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述DNA復制的特點。
簡述DNA復制的特點。
1,、半保留復制:DNA在復制時,,以親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兩個雙鏈子代DNA,,每個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親代DNA鏈,,這種現(xiàn)象稱為DNA的半保留復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以半保留方式進行復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實驗所證明,。
2,、有一定的復制起始點:DNA在復制時,需在特定的位點起始,,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順序的片段,,即復制起始點(復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復制起始點通常為一個,,而在真核生物中則為多個。
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須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羥基(3'-OH)的RNA作為引物,,才能開始聚合子代DNA鏈。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為50~100個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約為10個核苷酸。
4,、雙向復制:DNA復制時,,以復制起始點為中心,向兩個方向進行復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進行單向復制。
5,、半不連續(xù)復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鏈,,因此兩條親代DNA鏈作為模板聚合子代DNA鏈時的方式是不同的。以3'→5'方向的親代DNA鏈作模板的子代鏈在聚合時基本上是連續(xù)進行的,,這一條鏈被稱為領(lǐng)頭鏈(leading strand),。
而以5'→3'方向的親代DNA鏈為模板的子代鏈在聚合時則是不連續(xù)的,這條鏈被稱為隨從鏈(lagging strand),。DNA在復制時,,由隨從鏈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鏈稱為岡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岡崎片段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約為1000~2000個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約為100個核苷酸。
DNA復制是生物遺傳的基礎(chǔ),,是所有生物體中最基本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是半保留復制,是以最開始的雙鏈分子中的一條作為模板進行DNA復制,,產(chǎn)生兩個完全一致的DNA分子,。細胞水平的校正和糾錯機制能確保非常精確地復制DNA的拷貝。DNA復制發(fā)生在基因組的特定位置也就是起始點,,DNA分子在起始點形成復制叉開始復制,。
DNA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開始時,,DNA分子首先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兩條螺旋的雙鏈解開,,這個過程叫解旋,。然后,以解開的每一段母鏈為模板,,以周圍環(huán)境中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為原料,,按照堿基配對互補配對原則,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與母鏈互補的一段子鏈,。
隨著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也不斷地延伸,同時,,每條子鏈與其母鏈盤繞成雙螺旋結(jié)構(gòu),,從而各形成一個新的DNA分子。這樣,,復制結(jié)束后,,一個DNA分子,通過細胞分裂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
查看答案
單次付費有效 3.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單次有效 19.99元
包月VIP 9.99 元
用于查看答案,包月VIP無限次 4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