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說是我們常見的閱讀題材的一種類型,,我們可以從小說中窺見他人的與眾不同的人生,,如果小說有氣味的話,會是什么樣的氣味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說的氣味閱讀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小說的氣味》閱讀原文:
①出生于中俄界河烏蘇里江的大馬哈魚,,在大海深處長成大魚,,當它們進入產(chǎn)卵期時,能夠洄游萬里,,沖破重重險阻,,回到它們的出生地繁殖后代。對大馬哈魚這種不可思議的能力,,我們不得其解,。近年來,魚類學家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大馬哈魚盡管沒有我們這樣突出的鼻子,,但有十分發(fā)達的嗅覺和對于氣味的記憶能力,。母河的氣味,不但為它們指引了方向,,也是它們戰(zhàn)勝苦難的力量,。
②從某種意義上說,大馬哈魚的一生,,與作家的一生很是相似,。作家的創(chuàng)作,其實也是一個憑借著對故鄉(xiāng)氣味的回憶,,尋找故鄉(xiāng)的過程,。蘇聯(lián)作家肖洛霍夫在他的小說《靜靜的頓河》里,也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特別發(fā)達的嗅覺,。他描寫了頓河河水的氣味,他描寫了草原的青草味,、干草味,、腐草味,還有馬匹身上的汗味,,當然還有哥薩克男人和女人們身上的氣味,。頓河的氣味,哥薩克草原的氣味,其實就是他的故鄉(xiāng)的獨特氣味,。
③我喜歡閱讀那些有氣味的小說,。我認為有氣味的小說是好的小說,有自己獨特氣味的小說是最好的小說,。能讓自己的書充滿氣味的作家是好的作家,,能讓自己的書充滿獨特氣味的作家是最好的作家。
④一個作家也許需要一個靈敏的鼻子,。獵狗的鼻子是最靈敏的,,但獵狗不是作家。許多好作家其實患有嚴重的鼻炎,,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寫出有獨特氣味的小說,。一個作家應該有關于氣味的豐富的想象力。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好作家,,在寫作時,,應該讓他筆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氣味,。即便是沒有氣味的物體,,也要用想象力給它們制造出氣味。馬爾克斯小說《百年孤獨》中的人物,,放出的臭屁能把花朵熏得枯萎,,能夠在黑暗的夜晚,憑借著嗅覺,,拐彎抹角地找到自己心儀的對象,。福克納的小說《喧嘩與騷動》里的一個人物,,能嗅到寒冷的氣味,。其實寒冷是沒有氣味的,但是??思{這樣寫了,,我們也并不感到他寫得過分,反而感到印象深刻,,十分逼真,。
⑤在有了錄音機、攝像機,、互聯(lián)網(wǎng)的今天,,小說的狀物寫景、描圖畫色的功能,,已經(jīng)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你的文筆無論如何優(yōu)美準確,,也寫不過攝像機的鏡頭了。但唯有氣味,,攝像機還沒法子表現(xiàn)出來,。這是我們這些當代小說家最后的領地,但我估計好景不長,,因為用不了多久,,那些可怕的科學家就會把錄味機發(fā)明出來。能夠散發(fā)出氣味的電影和電視也用不了多久就會問世,。趁著這些機器還沒有發(fā)明出來之前,,我們應該趕快寫出洋溢著豐富氣味的小說。
⑥作為一個除了寫小說別無它能的人,,即便我看到了小說的絕境,,我也不愿意承認;何況我認為,,小說其實是任何別的藝術或是技術形式無法取代的,,即便是發(fā)明了錄味機也無法代替。作家的想象力可以無中生有,。作家借助于無所不能的想象力,,可以創(chuàng)作出不存在的氣味,可以創(chuàng)造出不存在的事物,。這是我們這個職業(yè)永垂不朽的根據(jù),。當年,德國作家托馬斯·曼曾經(jīng)把一本卡夫卡的小說送給愛因斯坦,,但是愛因斯坦第二天就把小說還給了托馬斯·曼,。他說,人腦沒有這樣復雜,。我們的卡夫卡戰(zhàn)勝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這是我們這個行當?shù)尿湴痢?/p>
⑦然而,僅僅有氣味還構不成一部小說,。作家在寫小說時應該調(diào)動起自己的全部感覺器官,,你的味覺、視覺,、聽覺,、觸覺,或者是超出了上述感覺之外的其它神奇感覺,。這樣,,你的小說就會具有生命的氣息。它不再是一堆沒有生命力的文字,,而是一個有氣味,、有形狀、有聲音,、有感情的生命活體,。我們在初學寫作時常常陷入這樣的困境,即許多在生活中真實發(fā)生的故事,,本身已經(jīng)十分曲折,、感人,但當我們?nèi)鐚嵉匕阉鼈儗懗尚≌f后,,讀起來卻感到十分虛假,,絲毫沒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許多優(yōu)秀的小說,,我們明明知道是作家的虛構,,但卻能使我們深深地受到感動。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因為我們在記述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時,,忘記了我們是創(chuàng)造者,沒有把我們的全部感覺調(diào)動起來,。而那些偉大作家的虛構作品,,讓我們感到真實,關鍵就在于,,他們寫作時調(diào)動了自己的全部感覺,,并且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奇異的感覺,。這就是我們明明知道人不可能變成甲蟲,,但我們卻被卡夫卡的《變形記》中人變成了甲蟲的故事打動的根本原因。
⑧那就讓我們膽大包天地把我們的感覺調(diào)動起來,,來制造一篇篇有呼吸,、有氣味、有聲音,,當然也有神奇思想的小說吧,!讓我們化身為烏蘇里江的大馬哈魚,溯流而上,,英勇無畏地前進吧,!
⑨當然,作家必須用語言來寫作自己的作品,,氣味,、色彩、聲音,、形狀,,都要用語言描述或者是以語言為載體,。沒有語言,一切都不存在,。文學作品之所以可以被翻譯,,就因為語言承載著具體的內(nèi)容。所以從方便翻譯的角度來說,,小說家也要努力地寫出感覺,,營造出有生命感覺的世界。有了感覺才可能有感情,。沒有生命感覺的語言,,是打動不了人心的。
⑩我國臺灣的布農(nóng)族流傳著一個故事,,在一個村莊的地下,,居住著一個嗅覺特別發(fā)達的部落。這個部落的人善于烹調(diào),,能夠制作出氣味芬芳的食物,。但他們不吃,他們做好了食物之后就擺放在一個平臺上,,然后,,全部落的人就圍著食物,不斷地抽動鼻子,。他們靠氣味就可以維持生命,。地上的人們,經(jīng)常潛入地下,,把嗅味部落的人嗅過的食物偷走,。我已經(jīng)把這個故事寫成了一部短篇小說。在這篇小說中,,我是一個經(jīng)常下到地下去偷食物的小孩子,。小說發(fā)表之后,我感到很后悔,,我想我應該站在嗅味部落的立場上來寫作,,而不是站在常人的立場上來寫作。如果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嗅味部落的孩子,,那這篇小說,,必然會十分神奇。
(取材于莫言2001年在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演講辭)
《小說的氣味》閱讀題目:
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大馬哈魚這種不可思議的能力 不可思議:無法想象,,難以理解
B.拐彎抹角地找到自己心儀的對象 拐彎抹角:委婉含蓄,故作神秘
C.這是我們這個職業(yè)永垂不朽的根據(jù) 永垂不朽:永遠流傳,價值長存
D.那就讓我們膽大包天地把我們的感覺調(diào)動起來 膽大包天:不受束縛,,大膽敢為
19.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家不一定有靈敏的鼻子,但一定要有氣味想象力,,可讓無氣味的事物有氣味,。
B.在信息時代,小說受到極大沖擊,,但作者仍信心滿滿,認為小說是無可取代的,。
C.讀者明知故事是虛構的,,也能為之感動,在于作家創(chuàng)作時調(diào)動了自己全部感覺,。
D.第⑩段作者發(fā)表一篇小說后感到后悔,,因為覺得自己寫作時的情感傾 向有問題。
20.文章說“有自己獨特氣味的小說是最好的小說”,。一個作家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小說具有“獨特氣味”,?請聯(lián)系全文,分條概括,。(6分)
21.文章第⑧段畫線句在文中有什么含義和作用,?請簡要分析。(4分)
22.大凡經(jīng)典的小說,,往往具有“獨特氣味”,。請在《紅樓夢》《吶喊》《邊城》《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中任選一部,,結合原著內(nèi)容談談你的理解,。(5分)