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海淀二模)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問題,。(23分)
桃花流水鱖魚肥
擦黑,兒子回來了,腳步把村前的小路踩得啪啪響,震得路邊的桃花落了一地。狗,跟著就狂吠起來,。
老鐵倚墻而坐,瞇著眼,瞅著漸行漸近的兒子,不起身,也不吭聲,。兒子自是瞧見了爹,忙放輕腳步,來到老鐵面前,立住。
兒子掏出煙,遞給老鐵一支。夕陽像被頑皮的孩子涂抹上鍋煙,黑麻麻的,。老鐵看不清煙盒上的字,正猶豫著,兒子說話了:“雙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老鐵這才笑一下,接了。兒子緊繃繃的臉上也綻開些笑容,。
“知道村里的狗為啥吠你不?”抽口煙,老鐵問,。
這個,兒子確實沒想到。按理,他是經?;貋淼?這狗應該不吠他才對,。可今兒個怪了,。
“因為你不合群,你的心沒跟這兒接地氣,。”老鐵乜斜一眼兒子身上的衣服,兒子心里“咯噔”一下。這是套嶄新的西裝,為此,他還特意打了條領帶,。
“難道我就不能穿好衣服?”兒子有點不服氣,。
“當然可以,可要看在啥場合。你回到自己的窩,這種打扮,狗就覺得你變了,能不吠你?”
兒子不屑地哼了一聲,。
“不信,把這套衣服換上,再走出去試試,。”老鐵指指墻角,那里有一堆漁具,漁具上面放了一套普通的農家衣褲。
兒子極不情愿地脫下西裝,。“你火急火燎讓我回來,不是就為了讓我穿這套衣服吧?”
“當然不是,。走,跟我捕魚去。三月桃花開,鱖魚肥著呢,誰不饞呀,。”兒子心里又是“咯噔”一下,乖乖跟著老鐵往村外走,。
你還別說,這次狗見了他們,沒一個齜牙咧嘴的。
路上,有村民打招呼:“王書記,去哪兒?”兒子習慣性張開嘴,想答,卻發(fā)覺自己錯了,。老鐵說:“走走,去河邊抓點鱖魚,。”
村民笑:“你還缺鱖魚吃?言語一聲,都往你家送。”
老鐵說:“不了不了,自己捕的,那才香,。”
聽到這話,兒子臉上火辣辣的,。
走到河邊時,天已完全黑下來,只有兩根煙頭忽明忽暗。
這條小河從山崖子里流出來,水清藻綠,是村里的命脈,。老鐵退休后,不愿待在城里,回老家義務當起了這條小河的巡邏員,。他不許別人砍樹,更不許別人電魚、藥魚,。有人偷偷做了,他就追到人家屋里去,坐那里不走,。直到那人拍著胸脯保證下不為例,他才離開。遇到特別有困難的家庭,他走時,會悄悄放下一些錢,。
漸漸地,這條小河豐腴起來,。
兒子少年時期,多次跟老鐵來捕魚,。他最愛吃的就是鱖魚,那肉細嫩鮮美,脆香可口,素有“席上有鱖魚,熊掌也可舍”之說。也因此,兒子對捕魚這套程序了然于胸,。
他們找了個小汊溝,開始挖窩,。窩子挖得越深,留下來的魚將越多。老鐵操起鍬,兒子說:“我來吧,。”
老鐵想了想,說:“也好,這大黑天的,你一個人干活,我?guī)湍愠蛑?也省得跑偏了路數,。”
兒子咂咂嘴,覺得老鐵話里有話,于是趕緊換個話題:“爹,你知道不,我今晚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辦呢!”
“知道。”
知道?兒子心里一驚,不再言語了,把渾身的力氣全使在鍬上,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手掌上也磨出兩個水泡,。不過,兒子不敢吭聲,。他知道,老鐵正緊緊盯著他呢。
窩子挖好了,星星也撒滿天空,。兒子看看手機,已快十點了,。兒子有些焦急。老鐵說:“干什么事非要等到這個時候?今晚就陪我抓一夜的魚,。”
[甲]黑暗中,兒子感覺老鐵的雙眼像X光,自己內心那點兒霧霾被照得緊縮成一團,不敢放肆,。
老鐵在汊溝上游放水,兒子便拿起兜網扎在窩子后面,這樣可把往下游逃竄的魚擋回窩子里。
做好這一切,父子倆邊休息邊聊天,。再過兩三個小時,等露水全下來,魚兒搶食吃,就可收網了,。
老鐵說:“你跟我說說話。”
兒子說:“說啥呢?”
老鐵說:“說啥都可以,。”
兒子像啞巴一樣,好半天都沒吭聲,。
老鐵說:“要不,我給你唱個歌?”
兒子撲哧笑了:“你給我唱歌?”
老鐵說:“對啊,就是你小時候我教你的。來,我唱,你也跟著唱,。”也不管兒子同不同意,老鐵就唱了:
“月光光,照山岡,。騎竹馬,過河塘。河塘水深不得過,娘子牽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此去何時返……”
老鐵唱著唱著,兒子就接上了,。[乙]父子倆一塊兒唱,唱得蛙鳴蟲叫,草木散香。
露水下來了,好大,。
父子倆起網,從窩子里打撈起一兜簍魚,有鰱子,、鯽魚,、白條,、草棍,最多的是鱖魚。老鐵看看魚,。這個,小了,放吧,。那個,正長呢,也放了。
兒子看看老鐵,忽然什么都明白了,。提起兜網,走到河邊,全放了,。
老鐵像孩子一樣呵呵大笑。
趁老鐵不注意,兒子掏出手機發(fā)出一條信息:今晚活動取消,今后這樣的活動也不許再搞。發(fā)完,兒子陪著老鐵一起笑,。遠處,傳來幾聲狗叫,友好且悠長,。老鐵說:“走吧,回家。再不回,它們就會跑來接我了,。”
(取材于肖建國的同名小說,有刪改)
1.下列對句中楷體詞語的解說,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
A.雙喜的,十元一盒,我抽得起,。
兒子強調煙是自己買的,讓父親放心地抽。
B.這是套嶄新的西裝,為此,他還特意打了條領帶,。
兒子刻意打扮自己,說明非常重視晚上的活動,。
C.聽到這話,兒子臉上火辣辣的。
父親的話戳中了要害,令兒子心虛,、緊張,。
D.他知道,老鐵正緊緊盯著他呢。
說明老鐵對辛苦勞累的兒子非常關心,。
1.D “盯著”并非表關心,而是監(jiān)督兒子的行為,不讓他犯錯誤,。
2.下列對小說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小說以詩句“桃花流水鱖魚肥”為題,既點明了時令,又突出了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特點。
B.小說寫父親退休后義務巡邏小河,也寫兒子將捕獲的魚放生,深化了保護環(huán)境的主題,。
C.文中插敘老鐵退休后的生活,對塑造老鐵這一形象起到了補充作用,凸顯了人物特質,。
D.文中兩次使用擬聲詞“咯噔”,形象地寫出兒子面對父親的提醒時內心產生了觸動。
2.B “保護環(huán)境的主題”錯,老鐵通過捕魚意在教育兒子要接地氣,、“要放生”等,。
3.從文中看,“老鐵”這個稱謂有哪些內涵?請結合相關內容簡要分析。(4分)
3.答案?、偈欠敲媲傲龇置?、鐵面無私,如堅決不允許兒子走上歪路。②行動方面冷靜穩(wěn)健,如不急不躁地引導,、教育兒子改正錯誤,。③意志方面堅定執(zhí)著,如堅持讓村民保證不電魚和藥魚才離開他們家。
(答出兩點即可)
解析 本題考查對人物性格,、精神品質的分析,。“鐵”字本義有硬、重,、冷的意思,再結合小說內容,闡述老鐵性格中的鐵面無私,、堅定執(zhí)著、冷靜穩(wěn)健等特點,。如多次提醒,幫助自己的兒子,不讓他走上歪路;發(fā)現別人電魚,、藥魚,他就去人家家中坐到他保證下不為例才離開,表現出他的正直、執(zhí)著,、倔強,。
4.小說結尾部分寫“兒子看看老鐵,忽然什么都明白了”,請說說兒子明白了什么,。(5分)
4.答案 兒子明白了父親的用意:不是真的讓他出來捕魚,而是讓他因捕魚而錯過“晚上的活動”,教導他為官要“接地氣”,不能做錯事(不“跑偏路數”)。
解析 概括用意,采用“不是……而是……”的結構,如不是真的捕魚,而是讓他錯過晚上的活動,并且明白為官要接地氣,、清正廉潔,、融入百姓、不犯錯誤,、不能只知道吃吃喝喝等,。
5.小說中有許多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體現了作者的匠心,請從[甲][乙]中任選一處加以賞析。(5分)
[甲]黑暗中,兒子感覺老鐵的雙眼像X光,自己內心那點兒霧霾被照得緊縮成一團,不敢放肆,。
[乙]父子倆一塊兒唱,唱得蛙鳴蟲叫,草木散香,。
5.答案 (示例1)[甲]兩處運用比喻,形象地寫出父親的心明眼亮、看問題敏銳,以及兒子內心的灰暗被父親發(fā)現時其緊張,、畏懼的心理,突出了父親明察秋毫,、是非分明的形象特點,為后文兒子改正錯誤埋下伏筆。
(示例2)[乙]用詞簡約,、優(yōu)美,形象地寫出周圍環(huán)境的自然清新,渲染出父子歌唱時和諧美好的氣氛,為后文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教育,、最終改正錯誤做鋪墊。
解析 本題考查賞析語句表達技巧的能力,。答題基本模板:運用了……,形象地/生動地表現了……(淺層義),反映了/突出了……(深層義),。要注意題干中“生動傳神”“匠心”這兩個關鍵詞。
6.作家給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往往蘊含深意,如本文中的“老鐵”,。下列對作品人物命名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紅樓夢》賈府四姐妹名字中的“元”“迎”“探”“惜”,諧音“原應嘆息”,預示了人物不幸的命運,表達了作者的同情,。
B.《藥》取“華”“夏”兩姓,意在體現,“華夏”本為一家,卻陷入了“吃”與“被吃”的悲劇之中,引發(fā)讀者的深刻思考。
C.《孔乙己》中“孔乙己”這個綽號是人們從描紅紙上截來給孔乙己取的,表現了眾人對他的嘲弄,蘊含著作者對科舉制度的批判,。
D.《平凡的世界》里的“王滿銀”和“孫蘭香”,他們的名字寄寓了百姓對富裕生活的向往,也鮮明地體現出人物的形象特點,。
6.D “孫蘭香”這一名字沒有寄寓對富裕生活的向往。
二,、(2018西城二模)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問題,。(25分)
搬 家
李城給我打電話,希望我能去一趟他的家鄉(xiāng)。那時我正在青海參加一個筆會,向主辦方請了假便奔向火車站,。電話里李城的聲音還挺風和日麗的,不像一個肺癌晚期又嚴重腎衰竭的患者,。掛了電話,他又往我手機里發(fā)來地址以及坐車線路——其實是多余的,即使沒有這些,我也能準確無誤地找到小官莊。李城無數次向我進行描述,好像小官莊也是我曾生活過的地方,那里的每一棵樹,每一縷炊煙,以及頭頂或缺或圓的月亮,都是我熟悉的,。
認識李城時,我剛開始寫小說,。妻子去世不久,而我也剛剛退休,為了排遣悲傷和寂寞,我?guī)缀醢阉械臅r間都用在了寫作上。對于小說中的人物,我總是給他們一個最樸素確切的名字,比如,小說中的女性,大多叫作王彩虹,她們內向而靦腆,追求像彩虹一樣的絢爛美好;至于小說中的男主人公,大多沉默木訥,、隱忍頑強,無一例外都叫作李城,。
所以,當見到一個瘦精精的他時,我忍不住吃了一驚,而后又笑起來,。我說,你叫李城?!你確定你叫李城?
李城也愣了一下,然后也像我那樣笑起來,他說,確定,我確定就叫李城,。他正在我的小屋里,和一個工人要將一摞書抬出去,清晨通透而明亮的陽光照在他的半邊臉上,。這個畫面很多年后我都歷歷在目,好像是剛剛發(fā)生的一樣。
他們是搬家公司的,愛心搬家公司,。
這之后,又讓他幫我做過一些雞零狗碎的事,比如移動一下柜子,比如換一個燈泡,甚至是一顆螺絲松了,我都會給他打電話,。李城很樂意,有時晚上來,有時第二天清早來。自行車的鈴鐺在樓下先摁出兩聲,便噌噌跑上來,。每次我都會塞給他一些酬勞,他拒絕,只有我說“不收下次就不找你了”,他才會無奈收下,并總以老家的糧食蔬菜作為感謝,。有一個傍晚,我去廚房倒水,轉身時突然發(fā)現角落里有個金黃色的點,打開燈,原來是一朵菜花。那是李城一個禮拜前送來的,我沒有吃完,蔫了,一棵已經沒有根的青菜居然開出了一串花,。我蹲在墻角很長一段時間,這些生命的頑強綻放使我淚水潸然,。
李城很喜歡在干完活后倚在門框上問我小說的事。
你寫過多少個李城?
李城多大年紀了?
怎么給他取李城這個名字?
可以不把他寫死嗎?
這篇還有多少字結尾?
這些問題是不必回答的,很多時候他只是自言自語,之后總是告訴我小說里的李城跟他還是有那么一點相似之處的,或者說,這也許就是他的未來呢,。
后來,搬家公司倒閉,他去了一個建筑工地,。對于這個工作,他很滿意,住工棚,可以省下住鐵皮屋的租金。
李城比以前更黑了,也更瘦,。如果不知道年齡,壓根猜不出李城只有二十來歲,。
李城說他這些天都在最高的地方干活,風吹得人搖搖晃晃。
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李城干活的場景,還有他的工友們,像蜘蛛俠似的攀緣在高樓的四壁,他們吊著安全帶,戴著安全帽,用混凝土一點點地將樓房喂大,。樓長高了,結實了,漂亮了,他們也離開了,。城里的人蜂擁而至,他們不會想起這座樓是怎么長大的,他們只會站在窗前向遠方眺望。
當我用“搖搖晃晃”這個詞語描述李城時,我也曾想過,李城某一天會不會像一片樹葉那樣搖搖晃晃飄落下來,。不過,我的想法并非完全準確,但相似的是,李城的確從一幢樓上摔下來了,。我沒有在現場,所以不能準確描述那一時刻。李城形容自己就像小鳥那樣飛了起來,他并沒有感到害怕,只是十分想念老家年邁的父母,還有他的傻姐姐,。
那些他曾經搬運過的腳手架,救了他一命,。從外表看,他幾乎完好無損,但體內像經歷了一場地震。醫(yī)生囑咐他不能再干體力活了,只能休息,。李城躺在工棚的鋼絲床上,似乎很平靜,把我?guī)Ыo他的小說讀了又讀,甚至還給我打過幾次電話,問我正在寫的小說里的李城是什么樣兒的呢,。
兩個月后,李城有了新工作,在一家化工廠做門衛(wèi)。他覺得自己的身體越來越不行了,恐怕連這樣的“門衛(wèi)”都干不了了,。沒到年底,他回到了小官莊,。
按照李城說的路線——下車后沿著一條石子路向西,過一個小橋,再沿著大堤向前走一段路,便是小官莊了。那片他描述過很多次的梨園,應該就在大堤下,還有桃園,、柿子園,還有落滿松針的松樹,。然而,這些,我都沒看到,大堤上沒有樹,草皮之下的沙土已經裸露出來,一輛拖拉機正在挖土。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但地里的莊稼毫無生機,。不少樹木被砍伐掉了,樹樁還是新的,村莊裸露出來,顯得膽怯而瘦弱,。
我頓時明白,李城向我描述的小官莊應該是它曾經的樣子,是李城記憶里的模樣。
李城消瘦了好多,如果用數字形容的話,就是又被削去了二分之一,。我突然不知道說什么,十分難過,一路上幻想了很多結果,全部破滅,。
我無法將眼前這個人和那個騎自行車意氣風發(fā)的小伙子聯(lián)系在一起,仿佛他們是兩個不同的人,。我還記得那個人總是春風拂面,一臉笑容,聲音清脆而干凈。他喜歡幫我搬書,總是從高高的人字梯上噌地跳下來;他還和我爭論小說里的人物,不能接受我將他們寫成懦夫;還有,他的樂觀讓我從喪妻的悲痛中慢慢走出來……
那天的陽光很好,一直照到李城床邊,。屋外特別安靜,陽光一點點地移動,爬向我們的身體,仿佛從沒感受過的輕柔與溫暖,。它一點點地攀登上來,向李城的身上移過去。陽光普照著,從不會對誰吝嗇,。
我記不清自己后來是怎么離開這間屋子,、離開小官莊的,我內心無比難受,卻又無比輕松。李城說,他找我是有一件重要的事,希望我能幫幫他,。我點頭,身體向他傾斜,以便能聽清他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李城說,他想搬家,希望我能將他搬進小說里,和之前任何一個“李城”的命運都不一樣。他希望,在小說里,他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當然,還要有他的父母和傻姐姐,。
(取材于湯成難同名小說,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風和日麗:平靜溫暖,不憂不懼,。 B.雞零狗碎:形容事情零碎細小。
C.潸然:流淚的樣子,。 D.攀登:抓住某物向上爬,。
1.D 文中的“攀登”指的是陽光一點點照過來。
2.下列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小說開篇寫即使沒有地址和坐車路線,“我”也自信能準確無誤地找到小官莊,側面體現“我”對李城感情深厚,。
B.城里的人們熱衷于買房炒房,沒有人會注意到建造樓房的李城和他的工友們,表達了作者對城里人深深的批判,。
C.當“我”真的來到小官莊時,目力所及的景象與李城跟“我”描述的景象形成巨大反差,不禁讓人深思形成反差的原因。
D.小說聚焦普通農民工的生活,沒有什么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卻在平淡的敘述中自有一份感人至深的力量,。
2.B “表達了作者對城里人深深的批判”錯,文中未體現,。
3.文中三次寫到李城的“瘦”,請結合具體內容說說每一次的描寫都表現了什么。(6分)
3.答案?、俚谝淮我姷?ldquo;瘦精精的他”時,李城雖然瘦,卻充滿活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②第二次,“李城比以前更黑了,也更瘦”,間接寫出他工作的勤奮辛勞;③第三次,“消瘦了好多,如果用數字形容的話,就是又被削去了二分之一”,一筆寫出李城深受病痛折磨的情形,令人同情哀傷,。
解析 第一處,由“我忍不住吃了一驚,而后又笑起來。我說,你叫李城?!你確定你叫李城?”及其前后內容可知,此時的李城長得雖然瘦,但是卻健壯,充滿活力,。第二處,結合他在建筑工地干活,“壓根猜不出李城只有二十來歲”,可知他因勞累而愈瘦,。第三處,由“我突然不知道說什么,十分難過”可知李城此時是因為病痛折磨才消瘦的,讓作者感到難過。
4.結尾為什么說“我內心無比難受,卻又無比輕松”?(4分)
4.答案?、倮畛撬蟛∏槿找婕又?面對他的坎坷命運,“我”卻無力相助,所以“我”無比難受;②能幫助李城完成他最后的心愿,讓他在小說中擁有美好未來,又是“我”可以努力實現的,因此“我”又無比輕松,。
解析 “我內心無比難受,卻又無比輕松”是過渡句,承上啟下,根據文本,將“難受”“輕松”的緣由交代清楚即可。
5.題目中的“搬家”,在文中有哪些體現?以此為標題,有何妙處?(6分)
5.答案 體現:①“我”因為搬家而認識了李城;②李城離開蕭條的家鄉(xiāng)到城里打工,最終又不得不回到家鄉(xiāng),在城鄉(xiāng)之間遷移;③李城從租住的“鐵皮屋”到建筑工地的工棚,再到化工廠的傳達室,每一次搬家都意味著一段新的打工經歷;④李城希望“我”將他搬進小說里,以小說里的美好未來抵抗現實的殘酷,。
妙處:①明確“搬家”這一線索,使結構更加清晰;②由實及虛,有找尋人生歸宿的意味,強化主旨,。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梳理與理解能力,應將文中有關搬家的內容篩選出來并進行分析。“搬家”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虛寫指的是李城希望“我”將他搬進小說里,以小說里的美好未來抵抗現實的殘酷,。這一標題也是線索,在幫助完成記敘的同時也升華了主旨,。
6.小說中的李城是一個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我們所讀的名家作品中也有許多身份普通、著墨不多卻令人印象深刻的小人物,下列選項中對小人物事跡的描述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焦大,是《紅樓夢》中寧國府的老仆,曾有恩于賈府,。他對寧國公后代驕奢淫逸的生活深惡痛絕,有一次醉酒后大罵了他們一場,。
B.楊馬兵,是《邊城》中爺爺的朋友。爺爺死后,他義務擔負起照顧翠翠的責任,并向翠翠交代了一些她之前不明白的事情,。
C.金波,是《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的朋友,他愛上了美麗的藏族姑娘,最終決定拋棄一切,前往青海,追尋當年的美好的愛情,。
D.小蘿卜頭,是《紅巖》中年齡最小的犯人,經常幫助大人做傳遞情報的秘密工作,遇害時不滿9歲,但已在監(jiān)獄中關了約八年,。
6.C “最終決定拋棄一切”錯,小說中并沒有寫到“拋棄一切”,。金波做了一個夢,夢里回到草原和心愛的藏族姑娘相見,于是他決定去找尋她,“金波像著了魔似的,馬上請了假,把他個人的全部存款取出來,就帶上那只白搪瓷缸子——這唯一的信物,離開黃原,踏上尋找青春和愛情的旅途”。
三,、(2018東城二模)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問題,。(24分)
冬天和春天
老何和那個八歲的小孩子成了一對兒好朋友。
小孩子背個鼓鼓囊囊的大書包,每天下午五點多鐘,都要從這里路過,瞅上老何幾眼就匆匆走開了,。老何覺得這孩子有意思,這天,他站在路邊,兩手背在身后,問他,嘿,小家伙,你哪村的呀?小男孩停下來,漆黑的眼珠子滴溜兒轉了轉,反問老何,先說你是哪村的吧,。老何就故意逗他,我問你哩!
你先說,你是大人!
好,我是這村的,你哩?
你說這村的,我怎么沒見過?小孩子將一根手指抵住嘴唇,目光盯在老何臉上,盯得很深。老何笑著反問小孩子,說你吧,你哪村的?小孩子說,俺也是這村的!老何又故意沉起臉,說,哦,那你放學為嘛不回家呀,跑這么遠?
那孩子嘴角綻出一縷淺笑,踮起腳,伸手朝西一指,說,喏,那是俺家養(yǎng)雞場,。
老何朝西邊眺望,。目光所及,橫幾排低矮的屋舍,旁邊戳幾間紅磚房,都隱在齊腰高的玉米地里。如今許多人家就在自家大田里建養(yǎng)殖場,養(yǎng)雞養(yǎng)鴨養(yǎng)豬,也有蓋家具廠,、板材廠的,一家子吃住就在廠里,。老何喜歡傍晚來村西遛彎兒,就因為這里還是大片大片的莊稼地,相對清靜一些。
自從和小孩子相識后,老何早上也來村西遛彎兒了,。他對老伴兒說,村西真是個好地方,對了,還有一個小孩子哩,他每天上學都從那兒過,嘿,像咱小孫子,。老伴兒笑話他是想孫子想瘋了,見到小孩子就說像自己孫子。老何撇撇嘴,想說什么,又把嘴緊緊抿住了,。
一個小孩子怎么對他有這么大吸引力呢?老何似明白,又不明白,。
晚上,老何接到了兒子進生的電話。天涼快啦,想接他和老伴兒去城里住幾天,。
他和老伴兒非常高興,比什么都高興,。
沒過幾天,老何和老伴兒就從城里回來了。
一進屋門,老何一甩手,就將那只鼓鼓囊囊的大皮包扔到了沙發(fā)上,。真不該去!他發(fā)狠地說著,一歪屁股坐在另一只沙發(fā)上,。呸,咱賤——
老伴兒倚住床沿兒,兩手按住胸口張大嘴喘粗氣。從村北的公路上走回來,她有些累了,。你,你值當發(fā)那么大火呀?咱就,就當沒這個兒子!又說,都是進生做不了大梅的主唄!
純粹一個窩囊廢!老何狠狠地罵,又深深地吐出一口氣,鼻頭漲紅得像酒糟鼻子,。
老伴兒說,也怪你唄。老何問,怎么怪我?老伴兒說,也許人家大梅不是故意的,。老何想不到老伴兒替兒媳開脫,說,怎么不是故意的呢?是呀,怎么就不是故意的?大梅明知道他每天早晨起來要上廁所,可她偏要搶先兒,而且進去老半天不出來,。連著好幾天都這樣,還不是故意的?
看著太陽西沉,老何背著手,又溜溜達達來到村西。
那個孩子又朝他走來,。
哈,放學啦!他笑呵呵地朝他招招手,。
小孩子問老何,爺爺,城里好不好呀?老何點點頭,說,好,城里非常好!忽然,孩子仰起頭,眨眨眼睛,說,爺爺,我要去城里上學啦!
老何一怔,隨即就點點頭,說,哎呀,好,好哇,城里好,。然而,孩子眼里的光又馬上熄了,低下頭喃喃道,我,我媽和我爸離婚了。我媽要去城里做生意,我們就不回來啦,。
老何呆在那兒,怎么回事呀,才十來天,。他想問孩子,但又止住了。他不想再往孩子的傷口上撒鹽,。再說,還用他問呀?村里哪年沒有幾個離婚的,。原因嘛,都大同小異。就扯起臉肌故意笑笑,說,那爺爺再進城的時候,咱們還能見面,是吧?
小孩子一下高興起來,拉住老何的手,說,爺爺,那我和媽媽一定去看你,。又問老何,爺爺,你什么時候去城里?
冬天吧,冬天!老何脫口而出,另一雙黑亮的眼睛又開始在他腦海里晃動,像從前小河里的小蝌蚪,又像天上的小星星,。他的心又被這雙眼睛攪亂了。
爺爺,我問你,為嘛要有冬天和春天呢?小孩子忽然向他提出個問題,。
老何沒有正面回答,一雙大手,將孩子的腦袋幾乎整個蓋住了,撫摸著說,爺爺先給你打個比方吧,。四季就像人,春天就是小孩子,就像你;夏天呢,就是青年人,就像你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秋天就像你爸爸媽媽——
孩子覺得有趣,咧開嘴呵呵地笑起來,又問,爺爺,你還沒說呢,冬天是什么?
冬天嘛,冬天就是老年人。就像我!老何伸出一根指頭,指指自己肥大的鼻頭,。
孩子晃著腦袋笑,這次是咯咯的大笑,早忘記老何其實還沒回答他的問題,大聲嚷道,哎呀,冬天就是老爺爺,老爺爺就是冬天,。再往后呢,再往后是什么?
再往后又是春天,又是小孩子!老何伸手在空中畫個大圓圈,最后手指落在了孩子的鼻尖上,你就是春天,春天就是你!
哎呀,我明白啦,冬天就是迎接我們小孩子的,是不是呀爺爺?為了這個發(fā)現,孩子高興地拍起小巴掌,鼓鼓囊囊的書包也跟著亂晃。
沒錯,冬天就是迎接春天的,春天就是小孩子!
回到家,老何湊近老伴兒,瞇起一只眼問,老婆子,我來考你,冬天是什么呀?
老伴兒沒好氣地翻他一眼說,冬天就是冬天唄,。哼,吃飽撐的,問這個!
老何哈哈地笑了,用手一指老伴兒,嘿,錯了吧?冬天就是你和我,就是咱倆,老頭老太太!
老伴兒倒覺得有趣了,眨巴眨巴眼睛,問他,春天呢,你說春天是什么?
唔,春天就是春天唄,。
老伴兒嗔道,哼,死老頭子!春天到底是個什么?
老何兩只大手用力一拍,笑得更響了,但沒有回答老伴兒,故意賣關子,說,冬天就是迎接春天的——
哼,你個死老頭子!老伴兒不明白老何為什么這么開心,和上午哪像一個人?也不再關心春天是什么,認為老何逗她玩呢。然而,腦子里卻跳出一雙眼睛,那眼睛像天上亮晶晶的星星,又似從前小河里游動的小蝌蚪,。耳邊呢,也響起那個稚嫩的聲音,奶奶,奶奶——
她的心就顫動了一下,。于是打定主意,冬天還要和老何去城里住幾天,不光是為了看小孫子,她要讓大梅輕松幾天。兩口子都上班,平時忙得要命,她幫他們收拾收拾家務,、做做飯,當然,還要給兒子多帶點西瓜醬,。
(取材于康志剛同名小說,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面對老何的詢問,小孩子的反問表明他對陌生人有著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
B.小說倒敘老何在城里待了幾天后氣鼓鼓回來的情節(jié),簡單交代了兒媳是故意跟老何作對,。
C.老何和老伴兒都理解了冬天和春天的含義,雖未商量,但就開春進城看望兒子一家已達成共識,。
D.文中兩次提及像“小蝌蚪”“星星”的眼睛,表現了兩位老人對孫子的思念和疼愛。
1.D A.小孩子的反問主要反映了他的警惕性,同時體現了他性格上的頑皮,。
B.該情節(jié)按照時間發(fā)展的順序看應該是順敘,“兒媳是故意跟老何作對”理解有誤,。C.“開春”錯,應該是“冬天”。
2.下列對這篇小說的語言風格表述最準確的一項是(3分)( )
A.自然親切 B.樸素洗練 C.幽默詼諧 D.豐腴冷峻
2.A 本文多為人物對話,多用口語;且為了體現老人與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與情感變化,用語親切,讀來自然,故選A,。
3.分析文中畫線語段的作用,。(4分)
3.答案 ①描寫了農村清靜的自然環(huán)境;②暗示了農村生活的變化;③表現了老何對農村生活的喜愛;④暗示出老何對城市生活的不適應,為后文埋下伏筆,。
解析 從內容上看,既寫出農村清靜的自然環(huán)境,又借助幾處紅磚房,、養(yǎng)殖場暗示出農村生活的變化;特地點出老何經常去村西遛彎兒,暗示老何喜歡純正的農村生活。從結構上看,在暗示老何對城市生活不適應的同時,為后文埋下伏筆。
4.作品中小孩提及父母離婚,老何有所觸動,。這一情節(jié)能否刪去?請加以說明,。
(4分)
4.答案 不能刪。這一情節(jié)反映農村中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表現老何對小孩的同情,展現老何的善良;暗示出后文老何的想法會發(fā)生轉變,同時與后文老何的轉變形成對比,。(如果答可以刪,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選材與文章主題之間關系的探究分析能力,。離婚事件為小男孩的人物形象蒙上一層悲劇色彩,帶出了老何身為長輩對他的疼愛,從側面展現出老何的善良、有愛心;同時,暗示出后文老何的想法會發(fā)生轉變,與后文老何的轉變形成對比,更突出主題,。
5.根據小說內容,概括老何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4分)
5.答案 (示例)①善良,有同情心;②喜愛鄉(xiāng)村生活,對城市生活不適應;③急躁,執(zhí)拗,有較強的傳統(tǒng)觀念;④知錯能改,能夠轉變思想。
解析 人物形象特點往往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以及相關事件表現出來,。如:“純粹一個窩囊廢!老何狠狠地罵,又深深地吐出一口氣,鼻頭漲紅得像酒糟鼻子,。”表現出老何有較強的傳統(tǒng)觀念和急躁的性格。文中畫線語段則表現出老何對農村生活的喜愛和對城市生活的排斥,。“老何哈哈地笑了,用手一指老伴兒,嘿,錯了吧?冬天就是你和我,就是咱倆,老頭老太太!”說明老何也是一個能夠轉變思想,、知錯能改的人。與小孩子的交流也體現出老何的善良,。
6.關于這篇小說的主題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小說展示了農村留守老人孤獨的生存境況,有人認為小說展現了現代社會中兩種不同生活觀念的沖突……你同意哪種說法?請結合作品內容談談你的認識,。(6分)
6.答案 (示例)我贊同小說展現了現代社會中兩種不同生活觀念的沖突這一說法。文中老何和老伴兒到城里住,與兒子,、兒媳產生矛盾沖突后回到鄉(xiāng)下,再次與小男孩相遇,逐漸明白冬天和春天的含義,豁然開朗,明白了兩代人的差別,。從最后兩位老人都想要去城里兒子家住可以看出,小說中所表現的兩代人的觀念沖突漸趨化解。雖然小說也寫到了農村留守老人,但小說結尾老何和老伴兒卻已然能夠理解城里兒子的處境,。
解析 從小說情節(jié)和人物的前后變化分析:老何與城里兒子,、兒媳之間的矛盾,畫線語段表現出的城鄉(xiāng)之間的矛盾,老何與小男孩之間就冬天與春天的含義的討論,老何前后態(tài)度、觀念的轉變,這些都表明小說的主題是對兩種生活觀念的沖突的展現,。
四,、(2017朝陽二模)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24分)
母親與小魚
①那時這世界上還沒有我,但已有那個人,。那時十八歲的母親總是悄悄注視著那個人,。那些修長的手指,那個略駝的背,還有目空一切的默想的一雙眼。據說那個人常有許許多多的忽略,連母親的歌喉,、美貌,都險些被他忽略,。母親那時包了歌劇團中所有的主角,風頭足極了,一匹黑緞子樣的長發(fā),被她編成這樣那樣,什么配飾都不用,卻冠冕似的華麗。十八歲的母親,眼睛驕傲天真,卻有了一個人,。
②這個人就是我的父親,。
③一天,她忽然對他說:“你有許多抄不完的稿子?”
④他那時是歌劇團的副團長,也在樂隊拉幾弓小提琴,或畫兩筆舞臺布景。有時來了外國人,他還湊合著做翻譯。但人人都知道他是個寫書的小說家,。他看著這個挺唐突的女子,臉紅了,才想起這個女子是劇團的名角兒,。
⑤在抄得工整的書稿中夾了張小紙簽:“我要嫁給你!”她就真嫁給了他。
⑥我還是個小姑娘時,發(fā)現媽媽愛父親愛得像個小姑娘,膽怯,又有點拙劣,。她把兩歲的我抱著,用一個舞臺化的姿勢,在房里踱步,。手勢完全是戲劇中的,拍著我,蕩氣回腸地唱著舒伯特的《搖籃曲》,唱得我睡意頓時云消霧散。我偷覷她已進入情緒的臉,眼神不在我身上,那時我還不明白她是在唱給父親聽,。她無時無刻不從父親那里邀來注重,、認同。她拿起小提琴開始拉“哆,、咪”,。她將左手拇指扣進調色板,右手拈一支筆,穿一件斑點了色彩的大褂,在一張空白帆布前走近走遠。要么,她大聲朗讀普希金,把泡在閱讀中的父親驚得全身一緊,抬頭去找這個聲音,然后在厭煩和壓制厭煩的矛盾中,對她一笑,。
⑦她拿這一笑,去維持后面的幾天,、幾年,抑或半輩子的生活,維持那些沒有錢也沒有尊嚴的日子。父親的薪水沒了,。媽媽早已不上舞臺,身段粗壯得飛快,坐在一張小竹凳上,“吱呀”著它,一晚上在桌子上剖小魚,。小魚在父親有薪水的時候是我家貓吃的。她警告我們:所有的魚都沒有我和哥哥的份,都要托人送給在鄉(xiāng)下勞動改造一年沒音信的父親,。
⑧幾條小魚被穿起來吊在屋檐下晾,最終小魚干縮成一片枯柳葉,。我和哥哥被哄得早早上床,她才來煎這些小魚。煎魚的腥氣漲在房子里,我和哥哥被折磨得沒覺了,起身站在廚房門口,。
⑨“小孩子大起來才有得吃呢!”她發(fā)現我們,難為情地紅了臉,像個小姑娘偷遞信物時被人捉了個準,“爸爸現在好瘦好瘦,。”她好像在征得我們原諒一樣,喃喃地說。帶信的人只說父親黑瘦了些,她心里的丈夫便形同枯骨了,。
⑩她一條小魚也沒請哥哥和我吃,。我們明白那種酥脆,連骨頭都可口。然而我們只是嗅嗅,、看看,咽下一泡又一泡的口水,。
父親回來后只提過一回那些小魚,說想不到這種貓食會好吃。后來他沒再提過小魚的事,??吹贸?媽媽很想再聽他講起它們。她誘導他講到吃,父親卻沒再講出一個關于小魚的字,。幾年中,成百上千條小魚,使他仍然倜儻地存活下來,。媽媽圍繞著父親,以她略帶老態(tài)的粗壯身段在父親面前竭盡活潑。這時,已長大的哥哥和我有些為這個還是小姑娘的母親發(fā)窘,。她似乎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變化,也沒意識到父親的變化,。
又有許多出版社邀他寫作了,。他又開始穿他的風衣、獵裝,、皮夾克,在某個大飯店占據一個房間,。他也有了個像媽媽一樣愛他的女人,只是比媽媽當年還美麗。
一天,哥哥收到爸爸從北京寄來的信,。他對我說:“是寫給咱倆的,他要和媽媽離婚,。”他讓我和哥哥說服媽媽放棄他,成全他“真正的愛情”。他說,他一天也沒有真正愛過媽媽,。這點我們早就看出來了,。他只是在熬到我們大起來,好有寫這封信的一天。我們知道再無權請求他熬下去,而這個嘔心瀝血愛了大半輩子的媽媽呢?
媽媽讀完信,一點聲音也沒有地靠在沙發(fā)上,。好像她辛辛苦苦愛他這么久,終于能歇口氣了,。她看看我們兄妹,看出我們決不會幫她死乞白賴地將父親拖回來,她知道她是徹底孤立了。“他怎么會吃好飯,住在那種大飯店里,。”幾小時內,這是她唯一的話,。
這一夜,我們又聽到了那只竹凳的“吱呀”聲,聽上去它要散架了。第二天一早,幾串被剖凈的小魚懸在了屋檐下,。初陽中,它們是純銀色的,。
父親從此沒回過家,。
一天,媽媽對我說:“我的探親假到了,。”我問她去探誰。我知道父親盡一切努力在躲她,。“去探你爸呀,。”她瞪我一眼,像是說:這還用問?!
又是一屋子煎小魚的氣味。我們都成年了,也都不再缺吃的,這氣味一下子變得不那么好聞,。哥哥半夜跑到我房間,說:“叫她別弄了!現在誰還吃那玩意兒?”我們卻都忍不下心對她這么說,我還陪她踏上了“探親”的路,提著那足有二十斤的小魚,。
朦朧中聽說父親在杭州一個飯店寫作。我們在一家廉價旅館下榻,。媽媽說就暫時湊合,等找到父親……我心里作痛:難道父親會請你去住他那個大飯店嗎?
四月,杭州雨特稠,。頭兩天我們給憋在小旅館里。等找到父親住的那個飯店,他已離開了杭州,無處追蹤,。我對媽媽說:冒雨游一遍西湖,就乘火車回家,。媽媽卻說她一定要住滿七天??粗依Щ蟛⒂行鈵赖哪?媽媽懼怕似的閃開眼睛,小姑娘認錯般地嘟噥:“鄰居,、朋友都以為我見到你爸了,和他在一起待了七天。”她想造一個幻想,讓自己,讓所有的鄰居,、朋友都相信:丈夫還是她的,起碼眼下是的,她和他度過了這個一年一度僅有的七天探親假,像所有分居兩地的正常夫妻一樣,。她不愿讓自己和別人認識到,她半途折回,或者是被冷遇逐回的,。
她如愿地在雨中的小旅館住滿七天。除了到隔壁一家電影院一遍一遍地看同一部電影,就是在對門的小飯館吃一碗又一碗同樣的餛飩,堅持過完了她臆想中與父親相聚的七天,。
等上了火車,我發(fā)現行李中少了那個裝小魚的竹簍,。我沒有提醒媽媽,它該是個最痛的提醒。抑或,她有意將它遺失在那個角落,。
父親再婚后很幸福,。媽媽見到我就問:“會做菜吧?”我當然明白她指誰。我說:“做得很好,。爸爸也戒煙了,。”她趕緊垂下頭走開,不敢再聽。
臨回北京,我見她又把那竹凳搬到廚房,。竹凳也上了歲數,透著靈肉般的柔韌光色,。還有一堆小魚。我不阻止她,欣賞著她工匠般的操作,。她將一條小魚在案上鋪平,用拇指的指甲一推,去了鱗,再以小刀一剜,去掉內臟,。她已架起老花眼鏡來做這樁事了,竹凳叫疼一樣地“吱呀”。她說:“再有場勞改就好了,你爸又被罰到鄉(xiāng)下,低人九等,就沒有女人要他了,只有我要他,。”她不敢抬頭看我,怕我看見她眼里還是那片無救的天真,還是小姑娘那張因非分之想而緋紅的臉,。
我將一簍子烘熟的小魚捎到爸爸那里。正是高朋滿座的時候,滿桌是繼母的國宴手藝,。我對爸爸使了個眼色,將他熟識的竹簍擱在一邊,。他瞪了它一會兒,似乎也愁苦了一會兒,又去和一桌朋友嘻天哈地。
這天父親醉倒,當著七八個客人的面,突然叫了幾聲母親的名字,??腿硕紗?叫的是誰啊。我自然吞聲,繼母善良美麗的眼里,全是理解……全是理解……
(取材于嚴歌苓同名小說,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唐突:冒犯,侵犯,。 B.云消霧散: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凈凈,。
C.漲在房子里:“漲”讀zhàng,充滿,彌漫。 D.嘔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和精力,。
1.A 唐突在文中是“莽撞,冒失”的意思,。
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第⑥段,一個“緊”字表明母親對愛的拙劣表達不僅讓父親非常惱怒而且厭煩不已。
B.第
段,同樣的雨天,、同一部電影,、同樣的餛飩,暗示母親為人循規(guī)蹈矩,了無趣味。
C.第
段,母親盼望“再有場勞改就好了”,表明她對現在春風得意的父親無比憎惡,。
D.第
段,父親酒醉后叫母親名字,說明父親即使不愛母親也對母親心懷一絲愧意,。
2.D A.“非常惱怒而且厭煩不已”理解有誤,原文是“然后在厭煩和壓制厭煩的矛盾中,對她一笑”。B.“循規(guī)蹈矩,了無趣味”理解有誤,應是暗示了母親對父親的愛的堅守,。C.“無比憎惡”理解有誤,母親借此表達了對父親的深愛不移,希望父親能夠回到自己身邊,。
3.文中第⑦
三段中,都描寫了“竹凳”的“吱呀”聲,請聯(lián)系上下文,分別寫出三處“吱呀”聲的不同內涵,。(6分)
3.答案 第⑦段寫竹凳的“吱呀”聲,暗示了當時生活的艱辛,表達了母親對父親甘心付出的愛;第
段寫竹凳的“吱呀”聲,意指父母婚姻的破裂,表明了母親面對父親的無情打擊,內心無比痛苦,但愛依然沒變;第
段寫竹凳的“吱呀”聲,暗示母親年老體衰,力不從心,寫出了母親對父親恒久的愛,矢志不渝,令人心疼。
解析 結合上下文分析三處“吱呀”聲的不同內涵,內容要具體,表達作用要闡述合理,。
4.請結合作品內容,簡要分析題目“母親與小魚”的含義與作用,。(5分)
4.答案 (示例)含義:“小魚”本是貓食,卻被母親精心制作成酥脆可口的食物,送給父親;“小魚”是母親愛父親的全部寄托,象征著母親的愛的卑微、樸素,。
作用:以“母親與小魚”為題,貫穿起小說的全部內容;暗示了小說的主題,引發(fā)讀者對愛情的反思;標題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解析 含義需要結合文章中每一次出現“母親與小魚”的語境分析;作用需要從小說的結構安排、語言表達,、主題闡釋等方面來談,。
5.“愛情”是文學作品不變的主題。文中母親與父親的愛情,能引發(fā)你什么樣的思考?請從《紅樓夢》《邊城》《紅巖》《平凡的世界》中任選一組人物(如賈寶玉和林黛玉,、江姐和彭松濤……),結合相關情節(jié),談談你對愛情的理解,。(8分)
5.答案 (示例1)文中父親與母親的愛情,讓我意識到卑微而深沉的愛并不會幸福,建立在共同的愛好與信仰之上的愛情才是真正的愛情。父親和母親不在同一個精神層面上,盡管母親想以各種方式引起父親的注意,比如讀普希金的作品,、畫畫,卻只能增加父親對她的厭煩與無奈,。但《紅巖》中的江姐和彭松濤卻不同,他們共同深愛著祖國、人民,共同信仰著共產黨,。在看到懸掛在城門上的丈夫的頭顱之后,江姐更加堅定了要完成丈夫未竟的革命事業(yè)的信念,這樣擁有共同追求和共同信仰的夫妻間不只有個人小愛,更有家國大愛,。這就是我對愛情的理解。
(示例2)我認為文中的母親對父親的愛不平等,太過卑微,她為父親做小魚,在父親處于人生低谷時默默守候,滿腔愛意卻換來了父親的離開,。有一種愛叫作堅守,可有一種更高貴的愛叫作放手,。母親同意和父親離婚,各自又會有一片新的天空?!哆叧恰分械奶毂:蛢屯瑫r喜歡上了翠翠,天保明知道自己不善于唱歌,但還是接受了儺送唱山歌的挑戰(zhàn),后來又默默離開,想要成全儺送和翠翠,。他的無私與善良正是出于對翠翠的愛,而文中的母親卻做不到這樣,倘若她能及時從卑微假想的愛情中走出來,我想,她可能早已收獲了一份屬于自己的真正的愛情。
解析 對愛情的判斷和觀點的闡述應立足于小說文本,對原文的分析要具體,、準確,不能脫離小說的主題。從母親的角度分析可得出:一廂情愿的愛情不幸福;對愛情要執(zhí)著;太過執(zhí)著的愛傷人傷己;母親的愛是卑微的,、沒有尊嚴的;放手是成全,。從父親的角度分析可得出:拒絕愛的態(tài)度不夠果決;愛情要建立在共同的人生理想和信仰上才會幸福。
五,、(2017西城二模)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問題,。(24分)
父 親
①相當漫長的學生時代,從小學到初中,我都住在家里。那時候,我對書——有故事的書——特別感興趣,。尤其是戰(zhàn)爭故事,我們稱為打仗的故事,。我根本沒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父親打過仗,他有一肚子打仗的故事,。我只注意父親的身體,因為,要是我出了錯,比如在外邊調皮搗蛋,回到家,父親不說,僅僅用他長著老繭的手,隨便拍我一家伙,就夠我受的了,。
②在家里,我只是防備挨揍,我是個乖孩子,。父親早出晚歸,像一臺農場里頂大梁的拖拉機,而且是履帶式拖拉機,是那種老式的斯大林80號,開進開出。我能感到他的力氣通過腳傳到地里,整個土坯屋微微震動;還有他粗重的喘息,像在耕耘蘆葦根密集的土地,。我特別關注他的表情,。
③父親起床,就像拖拉機發(fā)動,我就醒,可我故意裝睡。有一天早晨,他穿雨披,。雨披的聲音我聽得出,。他說:今天要下雨。我裝睡,瞞不住父親,。他一聲不吭地往出走,去上工,。我相信農場廣播的權威——連隊大院里接了個大喇叭,我終于有了挑戰(zhàn)他的機會。我說:爸,喇叭昨天預報晴天,。
④我在作文里喜歡用“陽光燦爛”,可是,我到學校,軍體課(那時體育課的叫法)上,突然下起暴雨,。我為父親自豪,說:我爸已經預料到下雨了。
⑤我父親的身體實在神奇,漸漸地,我發(fā)現,他的身體與農場的廣播有好幾次相反,每一回,都是父親準確,。父親的身體就是一個氣象站,。不過,每一回他發(fā)布氣象預報,都跟他的身體有關:頭痛或者腰疼。
⑥父母對話,我聽出了些名堂:父親的腦袋里還留著彈片,腰部挨過刺刀,。父親的身體里藏著過去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打仗,對我們男孩來說,就是好玩。我們喜歡玩打仗的游戲,。我也想在同學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本事,。有一天,我說:爸,你教教我,怎么預報天氣?父親說:別煩我,小孩懂個啥,天氣有那么容易預報的嗎?我不敢多問多說,我怕他??晌疫€是以父親的氣象站為驕傲,。那是能活動的氣象站。
⑦一天夜里,我聽母親數叨父親:突擊隊是年輕人的事,你咋跟一幫小伙子湊熱鬧?春耕春播——突擊平地,農場的生產,總是習慣用戰(zhàn)爭術語,。父親說:他們兩個人也比不過我一個,。
⑧第二天,在連隊的食堂里打了晚飯,父親板著臉對連長說:你憑什么沒有征求我的意見,就把我列入突擊隊?連長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說:老謝,老革命煥發(fā)革命青春,要是不考慮你這個老突擊隊隊員,你還能讓我太平嗎?
⑨父親說:那也得我主動報名。
⑩連長說:那我就把你的名字拿掉,。
父親說:我打日本鬼子的時候,你還在家放羊呢,。
連長說:老謝,毛主席說,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
父親說:我現在正式報名,。
我弄不懂父親明明要參加突擊隊,為什么還要“擺老資格”?結果,不也還是突擊隊隊員嗎?不過,我知道了,父親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跟日本鬼子打過仗,。我聽說戰(zhàn)爭年代,父親也是突擊隊隊員。父親一身土和汗,。傍晚收工回家,他對母親說這里疼那里酸,早早睡下,。母親念叨:還充好漢,把自己當成小伙子,逞什么能?父親丟出一句“煩什么煩”,呼嚕就響起,仿佛拖拉機又發(fā)動起來。父親一累就打呼嚕,。
在我的記憶里,父親有使不完的力氣,。我念高中住校,他明顯地衰弱了,似乎力氣不如以前,轉移到土地上邊,收不回來,。我考入師范后,他離休。我和父親,幾乎沒有面對面坐著交談過,。我參加工作,當教師,偶爾回來,他坐著,似乎有話要說,可是,我已經習慣了我和他之間的狀態(tài)——沉默,。唯一的情況是,他再也不會揮動巴掌對待我了。我匆匆來,匆匆走,。就像他當年早出晚歸,他跟土地打交道,我與學生打交道,。
回來,父親臥床不起,已經用不著住院了。每一次,我回家,他伸出手,仿佛有話要說,卻已說不出話,。我把他粗糙的手放進被子——別著涼,。我時不時地替他翻轉身體,似乎什么姿勢都制止不住疼痛,只不過,他的身體不再是氣象站,僅能反應疼痛,又確定不了哪里疼。過去所有的一切,都集中起來,同時爆發(fā),但跟氣象無關,。
后來,火化,我捧著骨灰盒,。骨灰里有一枚彈片,手指甲蓋那么小一片,它在父親的身體里待了半個多世紀,已成了他身體的組成部分,像拖拉機里一個小小的墊片,卻起過作用。那么魁偉的身體就化為盒中的骨灰,像沙塵,那么輕那么輕,。從遺物中,我發(fā)現一本五十年代初發(fā)給他的殘疾軍人證,。
在農場里,像父親這樣的老兵,多了去了。突然,我想到,我參加工作以后,父親的樣子,像要對我說什么,可是,我總不給他創(chuàng)造機會,。我還以為這就是我和父親的習慣狀態(tài),唯有我有遺憾,。
有一次,我遇上父親老首長的兒子,我問:你父親給你講戰(zhàn)爭年代的故事嗎?他搖頭:老頭子從來不講過去的事。
我心里緊了一下,。那些老兵,似乎共同保守著一個秘密,。我已失去機會。骨灰盒,默默無聲,。父親的身體,像拖拉機,熄火,永遠熄火了,。他去世,其實,是把故事也帶走了——永遠不講出來也講不出來的故事。
(取材于謝志強的作品,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
A.名堂:鮮為人知的內容,。 B.湊熱鬧:加入進去以增添喜慶氣氛,。
C.太平:平靜無擾。 D.吃老本:只憑已有的資歷,、功勞過日子,。
1.B 原文“突擊隊是年輕人的事,你咋跟一幫小伙子湊熱鬧”,母親用“湊熱鬧”表達的是父親參加突擊隊是趕時髦,沒有“增添喜慶氣氛”之意。
2.下列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小說開篇寫到“我”對打仗的故事特別感興趣,卻根本沒在意“故事跟我在一起”,也從側面說明父親很少跟“我”談及他過去的事情,。
B.“我”跟父親幾乎沒有面對面地交談過,我們之間的狀態(tài)總是“沉默”,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只知辛苦勞作、不善言辭,、略顯木訥的人,。
C.結尾部分,“我”和“首長兒子”的對話使小說探討的主題有了更為深廣的社會意義,從一個人的遺憾擴展到一代人的遺憾,引人深思。
D.整篇小說沒有緊湊連貫,、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只是選取了兩三個情境,就將“父親”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得立體豐滿,讓讀者掩卷難忘,。
2.B 父子之間的“沉默”表明二人交流很少,從后文父親與連長的對話來看,父親說服連長,參加突擊隊,并不是不善言辭,、略顯木訥的人。
3.父親明明要參加突擊隊,卻又埋怨連長“沒有征求我的意見,就把我列入突擊隊”,這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
3.答案 (示例)不矛盾,。父親埋怨連長是在“擺老資格”,目的是向比他年輕的連長證明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突擊隊的任務;是對年輕人的不服輸,不服老,。(對父親心理的揣摩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從連長“你還能讓我太平嗎?”可知,如果不讓父親參加突擊隊,父親一定會找連長;從“那也得我主動報名”看出父親是要主動參加,主動報名和被連長寫上名字二者截然不同,表明父親凡事都積極主動,、不服輸的戰(zhàn)斗精神,。
4.文中多次將父親比作拖拉機,分別說說它們有何意味。這個比喻貫穿文章的始終,總體說說它的表達效果,。(8分)
4.答案 (示例)兒時,父親走進走出,像拖拉機開進開出,表現出父親充滿力量;參加突擊平地回來后的父親打呼嚕,像拖拉機發(fā)動,表現出不再年輕的父親辛苦勞作后的疲憊;父親去世,就像拖拉機永遠熄火,流露出“我”對父親去世深深的哀傷,。
承擔著農場最繁重勞作的拖拉機成為父親一生的寫照,生動形象地表現出父親不怕吃苦,、勇?lián)厝蔚木衿焚|。
解析 第一問,在文中找出將父親比作拖拉機的情節(jié),、描寫,并說明寫作目的,兒時“開進開出,。我能感到他的力氣通過腳傳到地里,整個土坯屋微微震動”;參加突擊隊勞作后回家“呼嚕就響起,仿佛拖拉機又發(fā)動起來。父親一累就打呼嚕”;“父親的身體,像拖拉機,熄火,永遠熄火了”,。第二問,本題考查線索的作用以及對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精神品質的理解和評價。
5.對父親的“故事”,“我”的心理有怎樣的變化?請結合作品內容分條概括,。
(6分)
5.答案 (示例)①兒時,“我”渴望知道父親是如何預報天氣的,對父親的故事充滿好奇,、崇敬,卻不敢多問父親。
②工作后,父親想跟“我”談話,“我”卻忙于工作,對父親的故事不再熱心,。
③父親去世后,“我”永遠也無法知道父親的故事了,“我”內心充滿了遺憾與悲傷,。
解析 根據小說中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感情變化、心理變化梳理出三個階段:兒時階段,、工作后,、父親去世后。三個階段,作者對父親的感情:兒時,“隨便拍我一家伙,就夠我受的了”“我怕他,??晌疫€是以父親的氣象站為驕傲”,感情是“害怕”“驕傲”;工作后,“我已經習慣了我和他之間的狀態(tài)——沉默”“我匆匆來,匆匆走”表明對父親的故事不再熱心;父親去世后,“唯有我有遺憾”“永遠熄火了”,感情是“遺憾”“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