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剪梅蔣潔捷譯文 一剪梅南宋蔣捷的意思篇一
無限傷心夕照中,故國凄涼,,剩粉余紅,。金溝御水自西東,昨歲陳宮,,今歲隋宮,。
往事思量一晌空,飛絮無情,,依舊煙籠,。長條短葉翠濛濛,才過西風,,又過東風,。
《一剪梅·詠柳》是明末清初詞人夏完淳所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寫南明的殘山剩水在落照中的凄涼景象,,暗寓昏潰的南明小朝庭亦將不可避免的走向崩灒,。下片點題,寫柳絮飄飛,,往事不堪回首,。全詞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詠柳表達了詞人對國家傾覆的無限哀傷,。
一剪梅:詞牌名。此詞牌以周邦彥所作起句有“一剪梅花萬樣嬌”句,,故取為調(diào)名,。又名“玉簟秋”、“臘梅香”,。重頭六十字,,平韻。
金溝:御溝,,御河,,上有金鰲玉蝀橋,故簡言之,,水即溝中水,。
陳宮:陳朝宮殿。
隋宮:隋朝宮殿。隋煬帝曾筑長堤植萬柳,。
一晌(shǎng):一轉眼,。晌:不多久,讀若“賞”,。
夏完淳以一腔忠貞,,把短短十七年的有限生命,完全投入抗清復國的大潮之中,,所寫的詩,、文、賦,、詞,,無不悲歌激烈,血淚淚交融,。辭風師承陳子龍,。近代況周頤《蕙風詞話》稱陳、夏及彭孫貽,、王夫之等人的詞:“含于剛健,,有風騷之遺則?!彪m然豪情萬丈卻不劍拔弩張,,往往借物言志,借景抒懷,,使人從微風細雨中戚受驚雷,,于深沉淺露中體驗悲威。此首《一剪梅》,,也同樣是借詠柳來抒發(fā)一腔亡國之痛,。
鑒賞
人在時空中本應是尤物之主,然而身際家國破敗之時,,面對無動于衷的物象,,只覺得空茫無著,無能為力,。人不如柳,,痛苦可想而知,但是人的崇高,、人的靈性,,又正在有痛苦。所以,,詠柳系借柳之無情以返觀一己癡苦,。全篇除首句“傷心” 字樣外,純以意象結撰,詞體小令,,容量見大,。疊句“昨歲”、“今歲”,;“才過”,、“又過”,承上是似斷而續(xù),,啟下則綿悠深長,,余意曲包,。
一剪梅蔣潔捷譯文 一剪梅南宋蔣捷的意思篇二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吳江:今江蘇省縣名,,在蘇州南面、太湖東面,。
秋娘渡,、泰娘橋:均為吳江地名。
銀字笙:樂器名,,是笙管的一種,。
心字香:一種香片名。據(jù)說是以香片成心字形為名,,或香片上印有心字,。
吳江指濱臨太湖東岸的吳江縣。這首詞主要寫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懶思歸之心情,。起筆點題,,
一剪梅蔣潔捷譯文 一剪梅南宋蔣捷的意思篇三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
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這首詞在黃昇《花庵詞選》中題作“別愁”,,是李清照寫給新婚未久即離家外出的丈夫趙明誠的,,她訴說了自己獨居生活的孤獨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歸來的心情,。伊世珍《瑯嬛記》說:“易安結褵(婚)未久,,明誠即負笈遠游。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作者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現(xiàn)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的東西,。
詞的上闋首句“紅藕香殘玉簟秋” 寫荷花凋謝、竹席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了蕭疏秋意的時節(jié),,而且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席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上暗含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贊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間煙火氣象”?!拜p解羅裳,,獨上蘭舟”是寫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詞人解開綾羅裙,換著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游玩,。“輕解”與“獨上”,,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出她的神態(tài),、舉動。 “輕”,,寫手腳動作的輕捷靈敏,,表現(xiàn)出生怕驚動別人,,小心而又有幾分害羞的少婦心情,。正因為是“輕”,所以誰也不知道,,連侍女也沒讓跟上,。 “獨”字就是回應上句的“輕”字,點明了下闋“愁”字的癥結,。 “獨上蘭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閑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許雙雙泛舟,,而今獨自擊楫,恩愛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歸,,怎不教她愁情滿懷。 “云中誰寄錦書來,?”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書抵萬金”,?!把阕只貢r,月滿西樓”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現(xiàn)的外在表現(xiàn),。 作者借助于鴻雁傳書的傳說,,畫面清晰,形象鮮明,,它渲染了一個月光照滿樓頭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悅的背后,蘊藏著相思的淚水,?!霸聺M西樓”寫月夜思婦憑欄望眺。月已西斜,,足見她站立樓頭已久,,這
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極,。 盼望音訊的她仰頭嘆望,,竟產(chǎn)生了雁足回書的遐想。難怪她不顧夜露浸涼,,呆呆佇立凝視,,直到月滿西樓而不知覺。
下闋“花自飄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飄零東流。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花自飄零”,,是說她的青春象花那樣空自凋殘;“水自流”,,是說她丈夫遠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們仔細玩味,,就不難發(fā)覺,,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這種復雜而微妙的感情,,正是從兩個“自”字中表現(xiàn)出來的。這就是她之所以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關鍵所在,,也是她倆真摯愛情的具體表現(xiàn),。當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諸如離別,,均給人以無可奈何之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庇杉杭叭耍ハ嗨寄?,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zhèn)渲?,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xiàn)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的無奈思緒流諸筆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边@種相思之情籠罩心頭,,無法排遣,蹙著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其內(nèi)心的綿綿愁苦揮之不去,遣之不走,?!安畔隆?、“卻上”兩個詞用得很好,,把真摯的感情由外露轉向內(nèi)向,迅疾的情緒變化打破了故作平靜的心態(tài),,把相思之苦表現(xiàn)得極其真實形象,,表達了綿綿無盡的相思與愁情,獨守空房的孤獨與寂寞充滿字里行間,,感人至深,。這和李煜《烏夜啼》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有異曲同工之妙境,,成為千古絕唱,。
總之,《一剪梅》筆調(diào)清新,,風格細膩,,給景物以情感,,景語即情語,景物體現(xiàn)了她的心情,,顯示著她的形象特征,。詞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尋味。
一剪梅蔣潔捷譯文 一剪梅南宋蔣捷的意思篇四
原文: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賞析一:
這首詞是李清照用多情娟麗之筆書寫的浪漫情懷,,再現(xiàn)了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繾綣思緒,。
這首詞從思想上來說,首先體現(xiàn)了夫妻人格上平等,,是一對恩愛夫妻的相思之情,。這與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婚姻家庭觀念背道而馳。這一點,,在詞中有深情的表白:“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它體現(xiàn)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極其深厚,、真摯,以及李清照對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為如果她對趙明誠感情淡薄,,或有所懷疑,或者趙明誠有二心,,就不會想象“云中誰寄錦書來”,,而是必然發(fā)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或是“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的怨言,。所以,這里作者這樣寫,,不言情而情已自見,。這種借寫事來抒情,正是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最富有感染力的,。
愛情是人類最崇高的感情之一,,真愛不分階級地位,沒有金錢世俗名利夾雜,,否則,,就不叫愛情。這是我們現(xiàn)代人對愛情的詮釋,。古往今來,,愛情是超越時空和階級限制的。在封建社會里,,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從一而終,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感情平等,。但李清照是幸運的,,和他的丈夫兩相恩愛,互相思念著,,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xiàn)了李清照對趙明誠的無限鐘情和充分信任,這樣的斷語,,這樣的心有靈犀,,在封建社會是極其少有的。像李清照這樣從兩方面來寫出相思之苦的,,也極為鮮見。體現(xiàn)了她開朗的性格,,善于為對方著想,,與一般婦女的狹隘心胸不同。
其次,,這首詞也體現(xiàn)了李清照感情的自我封閉,,不能向外人訴說的孤獨哀愁。這是封建社會閨中少婦處境的`必然體現(xiàn),。詞中有兩句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作為富貴官宦人家的貴婦人,她外出蕩舟竟然不帶仆人隨從,?!按饲闊o計可消除”,就是她真實心境的一種體現(xiàn),。畢竟“情愛”兩個字在封建神會是避諱的話題,,尤其對于女性,是難以向外人啟齒的,。所以,,可憐的李清照就只能獨吞相思之苦了。
當李清照滿載著閨中少女的夢想步入婚姻的殿堂時,,得到的是甜蜜的愛情,,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可憐她生不逢時,,在封建社會里,,“三從四德”、“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分工模式給兩性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婦女被禁錮在家中,,服役于人,料理家務,,就是連統(tǒng)治階級的皇后也屬被禁之列,,更不用說李清照了。當趙明誠外出做官時,,她只能獨守空房,,無法和丈夫一起分享工作和生活的酸甜苦辣。想當初她在一首《如夢令》中曾生動地記述她沉醉乘舟,,盡興游玩的情景,,不僅歸舟晚,還誤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情調(diào)歡快。現(xiàn)如今卻是“獨上蘭舟”,不僅無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顯悵惘和憂郁,。
再者,通過這首詞,,也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到李清照是一位柔情似水,、細膩深沉、至情至性的女人,。離愁別緒,,難舍難分,愛之愈深,,思之愈切,,“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在情感上形成一條跌宕起伏的波浪線,,是相思愁苦揮之不去的魔繩。愛的深沉哀婉,,纏綿悱惻,,是一種甜蜜的憂傷,只能偷偷地咀嚼,。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絕不是一般的只會嘆息幾句“賤妾守空房”的小婦人,她在空房里修煉著文學,,直將這門藝術煉得爐火純青,,于是這種最普通的愛情表達竟變成了千古絕唱,成了她向藝術高峰攀登的記錄,。但愛情是沉甸甸的奢侈品,,多用心細想,就會愁腸百結,,心力憔悴,。而一個多情細膩敏感的人總是受傷很深,真應了“多情自古傷別離,,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柳永《雨霖鈴》)。時空總是在折磨有情人,,天妒多情之人,!
一個惆悵孤獨的少婦,徘徊在家門前盼望自己遠去的丈夫早歸,。“紅藕香殘玉簟秋”,目睹屋外荷塘里荷花凋殘,,回屋倚靠竹席冰涼,,一陣秋風襲來,不禁打了寒戰(zhàn),,好冷啊,。此刻她多么需要丈夫的熱烈擁抱,溫柔呵護啊,,而丈夫卻遠在千里之外,,所以相思愁苦只能越來越重。更難得的是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yè)結合點——金石研究,。他們是事業(yè)上的黃金搭檔。在不準自由戀愛,,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封建時代,他倆竟然達到了事業(yè)與愛情的完美結合,,就像陸游的《釵頭鳳》為我們留下愛的悲傷一樣,,李清照卻為我們留下了愛的甜美。這個經(jīng)典愛情故事是旖旎的,、純潔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單純思夫或怨其不返,,涇渭分明,。女主人公大膽地謳歌自己的愛情,毫不扭捏,,更無病態(tài)成份,,既像蜜一樣的甜,也像水一樣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態(tài)的愛情,,有質的不同,。“花自飄零水自流”,,“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既為自己的紅顏易老而感慨,,更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讓它白白地消逝而傷懷,,更是她滿腔熱忱,懷著無限柔情,執(zhí)著等候夫婿歸來的情感宣泄,?!安畔旅碱^,卻上心頭”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變化的情景,,怪不得成為千古絕唱,。
賞析二:
這首詞作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遠離之后,寄寓著作者不忍離別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別情詞作,。
詞的起句“紅藕香殘玉簟秋”,領起全篇,,上半句“紅藕香殘”寫戶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寫室內(nèi)之物,對清秋季節(jié)起了點染作用,。全句設色清麗,,意象蘊藉,不僅刻畫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詞人情懷,。意境清涼幽然,頗有仙風靈氣,?;ㄩ_花落,既是自然界現(xiàn)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nèi)心感受,。起句為全詞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調(diào)。
接下來的五句順序寫詞人從晝到夜一天內(nèi)所作之事,、所觸之景,、所生之情。前兩句“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寫的是白晝水面泛舟之事,以“獨上”二字暗示處境,,暗逗離情,。下面“云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后的懸念,。接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兩句,,構成一種目斷神迷的意境。按順序,,應是月滿時,,上西樓,,望云中,,見回雁,而思及誰寄錦書來,?!罢l”字自然是暗指趙明誠。但是明月自滿,,人卻未圓,;雁字空回,錦書無有,,所以有“誰寄”之嘆,。說“誰寄”,又可知是無人寄也,。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無時無刻不縈繞于詞人心頭,。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啟下,詞意不斷,。它既是即景,,又兼比興。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遙遙與上闋“紅藕香殘”,、“獨上蘭舟”兩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華,、愛情、離別,,則給人以凄涼無奈之恨,。下片自此轉為直接抒情,用內(nèi)心獨自的方式展開,。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二句,,寫自己的相思之苦、閑愁之深的同時,,由己身推想到對方,,深知這種相思與閑愁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以見兩心之相印,。這兩句也是上闋“云中”句的補充和引申,說明盡管天長水遠,,錦書未來,,而兩地相思之情初無二致,足證雙方情愛之篤與彼此信任之深,。這兩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來看,,從“一種相思”到“兩處閑愁”,,是兩情的分合與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則訴說此情已由“思”而化為“愁”,。下句“此情無計可消除”,緊接這兩句,。正因人已分兩處,,心已籠罩深愁,此情就當然難以排遣,,而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了。
“此情封鎖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比渥顬槭廊怂Q道,。這里,“眉頭”與“心頭”相對應,,“才下”與“卻上”成起伏,,語句結構既十分工整,表現(xiàn)手法也十分巧妙,,藝術上具有很強的吸引力,。當然,,這兩個四字句只是整首詞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并非一枝獨秀,。它有賴于全篇的烘托,,特別因與前面另兩個同樣工巧的四字句“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前后襯映,,而相得益彰,。
一剪梅蔣潔捷譯文 一剪梅南宋蔣捷的意思篇五
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xié)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并批評了從柳永,、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如擅朋友之勝”,。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她思念他,。已經(jīng)是秋天了她還渾然不覺的樣子,秋水天長的一天,,她輕解羅衫,獨上蘭舟,。望著天邊飛來的雙燕,她的心里填滿了相思,,耿耿于懷——你可寄了書信來?在蕭蕭的落葉中,,攀登高樓,,望著他遠去的方向,思念如月光流溢,。郎啊,,你可知道思念的滋味?那種納人心肝的疼痛,?日日盼望,,日日失望,。日日登高望歸雁,,直到月亮爬山了西樓還不見你的影子,。相思如水,,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注釋】
玉?。╠ian)秋:指時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1,、“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三句寫的頗有意境,,請簡要分析,。(5分)明確:這三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悠遠,。(2分)
長空、鴻雁,,極言天空遼闊,,營造出目斷神迷的意境,可以想見詩人遠望盼歸之思,;明月,、西樓,渲染出秋夜的澄澈清幽,,傳達出詞人的綿長思念之情,。(3分)
2、“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三句中哪兩個字最傳神?請試作分析,。(5分)明確:“下”與“上”兩字,。(1分)
思念剛從眉間消失,,卻又充溢心間(1分)。詩人用語平常,,卻意境新奇不俗,,將抽象的情感表達的生動可感(1分),抒發(fā)了詞人的無盡離愁,,刻畫了一個因思念而黯然神傷的形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