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初三化學教案人教版下冊篇一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
2.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表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結論,。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使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通過實驗,,體驗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結論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體會到合作與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二氧化碳的性質與檢驗,。
難點 二氧化碳與水和石灰水反應的原理。
教學工具
儀器:試管,、燒杯,、集氣瓶、導管,、塑料瓶,、兩瓶分別裝有稀醋酸和水的噴霧瓶、白鐵皮架(有兩個階梯)等 藥品:石灰石,、鹽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展示一套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請兩位學生互相配合,在3min內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導學生適時地評價他們的操作,。
師:下面我們就用剛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組實驗,通過實驗你能得到哪些結論?
師:請一位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tài),。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加入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
3.向盛有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傾倒二氧化碳,。
師:從以上3個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哪些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
二、推進新課
二氧化碳的性質
師:1.物理性質
(1)通常狀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比空氣的大(同溫同壓下)。
(3)能溶于水,。
師:二氧化碳也有三態(tài)變化,,在加壓、降溫的條件下可以變成液體,,繼續(xù)加壓,、降溫,就可以變成固體?,F(xiàn)在我們一起觀看固體二氧化碳,。
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制二氧化碳固體。請幾位同學小心將固體收集到飲料瓶中,,觀察它的狀態(tài)及變化,。引導學生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觀察木條的變化,。
師:固體二氧化碳又叫“干冰”,,易升華。
前面的蠟燭熄滅,現(xiàn)在的木條熄滅,,都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實驗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實驗步驟: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第一朵紙花噴上稀醋酸,,第二朵紙花噴上水,,第三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第四朵紙花噴上水后,,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四朵花的顏色變化。然后將第一朵和第四朵紙花取出小心烘烤,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
師:①石蕊是一種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堿性環(huán)境下顯現(xiàn)出三種不同的顏色,。
②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紙花,紙花易燒焦變黑,,影響觀察,,可用燈泡發(fā)光提供的熱量完成這個反應,。
師:①石蕊是一種色素,,遇酸變成紅色。
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③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類似醋酸的物質,,這種物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④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物質不穩(wěn)定,,加熱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師: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是否發(fā)生了化學變化呢?
生:co2與h2o能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受熱時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應。
實驗探究: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應,。
實驗步驟:打開雪碧瓶蓋,,塞上導氣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振蕩,,觀察現(xiàn)象,。
現(xiàn)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師:說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師: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ca(oh)2)反應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鈣沉淀的緣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ca(oh)2+co2===caco3↓+h2o,,這個反應常用來檢驗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
1.對生活的影響,。
(1)做滅火劑: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又不燃燒,一般也不支持燃燒,,當二氧化碳與空氣同時存在時,,二氧化碳在下層,從而隔絕空氣與物體的接觸,,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滅火劑,。
(2)做制冷劑、人工降雨,。
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氣體會變成固體,固體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華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常用作制冷劑和人工降雨,。
(3)因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飲料。
(4)二氧化碳是溫室肥料,。
2.環(huán)境的影響:溫室效應,。
板書
第1課時 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
co2+ca(oh)2===caco3↓+h2o
二,、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
1.對生活的影響
(1)做滅火劑
(2)做制冷劑、人工降雨
(3)可制汽水等碳酸飲料
(4)溫室肥料
2.環(huán)境的影響:溫室效應
初三化學教案模板2學習目標:
1.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知道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正確的操作方法是保證實驗成功的關鍵。
教學重點: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實驗探究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學習觀察化學實驗現(xiàn)象的基本要領,,學習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實驗。
教學難點:蠟燭燃燒生成物的探究
學法指導:
1.要學好化學,,必須認真做好實驗,,仔細觀察,并記錄和分析實驗現(xiàn)象,。
2.化學學習中,,思維習慣很重要,對遇到的現(xiàn)象,、問題要善于動腦筋,,多問幾個為什么。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航:
1,、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通過
以及對__ 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可以 __和__ 化學原理,,學習的方法并獲得化學知識,。
2、什么是科學探究呢?在生日晚會上,,停電時我們都用過蠟燭,,你還記得蠟燭燃燒是什么樣子?點著之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參考課本p12進行家庭實驗:
3、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填寫下列空格:
(1)取一支蠟燭,,用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到水中,,可以觀察到蠟燭 ,
說明蠟燭_______溶于水,,蠟燭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
(2)點燃蠟燭后可觀察到其火焰分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層,。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秒鐘后取出,,可以看到最先碳化的是火柴梗_______ ___,,說明火焰各層中________的溫度。所以我們在用蠟燭火焰加熱物體時,應用它的_______進行加熱,。
(3)熄滅蠟燭時,,可觀察到_______________,用火柴點蠟燭剛熄滅時的白煙,,可觀察到_______________ ____,。
二、課堂探討:
1,、對蠟燭及其燃燒現(xiàn)象的探究
觀察順序:點燃前--燃燒時--熄滅后;
2,、提出問題:蠟燭越來越短生成了什么物質?
假設與猜想:
設計實驗方案:
實施方案-----得出結論:
3、提出問題:蠟燭熄滅后白煙是什么成份?
假設與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4,、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活動,,那我們以后應該怎樣去學習化學?
三、課堂練習:
( )1.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燼
( )2.下列有關蠟燭的敘述正確的是
a.蠟燭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固體,質硬,,不溶于水
b.蠟燭沉入水底,,說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煙,,放出熱量
d.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是二氧化碳
( )3.將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可以確定該氣體是:
a.氧氣 b.空氣 c.二氧化碳 d.水蒸氣
[能力闖關]
4,、取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片刻后觀察到燒杯內壁上_____________產生, 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________:取下燒杯,,迅速翻轉,,向燒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觀察到 __ _,,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___ _____。
5,、用一根玻璃管伸入蠟燭火焰的焰心中,,再用點燃的火柴靠近玻璃管的另一端,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有火焰產生,,這說明焰心有_ ____,。
[中考連接] 6.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證明蠟燭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要求寫出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
7.蠟燭燃燒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什么?
問題: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以下假設:
a.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
c.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小顆粒
實驗:(1)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其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 (填序號),但是這樣做并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原因是 ,。
(2)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xiàn)水霧,,說明白煙不是 。
初三化學教案模板3能力目標:能夠區(qū)分哪些屬于物理變化,,哪些屬于化學變化;哪些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意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們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教學重點: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教學難點:物理變化與物理性質,,化學變化與化學性質的區(qū)別
教學方法:探究—歸納總結法
教學準備:[實驗1-1]-[實驗1-5]
課時安排:1課時
教 學 設 計二次備課
新課導入:緒言課的幾個實驗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后有許多同學提問:為什么白紙噴“水”會變紅,再噴“水”紅色又消失了呢?生活中也有許多現(xiàn)象: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鋼鐵制品會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這又是為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
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介紹]觀察實驗方法:看,、聞,、觸摸。
觀察實驗的步驟:1,、實驗前,,物質的色、態(tài),、味等
2,、實驗過程中,發(fā)光,、放熱,、生成氣體、沉淀等現(xiàn)象;
3,、實驗后,物質的物質的色,、態(tài),、味等;
思考:物質變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質?
[實驗1-1]水的沸騰
[實驗1-2]膽礬的粉碎
[實驗1-3]膽礬溶于水后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實驗1-4]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
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填表:
實驗序號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的現(xiàn)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
1-1液態(tài)的水有水蒸氣產生;又變成冷凝的水液態(tài)的水無
1-2藍色塊狀膽礬塊狀變成粉末狀藍色粉末狀膽礬無
1-3藍色硫酸銅溶液變成藍色渾濁物藍色氫氧化銅沉淀有
1-4塊狀石灰石有氣泡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有
【討論,、歸納】1-1,、1-2中水和膽礬發(fā)生了狀態(tài)和形態(tài)的變化,但無新物質生成,,1-3,、1-4中有顏色的變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氣體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質。
結論:1,、2是物理變化,,3、4是化學變化
得到:1,、定義
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3、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xiàn)象
4,、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lián)系
[課堂練習]
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1、化學性質:
2,、物理性質:包括: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
(1)熔點和沸點
熔化: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
熔點:熔化的溫度
沸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
(2)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
(3)顏色,、狀態(tài),、氣味
[實驗1-5]聞氣味的方法
[課堂練習]
【課堂小結】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 課題1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1,、定義: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變化是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2,、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有其他物質生成
3,、化學變化常伴隨的現(xiàn)象:顏色改變、的放出氣體的,、生成沉淀,、吸熱和放熱、發(fā)光等,。
4,、聯(lián)系
二,、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
1、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2,、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
初三化學教案模板4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水的組成;
(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來水,、飲用水、礦泉水和蒸餾水的區(qū)別;
(3)認識水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認識水是人類寶貴的資源;
(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凈化的基本方法;
(5)懂得過濾,,蒸發(fā)的目的,學習過濾和蒸發(fā)的基本裝置和操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能從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兩種變化過程分析水的組成。
(2)能夠根據實驗現(xiàn)象,,初步得出水的組成和結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樹立水是寶貴資源的觀念,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自覺保護水資源不受污染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水的組成,,
(2)各種水資源的區(qū)別
2.教學難點:
過濾操作的基本要點
實驗探究:
1.水的組成研究
2.純凈水與礦泉水的區(qū)分
教學內容:
一、自然界的水
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約占地球表面的3/4;
(2)其他分布:地層下有地下水,,大氣里有大約0.03%的水蒸氣,動植物體內有大量的水
注意:地球表面雖然有很豐富的水資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卻非常有限,,不到總水量的1%。因此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
2.水在工農業(yè)生產中的作用
(1)工業(yè)上需要水:洗滌,、溶解,、加熱、冷卻,,作為原料
(2)農業(yè)上需要水:農作物需要水灌溉
(3)動力工業(yè)上:水力發(fā)電
(4)交通運輸上:內河及其海洋航運
3.水對生物體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
(1)生理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組織液等。水在人體內起這調節(jié)體溫,、溶解食物,、排泄廢物等作用
(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為原料
諾貝爾獎兩次獲得者林德斯?波林醫(yī)生在《如何活得好》一書中給讀者提供了幾點養(yǎng)生術,其中有一條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
4.水污染情況:
(1)水污染的來源
a.工業(yè)生產中產生的“三廢”(廢氣,、廢水,、廢渣)的任意排放;
b.農業(yè)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任意施用;
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2)防止水污染的主要措施:
a.加強對水的管理和對水質的監(jiān)測;
b.工業(yè)三廢實行先處理后排放;
c.農業(yè)上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d.節(jié)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二、水的組成及性質
1.水的組成
實驗:水的電解實驗
現(xiàn)象:1.接通直流電源,,看見兩管子中都出現(xiàn)氣泡,,負極和正極中氣體的體積比大約為2:1
2.將一根帶火星的小木條放在電源正極,木條復燃,,說明生成了氧氣
3.將一根燃著的木條放在電源負極處,,氣體被點燃,產生淡藍色火焰,,用一個干冷的燒杯放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xiàn)水珠,說明反應生成了氫氣(hydrogen)
氧氣(o2)+氫氣(h2)點燃——→水(h2o)
解釋:水在通電的情況下,,被分解生成了氫氣和氧氣
文字表達式:水(h2o)通電——→氧氣(o2)+氫氣(h2)
氣體體積比:1:2
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化學中根據它的組成情況寫成h2o
注意:
(1)純凈的水導電性很弱,,在做水電解實驗時,,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氫氧化鈉溶液,以增強水的導電性,。而硫酸或氫氧化鈉本身卻并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
(2)因為我們通常使用的是鈉玻璃,焰色反應的影響,,是反應產生的火焰呈黃色
2.水的物理性質
(1)在通常情況下,,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
(2)在標準狀況下,水的沸點(boilingpoint)為0℃,,水的凝固點(freezingpoint)為100℃
水蒸氣(vapor)水(water)冰(ice)
(3)能夠溶解很多物質,,是化學常用的溶劑
(4)在1大氣壓下,4℃時的水密度為1.0g/cm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水的化學性質
(1)通電分解:
水(h2o)通電——→氧氣(o2)+氫氣(h2)
(2)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發(fā)生反應,,生成對應的酸
水(h2o)+二氧化碳(co2)→碳酸(h2co3)
水(h2o)+二氧化硫(so2)→亞硫酸(h2so3)
水(h2o)+五氧化二磷(p2o5)→磷酸(h3po4)熱水情況下
(3)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發(fā)生反應,生成對應的堿
水(h2o)+氧化鈣(cao)→氫氧化鈣[ca(oh)2]
俗稱:生石灰俗稱:熟石灰
(4)能與某些活潑金屬發(fā)生反應,,生成對應的堿和氫氣
水(h2o)+鈉(na)→氫氧化鈉(naoh)+氫氣(h2)
三,、水的凈化(要依據用水要求來凈化水)
1.過濾:過濾是一種從液體中分離出不溶性固體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將不溶于水的雜質與水分離,。
(1)具體要求:“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
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被濾液面低于濾紙邊緣;
三靠:燒杯嘴緊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緊靠三層濾紙?zhí)?,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
(2)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體濺出
(3)如果水中的雜質顆粒比較小,,我們一般加入明礬(十二水合硫酸鋁鉀,,kalso4?12h2o)等凈水劑,可以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而沉降,。
2.蒸餾:通過蒸餾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較純凈的水,,一般認為蒸餾水就是純凈物。
蒸發(fā):通過溶劑揮發(fā)獲得溶液溶質的方法
具體要求:
(1)蒸發(fā)皿中液體不能超過容積的2/3;
(2)蒸發(fā)過程中,,玻璃棒要不斷攪拌,,防止局部受熱而使液體濺出;
(3)蒸發(fā)結束后,應用坩堝鉗將蒸發(fā)皿轉移是石棉網上;
(4)固體冷卻后,,應用玻璃棒將固體轉移至指定容器中;
練習:水受熱蒸發(fā)與水通電分解是否是同種變化?
回答:水受熱蒸發(fā)是物理變化,,而水通電分解是化學變化
3.軟化:石灰?guī)r地區(qū)的水含有較多鈣、鎂等離子,,是硬水,。不含或含有少量的鈣、鎂離子的水是軟水
(1)實驗:硬水與肥皂水反應
現(xiàn)象:硬水中泡沫高度很低,,而且在溶液中出現(xiàn)大量的絮狀白色沉淀
結論:硬水中的成分能與肥皂水發(fā)生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2)硬水的危害:影響加熱效率,,浪費能源,容易引起鍋爐爆炸等
(3)硬水軟化的方法:加熱煮沸,,蒸餾,,離子交換法
4.自來水凈化
水源→過濾→吸附→消毒→進入家庭
練習:請你設計一個具體的實驗,鑒別以下4種無色液體:過氧化氫溶液,,氯化鈉溶液,,氯化鈣溶液,純凈水
設計:分別取樣,。分別向4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如果出現(xiàn)大量氣泡的試管中為過氧化氫溶液,剩余的3支試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蕩后產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鈣溶液,剩余的兩液體分別重新取樣,,蒸發(fā),,在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白色固體的是氯化鈉溶液,剩余的沒有任何明顯現(xiàn)象的純凈水,。
p.s:鑒別氯化鈉和純凈水的方法
(1)蒸發(fā):在蒸發(fā)皿中出現(xiàn)白色固體的是氯化鈉溶液,,剩余的沒有任何明顯現(xiàn)象的純凈水
(2)導電性:用導線將溶液與電源、小電珠連接,電珠亮的是氯化鈉溶液
(3)密度:用密度計測定液體的密度,,較高的是氯化鈉溶液
_(4)溶沸點:測定溶液的溶沸點,,較高的是氯化鈉溶液
補充練習測試題
(1)有人說,天然水都是混合物,,無色無味的液體都是純凈水,,你認為對嗎?為什么?
(2)下列變化哪些是化合反應或分解反應?為什么?
水電解;氫氣在空氣中燃燒;蒸發(fā)食鹽水得到水蒸氣和食鹽;過濾泥水得到水和泥沙。
(3)某種硬水煮開后,,在容器底部出現(xiàn)白色的鍋垢,。你認為鍋垢中可能含有什么元素?
(4)有人認為,如果能找到從水中獲得氫氣的簡便方法,,就可以從水得到氫氣,氫氣燃燒獲得熱能又生成水,,從水再得到氫氣,,如此反復循環(huán),就不會有能源危機了,。你認為對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