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三百首實用篇一
1.漢樂府《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駱賓王《詠 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李嶠《風》: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賀知章《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
王之渙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7.王之渙《
登鸛雀樓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8.
孟浩然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10.王昌齡《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
冰心
在玉壺。12.
王維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13.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14.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15.
李白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16.李白《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仙人垂兩足,,玉樹和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17.李白《
望廬山瀑布
》: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18.李白《
贈汪倫
》: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19.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20.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1.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2.高適《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3.
杜甫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24.杜甫《
春夜喜雨
》: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25.杜甫《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28.
柳宗元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29.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30.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31.張志和《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2.盧綸《塞下曲》: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33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4.劉禹錫《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35.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36.白居易《池上》: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8.李紳《憫農(nóng)》(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李紳《憫農(nóng)》(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40.杜牧《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41.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2.杜牧《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43.
李商隱
《樂游原》: 向晚意不適,,趨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45.胡令《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6.范仲淹《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47.
王安石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49.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50.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1.蘇軾《
飲湖上初晴后雨
》: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52.蘇軾《惠崇〈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3.蘇軾《
題西林壁
》: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古詩三百首實用篇二
曹植〔兩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過后,留下豆汁來做成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ò姹径?/p>
注釋
持:用來。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漉:過濾,。
菽(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后剩下的莖,。
釜:鍋。
燃:燃燒
泣:小聲哭
本:原本,,本來。
煎:煎熬,,這里指迫 害,。
何:何必。
古詩三百首實用篇三
“孟想,快下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今天你舅舅回來了!”老媽在樓下喊道。我一聽這話,,好似一匹見到鮮血的狼一樣十分的激動,不知舅舅這次會帶什么好東西回來呢,?我向老媽苦苦哀求了好久,老媽才同意讓我去舅舅家玩,。
舅舅笑著對對我說:“這叫天貓精靈,它可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小家伙……”舅舅正沉浸在自己的演講之中時,那天貓精靈便已在我的手中了,,我滿懷自信地喊了幾句:“天貓精靈,,天貓精靈……”可他毫無反應,,舅舅一見哈哈大笑起來。
我一臉尷尬的看著天貓精靈,,將目光看向舅舅。舅舅一把奪過打開開關(guān),,天貓精靈開始說話了,。
我坐在椅子上,看著舅舅玩著天貓精靈,,他問一句天貓精靈答一句,自己的心中滿是羨慕嫉妒恨,。
過了一會兒,我終于忍不下去了,,便大喊一聲stop,舅舅這才把那滿口高級詞匯的嘴給閉上,,將天貓精靈遞給我。他此時也感到困了,,便躺到床上開始休息,,不久就進入了夢鄉(xiāng)。我拿著天貓精靈,,玩的不亦樂乎,幾乎都忘了時間,。
時代在進步,人工智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太多樂趣,。
古詩三百首實用篇四
有人覺得書法讓生活更美好,有人覺得誠信讓生活更美好,,而我覺得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有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菜市場買菜,,在菜市場逛了一圈之后,,我們卻發(fā)現(xiàn)一分錢都沒有帶。那怎么辦呢?正在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時候,,只見媽媽氣定神閑地從她的褲兜里拿出手機,,打開支付寶,,掃了一下付款碼,就拎著菜走了,。我不禁在心里對媽媽豎起了大拇指,,同時也忍不住默默感嘆:現(xiàn)在的科技可真發(fā)達呀,,只要有一個手機就能出門了!
然而,在買好菜回家的路上,,媽媽卻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家里的鑰匙沒有帶,,難道要找開鎖公司嗎?不,現(xiàn)在想要進門,,只要伸出你的手指在門鎖上按一下,,門就自動打開了,這就是傳說中的指紋鎖,。
回到家中,如果你覺得太熱了,,難道你還要自己跑去開空調(diào)嗎?不,,你可以呼叫天貓精靈,你只要跟它說:“打開空調(diào),?!彼蜁詣訋湍愦蜷_空調(diào),還可以自動調(diào)試到適合你的空調(diào)溫度,。
在這個科技發(fā)達的時代,,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捷,??萍紵o處不在,,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古詩三百首實用篇五
2.今年寒食月無光,夜色才侵已上床,。 ——元稹《雜憶五首》
3.晚風楊葉社,,寒食杏花村。 ——溫庭筠《與友人別》
4.正輕陰做來寒食,,落花飛絮時候,。——陳維崧《清明感舊》
6.上元燈火胡塵里,,寒食田園野草生,。——晁說之《夜風雨聲甚惡》
7.關(guān)中寒食雨,,湖上暑衣天,。——李頻《送狄明府赴九江》
8.大家寒食夜,,獨貯望鄉(xiāng)情,。—— 崔道融《寒食夜》
9.海棠無信作寒食,,夢雨何心入斷云,。——居節(jié)《夢后作》
10.煮酒青梅寒食過,,夕陽庭院鎖秋千,?!冻纱蟆洞喝杖住?/p>
12.令宮不易逢寒食,,海角風霜剩作寒?!苏f之《寒食書事》
16.殿前鋪設兩邊樓,,寒食宮人步打球——王建《宮詞一百首》
17.酒行寒食清明際,人在蓬壼閬苑間,?!赜^《次韻王仲至侍郎》
18.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鸥Α缎『持壑凶鳌?/p>
19.今年寒食好風流,此日一家同出游,。 ——元稹《寒食日》
20.慵試春衫,,不禁宿酒,,天涯寒食?!獜堅伞读仪唷で迳礁”獭?/p>
22.避地淹留已自悲,,況逢寒食欲沾衣?!n偓《避地寒食》
古詩三百首實用篇六
;【#嬰幼兒# 導語】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精美絕倫的藝術(shù)瑰寶,。唐詩的輝煌成就,引起后人學習的興趣和研究的熱潮,。下面是?大海本站分享的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十首】,。歡迎閱讀參考!
靜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xiāng)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xiāng)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后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饲熬涞摹耙伞弊郑砻髟娙艘褟拿噪D(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暗皖^”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者?!保ā对娝?內(nèi)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馀》)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于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jīng)??吹降?。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gòu)思之妙,??墒沁@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xiàn)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象,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
相思
王維〔唐代〕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賞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是眷懷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于想象;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語雙關(guān),既切中題意,,又關(guān)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diào)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紅豆,,生于南國,其果鮮紅渾圓,,外表晶瑩剔透,,因為常被南方人作為服飾裝飾物。紅豆與相思聯(lián)系在一起,,則是來源于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為丈夫戰(zhàn)死邊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樹下,此后化為了紅豆,,在春天的時候生長發(fā)芽,。從此以后,紅豆被人們稱為了相思子,,也在文學中引用為相思之意,。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chǎn)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來發(fā)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fā)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于情味的事物來寄托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于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xiāng)情。同樣,,這里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征,。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擷植物來寄托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霸妇嗖蓴X”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卑凳具h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里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于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zhuǎn)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tài),。用“多”字則表現(xiàn)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diào),。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guān)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紅豆是最能表達相思之物,。中國人常說,睹物思人,。這“物”可能是他吃過的,、穿過的,,也可能是他看過的、聽過的,;可能是他喜歡的,,也可能是他厭惡的。只要是與他有關(guān)系的,,哪怕只有一絲關(guān)聯(lián),,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經(jīng),。詩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見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紅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從詩人對朋友的深切叮嚀中,我們看到了詩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詩人對朋友的滿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這種方式表露情懷,,語意高妙,,深摯動人。
竹里館
王維〔唐代〕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賞析
此詩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
起句寫詩人活動的環(huán)境非常幽靜,。開頭一個“獨”字便給讀者留下了突出印象,,這個“獨”字也貫穿了全篇?!坝捏颉敝赣纳畹闹窳?。《楚辭?九歌?山鬼》說:“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薄爸窭镳^”顧名思義是一座建在竹林深處的房子,,王維獨自坐在里面。他的朋友裴迪的同題詩寫道:“出入唯山鳥,,幽深無世人,。”僅詩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個悠然獨處者的形象,。
次句承上寫詩人悠然獨處,,借彈琴和長嘯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我們知道王維是的音樂家,,所以考取進士后,,當上了太樂丞。但是他獨自坐在竹里館中彈琴顯然不是供人欣賞的,,而是抒發(fā)自己的懷抱,。“長嘯”指拖長聲音大聲吟唱詩歌,,如蘇軾《和林子中待制》:“早晚淵明賦歸去,,浩歌長嘯老斜川?!笨梢姀椙龠€不足以抒發(fā)自己的感情,,接著又吟唱了起來。他吟唱的詩也許就是這首《竹里館》,。
詩中寫到景物,,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對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個“明”字來形容其皎潔,,并無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慣用的陳詞,。至于第一句的“篁”與第三句的“林”,,其實是一回事,是重復寫詩人置身其間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兩字,不過說明其既非庾信《小園賦》所說的“三竿兩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驛叢竹》詩所說的“檐下疏篁十二莖”,,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這里,,像是隨意寫出了眼前景物,,沒有費什么氣力去刻畫和涂飾,。
三、四兩句寫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沒有人能理解,?!吧盍秩瞬恢北緛砭褪窃娭袘兄猓绻麑θ酥c不知毫不在意,,那他就不會寫出這句詩,,既然寫了這句詩,就表明他還是希望有人能夠理解自己的,,遺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輪明月,。起句寫“人不知”,結(jié)句寫“月相照”,,也可謂相互呼應了,。
詩中寫人物活動,,也只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就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diào)與聲情,。表面看來,,四句詩的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峴傭說詩》)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nèi)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見,,詩的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心性和所寫景物的內(nèi)在素質(zhì)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詩人在我與物會、情與景合之際,,就可以如司空圖《詩品?自然篇》中所說,,“俯拾即是,不取諸鄰,,俱道適往,,著手成春”,進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鈞”的藝術(shù)天地,。當然,這里說“俯拾即是”,,并不是說詩人在取材上就一無選擇,,信手拈來;這里說“著手成春”,,也不是說詩人在握管時就一無安排,,信筆所之。詩中描寫周圍景色,,選擇了竹林與明月,,是取其與所要顯示的那一清幽澄凈的環(huán)境原本一致;詩中抒寫自我情懷,,選擇了彈琴與長嘯,,則取其與所要表現(xiàn)的那一清幽澄凈的心境互為表里。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寫此景,,寫此事,,自有其醞釀成熟的詩思。更從全詩的組合看,,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則是以聲響托出靜境,。至于詩的末句寫到月來照,不僅與上句的“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賞析
詩的前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寫得景象壯闊,,氣勢雄渾。這里,,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而我們在千載之下讀到這十個字時,也如臨其地,,如見其景,,感到胸襟為之一開。首句寫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這是天空景,、遠方景,、西望景。次句寫目送流經(jīng)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這是由地面望到天邊,,由近望到遠,,由西望到東。這兩句詩合起來,,就把上下,、遠近、東西的景物,,全都容納進詩筆之下,,使畫面顯得特別寬廣,特別遼遠,。就次句詩而言,,詩人身在鸛雀樓上,不可能望見黃河入海,,句中寫的是詩人目送黃河遠去天邊而產(chǎn)生的意中景,,是把當前景與意中景溶合為一的寫法。這樣寫,,更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
后兩句寫所想?!坝F千里目”,,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扒Ю铩薄耙粚印保际翘摂?shù),,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從這后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耐人探索,。這里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 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就全詩而言,這首詩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秘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有人說,,詩忌說理。這應當只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說理,,而不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象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并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jù)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這首詩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一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絕句總共只有兩聯(lián),,而兩聯(lián)都用對仗,,如果不是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這首詩,,前一聯(lián)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后一聯(lián)用的是流水對,,雖兩句相對,而沒有對仗的痕跡,。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涼州詞
王翰〔唐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賞析
王翰的《涼州詞》是一首曾經(jīng)打動過無數(shù)熱血男兒的千古絕唱,,不少人以此詩來作為自己人生方向的指導,。
“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唐代這個“無人不飲酒,、無人無好酒”的朝代,,琳瑯滿目的美酒,鼓樂齊鳴的筵席,,開篇一句便點出了這是一個豪情暢飲的歡聚氛圍,,為全詩定下了興奮昂揚的感情基調(diào)。
“欲飲琵琶馬上催”此句一直以來存在著兩種解讀,,一種是說正在大家準備暢飲之時,,樂隊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歡快的氣氛,。意在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此時作戰(zhàn)的號角聲響起,,意在突出沉重,、悲涼、感傷的氛圍,。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喝醉睡躺在沙場上,,朋友您別取笑我,。自古以來出征打仗有幾個人能安全歸故鄉(xiāng)呢,?清代詩人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說詩》)
烏衣巷
劉禹錫〔唐代〕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賞析
《烏衣巷》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感慨藏而不露,,寄物詠懷的名篇,是組詩《金陵五題》中的一篇,。詩人此前尚未到過金陵,,始終對這個六朝古都懷著憧憬,正好有友人將自己寫的五首詠金陵古跡詩給他看,,他便乘興和了五首,。烏衣巷原是六朝貴族居住的地方,最為繁華,,如今有名的朱雀橋邊竟長滿野草,,烏衣巷口也不見車馬出入,只有夕陽斜照在昔日的深墻上,。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jīng)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也有瓜葛,。東晉時,,烏衣巷是高門土族的聚居區(qū),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zhàn)的謝安都住在這里,。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橋又同烏衣巷偶對天成,。用朱雀橋來勾畫烏衣巷的環(huán)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實,,又能造成對仗的美感,還可以喚起有關(guān)的歷史聯(lián)想,,是“一石三鳥”的選擇,。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安莼ā鼻懊姘瓷弦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記得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臺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敗?,F(xiàn)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jīng)荒涼冷落了嗎,!
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xiàn)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凄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xiàn)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tài)?!跋﹃枴?,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闐的。而現(xiàn)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之中,。
經(jīng)過環(huán)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后,按說,,似乎該轉(zhuǎn)入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fā)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采用過于淺露的寫法,諸如,,“烏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憶謝家”(孫元宴《詠烏衣巷》)、“無處可尋王謝宅,,落花啼鳥秣陵春”(無名氏)之類,;而是繼續(xù)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zhuǎn)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里已經(jīng)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而今這些飛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卻是棲息在王導、謝安兩家權(quán)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芭f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皩こ!眱蓚€字,,又特別強調(diào)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fā)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飛燕形象的設計,,好像信手拈來,實際上凝聚著作者的藝術(shù)匠心和豐富的想象力,。晉傅咸《燕賦序》說:“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后果至焉?!碑斎簧钪?,即使是壽命極長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謝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為候鳥有棲息舊巢的特點,,這就足以喚起讀者的想象,,暗示出烏衣巷昔日的繁榮,,起到了突出今昔對比的作用,?!稙跻孪铩吩谒囆g(shù)表現(xiàn)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xiàn)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余味無窮,。
這首詩寫詩人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朱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臎龅木跋?,已經(jīng)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后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用筆尤為曲折,。此詩為劉禹錫知名的詠史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唐代〕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賞析
這是一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按科舉考試規(guī)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似,?!顿x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fā)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并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歲一枯榮”,,進而寫出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循環(huán),生生不已的規(guī)律,。第三,、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寫“枯”,,一句寫“榮”,是“枯榮”二字意思的發(fā)揮,。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第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畫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古道”“荒城”又點出友人即將經(jīng)歷的處所,。最后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點明送別的本意,。用綿綿不盡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彌漫原野的惜別之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此二句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如果說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么五,、六句則繼續(xù)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zhuǎn),。上一聯(lián)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lián)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遠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扒帧?、“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huán)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fā)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詩意呵?!巴鯇O”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巴鯇O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這是多么意味深長的結(jié)尾啊,!詩到此點明“送別”,,結(jié)清題意,關(guān)合全篇,,“古原”,、“草”、“送別”打成一片,,意境極渾成,。
送別
王維〔唐代〕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賞析
這首詩寫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飲:這里是使動用法,,“使......飲”的意思,。一,、二句是說,,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騎馬并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馬設酒,,餞別友人。下馬之地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第二句設問,問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話,,過渡到寫歸隱。這一質(zhì)樸無華的問話,,表露了作者對友人的關(guān)切,、愛護的深情厚意。送別者的感情一開始就滲透在字里行間,。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比⑺木涫钦f,,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xiāng)隱居在終南山旁?!安坏靡狻比?,顯然是有深意的。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積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內(nèi)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yè)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這三個字是理解這首詩題旨的一把鑰匙。
“但去莫復聞,,白云無盡時,。”結(jié)尾兩句是說,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詩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勸慰道:“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尋問了,,其實你何必以失意為念呢?那塵世的功名利祿總是有盡頭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沒有窮盡之時,,足以供你娛樂排遣了。這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很復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對隱居的欣羨,;既有自己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又似乎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聯(lián)系前面“不得意”三個字看來,,在這兩句詩中,更主要的是對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蘊含著自己對現(xiàn)實的憤激之情,,這正是此詩的著意之處和題旨所在。
尋隱者不遇
賈島〔唐代〕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鑒賞
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著眼于錘字煉句,,在謀篇構(gòu)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這首詩就是一個例證。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jīng)采藥去了山中,。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于答,。“松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里把問話省去了,只從童子所答“師采藥去”這四個字而可相見當時松下所問的是“師往何處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毙≡姷暮髢删涫钦f,,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蹤,。在這里又把“采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詞,,把問句隱括在內(nèi),。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采藥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頂、山腳的問題,。
在這首詩中,,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采取了以答句包含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然而,這首詩的成功,,不僅在于簡煉,;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于抒情,。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后并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其言甚繁,而其筆則簡,,以簡筆寫繁情,,益見其情深與情切,。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八上聠柾印睍r,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采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而詩的抒情要憑借藝術(shù)形象,要講究色調(diào),。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著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這青與白,,這松與云,它的形象與色調(diào)恰和云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見隱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隱含無限生機;而后卻見茫茫白云,,深邃杳靄,,捉摸無從,令人起秋水伊人無處可尋的浮想,。從造型的遞變,,色調(diào)的先后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zhuǎn)移。
楓橋夜泊
張繼〔唐代〕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賞析
為什么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fā)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后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古詩三百首實用篇七
25.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蹙S《寒食城東即事》
26.濃陰花照野,寒食柳圍村,?!惻c義《寒食·草草隨時事》
28.失意經(jīng)寒食,情偏感別離,?!櫡切堋断碌诤笏陀讶瞬患啊?/p>
29.一春好處君知否,上巳前頭寒食後?!獥钊f里《題王晉輔專春亭》
31.三年遇寒食,,盡在洛陽城?!拙右住堵鍢蚝橙兆魇崱?/p>
32.白下一杯寒食酒,,青山三尺故人墳?!獎摺逗橙者^胡汝器墓》
33.寒食家家送紙錢,,烏鳶作窠銜上樹。 ——張籍《北邙行》
34.寒食不小住,,千騎擁春衫,。——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寒食不小住》
35.寒食明朝一百五,,誰家冉冉尚廚煙,。——蘇轍《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36.遠村寒食后,,細雨度川來,。——李德?!锻链ā?/p>
37.寒食輕煙薄霧,,滿城明月梨花?!蚶ā堕_元樂·樓上正臨宮外》
38.薊北驚寒食,,淹留幾自嗟?!x榛《寒食旅懷》
39.今年寒食倍心寒,,不獨松楸感涕潸?!愔洞雾嵡叭撕场?/p>
40.不知楊六逢寒食,,作底歡娛過此辰?!拙右住逗橙占臈顤|川》
41.前日寒食在綿州,,牡丹盛開海棠洛?!耐渡疃伞?/p>
43.避難不知寒食,,和愁大過清明?!粼俊肚迕鳌?/p>
44.美人寒食事春風,,折盡青青賞盡紅,。 ——薛能《寒食日題》
45.煙景臨寒食,農(nóng)桑接仲春,?!矢θ健都母咴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