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jié)目的觀看得出總結后寫出來,。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一
世間的一切,都不過是一場相遇,。冷遇見了暖,,就形成了雨;春遇見了秋,便有了歲月;太陽遇見月亮,,變生成了星辰;天空遇見大地,,就有了永恒。世上的每一場相知,,都從相遇開始,。世上的每一段傾心,都因相遇而沉醉,。
然而大千世界,,何其紛繁復雜。在追逐名利之中,,人們的心與心逐漸遠離,,只剩下一個模糊的背影。你想去觸及,,卻只是一片虛無,。人情世故之中,所有的相遇都變得平淡,。你想追尋的人與事,,卻只能含著淚擦肩而過,。即使身處熱鬧的街市,面對這車水馬龍的人群,,一次不經(jīng)意的回眸,,也得不到一刻眼神的交接。孤獨,,是一個人的,,也是一群人的,就這樣無聲地進行一個人的戰(zhàn)爭,。想要去掙脫,,卻只能茫然對視。
茫茫人海中,,我只想去遇人生中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于是,,我決定攜著背包,帶著幾分期許,,去尋一場傾心的相遇,。
以文字為房,以標點為窗,,我找到了一片心靈的棲息地,。打開時空的按鈕,開啟一段時空之旅,。偶遇一位沉睡的靈魂,,聽他訴說千年的情思,聽他吟唱千年的詞調(diào),。這里是詩情的天地,,記錄著輝煌的歷史傳奇,譜寫了璀璨的光的篇章,。殊不知,,這段文字的背后,有這一段不為人知的深情,。我遇見了他們的故事,,從此,點亮了我的人生,。
以歲月為筆,,以相思為墨。字字皆情,,句句皆心血,?!皟删淙甑茫灰麟p淚流”,,一字一句的斟酌,,讓這片文字的世界充滿著深情,春風卷來大地的芳香,,打開心靈塵封已久的窗戶,。流水沖刷歲月的痕,洗滌人們心中的孤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切都是那么寧靜溫和,,一切都被賦予新的生命,。這里的靈魂因千年的沉淀而變得清純,,或深邃,,或豪邁,或深情,,承載在屬于他們的故事中,。原一個人獨自走到流水的盡頭,只靜靜地坐著,,看天邊的云彩冉冉升起,。
還記得千年前的潯陽江畔?那一夜,只留下動聽的琵琶聲和淚水沉入水底,,重溫那段故事,,我仿佛遇見了當年淚濕青衫的江州司馬。那雙深邃的眼睛就好像能洞察周圍的一切,,看破了歲月的流離,,一頭飄逸的秀發(fā)交織著修長的衣袂在風中凌亂。他在側身傾聽,,讓靈魂行走在琵琶撥動著的琴弦上手指和著音律輕輕拍動,。他聽得入神,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殊不知,,淚水早已濕透青衫。我多想扯破千年便是時光的束縛,。為他拭去眼角的熒光,。可是我不能,,只靜靜地看著彷徨的白司馬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他想借酒醉去逃避,卻不料醉不成歡慘將別,。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太重,,烈酒也無法朦朧。悅耳的琵琶聲在詩人的心頭響起,,在詩中隱沒,,牽動著司馬難酬的壯志??粗娙烁吲e著酒杯,,卻始終放不下。何不一飲而盡?任爾東西南北風,。樂聲漸去,,只留下詩人獨自一人的感傷。那一夜,,一花,,一酒,一詩,,陪著醉倒在江邊的白司馬,,足以。酒不醉人人自醉,,醉來的第二天,,他會選擇去忘記一切,只記得別離時的茫茫江浸月,。
從潯陽岸邊走過,,邂逅詩人沉睡千年的靈魂。我是多么幸運,,能遇見一段傾心的美好,。只想輕輕的哼唱著《霓裳羽衣曲》,騎著白馬,,滴噠滴噠的走過盛唐的別樣繁華,,或許下一秒,又能遇見一段,。
偶遇一段美好,,勝過一場虛偽的追逐。只愿沉醉在詩情的天地,,站在詞語的留白中,,與文字謀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戀。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慢慢地跟著詩人的腳步,,徜徉在這片文字的海洋,有詩路過的地方,,滿山的清流便開始吟詠唱和,,輕輕地揮一揮手,便是詩人繁雜交織在一起的情思,,那些永遠無法解開的秘密,。詩人一伸手,便是滿把新詩,,詩太多了,,詩人開始隨手拋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經(jīng)典。
我躺在云端,,遇見一首詩,,遇見詩中的人與事,遇見一位橫臥在歲月的靈魂……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二
蘇的才華,,自不必淺學評價了,,至于腳踏東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語堂其名也早已貫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
給古人做的傳記,,我以前也讀過幾本,然而大都工于學術,,讀起來如同面對戴著瓶底厚眼鏡的老學究,,壓抑之余,興味寡然,。比如有梁啟超先生著,,叫做《王荊公傳》的,叫淺學很是自愧于學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與字典同歸于盡的沖動,。
和理解最遙遠的距離是仰慕,,想必林語堂先生是深曉此理的。所以他才會用一種介紹朋友的語氣,,以有那么點英雄惜英雄的心情為子瞻作傳吧,。托了老外的福,,這書里是見不到之乎者也一類了。我們也應此得見一個有血有肉的東坡居士形象,。這一點,,怕是前無古人的吧。
在靜寂的夜晚,,我聆聽著蘇子的腳步聲,,和他一起走遍中國大半個中國,與他一道為這片土地上的農(nóng)民疾呼,。在蘇看來,,貶謫實在只是換個地方,他的責任實在一分未減,。他見不得大宋農(nóng)民在豐收的日子也必須舉家逃荒,,流離失所,所以只能大聲疾呼,。后人談蘇軾,,多敬佩他的曠達,卻不知這份曠達只用以面對他自己的苦難,,對他人的苦難,,蘇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淚水。
蘇的名聲是伴著他的貶謫越傳越遠,,越傳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幾月就能傳到京師,,成為得勢者喉中鯁住的魚骨,。于是一貶再貶、越貶越遠,,便成了蘇人生的常態(tài),。你啊,滿肚子不合時宜,。侍妾朝云竟是這樣聰慧,,一語道破蘇的宿命。
但我想,,這句玩笑話必是含淚說的吧,。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三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詞人、詩人,、散文家,、畫家、書法家等眾多身份的集大成者。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被世人稱為“三蘇”,,占據(jù)了唐宋八大家的三席之位,,可見,蘇家個個都是大才子,,猶以蘇軾為甚,。
蘇東坡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多才多藝,,不僅擅長寫詩作畫,還是工程師,、瑜伽術的修煉者,、皇帝的秘書、慈悲的法官,、佛教徒等,,就連的東坡肉都是他發(fā)明的呢!
蘇東坡的一生雖仕途坎坷多舛,,但與生俱來性格樂觀豁達,,隨時隨地廣結摯友,無論為官還是被貶為農(nóng),,所到之處都把生活過成了詩,,把自己的感受賦予了不朽的藝術形式,時而大氣磅礴,、時而豪放奔騰,、時而雋永樸質,使之流芳千古,,驚艷了世人,。他一身浩然正氣,剛直不阿,,他是官員中的智者,強者,,仁者,。
他是我國文化一位罕見的'全能天才、一位曠世奇才,!在林語堂先生的筆下,,他更是那么的光輝耀眼,將其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童年嶄露頭角,青少年脫穎而出,中年精彩綻放,,晚年顛沛流離,,一生仕途“三起三落”,但他卻在人生的舞臺上演繹了一場永不謝幕的詩意人生,。猶如一個和尚對他的贊譽,,他就是天上宿星下界,在人間暫時做客而已,!
雖然蘇東坡用盡了他的浩然之氣已離我們遠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也正如蘇東坡自己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所說的:“浩然正氣,,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岳,,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焙螄L不是對自己的評說呢,!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四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真的是毫無頭緒,而且也讀下去,,便將它暫時冷落??扇缃裎矣窒肫鹛K東坡,,我渴望了解他,,于是再次翻開了這本《蘇東坡傳》。
蘇東坡的這一輩子可謂是吃了不少的苦頭,,所以我稱他為“苦了一輩子的詩人”,。但是盡管生活困苦,他總是豁達樂觀,,所以他那無人能敵的陽光心態(tài)也是拜吃了太多苦頭所賜,。
在1036年12月19日,這位偉大的詩人誕生了,。蘇軾在他十歲時,,已能寫出出奇的詩句。而他的父親蘇洵進京趕考,,結果名落孫山,。蘇洵敗在了需要有相當?shù)乃囆g情緒的做詩上,這一點蘇東坡比他強,。果然是“青出于藍勝于藍”?。?/p>
在蘇軾與蘇澈剛二十有余時,,和父親已是朝廷命官,。只是,這時的蘇東坡初入官場,,還不夠成熟老練,,他的妻子幫了他不少忙。蘇夫人能夠看出別人的短處,,蘇東坡恰恰不能,,所以妻子對蘇東坡的忠言他也聽。蘇夫人或許是參透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橘”的道理吧,。
蘇東坡這位偉大的詩人,最令人喜歡的一點便是樂觀,。因此,,小人章惇和看蘇東坡不順眼的人十分煩惱,他們竟也無奈蘇東坡,。當蘇東坡只剩間破房子時,,卻更加逍遙自在了。蘇東坡寫的小短文《記承天寺夜游》給了我很深的印象,。有一句話為“月色入戶”,可見房子之破,,連月光都投進來了,。可下一句為“欣然起行”,蘇東坡竟?jié)M心歡喜,,像老朋友來家坐坐一樣,,起了床,踏著月色,,找好友張懷民去了,。所以你看,這位詩人多么獨特,!
蘇軾,,讓我叫一聲你的名字,盡管你如曇花一現(xiàn),,但你留給我們的記憶與回憶,,不會淹沒在時間大海里,你將永遠住在人民心中,,這朵美麗的花將永不凋零,。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五
從小我就讀蘇東坡的詩。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悲傷,;還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氣勢……這些無不體現(xiàn)出蘇東坡的豐富情感以及豪邁的氣概。昨天我讀完了蘇東坡傳這本書,,讓我對蘇東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幾度升遷的心酸呢,?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還一生與大文豪,,大政治家,宋朝的宰相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是好是壞,,我們先不管。但是蘇東坡敢與皇帝的寵臣,,宋朝的宰相相逆而行,,用那顆博大的心去斗那些排擠良臣,任人唯親的小人,,就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呀,。
說到底,就是蘇東坡的人生目標就是為了百姓的生活,。蘇東坡關注的更多地是百姓的愉悅或疾苦,。只要他認為某一條政策不利于百姓,,與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相逆,就一定會對此對抗,。
讀完這本書,,我總結了一個問題:如何在當時步步高升?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不要得罪當權者,。比如鄭俠,,是全國第一個重挫王安石的人,結果慘遭流放,。再比如雷州太守熱情招待宰相章惇的敵人蘇東坡,,結果被開除。
把蘇東坡似乎不懂這一點,。他一生堂堂正正,,明辨是非,實事求是,。一心只為國家人民,。這是多么值得贊頌啊。
讓我們走進蘇東坡,,見證這個傳奇人物,,領略他的傳奇一生。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六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xiàn)在才真正認識蘇東坡,并努力透過書去了解蘇東坡,,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蘇東坡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xiāng),一副鄉(xiāng)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并躬行實踐的清歡了,。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了,并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jīng)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蘇東坡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jīng)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七
林語堂先生的小品漫筆看過一些,,列傳卻是第一次拜讀,,看了之后,,才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林語堂寫列傳也是精彩十分,,拿起便不忍釋卷,。難怪這本書能被成為四大列傳之一,。
這本書記載了蘇東坡崎嶇的終身,從名聲大噪到幾經(jīng)放逐,,直至,。材料具體,,言語生動這些長處自不必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林語堂對蘇軾這個人物傾瀉的汗水,,在書中的每句話里簡直都能感觸到,,林語堂就像一個忠誠的“粉絲”,跨過千年韶光,,去尋覓偶像魂靈中亮光的動聽之處,。其實前史哪里有或許百分百復原,林語堂對蘇東坡毫不小氣的溢美之詞,,也被有些人點評不行客觀,。而我卻以為,正因如此,,林語堂所刻畫的蘇東坡,,才顯得分外有血有肉,才分外讓人喜歡與嘆服,。他的才調(diào),,他的磊落,他的仁心,,他的志向,,他靈通的才智,傳奇的人生,,并不會由于年月的消逝而減損半分,,反而引得后世知音的共識。
林語堂先生當然也是知音之一,,他不由得拿起筆,,把他的感悟寫下。書中說:“創(chuàng)作之能使歷代人人愛讀,,而不為時間短的文學風氣所吞沒,,乃至歷久而彌新,必定具有一種咱們稱之為發(fā)乎內(nèi)心的‘真純’,?!倍捎谔K東坡品格中那“真純”的一部分,體現(xiàn)在其文章與業(yè)績中,,才得以傳得千古美名,。我想,打動了林語堂先生的,,也正是那份“真純”,。
林語堂先生行文灑脫天然,嬉笑怒罵之間,總能在片言只語中顯示人生的才智,。然而生逢濁世的他,,也有許多無法,想必在蘇軾身上,,他看到了一種歷經(jīng)劫難仍然可貴的純潔與高雅,,這也正是他神往與尋求的人生境地。在《林語堂散文》中,,他就曾說道:““火熱大方的心境應該由一種哲學加以保證,,避免受人生的環(huán)境所糟蹋,由于人生是最嚴格的,。火熱的心境是缺乏敷衍環(huán)境的,,熱心有必要和智與勇結合起來,,一個徹底了解人生的人是一直英勇的。無論如何,,智假如不能生勇,,便無價值。智阻止了咱們的愚笨的野心,,把咱們由這個國際的時尚的騙子—無論是思維的騙子仍是人生的騙子—中解放出來,,是咱們得到勇氣”。熱心加上才智,,才干發(fā)生直面人生的勇氣,,這種勇氣絕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一種豁達灑脫的大才智,。
在林語堂心中,,蘇軾正是一位這樣的勇者,在千年之后仍然用不滅的品格魅力照亮人們的心靈,。感謝林語堂先生,,讓更多的讀者,也有幸,,做一回蘇軾這位傳奇文人的知音,。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八
最早了解蘇東坡都是從以前的語文課本上,只知道他是《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題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這些著名詩詞的作者,,豪放派的主要代表,,對蘇軾的了解只是一個名字、符號,,很抽象,,就像貼在墻上的一個偶像海報一樣,。20xx年暑假在川大培訓,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文系教授王紅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中國人的詩意人生》的課程,,課程中王紅老師多次提到了蘇軾,并建議大家看看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沒曾想到至善讀書社共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蘇東坡傳》,。
這個寒假,除了走親訪友,,最幸福的莫過于拿起《蘇東坡傳》,,聽著各位老師通過喜馬拉雅app分享的章節(jié)語音一起學習,群里各位老師也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對這本書的獨到看法,,讓蘇軾在我腦子里從一個符號變成了一個鮮活的,、立體的人,他不僅在文學上,,在諸多領域皆卓有建樹,;不僅以其博學之識影響世人,也處處展現(xiàn)其強大的人格力量,;不僅有其“偉大豪壯”的一面,,也有其“平凡普通”的一面。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儒家喜其忠,,佛家喜其空,文人喜其雅,,平民喜其義,。可以說,,蘇軾是中國歷史上“不可無一難能有二”之人,。
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離我婆婆家135公里,,我和他也算半個老鄉(xiāng),。眉州雖然不大、但依然舒適別致,。鎮(zhèn)上街道整潔,,五六月間,路旁的荷花盛開,,香氣彌漫,。像四川其它很多地方一樣,這里山川秀美、景色迷人,。第一次出川的時候,,蘇軾還未滿20周歲,弟弟蘇轍也僅僅是個18歲的少年,。出川的道路是兇險的,,當時從蜀中到京城的道路,就跟我們一家三口回四川老家的路程差不多,,蘇東坡從眉州到開封,,我們從鄭州到四川彭州。還記得第一次開車回老家時,,穿秦嶺的擔驚受怕,,愛人開車,我的心提到嗓子眼,,生怕他一不小心有什么閃失,。可想而知1000年前,,蘇洵帶上蘇軾、蘇轍兩個兒子,,拿著朋友張方平寫給韓琦,、歐陽修等人的介紹信,上京趕考是冒著多大的風險,。出川的道路自古都是兇險的,,早于蘇軾幾百年前,這條路的艱險被另一位走出四川的天才詩人這樣描寫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一考,,父子三人名動京城,,但母親突然在家鄉(xiāng)去世,按照朝廷律令,,蘇東坡和弟弟必須為母親守孝三年,,在此期間,他和妻子王弗過著尋幽青山,、讀書綠水的生活,。
此后1066年4月,蘇東坡還回過一次四川,,他的父親去世了,,于是他和弟弟辭去官職護送父親靈柩回鄉(xiāng),再次守孝三年,他在父母墓旁蓋了一座小廟,,種了3000棵松樹,。服孝期滿后不久,蘇軾兄弟北上劍門從陸路返回汴梁,,從此再沒有回過故里,。
讀完蘇東坡傳最佩服的還是他的為人,在逆境中保持堅貞的氣節(jié)和獨立的人格,,絕不隨波逐流,;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即使身處絕境,,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和積極向上的追求,。
回首千年看“居士”,“千古一人”蘇東坡,。他即平凡又尊貴,,即隨俗又清傲,即普通又杰出,,即“渺小”又偉大,。他的身上始終閃現(xiàn)著一個生動、鮮活的,,立體,、大寫的“人”。蘇軾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巨著,,值得我們用心品鑒,、去廣為倡揚、去世代傳承,!
蘇東坡傳讀后感篇九
中國人對蘇東坡的喜愛程度,,林語堂概括的最為精準,“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
《蘇東坡傳》,是一個才子為另一個才子所作的傳記,??梢哉f,蘇東坡是林語堂的偶像,,是林語堂的隔代知音,,林語堂對蘇東坡的喜愛,、欣賞、仰慕,,最終凝結成了這部傳記名著,。《蘇東坡傳》以蘇東坡成長軌跡為線索,,分為童年與青年,、壯年、老練,、流放歲月四卷,,考據(jù)嚴謹,事例翔實,,語言生動幽默,,仿若林語堂穿越了時空,隱身于蘇東坡身側,,一一記錄著他的言行起居,、喜怒哀樂而成文。同時,,這部中國古代名人傳記的寫法有別于他,,林語堂有心把自己的偶像推介出國門,作品以英文寫就,,目標受眾是西方讀者,,后由學者張振玉譯為中文,堪屬名著名譯,,讀時別有一番趣味。林語堂是了解蘇東坡的,,旅居海外之時,,身邊相伴的是有關蘇東坡的以及蘇東坡著的珍本古籍,一天天的精神交流,,一次次的心靈對話,,神交已久,經(jīng)典傳記順理成章一氣呵成,。蘇東坡曠達,、豪邁、灑脫,,林語堂的筆調(diào)也是輕快的,,即便是蘇東坡跌至仕途低谷,傳記的筆觸也不曾灰暗,。
蘇東坡天賦才氣,?!皷|坡詩文,落筆輒為人所傳誦,?!薄笆看蠓虿荒苷b東坡詩,便自覺氣索,,而人或謂之不韻,。”此語為當時雜記記述,,由此可見東坡才氣地位,。蘇東坡說,做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狈Q最快樂就是寫作之時,,“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绷终Z堂也道,杰作之所以成為杰作,,必然具有一種我們稱之為發(fā)自肺腑的“真純”,,還在于文學所給予讀者的快樂上,能使讀者快樂,,的確是蘇東坡作品的一個特點,。東坡創(chuàng)作時自得其樂,其詩文書畫藝術上的卓絕之美也帶給我們太多的愉悅和歡樂,。
蘇東坡處世曠達,。東坡一生的宦海生涯,幾遭貶謫,,飽經(jīng)憂患拂逆,,均以坦蕩蕩之胸懷處之,人性更趨溫和厚道,,并沒變得尖酸刻薄,,古今中外,,與其相似之人可以說再難找到第二個。在貶謫期間,,東坡仍開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關心千里荒旱,、流離餓殍,。在政治上,他從不站隊,,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不移,,所以他一生政壇坎坷不達也就不足詫異了。蘇東坡處世“對事不對人”,,他會因事發(fā)怒,,卻不會恨人,聽聞自己的仕途克星章被貶謫的消息時,,他寫信對雙方的親戚黃實說:“子厚得雷,,為之驚嘆彌日。??档仉m遠,,無甚瘴。舍弟居之一年,,甚安穩(wěn),。望以此開譬太夫人也?!贝朔N襟懷,,正如他對子由說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
蘇東坡情深義重,。東坡對生命中的四位女性用情至深。初戀系其堂妹,,慈孝溫文,,因二人同姓聯(lián)姻無望,至晚年流放在外,,聽聞堂妹逝世,,東坡“心如刀割”;流放歸來途經(jīng)堂妹墳塋所在,,雖身染重病仍掙扎到墳前致祭,,第二天,,尚面壁而臥抽搐哭泣。發(fā)妻王弗聰明能干,,務實際,、明利害,有知人之明,,東坡事事多聽從妻子,,可惜王弗二十六歲病逝,妻死后十周年,,東坡作詞《江城子》悼念,,其詞凄艷感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妻亡三年多后,,東坡續(xù)弦王閏之,閏之系王弗堂妹,,秉性柔和,,遇事順隨,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東坡誓言生則同室,,死則同穴,閏之死,,東坡親寫祭文,,十年后,子由將她與東坡合葬,。東坡貶謫黃州期間,,收朝云為妾,,朝云聰明活潑有生氣,是東坡的紅顏知己,,據(jù)傳,,東坡曾問家中女人他那便便大腹之中何所有,有說“一肚子墨水”,,有說“一肚子漂亮詩文”,,東坡都搖頭說“不是”,最后朝云說“你是一肚子不合時宜”,,東坡大呼曰“對,!遂大笑。東坡對弟弟子由的深情也非比尋常,,在宦海浮沉的順逆榮枯過程中兄弟手足情深,,憂傷時相慰藉,患難時相扶助,,彼此相會于夢寐之間,,寫詩互相寄贈以通音信,因為子由,,蘇東坡寫出了那首公認最好的中秋詞《水調(diào)歌頭》,。
蘇東坡幽默達觀。東坡一生窮達多變,,卻容易接受哲學達觀思想的安慰,,自謂陶潛是其前身,與自然渾融一體,,寧靜滿足,。被貶黃州期間,曾于雪堂墻上門上寫下“警言”:出輿入輦,,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寒熱之媒,。皓齒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濃,,腐腸之藥,。后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shù)責o醫(yī)無藥,,他卻說:“每念京師無數(shù)人喪生于醫(y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弊钅荏w現(xiàn)其達觀人生哲學的,,應是他貶謫到海南的日記:吾始至南海,環(huán)視天水無際,,凄然傷之曰:“何時得出此島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蟻抱草葉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蟻而泣曰:“不意尚能相見爾,!”小蟻豈知瞬間竟得全哉?思及此事甚妙,。與諸友人小飲后記之,。
人生的況味,總能在某篇東坡詩文中尋就,。傳言蘇東坡是文曲星轉世,,每當仰望星空,我都愿意相信星宿也有輪回,,譬如東坡愛好陶潛詩,,林語堂直言偏愛蘇東坡,他們所偏愛的都是他們隔代的知己,,是文曲星一次次的轉世為人,,如今離世經(jīng)年的大文豪們已化身天幕上的星辰,調(diào)皮的注視著一代一代的后人,,在他們作品的營養(yǎng)下,,走出迷茫,走過彷徨,,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