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參觀水廠的實踐活動篇一
通過對曲江水廠的參觀,,聯(lián)系已經學過的知識,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專業(yè)知識,,擴大專業(yè)知識范圍,,水廠參觀實習報告,。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深入地接觸專業(yè)知識的實際運用,。熟悉處理廠工藝流程,、總體布置及處理構筑物的類型、構造特點,、運行和維護,。將書本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
曲江水廠是西安市黑河引水工程的主要組成部分,,水源來自城市西安市西南郊的黑河,黑河大壩在周至縣,,壩高110米,,庫容2億立方米,原水輸水管渠長達89 km,。工程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水廠原水來自黑河,水源沒有調節(jié)功能,,暴雨季節(jié)水質渾濁,;二期工程黑河建庫,原水經水庫自然沉淀,,水質常年變清,。根據一、二期原水水質不同的特點,,一期工程采用混凝,、沉淀、過濾為主的水處理工藝,,二期工程改用直接過濾的工藝,,設計中有意將一期工程中的沉淀池尺寸與濾池相同,二期工程只需對一期作簡單的改造,,就可滿足二期工藝要求,,在不增加水廠占地的前提下,使水廠規(guī)模由一期的60萬m3/d增加到二期的80萬m3/d,,并將一,、二期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xiàn)了新穎,、創(chuàng)新的設計思路,,實習報告《水廠參觀實習報告》。
當時為了解決西安市飲水問題,1987年開始籌建到1990年結束,,占地225畝,,全廠有4個生產系列。現(xiàn)建成的一期工程水廠日供水能力60萬m3/d,。曲江水廠經xx年運行,,平均處理水量為45萬m3/d,最高處理水量為60萬m3/d,,進廠水濁度一般在100 ntu以下,,最高達xx0 ntu,處理水濁度一般保持在1~2 ntu以下,,細菌總數經常為零,,大腸桿菌未能檢出,ph 6.5~8.0,,達到并超過國家與行業(yè)標準,。總用地203畝,,設計水處理成本0.06元/m3,,實際單位水耗電8 kwh/km3,總建筑面積12840 m2,,綠化面積占全廠面積40%。
3.1 原水初步處理
黑河大壩的水經過26公里的暗渠后以后,,到達曲江水廠,,兩條輸水管道進入水廠。里邊有一個流量計井,,原水取樣,,取樣的流量和一些理化的指標。前加氯去除水中的藻類,,從地下上翻,,窗口流出來的水是回閘水。國家要求零排放指標,,水廠的水處理工藝產生的泥水,、排泥閥,還有自動反沖洗的污水都不要往外排,,建立一個回用水車間,,把污水收集在一起,然后把泥水分離,,清夜回收,,泥水釀成泥餅運出車間。經過一個液位計,他有兩根高位和低位液位計,,用它來控制入水口的液位,,如果液位達到一定的高度,在上游或廠外控制水量,,不讓過多的水進入水廠,,因為水廠要控制水量,每個生產系列處理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過高,。
3.2 混合區(qū)
第一道工序是格柵間,格柵間的作用就是為了去除水中大的漂浮物(例如魚,、樹葉等),。一個格柵間控制兩個系列的水,通過兩個管道進入兩個生產系列,。旁邊的建筑物是加藥間,,通過計量泵的測量,來控制投放的藥量和比例,,主要是混凝劑(堿式氯化鋁貼)和助凝劑的量,。通過計量泵打入管道上,整個過程都是計算機操控,。加入藥的水經過機械攪拌混合池,,將藥水充分、快速的混合,。以利于混凝劑快速的水解,、聚合、顆粒脫穩(wěn)并有助于布朗運動進行異向絮凝,。因此混合快速劇烈,通常在10~30s內完成至多不超過2min完成攪拌器采用漿葉攪拌,攪拌不能過于劇烈,否則會使整個水流與漿板共同旋轉,水流紊流不足,影響混合效果,。
參觀水廠的實踐活動篇二
實習背景 寧波市江東北區(qū)污水處理廠成立于
1999年3月,是市區(qū)第一個實施的城市污水綜合治理項目,,20xx年劃入寧波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位于江東區(qū)福明鄉(xiāng)桑家村后桑。公司于20xx年通過了iso9001:20xx質量體系注冊認證,建立了高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
規(guī)劃總體污水處理規(guī)模為15萬噸/日,,控制用地30公頃。服務區(qū)域包括江北核心區(qū)區(qū)域,、江東區(qū)部分區(qū)域及科技園區(qū),、東部新城部分區(qū)域,總服務范圍約24.1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一,、二期污水處理工程,日處理能力共計10萬噸/日,。其中一期工程占地2.44公頃,設計工藝為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處理能力3萬噸/日,;二期工程占地2.43公頃,,設計工藝為a2o法,處理能力7萬噸/日,并于20xx年11月份通過環(huán)保驗收,。20xx年10月建造了寧波市第一個中水回用工程,,處理能力2萬噸/日,主要用于景觀用水,、河道補給,、綠化灌溉。
2.1.實習單位的情況(工藝名稱,、流程圖以及圖片,,處理工藝各部分的作用,運行情況)
格柵:
格柵用于去處污水中粗大漂浮或懸浮雜物,,以保護后續(xù)處理設施不被磨損或堵塞,。所以說在預處理過程中,格柵間是尤其重要的構筑物,。
沉砂池:
污水在遷移,、流動和匯集過程中不可避免會混入泥砂。污水中的砂如果不預先沉降分離去除,,則會影響后續(xù)處理設備的運行,。最主要的是磨損機泵、堵塞管網,,干擾甚至破壞生化處理工藝過程,。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徑大于0.2mm,密度大于2.65t/立方米的砂粒,,以保護管道、閥門等設施免受磨損和阻塞,。其工作原理是以重力分離為基礎,,故應控制沉砂池的進水流速,使得比重大的無機顆粒下沉,,而有機懸浮顆粒能夠隨水流帶走,。沉砂池主要有平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等,。
好氧池:
好氧池的作用是讓活性污泥進行有氧呼吸,進一步把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去除污染物的功能,。運行好是要控制好含氧量及微生物的其他各需條件的最佳,,這樣才能是微生物具有最大效益的進行有氧呼吸。
曝氣池:
活性污泥法進行污水處理的構筑物,。池內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時間,,滿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與活性污泥充分接觸的混合條件。 曝氣池主要由池體,、曝氣系統(tǒng)和進出水口三個部分組成,。池體一般用鋼筋混凝土筑成,平面形狀有長方形,、方形和圓形等,。
沉淀池:
應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懸浮物的一種構筑物。沉淀池在廢水處理中廣為使用,。它的型式很多,,按池內水流方向可分為平流式、豎流式和輻流式三種,。 考慮到顆粒沉淀過程中的絮凝因素,,假設顆粒的沉速以等加速改變,并設起始沉速為零,。
缺氧池:
污水在厭氧反應池與污泥混合后再進入缺氧反應池,,發(fā)生生物反硝化,同時去除部分cod,。硝態(tài)氮和亞硝態(tài)氮在生物作用下與有機物反應,。
厭氧池:
厭氧池處理是利用厭氧菌的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通常需要時間較長,。
參觀水廠的實踐活動篇三
本次實習是專業(yè)實習,主要是提高實踐能力,。在了解基本工藝流程的基礎上能夠結合所學的知識對工藝進行認識和評價,,并與目前較流行的先進工藝進行對比,找出其優(yōu)缺點,,也為學生完成課程設計收集資料,。與此同時,可以了解一下環(huán)境工作人員的具體職能,,便于以后就業(yè)和確定努力方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加強自己的綜合能力。
1. 湯遜湖污水處理廠簡介:
1.1地理位置及工程情況:
武漢市湯遜湖污水處理廠位于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東南部光谷大道與湯遜湖北路的交匯處,,由武漢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bot的方式承建,,20xx年9月動工興建,于20xx年移交給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投入運行,。其設計規(guī)模為10萬噸/日,,廠區(qū)占地面積208畝,,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分期建設的原則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工程由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設計,,采用de氧化溝二級處理工藝,日處理污水5萬噸,,占地面積83畝,,主要承擔關山,、廟山,、流芳和藏龍島等地區(qū)排向湯遜湖的污水,,服務面積達32平方公里。
1.2處理廠工藝簡介:
污水
湯遜湖污水處理廠采用的是比較先進的de氧化溝處理工藝(見圖1),。污水進入廠內前池后,,頸粗格柵除去大塊污物,再由潛水提升泵提升,,經細格柵進一步除渣后進入渦流沉砂池,,沉淀下來的砂粒由氣提裝置輸入砂水分離器。流出的污水則與回流的活性污泥一同進入de氧化溝,,經厭氧,、缺氧、好氧一系列過程后,,混合液經配水集泥井均勻配水至兩個輻流式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分離出來的水經接觸消毒池加次氯酸鈉消毒后排放,而沉淀于二沉池底的活性污泥,,一部分作為回流污泥進入de氧化溝厭氧段,,另一部分作為剩余污泥進入污泥處理單元進行脫水處理。此項de氧化溝工藝在生物除磷脫氮方面具有比較突出的優(yōu)勢,,不僅bod5,、codcr、ss指標達到國家標準,,而且tn,、tp(po4-p)指標也優(yōu)于傳統(tǒng)處理工藝,使得整體出水水質優(yōu)于國家gb18918-20xx(一級b)標準,。 2.工藝詳解:
2.1 格柵:
在污水處理工程中,格柵是用來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機組及管道閥門的較大固體懸浮物,,并保證后續(xù)處理設施能正常運行,。
格柵是由一組(或多組)相平行的金屬柵條與框架組成,傾斜安裝在進水渠道或進水泵站集水井的進口處,,以攔截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及雜質,。格柵所能截留污染物的數量,,與所選用的柵條間距和水的性質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以不堵塞水泵和水處理廠站的處理設備為原則,。設置在污水處理廠處理系統(tǒng)前的格柵,,還應考慮到使整個污水處理系統(tǒng)能正常運行,對處理設施或管道等均不會產生堵塞作用,。因此,,一般設置粗細兩道格柵。
1)粗格柵
粗格柵主要用于截留污水中大于柵條間隙的漂浮物,,一般布置在污水處理廠或泵站的進口處,,以防止管道、機械設備以及其他裝備的堵塞,。柵條間距一般為16-25mm,最大不超過40mm,。(見圖2)
2)細格柵
細格柵的功能是去除水中較小的漂浮物及顆粒和懸浮物。
格柵的清渣方法,,有人工清除和機械清除兩種,。每天的柵渣量大于0.2m時,一般采用機械清除方法,。在此為機械清除,。機械清渣的格柵,傾角一般為60o~70o,,有時為90o,。機械清渣格柵過水面積,一般不小于進水管渠的有效面積的1.2倍,。設置格柵的渠道,,寬度要適當,應使水流保持適當的流速,,一方面使泥砂不至于沉積在溝渠底部,,另一方面使截留的污染物不至于沖過格柵。一般在格柵前后均要設置閘門,,以方便檢修,。(見圖3)
2.2 旋流沉砂池:
旋流沉砂池用于污水處理廠中的預處理,用于初沉池前,,格柵后,。沉砂池主要用來去除污水中粒徑大于 0.2mm,密度 2.65t/m的砂粒,,用以保護管道,、閥門等設施免受磨損和阻塞,以免這些顆粒影響后續(xù)處理,。
旋流沉砂池工作原理:旋流沉砂池主要利用機械葉輪的旋轉,,控制進入水流的流速與流態(tài),,使砂顆粒在離心力與重力的作用下,沿池壁呈螺旋線加速沉降,,同時有機物在水流的作用下,,隨水流漂走,沉入池底的砂經空氣提升或排砂泵排砂后,,與少量污水進入砂水分離器中進行分離后排出,,清潔水回流至格柵井,從而達到除砂的目的(旋流除砂系統(tǒng)由旋流沉砂池和砂水分離器及鼓風機等設備組成),。
2.3 de氧化溝:
de型氧化溝由兩個相同容積的氧化溝組成,,它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應用最多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也是最先進,、處理效果最好的.活性污泥污法水處理工藝之
一,。它可以很方便地實現(xiàn)生物脫氮除磷功能而不增加反應池容積;厭氧選擇池的設置極大地改善了整個系統(tǒng)的處理效率和運行穩(wěn)定性,;運行控制簡單,,可以方便地實現(xiàn)plc全自動控制;考慮脫氮除磷功能的de型氧化溝的工程造價在同等規(guī)模條件下僅為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a/a/o)的50-60%,;不考慮脫氮除磷時是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的60-80%,。該技術適用于城市污水和性質相似的其他廢水的處理。 氧化溝實際上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它的水力流態(tài)和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差較大,,是一種首尾相接的循環(huán)流,通常采用延時曝氣,。由于氧化溝處理污水經濟,、簡單和管理方便,所以它問世以來,,發(fā)展很快,。
嚴格地說,氧化溝不屬于專門的生物除磷脫氮工藝,。但是隨著氧化溝技術的發(fā)展,,它早已超出原先的實踐范圍,出現(xiàn)了一系列脫氮除磷技術與氧化溝技術相結合的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按照運行方式,,氧化溝可以分為連續(xù)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連續(xù)工作式氧化溝如帕斯韋爾氧化溝,、卡魯塞爾氧化溝。奧貝爾氧化溝在我國應用比較多,這些氧化溝通過設置適當的缺氧段,、厭氧段、好氧段都能取得較好的脫氮除磷效果,。連續(xù)工作式氧化溝又可分為合建式和分建式,。交替工作式氧化溝一般采用合建式,多采用轉刷曝氣,,不設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設施,。交替工作式氧化溝又可分為單溝式、雙溝式和三溝式,,交替式氧化溝兼有連續(xù)式氧化溝和sbr工藝的一些特點,,可以根據水量水質的變化調節(jié)轉刷的開停,既可以節(jié)約能源,,又可以實現(xiàn)最佳的脫氮除磷效果,。 該工藝的運行分為四個階段,具體如下,。
階段a:污水與二沉池回流污泥均流入缺氧池,,經池中的攪拌器作用使其充分混合,避免污泥沉淀,,混合液經配水井進入第一溝,。第一溝在前一階段已進行了充分的曝氣和硝化作用,微生物已吸收了大量的磷,,在該階段,,第一溝內轉刷以低轉速運轉,僅維持溝內污泥懸浮狀態(tài)下環(huán)流,,所供氧量不足,,此系統(tǒng)處于厭氧狀態(tài),反硝化菌將上階段產生的硝態(tài)氮還原成氮氣逸出,。第二溝的出水堰自動
降低,,處理后的污水由第二溝流入二沉池。在階段a的末了時,,由于第一溝處于缺氧狀態(tài),,吸收的磷將釋放到水中,因此此溝中磷的濃度將會升高,。而第二溝內轉刷在整個階段均以高速運行,,污水污泥混合液在溝內保持恒定環(huán)流,轉刷所供氧量足以氧化有機物并使氨氮轉化成硝態(tài)氮,,微生物吸收水中的磷,,因此該溝中磷的濃度將下降。
階段b:污水與二沉池回流污泥、配水后進入第一溝,,此時第一溝與第二溝的轉刷均高速運轉充氧,,進水中的磷與階段a第一溝釋放的磷進入好氧條件的第二溝中,第二溝中混合液磷含量低,,處理后污水由第二溝進入二沉池,。
階段c:階段c與階段a相似,第一溝和第二溝的工藝條件互換,,功能剛好相反,。
階段d:階段d與階段b相似,階段b與階段d是短暫的中間階段,。第一溝和第二溝的工藝條件相同,。兩個溝中轉刷均高速運轉充氧,使吸收磷的微生物和硝化菌有足夠的停留時間,。但第一溝和第二溝的進出水條件相反,。
從上述的運行過程來看,通過適當調節(jié)處理過程的不同階段,,則可以得到低濃度的tp和tn的出水,。
2.4二沉池:
二次沉淀池是整個活性污泥法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整個系統(tǒng)的處理效能與二次沉淀池的設計和運行狀態(tài)是否良好密切相關,。從利用懸浮物與污水的密度差以達到固液分離的原理來看,,二次沉淀池與一般的沉淀池并無不同,但由于二次沉淀池的功能要求以及沉淀的類型不同,,因此,,二次沉淀池在設計原理和構造上都與一般的沉淀池有所區(qū)別。
二次沉淀池在功能上要同時滿足澄清(固液分離)和污泥濃縮(使回流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回流污泥的體積減少)兩方面的要求,。
二沉池的基本原理:
(1)二次沉淀池中普遍地存在四個區(qū):清水區(qū)、絮凝區(qū),、成層沉降區(qū),、壓縮區(qū)。一般有兩個界面:泥水界面和壓縮界面,。
(2)混合液進入二沉池以后,,立即被池水稀釋,固體濃度大大降低,,并形成一個絮凝區(qū),。絮凝區(qū)上部是清水區(qū),清水區(qū)與絮凝區(qū)之間有一泥水界面,。
(3)絮凝區(qū)后是一個成層沉降區(qū),,在此區(qū)內,固體濃度基本不變,沉速也基穩(wěn)定,。絮凝區(qū)中絮凝情況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成層沉降區(qū)中泥花的形態(tài)、大小和沉速,。
(4)靠近池底處形成污泥壓縮區(qū),。壓縮區(qū)與成層沉降區(qū)之間有一明顯界面,固體濃度發(fā)生突變,。運行正常的、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在污泥壓縮區(qū)的積存量是很少的,。當污泥沉降性能不太理想時,才在二沉池的泥斗中積有較多污泥,。排出二沉池的底流濃度主要取決于污泥性質和污泥在泥斗中的積存時間,。
因此,可以認為,,二沉池的澄清能力與混合液進入池后的絮凝情況存在緊密聯(lián)系,,也與二沉池的表面面積有關。二沉池的濃縮能力主要與污泥性質及泥斗的容積有關,。對于沉降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二沉池的泥斗容積可以縮小。
輻流式沉淀池是一種大型沉淀池,,池徑最大可達100m,,池周水深1.5-3.0m。有中心進水和周邊進水兩種形式,。
中心進水輻流式沉淀池進水部分在池中心,,因中心導流筒流速大,活性污泥在中心導流筒內難于絮凝,,并且這股水流與池內水相比,,相對密度較大,向下流動時動能較高,,易沖擊池底沉泥,。周邊進水輻流式沉淀池的入流區(qū)在構造上有兩個特點:①進水槽斷面較大,而槽底的孔口較小,,布水時的水頭損失集中在孔口上,,故布水比較均勻,但配水渠內浮渣難于排除,,容易結殼,;②進水擋板的下沿深入水面下約2/3深度處,距進水孔口有一段較長的距離,這有利于進一步把水流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入流區(qū)的過水斷面上,,而且污水進入沉淀區(qū)的流速要小的多,,有利于懸浮顆粒的沉淀。池子的出水槽可設在池的半徑中間或池的周邊,。進出水的改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心進水輻流式沉淀池的缺點,,可以提高沉淀池的溶劑利用率。
沉淀于池底的污泥一般采用機械刮泥機排除,。刮泥機由刮泥板和桁架組成,,刮泥板固定在桁架底部,桁架繞池中心緩慢地轉動,,池底污泥可以通過虹吸或用刮泥板推入池中心處的泥斗中,,污泥在泥斗中可利用靜水壓力排出,亦可用污泥泵抽吸,。對輻流式沉淀池而言,,目前常用的刮泥機械有中心傳動式刮泥機以及周邊傳動式刮泥機等,為了刮泥機的排泥要求,,輻流式沉淀池的池底坡度平緩,,常取0.05.此處輻流式沉淀池的池底坡度為3‰,轉動速度為2cm/s,。
2.5污泥處理:
污泥處理也是污水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污泥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污泥量并使其穩(wěn)定,便于污泥的運輸和最終處理,。
污泥處理工藝主要由污泥的性質以及污泥最終處置的要求所決定,。來自于一級處理的初沉污泥和二級處理的剩余污泥分別進入濃縮脫水車間,隨后進行污泥濃縮,,污泥濃縮的方法有自然濃縮和機械濃縮,,自然濃縮又分為重力濃縮和氣浮濃縮,但目的均為大幅度地削減污泥體積,,減小后續(xù)處理的水量負荷和污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