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一
三尺龍泉劍,,匣里無人見,。
一張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為國竭忠貞,,苦處曾征戰(zhàn),。
先望立功勛,后見君王面,。
三尺寶劍名龍泉,,藏在匣里無人見。
一張寶弓號落雁,,又配百支金花箭,。
為國盡忠把軀捐,幾番沙場苦征戰(zhàn),。
先望立功把勛建,,后去朝拜君王面。
龍泉劍:為古代傳說中的寶劍,?!短藉居钣洝份d,據(jù)傳有人用龍泉縣的水鑄成寶劍,,劍化龍飛去,,故稱。
一張落雁弓:原作“金落雁一張弓”,,劉盼遂校此句衍“金”字,;任中敏(號二北)《敦煌曲校錄》改為“一張落雁弓”?!奥溲愎迸c下句之“金花箭”,,均弓箭之美稱。
戍邊將軍腰纏三尺龍泉寶劍,,吹毛斷發(fā),,寒光閃閃。只是平日里,,它靜靜地斜臥金鞘之中,,很少有人識得其廬山真面目。他身上佩戴的那張良弓,,射雁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隨身攜帶的百只神箭,,箭羽迸發(fā)似金華,耀人眼目,。他曾在出生入死的前線沖殺征戰(zhàn),,曾為保家衛(wèi)國戍邊守土竭盡忠貞,。他立志不斷地建功立業(yè),期望有一天能夠得到君王的召見,,揚名天下,,威震八方。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是一首贊頌愛國將軍之詞,。上片通過愛國將軍佩備的劍和弓來塑造將軍的形象,。龍泉寶劍三尺長,劍匣里面暗收藏,,一張良弓射落雁,,百只箭鏃閃金光。妙在不直接描繪將軍魁梧的身材,,而是通過這罕有的寶劍良馬,,使讀者感受到將軍的威武和超群武藝。下片著重寫將軍的精神風(fēng)貌,,揭示其內(nèi)心活動,。他為國竭盡忠心,南征北戰(zhàn),,歷盡艱辛,,他渴望建功立業(yè),博得君王賞賜,。至此,,一個性情略顯張狂,但質(zhì)樸率真,、憨直爽朗,、英武過人的將軍形象躍然紙上,光彩照人,。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語言淺顯明白,,詞風(fēng)樸實自然。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愛國主義的樂觀情調(diào),,抒發(fā)了愛國將軍要求為國建功的英豪之氣。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二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穰,,人在心兒里。兩朵隔墻花,,早晚成連理,。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是五代詞人牛希濟所寫的一首詞,。詞的上闋詞人以“傳情入景”之筆抒發(fā)男女之間的相思之苦。下闋詞人將情感落到了實處,,詞中流露著充滿希冀的基凋,。
新月彎彎如眉毛,沒有圓的意思,。不忍心看紅豆,,滿眼都是相思淚。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殼中一樣嵌在我心中,。兩朵隔墻相望的花,早晚會結(jié)成連理枝,。
①生查子(zhā z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蹲鹎凹纷ⅲ弘p調(diào),。元高拭詞注:南呂宮。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②新月:陰歷月初的月亮,。
③團圞(luán):團圓。
④紅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種子形如豌豆。
⑤劈:剖開,。桃穰(ráng):桃核,。
⑥仁兒:桃仁。這里“仁”與“人”諧音,,意思雙關(guān),。
⑦連理:不同根的草木,它們的枝干連成為一體,。古人喻夫婦為“連理枝”,。
上闋以“傳情入景”之筆,抒發(fā)男女間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筆法,,賦予視野中的客觀景象以強烈的主觀情感,使天邊新月、枝上紅豆都染上別離相思的情愫,?!靶略虑缑迹从袌F圞意”,,明為寫月,實則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兒因不見團聚而雙眉緊蹙,郁悶不歡的愁苦之態(tài),?!凹t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離人的眼里卻是貯滿了憂傷,,令人見之落淚,。一彎新月,數(shù)枝紅豆,,詞人擷取傳統(tǒng)的寄寓人間悲歡離合,、別離思念之情的兩種意象,正表達出對愛人的無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內(nèi)容而言,,下闋為上闋之順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著微妙的差異,。如果說上闋中寫相思還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著還比較虛幻,,詞中的情緒基調(diào)也是一種充滿殘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闋中的情感就相對地落到了實處,,詞中流露著的、是充滿希冀的向上的基凋,?!敖K日劈桃穰,人在心兒里”,,一語雙關(guān),,看似百無聊賴的行為,正寄托著主人公對心上人絲絲縷縷的情愛和日復(fù)一日的期盼,?!皟啥涓魤ǎ缤沓蛇B理”更表明對愛情的充滿信心,,盡管花阡兩朵,,一“墻”相隔,但相愛的人兒終將沖破阻礙,喜結(jié)連理,。整首詞寫得情致深長,,淋漓沉至。
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極其自然地運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吳歌“子夜體”,,以下句釋上句,托物抒情,,論詞家評曰:“妍詞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遺意。五代詞中希見之品,?!?/p>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三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dāng)年苦,。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
紅日又西沉,,白浪長東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dāng)年他奔波勞碌多么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游進深淵,,人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定居在平土,。
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京口郡治塵表亭:宋代鎮(zhèn)江府的官署設(shè)在京口,,故稱京口郡治,。塵表亭:鎮(zhèn)江亭名,今不存,。
矻矻(kū):勤勞不懈的樣子,。《史記·夏禹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神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p>
“魚自”句:《老子》:“魚不可脫于淵。”
“人自”句:《孟子·滕文公》:“《書》曰:‘洚水警余,?!撸樗?。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qū)龍蛇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p>
金山:《輿地紀勝》鎮(zhèn)江府景物:“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舊名浮玉,唐李綺鎮(zhèn)潤州,,表名金山,。因裴頭陀開山得金,故名,?!?/p>
按理說,登臨如此高聳的山亭,,自應(yīng)細寫其杳渺之景象,,雄闊之意境。然而辛棄疾竟以豪情壯志,、險思奇想出之,,大發(fā)思禹之情,卻又能不肯離題意,。如上片“悠悠萬世功”二句,,通過“悠悠”“矻矻”兩個疊詞,既生動地寫出其歷史久遠,,又形象地道出大禹的勞苦功高,。這縱橫高遠的境界,正是最恰當(dāng)?shù)乜圩×恕皦m表”二字。作者面對一派江山如畫,、煙火萬家的絢麗景象,,他考慮的卻是“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塵世萬物均能各得其所,,推本溯源,這都是禹的偉大業(yè)績,。這三,、四兩句,又將“高”和“遠”更推進了一步,,可以說是超然玉立于塵表之外了,。
如果說上片是吊古,那么下片則是傷今,。過片“紅日又西沉”二句,,仿佛寫的是眼前景,倘若簡單地這樣去理解,,顯然與上片高,、遠的意境不相符合。因而,,“紅日”句是比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局勢,;“白浪”句是指流光飛逝,歷史是無情的,。這正是一代愛國者的時代憂慮,,是作者憤懣難平的情感流露。煞尾二句,,既照應(yīng)了前闋,,又闡明了詞意:危亭登眺,無意于賞心悅目,,主旨在憂時傷世,。我自思量禹”句,寓含著作者無限心事:在這茍且偷安,、不思自振的人欲橫流中,,必須要再有個為民造福的神禹出來治水平土,力挽狂瀾,,重整山河,。全詞緊緊系住“塵表”鋪寫,居高臨遠,,吊古傷今,,上下片渾然一體,,意境奇特,造語清俊,,在小令中洵為不可多得的妙品,。
嘉泰四年(1204),辛棄疾奉密旨,,出任鎮(zhèn)江知府,,扼守戰(zhàn)略要沖,并為北伐做準備,。這首詞是詞人到任之初,,為北固山山腰郡守官署內(nèi)的塵表亭而題寫的作品。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四
生查子·旅夜
清代:彭孫遹
薄醉不成鄉(xiāng),,轉(zhuǎn)覺春寒重。枕席有誰同,?夜夜和愁共,。
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起立悄無言,,殘月生西弄。
薄醉不成鄉(xiāng),,轉(zhuǎn)覺春寒重,。枕席有誰同?夜夜和愁共,。
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起立悄無言,,殘月生西弄,。
薄醉不成鄉(xiāng),轉(zhuǎn)覺春寒重,。枕席有誰同,?夜夜和愁共。
鄉(xiāng):指醉鄉(xiāng),。
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起立悄無言,,殘月生西弄,。
西弄:西巷。
彭孫通的詞多寫艷情,,尤工小令,,有“吹氣如蘭彭十郎”之美譽。此詞自寫欲求夢而先借酒力,,但薄醉仍難入夢,,一直寫到夢中和夢醒。意境幽清,,情致婉然,。下片“夢好恰如真,事往翻如夢”二句,,從李商隱詩“回腸九疊后,,猶有剩回腸”翻出,,而更具哲理,,耐人尋味,。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五
墜雨已辭云,流水難歸浦,。遺恨幾時休,,心抵秋蓮苦。
忍淚不能歌,,試托哀弦語,。弦語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秋蓮苦:秋蓮結(jié)子,,蓮子心苦。
“試托”句:意將哀傷之情寄于樂器的彈奏之中,。
秋蓮苦:秋蓮結(jié)子,,蓮子心苦。
試托”句:意將哀傷之情寄于樂器的彈奏之中,。
這是一首托女子口吻訴說離別相思之苦的詞,,離別相思是歷代詞篇中最為常見的內(nèi)容,倘若寫不出特點,,是最難引起讀者注意的,。
開頭兩句,采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以習(xí)見之事喻簡單之理,。墜落的雨點已經(jīng)辭別了烏云,不可能再回到天上去,,流出去的江河已經(jīng)奔向了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浦口去,,這都是千真萬確的習(xí)見之事,,它們所比喻的道理也非常簡單,那就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甚至是生死離別隔絕永無相見之期,。“遺恨幾時休,,心抵秋蓮”,。把離別之苦稱作”遺恨”,可見相離之長久,,以秋蓮比其苦,,則以我心對蓮心,多占了一個“心”字,,這些地方都寫的很細致,。下片寫的是為排除相思之苦所作的嘗試和努力,,這其中頗有起伏和曲折,亦可見小晏筆法之巧妙,。先是打算歌唱以抒發(fā),,這是有古語可憑的,,“悲歌可以當(dāng)泣,遙望可以當(dāng)歸”么,可是,,“忍淚不能歌”,未曾開口,,已經(jīng)淚如雨下了,。于是,退而訴諸絲弦,,“試托哀弦語”,,而且在哀弦之中訴說了自己的愿望,同時也得到了允諾,,“弦語愿相逢”,,說的正是絲弦彈出的曲子之中也含有祝愿相逢的美意。明知這只不過是寬慰之意,,卻也不肯放棄這一絲微弱而渺茫的希望,。“知有相逢否”,,最后的疑問中仍然沒有完全放棄那一絲希望,。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六
郎如陌上塵,妾似堤邊絮,。
相見兩悠揚,,蹤跡無尋處。
酒面撲春風(fēng),,淚眼零秋雨,。
過了離別時,還解相思否,?
郎君像路上揚起的塵土,,我像河堤邊生長的柳樹。匆匆相見即離別,,今后到哪里去尋找你的腳步,。
相逢時我們因幸福而面容緋紅,就像迎接撲面而來的春風(fēng),,如今我們淚眼相對地別離,,淚水揮灑如同秋雨。過了這悲傷離別的一刻,,分手之后你是否還會把我想起,。
生查(zh?。┳樱涸~牌名。又名“相和柳”“梅溪渡”等,。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調(diào)。雙調(diào),,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兩仄韻,。
陌上塵:大路上的塵土,。
堤邊絮:河堤上的柳絮。
悠揚:飛揚,,飄忽起伏,。
酒面:因喝酒而泛紅的臉龐。
這是一個多情女子對別時離情的泣訴,。從她和情郎“相見兩悠揚”,,以及分手后便“蹤跡無尋處”的情況看,他們似乎只是萍水相逢式的結(jié)合,。在封建社會里,,夫妻關(guān)系以男子為中心,象這首詞所反映的結(jié)合方式,,只會給癡心的女子留下永無止盡的思念與痛苦,。因而,女主人公在別時所感到的凄惶,,以及設(shè)想中的別后“相思”,,當(dāng)比一般的送別詞包含更多的傷心與痛楚。
這首詞由八句組成,,其中有六句使用了比喻,。比喻可以使事物的特點更突出,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作品具有更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段男牡颀垺け扰d》就有“夫比之為義,取類不?!钡脑?。不同形式的比喻手法交換使用,還可以使文勢變幻,,形成錯綜美,。這首詞首句“郎如陌上塵”,,次句“妾似堤邊絮”,并非各以一物為喻,,而是互文見意,,言妾亦如陌上塵,郎亦如堤邊絮,。塵與絮悠揚飄蕩,,無轍可循。塵與塵相遇,,絮與絮相逢,,聚乃偶然,散亦無法覓其蹤跡,。把兩個人遇合方式的特點,,通過塵與絮的“相見兩悠揚,蹤跡無尋處”體現(xiàn)出來,,喻義明確,,詞篇的表現(xiàn)力因此加強,引人入勝,。
下半闋的“酒面撲春風(fēng),,淚眼零秋雨?!币彩怯帽扔?,不過是暗喻而已。以雨喻淚,,宋詞屢見,。稍別致者,如胡銓《如夢令》“眼雨欲晴時,,梅雨又來相惱,。”出“雨”字而不見“淚”字,,以“眼”字點出,;吳城小龍女《清平樂》“淚眼不曾晴”則出“淚”字而于“晴”字對面見“雨”字。本詞此句“淚”,、“雨”并見,,以連綿的秋雨喻不斷灑落的淚珠,取喻顯明,,亦足動人,。至于“酒面撲春風(fēng)”,字面本于杜甫《詠懷古跡》詩“畫圖省識春風(fēng)面”,而謂女子酒后,,臉上緋紅,,有似春風(fēng)撲人。象“酒面撲春風(fēng)”這類比喻,,本來喻體和本體的相似點就不甚顯著,,作者不僅不把相似點說出,反而用敘述式的句子,,似乎只在實寫兩種相關(guān)的事物,。在這種情況下讀者要想真正理解詞人的真實意圖,就非得下一番推敲的功夫不可,。這種比喻,,修辭學(xué)上稱為“曲喻”,古人稱之為“不似之似”或“象外句”,?!独潺S夜話》說:“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謂之象外句。
如無可上人詩曰:“‘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是落葉比雨聲也?!睙o可的兩句詩,,好像是一寫寒雨一寫落葉,實際上是一個不用比喻詞,、不寫相似點,、而直接以雨聲比落葉的曲喻。同樣,,“酒面春風(fēng)”似乎是即寫酒又寫風(fēng),,其實是借春風(fēng)比酒后臉的情態(tài)。曲喻雖不盡一般比喻之易于理解,,可是因為其“曲”,,所以含義更雋永,更耐人尋味,,用之于詩詞,,情趣也就更濃。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這闋詞既表現(xiàn)為一個嚴密的有機體,,段落層次十分清晰、顯明,。詞篇寫別時情景,,自然以描寫告別場面的“酒面撲春風(fēng),淚眼零秋雨”兩句為中心,,上半闋為別時的感慨,末二句設(shè)想別后的情事,,篇幅雖不長,,卻容下了別情離緒的各個方面,。
在上半闋中,,一,、二句各自設(shè)比,,三,、四句補敘所比的內(nèi)容,,作為比喻,四句詞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但從措意的過程分析,,其間的條理十分清晰。此外,,最后兩句向?qū)Ψ教岢觥斑^了別離時,,還解相思否”的疑問,這又同上半闋的別時情緒遙相呼應(yīng),。通過這種呼應(yīng),一方面表達了女主人公對情郎的無限忠貞,,另一方面又對男方的愛情表示了擔(dān)心和疑慮,。這種“救首救尾”手法的運用,不僅使詞篇結(jié)構(gòu)更加謹嚴,,而且揭示主題方面,,顯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七
惆悵彩云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待分明語。判得最長宵,,數(shù)盡厭厭雨,。
《生查子·惆悵彩云飛》寫長夜懷思的苦情,。上片說彩云飛逝,不知飄落高天何處,,這顯然是托比之法,,意在說所愛之人蹤影全無,而今只落得空倚相思樹的悲涼情境了,。下片則說別時之情景長存,而使他徹夜不眠,,輾轉(zhuǎn)反側(cè),,并甘愿忍受著這凄清孤獨之苦。詞重在心理刻畫,,婉轉(zhuǎn)深細,,是一首悼亡之作。
那天,,和你分別,,彩云飛處,輕輕揮手,。
千言萬語,,在心中……那得分明語?
人生,,最濃最痛,,當(dāng)是愛到血肉相連,卻不得不分開,。
有時,,是沒有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遇到,有時,,是不能愛,,不可以愛。
欲言又止,,欲說還休,,萬千心事,誰與共,?只隨浮云掠過,。
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悄無人處,,宿雨厭厭,空庭乍歇,。
①合歡花:與下句的相思樹對舉,,均有雙關(guān)意,。相思樹,見《減字木蘭花》(花叢冷眼)注②,。
②判得:甘心情愿地,。判,同“拚”,、“拌”,。
③厭厭:綿長之意。南唐馮延已《長相思》:“紅滿枝,,綠滿枝,,宿雨厭厭睡起遲?!?/p>
盧氏的去世,,徹底打碎了納蘭的生活,這個多情種,,把盧氏病逝的責(zé)任歸到自己身上,,長期處于無法自拔的自責(zé)中,陷入一種難以解脫的痛苦,。也正是因此,,他的詞風(fēng)大轉(zhuǎn),寫下了無數(shù)叫人肝腸寸斷,、萬古傷懷的悼亡之詞,。
這一首《生查子》,寫于盧氏去世之后,,是天上人間的差別:
惆悵彩云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
總是別時情,那得分明語,。判得最長宵,,數(shù)盡厭厭雨。
彩云飛逝,,一如一去不返的美好光陰,,已經(jīng)不知道飛往天空何處,就像天人相隔的愛人,,讓人徒然惆悵,。兩個人的甜蜜,終于變成一個人的悼念,。
合歡花,,又叫絨花樹,,開一樹淺紅色的花,白天對開,,晚上閉合,,襯著翠綠的枝葉看過去,如夢似幻,,清香襲人,。合歡,有一個凄美的傳說,。據(jù)說,,它原本的名字恰恰相反,叫做苦情樹,,也不開花,。有一個秀才寒窗苦讀十余年,,一朝赴京趕考,,妻子粉扇指著苦情樹說,夫君一去,,必能高中,,只是京城亂花漸欲迷人眼,切莫忘了歸家路,!
秀才應(yīng)諾而去,,卻從此杳無音訊。女子等了一生,,青絲變白發(fā),,也沒等來丈夫身影。彌留之際,,她拖著病體來到苦情樹下,,用生命發(fā)誓:如果他變心,從此以往,,讓苦情樹開花,。夫為葉,我為花,;花不落,,葉不老;一生不通信,,世世夜合歡,!
第二年,苦情樹果然開出了粉色的扇形絨花,,而葉子,,也隨著絨花的開謝來晨展暮合,。
相思樹的背后,則是另一番風(fēng)景,?!端焉裼洝防镎f,戰(zhàn)國時候宋康王的舍人韓憑,,有一位貌美的妻子何氏,,奈何康王覬覦美色奪之,還把韓憑囚禁了起來,。這對被拆散的夫妻,,相繼自戕而死,留下遺言,,希望能夠葬在一起,。可是盛怒的康王自然不肯成全,,特意命人將兩人各自下葬,,兩墳相望。不久之后,,二冢之端各生一株樹木,,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宋人哀嘆,于是取名為相思樹,。
合歡花也好,,相思樹也罷,納蘭是在這些故事里,,為自己的心碎尋找慰藉,。合歡,在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是甜蜜愛情的回憶,,直到臨死之前,他仍在念念不忘那段琴瑟和鳴的美好生活,。
他住的庭院里,,的確植有合歡樹,只是盧氏死后,,合歡,,就只開在心里和夢里了。只有相思樹還在眼里,,他無限的追憶和懷念,,似乎做了養(yǎng)料,,讓枝葉瘋長。
“總是別時情,,那得分明語”,,失去她時候的情景,歷歷在目,,言猶在耳,,只是伊人不再。納蘭的一生,,都在無休止地惦念著盧氏,,她在他的心里安營扎寨,占地為王,,從來不曾離開,。
能用短短的三年時間,占據(jù)了納蘭一生的思念,,若她在天之靈得知,,也許也會感激他多情,亦怪他多情,。
他活在記憶里,,用“花月不曾閑”的美好時光來狠狠地虐待自己,,眼前的寂寞更寂寞,,憂傷無以緩解?!芭械米铋L宵,,數(shù)盡厭厭雨”,相思的人,,甘愿在空蕩蕩的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徹夜難眠,孤獨凄冷的苦,,嘗了一夜又一夜,。
點燃一盞燈,回憶情分的溫存,,再輕關(guān)上門掩去夜色深沉,,陷入相思時,心有感懷時,,他執(zhí)筆研墨,,再寫一首《生查子》,且把這些抒情,,散得漫天都是,。閉上眼睛去回想,,曾經(jīng)的春暖花開里,龍鳳團,,鴛鴦餅,,二人對弈的歡好時光。
還記得那時他眷戀著她,,并為著她,,莞爾笑,皓然歌,。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他的心思都從來沒變。
可耐暮寒長倚竹,,便教春好不開門,。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八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淚濕 :一作:滿)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明亮。
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黃昏以后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淚珠兒不覺濕透了衣裳。
1,、元夜:元宵之夜,。農(nóng)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fēng)俗,。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游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會,。
2,、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
3,、燈如晝:燈火像白天一樣。據(jù)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宵》載:“正月十五日元宵,,……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庇纱丝梢姰?dāng)時元宵節(jié)的繁華景象。
4,、月上:一作“月到”,。
5、見:看見,。
6,、淚濕:一作“淚滿”。
7,、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明代徐士俊認為,,元曲中“稱絕”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來,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的贊譽之高,。此詞言語淺近,,情調(diào)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xiàn)相同節(jié)日里的不同情思,仿佛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一位女子悲戚的愛情故事。
上閿描繪“去年元夜時”女主人公與情郎同逛燈市的歡樂情景,?!叭ツ暝箷r,花市燈如晝,?!逼鹗變删鋵懭ツ暝沟氖r美景,大街上熱鬧非凡,夜晚的花燈通明,,仿佛白晝般明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女主人公追憶與情郎月下約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間互訴衷情的溫馨幸福溢于紙上,。從如晝燈市到月上柳梢,,光線從明變暗,兩人約定的時間又是“黃昏”這一落日西斜,、素來惹人愁思的時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會朝著悲劇發(fā)展。
下闋寫“今年元夜時”女主人公孤獨一人面對圓月花燈的情景,?!敖衲暝箷r,月與燈依舊,?!币荒赀^去,眼前的景象與去年沒有兩樣,,圓月仍然高掛夜空,,花燈仍然明亮如晝,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時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里只有無限相思之苦,。之所以傷感,是因為“不見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戀人拋諸腦后,,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頭,。令人肝腸寸斷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淚,、浸濕衣衫?!皽I滿春衫袖”一句是點題句,,將女主人公的情緒完全宣泄出來,飽含辛酸蘊藏?zé)o奈,,更有無邊無際的苦痛,。
此詞的藝術(shù)構(gòu)思近似于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回環(huán)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fēng)味,。全詞在字句上講求勻稱一致,,有意錯綜穿插,它用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xiàn)在,,上四句與下四句分別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強烈的對比。上下闋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時”與“今年元夜時”,,第二句“花市燈如晝”與“月與燈依舊”,,兩兩相對,把“元夜”“燈”作了強調(diào),;而“人約黃昏后”與“不見去年人”,,則是上闋第四句與下闋第三句交叉相對,雖是重疊了“人”字,,卻從參差錯落中顯示了“人”的有無,、去留的天差地別及感情上由歡愉轉(zhuǎn)入憂傷的大起大落,從而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內(nèi)心的起伏變化,。
詞作通過主人公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dāng)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詞的語言通俗,構(gòu)思巧妙,,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日,重疊對應(yīng),,回旋詠嘆,,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風(fēng)味,。結(jié)尾“淚滿春衫袖”一句,,則通過描寫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xù)的感傷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全詞以獨特的藝術(shù)構(gòu)思,,運用今昔對比、撫今追昔的手法,,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語言平淡,,意味雋永,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體現(xiàn)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tǒng)一。語短情長,形象生動,,又適于記誦,,因此流傳限廣。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九
春山煙欲收,,天澹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春山上的煙霧正開始收斂,天色漸明,,寥落的幾顆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一串串傷別的淚珠不斷地流落,西斜的殘月,,照亮臉龐,。
話已經(jīng)說了很多,情意卻是無窮無盡,?;剡^頭來仍再次說道:記得我穿的綠羅裙吧,以后即便看到綠草也要想到我,,從而去憐惜它?。?/p>
生查子:詞調(diào)名,,原為唐教坊曲名,。這首詞寫一對情侶拂曉惜別的依依之情,是五代詞中寫離情的名篇,,結(jié)尾尤為人稱道,。
煙欲收:山上的霧氣正開始收斂。
重(chóng)道:再次說,。
這首詞的題旨,,就是“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可”(江淹《別賦》)之意,寫情人傷別,。不過,,分手地點不在江濱,,似在芳草連天的古道上。上片寫別景,,下片寫別情,,結(jié)句尤佳。
分別的序幕在破曉的景色中揭開:遠處連綿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霧氣開始收退,,依稀現(xiàn)出黑黝黝的如畫剪影;東方漸明,,露出魚肚白色,,寥落的幾顆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大亮,,一個美好的春日即將開始,,然而無情的離別時刻也逼近了。詞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動態(tài)的語詞,寫出天色由朦朧逐漸明朗的過程,,暗示戀人抬望天色而漸漸收緊的心情,。“春山”二句,,在勾勒晨景中,,挑明了季節(jié),、時間、環(huán)境、戀人早起等內(nèi)容,,為傷別墊下了豐富的內(nèi)涵和廣闊的想象空間,。接下,,文筆從天色落到人物身上:清曉的晨光下,女主人公臉上一串串傷別的淚珠不斷地流落,西斜的殘月,照亮她的臉龐,,映出一道道晶瑩的淚痕,分外凄楚動人,。一個臉部特寫,,以天邊彎彎的殘月襯托女子鵝月形的臉龐,,將人物也攝進了春曉畫面。真是寫景勝手,。“別淚”二字,,點醒題旨,,與上片其他內(nèi)容相結(jié)合,隱含他們從夜里室內(nèi)話別對泣,,直到天明路邊難舍難分的內(nèi)容,。故俞陛云先生認為:“上首(片)言清曉欲別,次第寫來,,與《片玉詞》之‘淚花落枕紅棉冷’詞格相似?!保ā短莆宕鷥伤卧~選釋》)
下片由景入情,。執(zhí)手歧路,細細叮嚀,。別淚拭不干,,別語囑不盡,有情人送別,,情深意長,。“語已多,,情未了,。”縱說了千言萬語,,也難盡幾多情意,?;ㄇ霸孪碌臍g快日子已成陳跡,此后是閨房孤燈,、梧桐細雨,,夢里相思,“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情未了”,,情難了,。過片“將人人共有之情,和盤托出,,是為善于言情,。”(《栩莊漫記》)白描如口語,,卻高度概括,,簡約凝煉。時間消逝得那么快,,分手的時刻終于來臨,。征馬長嘶、催上行程,,淚眼朦朧,,牽袂依依。女子狠著心腸轉(zhuǎn)身欲別,,突然,,“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边@里,詞人借助芳草與羅裙同色的.聯(lián)想,,生動地表現(xiàn)了女子臨別時的復(fù)雜心理和眷戀情緒,。女子看見萋萋遮滿古道伸向遠方的芳草,想到行人將離開自己而跋涉天涯,,又想到自己將苦苦地思念他,,又轉(zhuǎn)想到他對自己的思念,猝而又擔(dān)心他會不會忘了自己,。芳草與自己身上的綠羅裙顏色相同,,女子由這一聯(lián)想生發(fā)開去:天涯處處有芳草,,她希望行人睹芳草而記得綠羅裙(自己),行遍天涯,,愛情永遠不變,。“憐芳草”即戀女子也,。南朝江總妻《賦庭草》云:“雨過草芊芊,,連云鎖南陌。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詠裙,、草同色,。杜甫詩云:“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說睹景思人,。這兩句詞化用前人詩句而翻進一層,把許多層的心情意思揉合進去,,顯得更為出色,。從女子回身再追補的這句話中,,讀者可窺到女子內(nèi)心深層的秘密。女子祈愿的是兩情久長,,遠游他鄉(xiāng)的男子永不變心,。意不明說,又非說不可,,于是含蓄而婉轉(zhuǎn)地指草指裙鄭重叮嚀了這么一句癡語,。女子的情深如海,韌如蒲草,,自在言外不喻之中,。結(jié)尾二句,通過聯(lián)想,,將自然景色與心中感情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寄興幽遠,形象鮮明,。這種聯(lián)想,,在古詩詞中常見,如:見桃花而思人面,,見春山而思眉黛,,見彩云而思佳人,其好處在于能巧妙而形象地刻劃出人物豐富而細膩的內(nèi)心世界,。
牛希濟在五代詞人中以“才思敏妙”(《十國春秋》),、“詞筆清俊”、“尤善白描”(栩莊語)著稱,。此詞含蓄而深遠,耐人咀嚼,。
這首詞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表現(xiàn)男歡女愛、離愁別緒是唐五代詞中最常見的題材,。愛情是人生中的春天,,春天是愛情的伴侶。但是,,唐五代詞在表現(xiàn)愛情這類題材時,,多是寫得浮靡被艷,辭彩華麗,。詞人就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寫下了這首詞,。
五代詞人。(872,?~,?)隴西(今甘肅)人,。詞人牛嶠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喪亂,,流寓于蜀,依嶠而居,。后為前蜀主王建所賞識,,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時,,累官翰林學(xué)士,、御史中丞。后唐莊宗同光三年(925),,隨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時拜雍州節(jié)度副使。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十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去年元宵節(jié)的時候,花市被燈光照的如同白晝,。
與佳人相約在黃昏之后,、月上柳梢頭之時同敘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淚沾濕了春衫的衣袖,。
一說朱淑真作,。
元夜:元宵之夜。農(nóng)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fēng)俗,。北宋時從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游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會,。
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
燈如晝:燈火像白天一樣,。
月上:一作“月到”。
見:看見,。
淚濕:一作“淚滿”,。
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評解】
詞的上片,,回憶去年觀燈時的欣悅的心情;下片寫今年元夜觀燈,,觸目感懷,,不勝悲傷。這首詞的特點是語言平淡,,風(fēng)味雋永,,表達了人物十分細膩的深情。詞中運用今昔對比,,撫今思昔,,觸景生情。感情真摯,,不須作任何雕飾,,而這首詞便成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體現(xiàn)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tǒng)一,。
【集評】
虢壽鹿《歷代名家詞百首賞析》:這首詞是節(jié)日懷舊之作。通過前后對比,,逼出“淚濕春衫”一語,,見其傷感之甚。文章以錯綜見妙,。
薛礪若《宋詞通論》:他的抒情作品,哀婉綿細,,最富彈性,。
《唐宋詞鑒賞集》:這首小詞,在“清切婉麗”中,,卻顯得平淡雋永,,別具一格。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十一
生查子·題京口郡治塵表亭
悠悠萬世功,,矻矻當(dāng)年苦,。
魚自入深淵,,人自居平土。
紅日又西沈,,白浪長東去,。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大禹治水的功績留傳萬古,,當(dāng)年他奔波勞碌多么辛苦!他使魚兒乖乖地游進深淵,,人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定居在平土,。
一輪紅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墜,江中的白浪卻永遠向東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緬懷大禹。
1,、京口郡治塵表亭:宋代鎮(zhèn)江府的官署設(shè)在京口,,故稱京口郡治。塵表亭:鎮(zhèn)江亭名,,今不存,。
2、矻矻(kū):勤勞不懈的樣子,?!妒酚洝は挠肀炯o》:“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神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p>
3,、“魚自”句:《老子》:“魚不可脫于淵?!?/p>
4,、“人自”句:《孟子·滕文公》:“《書》曰:‘洚水警余?!?,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qū)龍蛇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p>
5、金山:《輿地紀勝》鎮(zhèn)江府景物:“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舊名浮玉,,唐李綺鎮(zhèn)潤州,,表名金山。因裴頭陀開山得金,,故名,。”
作品賞析
【注釋】
①此作于嘉泰四年春至開禧元年夏(1204—1205)鎮(zhèn)江知府任上,??ぶ危嚎じ墓偈鹚诘亍>┛跒殒?zhèn)江府郡的行政中心,。塵表亭:亭名,,馀不詳。 頌夏禹以自勵,。上闋追憶夏禹治水不朽之萬世功業(yè),。下闋賦眼前之景,闊大壯麗,,亦隱含日月升沉,、歲月如流,、古人不見,、功績千古之意,。結(jié)韻因景思人,應(yīng)上闋起處作收,。此詞前六句全用偶句,,似五律作法。但上闋?wèi)压?,下闋寫今,則分明詞體結(jié)構(gòu)特色,。
②“悠悠”兩句:言夏禹當(dāng)年辛勤治水,,建立了萬世不朽的功業(yè),。悠悠:久遠,悠久,。當(dāng)年苦:據(jù)《史記·夏本紀》,,禹父鯀因治水無功被誅,禹承父業(yè),,“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終于馴服洪水,。矻矻(kū枯):辛勤勞苦貌。
③“魚自”兩句:言魚和人各得其所,,盛贊夏禹治水功業(yè)卓著,。《老子》:“魚不可脫于淵,?!薄睹献印る墓隆份d:“禹掘地而注之海,驅(qū)蛇龍而放之菹(沼澤),?!庇衷疲骸半U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深淵:深水,。平土:平地,。
④金山:在鎮(zhèn)江西北的長江中。據(jù)《輿地紀勝·鎮(zhèn)江府景物》:“舊名浮玉,,唐李琦鎮(zhèn)潤州,,表名金山。因裴頭陀開山得金,,故名,。”上有金山古剎,,至今猶為鎮(zhèn)江游覽勝景,。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十二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人在溪邊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藍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里,。藍天上有飄動的白云,人正行走在那飄動的白云里,。
我放聲高歌,,誰來應(yīng)和?只聽空幽的山谷清音響起,。那響聲不是來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聲悅耳無比。
雨巖:在江西永豐縣西南博山附近,,巖中有泉水飛出,,如風(fēng)雨之聲。
行云:云彩流動,。
和(hè):跟著唱,。
余:我。
空谷:深谷,?!对娊?jīng)·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p>
清音:指空谷中潺潺的流水聲?!痘茨献印け杂?xùn)》:“夫景不為曲物直,,響不為清音濁?!睍x·左思《招隱》:“未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p>
非鬼亦非仙:蘇軾《夜泛西湖五絕》:“湖光非鬼亦非仙,,風(fēng)恬浪靜光滿川?!?/p>
一曲:一灣,。
桃花水:即桃花汛。農(nóng)歷二三月桃花盛開時節(jié),,冰化雨積,,黃河等處水猛漲,稱為桃花汛?!稘h書·溝洫志》:“如使不及今冬成,,來春桃華水盛,必羨溢,,有填淤反壤之害?!弊⒃疲骸吧w桃方華時,,既有雨水,川谷冰泮,,眾流猥集,,玻瀾盛長,故謂之桃華水耳,?!薄端庥洝罚骸包S河二月三月水,名桃花水,?!碧啤ざ鸥Α赌险鳌吩姡骸按喊短一ㄋ品珬鳂淞??!?/p>
上片寫詞人游覽雨巖見到的景色。第一句“溪邊照影行”,,是點題,,寫游人;第二句“天在清溪底”,,寫清溪和藍天,;第三句“天上有行云”,寫行云,;第四句“人在行云里”如同電影中的定格,,總寫溪、人,、云,,展示了水底的一個畫面。作者在這里所描寫的人,、天,、云都不是實體,而是水中的倒影,。清清的溪水,,不但是雨巖的優(yōu)美景色之一,而且也成了詞人攝取這張風(fēng)景小照的膠卷。游人的身影,、碧藍的天空,、飄動的浮云,都通過清清的溪水映現(xiàn)出來,?!叭嗽谛性评铩边@樣神奇美妙的景象,真可謂巧奪天工,,不但使描寫的景物高度集中,,而且意境更為清新活潑,整個畫面非常生動,,所描寫的景物,,全部處在變化之中,溪水自然是流動的,,游人漫步岸邊——“影行”,,白云飄轉(zhuǎn)空中——“行云”,這就使畫面充滿了動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如果說上片的寫景,重在刻畫形象的話,,那么這個下片的抒情,,則是著力描繪聲音。嘩嘩的流水,,飄蕩的歌聲,,不僅使寂靜的山谷增添了生氣,也為上面的圖畫配上了音樂,。
清人沈祥龍《論詞隨筆》說:“詞貴藏于內(nèi)……于言外有所感觸,。”驀然讀去,,這首詞意境優(yōu)美,,靜中有動的圖畫,配著富于形象的歌聲與音樂,,平易通俗,、流暢自然的語言,也令人贊嘆不絕,。但仔細咀嚼,,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把辛酸的感觸,藏在迷人的畫面背后,;把滿心的苦悶,,融于優(yōu)美的樂律之中,。題目中的“獨”字,已經(jīng)為全詞規(guī)定了基調(diào),,透露出苦悶的氣息,。下面的內(nèi)容,自然全都圍繞“獨”字展開,,所以起拍第一句就是“溪邊照影行”,。這一畫面里,只有一個倒映在水中的人影,,點出了“獨游”,,而比“獨游”更深刻,因為它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氣氛,。
在這特定的氛圍里,那清清的溪水,,蔚藍的天空,,飄動的白云,這些美好的景物,,也染上了凄涼冷清的色彩,,成為詞人表達孤獨之感的襯景?!叭嗽谛性评铩?,不止是倒影交織的畫面,也寫出了詞人不茍隨世俗的決心和孤傲清高的品格,,暗寫了自己遭受打擊的原因,。內(nèi)心澎湃的激情和遭受壓抑的苦悶,終究是掩遮不住的,,“高歌”正是詞人內(nèi)心感情的流露和發(fā)泄,。然而,并沒有人能理解他,,與他相和的,,只是空谷里的溪水。詞人的“獨”唱,,同嘩嘩的水聲,,從聲音方面渲染了凄涼憂傷的氣氛。這種“高山流水少知音”的感慨,,是他內(nèi)心苦悶的表現(xiàn),;而這種“曲高和寡”的情景,正是他收復(fù)中原的主張不能得到采納的寫照,。那幽深寂靜的山谷,,那溪水漂浮的殘花,,不能不說帶有象征意義。所以,,這首詞表面上是記游,,描寫水光山色,實際上處處貫注著詞人憤激的感情,,表現(xiàn)了詞人遭受排擠,、閑居家鄉(xiāng)、有志難伸的苦悶和寂寞,,也反映了他對時局的不滿和對國事的關(guān)心,。他熱愛大自然的風(fēng)光,又不忘懷于世事,,正表現(xiàn)了詞人退居時期的內(nèi)心矛盾,,說明他并沒有因自然風(fēng)光的優(yōu)美而陶醉、而頹廢,。
這首詞通過記敘獨游雨巖的情景,,抒發(fā)了遭受打擊、閑居鄉(xiāng)里的苦悶,,反映了作者內(nèi)心的不平和對國事的系念,。同時,這首詞構(gòu)思新穎,,剪裁精妙,。題為“獨游雨巖”,作者就在“獨”字上作文章,,上片寫“形”獨,,下片寫“聲”獨。隨即帶出了雨巖的優(yōu)美景色,,如清溪,、藍天、行云,、山谷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清新自然而又沉郁,,景愈美,愈可反襯出詞人的不平與憤懣,。語言通俗流暢,,以虛寫實,虛實結(jié)合,,高度集中,。所有這些都顯示出了這首詞的高度藝術(shù)性,。王國維《人間詞話》稱:“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于此可見,。
清代乾嘉時期嶺南的著名詩人和畫家黎簡,,有詩云:“七十二峰倒江水,俯見峰尖插天底,;一舟天上棹海松,,回合三萬寒虬龍?!逼錁?gòu)思與辛詞同,,可見辛詞影響之遠。
這首詞寫于罷官之后的帶湖閑居時期,。在職期間,,他積極籌措恢復(fù)中原大計,遭到主和派的排斥,、打擊和嫉恨,被朝廷罷職閑居,??箲?zhàn)理想不能實現(xiàn),報國壯志一籌莫展,,因此,,詩人感到苦悶和孤獨,便寫了這首詞來抒發(fā)胸中的悲憤,。題目中的“獨游”二字,,已經(jīng)透露出了這種意味。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十三
青山招不來,,偃蹇誰憐汝,。
歲晚太寒生,喚我溪邊住,。
山頭明月來,,本在高高處。
夜夜入清溪,,聽讀離騷去,。
聳立的青山啊,你孤傲不聽召喚,,還會有誰喜歡欣賞你呢,?歲暮寒冬,常到山中溪邊來吧,。
山尖一輪明月悄悄升起,,才發(fā)現(xiàn)它早已從地平線升起,眼下已是高懸中天,,遍灑銀輝照大地的景象,。明月,山巒,,清澈地小溪,,仿佛都在靜聽我朗誦的《離騷》。
生查(zh?。┳樱涸瓰樘平谭磺?,后用為詞牌名,。《尊前集》注:雙調(diào),。元高拭詞注:南呂宮,。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兩仄韻,,上去通押。
偃蹇(yǎn jiǎn):原義高聳,,引申為驕傲,,傲慢。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詩》:“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
憐:愛憐,,喜歡,。
歲晚:指寒冬臘月。
太寒生:比較寒冷,。生:語尾助詞,,無義。
離騷:指戰(zhàn)國詩人屈原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作品,?!半x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
在古代游紀體詩詞中,,以“獨游”為內(nèi)容的十分鮮見,。“獨游”,,顧名思義,,就是孤孤單單沒有人為伴的游歷,同時心情又很郁悶,,很顯然,,作者辛棄疾此時就屬這一類。淳熙八年(1181)冬,,他被誣陷罷官,,長期閑居于上饒城北的帶湖之畔,。西巖就在上饒城南,風(fēng)景優(yōu)美,。這首詞是他閑居期間的紀游之作,。
開頭“青山”兩句,寫出了詞人對青山的一片癡情,。他似乎想把巍然獨立的青山招到近旁,,可青山卻無動于衷,于是便發(fā)出善意的埋怨:青山啊,,你那么高傲,,有誰會喜歡你呢?“偃蹇”,,有高聳,、傲慢之意。青山屹立不移,,不隨人俯仰,,這或許就是詞人想象中的高人逸士的性格吧!蘇軾詩云:“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越州張中舍壽樂堂》),。看來,,巍巍青山絕不同于熱衷功名利祿的市儈之輩,。在辛棄疾的筆下,青山也總是被寫得氣象不凡,、通達人情的,。比如他寫:“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賀新郎》),?!扒嗌接哺呷苏Z,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扒嗌揭鈿鈲槑V,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筑》),。作者同青山之間,,“情與貌,略相似”,,真可謂彼此仰慕,,心心相印了。
“歲晚”兩句寫貌似傲岸的青山對詞人充滿了情意。歲暮寒冬,,青山勸詞人到山中溪邊來住,,相互為伴,以御寒風(fēng),??梢姡髡摺蔼氂挝鲙r”是在冬天,。但更深一層揣摩,,似乎應(yīng)該把自然界的寒,理解為政治上的失意,。作者正是在惡劣的政治氣候逼迫下,,閑居山野,得到青山深切關(guān)懷的,。
下片著重寫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勸我溪邊住”,又另辟新的境界,,展示明月與詞人的情誼,。“山頭明月來,,本在天高處”,,人在山中,見不到地平線上升起的皓月,;當(dāng)月露山頭,,已是高懸中天了。這兩句寫出了山中望月的特點,。那一輪素月,,是悄悄爬上山頭,關(guān)切地探望可敬的詞人呢,,還是高高地亮起一盞天燈,,遍灑銀輝,和青山,、溪水一起形成一種令人沉醉的意境,給詞人帶來不盡的遐想,?
結(jié)尾兩句,,由抬頭望空中明月到低頭見溪中月影,好似明月由“天高處”進入溪水中來了,。詞人形影相吊,,住在山中溪畔,唯有流水中浮動著的月影相陪,這是多么難得的伴侶,,多么難得的友情,!“夜夜”句還表明,這次游山逗留了不止一日,。明月不僅有形有影,,而且有意有情,你看它默默地聽著詞人讀《離騷》呢,。從明月由“來”到“去”,,說明詞人深夜未眠,足見其憂憤之至,。
這首詞語言簡潔,,內(nèi)容深刻含蓄。初讀全詞,,似乎作者寄情山水,,與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輕松愉快,。細加品味則不然,。詞中描寫的是:歲暮天寒,素月清輝與澄澈的溪水相映,,詞人孑然一身居于山中溪畔,,長夜無眠,獨詠《離騷》,。這是一幅多么凄清,、幽獨而又含有晶瑩色澤的圖畫!這圖畫中的主人公,,不正是有志難申,、懷才不遇、憂國憂民的作者形象嗎,?
詞中的青山和明月,,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沒有世俗的偏見,,高尚,、正直而又純潔。當(dāng)作者罷官之際,,被“嚴寒”所逼之時,,得到敬重的,只有它們——青山和明月,,情深意切,,成為自己的知音,。在章法上,上片不說自己游山,,而說青山“勸我溪邊住”,;下片不說自己月夜讀《離騷》,而說明月聽《離騷》,。以客寫主,,不僅含蓄蘊藉,情趣橫生,,而且有力地襯托出作者的高潔品格,。盡管他為世所棄,無從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卻仍然保持著“一片丹心在玉壺”的美好情操,。
聽讀《離騷》,從“讀”這個行動來說,,是寫實,,但其中另有寓意?!峨x騷》抒發(fā)了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郁憤不平之情。辛棄疾一生渴望收復(fù)中原,,卻屢遭投降派排斥和打擊,,不為朝廷所用,不得已閑居鄉(xiāng)里,,“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這滿腔憂憤之氣,,很難用一二句話表達出來,,借用屈原的《離騷》,恰好充分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心情,??此菩攀帜閬恚涣艉圹E,,卻顯出作者的非凡功力,。輕輕一筆,就使全詞的主題思想迅速得到升華,。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十四
官身幾日閑,,世事何時足。君貌不常紅,,我鬢無重綠,。
榴花滿盞香,金縷多情曲,。且盡眼中歡,,莫嘆時光促。
為官之人哪能有幾日得閑的,,世間的事務(wù)什么時候才能處理得完,。你的容顏不會常在,我的鬢發(fā)也無法再變黑,。
榴花酒滿杯香美,,金縷曲真多情,姑且享盡眼前的歡娛,,不要嘆惜時光流逝得這么快,。
官身:為官之人。
世事:人世間的事務(wù),。
足:滿足,,此處引申為“終了”之意。
紅:臉色紅潤,,借指年輕,。
重(chóng)綠:再綠。
榴花:指榴花酒,。
盞(zhǎn):杯,。
金縷:曲名,指杜秋娘《金縷衣》,。
多情:富于感情,。
眼中歡:比喻眼前或心中所期望的歡愉事情。促:急促,,過得快,。
該詞大概作于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左右,此時晏幾道在官場懷才不遇,,昔日父親晏殊的門生也不記舊情,,在官場上不給于助力,宦途失意,,于是作此詞,。
這是一首勸人擺脫機務(wù)、及時休閑尋歡的小詞,,感情基調(diào)哀而不傷,,平靜而明快。
上片先由“官身”難閑,、“世事”無盡說起,,通俗直敘的語言,,從自身的經(jīng)歷說起表述了做官的事多不得自由,引發(fā)共鳴,。接著以“君貌”,、“我鬢”,從人最容易代表衰老的部分寫起,,緊扣前文,,申明青春不駐,人生易老,,兩對句各從兩面著墨,,下字亦頗工穩(wěn),白描自然,,感情真摯,,上片通過自身所體會結(jié)合所看到的,使得對于青春的感慨更深,、更細,、更微妙。
下片則一洗上片的感嘆,,提出了解決方法,,頓時使得詞句基調(diào)變得輕快明亮,開始敘說解決上述煩惱的辦法,,便言“榴花酒”之清香四溢,、“金縷曲”之多情動人,用眼前事物的美好徹底消除了官機務(wù)纏身的煩惱,,也為下句的感嘆做好了理論鋪墊,。賞心樂事難得,應(yīng)當(dāng)及時賞花聽曲,,開懷享受,。簡單的四句,卻寫出了作者對于生活的參悟以及對于繁忙生活的解憂和看法,,末句以盡歡,、莫嘆相勸,希望對方放下負擔(dān),、享受生活,。
該詞化用詩歌句法,構(gòu)思新穎曲折,,語言節(jié)奏明快,,字詞簡單平穩(wěn),通俗自然,,情致含蓄深婉,。
生查子全詩 生查子古詩帶拼音朗讀篇十五
作者:納蘭性德
東風(fēng)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
爇盡水沉煙,露滴鴛鴦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櫻桃下,。
不解風(fēng)情的東風(fēng)吹來,輕拂著她的裙衩,。在寂寞的夜里,,背靠著絲紗的燈罩,映照出纖細身影,。
沉香燃盡,,煙氣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對的鴛鴦瓦上,。夜里天氣變得寒冷,,但立于櫻桃樹下面花蕾的香氣卻愈加宜人。
①東風(fēng):即春風(fēng),。
②湘裙:湖綠色的裙子,。
③衩:為衣裙下邊的開口。
④紗籠:一種以紗制成的罩子,,用以罩在熏爐外面,。
⑤爇(ruò):燃燒。
⑥水沉:即水沉香,、沉香,。
⑦鴛鴦(yuān yāng)瓦:成雙成對的瓦,兩兩相扣,,如同相依的鴛鴦,。
⑧花骨:花枝。
這首詞的主題為詠愁之曲,,詞人上片畫人,,下片寫景,無一愁嘆之詞,,卻處處滲透著情愁的氣息,,字里行間讓讀者感同身受。
詞的上片,,詞人勾勒出一位淺淺女子的哀婉傷春形象,。在這里,,詞人沒有直接描繪女子的容貌,而是以清朝貴族女子的平素所穿的湘裙和其纖纖腰身人手,,從側(cè)面展現(xiàn)出女子的姿態(tài)容貌,,說明此女的俊秀與溫柔。下句“獨夜背紗籠,,影著纖腰畫”則交代了時間是晚上,,春夜里女子一人在室,細看女子姿態(tài),,背靠著絲紗的燈罩,,燈光勾勒出女子的纖腰,孤獨一影,,動靜映襯,,此畫面靜謐優(yōu)美儼然一副思婦相。讓人想入畫探視,,猜想女子為何人而愁,,在這孤獨的夜里一個人難訴愁情。上片幾筆文字落在女子身上之物,,而非景物描寫,,在于刻畫女子形象,給讀者以朦朧之女子容顏,,清晰之愁情絲緒,。此謂畫人。
下片文筆重在寫景,,描寫女子身邊環(huán)境,。景入眼眸的是沉香燃盡的一瞬,香煙裊裊升騰,,然后彌散在空氣中,,猶如女子的愁絲飄散,煙已斷,,情不斷,。此處說明夜已深,女子還在孤獨徘徊,。鴛鴦瓦自成雙,。而女子卻是形單影只。此處以雙反襯單,、以喜襯悲的效果油然而生,。已是愁情極致,卻還有“花骨冷宜香,小立櫻桃下”的冷美景象,。下片皆是景物描寫,,但是詞人以花骨比喻女子,立于櫻桃花下,,靜謐而清俗,,因愁情而美麗動人。以景喻人,,此謂寫景,。
整首詩在畫面上,冷靜優(yōu)美,,刻畫人物形象上沒有冗長的詞句,,寥寥數(shù)筆勾畫出內(nèi)涵豐富女子,筆法細膩,。在環(huán)境的襯托與渲染上更是給形象增添了愁緒的內(nèi)涵,讓讀者通過環(huán)境這一介質(zhì)直通女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