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什么樣的總結才是有效的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總結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初中物理實驗方法總結與反思篇一
一 控制變量法研究蒸發(fā)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的關系,。研究弦樂器的音調與弦的松緊、長短和粗細的關系,。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研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研究物體的動能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研究物體的勢能與質量和高度的關系。研究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導體長度材料橫截面積的關系,。研究導體中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導體電阻的關系,。
10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導體中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
11研究電磁鐵的磁性與線圈匝數(shù)和電流大小的關系,。
二 圖像法用溫度時間圖像理解融化,、凝固、沸騰現(xiàn)象,。電流,、電壓、圖像理解歐姆定律i=u/r,、電功率 p=ui正比,、反比函數(shù)圖象鞏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桿平衡f1l1=f2l2
壓強p=f/sp=ρgh浮力 f=ρ液gv排,、功、熱量q=cm(t2-t1)等公式,。
三 轉換法的應用
3利用乒乓球的彈跳將音叉的振動放大,;利用輕小物體的跳動或振動來證明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用溫度計測溫度是利用內部液體熱脹冷縮改變的體積來反映溫度高低,。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化成測拉力的大小,。通過研究擴散現(xiàn)象認識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運動。判斷有無電流課通過觀察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fā)光來確定,。磁場看不見,、摸不著,可以通過觀察小磁針是否轉動來判斷磁場是否存在,。判斷電磁鐵磁性強弱時,,用電磁鐵吸引的大頭針的數(shù)目來確定。研究電阻與電熱的關系時,,電流通過阻值不等的兩根電阻絲產生的熱量無法直接觀測或比較,,可通過轉換為可看見的現(xiàn)象(氣體的膨脹、火柴的點燃等的不同)來推導出那個電阻放熱多,。
四 實驗推理法研究真空中能否傳聲,。2 研究阻力對運動的影響?!霸谧匀唤缰淮嬖趦煞N電荷 ”這一重要結論也是在實驗基礎上推理得出來的,。
五 等效替代法在電路中若干個電阻可以等效為一個合適的電阻,反之亦可,;如等效電路,、串并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維方法,。在研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用加熱時間來替代物體吸收的熱量。用自行車輪測量跑道的長度,,跑道較長,,無法直接測量,用滾輪法處理:輪子的周長乘以圈數(shù)即為跑道的周長,。
六 類比歸納法的應用研究電流時類比水流2 用“水壓”類比“電壓”用抽水機類比電源4 研究做功快慢時與運動快慢進行類比等用彈簧連接的小球類比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
初中物理實驗方法總結與反思篇二
一,、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或實際問題中,常有多個因素在變化,,造成規(guī)律不易表現(xiàn)出來,,這時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變,依次研究某一個因素的影響和利用。如氣體的性質,,壓強,、體積和溫度通常是同時變化的,我們可以分別控制一個狀態(tài)參量不變,,尋找另外兩個參量的關系,,最后再進行統(tǒng)一。歐姆定律,、牛頓第二定律等都是用這種方法研究的,。
二、累積法把某些難以用常規(guī)儀器直接準確測量的物理量用累積的方法,,將小量變大量,,不僅可以便于測量,而且還可以提高測量的準確程度,,減小誤差,。如測量均勻細金屬絲直徑時,可以采用密繞多匝的方法,;測量單擺的周期時,,可測30-50個全振動的時間;分析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時,,可隔幾個點找出計數(shù)點分析等,。
三、等效替代法某些物理量不直觀或不易測量,,可以用較直觀,、較易測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從而簡化問題,。如在驗證動量守恒實驗中,,發(fā)生碰撞的兩個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測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繪電場中的等勢線時,,用電流場來模擬電場等都用了等效思想。
四,、放大法對于物理實驗中微小量或小變化的觀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標卡尺,、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六,、外推法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觀察或測量,作為它的極端情況,不易直觀觀測,,如果把這局部觀察測量得到的規(guī)律外推到極端,,可以達到目的。例如在測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的實驗中,,無法直接測量i=0(斷路)時的路端電壓(電動勢)和短路(u=0)時的電流強度,,通過一系列u、i對應值點畫出直線并向兩方延伸,,交u軸點為電動勢,,交i軸點為短路電流。
七,、近似法在復雜的物理現(xiàn)象和物體運動中,,影響物理量的因素較多,有時為了突出主要矛盾,,可以有意識設計實驗條件,、忽略次要因素的影響,用近似量當成真實量進行測量,。
初中物理估算題 1.下列數(shù)據中,,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a)
a.中學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l.0m/sb.將一枚雞蛋舉過頭頂做功約為l0j
c.餃子煮熟即將出鍋時的溫度約為40℃d.教室里日光燈正常發(fā)光通過的電流約為10a
2.生活中經常對一些物理量進行估測,下列數(shù)值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b)
a.人騎自行車的平均速度約為1m/sb.一元硬幣的直徑約為2.5cm
c.人沐浴時水的溫度約為60℃d.電視機正常工作的電功率約為1000w
3.小理家準各買新房,,他看到某開發(fā)商的廣告稱.乘車從新樓盤到一家大型商場的時間只需3分鐘,。據此你認為從新樓盤到該大型商場比較接近的路程是(c)
a.200mb.400mc.2000md.10000m
4.以下說法中,與實際生活相符的是(d)
a.一支鉛筆的長度約為15dmb.家庭電路的電壓為36v
c.冰箱冷凍室的溫度約為20℃d.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5. 人的正常體溫約為(c)a. 30℃b.33℃c.37℃d.39℃
6.同學們學習物理知識以后,,對身邊的事或物進行了估測,,以下較為貼近實際的估測數(shù)據是(abd)
a.學校的課桌高度約為0.8mb.某初中生的質量大約為40kg
c.洗澡的熱水溫度約為75℃d.某同學跑100m成績?yōu)?4s
7.下列說法中,接近實際情況的是(c)
a.正常人的體溫約為39℃b.地球的半徑約為6400m
c.一個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kgd.—個成年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約為3m/s
8.中學生的大姆指指甲面積約為(b)a.1mm2b.1cm2c.1dm2d.1m2
9.以下估測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是(d)
a.人體感覺舒適的環(huán)境溫度約為40℃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5m/s
c.中學生脈搏跳動一次的時間約為3sd.一只普通雞蛋的質量約為50g
10.對以下物理量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b)
a.廣安市中考考室內的溫度大約是48℃b.一支普通牙刷的長度大約是20cm
c.唱一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間大約是15min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質量大約是500g
11.下列數(shù)據中,,最符合實際情況的是(c)
a.人的正常體溫為39℃b.初中生擲實心球的距離約為30m
c.小紅上學時步行的速度約是1.1m/sd.一位初中生體重約為20n
12.(2011雞西)下列數(shù)據與事實相差較大的是(d)
a.教室內一盞日光燈的功率約為40wb.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約為1.1 m/s
c.使人體感覺舒適的環(huán)境溫度為20℃d.一名普通中學生正常步行上樓的功率為500w
13.一個雞蛋的質量約是(c)a.0.5gb.5 gc.50 gd.500 g
14.(2011包頭)下列四個選項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b)
a.航模飛行器以11m/s的速度飛行b.汽車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
c.百米賽跑中運動員用10s跑完全程d.從30m高處豎直下落的物體用了2.5s
15.某中學生的信息檔案中,錯誤的信息是(d)
a.身高1.68mb.質量50kgc.體溫36.5℃d.步行速度10m/s
16.下列說法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b)
a.普通中學生使用的課桌高度是1.8m b.九年級男生的平均體重約為600n
c.按照交通部門規(guī)定,,天津市快速路的最高限速為300km/h
d.按照國家規(guī)定,,夏天公共建筑內的空調溫度應控制在18℃
17.下列數(shù)劇中與實際相符的是(c)a.中學生腳的長度為50cmb.中學生的體重為50n
c.人體的密度約為1.0×10kg/md.人在正常呼吸時肺內的氣壓約為10pa
18.(1)一個中學生的質量約為50_______(填上合適的單位),他跑100米所需的時間約為:_________(填上合適的單位),。答案:kg11s
怎樣找物理題中的隱含條件 學習在解物理習題時,,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有些解題的必要條件,,題中并為明確給出,,而是隱含在字里行間。這樣才能快速,、準確地找出這些隱含條件呢,?同學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意一些約定俗成的提法的含義
課本上經常用一些固定的提法來說明某些現(xiàn)象,這些提法中的某些詞語由于已經約定俗成,,所以具有確定不變的含義,,知道了這些提法的含義,就等于知道了隱含條件,。如“一物體在光滑面上運動??”其中“光滑”的含義為不計摩擦,,所以隱含條件為物體所受的摩擦為零。又如“一顆手榴彈在空中自由飛行??”,,其中“自由”的含義為手榴彈僅受重力作用,,所以隱含條件為:手榴彈只受一個力---重力,。
二.掌握一些物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條件
一定的物理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以具備一定的條件為前提的,當知道什么條件具備時可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后,,一旦題目給出某種現(xiàn)象,,馬上可以找出相應的隱含條件,。如“一個物體漂浮在液面上??”,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條件是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重,,所以隱含條件是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又如“一個物體勻速運動??”要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前提條件是物體必須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隱含條件為:物體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
三.擴大知識面,記住一些有關數(shù)據之間的關系
同學們的知識面宜寬不宜窄,。即使是一些僅需了解的知識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對有些物理量的某些數(shù)據(比如物質的密度、比熱等)之間的“大小”關系也應知道并記住,。如“在照明電路中接了三盞燈??三盞燈”,,因為照明電路電壓為220v,且所有用電器除非特別聲明外,,所隱含條件為,;三燈并聯(lián),其電壓為220v,。又如“等質量的鐵塊和鋁塊哪個體積大,?”顯然,僅知道質量是無法判斷的,,還需知道密度,,所以隱含條件為:鐵的密度大于鋁的密度。
四.熟練掌握概念和規(guī)律
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是在理論,、實驗的基礎上總結,、發(fā)現(xiàn)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掌握了它們,,就能找出其中的隱含條件。如“兩個用電器串聯(lián)在某一電路中??”,,由串聯(lián)電路規(guī)律可知,,電流強度處處相等,所以隱含條件為:通過兩燈的電流強度相等,。又如“兩用電器并聯(lián)在某一電路中??”很顯然,,由并聯(lián)電路規(guī)律可知,隱含條件為,,兩燈兩端電壓相等,。
五.注意尋找一些物理量之間的外在關系338
有些物理量,無任何聯(lián)系,,但人為附加一些條件后,,便可使它們有一定的外在關系。如找出這些關系,,就找出了隱含條件,。比如“水和酒精先后裝入同一瓶中,稱其質量??”,,水和酒精無任何內在聯(lián)系,,但由于都先后裝于同一瓶中,而瓶的容積是不變的,,所以隱含條件為:水和酒精體積相等,。又如“一天平兩邊分別放一鐵塊和一鋁塊,天平平衡??”,,由天平平衡條件可知,,其隱含條件為:鐵塊和鋁塊質量相等。
總之,,同學們只要做到多思,、多知,就不難找出題中的隱含條件
一,、控制變量法所謂控制變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成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guī)律的因素和條件加以人為控制,只改變某個變量的大小,而保證其他的變量不變,最終解決所研究的問題,。這種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應用的最為廣泛。例如:“探究液體蒸發(fā)的快慢與哪些因素素有關,?”,、“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有關,?”,、“探究電流、電壓與電阻的關系(即探究歐姆定律)”,、“探究導體的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等等,。
二,、等效替代法用相等或容易測得的量代替不便直接求出的物理量,這種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對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案或設想,,而使它們的效果完全相同,從而將問題化難為易,,求得解決,。這種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也時有應用。例如:“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等,。
三,、轉換法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xiàn)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過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xiàn)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一些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的微觀現(xiàn)象,要研究它們的運動規(guī)律,使之轉化為學生熟知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宏觀現(xiàn)象來認識它們,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轉換法,。這種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也很常見,。例如:“探究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關系”、“研究物體的熱膨脹”等,。
四,、理想模型法實際現(xiàn)象和過程一般都十分復雜,涉及到眾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簡化和純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從復雜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地反應所研究事物的本質特征,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在初中物理能看到這種方法的應用,。例如:原子結構的模型、光線,、磁感線等,。
五、科學推理法推理法是根據已知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通過想象和推理對未知的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推理和預見,。推理法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忽略次要因素,,進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結論,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例如:“探究真空能不能傳聲”,、“探究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等,。
六、類比法類比法是指將兩個相似的事物做對比,,從已知對象具有的某種性質推出未知對象具有相應性質的方法,。類比法在物理中有廣泛的應用。所謂類比,,實際上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或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思維,。例如:研究電壓和電流的概念,、研究物體的內能、研究電子繞原子核轉動等,。除此之外,,物理學的研究還用得以下探究方法。
七,、歸納法歸納法是通過樣本信息來推斷總體信息的技術,。要作出正確的歸納,就要從整體中選出的樣本足夠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實驗中為了驗證一個物理規(guī)律或定律,就要反復地通過實驗來驗證它的正確性,然后分析歸納,得出正確的結論,。這種方法在初中物理中,,應用也很普通。例如:“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八、圖像法利用圖象這種特殊且形象的數(shù)學語言工具,來表達各種物理現(xiàn)象的過程和規(guī)律,這種方法叫圖象法,。物理圖象不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形象,,動態(tài)變化過程清晰,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明確,,還能表示出用語言難以表達的內涵,。
九、猜想法猜想也稱想象或幻想,,是用已知的物理知識對某些未知的事物作出科學的預測,。它是人的思維的最高境界,合理的想象往往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源泉
初中物理實驗方法總結與反思篇三
初中物理實驗方法總結
一,、控制變量法:
所謂控制變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過成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guī)律的因素和條件加以人為控制,只改變某個變量的大小,而保證其它的變量不變,最終解決所研究的問題.某兩次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相同,,若兩次實驗結果不同,則與該條件有關,,否則無關,。反過來,若要研究的問題是物理量與某一因素是否有關,,則應只使該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應相同,。實驗名稱:電學: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探究電阻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探究導體產生的熱量與什么因素有關 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
力學: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探究液體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又關 探究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探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什么因素有關 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
熱學:探究蒸發(fā)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探究物質的吸熱能力
聲學:探究決定音調大小的因素
二、轉換法:
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xiàn)象,,常根據它們表現(xiàn)出來的看得到、摸得著的現(xiàn)象來間接認識
關鍵詞:轉換 通過,、,、、,、來表示,、、,、,、通過、,、,、、,、表現(xiàn),、、,、,、、通過,、,、、,、,、顯示、,、,、、,、轉換法:是把不明顯的現(xiàn)象通過一個明顯的易觀察的現(xiàn)象表示出來,。
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xiàn)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過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xiàn)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一些比較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的微觀現(xiàn)象,要研究它們的運動規(guī)律,使之轉化為學生熟知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宏觀現(xiàn)象來認識它們,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轉換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規(guī)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了這種方法,。實驗名稱:動能的大小通過木塊移動的距離表示
勢能的大小通過木樁下陷的深度表示
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海綿的凹陷程度來表示
聲音的振動:通過紙屑或豆粒的振動、乒乓球的振動表示出來
導體產生的熱量:通過煤油上升的高度來表示
電流表,、電壓表:通過指針的擺動表示出來
物質的吸熱能力:通過溫度升高的多少表示出來
物質磁性的大?。和ㄟ^吸引大頭釘?shù)亩嗌俦硎境鰜?/p>
電流的強弱:通過燈泡的亮度表示出來 用電流的熱效應認識電流的大小
根據紙片的飄動方向判斷氣體壓強的變化 通過擴散現(xiàn)象研究分子的熱運動 通過小車在平面上運動的距離的遠近來判斷表面阻力的大小
通過小磁針的偏轉判斷磁場的存在
·物體發(fā)生形變或運動狀態(tài)改變可證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蘋果落地可證明重力存在,?!ゑR得堡半球實驗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霧的出現(xiàn)可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び暗男纬煽勺C明光沿直線傳播 月食現(xiàn)象可證明月亮不是光源?!W斯特實驗可證明電流周圍有磁場 指南針指南北可證明地磁場的存在 ·用手機能打電話可證明電磁波的存在 擴散現(xiàn)象可證明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 ·鉛塊實驗可證明分子間引力的存在 運動的物體能對外做功可證明它具有能
三、等效替代法:
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代替其他物理量,,但不改變物理效果
關鍵詞:替代 等效 相等 結果不易測量,別的現(xiàn)象效果能較明顯地說明問題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用相等或容易測得的量代替不便直接求出的物理量,這種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現(xiàn)象、模型,、過程等在物理意義,、作用效果或物理規(guī)律方面是相同的。它們之間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證結論不變,。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對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案或設想,,而使它們的效果完全相同,,從而將問題化難為易,求得解決,。例如我們學過的等效電路,、等效電阻、分力與合力等效…是實驗方法的替代,,不是單純的更換器材
通過測量這個量,,達到得到所要測量的量的目的 或者通過使用這個方法達到完成實驗的目的 實驗名稱:曹沖稱象
用一個完全相同的未點燃的蠟燭代替蠟燭的像
通過測量拉力的大小從而得出摩擦力的大小 用一個電阻代替兩個電阻 用合力表示兩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 排水法測體積
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在托里拆利實驗中,利用水銀柱產生的壓強與大氣壓相等測定大氣壓的數(shù)值
四,、理想模型法:
研究抽象的物理現(xiàn)象時,,可以通過建立模型來揭示原型的形態(tài)、特征和本質
實際現(xiàn)象和過程一般都十分復雜,涉及到眾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簡化和純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從復雜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應所研究事物的本質特征,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例如:光滑平面 真空狀態(tài) 電壓表的斷路 電流表相當于導線
用一個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線 用磁感線表示磁場
用杠桿示意圖表示杠桿的平衡 用力的示意圖表示力的大小
電源內部自身也有電阻,在實際應用時,,不考慮電源本身的電阻對電路的影響
在研究杠桿時,,不考慮杠桿的形狀以及自身的重力作用
五、類比法:
某些特征類似對比易于理解時使用 關鍵詞:比作
例如:把電流比作水流 把電壓比作水壓
用水泵類比電源 把聲波比作水波
在研究分子的作用時,,用彈簧的作用力進行類比
六,、實驗推理法:
無法直接驗證的實驗,通過合理的推理得出來
推理法是根據已知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通過想象和推理對未知的現(xiàn)象做出科學的推理和預見.推理法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忽略次要因素,進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結論,,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實驗推理法是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實為基礎,以真實的實驗為原形,通過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規(guī)律.例如:牛頓第一定律實驗 真空不能傳聲
初中物理實驗方法總結與反思篇四
物理方法既是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也是學生在學習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一些探究問題的物理方法。初中階段有哪些物理方法,?
一,、常見的物理方法
模型法:即將抽象的物理現(xiàn)象用簡單易懂的具體模型表示。如用太陽系模型
代表原子結構,,用簡單的線條代表杠桿等,。
轉換法: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xiàn)象,,不好直接認識它,,我們常根據它
們表現(xiàn)出來的看的見、摸的著的現(xiàn)象來間接認識它們,。如根據電流的熱效應來認識電流大小,,根據磁場對磁體有力的作用來認識磁場
等。
等效法:在研究物理問題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
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個分力,,用總電阻替代各部分電阻,浮力替代液體對物體的各個壓力等,。
描述法: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我們常用線條等手段來描述各種看不見的現(xiàn)
象。如用光線來描述光,,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用力的圖示描述力
等,。
類比法:在認識一些物理概念時,我們常將它與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點的現(xiàn)象進行類比,,以幫助我們理解它,。如認識電流大小時,用水流進
行類比,。認識電壓時,,用水壓進行類比。
疊加法:物理學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測量的同一物理量疊加起來,,測量后
求平均值的方法俗稱“疊加法”。
實驗+推理法:有一些物理現(xiàn)象,,由于受實驗條件所限,,無法直接驗證,需要我們先進行實驗,,再進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確結論,,這也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如將一只鬧鐘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內,,當罩內空氣被抽走時,,鐘聲變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傳聲,。
控制變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自然界發(fā)生的各種現(xiàn)象,,往往是錯綜復雜的,。決定某一個現(xiàn)象的產生和變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為了弄清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guī)律,,必須設法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用人為的方法控制起來,,使它保持不變,然后來比較,,研究其他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這種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就是“控制變量法”。
初中物理實驗大多都用到了這種方法,,如通過導體的電流i受到導體電阻r和它兩端電壓u的影響,,在研究電流i與電阻r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壓u不變,;在研究電流i與電壓u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阻r不變。
控制變量法是一種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觀物理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
初中物理實驗方法總結與反思篇五
【物理教育】初中物理實驗考試題都出自這里
2017-03-15讓物理變簡單
實驗步驟、操作、結論
1力學 基礎性 1.天平測質量
【實驗目的】用托盤天平測質量,?!緦嶒炂鞑摹刻炱剑ㄍ斜P天平)?!緦嶒灢襟E】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兩端的橡皮墊圈。
2.游碼移到標尺最左端零刻度處(游碼歸零,,游碼的最左端與零刻度線對齊),。3.調節(jié)兩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盤較高,平衡螺母向左擰,;右盤同理),,直至指針指在刻度盤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碼,,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減砝碼或移動游碼)5.讀數(shù)時,,被測物體質量=砝碼質量+游碼示數(shù)(m 物=m 砝+m 游)【實驗記錄】此物體質量如圖:62 g 2.彈簧測力計測力
【實驗目的】用彈簧測力計測力
【實驗器材】細線,、彈簧測力計、鉤碼,、木塊 【實驗步驟】 測量前:
1.完成彈簧測力計的調零,。(沿測量方向水平調零)
2.記錄該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測量時:拉力方向沿著彈簧伸長方向,。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f=1.8 n,。
3.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實驗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之間的關系,。【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金屬塊,、量筒、水 【實驗步驟】
1.把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端,,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f1,。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液面示數(shù) v1,。
3.把金屬塊浸沒在水中,,記下測力計的示數(shù) f2 和此時液面的示數(shù) v2。4.根據測力計的兩次示數(shù)差計算出物體所受的浮力(f 浮=f1-f2),。5.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v2-v1),,再通過 g水=ρ(v2-v1)g 計算出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6.比較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重力之間的關系。(物體所受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
【實驗結論】液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4.測定物質的密度
(1)測定固體的密度
【實驗目的】測固體密度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水、燒杯,、細線,、石塊等?!緦嶒炘怼喀?m/v 【實驗步驟】
1.用天平測量出石塊的質量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測得水的體積為 20 ml,。3.將石塊浸沒在量筒內的水中,,測得石塊的體積為cm 3?!緦嶒灲Y論】
根據公式計算出石塊的密度為 2400 kg/m 3,。多次實驗目的: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2)測定液體的密度 【實驗目的】測液體密度 【實驗步驟】
1.測出容器與液體的總質量(m總),。2.將一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讀出體積 v。
3.測容器質量(m容)與剩余液體質量(m剩=m總-m容),。4.算出密度:ρ
5.探究物質質量和體積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目的】
探究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為了研究物質的某種特性,形成密度的概念,?!緦嶒炂鞑摹苛客病⑻炱?、水,、體積不等的若干銅塊和鐵塊,?!緦嶒灢襟E】
1.用天平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質量,用量筒測出不同銅塊和鐵塊的體積,。2.要記錄的物理量有質量,,體積。3.設
計
表
格
:
【實驗結論】
1.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2.同種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相同,。3.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4.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
6.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實驗目的】
探究當物體只受兩個力作用而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這兩個力必須滿足的條件。
【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一張硬紙板,、細繩、剪刀等,。
【實驗步驟】
探究當物體處于靜止時,,兩個力的關系;探究當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兩個力的關系
1.如圖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直線,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圖 b,、c 所示,兩個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線上的情況下,,它們還必須在同一物體上,這二力才能平衡,?!緦嶒灲Y論】 二力平衡的條件: 1.大小相等(等大)2.方向相反(反向)3.同一直線(共線)4.同一物體(同體)
7.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目的】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 【實驗器材】u 形管壓強計、大量筒,、水,、鹽水等?!緦嶒灢襟E】
1.將金屬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觀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大,這說明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2.保持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改變金屬盒的方向,,觀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這現(xiàn)象說明:同種液體,,深度相同,,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3.保持金屬盒的深度不變,把水換成鹽水,,觀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變化,,可以探究液體內部的壓強與液體密度(液體種類)的關系。
? 同一深度,,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內部壓強越大?!咀⒁狻?/p>
? 在調節(jié)金屬盒的朝向和深度時,,眼睛要注意觀察 u 形管壓強計兩邊液面的高度差的變化情況。
? 在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要保持金屬盒在不同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8.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實驗目的】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
【實驗器材】帶刻度的均勻杠桿、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鉤碼和細線等。
【實驗步驟】
1.把杠桿的中點支在鐵架臺上,,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桿上讀出力臂值,。(研究時必須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記錄實驗數(shù)據)
2.將鉤碼分別掛在杠桿的兩側,改變鉤碼的位置或個數(shù)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記錄的數(shù)據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鉤碼掛在杠桿上,在支點的同側用測力計豎直向上拉杠桿,,重復實驗記錄數(shù)據,,需多次改變杠桿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多次實驗,,得出普遍物理規(guī)律)【實驗結論】
杠桿的平衡條件是:當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異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若動力和阻力在支點的同側,,則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實驗中先確定杠桿受的作用力哪個是動力哪個是阻力。實驗必須尊重實驗數(shù)據,,不得隨意篡改實驗數(shù)據,。
2電學 基礎性
9.(1)用電流表測電流 【實驗目的】用電流表測電流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小燈泡,、電流表、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將電源,、電鍵,、小燈泡、電流表串聯(lián)起來,,連接過程中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2.電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在未知電流大小時,,電流表選擇 0~3a 量程。
3.閉合電鍵,,觀察電流表的示數(shù),,確認是否需要改變電流表的量程,然后記下電流的示數(shù),。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 0.5 a。
(2)用電壓表測電壓
【實驗目的】用電壓表測電壓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小燈泡、電壓表,、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將電源,、電鍵、小燈泡連接在電路中,,連接過程中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2.將電壓表與小燈泡并聯(lián)連接,在連接過程中,,電壓表的正接線柱靠近電源的正極,,負接線柱靠近電源的負極,在未知電壓大小時,,電壓表選擇0~15v 量程,。3.閉合電鍵,觀察電壓表的示數(shù),,確認是否需要改變電壓表的量程,,然后記下電壓的示數(shù),。
【實驗結論】如圖所示,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 2.5 v,。
10.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實驗目的】練習使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
【實驗器材】滑動變阻器、小燈泡,、電流表,、開關、電池組,、導線若干 【實驗原理】通過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
測定性
11.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伏安法測電阻)【實驗目的】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
【實驗器材】電源、電鍵,、電壓表,、電流表、待測電阻,、滑動變阻器,、若干導線等。
【實驗原理】r=u/i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連接電路,,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處于最大值。
2.移動滑片到三個不同位置,,記下相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和電壓表示數(shù),。3.根據公式計算三次的電阻,最后通過求平均值得到待測電阻的阻值,?;瑒幼冏杵髟趯嶒炛凶饔茫憾啻螠y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
12.測定小燈泡電功率
【實驗目的】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 【實驗器材】電源、小燈泡,、電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若干導線等。【實驗原理】p=ui
【實驗步驟】
1.記下小燈泡的額定電壓,,額定電流。
2.如圖所示連接電路,,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處于最大值,電源電壓要大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
3.移動滑片,,使得電壓表的示數(shù)等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觀察小燈泡的發(fā)光情況,,記下此時的電流表示數(shù),,根據公式計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
4.改變滑片的位置,,使得電壓表的示數(shù)分別大于或小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記下相應的電流值并計算出相應的電功率,并觀察記錄小燈的發(fā)光情況,。
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是:分擔一部分電壓,,從而改變小燈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小燈的電流。
探究性
13.探究導體中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實驗目的】探究導體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實驗器材】若干節(jié)干電池,、電鍵,、電壓表、電流表,、兩個不同導體,、若干導線等。
【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連接電路,,將導體甲連入 m,、n兩點,電鍵處于斷開狀態(tài),。2.閉合電鍵,,記下相應的電流表示數(shù)和電壓表示數(shù)。3.改變電池的節(jié)數(shù),,再記下兩組不同電壓下對應的電流值,。4.用乙導體換甲導體,重復上述實驗,。
5.本實驗進行多次實驗的目的是多次試驗,,得出普遍的物理規(guī)律?!緦嶒灲Y論】
1.同一導體,,電流與電壓成正比。2.同一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為定值,。3.不同導體,,電壓和電流的比值不同。
滑動變阻器在實驗“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中作用:控制電阻兩端電壓不變,。3光學 驗證性
14.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實驗目的】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
【實驗器材】光具座,、凸透鏡、光屏,、蠟燭和火柴等,。
【實驗步驟】 1.記錄凸透鏡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從左往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并調節(jié)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固定凸透鏡的位置,使燭焰位于凸透鏡的 2f 以外(u>2f),,移動光屏找像,,在移動的過程中,眼睛要注意觀察光屏上的成像情況,,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最清晰的像為止,。此時像的情況是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測量并記錄此時的物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與凸透鏡的 f,、2f 相比較(f<v<2f),。
4.使燭焰位于凸透鏡 f、2f 之間(f<u<2f),,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 v>2f),。
5.使燭焰位于凸透鏡 f 以內(u<f)移動光屏,,發(fā)現(xiàn)光屏上得不到像,撤去光屏,,眼睛在光屏側可以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緦嶒灲Y論】 1.表格.2.凸透鏡成實像時: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u﹥v 成縮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v 成放大的像
15.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目的】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實驗器材】玻璃板,、白紙,、兩支等大的蠟燭、火柴以及刻度尺
【實驗步驟】
1.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紙上豎直放一塊玻璃作為平面鏡,。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點燃的蠟燭b。3.移動玻璃后的蠟燭b,,直到從玻璃板前各個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蠟燭b看上去好像點燃一樣,這個現(xiàn)象表明了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在紙上記下這個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確定虛像的位置。
4.測量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發(fā)現(xiàn):距離相等,。5.觀察蠟燭a和蠟燭b的連線,發(fā)現(xiàn):連線垂直于玻璃板,。
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虛實,,應該在像的位置放一塊光屏,通過玻璃板觀察上面是否成像來進行判斷,。
★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為了方便確定虛像的位置,。用兩支等大的蠟燭:為了方便比較像與物體的大小。
實驗中,,眼睛觀察到有2個像,,它們分別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蠟燭a的虛像,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蠟燭b的虛像,。進行多次試驗的目的:多次實驗得出普遍規(guī)律,。【實驗結論】
1.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體的連線跟鏡面垂直
實驗方法歸納
1控制變量法
1.研究蒸發(fā)快慢與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和液體上方空氣流動速度的關系,。2.研究弦樂器的音調與弦的松緊、長短和粗細的關系,。3.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4.研究液體的壓強與液體密度和深度的關系。5.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6.研究物體的動能與質量和速度的關系,。7.研究物體的勢能與質量和高度的關系。
8.研究導體電阻的大小與導體長度材料橫截面積的關系,。9.研究導體中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導體電阻的關系。
10.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導體中電流,、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11.研究電磁鐵的磁性與線圈匝數(shù)和電流大小的關系。
2圖像法
1.用溫度時間圖像理解融化,、凝固,、沸騰現(xiàn)象。2.電流,、電壓,、圖像理解歐姆定律i?3.正比、反比函數(shù)圖象鞏固密度?=
u,、電功率p?ui。rms,、重力g?mg、速度v?,、杠桿平衡vtf1l1?f2l
24.壓強:
p?f
sp??gh
浮力:f浮=?液gv排 熱量:q=cm(t2-t1)
等公式。
3轉換法的應用
1.利用乒乓球的彈跳將音叉的振動放大;利用輕小物體的跳動或振動來證明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
2.用溫度計測溫度是利用內部液體熱脹冷縮改變的體積來反映溫度高低。3.測量滑動摩擦力時轉化成測拉力的大小,。4.通過研究擴散現(xiàn)象認識看不見摸不著的分子運動。5.判斷有無電流課通過觀察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fā)光來確定,。
6.磁場看不見,、摸不著,可以通過觀察小磁針是否轉動來判斷磁場是否存在,。7.判斷電磁鐵磁性強弱時,,用電磁鐵吸引的大頭針的數(shù)目來確定。
8.研究電阻與電熱的關系時,,電流通過阻值不等的兩根電阻絲產生的熱量無法直接觀測或比較,,可通過轉換為可看見的現(xiàn)象(氣體的膨脹,、火柴的點燃等的不同)來推導出那個電阻放熱多。
4實驗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傳聲,。2.研究阻力對運動的影響。3.“在自然界只存在兩種電荷”這一重要結論也是在實驗基礎上推理得出來的,。5等效替代法
1.在電路中若干個電阻可以等效為一個合適的電阻,,反之亦可;如等效電路、串并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維方法,。
2.在研究平面鏡成像實驗中用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3.用加熱時間來替代物體吸收的熱量,。
4.用自行車輪測量跑道的長度,,跑道較長,無法直接測量,,用滾輪法處理:輪子的周長乘以圈數(shù)即為跑道的周長,。
6類比歸納法
1.研究電流時類比水流,。2.用“水壓”類比“電壓”,。3.用抽水機類比電源。
4.研究做功快慢時與運動快慢進行類比等,。5.用彈簧連接的小球類比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