個方向運動?如果汽車沿x軸負方向運動,,δx是正值還是負值?
2,、如圖1—3—l,用數(shù)軸表示坐標與坐標的變化量,,能否用數(shù)軸表示時間的變化量?怎么表示?
3,、綠妹在遙控一玩具小汽車,她讓小汽車沿一條東西方向的筆直路線運動,,開始時在某一標記點東2 m處,,第1s末到達該標記點西3m處,第2s末又處在該標記點西1m處,。分別求出第1s內(nèi)和第2s內(nèi)小車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知識點二:速度
【閱讀】p10第二部分:速度完成下列問題。
實例:北京時間8月28日凌晨2點40分,,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這是一個值得所有中國人銘記的日子,21歲的上海小伙劉翔像閃電一樣,,挾著狂風與雷鳴般的怒吼沖過終點,,以明顯的不可撼動的優(yōu)勢獲得奧運會男子110米欄冠軍,12秒91的成績平了由英國名將科林約翰遜1993年8月20日在德國斯圖加特創(chuàng)造的世界紀錄,,改寫了奧運會紀錄,。那么請問我們怎樣比較哪位運動員跑得快呢?試舉例說明。
【思考與交流】
1,、以下有四個物體,,如何比較a和b、b和d,、b和c的運動快慢?
初始位置(m) 經(jīng)過時間(s) 末了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0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0 10 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 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 500
a級1、為了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可以用 跟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 的比值,,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這就是速度,。
2,、速度公式v=
3、單位:國際單位m/s或ms-1,,常用單位km/h或kmh-1 , ㎝/s或㎝s-1
4,、速度的大小在數(shù)值上等于 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體 的方向 , 位移是矢量,那速度呢?
問題:我們初中時曾經(jīng)學過“速度”這個物理量,,今天我們再次學習到這個物理量,,那大家仔細比較分析一下,我們今天學習的“速度”跟初中學習的“速度”一樣嗎?如果不一樣,,有什么不同?
知識點三: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一般來說,,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快慢不一定時時一樣,,所以由v=δx/δt求得速度,表示的只是物體在時間δt內(nèi)的 快慢程度,,稱為: 速度,。
平均速度的方向由_______________的方向決定,,它的_____________表示這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快慢。所以平均速度是 量,,
1,、甲百米賽跑用時12。5秒,,求整個過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那么我們來想一想,,這個速度是不是代表在整個12。5秒內(nèi)速度一直都是這么大呢?
2,、前面的計算中我們只能知道百米賽跑中平均下來是每秒8米,,只能粗略地知道物體運動的快慢,如果我想知道物體某個時刻的速度如10秒末這個時刻的速度,,該如何計算呢?
【思考與交流】
教材第16頁,,問題與練習2,這五個平均速度中哪個接近汽車關(guān)閉油門時的速度?
總結(jié):質(zhì)點從t到t+△t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x/t△中,,△t取值 時,這個值就可以認為是質(zhì)點在時刻的瞬時速度,。
問題:下列所說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哪些是瞬時速度?
1,。 百米賽跑的運動員以9。5m/s的速度沖過終點線,。
2,。 經(jīng)過提速后,列車的速度達到150km/h,。
3,。 由于堵車,在隧道中的車速僅為1,。2m/s,。
4。 返回地面的太空艙以8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5,。 子彈以800m/s的速度撞擊在墻上,。
知識點三:速度和速率
學生閱讀教材第16頁相應部分的內(nèi)容并填空:
速度既有 ,又有 ,,是 量,,速度的 叫速率,速率是 量,。
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用到“速度”這個詞,,那我們平時所講的“速度”在物理學中的哪個速度呢?平均速度還是瞬時速度?舉例:
高一物理 教案篇三
(一)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與非門可以代替與門、非門,。
(二)實驗器材
t065或74ls00型二輸入端四與非門集成電路兩塊,,100歐定值電阻1只,gd55—2型發(fā)光二極管1只,,常閉按鈕開關(guān)兩個,,一號干電池三節(jié)(附電池盒),mg42—20a型光敏電阻1只,。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與門,、非門、與非門三種門電路,,同學們還記得與門,、非門、與非門使電路閉合的條件嗎,?同學們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與門輸入端都是高電位時非門輸入端是低電位時與非門只要有一個輸入端是低電位)
與非門是最常見的門電路,這是因為不但它本身很有用而且在沒有專用的非門,、與門時(為了生產(chǎn),、調(diào)試的方便與規(guī)范,在集成電路產(chǎn)品中沒有與門,、非門,,而只供應與非門),可以用與非門來分別代替它們,。今天我們就學習如何把與非門作為與門,、非門使用,。板書:
(第六節(jié)與非門作為與門,、非門)
2.進行新課
(1)用與非門作為非門
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研究只應用與非門的一個輸入端a(或b),,另一個輸入端b(或a)空著,,這個與非門的開關(guān)條件。
問:把這個與非門的a與低電位相接時,它的輸出端是高電位還是低電位,?把它當作一個電路的開關(guān),,此時電路是開的,還是關(guān)的,?(高電位,,關(guān)的)
問:把這個與非門的a與高電位相接時,它的輸出端是高電位還是低電位,?這個開關(guān)電路是開的,,還是關(guān)的?(低電位,,開的)
問:這樣使用與非門,,這個與非門可不可以看作是個非門(與本節(jié)課復習中的板書呼應)?(可以)
板書:
高一物理 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人造衛(wèi)星的有關(guān)知識,,正確理解人造衛(wèi)星做圓周運動時,,各物理量之間的關(guān)系.
2.知道三個宇宙速度的含義,會推導第一宇宙速度.
過程與方法
通過用萬有引力定律來推導第一宇宙速度,,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介紹我國在衛(wèi)星發(fā)射方面的情況,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2.感知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促使學生樹立獻身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第一宇宙速度的意義和求法.
2.人造衛(wèi)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與軌道半徑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1.近地衛(wèi)星,、同步衛(wèi)星的區(qū)別.
2.衛(wèi)星的變軌問題.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宇宙航行
1.基本知識
(1)牛頓的“衛(wèi)星設(shè)想”
如圖所示,,當物體的初速度足夠大時,,它將會圍繞地球旋轉(zhuǎn)而不再落回地面,成為一顆繞地球轉(zhuǎn)動的人造衛(wèi)星.
(2)原理
一般情況下可認為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由地球?qū)λ娜f有引力提供,,
(3)宇宙速度
(4)夢想成真
1957年10月,蘇聯(lián)成功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
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
20_年10月15日,,我國航天員楊利偉踏入太空.
2.思考判斷
(1)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人造衛(wèi)星的速度可以是10km/s.(×)
(2)在地面上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最小速度是7.9km/s.(√)
(3)要發(fā)射一顆月球人造衛(wèi)星,在地面的發(fā)射速度應大于16.7km/s.(×)
探究交流
我國于20_年10月發(fā)射的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試問這個探測器應大約以多大的速度從地球上發(fā)射
【提示】火星探測器繞火星運動,,脫離了地球的束縛,,但沒有掙脫太陽的束縛,因此它的發(fā)射速度應在第二宇宙速度與第三宇宙速度之間,,即11.2km/s
二,、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與計算
【問題導思】
1.第一宇宙速度有哪些意義?
2.如何計算第一宇宙速度?
3.第一宇宙速度與環(huán)繞速度,、發(fā)射速度有什么聯(lián)系?
1.第一宇宙速度的定義
又叫環(huán)繞速度,是人造衛(wèi)星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所具有的速度,,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最小發(fā)射速度,,v=7.9km/s.
2.第一宇宙速度的計算
設(shè)地球的質(zhì)量為m,衛(wèi)星的質(zhì)量為m,,衛(wèi)星到地心的距離為r,,衛(wèi)星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線速度為v:
3.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廣
由第一宇宙速度的兩種表達式可以看出,第一宇宙速度之值由中心星體決定,,可以說任何一顆行星都有自己的第一宇宙速度,,都應以
式中g(shù)為萬有引力常量,m為中心星球的質(zhì)量,,g為中心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為中心星球的半徑.
誤區(qū)警示
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發(fā)射速度.衛(wèi)星離地面越高,衛(wèi)星的發(fā)射速度越大,,貼近地球表面的衛(wèi)星(近地衛(wèi)星)的發(fā)射速度最小,,其運行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
例:某人在一星球上以速率v豎直上拋一物體,經(jīng)時間t物體以速率v落回手中,,已知該星球的半徑為r,,求這個星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
方法總結(jié):天體環(huán)繞速度的計算方法
對于任何天體,計算其環(huán)繞速度時,,都是根據(jù)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思路,,衛(wèi)星的軌道半徑等于天體的半徑,由牛頓第二定律列式計算.
1.如果知道天體的質(zhì)量和半徑,,可直接列式計算.
2.如果不知道天體的質(zhì)量和半徑的具體大小,,但知道該天體與地球的質(zhì)量、半徑關(guān)系,,可分別列出天體與地球環(huán)繞速度的表達式,,用比例法進行計算.
三、衛(wèi)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與軌道半徑的關(guān)系
【問題導思】
1.衛(wèi)星繞地球的運動通常認為是什么運動?
2.如何求v、ω,、t,、a與r的關(guān)系?
3.衛(wèi)星的線速度與衛(wèi)星的發(fā)射速度相同嗎?
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通常認為衛(wèi)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
衛(wèi)星的線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與軌道半徑r的關(guān)系與推導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衛(wèi)星離地面高度越高,,其線速度越小,,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誤區(qū)警示
1.在處理衛(wèi)星的v,、ω、t與半徑r的關(guān)系問題時,,常用公式“gr2=gm”來替換出地球的質(zhì)量m會使問題解決起來更方便.
2.人造地球衛(wèi)星發(fā)射得越高,,需要的發(fā)射速度越大,但衛(wèi)星最后穩(wěn)定在繞地球運動的圓形軌道上時的速度越小.
高一物理 教案篇五
【學習目標】
1.理解動能的概念,,會用功能關(guān)系導出動能的定義式,,并會用動能的定義式進行計算。
2.理解重力勢能的概念,,會用功能關(guān)系導出勢能的定義式,,會用重力勢能的定義式進行計算。
3.理解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的關(guān)系,。知道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guān)及重力勢能的相對性,。
4.了解彈性勢能的概念。
【閱讀指導】
1.一個物體的質(zhì)量為m,,它在某時刻的速度為v1,,那么它在該時刻的動能ek1=__________,某時刻這個物體的速度變?yōu)関2,,那么它在該時刻的動能ek2=________,,對于同一物體,速度的大小變化動能就會變化,,速度是描述物體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動能也是描述物體_________的物理量,動能是_______量(填“矢”或“標”),。
2.被舉高的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lǐng),,所以被舉高的物體具有能量,物體的重力勢能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物體受到的重力方向是豎直向下的,,當一個物體所處的高度變化時,重力一定對物體做功,。
3.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從高h處沿不同路徑a、b,、c,、d落下,試計算從a,、b,、c路徑落下的過程中,,
(1)重力所做的功;
(2)物體重力勢能如何變化;變化量是多少;
(3)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結(jié)論;
(4)如果物體是從d路徑落下的還能得出以上結(jié)論嗎?你怎么得出的?
4.物體所處的高度是相對的,因此,,物體的重力勢能也總是相對于某一個水平面說的,。如果我們設(shè)海拔零高度為重力勢能為零的點,那么高于海平面以上物體的重力勢能為_____,,處于海平面相同高度處物體的重力勢能為______,,海平面以下物體的重力勢能為______。
【課堂練習】夯實基礎(chǔ)
1.質(zhì)量為0.2kg的小球,,以5m/s的速度碰墻后以3m/s的速度被彈回,,若選定小球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則小球碰墻前的動能為_________,,小球碰墻后的動能為_________,。
2.兩物體質(zhì)量之比為1:2,速度之比為2:1,,則兩個物體的動能之比為___________,。
3.關(guān)于速度與動能,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一個物體速度越大時,,動能越大
b.速度相等的物體,,如果質(zhì)量相等,那么它們的動能也相等
c.動能相等的物體,,如果質(zhì)量相等,,那么它們的速度也相同
d.動能越大的物體,速度也越大
4.從離地h高的同一點將一小球分別豎直上拋,、平拋,、豎直下拋、自由下落,,都落到地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豎直上拋重力做的功最多
b.豎直上拋、平拋,、豎直下拋,、自由下落重力做的功一樣多
c.只有平拋、豎直下拋,、自由下落三種情況重力做的功一樣多
d.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guān),,只與重力大小和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關(guān)
5.質(zhì)量為m=1kg的物體克服重力做功50j,g取10m/s2,,則:
a.物體一定升高了5m
b.物體的動能一定減少50j
c.物體的重力勢能一定增加50j
d.物體一定是豎直向上運動
能力提升
6.兩物體質(zhì)量之比為1:3,,它們距離地面高度之比也為1:3,讓它們自由下落,,它們落地時的動能之比為( )
a.1:3 b.3:1 c.1:9 d.9:1
7.一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不可伸長的繩索重為g,,a,、b兩端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如圖所示,,今在繩的最低點c施加一豎直向下的力將繩繃直,,在此過程中,繩索ab的重心位置( )
a.逐漸升高 b.逐漸降低
c.先降低后升高 d.始終不變
8.5kg的鋼球,,從離地面高15m處自由落下,如果規(guī)定地面的高度為零,,則物體下落前的重力勢能為__________j,,物體下落1s,它的重力勢能變?yōu)開______j,,該過程中重力做了_______j的功,,重力勢能變化了__________j。(g取10m/s2)
第3節(jié) 動能與勢能
【閱讀指導】
1,、 運動狀態(tài) 狀態(tài) 標
2,、物體的重量和它的高度的乘積
3、(1)重力所做的功均為wg=mgh (2) 物體重力勢能減少了,。減少量均為mgh (3)重力做功重力勢能減少 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勢能就減少多少。(4)能 可以將d曲面分成很多小的斜面,,在每個小斜面上,,物體運動過程中重力做的功都為mg△h,重力做的總功就為mgh;
4. 正值 零 負值
【課堂練習】
1,、2.5j 0.9j 2,、2:1 3、1:3 1,、bd 2,、ac 3、abd 4,、750 500 250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