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幼兒保教知識》真題及答案完整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根據《托兒所幼兒園衛(wèi)生保健工作規(guī)范》規(guī)定,3-6歲兒童平均每年健康檢查的次數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根據《托兒所幼兒園衛(wèi)生保健工作規(guī)范》定期健康檢查規(guī)定,,1~3歲兒童每年健康檢查2次,,每次間隔6個月;3歲以上兒童每年健康檢查1次。所有兒童每年進行1次血紅蛋白或血常規(guī)檢測,。1~3歲兒童每年進行1次聽力篩查;4歲以上兒童每年檢查1次視力,。體檢后應當及時向家長反饋健康檢查結果。
2.下列對兒童的看法,,正確的是()
A.兒童是無知無能的
B.兒童不是微縮的成人
C.兒童可以按成人的愿隨意塑造
D.兒童是家庭的私有財產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幼兒擁有獨立的人格,,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兒童是人,,具有與成年人一樣的一切基本權利,,具有獨立的人格。故兒童不是微縮的成人的說法是正確的,。
3.幼兒園創(chuàng)設物質環(huán)境時,,首先應考慮的要求是()。
A.經濟性
B.安全衛(wèi)生性
C.功能性
D.美觀性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幼兒園創(chuàng)設物質環(huán)境時,,首先應考慮的要求安全性原則,,是指教師應把設施、設備,、操作玩具等物質環(huán)境要保證幼兒的人身安全,。
4.關于幼兒言語的發(fā)展順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言語理解先于言語表達
B.言語表達先于言語理解
C.言語理解與言語表達平行發(fā)展
D.言語理解與言語表達獨立發(fā)展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幼兒言語的發(fā)展 幼兒期是豐富言語,、熟練掌握口語的關鍵期,也是言語從外部過渡到內部并掌握書面言語的時期。幼兒言語的發(fā)展順序中,,言語理解先于言語表達,。
5.幼兒對自已消極情緒的掩飾,,說明其情緒的發(fā)展已經開始( )。
A.深刻化
B.豐富化
C.內隱化
D.精細化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幼兒對自己消極情緒的掩飾,,說明其情緒的發(fā)展到了內隱化;由于幼兒晚期的情緒已經開始有內隱性,,因此要求成人細心觀察和了解其內心的情緒體驗。
掃碼加入教資真題交流微信群
6.關于自發(fā)性游戲的正確觀點是( ),。
A.幼兒園游戲不包括自發(fā)性游戲
B.自發(fā)性游戲不需要教師指導
C.教師組織的游戲比自發(fā)性游戲有價值
D.自發(fā)性游戲具有多種教育價值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幼兒的自發(fā)游戲,,是指在幼兒園自由活動時間,幼兒以玩為目的,,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fā)交流的一種自發(fā)性游戲,,具有多種教育價值。
7.下列選項中不符合蒙臺梭利教育觀念的是( ),。
A.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
B.教育應讓兒童獲得自然的和自由的發(fā)展
C.幼兒教師是揭示兒童內心世界的觀察者
D.自由游戲是兒童學習的主要方式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蒙氏教學法的三要素,,它的具體內容包括教師、幼兒以及有準備的環(huán)境,。蒙臺梭利非常重視環(huán)境對于幼兒的影響,,提倡為幼兒提供有準備的環(huán)境。所謂有準備的環(huán)境是指為幼兒提供教具,、自由,、結構與秩序等,這里蒙臺梭利一方面強調幼兒在有準備的環(huán)境中通過“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的發(fā)展,,一方面又強調對于自由的概念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應當是有范圍和限度的。故D項表述錯誤,。
8.導致“狼孩”心理發(fā)展滯后的主要因素是( ),。
A.遺傳有缺陷
B.生理成熟遲滯
C.自然環(huán)境惡劣
D.社會環(huán)境缺乏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狼孩生活狼群的環(huán)境中,沒有接受到社會活動,,他成長過程中沒有教育引導,,因此沒有社會性刺激。導致其心理發(fā)展滯后的主要因素是社會環(huán)境缺乏,。
9.嬰兒動作發(fā)展的正確順序是(),。
A.翻身→坐→抬頭→站→走
B.抬頭→翻身→坐→站→走
C.翻身→抬頭→坐→站→走
D.抬頭→坐→翻身→站→走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嬰兒動作發(fā)展順序沿著抬頭、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向發(fā)展,。
10.4歲的瑞瑞不小心把碗里的葡萄干撒在桌子上后,,很驚奇地說:"哦,我的葡萄干變多了!”這說明的思維處于(),。
A.感知運動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段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前運算階段的兒童還沒有“守恒”能力或沒有形成“守恒”的概念,,思維缺乏觀念的傳遞性,因為他們無法認識到物質的某些特征在其表面性質發(fā)生某些改變時,,其本身并不發(fā)生變化,。瑞瑞將葡萄干撒在桌子上,認為變多了,,說明幼兒還未形成守恒概念,。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1.簡述積木游戲對于幼兒發(fā)展的價值。
參考解析:
積木游戲屬于建構游戲,,建構游戲對于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建構游戲能夠促進幼兒以下幾方面的發(fā)展:(1)在身體發(fā)展中的作用;(2)在智力發(fā)展中的作用;(3)在社會性發(fā)展中的作用;(4)在情感發(fā)展中的作用;(5)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6)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12.根據圖1說明,兒童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有什么規(guī)律,。
參考解析:
(1)神經系統(tǒng)6歲前發(fā)育迅速,。由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兒童從出生到6歲,神經系統(tǒng)的成熟率變化非??炜焖?,說明嬰幼兒神經系統(tǒng)在形態(tài)和功能以及心理發(fā)展的速度都相當迅速。許多研究表明幼兒時期特別是5歲前是智力發(fā)育的重要時期,。
(2)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速度呈不均衡性,。嬰幼兒時期幼兒的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已基本成熟,6歲后趨于平穩(wěn)發(fā)展,。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20分)
13.論述幼兒園教育應“滲透于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的理由,。(2分)并舉例說明,。
(8分)
參考解析: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2) 幼兒園教育應充分從現實生活中挖掘教育資源,。把各種教育內容與動兒觀實的生活聯系起來。把教育活動同幼兒現實的生活結合起來,。美國教育家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以兒童的直接經驗為起點,,讓兒童通過直接生活進行學習。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認為兒童過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主張把教育和學習的內容擴大到整個社會和大自然中去。
(3〉幼兒的學習不同于中小學生的學習,,是同幼兒的一日生活緊密聯系的,。一日生活是幼兒學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因此,,除了集體教學活動以外,在幼兒園中,,一日生活的其它環(huán)節(jié),,如飲食、盟洗,、游戲,、散步、衛(wèi)生等都是幼兒的學習活動,,也是幼兒的學習內容,。因此幼兒園教師在設計、組織,、實施幼兒教育時,,要把幼兒教育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幼兒的感性經驗聯系起來,,使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獲得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和諧發(fā)展,。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 共40分)
14.材料:
某大班幾個小朋友在討論有關動物的問題。老師問:“你們剛才說了很多動物,,我想問問,,到底什么是動物?”丁丁說:“我們剛才說的大象、猴子,、孔雀,、斑馬都是動物!”鵬鵬說:“動物有的有腿,有的有翅膀,,有的會跑,,有的會飛,,有的會在水里游……”藍藍馬上接著說:“有的吃草,有的吃米,,有的喜歡吃肉……”睿睿說:“我覺得會自己動的,,會吃東西的,都是動物,。”
問題:
請分析上述兒童概念發(fā)展的水平,。
參考解析:
抽象邏輯思維的形成就是從掌握概念開始的,。
(1)幼兒最初掌握的概念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物,,所掌握的實物概念主要是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給物體下定義多屬直指型,。材料中丁丁列舉的是自己熟悉的動物角色,,正是實物概念的體現。
(2)幼兒對于概念掌握,,先掌握事物某些比較突出的特征,,給物體下定義多屬列舉型。材料中,,鵬鵬列舉的動物角色即是根據動物的突出特征進行的定義,。
(3)幼兒雖然能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征進行概括,但概括的水平不高,,概念的內涵不精準,。材料中,鵬鵬藍藍雖對于動物概念進行闡述概括,,但是概括內涵不精準,,概括片面,水平較低,。
(4)幼兒概念水平逐漸發(fā)展,,能夠根據物體的本質特征進行概括,以形成實物慨念,。睿睿列舉的案例都是根據事物本質進行概括,。
15.材料:
幼兒園大班開展了記錄天氣的活動,A班的老師給同學們發(fā)了天氣記錄表,,讓幼兒記錄天氣的陰晴雨雪,。B班的老師直接給幼兒發(fā)了一張白紙,讓幼兒自主的記錄天氣,。兩班記錄情況如下圖:
(1〉請分析天氣記錄活動有什么教育價值?
(2)請分開分析上述兩種記錄方式對幼兒的發(fā)展意義,。
參考解析: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教育要注重為幼兒提供自由表達與表現的機會,并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chuàng)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
(1)開展天氣記錄活動是科學開展幼兒教育的體現,。幼兒觀察記錄作為幼兒展示自己思維、想像,、情緒情感的平臺,,它對教師與家長探測幼兒心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日?;顒雍徒虒W中充分發(fā)掘它的價值,有助于促進幼兒教育科學健康地開展,。
(2)開展天氣記錄活動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觀察記錄的教育手段可以激發(fā)幼兒樂學和向學的情緒;可以幫助幼兒回憶探索操作的活動過程;可以促進幼兒間的分享和交流活動的開展,進而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能激起幼兒再實驗,、再驗證,、再發(fā)現的興趣;可以促使幼兒將零散的知識經驗不斷地整合、系統(tǒng)化,。最重要的是幼兒觀察記錄能夠使兒童成為自己行為的觀察者和研究者,,有利于兒童從潛在的自發(fā)、自在的探索者走向自主自為的研究者,,有利于兒童個體的主體性實踐和教育活動的良性互動,。
(2)【答案解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的"能用數字、圖畫,、圖表或其他符號進行記錄”有意識的記錄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更客觀的科學經驗,,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系,對幼兒形成科學態(tài)度,,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材料中,A教師的做法更清晰的讓幼兒知道記錄的時間和周期,,方便幼兒對于周期內天氣變化做到系統(tǒng)的了解和把握,、增強記錄意識。
材料中,,B教師沒有對于幼兒進行限制,,能夠使記錄的方式更加豐富。隨著幼兒記錄時間的增長,,可以使記錄的內容日趨細致,、深入。
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30分)
大班的江老師出差兩天,,回來以后,孩子們都過來告亮亮的狀,,說亮亮總是搞破壞,。亮亮說我不是在搞破壞,我是孫悟空,,我在打妖怪,。晶晶說,我不是妖怪,,我是唐僧,,其他孩子也說我不是妖怪,我是玉皇大帝,。還有的說我也是孫悟空,,我要扮演孫悟空,。孩子七嘴八舌,,早就忘記了告狀這件事。都在討論自己要扮演什么,。
問題:
請設計談話活動,,從孫悟空的行為目的和意義開始,將幼兒的破壞性扮演行為引導成為表演性游戲行為,。要求寫出名字,、目的和活動過程。
參考解析:
一,、活動名稱
大班語言領域《我是小主角》
二,、活動目標
1.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看西游記的片段視頻,初步了解西游記中主要角色是哪些,,大致該片段的情節(jié)內容,,了解孫悟空打妖怪的目的和意義。
2.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扮演角色進行角色表演,,進一步明晰角色特點和其標志動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幼兒主動參與活動,樂于與其他幼兒進行活動交流,,大膽進行角色表演,。
三、活動準備
《西游記》中人物等角色頭飾,,扮演裝飾衣物;西游記相關視頻片段,、孫悟空的圖片。
四、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出主題
1.教師帶領小朋友們做《咕嚕咕嚕錘》手指謠,,設置懸念,引出孫悟空的圖片進行活動主題引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師:請大家看下這是誰?是哪部動畫片的角色?
2.教師引導幼兒對于孫悟空角色進行討論。
演示孫悟空的標志性動作,,語言,,請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師:大家知道孫悟空的標志性動作是什么嗎?孫悟空標志性的語言是什么呢?(幼兒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教師總結幼兒的發(fā)言并進行夸獎,,進行環(huán)節(jié)過渡,,過渡到正式活動環(huán)節(jié)。
(二)活動展開
1.教師播放準備好的《西游記》視頻片段,,幼兒通過觀看初步了解具體內容情節(jié)及主要角色特點
2.教師通過由淺入深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視頻片段內容,,知道孫悟空打妖怪的目的和意義,讓幼兒自由地表達自己對于主題內容的理解,。
(1)教師提出問題,,幼兒進一步深入了解。
師:視頻中出現了什么角色?他們都在干什么?
師:視頻中的孫悟空在干什么?他為什么要怎么做?
師:你覺得孫悟空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2)幼兒自由表達,,教師對于幼兒的回答進行總體總結,。
師:孫悟空打妖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師傅和朋友,我們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和身邊的家人朋友,,和伙伴們相互關心愛護,,如果欺負別的小朋友,我們就像小妖怪一樣,,會被孫悟空和玉皇大帝懲罰,。
3.教師請幼兒扮演視頻中《西游記》角色進行自由進行角色表演。
(1)教師請幼兒離開小板凳,,組織幼兒排隊走到活動室,,進行角色表演。
(2)教師展示角色頭飾孫悟空,、玉皇大帝,、妖怪、唐僧,、豬八戒…請幼兒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頭飾進行扮演,。
(3)教師宣布角色游戲開始,在進行角色游戲的過程中進一步對于幼兒進行指導,。
(4)游戲結束,,對于幼兒進行簡單點評和夸獎,,并讓幼兒互相點評表演表現,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和大膽進行角色表演,。
教師小結:每位小朋友都做出了自己扮演角色的標志性的動作說出了視頻中角色的主要語言,,表演的活靈活現,大家都很棒!都是厲害的小演員,。
(三)活動結束
1.教師整體夸獎幼兒活動表現,,并進行主題的升華。
2.教師播放結束音樂,,小朋友們邊唱邊跳,,讓幼兒在音樂中感受活動的樂趣。
五,、活動延伸
教師請幼兒到旁邊的美工區(qū)域進行西游記故事情境的繪畫,,促進幼兒創(chuàng)意作畫能力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