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質的計劃書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高一年級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篇一
教師要做好提前備課,,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尤其是集體備課,,按照學校要求做到定時,、定地點、定內容,、定主講人,,(依次為彭躍華、胡太均,、陳明英,、李眉,、唐曉鵬、徐蘭)以及平時隨時的探討,。進一步加強集體學習,、集體研究的氛圍,使教師之間多學習,、取長補短,,盡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開展各層次公開課的觀摩,、學習和交流,;多聽課評課,打造高效課堂,,并進行教學反思,。按照學校要求每位老師定時上一次公開課,(依次為胡太均,、陳明英,、李眉、彭躍華,、徐蘭,、唐曉鵬)平時隨時相互聽課,提高教學水平,。
(1)明確目標,。明確課標要求、單元及課時目標,,整個教學過程要緊扣教學目標,,及時反饋,合理調控,,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設計好導語。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好導語,,以新穎的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教學目標上來,,為實施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氣氛。
(3)把握好內容,。重點要突出,,講授要得法,要在重點,、難點和關鍵地方下功夫,,防止面面俱到,貪多求全和主次不分的現象,。
(4)注意啟發(fā)式教學,。講授知識富有啟發(fā)性,,努力做到科學準確,深入淺出,,具體形象,,生動有趣;要注意啟發(fā)式的提問,,精心設置問題意境,,做到難易適中,形成探索性問題群,;討論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鼓勵發(fā)表獨到見解,,引導學生討論圍繞中心,,逐步深化。
(5)學法要指導,。鼓勵學生多動口,、動手、動腦,,善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
(6)課堂重訓練。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教師精心組織,,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訓練過程,,課堂習題配備要精當,有梯度,,使優(yōu)生和后進生都能得到訓練,。
(1)作業(yè)要適當。緊扣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難易適度,,有層次性。注意“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使學生綜合運用知識。
(2)嚴格要求,。嚴格執(zhí)行學生作業(yè)“獨立,、按時、整潔,、規(guī)范”的要求,,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業(yè)習慣,。
(3)及時處理。對學生作業(yè)及時全批全改,,對欠交作業(yè)的學生要登記,、處理,并及時做好作業(yè)的講評工作,。
高一年級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篇二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及"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歷史教學要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為指針,,以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并重為基本教學原則,,認真搞好教材通研,,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通過扎實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準確,、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達到應有的學科能力和歷史素養(yǎng)。
本學期教學內容為必修一全冊,。
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包括:上半學期必須完成必修(一)第一至第四單元的新課內容,,期中考試后半學期完成第五至第八單元的新課學習,爭取期末考試通過率100%,。
(1)本學期的高一歷史備課要做到既有結合又有個性發(fā)揮,,新老結合,取長補短,。
(2)本備課組共同承擔收集整理教學資料并做到資源高度共享,。包括網上資源的收集(課件、試題練習),,單元練習,、考試題目的編制。每人在講授新課前認真鉆研教學內容,,并于備課組會上作教材分析發(fā)言,,同時要在教學該內容期間提供所有材料(教案、課件)供本備課組成員參考。杜絕不加修改的使用別人教案或直接使用從網上下載的教案,,要求做到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處理,。課件主要是為了突破難點而作,應參考一些優(yōu)秀的資料,,借鑒其中認為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表述,、材料或事例,再參考多種版本的課件,,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創(chuàng)造性地補充一些實際有效的東西,,使在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1)以"立足課本、狠抓基礎,、培養(yǎng)習慣"為教學指導思想
本學期所有班級的教學都要以"立足課本,、狠抓基礎、培養(yǎng)習慣"為教學指導思想,,做到"起點要低,,講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課、作業(yè),、筆記,、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等行為習慣,。堅持抓學生基本素質的積累,。另外,在強化班,、普通班及美術班教學方面是不同的,,老師在教學的實施、目標方面要有一定的區(qū)別,。對于強化班和普通班老師要在上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提高課堂效率,授課做到精講精練,,平時注重提高試題質量,。每一單元都要進行規(guī)范系統地練習、測試,,及時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發(fā)現問題盡量個別輔導,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快速成長,。
(2)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不停留在簡單地傳授書本知識,,對教材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努力挖掘趣味性的東西,實際生活中能碰到的情況,,時事新聞等,,引入到教學中,達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把書本叫枯燥的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取得進步,。
二是注重學法指導,。注意從實例出發(fā),從感性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比較相近的知識點;注意從已有知識出發(fā),,啟發(fā)學生思考,。
三是加強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比較問題的能力,,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1,、每兩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活動,。做到"三定"――雙周二上午一、二兩節(jié)為固定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教學中遇到問題隨時討論,;每次活動有明確的內容;每課或聯系較緊密的幾課定一中心發(fā)言人,,負責教學的整體設計,,提出教學的設想,大家討論補充,探究最佳方案,,實現資源共享,。做到"三備"――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采取的具體教學方法,,特別側重學生學習式的設計。做到備課組"目標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作業(yè)統一,、測試統一",。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探究,提高整體的備課質量和教學質量,,爭取每節(jié)都是優(yōu)質課,。
2、組織教學研究課,,加強集體聽課評課,,并積極向其他備課組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和新型教學模式的形成,。
3、組織好新老教師"一幫一"結對子的活動,,積極聽課,、評課,,互相學習,。
4、積極參加校內外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并努力出色完成年級組和教研組交給的各項任務,。
高一年級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篇三
在學校教學領導小組的宏觀部署下,在教務處,、教科室和高一年級組的統籌下,,以提高學科教學教育質量為目標,積極學習課程教學改革思想,,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
2.集體備課,。本學期的高一歷史備課要做到既有結合又有個性發(fā)揮,,新老合作,取長補短。
本備課組共同收集整理教學資料并做到資源高度共享,。每人在講授新課前認真鉆研教學內容,,并于備課組會上作教材分析發(fā)言,同時要將教學該內容期間提供所有材料供本備課組成員參考,。杜絕不加修改的使用別人教案或直接使用從網上下載的教案,,要求做到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處理。3.教學要求,。本學期所有班級的教學都要以“立足課本,、狠抓基礎、培養(yǎng)習慣”為教學指導思想,,做到“起點要低,,講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課,、作業(yè)、筆記,、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等行為習慣。堅持抓學生基本素質的積累,。另外,,在強化班和普通班教學方面是不同的,老師在教學的實施,、目標方面要有一定的區(qū)別,。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不停留在簡單地傳授書本知識,,對教材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努力挖掘趣味性的東西,,實際生活中能碰到的情況,,時事新聞等,引入到教學中,,達到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把書本中枯燥的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取得進步,。2.注意從實例出發(fā),,從感性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比較相近的`知識點,;注意從已有知識出發(fā),啟發(fā)學生思考,。3.加強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比較問題和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1.每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活動,。做到“三定”――雙周四下午為固定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教學中遇到問題隨時討論,;每次活動有明確的內容,;每課或聯系較緊密的幾課定一中心發(fā)言人,負責教學的整體設計,,提出教學的設想,,大家討論補充,探究最佳方案,,實現資源共享,。做到“三備”――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采取的具體教學方法,,特別側重學生學習式的設計。做到備課組“目標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作業(yè)統一,、測試統一”
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探究,,提高整體的備課質量和教學質量,爭取每節(jié)都是優(yōu)質課,。2.組織教學研究課,,加強集體聽課,、評課,,并積極向其他備課組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和新型教學模式的形成,。3.積極參加校內外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并努力出色完成年級組交給的各項任務,。
周次教學內容第七周(3.19—3.24)專題一第1——3節(jié)第八周(3.25—3.31)專題一第4節(jié),、專題二第1——2節(jié)第九周(4.1—4.7)清明節(jié)放假,、專題二第3節(jié)第十周(4.8—4.14)專題三第1—3節(jié)第十一周(4.15—4.21)復習迎考第十二周(4.22—4.28)期中試卷第十三周(4.29—5.5)五一節(jié)放假第十四周(5.6—5.12)專題四、專題五第1節(jié)第十五周(5.13—5.19)專題五第2——4節(jié)第十六周(5.20—5.26)專題六第1——3節(jié)第十七周(5.27—6.2)專題七第1——3節(jié)第十八周(6.3—6.9)專題八第1——3節(jié)第十九周(6.10—6.16)必修三專題一第1—3節(jié)第二十周(6.17—6.23)專題一第4節(jié),、專題二第1節(jié)第二十一周(6.24—6.30)端午節(jié)放假,、專題二第2—3節(jié)、復習迎考第二十二周(7.1—7.7)復習迎考第二十三周(7.8—7.14)復習迎考
高一年級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篇四
1.教師剛剛接觸新教材,,對于三年教材的整體把握還不到位,,在教學設計中還不夠充分體現學生的探究精神。
2.課堂上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手段不夠豐富,。
3.輔導差生方面的措施不夠靈活,。
4.教師所具備的其他學科的知識需要不斷學習,如物理,、化學政治學科等,。
1.初高中歷史知識銜接難。現在的高中新教材用的是模塊專題方式來編寫,,是建立在學生對初中歷史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基礎之上的,,而歷史由于不是初中學生必考科目,所以學生基礎知識不牢,。
2.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由于一些網絡知識的欠缺或資源有限并不是每一節(jié)課都能使學生具備自己動手探究問題的能力。
3.對學科不重視,,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1.新教材用的是模塊專題方式來編寫,是建立在學生對初中歷史基礎知識掌握較牢基礎之上的,,對于基礎知識較弱的學生來說,,掌握較難。
2.教材有些內容偏難,,如第二,、第三單元的知識,而且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不易理解,。
3.教材編排每一課內容含量過大,課上時間過緊,。
1,、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
2,、在掌握基本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掌握歷史學習的及基本方法,。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角度發(fā)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學會合作學習,。
4,、通過學習,進一步了解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養(yǎng)民族精神,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進一步具有世界眼光,,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區(qū)的文化傳統。
1.在課改中充分認識課程標準的重要地位,,認真學習課程標準,,以課程標準為依托,每一課都要依照課程標準進行備課,。
2.教師認真學習,,努力改變教育教學觀念
新課改并不只是教材的變化,還需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注重探索在課上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打開思維,體會學習的快樂,,同時根據不同的問題設置不同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解答出問題,從而真正的理解知識,。
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具備終生學習的素質。
要堅持做到每節(jié)課前,,都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yè),,提出具體的問題,學生自己通過看書預習,,解決部分知識性的問題,,把不懂的知識找出來,第二天課上教師著重講解學生不懂的知識,,并檢查學生的預習效果,,相應給以肯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把對學生的評價放在平時,。
4.教師注重積累,使綜合素質提高,。
就歷史學科而言,,知識編排較難,所以對于教師也在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不僅是史學最新動態(tài),,還是涉及其他學科如政治、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我們也不斷的在積累和學習,。
5.加強集體的力量,優(yōu)化備課,。
備課組全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對將要教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如:教學目標如何制定,;本課重點是什么,,如何突破;難點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課怎樣設計效果較好,能激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并提高課上效率,;課后檢測應怎樣編寫,怎樣做到精講精練,,編寫哪些類型的題等,。
6.課堂教學中精講精練,落實筆頭,,突破重難點,,提高上課效率,。
7.加強個別輔導,著力培養(yǎng)優(yōu)生,,同時抓好差生,。
高一年級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篇五
在學校教學領導小組的宏觀部署下,在教務處,、教科室和高一年級組的統籌下,,以提高學科教學教育質量為目標,積極學習課程教學改革思想,,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
1.教學進度,。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包括:必修二和必修三第1,、2專題。
2.集體備課,。本學期的高一歷史備課要做到既有結合又有個性發(fā)揮,,新老合作,取長補短,。本備課組共同收集整理教學資料并做到資源高度共享,。每人在講授新課前認真鉆研教學內容,并于備課組會上作教材分析發(fā)言,,同時要將教學該內容期間提供所有材料供本備課組成員參考,。杜絕不加修改的使用別人教案或直接使用從網上下載的教案,要求做到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處理,。
3.教學要求,。本學期所有班級的教學都要以“立足課本、狠抓基礎,、培養(yǎng)習慣”為教學指導思想,,做到“起點要低,講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課、作業(yè),、筆記,、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等行為習慣,。堅持抓學生基本素質的積累,。另外,在強化班和普通班教學方面是不同的,老師在教學的實施,、目標方面要有一定的區(qū)別,。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不停留在簡單地傳授書本知識,,對教材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努力挖掘趣味性的東西,,實際生活中能碰到的情況,時事新聞等,,引入到教學中,,達到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把書本中枯燥的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取得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fā),,從感性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比較相近的知識點,;注意從已有知識出發(fā),,啟發(fā)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比較問題和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1.每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活動,。做到“三定”――雙周四下午為固定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教學中遇到問題隨時討論;每次活動有明確的內容,;每課或聯系較緊密的幾課定一中心發(fā)言人,,負責教學的整體設計,提出教學的設想,,大家討論補充,,探究最佳,實現資源共享,。做到“三備”――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采取的具體教學方法,特別側重學生學習式的設計,。做到備課組“目標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作業(yè)統一,、測試統一”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探究,提高整體的備課質量和教學質量,,爭取每節(jié)都是優(yōu)質課,。
2.組織教學研究課,加強集體聽課,、評課,,并積極向其他備課組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和新型教學模式的形成,。
3.積極參加校內外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并努力出色完成年級組交給的各項任務,。
高一年級歷史備課組工作計劃篇六
在學校教學領導小組的宏觀部署下,,在教務處、教科室和高一年級組的統籌下,,以提高學科教學教育質量為目標,,積極學習課程教學改革思想,在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
1.教學進度。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包括:必修二和必修三第1,、2專題,。
2.集體備課。本學期的高一歷史備課要做到既有結合又有個性發(fā)揮,,新老合作,,取長補短。本備課組共同收集整理教學資料并做到資源高度共享,。每人在講授新課前認真鉆研教學內容,,并于備課組會上作教材分析發(fā)言,同時要將教學該內容期間提供所有材料供本備課組成員參考,。杜絕不加修改的使用別人教案或直接使用從網上下載的教案,要求做到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處理,。
3.教學要求。本學期所有班級的教學都要以“立足課本,、狠抓基礎,、培養(yǎng)習慣”為教學指導思想,,做到“起點要低,講解要透,,因人施教”,。尤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課、作業(yè),、筆記,、積極思維、自主學習等行為習慣,。堅持抓學生基本素質的積累,。另外,,在強化班和普通班教學方面是不同的,,老師在教學的實施、目標方面要有一定的區(qū)別。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不停留在簡單地傳授書本知識,對教材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努力挖掘趣味性的東西,實際生活中能碰到的情況,,時事新聞等,,引入到教學中,達到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把書本中枯燥的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在主觀作用下取得進步,。
2.注意從實例出發(fā),,從感性到理性;注意運用對比的方法,,比較相近的知識點;注意從已有知識出發(fā),,啟發(fā)學生思考,。
3.加強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比較問題和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1.每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活動。做到“三定”――雙周四下午為固定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教學中遇到問題隨時討論,;每次活動有明確的內容;每課或聯系較緊密的幾課定一中心發(fā)言人,,負責教學的整體設計,,提出教學的設想,,大家討論補充,探究最佳方案,,實現資源共享,。做到“三備”――解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采取的具體教學方法,,特別側重學生學習式的設計。做到備課組“目標統一,、內容統一,、進度統一、作業(yè)統一,、測試統一”通過教師間的合作探究,,提高整體的備課質量和教學質量,爭取每節(jié)都是優(yōu)質課,。
2.組織教學研究課,,加強集體聽課、評課,,并積極向其他備課組學習,,努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和新型教學模式的形成,。
3.積極參加校內外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并努力出色完成年級組交給的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