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
侯發(fā)山
早起四五點,,天空的臉還沒洗干凈,,老貴就已經(jīng)挑著一擔水到了地頭。他不敢歇息,,提溜著水桶進到田里,。玉米已經(jīng)有五六片葉子了,他看了看,,都比昨天多了一片,,昨天是四片的,今天五片,;昨天五片的,,今天六片……他把水瓢對準玉米的根部,緩慢地澆著——如果澆得快了,,水流就會把玉米根部那兒的土澆跑了,;如果澆得過猛,容易把土濺起來糊涂到玉米的葉子上,。水遇到土壤,,轉(zhuǎn)瞬即逝,還是留下了濕漉漉的蛛絲馬跡,。水流的“滋滋”的聲音,,在老貴聽起來,是那么的美妙,,那么的入耳……水塘距離玉米地不遠,,老貴差不多挑了三四十擔水,等到7584棵玉米全部澆完,,日頭剛好爬到東山嘴那兒了,。老貴一屁股蹲到地頭,手掌胡亂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掏出旱煙袋,,挖了一鍋煙,,點上火,很享受地滋溜起來,。給玉米澆水,,就得趁日頭睡覺那會兒,要不,,日頭曬著,,再去澆水,玉米會受不了,。
五年前當?shù)卣值氐臅r候,,老貴搶先要了這塊地。這里是中越邊境,,當年的戰(zhàn)爭曾遺留了大量的地雷,,部隊排除雷后再把土地交給政府。其實不用搶,,這年頭根本沒人愿意種地,。政府把其他幾塊沒有人要的地都種上了樹。這塊地有九分六厘,,老貴用腳步丈量了無數(shù)次,。他接管后,有人勸他種果樹,,他說還是莊稼順手,,他種了一輩子的莊稼,有經(jīng)驗,;有人讓他種藥材,,說藥材值錢,他說一個人花不了多少錢,,要那也沒有用,。有了這塊地,老貴就把原先的責任田轉(zhuǎn)讓給了鄰居,。他說土埋到脖子那兒了,,顧不了那么多。也是,,老伴病逝多年,,他今年58,人生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了,。這塊地到手后,,老貴拿上頭深耕了一遍,,撿出里面的石頭什么的,然后施一遍農(nóng)家肥,,當年就種上了玉米。
有了水分的滋潤,,玉米苗在日頭的照射下,,盡情地舒展著身子,茁壯,,精神,。看著一棵棵玉米苗,,老貴的臉上溢滿了笑容,,那眼神,那表情,,好像那些玉米苗都是他的孩子,。日頭越升越高了,空氣中有著明顯的燥熱,。老貴喜歡這樣的天氣,,又有墑,玉米就長得格外快,。老貴下意識地抽了一下鼻子,,似乎聞到了幾個月后玉米成熟的馨香。
這時候,,二寶帶著大全過來了,。這兩人老貴不陌生。二寶是村主任,,大全也是本村人,,如今在城里蓋房子,是個大老板,。
二寶說:“貴叔,,跟您商量個事。”
大全掏出一棵煙遞過去,,老貴下意識地接過,。
“就是這塊地的事。”二寶遲疑了一下,,說出了口,。
老貴盯著大全:“你也想要?”
大全點點頭,。
“沒門,!”老貴把手里那根紙煙甩了。去年,村里有人要用這塊地當墓地,,給多少補償老貴都沒答應,。
大全又掏出一支煙遞過去,說:“貴叔,,你要多少補償都中,。”
老貴沒有接大全手里的煙,指著地里的玉米說,,說:“你得先問問它們答應不答應,!”
二寶說:“貴叔,若是玉米知道,,也會答應的,。”
“二寶你也啥意思?”老貴一時給搞糊涂了,。
二寶說:“貴叔,,我知道您對這塊地的感情,但你也得想想村里那些孩子們,,跑到十幾里外的鎮(zhèn)里上學,,刮風下雨,孩子不受罪,?一年要穿壞好幾雙鞋子呢,。”
老貴梗了一下脖子,說:“我不是把每年賣玉米的錢都捐給了那些孩子們,,讓他們買鞋……”
大全有點哭笑不得,,說:“貴叔,我在村里建個小學豈不更好,?”
“啥,?建學校?”老貴懵了,。
“人家大全要無償給村里建個小學,,就打算在這塊地上建!”二寶補充道,。
“真的,?”老貴似乎不相信。
幾乎同時,,二寶和大全點了點頭,。
那些玉米苗隨風擺動,不知道是拒絕還是同意,。老貴一臉難色,,不知道該怎樣給它們交流,。
大全說:“貴叔,不急,,等您收了這季玉米再說,。”
這還差不多。老貴的臉像雨后的彩虹,,亮麗而有色彩,。
一年后,一個嶄新的學校建成了,,學校的名字就叫“玉米小學”。老貴的兒子叫玉米,,是一名軍人,,早在六年前因為排查學校這塊地上的雷時,發(fā)生了意外,。
(原載《山西文學》2019年第11期)
7.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的結(jié)尾,補敘了老貴兒子玉米因排雷而意外犧牲的情況,,照應了前文老貴搶要這塊中越邊境無人要的土地并執(zhí)意種植玉米的情節(jié),使得小說情節(jié)更加完整。
B.小以玉米地為敘事背景,多處使用擬人化手法,,寫出老貴與玉米的親密無間,小說語言簡潔流暢,人物語言樸素自然,夾雜方言,流淌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C.小說在老貴與二寶和大全的對話處,使用了“誤會法”,讓老貴誤解二人買地的意圖,到結(jié)尾才點名真相,這樣寫使情節(jié)波瀾起伏的同時,也寫出了老貴性格固執(zhí)的一面,。
D.小說故事立意好,注重從小人物身上感受大時代,,成功的塑造了老貴這樣一個支持教育的農(nóng)民形象,讓人感受到“精準扶貧"春風吹拂下農(nóng)民的新思想和農(nóng)村的新變化。
8.小說后半部分的段落篇幅都很短小,,甚至采用獨立句成段的形式,作者這樣處理有何效果? (6分)
9.小說以“玉米”為標題,意蘊豐富,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