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永久免费_欧美日本五月天_A级毛片免看在线_国产69无码,亚洲无线观看,精品人妻少妇无码视频,777无码专区,色大片免费网站大全,麻豆国产成人AV网,91视频网络,亚洲色无码自慰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作文 >>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12篇)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1-14 12:55:31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12篇)
時間:2022-11-14 12:55:31     小編:admin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1

李清照《聲聲慢》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①將息:將養(yǎng)休息。

②怎生:怎樣,,怎么,。

③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李清照《聲聲慢》詩詞賞析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fā)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夠傳神地表達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聲聲慢》莫屬。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詩詞中,,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詞,,它在描寫女性內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細膩等方面無人能及,。它是一首不同凡響之作,詞史上的一朵奇葩,。

《聲聲慢》十分精美細致地表現了一個婦女在秋日從清晨到黃昏一整天孤獨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緒。這種哀傷之情那樣深沉,,悲劇氣氛那樣濃厚,。因此,可以認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與其前半生詞中那種貴族少女天真無愁之氣不同,。這分明是從一顆破碎的心中迸發(fā)出的滲著血淚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飄零的生活,,凄涼的處境和充滿著哀愁的內心世界,。盡管這詞沒有直接反應當時的社會現實,但它決不是單純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態(tài)的描寫,,而是以一個黑暗時代的犧牲者的悲劇間接地體現了歷史的悲劇,,從而具有一定的時代色彩,所以表現的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會典型意義和審美價值,。

這首詞的上片,,集中寫愁苦難禁之狀,。作者一下筆就直抒胸臆,以抒情開篇的詞并不罕見,,但像這首詞起筆便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三句連用七對疊字,,實屬屬罕見,,這十四個疊字,將一種愁苦難堪之情,,自胸腑中噴薄而出,,立即強烈的地震撼了讀者的心弦?!皩ひ捯挕彼淖旨窗俗髡吡魍鲆詠聿恍抑?,又極準確。傳神地表現出她在極度孤獨中那種若失若有,,茫無所措,,要抓住一點什么的精神狀態(tài)。后十個疊字既寫環(huán)境又寫情,,將難以名狀的復雜感情發(fā)展過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一層層寫來,,多么細膩曲折,十四個字一氣而下,,籠罩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調,使以后逐次出現的景物,,都染上濃重的感情色彩,。

接著,作者集中寫孤獨難耐之情,?!斑@次第,怎一個愁了得,?!弊髡咴谧詈笫帐陨蠋讓涌蓚拢c開篇十四字下下呼應,,終于點出一個“愁”字,,感情的分量非常沉重,更妙的是:全篇寫愁,,未了都說,,這情景,,用一個愁字怎么能說得盡呢?這樣,,在結尾一句又把詩意推進一層,,猶如異峰突起,遙指天處,,使通篇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在這首詞里,,作者對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有深切的體驗感受,。心中有無限凄楚要傾吐出來,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利于抒情的典型環(huán)境,,融情入景,,從而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這里,,李清照采用了豐富多變的.抒情手法,,有螺旋式的表情法,例如以上詞里有幾層可傷之事,,像螺旋一樣越旋越緊,,一層深一層。而開篇的七對疊字,,把極度的憂愁和哀痛之情照直地迸裂到字面上,,同時又層層深入??梢哉f是兼用了奔迸式和螺旋式的表情法,。還有引曼式的表情法。像“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兩句,,就是聲調深淺,長言詠嘆,,但詞中更多地運用了含蓄蘊和的表情法,,用環(huán)境,景物來烘托,,作者通過鋪敘,,把多種表情方法結合起來運用,表現出多側面,,多層次,,深刻細膩的感情。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2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

《聲聲慢》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我們一起看看下面的李清照詩詞賞析吧,!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①將息:將養(yǎng)休息。

②怎生:怎樣,,怎么,。

③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評解

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fā)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清照的一生中,,能夠傳神地表達出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非她的《聲聲慢》莫屬。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詩詞中,,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詞,,它在描寫女性內心情愫的深刻,曲折,,細膩等方面無人能及,。它是一首不同凡響之作,詞史上的一朵奇葩,。

《聲聲慢》十分精美細致地表現了一個婦女在秋日從清晨到黃昏一整天孤獨寂寞,,凄楚悲哀的心緒。這種哀傷之情那樣深沉,,悲劇氣氛那樣濃厚,。因此,可以認定是李清照晚年之作,,與其前半生詞中那種貴族少女天真無愁之氣不同,。這分明是從一顆破碎的心中迸發(fā)出的滲著血淚的深愁巨痛,曲折地然而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飄零的生活,,凄涼的處境和充滿著哀愁的內心世界,。盡管這詞沒有直接反應當時的社會現實,但它決不是單純的只是作者自我心態(tài)的描寫,,而是以一個黑暗時代的犧牲者的悲劇間接地體現了歷史的悲劇,,從而具有一定的時代色彩,所以表現的這一特定的深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也具有了社會典型意義和審美價值,。

這首詞的上片,,集中寫愁苦難禁之狀。作者一下筆就直抒胸臆,,以抒情開篇的詞并不罕見,,但像這首詞起筆便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三句連用七對疊字,,實屬屬罕見,這十四個疊字,,將一種愁苦難堪之情,,自胸腑中噴薄而出,立即強烈地震撼了讀者的.心弦,?!皩ひ捯挕彼淖旨窗俗髡吡魍鲆詠聿恍抑觯謽O準確。傳神地表現出她在極度孤獨中那種若失若有,,茫無所措,,要抓住一點什么的精神狀態(tài)。后十個疊字既寫環(huán)境又寫情,,將難以名狀的復雜感情發(fā)展過程,,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一層層寫來,,多么細膩曲折,,十四個字一氣而下,籠罩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調,,使以后逐次出現的景物,都染上濃重的感情色彩,。

接著,,作者集中寫孤獨難耐之情?!斑@次第,,怎一個愁了得?!弊髡咴谧詈笫帐陨蠋讓涌蓚?,與開篇十四字下下呼應,終于點出一個“愁”字,,感情的分量非常沉重,,更妙的是:全篇寫愁,未了都說,,這情景,,用一個愁字怎么能說得盡呢?這樣,,在結尾一句又把詩意推進一層,,猶如異峰突起,遙指天處,,使通篇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在這首詞里,,作者對國破家亡的痛苦生活有深切的體驗感受,。心中有無限凄楚要傾吐出來,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利于抒情的典型環(huán)境,,融情入景,從而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這里,,李清照采用了豐富多變的抒情手法,,有螺旋式的表情法,例如以上詞里有幾層可傷之事,,像螺旋一樣越旋越緊,,一層深一層。而開篇的七對疊字,,把極度的憂愁和哀痛之情照直地迸裂到字面上,,同時又層層深入??梢哉f是兼用了奔迸式和螺旋式的表情法,。還有引曼式的表情法。像“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兩句,,就是聲調深淺,長言詠嘆,,但詞中更多地運用了含蓄蘊和的表情法,,用環(huán)境,景物來烘托,,作者通過鋪敘,,把多種表情方法結合起來運用,表現出多側面,,多層次,,深刻細膩的感情。

集評

羅大經《鶴林玉露》:起頭連疊七字,,以婦人乃能創(chuàng)意出奇如此,。

楊慎《詞品》:宋人中填詞,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不獨爭雄于閨閣也,。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

張端義《貴耳集》: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有此文筆,,殆間氣也。

徐釚《詞苑叢談》: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

劉體仁《七頌堂隨筆》:易安居士“最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深妙穩(wěn)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絕句,,真此道本色當行第一人也。

周濟《介存齋詞選序論》:李易安之“凄凄慘慘戚戚”,,三疊韻,,六雙聲,是鍛煉出來,,非偶然拈得也,。

許昂霄《詞綜偶評》:易安此詞,頗帶傖氣,,而昔人極口稱之,,殆不可解。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陸鎣《問花樓詞話》:《聲聲慢》一詞,頓挫凄絕,。

吳灝《歷朝名媛詩詞》:易安以詞專長,,揮灑俊逸,亦能琢煉,。其《聲聲慢》一闋,,其佳處在后又下“點點滴滴”四字,與前照應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筆力,本自矯拔,,詞家少有,,庶幾蘇,、辛之亞。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李易安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上十四疊字,,則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矣,。

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那種煢獨凄惶的景況,,非本人不能領略;所以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咽下,。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3

翻譯: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jié),最難保養(yǎng)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夜晚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采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賞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余”,。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

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fā)于中,,不得不吐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我以為,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一般的通行本作“晚”,。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xiāng)的惆悵,。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也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理解。這里既寫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笆刂本湟缽埢菅浴对~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拔嗤眱删洳粌H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瘐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 ,或者愁如江如海,,總之是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4

李清照詩詞聲聲慢

聲聲慢·尋尋覓覓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守著窗兒 一作:守著窗兒)

【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tài),。⑵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⑶乍暖還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⑷將息:調養(yǎng)休息,,保養(yǎng)安寧,,養(yǎng)息適應。⑸怎敵他:對付,,抵擋,。

⑹損:表示程度極高。⑺堪摘:可摘,。⑻著:亦寫作“著”,。⑼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⑽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⑾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⑿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寫作背景】:

此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體寫作時間待考。有人認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丈夫去世,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于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有人則認為是中年時期所作。

【翻譯】: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huán)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huán)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于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特別是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yǎng)將息了,。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雁字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明誠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一說,,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fā)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么能說盡!

【朗讀節(jié)奏劃分】:

聲聲慢

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生平

家世

李清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的家庭,。父親李格非是濟南歷下人,,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于詞章。現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東齋的北墻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寫有:“提點刑獄,、歷下李格非,崇寧元年(11)正月二十八日率褐,、過,、迥、逅,、遠,、邁,恭拜林冢下,?!蹦赣H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yǎng),。

秉承家學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學熏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字無咎)的大力稱贊,。朱弁《風月堂詩話》卷上說,李清照“善屬文,,于詩尤工,,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墩f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錄》稱她“才高學博,,近代鮮倫”。朱彧《萍洲可談》別本卷中稱揚她的“詩文典贍,,無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于汴京,,優(yōu)雅的生活環(huán)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fā)了李清照的創(chuàng)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為后世廣為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jié)稱賞,,未有能道之者”(《堯山堂外紀》卷五十四)。

李清照讀了著名的《讀中興頌碑》詩后,,當即寫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 兩首,。此詩筆勢縱橫地評議興廢,總結了唐代“安史之亂” 前后興敗盛衰的歷史教訓,,借嘲諷唐明皇,,告誡宋朝統(tǒng)治者“夏商有鑒當深戒,簡策汗青今具在”,。一個初涉世事的少女,,對國家社稷能表達出如此深刻的關注和憂慮,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的《清波雜志》認為,這兩首和詩“以婦人而廁眾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陳宏緒的《寒夜錄》評此兩詩:“奇氣橫溢,,嘗鼎一臠,已知為駝峰,、麟脯矣,。”

琴瑟和弦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李清照18歲,,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據李清照在《金石錄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歸趙氏,。”當時李清照之父作禮部員外郎,,趙明誠之父作吏部侍郎,均為朝廷高級官吏,。李清照夫婦雖系“貴家子弟”,,但因“趙,、李族寒,素貧儉”,,所以,,在太學讀書的趙明誠,當初一,、十五告假回家與妻子團聚時,,常先到當鋪典質幾件衣物,換一點錢,,然后步入熱鬧的相國寺市場,,買回他們所喜愛的碑文和果實,夫婦“相對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們引向遙遠的歷史年代,帶給他們一種特有的文化藝術享受,,使他們仿佛置身于無憂無慮的遠古時期,,因而“自謂葛天氏之民也”。

后兩年,,趙明誠進入仕途,,雖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但夫婦二人仍然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且立下了“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趙家藏書雖然相當豐富,,可是對于李清照,、趙明誠來說,卻遠遠不夠,。于是他們便通過親友故舊,想方設法,,把朝廷館閣收藏的罕見珍本秘籍借來“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書畫,,三代奇器,更不惜“脫衣市易”,。然而,,他們的力量畢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畫家徐熙的《牡丹圖》求售,,索錢20萬文,。他們留在家中玩賞了兩夜,愛不釋手,。但是,,計無所出,只好戀戀不舍地歸還了人家,。為此,,“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新婚后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著幸福與歡樂,。

可惜好景不長,朝廷內部激烈的新舊黨爭把李家卷了進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黨籍,,不得在京城任職,。其時被列黨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罷提點京東路刑獄之職,。九月,徽宗親書元祐黨人名單,,刻石端禮門,,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趙挺之卻一路升遷,六月除尚書右丞,,八月除尚書左丞,。為救父之危難,李清照曾上詩趙挺之,。對此,,張嘗謂:“(文叔女上詩趙挺之)救其父云:‘何況人間父子情’,識者哀之,?!?《洛陽名園記》序) 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 相徽宗朝,李氏嘗獻詩云:‘炙手可熱心可寒’,?!?《郡齋讀書志》)惜均未奏效。被罷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攜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黨爭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黨人”的罪名竟株連到李清照身上,。崇寧二年(11)九月庚寅詔禁元祐黨人子弟居京;辛巳,詔:“宗室不得與元祐奸黨子孫為婚姻,?!?《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紀》)崇寧三年(11),“夏,,四月,,甲辰朔,尚書省勘會黨人子弟,,不問有官無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闕下”(《續(xù)資治通鑒》卷八十八) ,。據此,,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原本恩愛的夫妻,不僅面臨被拆散的危險,,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經沒有了李清照的立錐之地,不得不只身離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歸的家人,。

政治風云變幻,世事翻覆莫測,。崇寧四年(11)暮春,,趙挺之始除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六月,,“(因)與(蔡)京爭權,,屢陳其奸惡,且請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罷右仆射(《宋史?趙挺之傳》),。僅僅過了半年多,崇寧五年(11)二月,,蔡京罷相,,趙挺之復授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與此同時,朝廷毀《元祐黨人碑》,,繼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黨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與監(jiān)廟差遣”(《續(xù)資治通鑒拾補》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歸汴京與趙明誠團聚,。但是,宋徽宗大觀元年(11)正月,,蔡京又復相,,無情的政治災難又降到了趙氏一家頭上。三月,,趙挺之被罷右仆射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誣陷,。家屬,、親戚在京者被捕入獄,因無事實,,七月獄具,,不久即獲釋。但趙挺之贈官卻被追奪,,其子的蔭封之官亦因而丟失,,趙家亦難以繼續(xù)留居京師。李清照只好隨趙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開始了屏居鄉(xiāng)里的生活,。

李清照、趙明誠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秋,。次年李清照25歲,命其室曰“歸來堂”,,自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5

《聲聲慢》又名《勝勝慢》,清照這首詞改押入聲韻,,并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凄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不能列入婉約體。這首作法獨特的詞,,就其內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賦,。

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

“乍暖還寒時候”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從全詞意境來看,,應該是“曉”字。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句是說借酒無法消愁“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xiāng)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般俱矒p”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守著窗兒”句,,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句從反面說,,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直情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辟蹊徑,。自庚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這首詞始終緊扣悲秋之意,,盡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寫盡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6

《聲聲慢》李清照賞析

聲聲慢·尋尋覓覓

作者: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qīqī),。乍暖還寒⑴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仗搻濄⒚悦J涞男膽B(tài),。

⑵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⑷將息:舊時方言,休養(yǎng)調理之意,。

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

⑹損:表示程度極高,。

⑺堪:可。

⑻著:亦寫作“著”,。

⑼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

⑽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⑾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⑿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譯文】

如同是丟了什么,,我在苦苦尋覓,。只見一切景物都冷冷清清,使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忽冷忽熱的氣候,,最難保養(yǎng)身體。雖然喝了幾杯淡酒,,也無法抵擋傍晚時秋風的寒氣,。正在傷心的時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飛去,。那身影,那叫聲,,卻是舊時的相識,。

滿地上落花堆積,,菊花已經枯黃隕落,如今還有誰忍心去摘?守著窗戶獨坐,,梧桐葉片落下的水滴,,聲聲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個愁字概括了得?

【賞析】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墒呛涫怯捎诠陋氁鸬?,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jié),,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fā)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詞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豹殞χ卵銡埦眨衅鄾?。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fā)于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jié)候”;但柳永《永遇樂》云:“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庇申幱甓蚂V,,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短扑卧~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云‘舊時相識’者,,寄懷鄉(xiāng)之意,。趙嘏《寒塘》:‘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意近之?!?/p>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xiāng)的惆悵。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如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凄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作者介紹】

李清照(1084-1155),,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李清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著作,,但久已不傳。現存詩文集為后人所輯《李清照集校注》,,有《漱玉詞》1卷,,《漱玉集》5卷,。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醉花陰》,、《武陵春》、《夏日絕句》等,。

【詞牌介紹】

《聲聲慢》原名《勝勝慢》。據傳蔣捷用此調詠秋聲,全詞都以“聲”字押韻,,改為《聲聲慢》,。此調有平韻仄韻兩體,。按《詞譜》所說,,平韻體以晁補之,、吳文英詞為正體,,晁詞九十九字,,前片九句四平韻,后片八句四平韻;吳詞九十七字,,前片十句四平韻,,后片八句四平韻。仄韻體(一般押入聲)以高觀國詞為正體,,九十七字,,句讀與吳文英詞相同。李清照這首詞則為前后片各五仄韻,。另有九十六字,、九十八字體。用“仙呂調”,。又名《人在樓上》、《神光燦》,、《寒松嘆》,、《鳳求凰》等,。

李清照的經典之作《聲聲慢》英譯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1】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The weather, now warm, now cold,

Makes it harder

Then ever to forget!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How can a few cups of thin wine

Bring warmth against

The chilly winds of sunset?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I recognize the geese flying overhead:

My old friends,

Bring not the old memories back!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Let fallen flowers lie where they fall.

To what purpose and for whom should I decorate?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By the window shut,

Guarding it alone,

To see the sky has turned to black!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And the drizzle on the kola nut

Keeps on droning:

Pit-a-pat, pit-a-pat!【2】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Is this the kind of mood and moment

To be expresses

By one word “sad?”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1】dim,暗淡的,,昏暗的;模糊的。dense,稠密的;濃厚的;愚鈍的,。dull,陰暗的,。damp,dank,**的。

【2】drizzle, 毛毛細雨。

kola nut, 可樂果,,南美的一種植物,,在這里應該就是指梧桐吧,。

droning, adj. noisy like the sound of a bee. 發(fā)出嗡嗡聲的,。聲音低沉單調的。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7

李清照聲聲慢賞析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

⑴乍暖還寒:謂天氣忽冷忽暖,。

⑵將息:調養(yǎng)休息,保養(yǎng)安寧之意,。

⑶曉來:今本多作“晚來”,。

⑷黃花:菊花。

⑸有誰堪摘:有誰能與我共摘,。誰:何,,什么。

⑹怎生:怎樣,,如何,。

⑺這次第:這情形,這景色,。

譯文

我獨處陋室若有所失地東尋西覓,,但過去的一切都在動亂中失去了,永遠都尋不見,、覓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huán)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huán)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于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了。)秋季驟熱或驟冷的時候,,最難以保養(yǎng)將息,。飲進愁腸的幾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風寒意,。望天空,,但見一行行大雁掠過,回想起過去在寄給丈夫趙誠明的詞中,,曾設想雁足傳書,,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書信無人可寄,,故見北雁南來,聯想起詞中的話,,雁已是老相識了,,更感到傷心。

地上到處是零落的黃花,,憔悴枯損,,如今有誰能與我共摘啊,!整天守著窗子邊,,孤孤單單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黃昏時,,又下起了綿綿細雨,一點點,,一滴滴灑落在梧桐葉上,,發(fā)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種況味,,一個“愁”字怎么能夠說盡,!

賞析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為賦,而倚聲家實以慢詞為賦。慢詞具有賦的鋪敘特點,,且蘊藉流利,,勻整而富變化,堪稱“賦之余”,。李清照這首《聲聲慢》,,膾炙人口數百年,就其內容而言,,簡直是一篇悲秋賦,。亦惟有以賦體讀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這首詞在作法上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原來的《聲聲慢》的曲調,,韻腳押平聲字,,調子相應地也比較徐緩。而這首詞卻改押入聲韻,,并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凄厲,。此詞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既不委婉,也不隱約,,不能列入婉約體,。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已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墒呛涫怯墒枪陋氁鸬腵,,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jié),,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夫伴飛,,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多少無法訴說的哀愁?。?/p>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fā)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現在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芭f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賦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fā)于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jié)候”,;但柳永《永遇樂》云:“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庇申幱甓蚂V,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這又是一個可爭論的焦點,。俞平伯《唐宋詞選釋》注云:

“曉來”,,各本多作“晚來”,殆因下文“黃昏”云云,。其實詞寫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來風急”,,則反而重復,。上文“三杯兩盞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嬌》詞所謂“扶頭酒醒”,;下文“雁過也”,,即彼詞“征鴻過盡”。今從《草堂詩余別集》,、《詞綜》,、張氏《詞選》等各本,作“曉來”,。

這個說法是對的,。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短扑卧~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云‘舊時相識’者,,寄懷鄉(xiāng)之意。趙嘏《寒塘》:‘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逼湔f是也。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xiāng)的惆悵,。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般俱矒p”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拔嗤眱删洳粌H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8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ㄊ刂皟阂蛔鳎菏刂皟海?/p>

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jié),最難保養(yǎng)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采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仗搻濄?、迷茫失落的心態(tài),。

⑵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⑷將息:舊時方言,,休養(yǎng)調理之意。

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

⑹損:表示程度極高,。

⑺堪:可,。

⑻著:亦寫作“著”。

⑼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

⑽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意。

⑾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⑿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賞析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墒呛涫怯捎诠陋氁鸬?,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jié),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fā)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詞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芭f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獨對著孤雁殘菊,,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fā)于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jié)候”;但柳永《永遇樂》云:“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庇申幱甓蚂V,,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白铍y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云‘舊時相識’者,,寄懷鄉(xiāng)之意。趙嘏《寒塘》:‘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p>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9

李清照《聲聲慢》經典詩詞譯文注釋及賞析

原文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ㄊ刂皟海蛔鳎菏刂皟海?/p>

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jié),最難保養(yǎng)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采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tài),。

⑵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⑷將息:舊時方言,,休養(yǎng)調理之意,。

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

⑹損:表示程度極高,。

⑺堪:可,。

⑻著:亦寫作“著”。

⑼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

⑽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意。

⑾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⑿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賞析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李清照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李清照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李清照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李清照的憂傷,,而等李清照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李清照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李清照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獨引起的,,而飲酒與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jié),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李清照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李清照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fā)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李清照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豹殞χ卵銡埦?,更感凄涼。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李清照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李清照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李清照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李清照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fā)于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jié)候”,;但柳永《永遇樂》云:“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庇申幱甓蚂V,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短扑卧~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云‘舊時相識’者,,寄懷鄉(xiāng)之意,。趙嘏《寒塘》:‘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意近之,。”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xiāng)的惆悵,。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般俱矒p”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笆刂本淙缫缽埢菅浴对~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拔嗤眱删洳粌H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凄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此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體寫作時間待考,。有人認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丈夫去世,,一連串的打擊使李清照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頭,,無法排遣,于是寫下了這首《聲聲慢》,。有人則認為是中年時期所作,。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10

李清照詩詞聲聲慢朗誦

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fā)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ㄊ刂皟?一作:守著窗兒)

譯文

苦苦地尋尋覓覓,,卻只見冷冷清清,怎不讓人凄慘悲戚,。乍暖還寒的時節(jié),,最難保養(yǎng)休息。喝三杯兩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風急襲,?一行大雁從眼前飛過,更讓人傷心,,因為都是舊日的相識,。

園中菊花堆積滿地,都已經憔悴不堪,,如今還有誰來采摘,?冷清清地守著窗子,,獨自一個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還是點點滴滴,。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個“愁”字了結,!

注釋

⑴尋尋覓覓:意謂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來,,表現非常空虛悵惘,、迷茫失落的心態(tài),。

⑵凄凄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

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

⑷將息:舊時方言,,休養(yǎng)調理之意,。

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

⑹損:表示程度極高,。

⑺堪:可。

⑻著:亦寫作“著”,。

⑼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

⑽梧桐更兼細雨:暗用白居易《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

⑾這次第:這光景,、這情形。

⑿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么能概括得盡呢,?

作者簡介: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詞。李清照詞,,人稱“易安詞”,、“漱玉詞”,以其號與集而得名,?!兑装布贰ⅰ妒窦?,宋人早有著錄,。其詞流傳至今的,據今人所輯約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詞》既男性亦為之驚嘆。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學修養(yǎng),,而且有大膽的創(chuàng)造精神,。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chuàng)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發(fā)傷時念舊和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李清照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而P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等詞,,通過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fā)相思之情,表達了對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轉曲折,,清俊疏朗,。《蝶戀花·晚止昌樂館寄姊妹》寫對女伴們的留戀,,感情也極其真摯,。她的詞雖多是描寫寂寞的生活,抒發(fā)憂郁的感情,,但從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這出自一個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間派”代言體的閨怨詞來要有價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詞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fā)傷時念舊和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

在流離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鄉(xiāng),,如《菩薩蠻》寫的“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蝶戀花》寫的“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都流露出她對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懷戀,。她更留戀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詞《永遇樂》,,回憶“中州盛日”的京洛舊事,;《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回憶當年的“勝賞”,都將過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涼憔悴作對比,,寄托了故國之思,。

她在詞中充分地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如《武陵春》通過寫“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聲聲慢》通過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處境,運用疊詞,,表達了自己難以克制,、無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樂》中“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的悲傷,,《孤雁兒》中的悼亡情緒,都是在國破家亡,、孤苦凄慘的生活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她的這部分詞作正是對那個時代的苦難和個人不幸命運的藝術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還寫過一篇《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是宋代的重要詞論,也成為她詞創(chuàng)作的理論依據,,著有《漱玉詞》,,李清照詞的風格以婉約為主,屹然為一大宗,,人稱“婉約詞宗”,。沈謙《填詞雜說》將李清照與李后主并提說:“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易安詞在群花爭艷的宋代詞苑中,,獨樹一幟,,自名一家,人稱“易安體”,?!耙装搀w”之稱始于宋人。侯寅《眼兒媚》調下題曰:“效易安體”,。辛棄疾《丑奴兒近》調下題曰:“博山道中效易安體”,。詞作自成一體,表明已形成鮮明的個性風神,。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11

《聲聲慢》詩詞賞析

李清照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賞析】:

情,,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定下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

“乍暖還寒時候”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所以,這首詞是寫一日之晨,,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白铍y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曉”,,通行本作“晚”。從全詞意境來看,,應該是“曉”字,。說“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句是說借酒無法消愁“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這一句是虛寫,以寄寓作者的懷鄉(xiāng)之情,。

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般俱矒p”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深遠,。

“守著窗兒”句,,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過之而無不及,。這一句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拔嗤眱删浼嬗脺赝ン蕖陡┳印废缕拔嗤?,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直情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是獨辟蹊徑,。自庚信以來,詩人寫愁,,多半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

李清照詩詞賞析聲聲慢篇12

靖康之變后,,李清照國破,,家亡,夫死,,傷于人事,。這時期她的作品再沒有當年那種清新可人,淺斟低唱,,而轉為沉郁凄婉,,主要抒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和自己孤單凄涼的景況。此詞便是這時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宋詞是用來演唱的,,因此音調和諧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李清照對音律有極深造詣,,所以這七組疊詞朗讀起來,,便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有如聽到一個傷心之極的人在低聲傾訴,,然而她還未開口就覺得已能使聽眾感覺到她的憂傷,,而等她說完了,那種傷感的情緒還是沒有散去,。一種莫名其妙的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

心情不好,,再加上這種乍暖還寒天氣,詞人連覺也睡不著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還能在短暫的時間內逃離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難以入眠,,于是詞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來,。披衣起床,喝一點酒暖暖身子再說吧,??墒呛涫怯捎诠陋氁鸬模嬀婆c品茶一樣,,獨自一人只會覺得分外凄涼,。

端著一杯淡酒,而在這天暗云低,,冷風正勁的.時節(jié),,卻突然聽到孤雁的一聲悲鳴,那種哀怨的聲音直劃破天際,,也再次劃破了詞人未愈的傷口,,頭白鴛鴦失伴飛。詞人感嘆:唉,,雁兒,,你叫得這樣凄涼幽怨,難道你也像我一樣,老年失偶了嗎,?難道也像我一樣,,余生要獨自一人面對萬里層山,千山暮雪嗎,?胡思亂想之下,,淚光迷蒙之中,驀然覺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為自己傳遞情書的那一只,。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舊日傳情信使仍在,,而秋娘與蕭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這一奇思妙想包含著無限無法訴說的哀愁。

這時看見那些菊花,,才發(fā)覺花兒也已憔悴不堪,,落紅滿地,再無當年那種“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詞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時的日子多么美好,詩詞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在受這無邊無際的孤獨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芭f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得似往時,?!豹殞χ卵銡埦眨衅鄾?。手托香腮,,珠淚盈眶。怕黃昏,,捱白晝,。對著這陰沉的天,,一個人要怎樣才能熬到黃昏的來臨呢?漫長使孤獨變得更加可怕,。獨自一人,,連時間也覺得開始變慢起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黃昏,,卻又下起雨來,。點點滴滴,淅淅瀝瀝的,,無邊絲雨細如愁,,下得人心更煩了,。再看到屋外那兩棵梧桐,,雖然在風雨中卻互相扶持,互相依靠,,兩相對比,,自己一個人要凄涼多了。

急風驟雨,,孤雁殘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詞人的哀怨重重疊疊,,直至無以復加,,不知怎樣形容,也難以表達出來,。于是詞人再也不用什么對比,,什么渲染,什么賦比興了,,直截了當地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簡單直白,,反而更覺神妙,,更有韻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連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稍覺失色,。一江春水雖然無窮無盡,,但畢竟還可形容得出。而詞人的愁緒則非筆墨所能形容,,自然稍勝一籌,。

前人評此詞,,多以開端三句用一連串疊字為其特色。但只注意這一層,,不免失之皮相,。詞中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卻從“尋尋覓覓”開始,,可見她從一起床便百無聊賴,,如有所失,于是東張西望,,仿佛飄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點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點什么來寄托自己的空虛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尋尋覓覓”的結果,,不但無所獲,反被一種孤寂清冷的氣氛襲來,,使自己感到凄慘憂戚,。于是緊接著再寫了一句“凄凄慘慘戚戚”。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凄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使讀者不禁為之屏息凝神。這乃是百感迸發(fā)于中,,不得不吐之為快,,所謂“欲罷不能”的結果。

“乍暖還寒時候”這一句也是此詞的難點之一,。此詞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氣候應該說“乍寒還暖”,只有早春天氣才能用得上“乍暖還寒”,。這是寫一日之晨,,而非寫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陽初出,,故言“乍暖”;但曉寒猶重,,秋風砭骨,,故言“還寒”。至于“時候”二字,,有人以為在古漢語中應解為“節(jié)候”,;但柳永《永遇樂》云:“薰風解慍,晝景清和,,新霽時候,?!庇申幱甓蚂V,自屬較短暫的時間,,可見“時候”一詞在宋時已與現代漢語無殊了,。“最難將息”句則與上文“尋尋覓覓”句相呼應,,說明從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正與上文“乍暖還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時飲酒,又稱“扶頭卯酒”,。這里說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過也”的“雁”,是南來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所以說“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了,。《唐宋詞選釋》說:“雁未必相識,,卻云‘舊時相識’者,,寄懷鄉(xiāng)之意。趙嘏《寒塘》:‘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詞意近之,?!?/p>

上片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xiāng)的惆悵。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轉入自家庭院,。園中開滿了菊花,,秋意正濃。這里“滿地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指自己因憂傷而憔悴瘦損,,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謝,。正由于自己無心看花,,雖值菊堆滿地,卻不想去摘它賞它,,這才是“如今有誰堪摘”的確解,。然而人不摘花,花當自萎,;及花已損,,則欲摘已不堪摘了。這里既寫出了自己無心摘花的郁悶,,又透露了惜花將謝的情懷,,筆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要深遠多了,。

從“守著窗兒”以下,,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比“尋尋覓覓”三句又進一層,。“守著”句如依張惠言《詞選》斷句,,以“獨自”連上文,。秦觀(一作無名氏)《鷓鴣天》下片:“無一語,對芳樽,,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與此詞意境相近,。但秦詞從人對黃昏有思想準備方面著筆,李則從反面說,,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來而使人尤為難過,。“梧桐”兩句不僅脫胎淮海,,而且兼用溫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詞意,,把兩種內容融而為一,,筆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個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徑獨辟之筆,。自庾信以來,,或言愁有千斛萬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別見李煜,、秦觀詞),,總之是極言其多。這里卻化多為少,,只說自己思緒紛茫復雜,,僅用一個“愁”字如何包括得盡。妙在又不說明于一個“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說還休”之勢,,實際上已傾瀉無遺,,淋漓盡致了。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凄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作者簡介: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詩文之法作詞,。并能作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5.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9.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已付款請點這里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