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國防建設的征程中,黃旭華的名字熠熠生輝,。他隱姓埋名三十年,,投身核潛艇研制事業(yè),。從最初的方案設計,到關鍵技術的突破,,黃旭華帶領團隊攻克重重難關,,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他的事跡與突出貢獻,,是國防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接下來,小編給大家?guī)?strong>黃旭華的事跡簡介和突出貢獻匯總,。
黃旭華的事跡簡介和突出貢獻1
黃旭華出生在一個醫(yī)學世家,,少年時代的耳濡目染,讓黃旭華立下了救死扶傷的從醫(yī)志向,,也是繼承父母的意愿,。然而事與愿違,在他上小學畢業(yè)時,,七七事變,,抗戰(zhàn)爆發(fā),讓他的家鄉(xiāng)飽受戰(zhàn)爭的摧殘,,侵華日軍的飛機肆意轟炸,,沿海的學校大多被迫停辦,為了求得一個能夠安下心來讀書的地方,,他和他的同學,不顧交通的困難,,徒步走了四天的山路,,腳上都是血泡,但是日軍的轟炸更加頻繁,,每次警報響起,,就被人潮裹挾著逃到城外山洞避難。“一股非常屈辱的怒火在我身上燃燒起來,,我想為什么日本鬼子敢這么猖狂,?想登陸就登陸,想轟炸就轟炸,,為什么我們中國老百姓不能好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卻要四處逃難,妻離子散,?為什么我們中國這么大的土地,,我卻連找一塊可以安下心來讀書的地方都沒有?”黃旭華如是說,。
也是在這時,,黃旭華意識到,,中國太弱了,落后就要被欺凌,,被宰割,,于是,一心救國的他改變了自己的志向,,“我不學醫(yī)了,,我要學航空,學造船,。”因為從小在海邊長大,,對海有更深刻的情結,權衡之下,,在1945年,,黃旭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交通大學船舶制造專業(yè)。大學畢業(yè)后,,黃旭華成為了上海船舶工業(yè)管理局的一名技術員,。隨后,1958年,,在組織的安排下,,黃旭華參與中國核潛艇研制工作。他終其一生,,都在核潛艇研究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克服國外的技術封鎖,、國內的艱苦的科研條件等重重困難,,帶領團隊最終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艘核潛艇。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核潛艇被譽為捍衛(wèi)國家核心利益的國之重器,,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強大的象征,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的重要保證,。
我們國家自行研制核潛艇,,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為了突破帝國主義的國家對我們的包圍和封鎖,,為了早日掌握好核潛艇的研制技術,,我們國家曾經(jīng)寄希望于蘇聯(lián)的技術援助。1959年,,赫魯曉夫訪華,。中國領導人希望蘇聯(lián)可以幫助中國發(fā)展核潛艇,提供技術援助,。但赫魯曉夫卻明確表示:核潛艇技術復雜,,要求高,,花錢多,中國沒有水平也沒有能力來研制,,并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中國想研制核潛艇,,簡直是異想天開。
正是這樣的話語,,深深的刺痛了中國人民的心,,并讓毛澤東主席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也正是這句話,堅定了黃旭華獻身核潛艇事業(yè)的人生走向,。
1958年,,當黃旭華接到上級命令,去到北京出差,,當時并沒有告知他具體任務,,他依然義無反顧,毫不猶豫的執(zhí)行命令,,到了地點才知道是參與核潛艇的研制工作,,因為黃旭華曾經(jīng)參與過蘇式常規(guī)潛艇仿制工作。黃旭華知道這是黨和國家人民對他的信任,,盡管知道一旦參與這項工作研發(fā),,他可能就要干一輩子,一輩子隱姓埋名,,嚴守機密,,不能暴露工作單位、工作名稱,、工作任務、工作性質,,做一輩子的無名英雄,。他說“如果黨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毫無疑意為國捐軀,,如果不是要一次流光,,而是一滴一滴慢慢流,一直到流盡為止,,我堅決做到,。”這也是他信守一生的諾言。
在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401艇”研制完成,,并成功試航,,黃旭華和他的團隊只用了13年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從零開始的奇跡,。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1974年,這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編入人民海軍戰(zhàn)斗序列,。
緊接著,在1988年4月29日,,中國核潛艇“404艇”準備進行首次“極限深潛”試驗,,為了穩(wěn)定軍心,時年已經(jīng)64歲的黃旭華決定親自參加這次深潛行動,,“我是總師,,總師不僅僅要為這條艇的安全負責到底,更重要的是要為在這條艇,、這次下去的170個人的生命安全負責到底,!”盡管有著周密的準備和測試工作,但是無法保證這次的深潛實驗百分之百的安全,,他一邊著手準備應對突發(fā)情況的預案,,一邊從操作細節(jié)上巧妙安排,盡可能降低試乘人員的心理壓力,,最終,,深潛實驗順利完成。這艘完全由中國制造的核潛艇成功完成水下300米極限深潛任務,。“404艇”成為我國第一代魚雷攻擊型核潛艇的定型艇,,黃旭華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參與深潛實驗的核潛艇總設計師。
他對家人有愧,,但對祖國無悔
隱姓埋名三十余載,,當他的工作終于得以公開時,他回到廣東老家面對93歲的母親,,他眼含淚花的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1987年,,上?!段膮R月刊》刊登長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黃旭華把報刊寄給廣東老家的母親,母親看到文章后才知道兒子離家三十年的苦衷,,母親戴著老花鏡把文章讀了又讀,,每一次都是滿臉淚水。
在這幾乎與家里斷絕關系的三十年里,,黃旭華的父親去世了,,他的家人發(fā)電報讓他回家奔喪,在當時那個特殊時期卻沒有得到回復,。黃旭華自己也是痛苦不已,,經(jīng)常一個人默默流淚。他想的是:不能給組織添麻煩,,不能耽誤工作,。母親從小就教導他,一定要守約,,既然當初在國旗下立約宣誓,,就一定要遵守,不能違背,,相信父親在天之靈會理解他的,。
家里兄弟姐妹都對他頗有微詞,他母親卻說:“誰也不能論斷你們三哥,,他沒能回來,,一定有他的難處”。
在1995年3月,,黃旭華母親突然病重,,黃旭華終于趕回家中,見到了母親最后一面,,從他到家到母親離世,,不超過三個小時,他的弟弟對他說:“你如果不回來,,母親不會走的,!你回來,母親看到你,,她安心走了,。”黃旭華聽到這話,淚流不止,。
黃旭華總說,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兒子,,不稱職的丈夫,,不稱職的父親,對于雙親,未能在跟前盡孝,,對于妻兒,,也總是失約。家里的事情都是她的妻子李世英在操心,,妻子一直非常支持他的事業(yè),。每次回家,他都是匆匆來又匆匆走,,從來沒有給妻兒帶過什么禮物,,女兒甚至調侃道:“爸爸,你回來出差,,什么時候走???”黃旭華說自己對于妻兒有太多的感激和愧疚,,缺失了太多孩子成長的過程,但他的家人都能夠理解他,,諒解他,,他很感動,。
黃旭華,三十載隱姓埋名,,六十載低頭鉆研,,無論歲月變遷,時代變換,,他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未辜負黨和人民對他的信任與期待,。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終其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核潛艇事業(yè),,無怨無悔。
對于中國核潛艇事業(yè),,他始終堅信:“關鍵的核心技術買是買不來的,,也是要不來的,求也求不來的,,都得靠自己,。”黃旭華總結說,特別是今天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時候,,不可能一帆風順,,前路往往是障礙重重、風險很多,因此更要有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信心和勇氣。
黃旭華的事跡簡介和突出貢獻2
2025 年 2 月 6 日 20 時 30 分,,一顆璀璨的巨星在湖北武漢隕落,,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全國道德模范,,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 99 歲,。消息傳來,舉國悲痛,,華夏大地沉浸在對這位偉大先輩的深切緬懷之中,。
黃旭華,一個承載著民族希望與驕傲的名字,,如同一座巍峨的燈塔,,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永不熄滅的光芒。他的一生,,與核潛艇緊密相連,,為了實現(xiàn)毛主席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的宏偉囑托,,他毅然投身于那片神秘而又充滿挑戰(zhàn)的深海領域,,開啟了一段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傳奇之旅,。
回首往昔,,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著來自外部的核訛詐與重重壓力,,核潛艇成為了筑牢國防最后一道防線的關鍵所在,。黃旭華深知責任重大,在祖國的一聲號令下,,他毫不遲疑地踏上了這條艱難無比的征程,。沒有先進的技術,沒有充足的資料,,甚至沒有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他僅憑一個 “核潛艇玩具模型”,,帶著滿腔的熱血與堅定的信念,帶領團隊白手起家,。
三十年,在那與世隔絕的歲月里,,他隱姓埋名,,默默耕耘。外界的繁華與喧囂仿佛與他無關,,他的世界里只有圖紙,、數(shù)據(jù)和那尚未成型的核潛艇。家人不知他去向何方,,朋友不明他所為何事,,他就像深海中的潛艇,無聲無息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一步一個腳印地沖破重重關卡,,將 “不可能” 變?yōu)榱?“可能”。終于,,中國自己的核潛艇橫空出世,,讓中華民族在世界舞臺上挺直了腰桿,擺脫了核訛詐的陰霾,。
黃旭華的偉大,,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他卓越的科研成就上,更體現(xiàn)在他那令人動容的精神品質之中,。1988 年,,我國核潛艇首次進行極限深潛試驗,這是一項充滿危險與挑戰(zhàn)的任務,,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然而,,作為總設計師的黃旭華,,卻以 “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的豪邁氣魄,親自上艇坐鎮(zhèn),。他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唯有對核潛艇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對國家的責任。他用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擔當,,為后來者樹立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功成名就之后,,黃旭華并沒有沉浸在榮譽的光環(huán)之下,而是選擇了淡泊名利,。他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機構捐獻自己的獎金逾 2000 萬元,,只為在這片土地上播撒下更多科技與創(chuàng)新的種子,,讓后來的年輕人能夠茁壯成長,繼續(xù)為祖國的發(fā)展添磚加瓦,。他的這份赤子之心,,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田,。
在今天這個時代,,黃旭華所代表的 “赫赫而無名” 的精神,依然如同一面旗幟,,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當我們在追逐個人夢想的道路上迷茫時,當我們在面對困難想要退縮時,,想想黃旭華,,想想他那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想想他在驚濤駭浪中的無畏,,我們便會重拾勇氣,,堅定信念。
如今,,黃旭華同志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永遠不會消逝。他用一生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不在于追求個人的名利,,而在于胸懷 “國之大者”,,為國家和人民的幸福安康鞠躬盡瘁。
黃老,,您一路走好,!您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您的精神將代代相傳,,激勵著我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成為我們心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愿天堂沒有病痛,,愿您安息!
黃旭華的事跡簡介和突出貢獻3
黃旭華,,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全國道德模范,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長、黨委書記(代理),、名譽所長,。
國家的分量,在一個人心中能有多重,?黃旭華投身我國核潛艇事業(yè)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白手起家,干驚天動地事
“那時候嚴格地說是不具備研制核潛艇的條件的,。我們沒有人見過核潛艇,,大部分人沒出過國,都是‘土包子’,。”黃旭華說,。
核潛艇誕生于1954年,這一年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首次試航,。1957年,,蘇聯(lián)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當時有一個說法來描述核潛艇的續(xù)航能力:一個高爾夫球大小的鈾塊燃料可以讓潛艇航行6萬海里,,如果用柴油作燃料,,則需近百節(jié)火車皮的柴油。
為打破美蘇等國的核潛艇技術壟斷,,1958年,,主管科學技術工作的軍委副主席聶榮臻向中央建議,啟動研制導彈核潛艇,。
中央批準后,,組成了一個29人的造船技術研究室(后來改為09研究所)。黃旭華成為該研究室的一名技術人員,。
他清晰地記得,,29個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除了他和另外兩三人成了家,,“其他人都是光棍”,。
隨后,,中央又選拔一批大學畢業(yè)生加入研究室。在那個人才嚴重匱乏的年代,,一些還未畢業(yè)的上海交通大學三年級學生也被選中參加核潛艇研制任務,。
上世紀50年代末的中國,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得核潛艇,,也沒有任何參考資料,。
1959年10月,赫魯曉夫訪華時傲慢地說:“核潛艇技術復雜,,價格昂貴,,你們搞不了!”
毛澤東回應:核潛艇研制,,我們自己試試,。
此后不久,毛澤東說出了讓黃旭華那一代科研工作者心潮澎湃的話:“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黃旭華知道,自己跟核潛艇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一輩子非要把核潛艇搞出來不可,。”
可是當時誰也沒見過真正的核潛艇,它的模樣還只存在于黃旭華的猜想中,,“沒有人見過核潛艇長什么樣,,只是籠統(tǒng)地認為,核潛艇大概就是常規(guī)動力潛艇中間加個反應堆,,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
“從物質到知識,用一窮二白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F(xiàn)在回頭去看,,當時連基本的研制條件都不具備,我們就開始干了,。”黃旭華回憶說,。
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條件下,黃旭華和同事們大海撈針一般從國外的新聞報道中搜羅有關核潛艇的只言片語,,用算盤和計算尺去計算核潛艇上的大量數(shù)據(jù),。
為了保證計算的準確,研制人員分成兩三組,,分別單獨進行計算,,出現(xiàn)不同結果重新再算,直到得出一致的數(shù)據(jù)。
這讓1988年跟隨黃旭華參與核潛艇深潛試驗,、現(xiàn)任七一九所型號總設計師的張錦嵐覺得“不可想象”:“核潛艇的數(shù)據(jù),,要運用各種復雜、高難度的運算公式和數(shù)字模型,。”
幸運的是,,有人從國外帶回兩個美國“華盛頓號”核潛艇的兒童模型玩具,玩具窗戶掀開后,,里面是密密麻麻的設備,,這令黃旭華“高興極了”。
他沒想到,,這兩個玩具,,竟然和他們憑著零零散散的資料、完全靠想象畫出來的核潛艇圖紙,,基本上一樣,,“核潛艇就是這樣子,沒什么大不了的,。”
為從零零碎碎,、真假難辨的資料中拼湊有用信息,,他們時刻攜帶“三面鏡子”:用“放大鏡”搜索相關資料,,用“顯微鏡”審視相關內容,用“照妖鏡”分辨真假虛實,。
就這樣,黃旭華和同事們突破了核潛艇中最為關鍵的核動力裝置,、水滴線型艇體、艇體結構,、發(fā)射裝置等技術。
時針轉動,,我國迎來核潛艇首次深潛試驗。潛到水下數(shù)百米深,,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核潛艇上一塊撲克牌大小的鋼板,,深潛后承受的外壓是1噸多,。艇體但凡有一塊鋼板不合格、一條焊縫有問題,、一個閥門封不嚴,,都可能面臨艇毀人亡的結局。
設備全面檢修,、準備了28套500多條應急處置的預案……盡管已為深潛做了周密準備,,參試人員仍面臨著巨大的心理考驗。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艇上人唱起了《血染的風采》,,一時間氣氛凝重而悲壯。
這位總設計師把這一切看在眼里,,他當即決定,親自隨艇下潛,!“艇的結構設計和數(shù)據(jù)測試都是安全的,我很有信心,也請大家放心,;萬一有情況,我同大家一起處理,。”黃旭華說,我們要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去把試驗數(shù)據(jù)完整地拿回來,!
10米,、100米、200米……核潛艇不斷向極限深度下潛,。海水擠壓著艇體,艙內不時發(fā)出“咔嗒,、咔嗒”的巨大聲響,每一秒都驚心動魄,。只見黃旭華,,全程沉著冷靜、全神貫注地記錄和測量著各種數(shù)據(jù),。
成功了!核潛艇穩(wěn)穩(wěn)地潛到了極限深度,。當核潛艇浮出水面時,,現(xiàn)場的人群沸騰了。此時黃旭華終于藏不住激動的心情,,欣然題詩:“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用一生詮釋對國家的忠,,就是對家的孝
在很多人眼中,,這幾乎是不可思議之事。為了工作上的保密,,黃旭華像核潛艇一樣,整整“深潛”了30年沒有回家,。離家研制核潛艇時,,剛三十出頭,等到回家見到親人時,,他已是六十多歲的白發(fā)老人了,。
1958年,,黃旭華開始參與并領導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究設計工作,先后出任第一代核潛艇副總設計師,、第二任總設計師,歷任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及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黨委書記,。期間,,為保密研制核潛艇,,他隱姓埋名,、徹底與家人親友斷絕聯(lián)系,,30年“人間蒸發(fā)”,,將滿腔熱血和智慧付諸中國核潛艇事業(yè),直至1987年才被長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披露,。
自稱是“一個不稱職的兒子,、不稱職的丈夫、不稱職的父親” ,,黃旭華對家人滿是愧疚。
“我要感謝我的夫人,,我要上艇深潛,,她支持我,;父親去世我不能回家奔喪,她理解我,;女兒小時候摔倒在山溝,在醫(yī)院躺了九天九夜,,怕影響我工作,她一人承擔了下來,,我回到家里才知道……我代表所有科研人員感謝她和所有女同志!”
1987年,,上海一家雜志刊登了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講述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jīng)歷,。黃旭華把雜志寄給了遠方的母親。母親含著淚一遍遍地讀,,還把兄弟姐妹叫到跟前說,“三哥的事,,你們要理解,要諒解他,。”
自古忠孝難兩全,,黃旭華正是用一生詮釋了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家國情懷,,“潛”心依舊
1974年,中國核潛艇首艇交付部隊使用時,,黃旭華和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科研人員回顧其艱難研制歷程,總結提煉出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xié)同,、無私奉獻”的核潛艇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核潛艇人自立自強,、銳意進取,、刻苦攻關,、創(chuàng)新超越,,為中國核潛艇事業(yè)不斷實現(xiàn)新的跨越式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1988年,,在完成中國第一代核潛艇深潛試驗和水下運載火箭發(fā)射試驗后,,黃旭華把這個使命般的接力棒傳給了第二代核潛艇研制人員。此后的20多年里,,他給年輕一代當“拉拉隊”,“關鍵時刻給他們撐腰”,,還扮演“場外指導”,,“不做教練員,只在做大試驗出問題時,,幫他們看看。”
他不需要助理和保姆,,經(jīng)常一個人拎起水壺去打水。多年過著雷打不動的規(guī)律生活,,早上6點起床,6點半去打太極長拳,,7點鐘吃飯,再去上班,。他從來都覺得自己很平凡,。有媒體稱他為“中國核潛艇之父”,,他堅決反對。在他心里,,核動力專家趙仁愷、彭士祿,,導彈專家黃緯祿,都是“中國核潛艇之父”,,全國千千萬萬人的大力協(xié)同工作才有了中國第一代核潛艇。
在上海交大120周年校慶演講中,,黃旭華回憶七一九所剛組建時,“一聲令下,,300名科技人員就放棄了上海、北京等工作條件優(yōu)越的城市,,去到荒涼的葫蘆島,,一待就是十幾年,,在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研制事業(yè)上,,他們立下了汗馬功勞。”
黃旭華淡泊名利,,不計個人得失,他始終認為黨和國家給予自己的表彰獎勵是對中國核潛艇事業(yè)的肯定和鼓勵,,自己只是廣大核潛艇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員,,要不斷發(fā)光發(fā)熱,、回報社會。他時刻關心國家科技事業(yè),、核潛艇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機構捐獻自己的獎金逾2000萬元,。其中,,他捐資1100萬元設立的“黃旭華科技創(chuàng)新獎勵基金”激勵著一大批科研工作者繼承和發(fā)揚科學家精神,開拓創(chuàng)新,、勇攀高峰,;他多次到大中小學作報告、作科普,,弘揚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宣講核潛艇精神,,在武昌區(qū)中山路小學設立“黃旭華院士科技教育中心”,勉勵青少年愛黨愛國,、學好本領、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黃旭華始終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保持共產(chǎn)黨員本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懷“國之大者”,,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中國核潛艇事業(yè)和國防建設奮斗終生,,做出了卓越貢獻。他用自己無聲,、無悔、無畏,、無私的一生,忠實踐行了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