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乾陵導游詞字 乾陵導游詞200字左右篇一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兩座陵墓特別吸引國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東陵,一座是陜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雖不是皇帝,,卻是大權獨攬,垂簾聽政,,喪權辱國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則是中國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在位時政通人和,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達,,死后以山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來陵墓保存完好,。
“巨墳云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yè),,下臨后土望長安?!边@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時吟出的一首詩,。乾陵位于乾縣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經(jīng)過20xx年的時間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兩個山峰作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圓錐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兩峰,,東西對峙,,構成陵園的天然門戶。整個陵園范圍方圓40公里,,周圍還有王公貴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請隨我一起走進乾陵游覽一番,。
【乾陵的特點—乾陵的結構和規(guī)?!骨笆獭?/p>
各位游客,當我們從西安出發(fā),,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時,,會有一個感覺,就是無論是渭河北岸的咸陽原上,,還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間,,隨時都可以看到高大雄偉的帝王陵。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經(jīng)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也就是穿過陜西西部的小縣城乾縣時,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設置陵寢,、門闕,、城墻,表現(xiàn)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
現(xiàn)在我們已站在梁山腳下,抬頭能望見武則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東,,一馬平川梁山在西,山勢崢嶸,。遠觀梁山,,有3座山峰相連:正對游客的遠處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為武則天陵寢;南面稍低的左右對峙的兩峰為閉樓,,其形象特別,,當?shù)厝罕娝追Q奶頭山?!耙陨綖榱辍?,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與山峰渾然一體的設計,,實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獨見,。唐太宗原以為如此筑陵較為節(jié)儉,還能免被盜之災,誰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費更為驚人,,也未免去被盜之災。
乾陵營建于盛唐時期,,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自不必說,。單從其宏大的規(guī)模,,壯偉的氣勢,富麗堂皇的建筑來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據(jù)《長安圖志》記載,陵墓原有內(nèi)外兩重城墻,,4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碧奖砻?,內(nèi)城總面積230萬平方米。城墻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F(xiàn)在我們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門外。
各位游客,,請跟著我向前走。大家從朱雀門外向遠處高聳的陵墓望去,,可見墓前一條司馬道相當寬闊,,直通北峰。兩側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態(tài)生動的石雕,。從南往北有八棱柱形華表、翼馬,、朱雀各1對,,石馬5對,戴冠持劍的直閣將軍石人10對。4個門外各有石獅回對,,北門外有石馬3對,。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shù)目,、種類和安放位置就是從武則天下葬乾陵開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續(xù)到清代。
【武則天生平介紹—述圣記碑—無字碑】
各位游客,,豎在大家面前的有兩塊經(jīng)歷1000多年歷史風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記碑和無字碑,。在講解這兩塊碑石之前,先讓我給大家簡略地介紹一下武則天是怎樣當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據(jù)慣例,,皇帝應立長子為太子,,以繼承皇位。但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顧命大臣,、母舅長孫無忌的大力幫助,所以破例被選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繼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權漸漸旁落到皇后武則天的手里,。
武則天原籍山西省文水縣,,生于今廣元縣。父親是個木材商,,后隨李淵起兵反隋,,被任命為工部尚書。武則天少時隨父四處奔波,,12歲喪父后,,在外受到歧視,在家還受兩個異母哥哥的欺辱,,正是這些坎坷經(jīng)歷,,鍛煉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她14歲被唐太宗選人宮為才人,,太宗死后削發(fā)為尼,,旋被唐高宗接進宮中,,先封為昭儀,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為皇后,。她一當上皇后就參與朝政,。從公元660年起,實際掌握大權的已是武則天了,。之后,,武則天用酒毒死長子,廢次子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終于公元690年,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經(jīng)過36年的奮斗,這位女人終于如愿以償,,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許大家會想,,一個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層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為中國皇帝,,這無疑是對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禮教的挑戰(zhàn),難道不會招來種種非議嗎?但如果歷史地看問題,,武則天當政50年中,,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這一切都得到歷代史學家們的肯定和贊揚,。武則天的確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對自己的功績加以評說,,現(xiàn)在我們在南門外看到的述圣記碑和無字碑就是很好的證明。
述圣記碑,,全碑共7節(jié),,故又稱七節(jié)碑。據(jù)說,,由7節(jié)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稱。七節(jié)碑高7.5米,,重89.6噸,。碑座上刻有各種碑紋。碑文8000余字,,由武則天親自撰文,,后中宗書寫,表面上頌揚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實際上抬高了武則天自己,。碑刻成后,還在字畫上填以金屑?,F(xiàn)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個別字的金飾。
無字碑通高7.53米,,重約98.8噸,。碑側線刻有龍紋,碑頭刻有8條璃互相纏繞,。無字碑就是說立碑時碑上沒有刻一個文字,。為什么立一通無字碑呢?至今有幾種說法,一是說武則天想讓后世的人對她作出公允的評價;一是說,,武則天覺得自己功德無量,,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滿武則天的獨斷專行,,不愿違心地恭維她,但作為一個兒子,,又不便對自己的母親提出非議,,故立無字碑讓后人去評論。不管怎么說,,在帝王陵前立無字碑在我國歷史上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也許你現(xiàn)在會問: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無字碑變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題字,于是現(xiàn)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風雨剝蝕,,大部分字也已無法辨認。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寫,、旁邊用漢語翻譯的“朗君行記”保存比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廢棄,因此這個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
【六十一尊王賓像之謎】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排列于內(nèi)城東西鬧樓的61尊石人像,這是武則天為了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賓像是唐代波瀾壯闊的中外交流史的標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關系的乾陵石刻藝術的一大特色。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我國各民族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最興盛的時期,,同世界各地3op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著往來。高宗駕崩后,,舉國哀悼,,61個國家和地區(qū)派出特使或首領親自參加安葬儀式。葬禮之后,,武則天令工匠用寫真的手法,,雕刻了參加葬禮的那些使節(jié)或首領,立于朱雀門兩側,,東29尊,,西32尊,按隊列形式整齊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登皮靴,,雙手前拱,表示祈禱,。從那時起創(chuàng)尊賓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經(jīng)在問,石人的頭怎么都沒有了?是的,,61個雕像絕大多數(shù)的頭早已毀掉,,現(xiàn)只有兩尊有頭,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來自西域的使臣。每個石人背后原來刻有國名,、官職和姓名,,因長期風化,,多數(shù)字跡已無法辨認?!堕L安圖志》雖記載了39個王賓的姓名,但人們很難將這些姓名和石刻王賓像對上號,,僅有兩尊石像背面字跡比較清晰,。從字跡分析,一人來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來自伊朗,。
關于頭像損壞的原因眾說不一,有的說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侵略者到乾陵游覽時,,看到雕有他們國家使者和首領為中國皇帝侍衛(wèi)的石像覺得有失尊嚴,所以打掉了頭部,,使人無法辨認;也有說千百年來,,石人石馬已變神成妖,黃昏后常常毀壞莊稼,,吞食牛羊,,當?shù)匕傩諝鈽O,遂將其頭部打碎,。還有說改朝換代,,軍閥混戰(zhàn),才是乾陵石人崩潰,、臺殿燒毀,、石刻破壞的真正原因。事實上這些石像損壞的時間史書中并無詳細記載,,如果仔細閱讀無字碑上的文字,,會發(fā)現(xiàn)在金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還對乾陵進行了維修,結果是“繪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這里還是“蕃王儼侍立層層,,大馬排行勢欲騰”,,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壞。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損的記述時有所見,。今天,雖然只有只剩軀體,、不見頭部的王賓像可供人觀賞,,但我們在為61尊王賓像頭部被損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樣會對古代的精湛石刻藝術發(fā)出陣陣贊嘆。
【保存完好的乾陵】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武皇陵前,。當大家想及那座高聳山峰下安息了千余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會有怎樣的感觸呢?
乾陵不僅外觀宏偉,,內(nèi)藏也十分豐富,。據(jù)述圣記碑上的碑文記載,唐高宗臨死時,,曾遺言把它生前所喜愛的字畫埋進墓內(nèi),。加上武則天和唐高宗都處在唐朝的全盛時期,墓內(nèi)陪葬品必定會不計其數(shù),。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節(jié)度使溫韜所盜,,惟有乾陵因盜挖時風雨大大而幸免于難。建國后考古勘查也證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條填砌,,層疊于墓道口直至墓門,共39層,。各層石條均用鐵栓板固定,,并以鉛灌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想挖開,,確非易事??脊趴辈檫€證明,,陵墓四周沒有盜洞,墓道的石條和夯土仍為原來合葬武則天時的樣子,。因此,,乾陵有幸成為一座至今未被盜過的帝王墓。
解放以來,,挖掘乾陵的建議多次被提了出來,,但由于種種原因,國家都沒有同意挖掘,。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赴陜西考察時就說過:“目前我國還沒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損失的科學保護方法,祖宗留下的遺產(chǎn)還是讓土地神多替我們保護幾年吧!”我們真誠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護之列,,并希望乾陵能為中國的旅游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乾陵導游詞字 乾陵導游詞200字左右篇二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參觀唐關中十八陵的乾陵,。乾陵位于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東距西安市約80公里。它是唐代第三個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二者既是夫妻,,又先后稱帝,,甚至一度更換國號。這種情況不僅在中國歷史上,,即使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乾陵位于唐長安城的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稱為乾陵,。就連乾縣也是因為乾陵而得名的,。那么,武則天為什么要把高宗李治的陵址選擇在梁山上呢,?在乾縣的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高宗病逝后,武則天詔令當時聞名朝野的大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讓他們?yōu)楦咦谶x擇風水寶地,。二人游遍九州,,半年后回來交差,都說把陵址選在了梁山上,。武則天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那里后,二人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主峰的半山腰,,說這里就是選好的風水寶地,。使臣問有何憑據(jù),袁天罡說我在這里埋下一枚銅錢,,李淳風說我在這里釘下了一顆鐵釘,。使臣開土一看,鐵釘正好釘在銅錢的方孔之中,。在場的人無不感到驚奇,。使臣回去后,將所見所聞如實地匯報給了武則天,,武則天聽后大喜,,重賞了袁李二人,并決定將陵址選擇在這里,。傳說歸傳說,,當然武則天真正將陵址選擇在這里與梁山本身的地理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登上梁山之巔,,南可望太白,、終南,東有九宗山,,北為五峰山,,西接翠屏山。在梁山的頂峰,八百里秦川一覽無遺,。當您站在遠處眺望乾陵時,,又會發(fā)現(xiàn),乾陵猶如一個悠閑肅穆的睡美人,,以至于人們認為乾陵是武則天仰面而臥的絕妙象征,。
乾陵建于公元684年,仿唐長安城設計,。經(jīng)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乾陵因山為陵,。說起唐代的因山為陵,,與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賢內(nèi)助長孫皇后是分不開的。長孫皇后一生深明事理,,非常賢德,。她深得李世民的喜愛,在逝世前留下遺囑:要求喪事從簡,,不占耕地,,因山為陵。以后唐代將這一作法沿襲了下來,。梁山海拔1047.9米,,為石灰?guī)r質(zhì)的圓錐形山體。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即為乾陵。南面兩峰東西對峙,,上面各有一個土闕,,是乾陵的天然門戶。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了乾陵的正南,。陵前的登陵石階襯托了帝陵的宏偉氣勢,。它的規(guī)模比南京的中山陵還大出三分之一,多出139級臺階,。匠心獨具的設計賦予了平臺與臺階種種深刻的含意,。十八座平臺象征唐朝皇帝在關中的十八座陵墓;第一層34級臺階象征唐高宗在位34年,;第二層的21級臺階象征女皇武則天執(zhí)政21年,;第九層的108級臺階象征著一年12個月、24節(jié)氣,、72候之和,,或佛教的108顆念珠。每月的初9為吉祥日,12個月的9相加起來正好為108,,象征每年會降下108個吉祥,;第17層的21個臺階象征唐朝歷任21個皇帝;最后一個平臺8級臺階象征八卦,。八卦以乾為首,、為上,因而乾陵也意味著天陵,。由于這里所處的位置獨特,,左為山崖,右為深谷,,前后為墨玉石臺階,,能產(chǎn)生回音。尤其是在第8個平臺中部,,聲音特別響亮,。據(jù)說在這里輕擊四掌,可以聽到“消除煩惱”的四字回音,。再擊四掌??梢月牭健敖祦砑椤钡乃淖只匾?。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不妨一試,。
登上臺階的頂端,,便是司馬道的起點。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司馬道,。在古代,,帝王生前專供其使用的道路叫“御道”。死后特意為帝王修的道路稱為“神道”即“司馬道”,。司馬道兩旁的這些石刻作品以其獨特
的造型,,形成了從陵園外城進入內(nèi)城的頭道門戶。這兩根華表形體之高,,居所有石雕之首,。各由一塊天衣無縫的巨石雕鑿而成,渾然一體,,給陵園憑添了一份莊嚴神圣的氣氛,。華表又稱“神道石柱”,這種建筑起源于遠古,。最初是在木柱上端穿置橫木,,成為路標。并且允許國人在上面提寫意見,所以又稱為“柱”,。這里的是中性詞,,意思是“提醒”。隨著原始社會的瓦解,,奴隸制度,、封建制度相繼建立,人們已經(jīng)不允許在木上提意見,,而演變?yōu)榭躺巷w龍紋的華表,,豎立于皇宮或帝王陵園之前,將其作為皇家建筑的特殊標志,。乾陵華表也不例外,。乾陵華表是由五部分組成的:雙層方形基座,覆盆蓮柱座,,八棱形柱身,,蓮瓣形花紋以及桃形頂部。柱身各面采用石刻畫中的簡筆筆法,。蓮瓣形海石榴蔓草花紋,,方形基座,象征著吉祥,。桃形柱頂使得這座柱子格外挺拔,,給人以美的享受。接下來,,大家所看到的就是翼馬,。翼馬高大的身軀造型優(yōu)美,強悍雄健,,特別是馬翼舒展和諧,,表現(xiàn)出神奇浪漫的想象。大家可能注意到這兩匹馬同一般馬的不同之處,,即多出了一對翅膀,。這是什么原因呢?據(jù)說,,這兩匹馬是千里駒,,“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雕塑家們便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給馬刻了一對卷云翅膀,使得這兩匹馬如同騰云駕霧一般,?!办o中有動,,動中有靜”。也正應驗了那句古語:“天馬行空,,獨來獨往”,。這兩匹翼馬的品種均屬于波斯馬,外形雖同,,風格卻各有區(qū)別,。西邊那匹輪廓爽朗,棱角分明,;東邊這匹手法柔和,,性情溫順。翼馬的底座有飛龍,。為什么要將翼馬設置在這里呢,?馬是封建社會的生產(chǎn)力,當時的富商大賈,,達官貴人都以擁有良種馬為自豪,。帝王陵前天馬的設置,無疑是為了顯示皇家的富有,。 接下來,,大家所看到的這組雕刻作品為鴕鳥石雕。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造型特殊,,為鏤空浮雕,。由于鴕鳥腿長頸細,如果刻成圓雕肯定不牢固,,如果刻成一般浮雕,又缺乏立體感,。這種鏤空浮雕解決了上述兩種缺陷,。中國不出產(chǎn)鴕鳥,到漢代才傳入我國。先傳入的是鴕鳥蛋,《后漢書》中記載為大雀卵,。后來,,中亞各國曾多次贈送鴕鳥。物以稀為貴,,它被視為吉祥的象征,也稱朱雀或鸞鳥。乾陵開創(chuàng)了以鴕鳥石刻豐陵的先例,,以后歷代唐陵沿襲了這一做法。在鴕鳥之后,,大家會看到石馬及牽馬人,。唐王朝為了夸耀功業(yè),,陵前均有石馬和牽馬人陳列。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10對石人為執(zhí)戈將軍,,是象征參加葬禮的文武百官,。他們腳蹬皮靴,腰束寬帶,,表情溫和,,看上去大致相似,但卻都有細小的差別,。石人又叫“石翁仲”,,傳說是秦始皇時期的一名大將,姓阮名籍,,與匈奴作戰(zhàn)時陣亡,,被封為咸陽城的守護者。后代帝王則延續(xù)了這種陳列傳統(tǒng),。
講到這里,,給大家出一則謎語猜一猜:“生在高山,長在平地,,頭頂日月,,一身文氣?!敝i底是什么,?對,當然是石碑,。中國古代的石碑因為寫滿了文字,,所以就顯得一身文氣。現(xiàn)在大家所看到是陳列在乾陵陵寢西側的著名的石碑《述圣記碑》,。這塊碑石是安葬高宗時,,武則天為他樹立的歌功頌德碑。高宗李治生于公元628年,,死于公元683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他的母親是長孫皇后,,因為得到母舅長孫無忌的幫助,,所以被封為太子。公元649年即位,。高宗本人體弱多病,,朝廷大事,全由武則天裁決,。高宗在位34年,,于公元683年死于洛陽的貞觀殿,,葬于乾陵。這通石碑高7.5米,,寬1.86米,,重達89.6噸,由七塊巨石組成,。碑的頂部雕刻成廡殿形的屋頂結構,,顯然是皇權的象征,屋頂上雕龍畫棟,,形象逼真,,具有很強的裝飾性?;裼泻J竦幕y,。該碑共由七節(jié)組成,即古人所說的“七曜”,,也就是古
代人們所理解的構成世界的七種基本物質(zhì):日,、月、金,、木,、水、火,、土,。所以,《述圣記碑》也叫“七節(jié)碑”,,象征高宗的功德將永存人世,。碑文由武則天親自撰寫,中宗李顯楷書,,共8000余字,。內(nèi)容大致是歌頌高宗李治的文治武功,現(xiàn)僅存1700余字,。該碑瀝粉貼金,,異常地華貴,,雖經(jīng)幾千年的風雨剝蝕,,上面的金粉仍依稀可辯。
與《述圣記碑》遙遙相對的是《無字碑》,。它雄偉高大,,聞名于世。通碑用一塊整石雕刻而成,,高7.53米,,寬2.1米,,側厚1.49米,重98.8噸,。碑首有8條里龍纏繞,,非常華貴。有趣的是,,無字碑在立的時候沒有刻一個字,,這也是得名為無字碑的原因。為什么無字呢,?后人的說法異常繁多: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作為封建社會的一位女性,登上了皇位,,開創(chuàng)了前所未有的先例,。如此巨大的功德,小小的碑石豈能容下,?第二種說法認為,,作為封建社會中的一位女性,竟然感冒天下之大不韙,,登上了皇帝的寶座,,而她的統(tǒng)治是否清明功過是非還是由后人去評說吧;第三種說法認為,中宗李顯無法稱呼武則天,到底該叫母后還是皇帝,一時拿不準,于是沒有刻字,給后人留下一個難解之謎。不管怎么說,,作為封建社會的女政治家,,武則天對促進唐代社會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個功勞是不可磨滅的,。無字碑在唐代空無一字,,卻留有后人所刻的許多題詞。其中最珍貴的是大金天會2019年,,也就是公元1134年,,用契丹文刻寫的《郎君行記》。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契丹文字也早已絕跡,。這段文字對研究女真族的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這兩通石碑北側原有61賓王石像,,現(xiàn)存60尊,,是武則天為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登皮靴,身背刻有國名,、官職及姓名,。這些石像的頭部,,解放前就已被毀掉,身背后的文字也磨滅不清,,只有兩尊石像背后字跡比較清晰,。從字跡分析,一個人來自今天的阿富汗,,另一個人來自今天的伊朗,。上述石刻體形魁偉,恭敬侍立,。真實地反映了大唐盛大的外交活動,。
獅子是百獸之王,而人們雕刻的獅子卻有著“第一守護神”的美稱,,讓它鎮(zhèn)守在陵墓,、宮殿、衙署,、宅院門前,,成為人們心中忠誠、無畏,、威嚴和莊重的絕對象征,。把蹲獅作為陵墓的守護神,是從唐朝開始的,,更確切地說,,正是從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乾陵,從我們眼前的這一對蹲獅開始的,。這對石獅是用整塊的純色青百雕刻而成,,身高3米有余,每尊重約42噸,??矗鼈兂尸F(xiàn)的是蹲坐的姿態(tài),,這種姿態(tài)不是在休息,,而是正在值守崗位,正在履行自己神圣的職責,。它們的頭部抬起,,前肢直立,圓睜的雙眼注視著前邊的神道,,眼神中包含著警覺,、自信和威嚴,;它們張著大口,,露出巨齒,,似要發(fā)出震撼山谷的吼聲,令人望而生畏,。除此之外,,陵園的東、北,、西三門也都放置一對造型相同的石蹲獅,,以顯示勇猛威嚴和帝王陵寢的神圣與不可侵犯。唐朝人打破了傳統(tǒng)的習俗,,毅然將外來的獅子取代了老虎,,作為最神圣的帝王陵的主要守衛(wèi)者,這里還包含著唐朝人對外開放,,從一切外來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的巨大熱情,。
千百年來,多少人都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探測其中的奧秘,,但都苦于史書記載得甚少和未曾科學發(fā)掘的緣故,神秘地下宮殿內(nèi)的秘密至今還是無人知曉,,以至于成為乾陵最大的謎團之一,。
經(jīng)過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全面勘察,在地宮外面的所有地方都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盜掘的痕跡,,并根據(jù)史書記載,,推測乾陵可能是目前唯一沒有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果真如此的話,,那么地宮里價值連城的隨葬品一定完好無損,,這是我們值得欣慰的事情。由于目前我國在出土文物的保護技術,、保護方法,、保護手段等方面還達不到一定程度,所以對這座人類文化寶庫我們的政府還沒有做何時發(fā)掘的計劃,,估計現(xiàn)在發(fā)掘還為時過早,。但是我們相信,揭開乾陵地宮神秘面紗的日子不會太遠,,因為科技在發(fā)展,,國力在增強,等到乾陵地宮重啟之日必是石破天驚之時,。
老病死是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由死而產(chǎn)生的喪葬風俗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的人,身份地位不同,,享受的墓葬等級也不同,。比如,一國君主活著的時候叫皇上,,死了叫“駕崩”,,埋葬他的地方叫“陵”;其他人包括皇帝的子孫和王公貴族死了叫“薨”,,安葬的地方叫“墓”,;而老百姓死了就叫“死”,安葬的地方叫“墳”,。這是中國古代幾千年所形成的嚴格等級制度,。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我們剛才參觀的地方為什么叫陵,,而將要參觀的地方為什么叫墓,。
乾陵周圍共有大小陪葬墓17座。我們現(xiàn)在所來到的乾陵博物館便是陪葬墓之一的永泰公主的墓園,。永泰公主名叫李仙蕙,,字 輝,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中宗李顯的第七女,。嫁于武則天的侄孫駙馬都尉武延基。公元72019年,,死于洛陽,,年僅17歲。根據(jù)墓志銘記載:“永泰公主因難產(chǎn)而死,。但據(jù)史傳載:她因議論武則天與其面首張昌宗,,張易之的丑事而被武則天下令“杖殺”。中宗李顯即位,,追封她為“永泰公主”,,并于72019年與武延基合葬于乾縣北塬,陪葬乾陵,。
現(xiàn)在我們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出土于永泰公主墓道前室的著名的壁畫《仕女圖》,。宮女們各個面頰豐滿,發(fā)髻高聳,,皮膚細膩,,服飾大方,人物各俱特色,。這幅壁畫真實地描寫了宮女們侍奉女主的情景,。畫技高超,,人物刻畫的非常細膩,堪稱古代壁畫藝術的杰作,。
乾陵的另一座陪葬墓為章懷太子墓,。章懷太子名李賢,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是高宗子女中較有才華的一個。容貌舉止莊重,,讀書過目不忘,,和太宗性格相似,深得高宗喜愛,。他曾召集全國著名的學者注釋過《后漢書》,。書中談到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太后大量啟用呂氏家族的人,,排擠朝廷大臣,,篡奪劉漢天下。武則天認為這是在含沙射影地指責她,,便懷恨在心,,千方百計加害李賢。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8月,,太子李賢聽到宮中有人私下議論他是則后的姐姐韓國夫人所生,,因而心生疑懼。為保護自己,,李賢不得已在居住的東宮馬廄里暗藏武器,,以防萬一。后被查出,。高宗想敷衍輕處,,武則天則認為是圖謀不軌,要高宗重處,,高宗不得已將廢為庶人,,流放四川巴州(今四川巴中縣)。將搜出的皂甲焚于天津橋南,,以警士民,。高宗死后,武則天恐怕李賢東山再起,,于次年(公元684)派金吾將軍丘神 ,,以“檢校故太子賢宅,以備外虞”為名,,逼令他自殺,。死時年僅31歲。公元72019年,中宗李顯將李賢遺骨遷回乾陵陪葬,。公元72019年,,唐中宗追封李賢為“章懷太子”。章懷太子墓出土的文物中以壁畫最富有典
型性,。墓道中共出土壁畫50多幅,,保存基本完好。其中《打馬球圖》,、《狩獵出行圖》,、《迎賓圖》、《觀鳥捕蟬圖》最為著名?,F(xiàn)在您所看到的壁畫叫《迎賓圖》,。畫面上前面2人是熱情的朝廷官員,后面3人是突厥人,。這幅壁畫形象地再現(xiàn)了唐朝官員接待外國使臣的場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躍的外交活動以及同外國和我國其他少數(shù)民族友好往來的實況?!队^鳥捕蟬圖》在前墓室西壁,。畫面上3個宮女,年長的似乎飽受宮廷生活煎熬,,正若有所思,,仰天長嘆;另兩個則以觀雞和捕蟬來排遣心中的煩悶,?!洞蝰R球圖》在墓道西壁,畫面上有騎士20多個,,前面有人手執(zhí)球杖正在驅馬掄球,,其中一人為反身擊球狀,姿態(tài)矯健,,其他騎手姿態(tài)各異,,場面激烈,活潑生動,。這幅壁畫形象地再現(xiàn)了唐代馬球比賽驚險緊張的拼搏場面,。馬球運動源于波斯。唐代時傳入我國,。風行于宮廷,。上自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連婦女都喜愛此項運動,。唐代宮廷和禁苑里都筑有馬球場,,有的貴族官僚還有自己的馬球場。唐以后,,馬球運動流行全國,,直到明朝末年才逐漸衰敗失傳。這些壁畫不但色彩鮮艷,,而且所繪人物,、動物、花草等比例勻稱,,和諧準確,,自然生動,技巧嫻熟,,顯示了唐代繪畫藝術的高超水平,。
好了,,乾陵的參觀到此就結束了,。愿陜西豐富的旅游資源能夠給各位留下美好的回憶。謝謝,! 武則天生平
說起武則天,,大家一定不陌生,可能從小說和電視劇中了解了她,。她的確是一位好學又勤奮的女人,,很有才干的女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是今天的山西人,,少女時代的她美貌聰穎,14歲被選進皇宮當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太宗死后,,26歲的武則天削發(fā)入寺為尼。高宗李治即位后她再度入宮被冊封為“昭儀”,,幾經(jīng)周折后來又當了皇后,。高宗去世后,公元690年67歲的武則天突破了太后臨朝的慣例,,在高度男權化的古代中國,,身為女子的武則天,做出了許多男子想做而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親登皇位,改唐為周,。她更為自已起下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響亮名字:日月當空的“曌”,,這需要何等的膽量和勇氣,需要何等的挑戰(zhàn)性與斗爭性,,需要何等的批判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思想深度!此時此刻,,還有什么“男尊女卑”可言!難怪人們稱贊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歌頌她是 “一個最偉大的女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還不曾有過另外一個女人,,像她那樣經(jīng)歷過那么多的坎坷,,遭遇過那么激烈的反對,又享受到那么多的榮耀,,擁有那么高的權威,。她兩次踏進皇宮,當了28年皇后,、6年皇太后,、2019年女皇,參與執(zhí)政和獨掌大權長達40余年,。公元72019年,,風燭殘年的武則天一病不起,死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時年82歲,。第二年5月,她的兒子李顯將她與早逝的高宗合葬于乾陵,。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個龍子,,母親為長孫皇后,因得到他舅舅長孫無忌的幫助,,16歲時被選為太子,。公元649年,太宗駕崩,,孝梯忠厚的李治登基,,成為大唐時代的第三位天子。執(zhí)政初期一切都較順利,,顯慶以后,,他的風疾 (當
乾陵導游詞字 乾陵導游詞200字左右篇三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位于陜西乾縣城北的粱山上,,距西安八十公里,,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治(公元628-68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貞觀十七年立為太子,,二十三年即皇帝位,在位34年,。弘道元年十二月死于洛陽貞觀殿,,年56歲。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葬于乾陵,。武則天(公元624-720xx年),,原為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太宗死后,,得幸高宗,,被立為皇后,漸擁實權,。
高宗死后,,先后廢中宗、睿宗,,自立為大周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20xx年,。神龍元年十一月死于洛陽上陽宮之仙居殿,,年82歲,。翌年五月,,與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粱山三峰聳立,,崢嶸峻峭,,主峰海拔1047.9米,地宮建于其中 ;南二峰東西對峙,,渾圓挺秀如乳,,遠眺乾陵,酷似一尊“睡美人”,,她是女皇武則天仰臥大地的絕妙象征,。
文獻記載,乾陵原有城垣兩重,。內(nèi)城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門,,總面積230萬平方米;外城周八十里。陵園內(nèi)有獻殿,,下宮,、上仙觀,、闕樓等建筑378間,其依山為陵的宏大場面,,仿唐長安城格局營建的陵園,,眾多精美的巨型石雕,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成為后世諸帝陵仿效的楷模,。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fā)掘得知,乾陵可能是唯一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乾陵陵園東南隅分布有17座陪葬墓,,1960年至1972年先后發(fā)掘了五座,出土唐三彩等珍貴文物四千余件,,唐墓壁畫1200多平方米,,石雕線刻畫近300平方米,為研究唐代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建筑以及對外關系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依據(jù),。目前,乾陵陵區(qū),、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對外開放,,供中外游客觀光游覽,。
乾陵導游詞字 乾陵導游詞200字左右篇四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兩座陵墓特別吸引國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東陵,,一座是陜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雖不是皇帝,,卻是大權獨攬,,垂簾聽政,喪權辱國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則是中國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在位時政通人和,,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達,死后以山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來陵墓保存完好。
“巨墳云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yè),,下臨后土望長安?!边@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時吟出的一首詩,。乾陵位于乾縣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經(jīng)過20xx年的時間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兩個山峰作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圓錐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兩峰,,東西對峙,構成陵園的天然門戶。整個陵園范圍方圓40公里,周圍還有王公貴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請隨我一起走進乾陵游覽一番。
【乾陵的特點—乾陵的結構和規(guī)模—墓前石刻】
各位游客,當我們從西安出發(fā),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時,,會有一個感覺,,就是無論是渭河北岸的咸陽原上,,還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間,,隨時都可以看到高大雄偉的帝王陵,。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經(jīng)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也就是穿過陜西西部的小縣城乾縣時,,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設置陵寢、門闕,、城墻,,表現(xiàn)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
現(xiàn)在我們已站在梁山腳下,,抬頭能望見武則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東,,一馬平川梁山在西,,山勢崢嶸。遠觀梁山,,有3座山峰相連:正對游客的遠處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為武則天陵寢;南面稍低的左右對峙的兩峰為閉樓,,其形象特別,,當?shù)厝罕娝追Q奶頭山,?!耙陨綖榱辍保翘频弁趿甑囊淮筇厣?。尤其乾陵與山峰渾然一體的設計,,實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獨見。唐太宗原以為如此筑陵較為節(jié)儉,,還能免被盜之災,,誰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費更為驚人,,也未免去被盜之災,。
乾陵營建于盛唐時期,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自不必說。單從其宏大的規(guī)模,,壯偉的氣勢,,富麗堂皇的建筑來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據(jù)《長安圖志》記載,,陵墓原有內(nèi)外兩重城墻,4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內(nèi)城總面積230萬平方米,。城墻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F(xiàn)在我們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門外,。
各位游客,,請跟著我向前走。大家從朱雀門外向遠處高聳的陵墓望去,,可見墓前一條司馬道相當寬闊,,直通北峰。兩側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態(tài)生動的石雕,。從南往北有八棱柱形華表、翼馬,、朱雀各1對,,石馬5對,戴冠持劍的直閣將軍石人10對,。4個門外各有石獅回對,,北門外有石馬3對。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shù)目,、種類和安放位置就是從武則天下葬乾陵開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續(xù)到清代,。
【武則天生平介紹—述圣記碑—無字碑】
各位游客,,豎在大家面前的有兩塊經(jīng)歷1000多年歷史風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記碑和無字碑。在講解這兩塊碑石之前,,先讓我給大家簡略地介紹一下武則天是怎樣當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據(jù)慣例,,皇帝應立長子為太子,以繼承皇位,。但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顧命大臣、母舅長孫無忌的大力幫助,,所以破例被選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繼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權漸漸旁落到皇后武則天的手里,。
武則天原籍山西省文水縣,生于今廣元縣,。父親是個木材商,,后隨李淵起兵反隋,,被任命為工部尚書。武則天少時隨父四處奔波,,12歲喪父后,,在外受到歧視,在家還受兩個異母哥哥的欺辱,,正是這些坎坷經(jīng)歷,,鍛煉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她14歲被唐太宗選人宮為才人,,太宗死后削發(fā)為尼,旋被唐高宗接進宮中,,先封為昭儀,,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為皇后。她一當上皇后就參與朝政,。從公元660年起,,實際掌握大權的已是武則天了。之后,,武則天用酒毒死長子,,廢次子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終于公元690年,,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經(jīng)過36年的奮斗,,這位女人終于如愿以償,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許大家會想,一個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層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為中國皇帝,這無疑是對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禮教的挑戰(zhàn),,難道不會招來種種非議嗎?但如果歷史地看問題,武則天當政50年中,,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這一切都得到歷代史學家們的肯定和贊揚,。武則天的確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對自己的功績加以評說,現(xiàn)在我們在南門外看到的述圣記碑和無字碑就是很好的證明,。
述圣記碑,,全碑共7節(jié),故又稱七節(jié)碑,。據(jù)說,,由7節(jié)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稱,。七節(jié)碑高7.5米,,重89.6噸。碑座上刻有各種碑紋,。碑文8000余字,,由武則天親自撰文,后中宗書寫,,表面上頌揚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實際上抬高了武則天自己。碑刻成后,,還在字畫上填以金屑?,F(xiàn)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個別字的金飾,。
無字碑通高7.53米,,重約98.8噸。碑側線刻有龍紋,,碑頭刻有8條璃互相纏繞,。無字碑就是說立碑時碑上沒有刻一個文字。為什么立一通無字碑呢?至今有幾種說法,,一是說武則天想讓后世的人對她作出公允的評價;一是說,,武則天覺得自己功德無量,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滿武則天的獨斷專行,不愿違心地恭維她,但作為一個兒子,,又不便對自己的母親提出非議,,故立無字碑讓后人去評論。不管怎么說,,在帝王陵前立無字碑在我國歷史上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也許你現(xiàn)在會問: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無字碑變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題字,于是現(xiàn)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風雨剝蝕,大部分字也已無法辨認,。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寫,、旁邊用漢語翻譯的“朗君行記”保存比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廢棄,,因此這個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
【六十一尊王賓像之謎】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排列于內(nèi)城東西鬧樓的61尊石人像,,這是武則天為了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賓像是唐代波瀾壯闊的中外交流史的標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關系的乾陵石刻藝術的一大特色,。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我國各民族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最興盛的時期,,同世界各地3op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著往來,。高宗駕崩后,舉國哀悼,,61個國家和地區(qū)派出特使或首領親自參加安葬儀式,。葬禮之后,武則天令工匠用寫真的手法,,雕刻了參加葬禮的那些使節(jié)或首領,,立于朱雀門兩側,東29尊,,西32尊,,按隊列形式整齊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登皮靴,,雙手前拱,,表示祈禱,。從那時起創(chuàng)尊賓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經(jīng)在問,,石人的頭怎么都沒有了?是的,,61個雕像絕大多數(shù)的頭早已毀掉,現(xiàn)只有兩尊有頭,,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來自西域的使臣,。每個石人背后原來刻有國名,、官職和姓名,因長期風化,,多數(shù)字跡已無法辨認,。《長安圖志》雖記載了39個王賓的姓名,,但人們很難將這些姓名和石刻王賓像對上號,,僅有兩尊石像背面字跡比較清晰。從字跡分析,,一人來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來自伊朗。
關于頭像損壞的原因眾說不一,,有的說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侵略者到乾陵游覽時,看到雕有他們國家使者和首領為中國皇帝侍衛(wèi)的石像覺得有失尊嚴,,所以打掉了頭部,,使人無法辨認;也有說千百年來,石人石馬已變神成妖,,黃昏后常常毀壞莊稼,,吞食牛羊,當?shù)匕傩諝鈽O,,遂將其頭部打碎,。還有說改朝換代,軍閥混戰(zhàn),,才是乾陵石人崩潰,、臺殿燒毀、石刻破壞的真正原因,。事實上這些石像損壞的時間史書中并無詳細記載,,如果仔細閱讀無字碑上的文字,會發(fā)現(xiàn)在金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還對乾陵進行了維修,結果是“繪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這里還是“蕃王儼侍立層層,,大馬排行勢欲騰”,,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壞。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損的記述時有所見,。今天,雖然只有只剩軀體,、不見頭部的王賓像可供人觀賞,,但我們在為61尊王賓像頭部被損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樣會對古代的精湛石刻藝術發(fā)出陣陣贊嘆,。
【保存完好的乾陵】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武皇陵前。當大家想及那座高聳山峰下安息了千余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會有怎樣的感觸呢?
乾陵不僅外觀宏偉,,內(nèi)藏也十分豐富。據(jù)述圣記碑上的碑文記載,,唐高宗臨死時,,曾遺言把它生前所喜愛的字畫埋進墓內(nèi)。加上武則天和唐高宗都處在唐朝的全盛時期,,墓內(nèi)陪葬品必定會不計其數(shù)。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節(jié)度使溫韜所盜,,惟有乾陵因盜挖時風雨大大而幸免于難,。建國后考古勘查也證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條填砌,,層疊于墓道口直至墓門,,共39層。各層石條均用鐵栓板固定,,并以鉛灌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想挖開,,確非易事,。考古勘查還證明,,陵墓四周沒有盜洞,,墓道的石條和夯土仍為原來合葬武則天時的樣子。因此,乾陵有幸成為一座至今未被盜過的帝王墓,。
解放以來,,挖掘乾陵的建議多次被提了出來,但由于種種原因,,國家都沒有同意挖掘,。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赴陜西考察時就說過:“目前我國還沒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損失的科學保護方法,,祖宗留下的遺產(chǎn)還是讓土地神多替我們保護幾年吧!”我們真誠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護之列,,并希望乾陵能為中國的旅游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乾陵導游詞字 乾陵導游詞200字左右篇五
乾陵,位于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經(jīng)過20xx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陵區(qū)仿京師長安城建制,,四面有城墻,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但如今陵園的地面建筑,,已經(jīng)基本蕩然無存了。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著唐高宗李治和他的妻子——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乾陵也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少數(shù)沒有被盜掘的陵墓,,乾陵至今也沒有被挖掘過,所謂乾陵出土文物都來自乾陵的陪葬墓,,如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等。
乾陵景區(qū)面積較大,,除了乾陵外,,還有多個陪葬墓,分別埋葬著多位皇親(太子與公主們)和大臣,,目前挖掘的主要有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館就是建在永泰公主墓的遺址上,,博物館中展出的文物以唐三彩,、彩繪俑和壁畫等為主,,其中《宮女圖》是壁畫中的精品。懿德太子墓旁也有文物陳列室,,但規(guī)模不大,,章懷太子墓的墓道中有精美的壁畫,但基本都是復制品,,真品保藏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內(nèi),。博物館和陳列室都無需另外付費。
游覽乾陵景區(qū)可以全程步行,,景區(qū)還提供了觀光車(車費不包含在景區(qū)門票內(nèi),,30元/人),觀光車來往于乾陵與其余的三個陪葬墓之間,。游客在景區(qū)大門售票處可以購買觀光車的車票,,持車票的游客,在景區(qū)內(nèi)的各觀光車站臺可以多次上下車,。售票處靠近乾陵,,三個陪葬墓位于售票的南部,從乾陵到懿德太子墓步行約15分鐘,,從懿德太子墓到永泰公主墓步行也需要約15分鐘,,游客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決定是否乘坐觀光車。
乾陵雖然沒有被發(fā)掘,,但也是有很多看點,。在朱雀門外的神道東西兩側,分布著兩組石人群像,,整齊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側32尊,東側29尊,,共61尊,。這些石人殘像的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但都是沒有頭的石像(都被敲掉了),,人們習慣上把這些石像稱之為“蕃像”,也稱“六十一蕃臣像”,。這些與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著打扮各不相同,但他們都雙雙并立,,兩手前拱,,姿態(tài)極為謙恭。至于為什么六十一尊石像都沒有“頭”,,至今沒有個準確的說法,。
無字碑,,也是乾陵的另一個看點。在朱雀門外的司馬道東側,,聳立著聞名于世的“武則天無字碑”,。在整個乾陵陵園的石雕中,無字碑不僅位置醒目,,而且雕刻藝術精湛,,這塊無字碑后,充滿了種種富于傳奇色彩的傳說故事,。無字碑上為何無字,,民間出現(xiàn)了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后人去評論。
此外,,你也可以漫步在朱雀門內(nèi)寬闊筆直的神道上,,神道兩邊是巨大的石人、石馬和石鴕鳥等石像,,看著遠方高聳的山峰,,山峰的內(nèi)部就是埋葬著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此時此刻,,距離那個輝煌的年代已經(jīng)千年,,一種濃厚的歷史滄桑感油然而生。
乾陵導游詞字 乾陵導游詞200字左右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知道,,在所有的帝王墓葬中有兩座陵墓特別吸引國人注意,,一座是河北的清東陵,一座是陜西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雖不是皇帝,,卻是大權獨攬,垂簾聽政,,喪權辱國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則是中國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她在位時政通人和,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達,,死后以山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來陵墓保存完好。
“巨墳云是舊梁山,,山石崔嵬頗耐攀,。南對乳丘思大業(yè),下臨后土望長安,?!边@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時吟出的一首詩。乾陵位于乾縣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80公里,,是唐皇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陵。它修建于公元684年,,經(jīng)過20xx年的時間才基本完工,。乾陵“以山為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南面兩個山峰作為布局的骨架,。北峰海拔l047.6米,呈圓錐形,,是墓室所在地,。南面兩峰,東西對峙,,構成陵園的天然門戶,。整個陵園范圍方圓40公里,周圍還有王公貴族陪葬墓17座,。各位游客,,下面請隨我一起走進乾陵游覽一番。
【乾陵的特點—乾陵的結構和規(guī)?!骨笆獭?/p>
各位游客,,當我們從西安出發(fā),沿渭河和任河向西旅行時,,會有一個感覺,,就是無論是渭河北岸的咸陽原上,,還是在渭北高原的丘陵和山峰間,,隨時都可以看到高大雄偉的帝王陵。這八百里秦川的帝王州里有18座唐代的帝王陵,。經(jīng)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也就是穿過陜西西部的小縣城乾縣時,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有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設置陵寢,、門闕,、城墻,,表現(xiàn)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
現(xiàn)在我們已站在梁山腳下,,抬頭能望見武則天陵墓。大家看到西安在東,,一馬平川梁山在西,,山勢崢嶸。遠觀梁山,,有3座山峰相連:正對游客的遠處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為武則天陵寢;南面稍低的左右對峙的兩峰為閉樓,其形象特別,,當?shù)厝罕娝追Q奶頭山,。“以山為陵”,,是唐帝王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與山峰渾然一體的設計,實力渭北唐十八陵中所獨見,。唐太宗原以為如此筑陵較為節(jié)儉,,還能免被盜之災,誰知筑陵工程更大,,耗費更為驚人,,也未免去被盜之災。
乾陵營建于盛唐時期,,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自不必說,。單從其宏大的規(guī)模,,壯偉的氣勢,富麗堂皇的建筑來看,,就居唐帝王陵之首,。據(jù)《長安圖志》記載,陵墓原有內(nèi)外兩重城墻,,4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碧奖砻?,內(nèi)城總面積230萬平方米,。城墻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F(xiàn)在我們所站位置是乾陵的朱雀門外,。
各位游客,請跟著我向前走,。大家從朱雀門外向遠處高聳的陵墓望去,,可見墓前一條司馬道相當寬闊,直通北峰,。兩側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態(tài)生動的石雕。從南往北有八棱柱形華表,、翼馬,、朱雀各1對,石馬5對,,戴冠持劍的直閣將軍石人10對,。4個門外各有
石獅回對,北門外有石馬3對,。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shù)目、種類和安放位置就是從武則天下葬乾陵開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續(xù)到清代,。
【武則天生平介紹—述圣記碑—無字碑】
各位游客,豎在大家面前的有兩塊經(jīng)歷1000多年歷史風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記碑和無字碑,。在講解這兩塊碑石之前,,先讓我給大家簡略地介紹一下武則天是怎樣當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據(jù)慣例,皇帝應立長子為太子,,以繼承皇位,。但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顧命大臣,、母舅長孫無忌的大力幫助,,所以破例被選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繼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權漸漸旁落到皇后武則天的手里。
武則天原籍山西省文水縣,,生于今廣元縣,。父親是個木材商,后隨李淵起兵反隋,,被任命為工部尚書,。武則天少時隨父四處奔波,12歲喪父后,,在外受到歧視,,在家還受兩個異母哥哥的欺辱,正是這些坎坷經(jīng)歷,,鍛煉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她14歲被唐太宗選人宮為才人,太宗死后削發(fā)為尼,,旋被唐高宗接進宮中,,先封為昭儀,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為皇后,。她一當上皇后就參與朝政,。從公元660年起,實際掌握大權的已是武則天了,。之后,,武則天用酒毒死長子,廢次子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終于公元690年,自稱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經(jīng)過36年的奮斗,這位女人終于如愿以償,,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為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
也許大家會想,,一個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層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為中國皇帝,這無疑是對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禮教的挑戰(zhàn),,難道不會招來種種非議嗎?但如果歷史地看問題,武則天當政50年中,,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這一切都得到歷代史學家們的肯定和贊揚,。武則天的確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對自己的功績加以評說,,現(xiàn)在我們在南門外看到的述圣記碑和無字碑就是很好的證明,。 述圣記碑,全碑共7節(jié),,故又稱七節(jié)碑,。據(jù)說,由7節(jié)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稱,。七節(jié)碑高7.5米,重89.6噸,。碑座上刻有各種碑紋,。碑文8000余字,由武則天親自撰文,,后中宗書寫,,表面上頌揚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實際上抬高了武則天自己,。碑刻成后,,還在字畫上填以金屑。現(xiàn)在大家靠近一些,,仍可看到個別字的金飾,。
無字碑通高7.53米,重約98.8噸,。碑側線刻有龍紋,,碑頭刻有8條璃互相纏繞,。無字碑就是說立碑時碑上沒有刻一個文字。為什么立一通無字碑呢?至今有幾種說法,,一是說武則天想讓后世的人對她作出公允的評價;一是說,,武則天覺得自己功德無量,是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所立,,他不滿武則天的獨斷專行,不愿違心地恭維她,,但作為一個兒子,,又不便對自己的母親提出非議,故立無字碑讓后人去評論,。不管怎么說,在帝王陵前立無字碑在我國歷史上確實是獨一無二的,。
也許你現(xiàn)在會問:碑上好像也有字啊!是的,,無字碑變有字碑是在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題字,,于是現(xiàn)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風雨剝蝕,,大部
分字也已無法辨認。惟有金代用女真文字刻寫,、旁邊用漢語翻譯的“朗君行記”保存比較完整,。女真文字早已廢棄,因此這個碑倒成了研究女真文字和女真族歷史文化的珍貴資料,。
【六十一尊王賓像之謎】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排列于內(nèi)城東西鬧樓的61尊石人像,這是武則天為了紀念參加高宗葬禮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和外國使臣而敕令刻制的,。
61尊賓像是唐代波瀾壯闊的中外交流史的標志,,也是突出反映中外關系的乾陵石刻藝術的一大特色。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是我國各民族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最興盛的時期,,同世界各地3op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著往來。高宗駕崩后,,舉國哀悼,,61個國家和地區(qū)派出特使或首領親自參加安葬儀式。葬禮之后,,武則天令工匠用寫真的手法,,雕刻了參加葬禮的那些使節(jié)或首領,立于朱雀門兩側,東29尊,,西32尊,,按隊列形式整齊排列。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穿緊袖衣,,腰束寬帶,足登皮靴,,雙手前拱,,表示祈禱。從那時起創(chuàng)尊賓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
有的人已經(jīng)在問,,石人的頭怎么都沒有了?是的,61個雕像絕大多數(shù)的頭早已毀掉,,現(xiàn)只有兩尊有頭,,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來自西域的使臣,。每個石人背后原來刻有國名、官職和姓名,,因長期風化,,多數(shù)字跡已無法辨認?!堕L安圖志》雖記載了39個王賓的姓名,,但人們很難將這些姓名和石刻王賓像對上號,僅有兩尊石像背面字跡比較清晰,。從字跡分析,,一人來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來自伊朗,。
關于頭像損壞的原因眾說不一,,有的說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侵略者到乾陵游覽時,,看到雕有他們國家使者和首領為中國皇帝侍衛(wèi)的石像覺得有失尊嚴,,所以打掉了頭部,使人無法辨認;也有說千百年來,,石人石馬已變神成妖,,黃昏后常常毀壞莊稼,吞食牛羊,,當?shù)匕傩諝鈽O,,遂將其頭部打碎,。還有說改朝換代,軍閥混戰(zhàn),,才是乾陵石人崩潰,、臺殿燒毀、石刻破壞的真正原因,。事實上這些石像損壞的時間史書中并無詳細記載,,如果仔細閱讀無字碑上的文字,會發(fā)現(xiàn)在金天會十二年(公元1134年)還對乾陵進行了維修,,結果是“繪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這里還是“蕃王儼侍立層層,,大馬排行勢欲騰”,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壞,。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損的記述時有所見。今天,,雖然只有只剩軀體、不見頭部的王賓像可供人觀賞,,但我們在為61尊王賓像頭部被損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樣會對古代的精湛石刻藝術發(fā)出陣陣贊嘆。
【保存完好的乾陵】
各位游客,,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來到武皇陵前,。當大家想及那座高聳山峰下安息了千余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會有怎樣的感觸呢?
乾陵不僅外觀宏偉,,內(nèi)藏也十分豐富,。據(jù)述圣記碑上的碑文記載,唐高宗臨死時,,曾遺言把它生前所喜愛的字畫埋進墓內(nèi),。加上武則天和唐高宗都處在唐朝的全盛時期,墓內(nèi)陪葬品必定會不計其數(shù),。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節(jié)度使溫韜所盜,,惟有乾陵因盜挖時風雨大大而幸免于難。建國后考古勘查也證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條填砌,,層疊于墓道口直至墓門,共39
層,。各層石條均用鐵栓板固定,,并以鉛灌縫,。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想挖開,,確非易事,。考古勘查還證明,,陵墓四周沒有盜洞,,墓道的石條和夯土仍為原來合葬武則天時的樣子。因此,,乾陵有幸成為一座至今未被盜過的帝王墓,。
解放以來,挖掘乾陵的建議多次被提了出來,,但由于種種原因,,國家都沒有同意挖掘。20世紀6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赴陜西考察時就說過:“目前我國還沒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損失的科學保護方法,,祖宗留下的遺產(chǎn)還是讓土地神多替我們保護幾年吧!”我們真誠希望所有游客加入保護之列,并希望乾陵能為中國的旅游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法門寺導游詞
法門寺位于扶風縣城北10公里的法門鎮(zhèn),,西距西安市120公里,,東距寶雞市96公里。法門寺自古就因為安置有釋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華夏王朝擁戴,,而成為我國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門,,意為修行者必入之門,。
法門寺始建于東漢,寺因塔建,。法門寺塔,,有名“真身寶塔”,因藏有釋加牟尼的手指骨一節(jié)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釋加牟尼滅度,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為了使佛光遠大,,將佛祖骨分成八萬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萬四千座塔,。我國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門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門寺塔和法門寺有“關中塔廟之祖”的稱譽,。
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到我們剛進來的山門,,又叫做“三門”,,左右兩邊的分別為無相門和無作們,,中間為空門,,我們一般把出家稱為步入空門,,大概就由此而來,。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法門寺唯一的古建筑銅佛殿,,大殿里供養(yǎng)的是釋加牟尼的法身佛毗盧遮那佛,,在大殿兩邊還有十八羅漢像,,所以銅佛殿也叫羅漢殿。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法門寺真身寶塔,,但是我們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門寺自古因安置于釋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稱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記載,,公元前485年,釋加牟尼滅度,,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為了使佛光遠大,,將佛祖骨分成八萬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萬四千座塔,。我國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門寺塔是其中的第五處,。所以最初的法門寺叫阿育王寺,法門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門寺始建于東漢,,寺因塔建。到了唐代時唐太宗在這里重修了一座四級木塔供養(yǎng)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慶年間時崩毀,,在明代萬歷年間,由法門
寺僧人化緣重修了一座8棱13層的磚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時候,當?shù)卣疄榱酥匦捱@座塔的時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邊殘塔,,87年在清理塔基準備重建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地宮,,出土了四枚釋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寶,。法門寺一夜之間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下面就請大家到地宮拜一下佛指舍利,。
法門寺地宮總長21.2米,,面積31.84平方米,,是迄今國內(nèi)發(fā)現(xiàn)規(guī)模最大的寺塔地宮,。地宮所發(fā)現(xiàn)的4枚佛骨,,最令人矚目,。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寶函內(nèi),,長40.3毫米,上下俱通,,豎置在進塔基銀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漢白玉雙檐靈帳之中,形狀與第1枚相似,。第3枚藏在后室秘龕五重寶函的白玉棺內(nèi),,管狀,長37毫米,,白中泛黃,。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繪菩薩阿育王塔內(nèi),色澤形狀與第1,、2枚相似,。經(jīng)國家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和副會長周紹良先生堅定,其中第三枚是靈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為影骨,是唐皇帝為保護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與有同等的意義,。
在參觀完法門寺地宮之后,,我們就來到了法門寺的大雄寶殿,大雄是對釋加牟尼的尊稱,。它是1994年開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別代表五個方位東西南北,,分別是不空成就,,阿彌陀,八日如來,,寶生佛,,阿處佛,,旁邊的是二十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
參觀完法門寺之后呢,,我們來參觀一下西邊的法門寺博物館,它是1988年11月9號正式對外開放,,是全國唯一的以佛教內(nèi)容為主題的專題性的博物館,。博物館由法門寺歷史陳列、法門寺佛教文化陳列,、法門寺唐密曼陀羅文化陳列和法門寺大唐珍寶陳列,。
我們先參觀一下法門寺歷史陳列館,在法門寺歷史陳列館中,,主要向人們展示了法門寺的建寺歷史由因,,以及各歷史朝代對法門寺進行修建的歷史實物。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了大唐珍寶陳列,,其中有44件國寶級文物,,99件一級文物,它是陜西88個博物館中國寶級文物比例最大的一個博物館,,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通碑,,它是物帳碑,它將地宮中的珍寶是誰送的,,叫什么名字,,尺寸大小呀什么的,作了詳細地記載,,是一件國寶級的文物,。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唐代最珍貴的瓷器——南方越窯出土的秘色瓷,,秘色瓷專用于皇家,,是青瓷中的一種,工藝復雜難度高,,因秘方秘而不宣,,而得名。大家可以看到這個秘色瓷盤,,好像底部有一層薄薄的水在上面,,給人感覺非常的晶瑩剔透。但是秘色瓷畢竟在中國已經(jīng)失傳了1000多年,,法門寺地宮中屬于首次出土,,可以說,它的制作方法還是不能夠知道的,,應該說是屬于千古之謎,。
另外,,唐代的絲織品也是相當珍貴的。但由于絲綢不易保存,,很多都風化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簇金繡,,簇就是收縮的意思,。就是用金絲盤結成花朵的紋式再固定到絲綢的上面,就把這種織物稱為簇金繡,。簇金繡的珍貴之處呢,,第一就是它保護的完好如心,第二就是它的做工了,,我們看,,它的質(zhì)地是羅,上面的花紋全都是金絲繡的,,但是,這種金絲可不是一般的金絲,,它呢首先用純金絲在胎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